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郭总时间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专栏作者
星云
【编辑台】看专栏/靖芬
今天,要和两位陪伴了我们好几年的作者——方肯与书简说谢谢,又是专栏告一段落时,接下来,大家都要另找方向重新出发啦。 方肯起初写红斑狼疮病友与自己患病的日常,后期续写越来越活泼的儿子大头小e的故事。书简从一而终地写经营咖啡馆的苦与乐,啊不止,间中还闪过柴犬桃芋头常常令人哭笑不得的身影。她们写啊写,那么好几年,相信已在一路伴随的读者心中有了自己的画像。 专栏和单篇文章的写作不同。对作者而言,写专栏很讲求自律,能自律才有续航力。对内,专栏作者需能挖掘源源不绝的题材与发现,不能推说你今日无灵感;对外,则得有一定的读者缘。读者缘这东西说起来也不玄,不过是更能意识到读者在哪里、知道自己在和谁对话,这一点说到底便是,写专栏更要有一种愿意与人沟通的欲望与能力,于是成品才比较“好看”。不需要与全世界沟通,而是必须能与你设想的人群沟通。这样,这样大概就较能避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或喃喃自语的尴尬了。以上那些理想的模样,写单篇文章恐怕也是需要的,但专栏更甚。 至于读者,我想大多数读者都期待专栏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启发,或能说点自己没有想过的东西。尤其在今天,随手一抓网上什么内容都有一大把的时代,个性、喜好、洞见等这些属于个人特色,或无法被随意攫取模仿的元素,更是最珍贵。随时间推进,看着看着读着读着,作者的声音面容立起来,高矮肥瘦立起来,大家慢慢变成熟悉的朋友(或是一天不骂就浑身不对劲的恶对手,哈),这就有趣了,这叫做牵挂,也就是专栏的作用。专栏写到这种地步就叫一起过日子,有时候说成同船渡倒也不夸张。 很多很多年以前吧,报刊版位还很足的时候,听说那时还有每天更新的专栏,同一作者天天出一篇,内容多是柴米油盐的日常,或是最最update的城内新鲜事,非常及时性,很有现场感。日日追啊追,连续剧那样,他们的生活,你比隔壁邻居还熟悉。现在的处境啊,若还有谁令人如此地亦步亦趋,你跟进他脸书或哪个社交平台还比较实际。 又听说过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中文专栏,或豆腐文章这种文体发迹于香港,那时日报的专栏作者简直是明星,衣香鬓影天天写,名人轶事天天放,但有时候真的行情淡没什么话题,某个知名专栏作者便灵机一触这样写:城中大事,某某宴会来了许多名人,其中包括aaa、bbb、ccc、ddd、xxx、yyy……一串名字列到底,凑足专栏字数就停了。这神话,余生晚,也没亲眼见证过,第一次听到时却笑,笑得很不能自已,我的妈,编辑好大方。(不过这种事,第一个做的人姑且叫天才,后面的就别拷贝了——怕怕的编辑留) 香港专栏作者的快手神技,我倒是见证过一位。某年报社礼堂有讲座,主讲人有二,其中一位便是专栏作家陶杰先生。那天我的任务是司仪,坐在两位主讲人左近,一张长桌子,陶杰先开讲,讲完换给另一人。换手后,只见陶杰先生摊开了稿纸,就着长桌写起来,如入无人境。等另一主讲人换他,他接过话筒继续讲,讲完低头继续写。大家演讲完,他的稿子便也写完了,请报社同事把稿传回香港去,他说,是即将截稿的专栏。专栏快手啊,果名不虚传。 哎今日话真多。岁末嘛,需要赶的进度有点多,想完成的KPI也有点多,于是难免会啰嗦。回到编按正题吧,还是要感谢陪伴了我们5年的方肯与书简,她们都是编辑心中很称职的专栏作者,祝愿两人还有更宽广的天与地。
1月前
星云
都市动态
本报总社今举行 陈静宜分享大马觅食
由大将文化主办,星洲日版《活力副刊》协办的“大马觅食,寻味文化,品出好故事”讲座将于本月8日(星期三)晚上8时,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举行。
8月前
都市动态
VIP文
张立德|专栏作者不是网络小编
