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VIP独享

银行的利息都是公平公正的,只不过如果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在这个公平公正的游戏里吃上亏,所以真的不要开玩笑。 最近市场传出国行有意废除个人贷款的固定利率,而且也有意废除银行使用 “78法则” 计算利息。对于金融界来说,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天哥觉得大部份人应该不明白当中到底有什么分别。 其实别说大家了,连天哥这种浸泡在金融业的,也只能大概了解银行的利息算法,并不能100%完整搞懂,或许大家会觉得,天哥只涉及投资,借贷部分搞不懂也挺正常的。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件趣事,天哥一位团队成员去银行洽询房贷利息时,从工作人员唯唯诺诺的语气,已经看得出该工作人员也不太确定了。天哥朋友问自己的房贷还差多少期没还时,该工作人员说很容易,直接用你现在的总欠款÷每月供款,就能得到答案。 听起来好像没毛病,但是这是假设该房贷不再算利息的前提下,而房贷的利息算法又不一样,它会每个月额外把利息加进户口,所以根据该员工的算法,算出来的结果就会完全不正确。还好我的团队成员抱持怀疑态度,便来问问我,不然她还真的满心期待可以在某个期限内还清,结果到时候居然还要多个10年8年,那就真的不是开玩笑了。 其实在不久之前,新闻也有报道过,有人买了一家RM 35,000的房地产,并且用17年还了RM 40,800后,打算从公积金提出RM 11,000来解决剩余的债务,但后来发现远远不足以解决。 虽然我们都有一个共识:买房子一间供完会变两间,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国行打算修正的78法则,又是一个什么法则呢? 78法则通常不会用在房贷,反而会使用在一些直接通过总借贷额一次过计算未来几年利息的产品,犹如汽车贷款、个人贷款等等。有别于房屋贷款,随着我们还款母金逐渐下降后,利息就会更低,每个月的供款数额就会有更大一部分是用来偿还母金。 以上图为例,假设买房者借贷了一笔50万并且4.2%的贷款,虽然供款同样是RM 2,445左右,但是第一个月的贷款利息高达RM 1,750。然后,随着每月供款RM2,445,贷款总额逐步递减倒第12个月RM 491,000左右,利息就降低至RM 1,722了。 来到第301个月(第26年),总欠款已经降低至RM 130,000,虽然供款RM 2,445并没有变少,但是里头的资金只有RM 460左右是还利息,其他的都已经是在还母金了。 一般上的个人贷款或者汽车贷款,他们会直接使用借贷总额去计算利息,例如一个4%的个人贷款借贷了RM 50,000,还款期两年的话,那么他是直接使用RM 50,000和4%一年作为计算,两年的利息就是RM 4,000,看起来好像没啥毛病,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如果第一年我们还了RM 25,000+2,000的利息,第二年我们其实就只欠银行RM 25,000了,为何利息还是需要还RM 2,000?这就是固定利率产品跟房贷的差别了。 而所谓的78法则,其实是衍生于这种固定利率的产品,他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提早还款时会更吃亏,因为如果按照上述的算法,利息一年RM 2,000的话,那么每个月就大约RM166.66左右,我提早一年还款应该可以省略RM 2,000的利息吧? 但是很遗憾,算法并不是这样,最后只能节省RM 1,000左右的利息而已。 这里也有一份【星洲小词典】的截图,大家看过估计就能比较有一个概念了。其实这个法则的利息算法最后跟普通的固定利率贷款是相同的,只是他对于想要提前还款的贷款者不是那么划算而已,如果我们都是乖乖的正常还款,其实是没有差别的。 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则天哥自己的真人真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天哥其实也是房地产投资的爱好者,目前手中有6套房地产,大部分是出租用途,也都是交给我的蜜糖(太太)管理。有一天我们正好聊起,蜜糖说这家房地产的贷款是最划算了的,因为利息上涨后,它的供款没有跟着上涨。 听完之后我有暗暗吃惊了一下,因为我那种贷款配套是可以节约利息的房产我是有额外多还的,剩下的是那种多还后也只是变成Advance Payment(预付),不会多扣利息,所以我都是让蜜糖每个月乖乖跟着还款数额去做,不要被银行占便宜。而当听到她说这里其中一间是之前升息后也没有多还的,我就知道中招了。 蜜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是知道的,但是我也知道银行不会做亏本生意,计算一轮后发现,原来是 [vip_content_start] 真的。如果按照这样的还款数额去还的话,接下来只要没有出现降息或升息,我这个贷款可是白白多还了好几年,所以赶紧去把供款数额调整正确。 总的来说,银行的利息都是公平公正的,只不过如果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在这个公平公正的游戏里吃上亏,所以真的不要开玩笑。 如果大家有任何房贷是升息后也没有要求追加供款的,不要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尤其是之前面对疫情,银行的免还期和利息高低换来换去之后…… 银行算过的账,永远都是草都生不出来的,自己还真的要好好计算下呢…… 那么我们真的没办法占便宜了吗?还是有一个特殊玩法的,就是打不赢就加入。当我在利息方面无法战胜银行的时候,我自己也买入该银行的股份,在银行获利的时候分一杯羹,从而缓冲我因借贷而损失的利息。 不过,这又衍生到投资的层面了,普罗大众还是不好胡乱尝试,以免赔了“利息”又折“亏”咯……
3天前
公正党虽然看似比较“民主”,但安华手握相权后,党内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出现。如此,仰赖安华扶持,至少在这几年,会是赛夫鲁延续政治生命比较可行的方式。 贸工部长赛夫鲁,传出要出走巫统,转投公正党。消息一出,人们注目,团结政府的合作,是否波澜泛起。 在马来西亚,许多谣言最后没有成真,谣言可能原本就是子虚乌有,或有心人放风声,意图引导政治结果之策略;也可以是部署原本存在,但风声走漏,利益被影响的各派,有机反制,计划被迫搁置;又或者主角三心两意,犹豫不决,借风声投石问路,再考虑下一步棋。 传言看来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但不合理之中,又有我国政治微妙的合理解释。 赛夫鲁据说选择跳槽公正党。我国当下首相,就是来自公正党。内阁制原本是共同负责。但白礁岛争议白皮书揭露一个事实:如果愿意,首相还是有很多可以“先斩后奏”之事。安华实际上也有许多宣布,成员党最高层也“从媒体获得消息”。 赛夫鲁加入公正党,加入国内最高领导麾下,看似乃拓展政治发展的明智之举。 然而,细看团结政府上台后的局势,公正党的民间支持,趋势似乎没有很乐观。安华努力取信保守马来选民,但种种趋势显示,年轻马来人大多似乎依然心属国盟。因为与国盟竞争保守,公正党也流失自身开明选民,包括非马来人的支持。 过去数场补选,除了能吉里,其他朝野政党都基本守住地15届全国大选,或六州选举的胜利。但这些补选,都没有真正考验公正党。 公正党竞逐的双溪峇甲,输得难看。不过那原本也是属于伊党的议席。公正党选票流失,说明非马来人对公正党的不满。这个趋势,到今天有否逆转? 如果非马来人不满,而选择惩罚性的投公正党对手,或是只是选举怠惰,公正党在大部分的混合选区遭遇惨败的几率,不可谓不存在。 赛夫鲁加入如此前景不明的政党,也需要赢下议席,恐怕就不那么明智。反之,赛夫鲁身处的巫统,在能吉里以及马哥打的漂亮战绩,更令人看到谷底反弹的势头。 赛夫鲁摒弃上升的巫统,跳到日渐没落的公正党,选择看似不合理,却又个人的合理依据。 巫统能否回归主流尚有变数,但更重要的是,即使重新壮大,这是否还有赛夫鲁的一席之地? 赛夫鲁身处雪州,与州巫统无法合作,能否被赋予在党内发挥的平台,就成疑问。 传统政党,虽然高层钦点很关键,但经营基层依旧是要上位而不可或缺的一环。赛夫鲁应该尝试过,但看来成效不如所愿。 所以,考虑出走,或许巫统方面的“推力”,大于公正党的“吸引力”。 公正党虽然看似比较“民主”,但安华手握相权后,党内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出现。如此,仰赖安华扶持,至少在这几年,会是赛夫鲁延续政治生命比较可行的方式。 赛夫鲁上议员两届任期即将届满,一年后已无法再任部长,如果不及早安排出路,仕途恐怕就此终结。 人走茶凉,赛夫鲁也看似没有凯里那种以持续论述维持曝光的能耐。