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三毛

爱上三毛的那时候,只是安静地沉溺在三毛的文字中,读着她万水千山走遍的事迹,却没有随手拿起手机搜索她口中的足迹。毕竟十几年前还不是智能手机的天下,没有一机在手搜索的便利。 爱上三毛,是在18岁那一年。那是一个敢敢做梦、敢敢追梦的年纪,向往着天涯海角。三毛的文字犹如任意门,打开了世界大门,注入挥洒青春的勇气。通过三毛,一文一字地认识了撒哈拉沙漠、认识了加那利群岛。在那爱做梦的年纪,心里默默许下心愿:总有一天要踏上那片土地,去游走三毛逍遥畅游的加那利群岛、去看看三毛曾经定居的大加那利岛,去窥望三毛想要终老的故乡帕尔马岛。 爱上三毛的那时候,只是安静地沉溺在三毛的文字中,读着她万水千山走遍的事迹,却没有随手拿起手机搜索她口中的足迹。毕竟十几年前还不是智能手机的天下,没有一机在手搜索的便利。世界真是瞬息万变,不过是十几年前的事却犹如两个陌生的时代,更不说三毛踏足西班牙的40年前,连网络也没有。若是,我说若是三毛活在这个年代,她还会不会用文字慢慢诉说,她远在他方的生活?还是会适应常态,通过社交媒体即刻分享她的所见所闻呢? 官民齐打造“三毛之路” 三毛在那年代,通过文字向读者分享了她的足迹,相信不少读者对她书中探索的土地必有所好奇,也有所向往。三毛逝世30年后,通过三毛侄女——作者陈天慈的《我的姑姑三毛》(2021年出版),知道了在地球的另一端还真的开启了“三毛之路”。“三毛之路”位于三毛与荷西曾经定居的西班牙大加那利岛和帕尔马岛,特别的是这条三毛之路是由当地政府和居民打造出来的。当地居民因为好奇总有许多陌生东方人前往位于帕尔马岛的荷西坟墓,就算不识中文,也一点一滴地拼凑出了三毛与荷西的故事。通过当地居民的努力,西班牙政府也将此地打造成旅游路线,重现了三毛生前的足迹。 圣克鲁斯岛博物馆的三毛展示厅、以三毛命名的三毛公园、三毛学溜冰的圣胡安教堂、三毛故居,甚至是令人伤心欲绝、荷西遭遇潜水事故的海岸边也建起了纪念公园,称作“荷西之忆”。多亏了三毛之路推动者,包括帕尔马岛观光局塞恩斯先生、荷西墓园管理员圣提先生、花了整一年时间收集翻译并且整理三毛生平的年轻小伙小胜,因为他们的热情与用心,才有机会将三毛与荷西40年前的爱迹重现,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 给青春一个交代:没有白爱 虽然心里曾默默许下心愿想要踏足这块土地,但是内心总有些犹豫,是一种期待又害怕受伤害的感觉。害怕在没有太多照片记载、资讯不太普遍的那个年代,是三毛的文字过于触动人心,若是现实有那么一点不符合期待,也许会很失望。可是很感谢通过作者探访的三毛邻居、三毛朋友、荷西家人等等的口中,核实了三毛的真性情,总算是给了青春一个交代,没有白爱过三毛。 2019年正式开通的三毛之路,相信免不了受到冠病疫情的影响,推广活动必然受到局限。不过爱上三毛永远不嫌迟,无论是爱上她的文字或是爱上她的足迹,只要真真切切存在过,都值得读者、旅者细心回味。希望未来的世代不要忘了曾经有这么一个潇洒的东方女子,70年代闯进了撒哈拉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传奇故事,用文字牵动着整个华人世界,直到今日还是有许多读者深深地为三毛的文字而着迷。 而爱上三毛的人,终究不会忘了三毛。 相关文章: 锺雪芬 /人的灵魂是打开的布袋:司马中原 锺雪芬 / 活出自己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三毛  
8月前
2024年1月4日上午,知名作家司马中原因急性肺炎离世,享耆寿90岁。这位台湾国宝级“鬼故事大师”,华人界的“史蒂芬金”,不止文笔卓越,一生更是充满传奇。早期作品带有独特个人风格,奠定了文学作家的地位;而后转型讲鬼故事,塑造一代台湾人的难忘记忆。 今天,就来缅怀这位“鬼故事大师”的传奇人生。 “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哦!恐怖到了极点哦!”喜欢听鬼故事的朋友,肯定对司马中原这句经典开场白不陌生。你知道吗?司马中原除了说鬼了得,他也是台湾195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擅长乡村、怀旧、武侠及《聊斋》风格的通俗小说。 