在这个讲究互动的年代,主流媒体希望读者和网民能够冷静的将评论文章认真读完,再行判断和独立思考,并理性的反馈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是只看标题就不负文责的对作者和报社展开调侃、嘲讽和谩骂! 近日与一名《言路》版专栏作者谈起,网民经常都误将言路专栏作者视为记者、小编,这尤以脸书为甚。她说,的确是,她亦有留意到。 基于职务需要,每天都会“阅读”网民在星洲日报官方脸书张贴的《言路》文章的留言,网民们不管认不认同文章内容,劈头就说:“这新闻已经报道很多次,为何一直报?”“小编没有东西写了吗?”“这位记者的报道很好。”“小编也有同感喔!” 事实上,那并不是一篇报道,而是时事评论。作者也不是记者,更不是现在网民普遍认知的小编。 网民只要从维基百科搜索,就可以知道“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从事讯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记者是受过训练的个人,可以收集/收集文本、音讯或图片讯息,处理成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并将其传播给公众,凡由记者完成的行为或过程称为新闻。” 而《言路》刊登的文章,顾名思义,是“对一段材料或者事件论证的评论。”读者∕网民可以在《言路》看到散文类、记叙文类和议论文等类的评论文章,它们是各自精彩,端看读者喜欢哪个类型,或者有本身喜爱的作者。 小编呢?又是谁?根据维基词典,小编的意思为一网路平台上可发布自己的资料、讯息时自我称呼的一种用语。也就是负责编辑整理文献资料的人的简称,亦可指主编一职。一般称为编辑,有亲和力就叫小编。 那专栏作者呢?这不是一种职业,而是各专业人士的话语身分,他们可以是医生、律师、企业人、讲师、导演……,当然也可以是小市民,以自由撰稿人身分写专栏文章。专栏作者是报社邀请的撰稿人,不属于报社编制,不代表报社立场。 专栏作者有外部邀约,少不了有内部编制的记者、编辑和主笔等,除了担纲本身的职务外,亦可被安排撰写专栏。他们署名写专栏,是以本身观点和立场出发,只有报社的“社论”,那才代表报社立场。 很多人都以为刊登于《言路》的文章都是社论,非也,社论虽然也是评论的一种,但却是报社自身就重大课题发表的评论和立场。 其实这些职称、身分,以及文章类型,是媒体专用的称呼也是常识,帮助你吸收资讯及观点,进而有能力去了解、分析、使用及判断。 也许你觉得无法区分那又如何? 本来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意见出口,无论是通过脸书、twitter或者个人Blog,打破了主流媒体固态的、由几十人组成的专栏作者意见圈,网络中百家争鸣,大家各占有一片天,自由开放,形式不拘,不必深究。 然而,在众声喧哗中,众多意见追逐眼球,权威性难免被稀释,不再掷地有声;又,现在网络演算法,只管推送演算而来,被认为是网民所喜所好的言论,助长了极端、敌意和嘲笑风气,更塑造了同温层,彻底颠覆网民吸收资讯及观点,了解、分析、使用及判断的能力。 故主流媒体及公民社会自觉有必要多下功夫于提升众人媒体素养,尤其在假新闻、误导性资讯大行其道,鱼目混珠下,更有必要加强社会此等媒体识别能力。 因此,从最基本分辨职称、身分,以及文章类型,就是开展媒体素养这个现今社会的基本常识。 《言路》是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权威分析,署名发表针对政治、文化、经济和教育等课题的观点,提供读者∕网民更多层面的知识,加强读者在某课题和某领域的认知能力。 在这个讲究互动的年代,主流媒体希望读者和网民能够冷静的将评论文章认真读完,再行判断和独立思考,并理性的反馈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是只看标题就不负文责的对作者和报社展开调侃、嘲讽和谩骂! 我们社会经历了政治洗牌,冠病疫情冲击,经济停滞,除了拉抬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及媒体素养的提升,塑造强大的公民社会,亦是我们在疫情后刻不容缓的社会重组行动。这不只是媒体的义务,更是个人以及各大领域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3年前
VIP文
更多专栏作者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