等到卸任部长后再寻出路,虽并非绝望,但难度较高。 不过,现在部署,毕竟还是更容易引发巫统的不满。赛夫鲁目前担任贸工部长,是巫统的配额。现在就跳槽,等于夺走巫统的部长职位。 政治跳槽最引人诟病的是,在一党旗帜下中选的议员,投靠往往是选民要唾弃的敌对政党。赛夫鲁是上议员,倒是没有这种包袱。他所当的上议员固然也是巫统的配额,但毕竟任期行将结束,巫统也可以和公正党进行另外的政治交换。 然而,如果赛夫鲁在退下部长与上议院职位后才跳槽,无疑能让 [vip_content_start] 群众或巫统的反弹更少。没有官职后才退党,甚至有个缓冲期后再加入其他政党,反弹可以降到最低。 基于理念换党,是个人的结社自由。何况赛夫鲁,向来也不是巫统内的核心人物。巫统的种族主义特质,以及贪腐的历史,也或许不是一些人所可以接受的。 更何况巫统近来还热衷推动让纳吉居家服刑,不仅不与贪腐切割,还有意回到过去。至少站在非马来人立场,脱离巫统,反而会为马来政治人物的形象加分。 赛夫鲁担当部长,形象不错。良好胜任技术官僚的角色,但作为政治人物,赛夫鲁魄力不足,也未必可以历经更大的政治考验。 有人提出,赛夫鲁加入公正党,可以壮大公正党二线领袖阵容。这个说法,当然是基于当下公正党二线领袖,在团结政府上台后,表现差强人意。 赛夫鲁加入或许可以有丁点的加分,但公正党缺乏大将的整体格局未改。提出赛夫鲁可以成为安华接班人的,更是过分高估了他。 安华公开回应,确实有讨论让赛夫鲁加入公正党。这种坦荡的宣布,与马来政治幕后操作突袭成功的做法有别。 但巫统是团结政府的友党,制造既成事实的突袭,虽然可以成事,但却被迫付出撕裂公正党与巫统关系的代价。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赛夫鲁跳党意愿被事先公开,也并非安华与他所为。但现在公开,让子弹飞了过后,待反对声浪风头过去,或许那时他卸下部长与上议员职后,加入公正党的举措,阻力更少。
3天前
李女是否真心认为自己遭遇性骚扰,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法官的判决是否为了迎合某种“政治正确”,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检察官那句“女生觉得有就是有啦”,无疑是司法侧面证实了两性平权就是个笑话。 2023年,MeToo浪潮席卷台湾。当中,网红李雨禧(以下简称李女)于同年6月在网上爆料自己被身为同业者的多米多罗(以下简称多米)在合作拍片时性骚扰,此事并没有止于网上互撕,后续还闹上了法庭。 近期,该案已被判决,李女作为原告获得了胜诉。稀奇的是,胜诉方反而是被炮轰的那方,网民清一色声援与力挺败诉的多米。 双方一开始于网络上的指控与澄清如下: 李女的指控 1. 首次合作:多米要求穿着裸露。 2. 第二次合作 住宿相关: 李女提议住在多米家,多米开玩笑说“可以一起睡”,让李女感到不适。 相处期间: a. 多米多次肢体接触、言语性骚扰(如:洗鸳鸯浴)。 b. 吃饭滑手机,不沟通,态度冷淡。 后续: 多米换女主角再拍摄,李女认为努力遭到辜负。 3. 整体感受 李女认为多米态度转变因自己拒绝了与其睡觉。   多米的澄清 1. 首次合作:建议裸露是为流量,并未强迫;称李女当时接受,并称赞创意。 2. 第二次合作 住宿相关: “可以一起睡”是玩笑,愿为引起不适道歉。 相处期间: a. 否认肢体接触,称互动属工作需求。 b. 承认冷淡态度,归因于生活习惯不合,对李女抱有怨气。 后续拍摄: 换人因两人关系破裂。 3. 整体回应 强调李女助理全程陪同,自己未做出不当行为;若玩笑过火,愿意道歉。 后来,李女公开对话记录与影片等证据回应多米的澄清,欲证实多米对自己的性骚扰,多米同样贴出相关证据反驳性骚扰指控。 由于多米出面澄清及道歉的态度极为诚恳,加上证据也能看出事实不全然如李女所言,网民的天秤纷纷往多米倾斜,且很快找到李女言行前后不一的地方: 在两人闹掰后续,李女仍频繁在多米的影片、直播出现,主动与多米互动。 李女在多米影片留言:助理问多米拍摄期间是否有对自己色色,李女说没有,还称多米是好人,后来又突然改口称多米言行令自己不适。 李女以ㄋㄟㄋㄟ(胸部)自称,并在多米影片留言:多米不喜欢ㄋㄟㄋㄟ吗?事后又称多米以ㄋㄟㄋㄟ来称呼自己,感觉被冒犯。 李女称合作期间多米言行令自己感到身心畏惧,却还在多米住处睡了五六晚等。 基于李女言行,网民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李女可能是在借MeToo浪潮增加曝光度,并对多米影片换女主一事报复打击。 如同其他网红的风波,此事件在去年大闹一场后很快便埋没在人们的记忆里,直到前几天多米上传自己败诉的影片,叙述两人对簿公堂的经过,此事才重新映入大众眼帘。 多米的言行是否构成性骚扰,法官自有其判决标准,故不多做评论,但过程有些部分是身为男性的我们可以注意的: 1. 多米称,在其反告李女妨害名誉时,检察官说到:“女生觉得有就是有啦”。 2. 针对多米的言语,判决书结论为:“纵认两造平时论及情色话题稀松平常,仍不能反推原告可以接受任何情色玩笑”。 有趣的点来了,即便判决书明确列出李女曾在多米对其开玩笑时回应: [vip_content_start] “我可能比你更色哦”,但判决结果似乎证明,无论双方对先前的互动是否达成共识,即便事后女方反推界限,亦可构成性骚扰。 针对此判决,多米在影片中的叙述相当精辟:“女生可以自己决定互相说话舒不舒服的界限,也就是说,不管她之后怎么反推自己的界限,都随便她。” 我对于界限由对方界定这点并无意见,毕竟玩笑本来就只有双方觉得好笑,才能被称之为玩笑,调情(尤其带有色情成分)同样如此。惟对方有意接受你的调情,该调情言行方可成立,反之则是性骚扰。 只是,碰瓷不止会发生马路上。若遇上别有居心者,即便当下双方聊得多暧昧,甚至合意性交,只要其在事后称自己越过了其界限,我们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判决出炉后,李女虽获得胜诉,其种种行为及司法结果却面对网民挞伐;反观多米,虽输了官司,但法庭外他不仅挽回声誉,还有不少网民自发捐款,某方面来看,他是胜利的。 李女是否真心认为自己遭遇性骚扰,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法官的判决是否为了迎合某种“政治正确”,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检察官那句“女生觉得有就是有啦”,无疑是司法侧面证实了两性平权就是个笑话。 根据我在网络上的观察,此事件在网民眼里,多米成了MeToo的另类受害者,女权还因此背负了骂名。仇恨女权的人本就不少,这是否会让面临性骚扰的女性在日后不敢发声,尚无法得知。 自认遭遇骚扰提告维权本没错,但自称被性骚扰的一方一面倒遭受挞伐,确实是挺罕见且有趣的。多米和李女之间的互动是否构成性骚扰,只要在网络上搜索关键字便可寻获相关资料,也有网红将其做成懒人包,各位看官可自行判断。 无论男女,若遭遇性骚扰,站出来为自己发声是必需的。如今,大马对性骚扰的意识也在逐渐觉醒,但当这种意识被少数人利用为牟利的工具,无疑背离了其初衷,也可能削弱社会对真正受害者的同情与支持。
4天前
4天前
太阳系中的金星于12月7日从务实的摩羯座移入了具有前卫色彩的水瓶座,开启全新的能量周期,直至明年1月3日。这段时间,金星的影响在金钱观、感情、以及个人价值观上带来显著变化。以下为三大核心提示,帮助你更好地驾驭这段能量转变。 一、金钱观的打开:摆脱谨慎,寻找新机会 首先,金星掌管金钱与财务。在摩羯座期间,财务管理趋向保守,人们更倾向于务实、稳健的理财策略。但是从12月7日起,金星进入了水瓶座,仿佛逐渐打破了固有的限制,鼓励探索新的金钱观念。 这可能表现为: 1. 更加开放的财务思维:你可能对理财方式、投资策略产生新的兴趣,尤其是与科技、创新、或非传统领域相关的机会吸引你。 2. 合作与分享的模式:水瓶座象征集体与网络,可能促使你参与群体经济或共享模式,比如联合投资或公益项目。 然而,水瓶座的特质也带有冒险和非传统的一面,可能导致一些人因冲动或过于理想化而陷入财务风险。 因此,以下两点尤为重要: 1)衡量风险:在新机会面前尽可能保持冷静,避免仓促决策。 2)规避投机:远离不熟悉的领域,尤其是短期高风险的投资项目,除非那是在你愿意承担的范围内。 二、感情迎来新火花:尝试与自由 然后,金星代表感情方面。金星进入水瓶座后,爱情关系可能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摩羯座时期的感情氛围相对沉闷,人们在关系中倾向于稳定和责任感;而水瓶座带来更多的轻松与创意,许多人会感受到关系的“解锁”。 这段时间里,你的爱情较容易呈现以下特点: [vip_content_start] 1. 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你也许更愿意打破感情中的日常模式,比如尝试全新的约会方式,或是探索更独特的相处之道。 2. 