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三月初三鑼鼓響

4星期前
4星期前
(新山30日訊)繼昨晚在新山中華大廈舉行的開幕禮暨潮州美食宴之後,第二十四屆《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系列活動,從3月30日起至31日在柔佛古廟隆重登場。 此係列活動是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主辦,柔佛潁川陳氏公會、新山鎮安古廟、柔佛古廟管委會協辦。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黃木祥在會上致辭時說,此廟會活動,是為了慶祝元天上帝寶誕而舉辦。除了系列傳統節目,大會今年特別邀請新加坡南華潮劇社演繹酬神大戲。 他說,各理事分工合作,執行任務,也結合柔佛潁川陳氏公會儒樂團、新山鎮安古廟潮州大鑼鼓隊,分別呈獻潮州摺子戲和潮州大鑼鼓等節目。 活動工委會主席徐鑫泉表示,回首過去24年,三月初三廟會來到現在,與最初有所不同,但依舊保留一些擁核心文化價值的項目,例如潮州美食,以及潮州大戲。 “各界的全力支持,是工委會繼續前進的動力。” 新山中華公會會長何朝東有事未克出席,副會長拿督姚文春代表致詞時強調,當今,地緣性社團影響力已今非昔比。 姚文春表示,面對時代變革,必須順應發展潮流,積極創新,使鄉會活動發揮更大價值,為華社繁榮獻力。 他說:“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堅守,更是對未來的責任。” 此外,昨晚代表投資、貿易與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為活動致開幕詞的黃祥鑾時說,農曆三月初三對潮州人深具意義,不僅傳承文化,也是認同身份紐帶的重要活動。 晚宴精心特備潮州傳統菜餚,同時安排人員現場解說。 這些潮州菜分別是:潮州紅桃粿、滷味目鬥、潮州滷味五件配白粥、豆醬水蒸方魚、白蒸刺殼魚、花雕白灼蝦、香菇素菜、南洋風味青目、甜品金瓜芋泥等。 昨晚出席活動者,尚有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署理會長鄭達洺、總務洪徠騰等。 《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將陸續登場的精彩節目,尚包括:3月31日的元天上帝參拜祈福儀式(早上11時)、閉幕禮暨美食餐車(下午6時)、新加坡南華潮劇社酬神大戲(晚上7時)。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新山13日訊)依斯干達公主城國會議員劉鎮東鼓勵鄉團與學校及教育部合作,將方言學習帶入華校,打破華校禁止說方言的迷思,因為“多語多學”將百利而無一害。 劉鎮東指出,推動鄉音和民俗是非常重要的,但若要長期推動,鄉團需要跟學校結合,以打破華校不能說方言的迷思。 劉鎮東昨晚在新山柔佛古廟,為《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主持閉幕致詞時時,提出了以上建議。 《三月初三鑼鼓響》是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主辦,柔佛潁川陳氏公會、新山鎮安古廟及柔佛古廟管委會協辦,活動從10日進行至12日,內容琳瑯滿目,包括了延續百年的元天上帝參拜祈福儀式、潮州美食街、潮州酬神戲、兒童廟會和潮州童謠朗誦比賽等。 他說,也許是80年代受到新加坡的影響,本地華校為了鼓勵學生講華語,禁止學生說方言,而他也猶記得當時說方言還會被老師打。 他認為,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如今語言要儘量多學,而且學越多越好,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學校便是一個最好的推廣平臺。 “大馬是一個各種文化和語言匯聚的地方,所以應該鼓勵學生們儘量學。” 他透露,自己雖然是客家籍貫,但在家裡卻用廣東話與家人溝通,上了中學,更是“厚著臉皮學福建話”。 他續指,他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時是在檳城的升旗山,當時所學的福建話正好派上用場。因此,不論是學習華語、英語、馬來語或方言,他的意見就是“多學無害”。 活動工委會副主席陳泰明致詞時透露,甲辰年的《三月初三鑼鼓響》獲得了相當不俗的反應,這是多年來肩負傳承文化重任的會館樂見的成果。 他希望來年活動能精益求精,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則提醒,活動的結束意味著反思的開始。 “我們不能‘賣花贊花香’,總要反思工作做得怎樣?而大家給的‘分數’最重要。” 上述活動出席者包括新山中華公會會長何朝東、五幫會館代表;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副會長李富新、總務洪徠騰、財政黃志耀等,工委會主席是羅培文。                      
1年前
(新山12日訊)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下午的兒童廟會重頭戲,潮州童謠朗誦比賽由謝欣卉、賴廷凱及劉子恩獲得冠亞季軍。 在今晚的廟會閉幕禮上,冠軍及亞軍得主將受邀表演朗誦他們的獲獎作品。 本次的潮州童謠朗誦比賽共有10名參賽者,其他3位優秀獎得主分別是李佳甯、李佳恩及林顏晞。 擔任評審的是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副會長兼婦女組主任陳瑞卿、婦女組副主任林杏娥及柔佛潁川陳氏公會儒樂團總務及潮劇演員蔡蕙霞。 工委會副主席紀偉忠表示,新山是個神奇的都市,雖然在10多年前才與遠在2800公里外的汕頭市結立為姐妹市,但在180多年前就有著“小汕頭”的別名。 他說,經過了100多年,兩地依然有著出奇相似的發展,那就是兩地的民風都不約而同選擇堅持守護傳統,而且是從小做起。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傳統節日,都有眾多的青少年,甚至是小朋友參與。” 他說,三月初三兒童廟會就是一個絕無僅有,專門為小朋友舉辦的廟會活動。主辦方精心為小朋友設計了許多活動,為的是讓潮州文化能在他們小小的心靈紮根。 “就像是‘三月初三鑼鼓響’的推動者,已故永遠名譽會長李樹藩曾經說過的,文化的紮根效果從越年幼開始效果越好。” 他希望在場的小朋友都可以帶著滿滿的收穫,歡喜的回家。 除了童謠朗誦比賽,現場還有來自新山鎮安古廟的大頭娃娃表演,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的武術團也帶來了精湛的表演,並邀請對武術有興趣的小朋友上臺,現場傳授簡單的武術動作,讓他們過一過“武俠夢”。 另外,廟會上也頒發了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的會員子女獎勵金。 出席者有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副會長李富新、工委會主席羅培文、名譽會長謝樹華與陳再藩、總務洪徠騰、青年團團長羅健宏、文教主任許量智等。
1年前