军中三剑客之一 1933年2月2日,本名吴延玫的司马中原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5岁时曾参与国共内战,未受过任何正统学校教育。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迁徙至台湾。好学不倦的司马中原,凭着自学的卓越文笔,在军队里陆续被委派担任师旅新闻官等文职宣传工作,与段彩华、朱西甯号称“军中三剑客”。 1962年,司马中原自军队退役后专心投入写作事业,在此期间发表出版了大批小说,长篇有:《狂风沙》、《魔夜》、《荒原》、《骤雨》等,中篇有《山灵》、《雷神》、《霸头》等,写作范围相当宽广。除了“反共”文学,其乡野、怀旧、武侠、《聊斋》式鬼怪通俗小说,均颇有特殊之处。 主要作品有《狂风沙》、《荒原》、《失去监狱的囚犯》、《月光河》、《驼铃》、《云上的声音》、《大漠英雄传》、《乡野奇谈》、《医院鬼话》、《春迟》等。《狂风沙》是司马中原的代表作,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四十二名。《春迟》获得台湾第22届“国家文艺奖”。另外,描写斑鸠的散文〈火鹧鸪鸟〉(选自散文集《云上的声音》)则被选入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被视为“以文字描绘声音”的极佳示范文学作品。 鬼故事大师 对多数人而言,司马中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在中广主持的深夜节目《午夜奇谭》。从70到90年代,守在收音机旁听司马中原讲鬼故事,是很多台湾人的难忘记忆。在《午夜奇谭》里,他将自己亲眼目睹或耳闻的一些诡异乡野奇闻与听众分享,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广播节目。 一句“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从此深植人心。其传神的说故事技巧,也让这位5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摇身一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鬼故事大师”。但也有人批评自从“司马中原讲鬼故事”之后,其作品变得非常商业化,再也没有类似《狂风沙》、《荒原》、《失去监狱的囚犯》等传世作品。 与三毛的生死之约 在台湾文坛,司马中原另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身分,就是三毛的“司马叔叔”。他们一同演讲,一同论文学,一同古玩淘宝。司马中原和太太,与三毛感情甚笃。这位奇女子的离世,让司马中原感触良多。 原来,同样在1月4日离世的三毛,与司马中原有“生死之约”!“彼此说好谁走后,要把死后的世界让这几个朋友先知道!”司马中原后来告知友人,在33年前三毛离世当日,自己在家中睡觉时,窗口紧闭但窗帘突然高高掀起,并见到一身毛衣的三毛,当时司马中原只淡淡地说:“哦,你走了!” 鬼神之说信不信由你 司马中原曾在访问中承认自己相信世间有鬼之说。“你信了,才能把鬼故事讲好!”他认为,世间很多事物是无法用纯粹的科学理论去解释的。“人是有躯壳的鬼,鬼是没有躯壳的人,人不做亏心事,无需怕鬼。” 事实上,在司马中原的一百多部文学著作中,关于鬼故事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多,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就是早年经由学生推荐,到电台讲鬼故事。这个转变,使其人生从此变得不一样。“讲故事要传神,要能用语言传达出精神,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精神。” 至于题材,则是从各地逃难乡亲讲述的古老传说中获得灵感,其中很多都是乡野鬼怪故事。从小就博闻强记的司马中原,把素材都记在心里,成为后来创作的不竭活水。在司马中原描述的鬼世界中,处处蕴含着处世道理和做人原则。比方说,在职场上,一个人若没有融入同事间,就会被当做“隔世鬼”。