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與病毒共存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筆者選擇相信醫學的角度,冠病終有一天會轉為地方性流行病,只是這一天是哪一天?已做好準備的國家認為它是時候了,而多面遠慮的國家則認為時候未到。 多國響應冠病疫情過渡到地方性流行病的階段,正逐步消除防疫SOP,讓各地能與世界重新連上。大部分國家都已承認病毒無法消失,因此選擇共存的模式而不再以完全清除為目標,不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提醒,冠病必須歸入呼吸疾病的管理系統,以抑制繼續擴大病變的威脅。 既然選擇了共存,各國就應朝向重新制定管理冠病風險的社會系統,以降低全民遭遇健康風險的程度,而且不應為了共存而盲目跟風,應依據各國醫療水平與全民健康情況以及承受的風險程度以作評估。 幾乎所有國家朝向與病毒共存的模式時,中國大陸和香港仍堅守清零病毒的原則,還用最早的封城措施應對現在的各種病變入侵,而每一次的封城都以達到清零狀態才罷休,因對中國造成鉅額的經濟虧損,更是影響全球經貿流通,資本家和企業由於清零原則而無休無止的封城,對中國的信心開始動搖。 中國政府對病毒不妥協,“百姓基層”看到的是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政府對百姓的負責任,而投資自由市場的群體則感受政府在干擾經濟市場的運作機制,因而對清零政策也產生厭惡感,故受封城之苦的民眾中出現對抗政府的群體。 往深層想,中國政府也是在規避更大的國家風險而情願經濟上的犧牲。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疫情出現任何的失控都對全球造成非同小可的影響,甚至威脅,所以政府考慮的已不止於經濟效益,而是健康風險擴大的問題。中國以清零原則嚴守擴散,雖跟世界主流脫節,但回想冠病的首發地正是中國的武漢,而後迅速流傳到全球角落,不難明白政府洗去汙名化以及確保國民完全脫離病毒潛在風險的決心。進一步說,若中國再有疫情蔓延全球,那麼對緊密相連的歐、亞、非洲地區的健康風險就更加有威脅,也更得拖慢區域經濟復興的腳步。 筆者選擇相信醫學的角度,冠病終有一天會轉為地方性流行病,只是這一天是哪一天?已做好準備的國家認為它是時候了,而多面遠慮的國家則認為時候未到。無論如何,完成全民接種疫苗與確保藥物治療是全球共有的認知,也可以說是,疫苗和藥物作為降低社會風險的首要條件,國家必須讓全民完成接種疫苗才有逐步放寬免戴口罩及跨邊境流動SOP的資格。 最後,談一談最近飽受疫情之苦的臺灣,過去也以清零為原則,但從今年4月開始,疫情突然爆發並急轉直下,政府處於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確診數已是單日接近10萬。當局想順應與病毒共存的潮流,卻未事先準備充足疫苗、快篩劑和藥物,結果更像是盲然的投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導致原本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超負,病患得不到應有的照顧水平之外,社會的健康風險提高不少。 借鑑各國防疫成敗案例後,再看我國的防疫,目前還算是比上不足而比下有餘,但接下來與病毒並存的道上,希望政府按實際作為,不盲目跟風,並得在經濟與健康的風險之中拿捏兩者的因果關聯,既要保證經濟市場的運作,也保障得到百姓的健康,並且希望監督政府的議員們在問政上主張社會風險管理的認知。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