(新山12日訊)風雨無阻潮州情,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品牌活動“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今日邁入第三天,早上進行的潮州美食街活動熱鬧非凡,許多民眾在雨中撐傘搶購,也有民眾趁機與老朋友敘舊喝茶品美食。 今早在柔佛古廟登場的潮州美食街活動,從早上8時進行至中午時分。現場設有25個檔位,售賣逾30種潮州熟食、小吃、糕點及乾糧等。 美食街熟食檔口主要集中在柔佛古廟對面對的小販中心,乾糧檔口則位於柔佛古廟大門外側邊走廊。 參與美食街活動的檔主,大部份為潮州籍貫,當中一些是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員,或是潮州媳婦、潮州女婿,皆與潮州有深厚緣份。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受訪時透露,雨從清晨下至中午,雖然天不作美,但無阻民眾參與美食街活動的熱情,人潮陸續到來,且越來越多。 他表示,會館共動員近60名三機構董理事及會員等參與美食街的大小工作,眾人齊心協力,各司其職,希望在推廣潮州美食的當兒,也為會館籌措活動經費。 他指出,參與美食街的工作人員清晨7時許就來到現場幫忙。 他說,大會印有6萬令吉固本,現場準備估計總值6萬令吉的熟食及1萬令吉的乾糧,希望扣除相關費用後,能達至2萬令吉的籌款目標。 不過,他強調,潮州美食街的最大目的,是推廣潮州美食文化,籌募活動經費則是其次。 值得一提的是,新山中華公會會長何朝東今早也特地到來,為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打氣加油,獲陳周平、副會長李富新和李玉品等人熱情招待。 獅頭鵝從中國潮汕進口 潮州美食街負責人李玉品受訪時透露,在美食檔位中,源自中國的“潮滿記老潮汕飯店”報效兩隻從中國進口的巨型“獅頭鵝”,以及芋泥、蘿蔔糕、土豆餅義賣。 他表示,這兩隻“獅頭鵝”從中國潮汕進口,以藥材等烹煮,在本地鮮少有機會看見這麼大隻的滷鵝。 另外,據現場工作人員透露,他們今日凌晨4時開始烹煮獅頭鵝,熬煮時間每隻80至90分鐘。 豐盛港潮州會館贊助魚面 潮州美食街活動獲豐盛港潮州會館盛情贊助魚面義賣,運抵現場的魚面總重100公斤,可製作出200至300碗魚面義賣。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婦女組副主席紀彩娥聯同多名婦女組成員,今早都到檔口協助小販李福裕。 李福裕透露,這些魚面是由新鮮魚肉製成,十分新鮮。 一家人接力逾13小時制紅桃粿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婦女組理事蔡蕙霞聯合丈夫及兩名孩子,通過“接力”方式,從昨日下午5時起至今日凌晨6時,以手工製成800片紅桃粿供美食街義賣。 她透露,兩名孩子從昨日下午5時起先開工展開紅桃粿的準備工作,當時她與丈夫還在柔佛古廟參與酬神戲演出,之後才回到家中接力,繼續完成制粿任務。  林寶鳳自種粽葉 裹620粒潮州粽 林寶鳳使用自家種出的粽葉,獨力包裹和烹煮620粒各類潮州粽,耐力過人。 其實,從事冷凍食品生意的她,平日並不裹粽出售,只在會館或社團邀約下出手裹粽。她這次不僅包辦所有食材費用,義賣所得也全數捐出。 她的丈夫和媳婦今早也到檔口幫忙。 林寶鳳透露,今日義賣的潮州粽共有4類,分別是200粒潮州傳統肉粽、200粒潮州傳統鹹蛋粽、100粒潮州傳統雙拼粽、120粒紅豆鹹水粽。紅豆沙也是由她親自熬煮。 飯桃粿受歡迎 潮州女嫁客家人,將祖傳的潮州粿製作秘方傳授女兒,女兒再研發加工,今日帶來300份飯桃粿、紅龜粿、水粿及娘惹粿,為潮州美食街獻力。 張愛玲與丈夫黃義龍及女兒黃詩慧受訪時表示,雖然大雨從清晨開始落下,但許多人清早就來光顧和支持。 他們透露,從早上8時至9時這一小時內,已賣出50%各類糕點,當中最多人選購的是飯桃粿。        
1年前