惊喜与突破:你的另一半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策划一场特别的旅行或表达深藏已久的情感。 然而,这种轻松与自由的能量也可能带来以下的挑战。因此你要觉察并且适时自我调整: 1)过度追求自由:如果在感情中过于放飞自我,可能会让另一半感到失落或被忽视。 2)脱序行为:过于任性或忽略对方需求,可能会导致矛盾;或做出跨越界限的行为,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三、价值观与众不同:创新与自信 最后,金星也代表着个人的价值观。摩羯座的金星倾向于传统与保守,人们可能过于追求外界的认可,压抑了自我表达的欲望。而当金星进入水瓶座后,这种压抑的状态逐渐解除,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有更多创意和勇气去突破束缚。 因此,这段期间,你也许较容易做到以下的两点: 1. 创新思维:你可能会尝试用全新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才能,无论是在事业、艺术、还是人际关系中,你都更愿意打破规则,展现自己的独特性。 2. 勇于表达自我:不再一味迎合社会或他人的期待,你也许会变得更愿意做自己,并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 然而,潜在的隐忧却是攸关“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事关水瓶座的能量虽然极具创意,但也可能导致过度理想化。比如说: 1. 你可能会为某个新想法感到热情高涨,但忽略了实际可行性。 2. 你可能因急于展现自己,而缺乏周全的计划,导致努力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总括而言,从12月7日到1月3日期间,金星处在水瓶座的能量将鼓励我们打开金钱思维、尝试新感情能量、并勇敢表达自我的价值。但是也要注意水瓶座的特质也可能带来了一些需要警惕的风险:冲动、脱序、以及不够务实。 好好拿捏与善用这股金星入水瓶座能量,从你生活中遇见更多的惊喜吧!
5天前
虽然宋徽宗最后杀了张觉,可这是两头不到岸,因为得罪了金国,也让其他想投靠大宋的将领都心寒了。 先说一个故事。 北宋和金国曾有一段结盟合作的时光,因为他们都想打击共同的敌人—辽国。 所以,宋徽宗就联金灭辽。 辽国完蛋后,北宋和金国看起來进入蜜月期的合作关系,就因为一个人搅黃了。 这个人,叫张觉。 张觉本是辽臣,后來降金驻守在平州。不过,张觉跟金国有些矛盾而有离心,当时金国也收到情报,指张觉有异心。 金国曾派人警告张觉,说我们给你当高官,对你恩德够丰厚了。有人说你暗中要叛离,现在是大家搞好经济民生( 春耕农时 ) 的时候,希望你明白別出昏招搞煽动。 不过,张觉越來越看不惯金国的统治,加上一群辽国旧臣游说,他决定了要背离金国,就偷偷跟北宋联系表明要投靠。 宋徽宗很高兴,觉得这是白捡的好处,还给张觉封了官。 结果,金兵大败张觉。 张觉就躲到大宋这里,金国向宋徽宗要人,徽宗骗说没有啊!金国气了就要打过來,宋徽宗无奈之下找了一个长相相似的人砍了,骗金国这是张觉的脑袋。 金国不上当,又再步步进逼。最后,宋徽宗没办法只好杀了张觉,送去给金国。 张觉事件,大宋朝廷先是违背跟金国互不纳叛的盟约,再來当金国傻子般一骗再骗。 虽然宋徽宗最后杀了张觉,可这是两头不到岸,因为得罪了金国,也让其他想投靠大宋的将领都心寒了。 故事说完了,再看看巫统最高理事兼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赛夫鲁要离开巫统,转投公正党事件。 当然,赛夫鲁情况跟张觉是有很大不同;但有一点是须留意的,即处理不妥当,都会导致结盟出现裂痕。 赛夫鲁确实是人才,工作表现能力不俗,但他不是 [vip_content_start] “政治动物”。 赛夫鲁在今年4月份时,就因为批评雪州巫统改革不力,之后又辞去州财政一职引发热议。毕竟,雪巫统主席梅格祖卡奈因也是巫统主席扎希的政治秘书。 这次赛夫鲁有意转投公正党事件,最初的报道是來自雪巫统的消息,然后公正党领袖还说没这回事,也没看到赛夫鲁的入党申请。 随着事件发酵,首相兼公正党主席安华才承认“初步讨论”,巫统方面也表达了不滿,直言拒绝盟党间跳槽。 如果公正党若为赛夫鲁开了绿灯,巫统多少也担心党內不少人蠢蠢欲动,甚至一些遭冷落的领袖也想过档。 替阵时期的公正党曾因为接纳退出火箭的政治领袖,一度跟行动党闹不和。 如今,公正党一旦要接纳从巫统过來的领袖,引发盟党的反弹势必更大;但若公正党先跟赛夫鲁谈了,因为巫统生气了就关上大门,也等于埋葬了赛夫鲁的政治生命。 公正党要如何妥善处理,真的很考验政治智慧了。 无论怎么处理,都不能再像宋徽宗,其处理方式实在昏得不能再昏。
6天前
开了这个头,我陆续问她还有无什么要圆的遗憾、葬在那里、穿什么衣服、放什么照片等。我记得当我问她还有什么要见的人吗,她说了很有智慧的一句:…… 我有位学生,刚展翅飞越南中国海念环境学,才三个月,就忽接到爸爸离逝的消息。他在面子书里对着父亲的讣告文写着:“爸爸,等我回来,一定要等我回来” 这一个“等我”,蕴藏着多少的急迫,多少的不舍… 死亡凸显了生命的脆弱,也提醒我们:人终有一死的命运,谁也逃不掉。死亡,让我们生命中留下某些空白,尤其当逝者是一直生活在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如父母、伴侣、好友、宠物等。 根据数据显示,大约10%的成年人会在25岁之前失去父亲或母亲;54岁的时候,50%的人失去了双亲;72岁的时候,75%的人失去了双亲。 纵然已成为年华垂幕的老人,但当父母离逝时,也会忍不住边嚎啕大哭边说:“我没有爸爸妈妈了…” 对于成年的孩子而言,愈年轻,对父母的依恋就愈深(幼年时全然依赖父母的回忆鲜明)。而年龄愈长的成年孩子,虽对父母不再如斯依恋,但一旦父母离逝就落实自己没了情感依靠,就是真正必需独立的“一个人”了。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和割舍的伤痛。 死亡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教?其实儿童时期就可以开始了。 孩子在5岁以前是没有死亡意识的,而9岁开始就会所有自觉。我们可以在孩子幼小时就通过读绘本讲故事,如:《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我离开之后》的方法,给他们奠定一些理念。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对死亡没恐惧,他们觉得这像躲猫猫,躲起来的人最终会重新出来的。 对于成年人,其实什么时候谈死亡都不算晚。但如果家里有癌症患者、老人等,这些家庭则急需死亡教育了,因为亲人的特殊性,他们心里或多或少会感觉到患病者、老人离死亡很靠近,故可以让身边有经历的人去分享案例,讲讲患者和家属为死亡做了哪些准备,在去世后怎么走出哀伤。 面对死亡的准备,其实就是“道爱、道谢、道歉、道别”,家属可以去了解病人、老人还有什么想实现的心愿、想见的人,弥留之际想穿哪套衣服、听什么音乐,进行什么宗教仪式的葬礼等等。这看起来简单,但事实上许多人却做不到,因为对爱表达的含蓄,要道爱道谢道歉道别真的很难启口。加上对死亡的忌讳,更不知如何开口询问身后事的准备。 奶奶患癌后,我有幸陪伴她生命最后的时刻。 有一次,我诚恳认真地问:“阿嫲,妳害怕死亡吗?” 她笑笑摇头:“我高兴都来不及,我等这天等了很久,吃到这么老,什么都够了。” 开了这个头,我陆续问她还有无什么要圆的遗憾、葬在那里、穿什么衣服、放什么照片等。我记得当我问她还有什么要见的人吗,她说了很有智慧的一句: [vip_content_start] “大家都已知道我现在这样了,还想见我的人自然会来见我,而不是我想见谁。”老人经历了悠长的岁月洗礼,对生死之事坦荡迎接,也是最后用身教教会后辈认识活着的意义。 听力是人临死前最后消失的一个感知功能。因此,给即将离世的亲人播放他们喜爱的音乐、宗教经文以及在他们耳边轻轻的道谢道别:“谢谢你给了我生命,爱我育我。你修成了这一世的生命功课,完成了人生目标,你可以放心走了。我们会继续好好的生活,把你的好和爱放在心中。谢谢你,我爱你。”这可以让逝者安心,也帮逝者的“生”划上完美的句号。 不过,不是每一个人在逝前都有机会和时间好好告别,所以为免留下遗憾,我们要学习如何即时创造与所爱之人的美好记忆、即时地道爱道谢。 生命无常,不是所有人可以顺利活到白头,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爱着的人,在我们死后留下的,是珍贵爱的幸福回忆。
7天前