而他也很愿意,改编各类鬼怪故事,让年轻人明白“鬼世,亦通人道”。 谈到讲鬼故事,司马中原表示,很多时候,玄冥的东西可以引导人向善,不能非用所谓科学的标准去衡量。“打开心性,感受万物,把万物的悲悯之心,抖出来付给天下人。” 人生感悟:感心悟智悟人 司马中原说,自己有3点感悟最深:一是感心,万物都有心,万事万物皆为师;二是悟智,知识不是智慧,日进新知方得智,打开有限的心灵学习无限的知识,是人生漫漫长路的永恒之道;三是悟人,要做个有担当、顶天立地的人。 除了文学创作,司马中原一生更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志,多年来在台湾文坛担负组织领导工作,通过演讲和文艺等宣传活动,教育和培训了大批文学青年。并经常率团出访,到世界各地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 “人的灵魂是打开的布袋,关键看你内心是否存正念。”他表示。人活一辈子,静心而已,俯仰无亏就是快乐,不亏不欠最快乐,手朝下,有能力多助人,与世无争,自然多快乐。 【延伸阅读】 司马中原的作品多以出生地江淮平原为背景,80年代转向鬼怪故事的创作。卓越的文笔让他从军时屡获升迁,与段彩华,朱西甯号称“军中三剑客”。退役后从事文学创作,而后更开始书写鬼故事。“尝试从鬼的典型里寻找人的感情。”扑朔迷离的情节,诉说着人世间无尽的情欲,加上出神入化的说故事技巧,奠定了他“鬼故事大师”的称号。 今天,就来看看司马中原最具代表的3部作品。 ❶《狂风沙》 《狂风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司马中原的代表作。此小说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四十二名。故事描绘义薄云天的血性汉子关东山,原为北洋缉私队的队长,因为看不惯军阀割据,抓伕、抽丁、迫税种种不平的乱象,决定挺身而出,带领当地老百姓起而反抗,又顶罪坐牢,出狱后带领私盐帮,成为神一般的传说人物。只是这样的英雄人物,注定了要品尝寂寞与死亡的威胁,然而他的精神早已深植人心…… 此小说歌颂了关八爷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他明辨是非、弃私保公的草根智慧。关八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枭雄或武夫,他是一名“儒侠”,在儿女私情与公众利益的取舍、家族恩怨和民族大义的分辨等方面,都有着明智的分野和清醒的界线。在智取而不是力搏的战略运用上,以及义杀而不是夺命的取舍上,都显示出他追求在情、义、理之间寻求平衡、黑白分明的民间义侠形象。  ❷《荒原》 《荒原》讲述民国三十年到民国三十六年间,日阀占据了城镇,八路盘据了四乡,土匪横行,伪军不但仗着“皇军”的威势欺凌乡人,更勾通“八路”胡作非为;再加上天灾瘟疫的无情,洪泽湖四野到处堆满了苦难。苏北红草荒原上,老百姓在一位赤肝忠胆保国卫民的侠义汉子歪胡癞儿的感召下,接连抗日、反共,用顽强的生命力抵抗着命运的捉弄。 司马中原在书中运用精炼的乡土语言并糅合圆熟的现代技巧,鲜活地刻绘出那些在苦难中奋斗不屈的中国农民,也严肃地透视中华民族的特质,更象征民族延续的新生力量正不断地生生不息下去。 ❸《狼烟》 锐笔纵横文坛的司马中原,以抗日剿匪两大时代为背景,使用色彩浓烈的笔触,悲天悯人的情怀,鲜活地呈现出一页英烈悲壮的时代事迹。《狼烟》所展现的时代和人物,都曾为作者亲身所经历,经过他的透视和体察,掌握了人性的神髓,更融合了作者的生命情感,铸成了这部巨著的时代性、生活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阴郁中迸射出人性的火花。 从时空背景上看,它发生在抗战期间的淮河流域,正好是《狂风沙》那一时代的延续。 《狼烟》是我童年期真实存活的世界,这世界,是万千陷区同胞共同存活、并共同感受的。也许由于那种魔魇般的世界带给我的沉重压力,它使我对于若干掘起于乡野上的英雄人物,有着极强烈的向往,在《狼烟》这部篇幅浩大的书里,我将用笔举出另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岳秀峰。——司马中原 ▲▲作者 鍾雪芬 简介 伦敦大学资讯及管理学学士。喜欢阅读,热爱写作,更享受说书。现为全职阅读推广人,以优雅之心品读人生。每周三在YouTube频道《雪芬說書》说一本好书。每周日在脸书以文会友,分享生活点滴和阅读乐趣。 《雪芬說書》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8月前