(新山11日訊)香菸嫋嫋,鄉音渺渺。 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舉辦,柔佛潁川陳氏公會、新山鎮安古廟及柔佛古廟管委會協辦的《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今日上午11時吉時一到,在鎮安古廟潮州大鑼鼓隊全程演奏《伴仙鼓》下,完成了延續百年的元天上帝參拜祈福儀式。 上述活動是在柔佛古廟舉行,儀式開始前,一早已吸引眾多善信湧入古廟上香祭拜,並共同參與為時一個小時左右的祈福儀式。 參拜祈福儀式是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擔任主祭,總務洪徠騰及財政黃志耀擔任陪祭,其他參與者包括該會館董事會成員、永久名譽會長陳偉雄及陳泰昌博士;五幫會館代表以及新山中華公會會長何朝東等。 儀式上,主要參與人員皆需穿上紫紅色長袍,並按順序向元天上帝獻上不同貢品,形式充滿古風,吸引了一些外國訪客參與,以瞭解華人的不同文化表達形式。 陳周平指出,每一個籍貫都有不同的祭拜所侍奉神明的儀式,潮州會館的特點就在於附有潮州大鑼鼓隊的演奏,儀式也比較莊嚴。 他透露,《三月初三鑼鼓響》的原形是元天上帝聖壽,只是該會館從2002年起將活動進一步多元化,改成今日的《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旨在發揚及傳承潮人的鄉音、文化和藝術等。 《三月初三鑼鼓響》從本月10日至12日一連三天舉行,繼今日上午的參拜祈福儀式後,晚上7時30分也有柔佛潁川陳氏公會儒樂團帶來的潮州摺子戲或酬神戲,演出曲目包括潮州經典戲曲《京城會》等。 陳周平也特別一提,今年的潮州美食街規模將更大,共有30個攤位將售賣不同的潮洲美食,其中比較少有機會品嚐到的“潮州滷鴨”將成為賣點之一。 潮州美食街則於明日(12日)上午8時至下午1時在柔佛古廟登場。 此外,當天下午2時則有“兒童廟會”,活動包括文化表演、潮州童謠朗誦比賽、武術表演等,顧名思義,這是為了吸引孩童及年輕潮人參與的活動,旨在讓這些後輩從小接觸並瞭解潮人的文化和鄉音。 《三月初三鑼鼓響》閉幕禮是在晚上7時舉行,由依斯干達公主城國會議員兼柏伶州議員劉鎮東擔任閉幕嘉賓。  
1年前
(新山11日訊)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主辦的《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掀開序幕,主辦單位希望以創新且與時並進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文化傳承的行列。 工委會主席羅培文於昨晚在甲辰年第二十三屆《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開幕儀式上致詞時說,“三月初三”主要慶祝元天上帝聖壽,原本從簡單的參拜儀式及廟會活動,發展至今成為文化傳承活動,有賴前輩和華社的支持才能走到今年的第二十三屆。 她說,文化傳承並非易事,需要多人的配合及努力,尤其隨著時代的變化,文化傳承這件事是不變的,要改變的是傳承方式。 她表示,該會也需要與時並進,讓年輕人瞭解他們在做什麼,如果只是將活動侷限於會館內,年輕人就沒有機會接觸,因此應用說故事方式來傳承文化。 她說,近來有不少中學生及大學生提出研究新山華人文化及發展歷史的要求,可見現今中學和大學越來越重視文化和社區服務課題。 “這對於會館來說是一項新挑戰和使命,也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把會館保存的史料和故事告訴他們,讓他們寫在報告或論文中,並透過訪問過程更瞭解會館。” 此外,她認為,區分文化的最佳方式就是通過語言,因為語言就是文化的根,否則文化傳承會斷層,而且一些詞義也難以用華語解釋其中的精髓。 在自媒體崛起的時代,她建議社團可利用自媒體呈現文化故事,但不能在創新的同時失去文化的精髓,而是應先深入瞭解才去傳承文化。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透露,第85屆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的大會,將於8月15日至17日在新山舉行。 