50岁是重新评估财务目标和采取行动的关键阶段。通过解决这些常见问题,你可以制定一份确保晚年安全和安心的财务计划。 时间飞逝,我即将步入50岁。随着年岁的增长,财务优先事项也会发生变化。 退休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需要仔细规划的现实。此时做出的决策将直接影响未来的财务状况。无论你是准备退休,还是希望在黄金岁月中最大化收入,问对问题尤为关键。 以下是50岁后常见的十大个人理财问题: 1. 我需要多少钱才能舒适退休? 退休储蓄的“魔法数字”因个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而异。一个常见的标准是积累足够的储蓄来替代退休前年收入的70%-80%。 例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超过一百万马币可能是一个舒适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生活方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很大,比如双溪大年和吉隆坡市中心、喜欢宅家和每季度旅行的花费有天壤之别。 2. 什么时候开始提取退休基金? 在马来西亚,很多人依赖公积金(EPF),但提取的时间点很重要。过早提取可能导致晚年资金不足,而过晚提取可能无法享受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制定一个与支出和其他收入来源相匹配的提取计划至关重要。 此外,也要考虑在其他地方获得的收益率。如果是股市中的优秀投资者,每年能安全获得10%以上的回报,可以提早提取EPF自行投资。而非投资者,EPF通常比大多数安全投资提供更好的回报。 避免陷入骗局,比如不受监管的现金信托计划、复杂的加密货币等。 3. 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 随着年龄增长,健康问题可能增加,医疗费用也可能迅速侵蚀储蓄,确保有足够的医疗保险以及重大疾病保险非常重要。定期审查保单,确保满足当前需求。有些保险公司提供高免赔额(deductible)的医疗卡,可以显著降低保险费用。 如果退休时有七位数的退休储蓄,偶尔花费2.5万马币住院还不那么害怕,但如果一次手术费用高达25万马币,势必会对退休资金造成重大打击。 因此,高免赔额医疗卡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也能显著降低保费。 4. 这个年龄段的最佳投资策略是什么? 50岁后,平衡增长与安全性尤为重要。虽然你可能希望通过债券或定期存款保护财富,但适当分配一些资产到股票等增长型投资中有助于对抗通货膨胀。因此,可以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分散投资组合。 通常,这个阶段的投资依然需要长期视角。即使50岁后仍有可能活30-50年,尤其是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因此,不要惧怕持有长期视角的股票,例如仍在成长的优质公司。 5. 退休前是否需要还清房贷? 带着债务进入退休生活会增加压力,但将所有储蓄用于清偿房贷并非最佳选择。 权衡房贷利率与潜在投资回报率。如果债务难以管理,可以考虑重新安排贷款结构,但过多使用流动资金清偿债务可能会降低灵活性,使你无法抓住机遇。我本身是从来不急着还房贷的。 6. 我的应急储备是否足够? 紧急情况并不会随着年龄停止,实际上可能因健康或家庭相关开支而增加。 建议应急储备覆盖至少六个月的生活开支。如果主要依赖投资收益而非主动收入,考虑准备2-3年的应急资金,放在低风险且流动性强的投资中。 避免经济低迷时不得不抛售资产应急,这通常是最糟糕的时机。 7. 如何建立可持续的退休收入? 退休后的可靠收入来源至关重要。常见的策略包括“4%提取法则”、投资于分红股或房地产租金收入(如REIT)。计算这些收入来源如何补充你的公积金或养老金资金。 但也可以考虑非分红股,例如 [vip_content_start] 成长型股票或美国股票(通常不支付高额股息)。可以通过部分出售实现收益,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没派发股息,收益会反应在股价本身。 8. 是否需要缩小房屋规模或搬迁? 许多50岁以上的人会考虑缩小房屋规模以减少开支,或者搬到离家人更近的地方。评估你的住房需求以及出售和搬迁的财务影响。有时,留在原地并进行翻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目标地区租金收益率较低,或理想房屋的购买成本高,租房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9. 我需要遗嘱或财产规划吗? 遗产规划不仅仅适用于富人。一份遗嘱可以确保资产按照你的意愿分配,而信托可以帮助避免漫长的遗嘱认证过程。指定可靠的遗嘱执行人,并定期审查计划以保持更新。 遗产规划是必要的,如今有许多服务提供者,费用并不昂贵。但要警惕最近流行的现金信托计划,这些计划常以保证回报的名义营销。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0. 退休后还能额外赚取收入吗? 退休并不一定意味着停止工作。许多退休人士会从事兼职工作,在自己的领域担任顾问,或将爱好变现,例如烘焙、写作或手工艺。如果能找到自己热爱的、有意义的工作,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我个人热爱现在从事的理财教育事业,预计会一直做到不能做为止。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尤为重要。 总结 50岁是重新评估财务目标和采取行动的关键阶段。通过解决这些常见问题,你可以制定一份确保晚年安全和安心的财务计划。 如果不确定从哪里开始,可以咨询专业的理财顾问,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 掌握金钱管理永远不嫌晚——你的未来会感谢你现在的努力!
1星期前
  三朝招牌,三种心态。哪种文字得排在先?哪种文字必须大?当然是由有关当局决定,而决定者的心胸是否能够容纳其他文字就会有不同的意见了。 敦马哈迪又再对中文招牌开炮,尤其招牌引起许多人的非议,其中一位马来同胞发出视频,指出顾客群若是华裔为主,如猪肉食品、猪肉干肉松、酒业、神料香烛业、糊纸(纸扎)等等,他们的招牌若以中文为主是无可厚非的。总之马哈迪对于中文极为不喜欢,对于英文等其他语文则睁一眼闭一眼。 当马哈迪点起火苗,一些政治人物纷纷加入讨伐,针对中文招牌作出抨击,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招牌一事引起我的兴趣,今日就来谈谈“三朝”招牌。 所谓三朝,即:一朝——红毛手(英殖民地时期。包括老英手,即1941年二战前的时期);二朝——日本手(1941年底至1945年8月底的日据时代) ;三朝——我国时代(1957年独立后)。 红毛手时期,招牌书写是自由的。不过招牌上必须有英文,英文字大或小均没问题,英文排在上端或底下也不存在争议。于是,早期各民族的招牌都是本身民族文字巨大,英文小得很多,而且将英文排在本身文字的底下。这种招牌目前还在一些老店里保存着。 日本手时期,由于日本占据我国时间很短,三年八个月里,经济低迷,生意十分难做,极少数的商店在这时期创办营业,所以留下来的招牌极为罕见。目前仅见于北马一家咸鱼店(也叫生货店,售卖咸鱼、虾米、江鱼囝、葱头、蒜头、大葱、马铃薯等货物)。 日本手时咸鱼供不应求,生意兴隆。人们煮了糜饭,煎数条咸鱼,一家大小可以吃上三餐,咸鱼耐存可收藏很久,成为人们抢购的主食之一。所以那时期咸鱼店纷纷兴起,此家就是在日据时代开业经营的。 其招牌文字分三行,顶端是日文,中间是中文“复利公司”,底部是罗马拼音字“Hoock Li Kou Shi”。中文字体是最 [vip_content_start] 大的,日文及罗马拼音仅有中文的一半。 “公司”的罗马拼音是Kou Shi,那是日文拼音。 我国独立后,对于招牌历年来祭出许多法令,纷纷扰扰,令人头昏脑胀。法令规定马来文必须排在最上端,字体最大,其他文字略小及在其下。 十多年前,朋友开间理发店,法令规定若是纯英文招牌,就可以不放马来文字,假使有加上中文字,就必须要有马来文,所以其招牌仅有英文,她不想招牌上有太多文字。 当今法令是怎样规定,则不大清楚。其实,当今华裔经营的商店,很多都没写上中文,除非是售卖非清真物品者,所以敦马哈迪所谓招牌都是中文是个美丽的误会,放眼我国,中文招牌是愈来愈少,甚至很多华商都放弃了中文招牌。到了今天还在炒作中文招牌,显得后知后觉,缺乏更新资讯,贴切的说是鸡蛋里挑骨头。 三朝招牌,三种心态。哪种文字得排在先?哪种文字必须大?当然是由有关当局决定,而决定者的心胸是否能够容纳其他文字就会有不同的意见了。 这一点红毛人做得最好,完全不予干涉,由老百姓自由作决定。 大家不妨退一步想,如果卖非清真东西,若把马来文放大,商家可能觉得对于回教徒显得不尊重,所以商家放大中文是有其因素,因为顾客群都是非回教徒。商家是出于尊重,不希望招牌引来回教徒的注意而产生反感或不舒服,不知敦马哈迪同意我的看法吗?    