有时去到一些办公高楼,办完事后,在等电梯时,若是周遭无人,我喜欢伫立在玻璃前,望着下方家家户户的屋顶,感觉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很快的过去,人们的灵魂也从那里飞远了。诗人曾说:“……我们便如飞而去。” 喜欢听妈妈讲述的50年代,那时大家邻里都未有电视机,那到底有什么节目可以天天追捧的呢?妈妈说,午后四五点,主妇们在厨房忙着切菜煮饭的当儿,大家像是约定了,一瞧到那位美美的女老师出现,大伙就停下来在窗口、门口,等着看她今天穿的是什么款,是什么样的搭配。有时无意中被她发现有人看自己,她也会颔首微笑。妈妈还说,下雨时她撑的伞,也一样搭配,像是雨中一朵花。(我在想像,别人撑的伞不是旧了就是伞骨歪了,都摧残得褪色破旧。) 美美老师除了教育孩子,她回家的路途,还是妇女们现场直播的午后节目。 而男人的欢乐呢?是晚饭后到咖啡店,那时有咖啡女陪坐,没有提供酒的时代,只有咖啡女谈心说笑。妈妈说:“白天咖啡女来工作时穿着普通阿妈衫,很是刻板。到了晚上,换了高跟鞋与裙子的打扮,走起来摇摆像一尾鱼。”又说:“那家的咖啡女漂亮呢,那家就更旺。” 一九六几年,那时我们住在大街店屋的楼墙快要倒塌了,只得赶紧找个地方搬。新搬的地方是一栋大楼,上上下下住了六七户家人。除了房间,没有厅,只有长长的大走廊。有人要开生日会,开了音响喇叭声,熄了灯,就在那大走廊,仿如灯暗了的夜总会舞池,男男女女跳着舞着。在这样的年份,大家似乎都懂得不多,没人有大知识大智慧,只需肚子温饱,身体快乐。 70年代,开始翻阅《学生周报》;总觉得里头有许多真心话,俏皮话,特别是编者们的回复。编者作者读者,个个年轻年少打成一片。里面常介绍外国电影,那令人响往的巴黎,还有杜鲁福。那时中国出版大大本的期刊,封面总是阳光普照,脸色红润的农民,这真不像我们这里的世界。我还是每周寻找《学生周报》,这刊物穷得连封面也永远是单一颜色,这样的简单,十六七岁的我们各有幻想美梦,梦里一色亦无妨。 80年代各有各精彩 走到80年代,愈来愈前进了;喝啤酒已不是男人的专利,记得有女子在杂志写专栏,名为:“喝黑狗啤的女郎”,女性更是昂首独立。那时杨紫琼还没红,在比赛中被选为杂志封面的冠军,后又在大马小姐夺冠,就这样进了电影圈。这时候的港台作家,也都活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亦舒发奋半工半读去了英国,三毛流浪的风在吹着,林燕妮的文字与风华也在绽放。真的各有各精彩。 感觉一切繁华都在眼前,我们的未来一片光明。 可是到了90年代后,是疲惫了吗,是一切都飞远了吗。记得那时听说林青霞拍戏至半夜也不知为何哭了,后来就嫁了人,且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邓丽君愈来愈洁癖,常戴自己的手套,带着法国小男朋友,嫁也不是,不嫁也不是,都累了,憔悴了。连戴安娜皇妃“从此与王子过着幸福的日子”也没了。张爱玲住得像在雪洞一般,也死了。 真的是意兴阑珊的年代。 最近翻杂志,很厚重的一本,许许多多的广告,护发护肤美甲,保健营养养生,从婴儿的奶粉至老年人的奶粉,头到脚,小到老,千万种的物质,生活也是重甸甸的,感觉活着是飞不上了,唯等离开身体后。
1年前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三毛,像风一样飘逸,因讲述撒哈拉的故事而闻名的一代才女。她的一生虽短暂,却活成了千千万万人眼中的传奇。这期【全民读书会】,我们一起来重温三毛的流浪人生。 三毛,一个钟情于流浪的奇女子。“人一辈子,太短暂了。活出自己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流浪,是上天给三毛最好的礼物。她在流浪中寻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精神上的豁达。 ◢自嘲只值“三毛钱” 三毛,原名陈懋平,1943年出生在重庆市,1948年随父母移居台湾。幼年时的三毛已经表现出她的特立独行。因不会写名字里的“懋”(音:mào)字,最后干脆改名为陈平。在小学的作文课上,她写下的志愿是当一名拾荒者。取英文名字Echo,是用来记念最敬爱的美术老师顾福生(顾老师英文名为Echo)。三毛是她在撒哈拉时开始用的笔名,率性的她自嘲“只值三毛钱”,故取名三毛。后来发现和张乐平所著的《三毛流浪记》主人公同名,这让三毛又惊又喜。 ◢休学后开启写作之路 三毛自幼热爱文学,对数学却一窍不通,考试时常得零分。国中二年级时,她发现数学老师的出题方式,就将题目背下来,接连6次都考了满分。数学老师怀疑她作弊,当场出题考三毛,结果还是得了零分。为了惩罚她,老师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的大圆圈,让她羞愧得无地自容。此事让她大受打击,因而患上严重的忧郁症,最后被迫休学。 休学之后,三毛向画家顾福生学习绘画。顾福生注意到三毛的文学天赋,鼓励她进行文学创作,并将她的第一篇文章〈惑〉推荐给《现代文学》主编白先勇。1962年12月,〈惑〉被刊登在第十五期《现代文学》杂志,正式开启三毛的写作之路。 ◢撒哈拉追求真爱,开创“沙漠文学” 三毛的一生都在流浪,足迹遍布许多国家,最后与挚爱荷西在撒哈拉结婚,并定居于此。荷西这位西班牙人,打从高三认识三毛时就已经认定了她,历经多次离合才能与三毛厮守一生。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他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三毛非常喜欢这份礼物,一直珍而重之。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沙漠的环境虽然艰辛,幸福的婚姻生活却让三毛提起笔,用文字记录下与荷西相处的点滴。1974年10月6日,她一篇名为〈中国饭店〉的作品于《联合报》副刊刊出。这篇以撒哈拉沙漠为背景,描写自己异国婚姻的作品因风格迥异,引起了广大的注意。而后,在三毛活泼逗趣的文笔带领下,一篇篇充满异国风情的作品源源不断在《联合报》副刊刊出,大受全世界华人读者欢迎,开创了独树一格的“沙漠文学”,掀起了一股“三毛热”。 ◢荷西意外丧生,擦干泪水再次流浪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失去挚爱是三毛挥之不去的痛苦,荷西走后的12年里,三毛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和想念,追忆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并忠贞不渝地坚守着对荷西的承诺:今生是我的初恋,今世是我的婚姻。 荷西走了,三毛的灵魂丢了一大半,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所幸,三毛在父母及身边好友支持下度过低潮,重新执笔创作,继续她的流浪人生。 ◢用爱情谱写《滚滚红尘》剧本 听说如果特别思念一个人,你们就会在梦中相遇。梦里花落知多少,不是花落,不是梦,而是我在想你。1990年,三毛创作了《滚滚红尘》,她今生唯一一部中文剧本。此剧以张爱玲的故事为蓝本,讲述抗战时期女作家沈韶华和为日本人办事的章能才之间的爱情纠葛。 三毛和张爱玲一样,将爱情视为生命,虽然她们的爱情都不圆满。人生无常,苍天弄人。自荷西走后,三毛就以滚滚红尘来代表注定消逝的爱情,将爱情信念倾注在女主角沈韶华身上。而后,导演严浩将《滚滚红尘》改编成电影,由三毛担任编剧。该片获得第27届金马奖十二项提名,最后夺得八项大奖。据说三毛对于《滚滚红尘》失落最佳剧本奖一事耿耿于怀。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三毛用她对世界的眷恋与热情,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温暖文字,忠实地呈现给读者。自《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后,“三毛式生活”让后世青年为之向往,开始渴望波西米亚式的流浪,期待一场“三毛荷西式”的轰烈爱情。