新山中華公會會長何朝東表示,“三月初三”這項品牌活動應該延續下去,因為傳統美食及廟會活動是華人重要的傳統文化,並希望大家能攜手傳承中華文化。 他也提到,近來我國因為區區數雙襪子乃至鞋底的課題而造成社會動盪,但他強調本身尊重伊斯蘭為我國主要宗教,因此一些事情造成穆斯林同胞誤會和不良反應,有關當局應重視並積極解決問題。 他說,我國一些政客在問題發生後,並非要解決問題而是渲染,造成國人互相猜疑,破壞宗教和諧及諒解,此舉非常不負責任。 他指出,我國若要繁榮進步,只有社會及民族和諧團結才能促成。 何朝東說,欣聞國家團結局將於5月23至26日在新山安莎娜廣場舉辦團結周,並邀請新山中華公會參展。 他表示,屆時將會有各社群及種族組織,展示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和文化藝術。 他認為,國家團結局在這時候舉辦這類活動,是非常合時宜的。 他希望該公會可聯合新山五幫積極參與,通過與各團體組織的交流,增加大馬各族及宗教團體之間的講解,讓我國的民族和諧及生活經濟回到正軌。 開幕人暨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永遠名譽會長陳泰昌指出,元天上帝是潮人奉祀的神明,也是發自內心的信仰,因此每逢三月初三會有許多男女善信到柔佛古廟,給元天上帝祝壽。 他說,該會館於2002年前祝壽的方式有所不同,當時是以戲班表演,參與者多為年長人士。 他表示,隨著戲班沒落,當時的董事會決定把傳統的祝壽方式,轉型為具有潮人文化特色的廟會活動,展現潮人文化內涵,節目也更豐富、盛大,且更具有魄力,自此越辦越精彩。 他說,文化是由一個族群長期的集體生活中形成,也反映了族群的特徵、風貌和根,一旦一個族群失去傳統文化,也就等於失去了根。 “傳統文化對各族群非常重要,因為能產生凝聚力,團結整個族群,對族群發展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他表示,“三月初三”自2002年開始舉辦至今,除了因疫情停辦3年,至今來到第二十三屆,作為文化傳承的平臺意義非凡,因為需要繼續辦下去。 開幕儀式出席者,包括: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總務洪徠騰、新山福建會館會長拿督林德明、新山廣肇會館署理會長許健清、新山客家公會總務黃力行、新山海南會館理事長莫澤浩。
1年前
(新山15日訊)繼柔佛古廟遊神後的另一項慶典,柔佛潮州八邑會館舉辦,柔佛潁川陳氏公會、新山鎮安古廟及柔佛古廟管委會協辦的《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邀請民眾一起逛廟會品工夫茶以及吃糜看戲。 《三月初三鑼鼓響》將從4月10日至12日,一連三天舉行。4月10日的開幕禮將在新山中華公會大廈舉行,11日與12日的活動地點則在柔佛古廟。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今日協同工委會與理事召開新聞發佈會時表示,柔佛古廟元天上帝聖壽廟會慶典已經有百年曆史,並於2002年更名為《三月初三鑼鼓響》鄉音廟會,顧名思義,是希望藉著活動發揚潮州人的鄉音,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屬潮州大鑼鼓,再來就是潮劇。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潮州大鑼鼓被列為重點表演項目之一。而潮劇作為參拜酬神戲也叫摺子戲,在很多地方是表演給神看的,往年的《三月初三鑼鼓響》,柔佛古廟會擠滿前來參拜的善信,屆時潮州大鑼鼓與酬神戲就不只是演給神看,也是演給觀眾看。” 