1星期前
 “我认为爱过之后来临的,就是让人理解爱为何物,正因为在爱过之后,才能理解那份爱是什么,所以总是会留下后悔,也因此,当爱越是深刻,越会留下更深切的后悔。” 以下内容包含《爱过之后来临的》剧情,不喜剧透者请观影后再阅读。 近期,看了由日本演员坂口健太郎与韩国演员李世荣主演的《爱过之后来临的》,该剧讲述男女主角在日本相遇,展开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跨国恋情,但后来因文化差异、生活重心不同变得渐行渐远,最终在互不理解的争吵中分开;多年后,他们因工作在韩国重逢,为过去的爱情好好善终。 或许是因为自己过去的爱情都没能好好善终吧,剧中有一句台词让我深有感触:“爱情真的有结局吗?明明有过开始,却好像没有结局。” 这里所谓的“善终”,在我看来,并非一定要走向婚姻、白头偕老,而是彼此有好好地为这段爱情画上句号。 然而,谈过恋爱的人都懂,从一开始满心都是对方的热恋期,到后来经历生活大小事的摩擦、观念不合、一次次未能妥善解决的争吵后,爱情走向终点时,往往已是其中一方或双方皆身心俱疲的状态。此时若发生一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事,这段爱情的结局,一般都在彼此说着最难听的话语、挤着最狰狞的表情中结束。 但是,这样的结局,真的可以称之为结束吗?为爱情好好善终这件事,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可能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在某个平凡的日常偶然想起这段过往时,我们才会对当时自己未能好好结束而感到后悔。可伤人的话已经说出口,两人又早已形同陌路,这时候即便万般懊悔,对方又怎能感受得到? 《爱过之后来临的》的结尾,是男女主二人在事过境迁后,互相理解当初彼此的不易与各自的不成熟,男主在结束工作即将回到日本之际,因不愿再留有遗憾,于是从前往机场的路上折返,找到女主后,他们互相坦率地表达心声,弥补了当年的遗憾。至于两人是否会再续前缘,剧集没有明确交代,而是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 男主在剧中的另一段台词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我认为爱过之后来临的,就是让人理解爱为何物,正因为在爱过之后,才能理解那份爱是什么,所以总是会留下后悔,也因此,当爱越是深刻,越会留下更深切的后悔。” 是啊,若彼此真切爱过,最后却以满身疮痍的方式结束,日后想起,怎会不后悔呢? 上周,我应邀出席了前女友的婚礼,邀请者是 [vip_content_start] 新郎,他同样是我中学时期的朋友。多年未见,看着她满是幸福的笑容,我想起了她本就是那么爱笑的一个人,可我却曾让始终阳光四溢的她,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乌云。 婚宴上,我们有过数次对视,每每对视,我有好几次想酷酷地走上前与她握手,对她说声“新婚快乐”,但直到最后仍无法付诸行动,且将视线瞥向一边的始终是我。我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过去那段伤害,也许早已被现任以爱治愈,但我依旧为过去的行径感到后悔,以致无法坦然面对。 婚宴结束,回家路上,一位同行的朋友问我:“心情怎么样?” 面对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上。即感慨她嫁人了,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同时也后悔当初自己不顾她的挽留,用最难听的话,在她心上留下过一道疤。 也许有人会认为,彼此的缘分早已结束了,何苦去纠结善终与否。但,我们都曾给予爱,也被爱过,为彼此带来慰藉,留下过回忆不是吗?那为何我们就是无法给彼此未能走下去的缘分一个更好的结局呢?好好说再见,为什么就那么难? 回溯未满三十的人生,自己未能善终的爱情不止一遭。人海茫茫,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次遇见那些没能好好道别的旧情,如果有机会,我由衷希望能坦然地为过去道一声抱歉,为她们,也为曾经不成熟的自己。 《爱过之后来临的》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生活也一样。不同的是,剧中男主勇敢折返,而现实中的我们,却常常无法迈出那一步。生命无法预测终点,别让遗憾成为爱的注脚,即便未能弥补过去,至少,进行中的爱情在日后无可奈何的迎来结束时,不要被情绪左右而让自己留下过多的后悔和遗憾。
2星期前
医疗需求是一直被那些在财富金字塔顶端,或者想要获得更健康和长寿的人们在拉动,底下的人们也只能被动跟随。 最近出现关于医药卡保费调涨40%至70%的新闻,这不是什么严谨报道,而是《马来前锋报》根据访问了一些投保人后所得出的结论,更多是一种民情抒发。殊不知,这则新闻病毒式地在各媒体中传播开来,而舆论雪球越滚越大,现在还要闹到国会里。 大家想要国家银行又是介入,又是给出一个合理说明,解释为何他们罔顾人民利益。一些网民在社媒发表看法,那语气仿佛是要把保险公司架上断头台,让人有一种身处法国大革命的错觉。 所有的政客都急着扮演人民利益的守护者。哪怕他们心知肚明,保险公司调整保费的前提是得到国家银行的点头。但又如何?纵使知道了,该闹还是要闹,因为这么做有选票。这就是民主政治无法避免的闹剧。 我大胆猜测《马来前锋报》所采访的投保人在比较不同保费的差异时,并不是同一个保险产品,又或者,投保人的保费增长和其年龄有关,因为很多医药卡是以5年来计算投保人的保费,所以每个阶段的保费调整都比较大。故此,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投保人从保费较低的年龄段迈入保费较高的年龄段,就会有 “保费飙涨” 的感觉。 说回正题,医药卡费用涨价,或者说给人一种胡乱涨价的错误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 最简单的,就是保险经纪和投保人之间的沟通问题。说实在话,许多投保人根本看不明白那叠又长又厚的保险文件,就连我对当中的内容也晦涩难懂。如果你要保险经纪和潜在客户逐条说明这些特定条件,这保单一定无法成交。 试想一下,你今天去买一罐保健品,推销员每个成分和你说明,从医学名称到成分比例、到效果、到科学研究,到临床试验等等…你想要像YouTube广告那样跳过都不行,烦都烦死了。就算你最后还是买了这保健品,大概率之后也不会再向这位推销员购买。 这就是现实。在销售领域里,不当销售(mis-selling)是无可避免会发生的事情。这是系统性问题。所有保险公司都尽可能加强职业操守相关的训练,以确保这问题控制在一个可接受范围之内。要注意,是 “可接受范围” ,不是100%杜绝。系统性问题是不可能100%杜绝的。 而许多保险的不当销售,无非是承诺和兑现有所出入时爆发。说好怎么都不会涨价,但还是涨了;说好怎么都可以索赔,但还是被拒绝赔偿了… 撇除沟通问题,那么为什么医药费用会上升? 我问你:炒粿条为什么会涨价?可以是面粉涨价导致粿条涨价、可以是煤气涨价、可以是鸡蛋涨价、可以是食用油涨价,也可以是炒粿条的劳动成本也涨价。撇除政府的干预,所有涨价的源头,都来自于一个简单不过的经济学道理——需求大于供应。 而医药费为何会上涨?因为: 药物和仪器上涨。疫情后,更多新药物和医疗仪器问世。你也可以理解为人们更注重健康,或者疫情期间把这些产品研发给压缩和延后,导致现在呈现井喷式的数量。 令吉疲弱。这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治疗需求增长。人变老了,也变有钱了,变得怕死,也愿意花钱延长寿命。 护士短缺。卫生部长说过,2030年会有60%的医护岗位空缺,许多护士都被中东国家吸纳。 除了令吉疲弱,以上诸多因素,并不只是我国面对而已,全世界都有同样的困扰,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这个世界的有钱人只增不减,而人们的寿命也是如此(假设没有世界大战)。这么一来,医疗需求是一直被那些在财富金字塔顶端,或者想要获得更健康和长寿的人们在拉动,底下的人们也只能被动跟随。 至于说你说保险公司是吸血鬼,我觉得这有点夸张。要知道,保险公司是盈利团体。只要是谋利,而且是合法手段,自由市场就不该有什么 “逼良为娼” 的胡闹剧本。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是吗?如果你觉得A公司的保单贵,那你大可找B公司的保单,市场里有好些保险公司供君选择。自由市场,自由选择。 况且,人家保险公司比你还担心这保险产品无法持续运作。所以,保险公司是希望增加“共同支付”(co-payment),以减少保费,让投保人继续投保。国家银行也大力推行这个概念。不过,据我的了解,许多投保人都不愿意选择这类保单。因为他们认为保险就应该是 [vip_content_start] “自助餐” 的概念,他们支付了保费,然后就要吃到饱,吃到吐为止。 聊完了私人医疗,我们看看公共医疗。 