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1991年1月4日,三毛被发现在台北荣总病房内以丝袜自缢身亡,结束她48载的传奇人生。三毛,一个为梦想漂泊一生的女子,她独特的人格魅力,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无可取代的浪漫。时间会流逝,但灵魂不会褪色,我们永远会记得这位爱流浪的传奇女子。 三毛,这个因讲述撒哈拉的故事而闻名的一代才女,生性自由奔放、浪漫洒脱,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她的一生很短暂,但却活成了千千万万人眼中的传奇。她读过许多书,走过许多地方,一个人走遍万水千山,历经人世间的红尘滚滚。难得的是,她始终像个孩子一样,细细探索生活中的乐趣。所以她的作品充满了灵气,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毛最具代表的3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滚滚红尘》和《梦里花落知多少》: ❶《撒哈拉的故事》 流浪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品,掀起“三毛热”的《撒哈拉的故事》,是认识三毛必读的一本书。19篇散文,记录了三毛在沙漠定居的桩桩乐事、悲事、趣事,书写了她与荷西神仙眷侣般的婚姻生活,也展现了奇异有趣的异域文化。三毛以清新柔美、真诚幽默的文字,传达她炽热的勇气和温柔的包容心。 “明明是一片陌生的大地,却以前世回忆的乡愁在呼唤她!”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这个在生命道路上无畏前行的女子,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纵情燃烧着自己,面对生命的千般可能,绽放出万丈的光芒。   ❷《滾滾红尘》 《滚滚红尘》是三毛创作生涯里唯一一部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导演严浩将之改编成电影,上映后轰动一时,造成很大的回响。此剧以张爱玲的故事为蓝本,旧上海为背景,讲述抗战时期女作家沈韶华和为日本人办事的章能才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剧中人,能才、韶华、月凤以及余老板的性格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三毛以感性的笔触,写下最动人的邂逅与最凄美的告别! “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全是流传的因果,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可惜的是,《滚滚红尘》最终失落于金马最佳剧本奖,据说这是三毛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❸《梦里花落知多少》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作品中极沉重的一部,记录了荷西过世后的生活,共23篇散文。 荷西遽然离世是三毛挥之不去的苦痛,唯有将悲伤宣泄于文字。在这里,三毛以深沉的笔,表达了走出阴霾的勇气。行文中平静的语调掩藏不了死别的伤痛,而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 加纳利的月光清明如水,星星很淡很疏,群山如巨兽般守护者荷西;台北的夜空中,那些十彩流丽的霓虹灯,兀自照耀着孤寂的三毛。命运无情,人生无常,却也让三毛懂得,对一个人的爱有多深,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成永恒。”三毛的一生充满传奇。无论是在撒哈拉沙漠上的多彩经历,还是她和荷西的旷世之恋,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魅力。 ▲▲作者 鍾雪芬 简介 伦敦大学资讯及管理学学士。喜欢阅读,热爱写作,更享受说书。现为全职阅读推广人,以优雅之心品读人生。每周三在YouTube频道《雪芬說書》说一本好书。每周日在脸书以文会友,分享生活点滴和阅读乐趣。 《雪芬說書》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1年前