陪同發佈消息的有工委會主席羅培文、柔佛潁川陳氏公會代表陳泰明、新山鎮安古廟主席徐偉廣、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副會長黃木祥、李玉品、孫彥彬、財政黃志耀、總務洪來騰、青年團團長羅健宏等。 羅培文在會上介紹了今年的活動內容,4月6日(星期六)早上9時至12時在新山陳旭年文化街將舉行《三月初三鑼鼓響》的造勢活動《潮味十足》,屆時除了有大鑼鼓與潮劇表演之外,民眾還有機會品嚐潮汕地區用來招待賓客朋友的潮州工夫茶及潮州糕點。活動上也會介紹潮州工夫茶無論品茶人數多少,都只用3個茶杯的意涵與典故。 4月10日(星期三)晚上7時則為開幕禮,當天將有潮州美食宴及摺子戲、潮州大鑼鼓及武術表演。美食宴的席金一桌為1500令吉,也徵求鳴鑼、擊鼓及剪綵人。 4月11日(星期四)早上11時,在柔佛古廟會有元天上帝聖壽的參拜儀式,晚上7時30分將有柔佛穎川陳氏公會儒樂團帶來的酬神大戲。 4月12日(星期五)早上8時會有潮州美食街義賣,下午2時為兒童廟會,晚上7時是閉幕禮。 潮州美食街主任李玉品表示,在新山很難找到傳統的潮州美食,但是在經營者們的努力下,還是保留了七分的潮州味。他希望有興趣參與美食街義賣的“潮州民間高手”,聯絡秘書處。 《兒童廟會》負責人林錦文表示,兒童廟會有文化表演、潮州童謠朗誦比賽、武術表演,並將頒發會員子女獎勵金及潮州童謠朗誦比賽獎品。 羅培文補充道,潮州童謠朗誦比賽今年是第三屆,冠亞軍得主將在閉幕禮上朗誦獲獎的童謠,希望民眾支持文化傳承,踴躍報名參加。民眾可通過會館臉書專頁點擊鏈接或掃描宣傳單的二維碼報名,截止日期是4月7日。 “另外,會員子女獎勵金的申請還在開放中,截止日期為本月22日。凡有子女在中小學就讀的會員皆可提出申請。” 她也指出,閉幕禮上除了有童謠朗誦冠亞軍的表演,還有會館潮藝小組及新山知名潮州演唱者帶來的潮曲演唱。 洪來騰呼籲民眾前來參拜元天上帝聖壽,也捧場潮州摺子戲,讓摺子戲傳統得以發揚下去。他也說,會館將在元天上帝聖壽供奉祈福龍香,想祈福或答謝神恩的善信,可向秘書處查詢。 孫彥彬強調,舉辦《三月初三鑼鼓響》的意義在於推廣潮州傳統的信仰、藝術與民俗文化,而新山鎮安古廟一直負責演奏伴仙鼓,這幾天的活動民眾可欣賞到潮州絃樂的美。 另外,他說新山潮州戲曲這幾年在《三月初三鑼鼓響》的活動影響下有復興的趨勢,會館也希望藉著這次的美食街,幫助經營潮州美食的業者,共同發揚傳統潮州美食。 “兒童廟會的對象是小朋友,希望小朋友通過這些活動能夠與潮州文化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有興趣的民眾,可聯絡秘書處(016-714 8108)獲取活動詳情。
1年前
新山潮界聞人陳文傑與“三月初三鑼鼓響“民俗廟會的關係,源淵流長。 陳文傑曾任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第54屆(2003-2004年度)會長,於2002年親自見證並領導了在柔佛古廟內,第一次開始啟動的“三月初三鑼鼓響”民俗廟會,當時他是第一副會長,翌年榮升為會長;他也擔任這項活動首創時第一任工委主席。 陳文傑是大家回憶與講述這一段歷史,不能或缺的一個人,今天在本專欄刊出的兩張新舊照片,可以引以為證。一張是在2002年廟會啟動前,他在柔佛古廟內參與祭拜的舊照。 21年後的2023年4月24日晚,他又出現在柔佛古廟外舉行的美食節與閉幕禮。當晚他是以名譽會長的身份赴會,並訂了一桌酒席,邀約朋友出席,共同歡慶這深具意義的民俗慶典。 新照說明了雖事隔多年,他依然初心不變,繼續給予這項活動實際的支持。 “三月初三鑼鼓響”的活動是一部不能忘記為活歷史。 在今時今日,陳文傑能有如此難得的際遇,殊屬少見,由此可見,他與柔佛潮州八邑會館鄉情之深。 舊照的重現,也帶出了許多人漸行漸遠的的記憶。 陳文傑受訪指出:能把這項民俗活動搞活了,演變為最具本地色彩的潮州民俗廟會,這是中華文化在地化一大成果,讓大家引以為榮的一件大事。 元天上帝一向被視為潮州人的神明,而作為柔佛古廟的主神,據歷史的記載,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理事每年都會率眾善信前往祭拜。 