马来西亚的医药体系非常特殊。政府长期给予大量医疗津贴,人们不满私人收费,可以寻求公家服务。还是那句,自由市场,自由选择。 在这里顺便和大家聊聊一些关于保险的迷思,那就是: 保费永远不涨。理论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保险产品,都会分成几个部分,一个是医疗保障的支出,另一个则是保单的“现金价值”(cash value)。按理说,保险公司会用这些现金价值去投资,以维系这份保单。如果大家都安分守己,照顾健康,没有胡乱索赔,那么这些现金理应够用。反之,如果出现索赔过多的情况,严重影响现金价值,那么这份保单要继续运作,要么增加保费,要么是降低保额。 保单一定要买最贵的。正因为大家觉得买保险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加上不愿看到自己的保费“打水漂”,往往在购买人生第一份保单时,都倾向于购买最贵,或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保单。在我看来,这就是保险经纪的职业操守问题。 全世界都知道医疗通胀往往都是双位数,是比官方通膨率更高的水平。不管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再怎么厉害,都不可能模拟得到所有的情景。你可以模拟10年,那么接下来的10年呢? 我们的保单保额在面对未来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时,难以提供足够的缓冲。故此,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保单,大家都是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给自己的保单升级,以此来抵御风险。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00年最贵的保单保额,到了2010年就是一个笑话,再到了2024年就是施舍金额。也正因为是动态,应该用当下的财务能力来衡量,慢慢改善。这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刚踏入职场所容易犯下的理财错误。 老实说,这一轮的闹剧,我认为对推广更为便宜的保单和普及保险的重要性,毫无帮助。这种把私营企业和人民报道发展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是弊大于利。 更重要的是,医疗保险和健康的问题,并不会因为你讨厌它而不存在。 文章提及的共同支付(co-payment)保单运作原理,可看作者这两篇文章: 健康是你自己的事,你准备好了吗? 保险共付:健康投资还是负担加重?
2星期前
那么,又有谁能说明,当初为什么要改名呢?为什么要用发展商公司商号,取代华裔先贤及领袖的名字? 三所新华小改名事件,再点燃马华和火箭之间战火。 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指,希盟执政时张念群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有三所华小遭改名。 即敦翁毓麟华小改名为Gamuda Cove华小、敦林苍祐华小改名为SJKC ECO WORLD和郭鹤尧华小改名为SJKC Kuek Ho Yoo @ Eco Spring。 行动党中委李政贤反驳马汉顺,指对方在国盟政府时接任副教长,有足够时间把华小名字改回來,为何当时不做现在才提出來?实是其心可诛。 双方骂完了,然后呢? 华小命名是否能改回华裔先贤领袖名字?当年为何要改换成发展商公司商号为华小命名,如今是否能交待一二? 究其实,如果马华和火箭领袖仍是互相指责,而没有交待为何改名及改回原名,这种口水战只会让人厌倦。 倒是国阵主席阿末扎希提出,将在內阁提出敦翁毓麟华小被改名至Gamuda Cove华小一事后教育部长法丽娜也说,只要遵循程序复名敦翁毓麟华小,不是难事。 敦翁毓麟华小复名,至少有眉目。 那么,又有谁能说明,当初为什么要改名呢?为什么要用发展商公司商号,取代华裔先贤及领袖的名字? 华小改名,曾经引发轩然大波。 2011年时,雪州梳邦子文华小董事会,向教育部申请把校名改为“拿督谢华华小”。 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宣布,为了答谢双威集团董事长谢富年捐献,子文华小已改名以纪念谢富年的父亲谢华。 结果,引起各方反弹。 除了子文华小命名的历史渊源外,当时持反对立场者也提出一个重点,难道因为有人出钱就可以改校名吗? 当年风波闹到最后,子文华小保留原名,连带其他有意改名的华小都不敢妄动了。 回看当年改名风波再看如今改名争议,重点有二。 一,为什么要改名? 对教育部而言,就像你想改名这回事,是风水师父叫你改,或者你想改个讨喜名字都好,只要备齐文件去国民登记局改名,一般上官员也不会拒绝你。 至于你为什么要改名?跟长辈亲友会不会闹意见,那是阁下的事了。 所以,教育部不会理你要取或改什么名背后的考量。反而是想 [vip_content_start] 改名字的你,当家里有闹意见时,阁下好歹请交待一下,为什么改名? 二,华小校名的意义。 国內华小的名字,要嘛是寓意深长,要嘛是纪念先贤,要嘛是地名。 就像子文华小,当年学校创办人來自海南,用海南人宋子文名字來为学校取名,自有一份纪念深意。 所以,华小的取名不仅有其典故渊源,更会是在地莘莘学子的共同记忆。 那么,用发展商公司商号來取代华裔先贤及领袖,作为华小的名字。这样的校名,还有原本华小命名的深意吗? 华小命名,最好还是保留华小的传统用意。
2星期前
有时,死亡还是来得猝不及防的,走着走着地突然陷落,在茶室吃早餐车子突然撞进来、亦或罗里货柜掉下来等等。有多少人真的能为死亡这件事作主? 4日,台湾知名作家琼瑶被发现在家中轻生。 由于隔天请假回乡,我必须在下班前完成接下来两天工作,丝毫没有空闲时间浏览社群媒体,是直到上司提及琼瑶遗书一事,我才得知这桩憾事。本因繁忙的工作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但在看了其遗书后也不免放缓脚步,对遗书内容进行了些许思考。 上苍对于生命的过程,设计得不是很好。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从上述遗书部分内容,个人猜测或许她已经生病了,且病得不轻,加上遗书提及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或许她并不愿意以全身插管病卧在床那般姿态离去,于是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样貌结束生命。 是啊,我们都很常听到“自己的生命自己来作主”这类鸡汤语录,那为何结束生命的形式与样貌却无法自己说了算呢?要知道,在大马企图自杀还是有罪的呢。 活到一定岁数,子女皆有完整的人生,毫无病痛的在睡梦中逝去,自然是最理想且安详的死亡模式。可又有多少人能拥有这份善终?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人都会伴随些许病痛,无论轻重,都会为子女及身边的人带来负担,即便病情已经使自己没有生存下去的欲望了,可何时离去还得看老天,自己更是忧虑这段时间给家人带来多少麻烦?身负病痛折磨与对家人的亏欠,这样活下去,他们应当如何自处? 有时,死亡还是来得猝不及防的,走着走着地突然陷落,在茶室吃早餐车子突然撞进来、亦或罗里货柜掉下来等等。有多少人真的能为死亡这件事作主? 我们或许无法预知意外何时降临,但至少有一种方式, [vip_content_start] 可以让我们为自己的死亡作主——安乐死。 现代医学并非万能,并非所有疾病都能靠医学手段获得痊愈,不少病况只能靠药物舒缓病情、延长生命。当财力不足时,这对病患和照顾者,都是折磨。 安乐死就是终结这种痛苦的手段。当病人自身不愿再受病痛折磨,获得医生同意后,便能此通过合法手段,遵照病人的意愿结束生命。当然,在实施安乐死的国家当中,还是会有不同的规定与条件。 只是,安乐死合法的国家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是极少数,且这种手法也一直存在争议,无论宗教、医学等,各领域皆有持反对声浪。 人都是害怕死亡的,正如我们遇到危险时,会反射条件般伸手阻挡一样。对于任何欲通过结束生命来终结痛苦的人,绝对都不是轻易下的决定,我们皆无法完全分担与感受他人的痛苦,生命固然可贵,但我们又何有干涉的道理? 我们作为个体生命诞生于世,无论是生理性别不同的两人之明确规划,抑或是激情带来的意外,生在何种家庭、何种性别、亦或有无意愿作为生命诞生,这些我们都无法决定,即便结束也不由得自己作主。“自己的生命自己来作主”,这句话放到这里来看,还真是讽刺。 我理解安乐死合法化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平衡伦理、法律、宗教等多方面的考量。然而,若一个社会无法容许个体在病痛和绝望中拥有自主选择权,又谈何真正的自由与尊严? 星洲关心你:轻生事件频发,我们能做些什么?