2年前
这是一个处处有精神启蒙的年代,也是一个步步陷入迷惑的时代;这是人生步伐尘埃落定的时刻,也可能还是岁月悬而未决的时刻。 资深多能、有地位又具有传奇色彩的爱薇老师,终于在这样的时刻向世界摊开了自己完整的生命行迹!她用一支优秀的笔,毫无保留地报答了岁月的试炼。这一本《我的人生》真好读!爱薇用自己生命里的人、事与物作为叙事角度,俯瞰了马来西亚华裔超过半个世纪的人文沧桑,俨如记录了几十年以来的马华风土人情史。 年少读爱薇小说,如今刚接触她不久,即为她的总结作品写第一篇读后感,我是感意外、荣幸与激动的!沿着往事并不一定如烟的行文,我从她的人生轨迹,读到了隐然的社会的激荡跳跃,酌尝了人世间不一般的烟火,还有大小深浅的悲欢离合。 我把个人阅读的感触和发现分为几个层面谈谈。 镌刻马华风土与“现实南洋” 作为一个受马来西亚风雨洗礼了八十余载的本地作家,爱薇在自传里不大肆铺陈任何家国历史事件,也不刻意复制一般华裔惯常的生存经验。她以个人的回忆进入本土历史,又以反思的方式进入生命的叙述。不加修饰的马来半岛地理文化、从往到今走过的马来西亚人物、从淳朴到多元的民俗风情,一并进入她的自述笔端。相对于祖辈的原乡,这些马华事物书写成为历来中国论者轻易辨认的“南洋符码”。 从武吉摩乡镇的怀旧民俗志;动荡的紧急法令时期的历史;娱乐匮乏年代的政府电影放映队畅谈;民族赖以为生的胶林描绘;重男轻女的为父形象的刻画等等一系列的导览,爱薇采取“以轻写重”的策略来铭刻她的“现实南洋”。她不断地将个人的心灵活动与“国境之南”的映像组合成完整的片段,使故事里的人事物在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里,构成丰茂的生命情态。我们几乎看到了一个连续性的,颇为完整的“南方以南”的演变发展过程,还有“接地气”的闽南情结的内在精神历程。 以自述完成的怀乡纪实,照理而言会倾向于文胜于质的“地方志书写变体”。不过当一个历尽千帆的爱薇以知性的叙述声音,以切身体悟的审美,完成了潜在的历史承诺——贡献了非纯粹文学想像的乡土或南洋图像之时,我们可以如此断言:爱薇以一本自传,建构了独立于地方志、民俗志与人物志之外的“历史马华风土”/“历史南洋”,为马华地方民俗志资料库,添上了宝贵的一册! “他”作为生命的重要注解 《我的一生》在自述的每一章、每一页,几乎都有“人”,都有“具有分量的人物”。爱薇是一个对人有特殊敏感气质的作家,只要她将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放在某个灵魂身上,她的创作实践与描述欲望似乎获得了“一挥而就”的释放。书中一个个陆续登场的人物,都可以在她精简具体的叙述中成了一个个具有魅力的个体。我们会惊异地发现,爱薇竟在自传里成就了一则则“微型人物志”。他们在爱薇具体明确的形塑与呈现里,似乎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演绎着我们熟悉的民间历史和故事。 〈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数篇恩师铭记,可谓补上了几则华教斗士里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的小传。当然,爱薇也同时带给我们名师荟萃的悸动。这些如今被化为笔下美好且真实的艺术形象,即使有些只能寥寥数笔,但我们可以感知他们如何在历史时空中与爱薇的生命形态同形同构。双亲、一众恩师,一群忘年交,甚至在某段插曲走过的人物,都是“我”性格发展逻辑的组成部分,也是“我”特定阶段生存状态的象征符号。这些人物在爱薇的话语中,带着自身的鲜活情状,闪耀在浓墨重彩的描述或者云淡风轻的细节之中。他们点缀着爱薇的命运之境,也是爱薇人生一路向阳的重要注解。 众多人物志的陈列,我认为不仅仅是爱薇赖以致敬的仪式,也不仅仅是表达人际愉悦的书写策略,而是表达个人处世取向,反映个人看待事物价值观念的选择。这表明了胸怀的广阔与品格的谦虚,她对于“我”的陈述,已经大幅度让位给身边的“他”,让“他”来为我们提供更多世界的美好。 