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When I was a Kid
教育专题
本地漫画家梅志民——用平凡故事创不平凡的《我小的时候》
中文圈读者也许觉得“梅志民”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在本地英文读者圈,梅志民“CheeMing Boey”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他创作的一系列《When I was a Kid》(我小的时候)有着风格一致的封面,很难不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顾名思义,《When I was a Kid》主要内容都是他的童年往事,比如他在学校拉肚子、暗恋一起搭校巴的女生,及家里发生的各种趣事和糗事。他的书很受欢迎,也许不只因为他的叙事手法很有趣,更因为他道出许多人的共同记忆。 与梅志民的访问约在他公寓楼下的健身房。这个地点由他建议,因为他很常在健身房写作。如果想了解他平时的写作状态,这里就是最适合的地点了。 除了健身房,他以前在美国的时候,还很喜欢到法庭写作,只因为他喜欢那里够安静。他说:“我知道坐在那里一边看别人受审,一边写自己的故事很奇怪,可是如果我去咖啡馆写作就必须消费,而且咖啡馆人来人往很干扰,所以为了不被打扰,我喜欢在法庭写作,或者趁没人祈祷的时候去教堂创作。” 在柔佛新山长大的他,至2022年为止已经出版了6本关于童年往事的书。他似乎不担心会有题材枯竭的一天。他笑着指出他的童年有太多“噩梦”,而因为是“噩梦”所以记忆特别深刻,至今很多细节仍记得一清二楚。 从小老是觉得自己笨 他的童年不算典型的马来西亚人的童年,因为从小学第一天开始,他就几乎每天都经历往返新山和新加坡的求学日子。 他上小学是1985年,每天清晨4点半就要起床,然后坐巴士经过新山和新加坡两道关卡,赶在早上7点前抵达学校。放学后,他必须再经历一次长途跋涉才能回家,如果不幸遇到下班堵车时段就更糟糕,更别说放学后可能还要补习。 但这些舟车劳顿的疲累也许还不是最辛苦的,更辛苦的是学业上的压力,主要因为他从小学到中学都就读名列前茅的学校,即使他的成绩以普遍标准来说已经很优秀,可是在名校那种学霸环境下还是略显黯淡,导致他从小学到中学都觉得自己笨。 他儿时的志愿是当医生,但因为他不是理科生,所以他很早就知道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中学毕业后,他一度想要成为验光师,只因他看见宣传单上的验光师身穿白大褂,心想这跟医生的形象很接近。 “可是就在开学前的10天左右,妈妈和我经过新山一座大厦,那一区有很多眼镜店,我刚好瞥见有个验光师坐在店里看着倒影发呆,我惊觉我不想像他那样,所以我决定改念美术。” 其实,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因为知道父亲不喜欢他画画,所以平时只能偷偷地画。在舅舅建议下,他去了美国念广告系,那时候他才终于感觉自己不再迷失。 在杯作画 意外爆红 然而,他在美国的第一年就很不幸遇上亚洲金融风暴,他向母亲承诺如果半年内找不到工作补贴学费的话,他就会放弃美国学业。那时候他自学动画,才大一就去参加大四生的比赛,结果赢得第二名,并成功在半年内找到工作,而且雇用他的公司还是知名的暴雪动画,第一年的薪资就高达4万美元。 他在暴雪工作13年,因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而被暴雪解雇,如今讲起这件事他依然忿忿不平。但当时上天其实为他打开了另一道门——他在离开暴雪前开始在纸杯和保丽龙杯上画画,结果有一天就爆红了。 他记得当时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电子邮箱突然涌入数百封邮件,才知道他贴在论坛网站的作品遭到疯传。至今他仍觉得那是他人生中最疯狂的时刻,“当时差不多每3秒就收到新邮件,那个画面如果拍下来的话肯定很激动人心。” 他的画风非常多元,受日本、美国超级英雄和香港漫画例如《龙虎门》的影响。有一天,有人问他来自哪里,他回答马来西亚,对方续问:“马来西亚在中国哪边呢?” 他为此感到沮丧,“因为这样,我决定写一本关于马来西亚的书,但我不想写马来西亚哪里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我想写童年往事,告诉读者在马来西亚长大是怎么一回事。” 《When I Was a Kid》的第一本书就这样诞生了。他坦言,这本书其实是要写给美国人看,没料到却受到马来西亚读者欢迎。 想保留书里的原汁原味 当初他计划出书时,美国和马来西亚都没有出版社愿意帮他,他只好靠众筹自行出版。“当时我的想法是把书印好后,我会回去做动画。我坚持出书是因为我希望我的书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没想到平地一声雷,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他不讳言,他起初并没有设想会有小孩读他的书,所以他的书偶尔会出现脏话。事实上,他写书是为了自己,或者说潜意识里是要向他父亲证明他有所作为。“只有在考虑要不要把脏话写进书里时,”他说:“我才会想会不会有儿童看我的书。” 他的《When I Was a Kid》系列至今已出版至第七本,但实际上只有6本,因为出版第五本后就直接跳去了第七本,至于原因他说是秘密。 他的书都是英文书,但他其实通晓中文,书里也常会出现中文字词。曾有出版社想要把他的著作翻译成日语、越南语和华语,但他自认是个完美主义者,担心翻译后的文本无法精确传达马新人原汁原味的用语和语调,所以到现在都没有计划要把书翻译成其他语文。 他很重视“原汁原味”这件事,这体现在他的书都保留了原稿的删改痕迹,所以读者看他的书就像看他的草稿一样。他说他刻意这么做,因为猜想读者会有兴趣知道他的思考过程,“有点像自己当侦探的那种感觉。”而且如果要他重新画一次,他说他会有心理障碍,因为在他心里,初稿永远就是最好的。 他还在持续书写他的童年往事,目前看来没有停笔的迹象,因为他还有很多关于童年和家族的故事可以写。问他有没有打算来个《When I Was a Teenager》(我少年的时候)系列,他不假思索回答没有这个打算,“因为如果长辈要跟你说他想当年的故事,他肯定会说‘我小的时候’怎样。我读广告系出身,我认为这个标题已经很醒目,不应该随意修改。” 如果你想要开始阅读他的书,他会建议你从第五本开始看,这本书主要写他的父母还有家族历史,“它会令你思索你到底从何而来。” 今年他四十多岁,可是他说自己“还是8岁的头脑”,仿佛从来没有长大过。目前他虽然没有小孩,但如果将来有小孩,他希望他小孩长大后如何回忆“我小的时候”? “如果我有小孩,”他说:“我希望他或她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不是别人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事。但这样的说法很危险,因为现在年轻世代的眼里只有自己,你的建议他们未必会听,所以……呵呵我也不知道。” 更多【新教育】点看: 饥饿30自办营营长分享“传承”经验 流量真能转化成资金吗?媒体应思考自己的定位! 【研究故事】利用稻壳灰 减少混凝土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十年深耕沙巴土立 灌输营养均衡、改善社区贫困 AI当道人人担心饭碗不保 拉曼大学助学生掌握软技能
1年前
教育专题
更多When I was a Kid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