2星期前
就像戏中的那句对白:“在世之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离世后,他是否会对那些隆重的仪式有所感知,已经无从得知。而这些仪式与悼念,或许更多是为了抚慰生者的心灵。 以下内容包含《破·地狱》剧情,不喜剧透者请观影后再阅读。 说到《破·地狱》这部电影,不知不觉也上映整个月了。剧情是处于疫情打击香港经济的时间段,原本是婚礼策划师的黄子华,因为没生意而被逼改行为丧礼经纪人,虽然职业性质看似差不多,但红白事禁忌完全不一样,从而导致其处处碰壁的一些故事。 其实是有点意外的,毕竟这一类比较压抑和沉重的内容,居然可以获得观众热烈的反响,票房也创了许多香港电影的记录,社交媒体上更是持续传出好评,在当下如此低迷的电影市场中,确实不简单。 天哥认为,故事是以黄子华这位初哥的视觉,带观众认识这个行业,所以对于许多也是门外汉的观众来说,会更容易代入剧情而有所感触。 天哥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特别,因为在看的当儿,会忽然悟出很多人生道理。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电影的一些道理,来聊聊我们自己的人生规划。 天哥在这部电影领悟到的意义,分别是生死、沟通、规划。尤其是听到一些经典对白,让我们更加能感受到人生所谓的意义,好比: 【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狱,生人都有好多地狱。】 【人一出世就在倒数。】 【在世的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先说说关于沟通,戏里许冠文跟女儿关系并没太好,由于传统的思想而和子女产生隔阂。有一幕女儿回到家,许冠文原本有话想说,但是她回到家立刻进厕所开了水冲凉,结果就不了了之。而镜头来到女儿,她其实连衣服都没脱,她进去开水声,是因为不懂应该怎么跟父亲交流而已。 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来不及把话说出口,文哥在生命的尽头,只能透过那封遗书,把想跟女儿和黄子华说的话说出来,这也反映了华人的老一派传统,父亲都喜欢把话收藏在心底。天哥作为一位父亲,也感同身受。 其实我们做人嘛,真应该学会如何表达,让对方感受我们心中所想,真有什么事时,才会无憾。就像剧情里许冠文的遗书中表达的是来自父亲深沉的爱、无心之失的愧疚以及对儿女的道别。也感谢了子华的出现,让他明白何谓“生人也需要破地狱”。 天哥为何会特别感触,很可能是正好感同身受吧。上个月天哥得了流感,搞得天哥要死要活的,而正好天哥组织的一位重要成员,在上个星期也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跟电影差不多,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但生死很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 就好比她,明明没有什么特别的病痛,所以得知她那么年轻就离开了,我们整个组织都觉得非常吃惊,完全没人想到这件事会发生。当然,对于此事组织也没有任何规划,她那么快离我们而去,导致大家都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是好。 电影里的对白说的很对,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年轻,跟所谓的死亡好像距离很远,但是其实嘛,人一出世就在倒数,活一天少一天,只是没有人可以准确知道自己还有多久才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才会觉得这一切好像完全不关我们的事一样。 好比电影里的黄子华,他跟秦沛的一次交流中有说到,自己是还没结婚的,结果秦沛就问了一句话说,你以前不是做婚礼的吗?这里其实带出了一个矛盾,就是他自己是做婚礼策划的,但是却一直没有去为自己策划跟另一半结婚。 这里带出规划的一个重点了,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很久,别说什么身后事的规划,即便是生前需要的,如:储蓄、理财、投资,甚至保险或者最后的遗产规划,都没做好,然后到某些事情发生时,才知道原来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好。 其实电影带出来一个信息天哥也特别感触,就是婚礼和丧礼的本质都差不多,皆是一场 Show而已,都是做给人看的。红事就不难解释,但是白事呢?对于天哥来说,像电影中的一堆仪式,其实也就是让活着的人可以有一个希望,认为已经帮死者完成了最后一件事,心情可以更好过。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古语道出了生死之间的真实关系。就像戏中的那句对白:“在世之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离世后,他是否会对那些隆重的仪式有所感知,已经无从得知。而这些仪式与悼念,或许更多是为了抚慰生者的心灵。 面对至亲的离去,活着的人需要一个出口来宣泄悲痛,也需要一种形式来寄托哀思。就好比天哥团队的重要人物离去,天哥当时也相当悲痛,我以为一个人伤心时,会很想哭泣。其实并不是的,当伤心到了一个极点,其实不会有想哭的感觉,反而会脑筋一片空白,想要早日从这种感觉中抽身。 或许,这才是那些繁复习俗真正的意义所在:让生者能从悲痛中得到些许慰藉,让他们在告别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因此,无论是大礼如丧,还是简约的追思,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与记忆。最终,我们做的一切,不是为逝者,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向前走。 至于生人嘛,好像上述对白说的,生人也需要破地狱,生人都有好多地狱。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包括金钱、规划、理财等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去想,就代表它不存在,而到我们真正需要面对时才想,可能就太迟了。共勉之吧。
3星期前
安华如果继续展现“不畏强权”的姿态,继续在以巴课题上剑走偏锋,还协同金砖国家高调反美,这肯定提高马来西亚面临特朗普针对的风险。 特朗普宣誓就任在即,部署治国马不停蹄。委任美国内阁方面,特朗普好几位重大的任命,都引起争议。 虽然需要面临参议院批准,但是,在总统制国家,任命治国团队,总统确实有巨大的决定权。 选民理应也是在充分理解总统任命权力的情形下投票。因此,对于一个获得明确票选胜利的总统,任命自然有强大的民意基础。 早前,特朗普尝试任命前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茨(Matt Gaetz)为司法部长。盖茨被指涉及性丑闻,包括与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 争议声中,特朗普公开宣布对任命盖茨决定,且不会动摇。但盖茨最终还是主动退出任命过程。 盖茨退选,看似个人行为,但明显也有特朗普幕后的授意,甚至指示。这个过程凸显特朗普并非每时每刻都作风狂狷。 此次退却,让掌握参众两院共和党人,认知到总统还是可以有谈判空间,强化议员与总统的合作默契。 顺道一提,美国的司法部长,英文称谓Attorney General。在马来西亚,这就是总检察长。美国司法部长,具有联邦法律的检控权。 体制上,总统任命司法部长,操纵其左右刑事检控的权力,也没有体制上的具体制约。多年来美国看似存在检控独立,更多是总统与检察官僚专业的自我约束。 在特朗普治下,这种检控独立能否持续,会是看点。这或许也是推动马来西亚总检察长和检控官分权改革的另一提醒。 没有明确的制度限制,单靠权力的自我约束,检控独立会是脆弱的。只要政治权力易手,新任领导插手检控,有时很难避免。 特朗普此时对内的人事任命,属于上任前部署的常规操作。但特朗普对国外事务的宣布,有人认为似乎过早行动。 还未上任就对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国宣布提升关税,这应该是前所未有之事。不过,作为启动经贸谈判,特朗普的预先宣布,或许是想更快进入谈判节奏,争取时间更快落实施政目标。 在地缘政治、区域和平方面,特朗普保持相对静默。特朗普在竞选期宣布,会在“上任后24小时”终结俄乌战争。泽连斯基在特朗普胜选后拨电祝贺,并同时与马斯克交谈。 这则新闻后,特朗普就没有更多关于俄乌战争的公开宣布。俄乌战争的发展,更多是被拜登宣布允许乌克兰运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决定,以及后续所主导。 特朗普静观俄乌战事升级,看来也是想先厘清,新战局下,各方筹码如何转变。对于自诩“谈判能手”的特朗普,这是蓄势待发,部署而行。 另一国际冲突热点,当属中东地区的动荡。