不可复制的女性生命之舞 爱薇励志积极的自述里,无可避免地折射出以往苦难的生活气息。苦难的片段里承载了她对于社会传统性别观念的怀疑与抗争。男尊女卑的家庭环境、艰难的求学经历、婚姻的挫折,到后来的破茧而出,甚至外国游记里的一路惬意的欣赏万紫千红,都使爱薇的人生蜕变历程有了现实的重量。因而受难、抗争、奋斗与云卷云舒看人生的缠斗交错,应该是属于《我的一生》中之所以不一般的因素,是它之所以精彩耐读的原因。 我们也可以说爱薇的“反叛”,让她敢于摊开一切的美丽与不美丽,敢于以身试法直露她对世界的审视与体察。〈山月不知心底事〉里给带着悲苦色彩的“单亲”纪事设立了独立篇章,但她并没有以意识形态来诉说苦难的流程,而是以自己的哲学来为生命做判断。 无论是在困顿中挣扎与救赎,或是在荒谬中揭露与批判,又或在反思中自省与承认,爱薇皆坦诚地展示一个女性从无助到蜕变,再到漂亮转身的本真状态。她如今乐于运用轻逸的方式来表现曾经的沉重与苦难,与其简单地把这种触及伤痕的方式归结为“举重若轻”,不如强调那是因为在苦难渗透生命之时,爱薇从来不丧失抗争的勇气。这是一场可以作为女性标杆的生命之舞!舞着岁月的痕迹和所有的感知。 过往人生境遇的苦难,可以是使《我的人生》具有更高阅读价值的资源,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那更多的是衡量作者体现本身超前精神的标尺。我们可以看见,贯穿在爱薇身分变化的叙述当中的,是一种“有违常态”的女性成长之路;是一条马华女性不可复制的蜕变的道路。 北大的戴锦华教授在其著作《电影批评》里指出世界存在着一种为历史话语权所抹杀的女性记忆;那么女性的文化挣扎便是试图将这无声的记忆发展为话语,然而这种努力常常遭遇被迫化装成“花木兰”的境遇。此段话反映了语言的桎梏与牢笼是女性的困境。《我的人生》的面世,某种程度上以潜然的反叛姿态进行了女性话语的另一种实验,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对于女性的成长境遇进行顽强而执着的探索与展示,对于人世间的各种困境进行了必要的解构。这是爱薇在人生,在创作上不断追求的审美境界。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叙事 〈闲处看人忙〉的行走岁月,是承接〈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等一系列游记散文的扩写与续写。其实纵观全书,几乎都以“轻”来直面苦难,但尤其这一章,读起来特别轻盈惬意,却将《我的人生》的悲悯基调和否极泰来的感怀展示得丰沛淋漓。这一篇章就像一部人生苦难史在激荡人心的高潮中,找到了美丽的支点,然后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语调,落下圆满的帷幕。 旅游手记寄寓了创作主体在历史长河中观看世界的姿态,是凝聚在生活层面的认知与智慧,也可以是另一种觉醒与感悟。重大的历史命题,深邃的人生思考,似乎都悄悄藏在爱薇行走岁月的背后,而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更多是美好的琳琅满目,轻盈愉悦的叙述话语。爱薇对于“轻”的理解与把握,使她挣脱了固有的羁绊而激活了诗性的精神品质,让叙事保持着飞翔的姿态,不缓不急地进行,让话语与脚步在轻与重之间相得益彰。 其实〈世事如云任卷舒〉的开篇标题设定,已经反映爱薇一开始就定下了叙事选择与基调:让话语越过生活,超越命运自身的沉重。在看来曲折的人生情节当中,也可以持续但平和地叩问存在的本质。 我的小结语 《我的人生》是本年代逆袭女主的难得好剧本!在丰饶的各种片段中,蕴含着爱薇不同阶段的逆袭与奋战的激情,她始终用不死的信念和充沛的活力,跟这个世界拉锯、妥协、抗衡、作战,再握手和拥抱。 她是现实逆袭剧本的典范女主,是凭着独立又强大的能量来探索与开拓生命无限可能的作家,她是大家熟悉但还可以继续勘探精彩内容的马华作家——爱薇。 (编按:本文作者庄薏洁,马来西亚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目前受聘为中国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