在2002年之前的祭拜儀式簡單,只在古廟庭院內上演潮州戲酬神,各眾善信則凖備了各種祭品,以答謝神恩。 儀式在於拜拜,以求平安,通常在一天內即告完成。當天,古廟內盡是人流,參與活動者以潮幫人士居多。 從1870年柔佛古廟創立後,就一直有這項祭拜活動。 但從2002年開始以廟會形式展開活動後,作為主神的元天上帝祭拜儀式,除仍繼續保留外,其他的都做了諸多的增添與創新。 最大的創新是把活動由一天改為3天,邀請本地潮人團體,如柔佛潁川陳氏公會、鎮安古廟等作為聯辦單位,合力呈獻節目。 後來為使節目多元化,不斷引進來自原鄉潮州、汕頭、新加坡、國內其他地方等的學者及藝人參與。 節目多樣化,包括了曲藝表演及講座會、書法與會刊的推介、潮語歌曲成人與供兒童參與各項比賽、潮州美食宴等。 開幕禮及閉幕禮邀請新山中華公會及五幫代表參加,邀請國州議員及政府長官主持開幕禮。 元帝上帝的祭拜儀式,包裝上更獨具一格,具隆重又莊嚴,參與人士眾多,一切深具古風又潮化。 經這23年不斷的更新,終於擺脫了2002年之前原有的框框與侷限,而且帶動了新山各幫此後相繼以柔佛古廟為中心,開展及發揚各自幫群的文化活動。 依陳文傑所言,因疫情而停辦3年,並於今年復辦的這項民俗活動,仍有許多有待提升與發展的空間,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以營造為另一個更具高水平區域性文化品牌。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新山15日訊)新山陳旭年文化街今早洋溢“潮味十足”氣氛,迎來了熱鬧的潮州大鑼鼓、幼獅醒獅團、潮州歌冊及大頭娃娃表演,讓到來的民眾體驗及感受潮州人的文化魅力。 這項由陳旭年文化街委員會與柔佛潮州八邑會館聯辦的造勢活動,是為迎接“三月初三鑼鼓響”暖身,希望民眾藉此對潮州文化有更多的認識,瞭解在地的文化特色底蘊。 主辦單位於現場分派潮州紅桃粿,呈獻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幼獅醒獅團和潮州歌冊表演,鎮安古廟同時帶來歡騰的潮州大鑼鼓及大頭娃娃演出。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表示,“三月初三鑼鼓響”是慶祝元天上帝聖壽,今早活動也為4月21日至23日,在柔佛古廟舉行的鄉音民俗廟會暖身。 他說,每逢農曆三月初二至三月初四,該會館都會隆重舉辦廟會,而“潮味十足”是前奏,感謝會館組織與各協辦單位合作,使這項鄉音廟會的前奏曲生色不少。 陳旭年文化街委員會主席兼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副會長李玉品指出,今早的活動吸引人潮到訪文化街,令人感到鼓舞,希望大家屆時踴躍出席“三月初三鑼鼓響”廟會,欣賞豐富的潮州民俗表演,還可品嚐逾20種的潮汕美食。 “這些美食包括難得一見的生醃蝦、魚面和豬腳凍,以及各式傳統潮式糕粿如水晶包。當天活動於早上8時至11時舉行,大會準備400至500人的份量,歡迎各界攜家帶眷參與其盛。” 李玉品也希望其他籍貫鄉團會館能善用陳旭年文化街平臺,以不同的形式來推廣自己的籍貫文化,讓新生代多接觸鄉味鄉情,貫徹鄉情永續,文化傳承的使命。 對潮州紅桃粿情有所鍾的蔡蕙霞,今早製作了100個紅桃粿到會場,“三月初三鑼鼓響”21日的廟會,她還會製作600個紅桃粿,以便有機會分享其手藝。 蔡蕙霞是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員,也是柔佛潁川陳氏公會儒樂團總務。 她說,紅桃粿是潮州人逢年過節、喜慶賀禮不可少的象徵性傳統粿品。 “我很喜歡吃紅桃粿,花了半年時間不斷研製,才確定現在的口味,並在網上銷售,期望更多人品嚐潮州獨特的飲食文化。”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