最新,特朗普在社媒账号,平地一声雷,宣布“倘若不在特朗普就职日(1月20日)前释放人质,中东以及实施暴行的人们,将面临“地狱般的代价”(ALL HELL TO PAY)。 特朗普在帖文中还指出,全世界都在议论中东人质面临不人道以及暴力的对待,但却都毫无行动。这似乎也预示,特朗普会以雷厉行动回应。 11月30日,哈马斯公布一位以色列裔美国人质的录像,恳求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帮助确保他能得到获释。从时间点看,特朗普的帖文,看来是在回应哈马斯公布视频的心理战。 有趣的是,特朗普在竞选期对加沙战争的态度,远没有对俄乌战争来得明确。特朗普只是笼统的指责拜登发动,或未能阻止全球各地区的战事,而特朗普却自认可以“结束战争”。 在竞选期,特朗普不对加沙战事明确表态,或许有策略考量。美国阿拉伯裔社群对 拜登政府纵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极为愤怒。特朗普对加沙战事不明确表态,可以吸引阿拉伯裔的抗议票。 实际上,原本是民主党大票仓的美籍阿拉伯裔选民,此次也真的大幅度转而支持特朗普。 特朗普以及共和党,显然不比美国左派更公开明确的声援加沙巴勒斯坦人。但为了“惩罚”民主党,阿拉伯裔选择了罔顾特朗普可能的中东战略,而抛弃民主党。 情绪主导了决定,倘若特朗普对哈马斯采取强硬措施(连带加沙人民也会遭殃),阿拉伯裔怒火中的决定,与其希冀的加沙结局,可能适得其反。 以目前走势,特朗普承诺在上任24小时,终结俄乌战争的说法,看来难以兑现。同样,特朗普要哈马斯付出“地狱般代价”的豪言,也未必可以成真。 特朗普自认善于谈判,以及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以上豪言,包括提高关税的宣布,可能只是获取更大谈判筹码的部署。 数次荣获美国普利兹奖的政治评论人,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上个月对纽约时报发表看法,提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曾推动以巴和平,具体也订立了两国共存的框架。 虽然和平计划无法落实,特朗普却得以促成“亚布拉罕协议”,正常化以色列与阿联酋以及巴林的关系。 弗里德曼认为,特朗普还是可能在第二任期,延续之前的未竞之业。因此,弗里德曼认为,特朗普甚至有可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在特朗普新的人事布局当中,他任命了前阿肯色州州长迈克赫卡比(Mike Huckabee)为新的驻以色列大使。赫克比多年来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共存,属于挺以强硬派。 加上最新扬言,要哈马斯承受“地狱般的代价”,特朗普第二任期,对中东局势的政策,未必与第一任期雷同。 马来西亚原本,可免于这些遥远,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纷扰。然而,安华高调挺巴勒斯坦(其实,以经是挺哈马斯了),却把我国卷入这些纷扰之中。 民主党当权时,由于多数左派都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极度不满。安华能够以此,站在人道的高姿态指出,维护加沙,在美国内部,也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特朗普大胜,加上共和党掌控参众两院,虽然背后因素复杂,但却可以视为对左派总体议程的一次否决。 特朗普当然还是可以追求中东和平,创造不朽功业。但倘若特朗普选择力挺以色列,强硬打压巴勒斯坦,安华持续高调的挺巴反美,恐怕会令国家面对实际后果。 特朗普提高关税,马来西亚会否面对贸易冲击,状况还不明朗。安华如果继续展现“不畏强权”的姿态,继续在以巴课题上剑走偏锋,还协同金砖国家高调反美,这肯定提高马来西亚面临特朗普针对的风险。 政治领袖因为个人宗教情怀,以及想在国际扬名立万,成为发展中国家“英雄”的渴望,可以理解。然而,这如果是以国家经济面对冲击为代价,这对人民,显然极不公平。
3星期前
如果你觉得汇率是一个巨大风险,那么公司就应该想办法做对冲。如果公司不做对冲,那就摆明了他们就是要享受 “疲软令吉” 的红利。 上个星期五,马股第三季财报潮算是告一段落了。马来西亚公司第三季的财报,一般情况都非常不错,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很多公司在上半年通过的预算和企划都已经开始推进了(许多公司的财政年都定在12月,不然就是3月),所以应该开始看到相关业绩。再来就是,第三季的工作日数和员工产能比较稳定(农历新年和开斋节集中在上半年),许多公司也在第三季为年终业绩冲击。故此,同行们也都在这个季度里调整投资组合,替换股票,为下一年做战略部署。 不过,这次的第三季财报,真的是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业都迎来了四字冲击,那就是本次的主题——外汇亏损(foreign exchange loss)。 从2024年7月2日开始,令吉就一路走强。美元兑令吉汇率从4.7212开始狂跌,一直持续到9月30日的4.1235,才算告一段落。令吉涨幅近乎12%,在过去62个交易日当中,涨了48天。如果我们看美元指数DXY,这段期间也经历类似跌幅(意味着美元贬值),不过整体跌幅较少,近乎5%。 从这里可以看出,令吉升值也是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带动。 我自己常被媒体问的其中一个课题就是:“令吉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升值?”我自己不是很喜欢回答这类问题,因为询问次数和频率过高,使得其意义不大。但也能够看得出,大家莫名很焦虑,尤其邻国新加坡又是紧盯着美元来管理汇率(新加坡被美国列为观察名单),那种马新之间的瑜亮较劲心态就容易被激起(你看网民的留言就知道了)。 说回正题,这种在极短时间内的急促汇率变动,对个人可能影响不大(或不直接),但是对企业来说却相当棘手,尤其是有出口生意的企业。 果不其然,第三季财报,处处可见汇率亏损的踪迹。油气、电子产品、保险套、综合化学、棕油、电信、洋灰、发电、塑胶、食品、博彩等等,皆承受程度不一的汇率亏损。就连安联保险(Allianz Insurance)的海外投资也有近7,800令吉的汇率亏损,幸好是属于“未实现亏损”(unrealised loss),所以令吉在第四季的跌幅能够提供回血作用, 如果公司的业绩本身较为强劲,例如棕榈油行业,可以借助高棕油价格提供一定缓冲;但如果行业仅是普通增长,那么就像是国油化学(Petronas Chemical),直接被干倒,呈亏损状态。 国油化学因为设立海外业务而直接吃下了11亿令吉的汇率亏损,使其自上市以来第一次亏损。管理层在正式业绩出炉之前,也罕见地给出业绩预警,让投资者有心理准备。也得益于这种预期管理,糟糕的业绩迅速被投资者消化,股价也止跌反弹了(那些静悄悄的上市公司老板和管理层,学着点)。 那么问题来了,汇率亏损是不是一种核心亏损呢? 因为我们业内习惯把这种不常见的亏损和盈利给剔除,就好像一家制造业公司,如果老板在某一年把工厂卖掉,那么脱售工厂的盈利不应该被视为一种常见盈利,因为你不可能每一年都卖工厂(虽然脱售工厂后,可能会派发的额外股息,是能够提振股价,但这是另一回事)。故此,我们会要看公司的核心收入(core profit)。 不过,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接下来是一小段会计讲解,如果你不懂会计的话,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因为公司在汇报这种外汇亏损时,是整合了所有 子公司后的数字(consolidated base)。但是,公司在各子公司的股权占比不一定是100%,所以你无法确认这些汇率亏损是不是由那些持有100%股权的子公司导致,还是由那些持股60%的子公司导致的。这么一来,真实的核心收入还是会有出入。所以,怎么计算核心收入,确实是见仁见智。 如果这是家做出口生意的公司,我认为汇率亏损就是核心收入的一部分。因为在令吉较疲软的日子里,你的公司通过汇率上赚得盆满钵满,大家都觉得自己很厉害。那么,怎么能够在令吉走强的时期,就来个双重标准呢?如果你觉得汇率是一个巨大风险,那么公司就应该想办法做对冲。如果公司不做对冲,那就摆明了他们就是要享受 “疲软令吉” 的红利。 况且,不管你怎么计算核心收入,这些汇率造成的亏损或者盈利,终将会计入你的资产负债表里,轮不到你耍花样。 而且,也不是说公司有汇率对冲就一定比较好。作为投资者的我们,虽然是名义上的 “公司合伙人” ,但都是局外人。公司怎么做对冲,何时对冲、对冲多少,我们很难知道。有些时候,当你觉得令吉疲软,公司应该赚到很多汇率盈利时,他们却给你来一个汇率亏损,因为他们在一些对冲合约亏钱了。 当然,也不是每家公司都遭遇汇率亏损,有些公司是在第三季享受到汇率盈利的红利,例如航空公司。不过,如果你撇除这些汇率盈利后,公司核心收入就是亏损,你自己也心中有数了。
3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