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世界读书日

你可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华文报刊与我国有关?当然,那时候还不叫马来西亚。那是1815年8月5日(清嘉庆二十年七月初一),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起初它以宣导为目的,在当时的南洋免费派送,每月一期,每期5至7页。 昨天的4.23读书日小辑,我们列出了一本书各个部位的名称,今天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页报纸。 先说个副刊编辑室的小笑话吧。话说某日,用惯电子钱包的同事Y偶然问起大家,平日用的“真钱”叫什么了啊?大家居然一时语塞,有人笑说实体钱。不久才有人想起比较合适的答案是现金,或是钞票、硬币、银角啦。 没有人提醒,我们会不会从此就忘记了什么?或是,会不会有的人本来就不曾知道一些事? 例如,在同一页报纸上,不同版面位置受关注的程度也不一样。根据文字排列的走向,人们的视觉生理,以及读报的习惯等因素,通常排在上端的内容比下端重要,左比右重要。标题的字体也显示出内容的主次地位。这些原本是常识,但现在大家多在网络平台看资讯,在同样的页面设计及毫无区分的字体大小与位置下,已无法立刻判断出一则资讯的轻重,重大新闻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混淆在一起……如此一来,现在的我们要真正理解一件事情或是有所取舍,是更省事了,还是更费时了呢? 这是今天我们想回头介绍一本书、一页报纸版面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赞同网络阅读,而是想提醒,我们还有纸本阅读的选择,纸本阅读有自己无法被替代的优势。还能选择,就意味着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宝贵的自由。   相关文章: 【423读书日特辑】今天,我们来看报纸 【423读书日特辑】认识一本书 【423读书日特辑】认识一本书(互动版)
8月前
8月前
编按:423世界读书日,无须特别提醒,资深读书人自然会一往情深地读下去。青少年呢?我们的孩子、外甥侄儿呢?本期特别企划,介绍大人小孩一起共读这几本书。 身为一个有阅读习惯的大人,自然也想让家中小孩培养阅读的习惯。 外甥上小学一年级时,我曾带着“恶趣味”给他送上英文数学等作业参考书(笑),但为了避免外甥接触太多硬绷绷的课本、参考书,从此“闻书色变”失去感受阅读乐趣的能力,我便常送他绘本、童话等趣味读物。   我买的书,外甥真的有读! 送给外甥的第一套绘本,是日本儿童绘本作家工藤纪子的经典著作《幸福小鸡系列》,画风细腻、故事充满童趣,成了我购置绘本时的首选。那时候正值新冠大流行,政府落实了全国行动管制令,导致外甥只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就必须蜗居在家不能出门。也就是那个时候,《幸福小鸡系列》成为了外甥最喜爱的读物,每次和家乡亲人视频通讯,都会捧着绘本,跟我讲述里面的故事,甚至会把书贴近镜头,指着书页上的每个小物件与我分享。看到外甥如此“捧场”自己选购的书籍,于是同样出自工藤纪子笔下的《野猫军团系列》、《小企鹅去旅行系列》陆续被寄回老家。 无法预知行动管制会持续多久,所幸工藤纪子的图文书,给孩子的童年稍稍增添一些明朗的色彩和自由的想像,让孩子透过图文,与小鸡一起去游乐园、与小企鹅一起搭乘火车轮船去旅行、与野猫一起制造美味的咖哩饭……是阿姨当时唯一能给外甥的快乐时光。 侄儿告诉舅舅:人就像水分子 此后,自己的阅读书单开始扩大,掺入以孩童或青少年为对象的书种,有时还因“这本或许可以给外甥以后上中学时看”的想法而买下某本书。 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购入的。 今年3月宫崎骏凭借《苍鹭与少年》获得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奖。这部动画内容是宫崎骏的原创作品,但原片名字——《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中文翻译即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宫崎骏特意引用小说家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创作的小说书名。 虽然已出版83年,年龄算得上是一本爷爷书,但待阅毕,我才明白书腰上印着的“日本百年最爱书籍”、“老师最想推荐给国高中生的读物第一名”这些文案,并不是大放厥词。 全书围绕一名绰号为小哥白尼的少年视角展开,讲述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日常事件,透过舅舅的引导,慢慢建构起对“有意义的人生”的思考脉络。 书本开端,小哥白尼从高耸的建筑顶楼往下望,看着密密麻麻的人流,对自己也身置世界洪流其中这点有所触动,进而对舅舅感叹道: “人,就像水分子一样。” 在众多的人群中,个体本身是非常渺小的存在,但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察这点,经常抱着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理所当然觉得自身的判断不会有错,也擅自认定自己有资格制裁看不顺眼的人(即便自己只是大河里的小小水分子)。如果每个人根据这种“理所当然”,以自己的利益喜好来抉择行动,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未来? 砍断自己和他人的链接,把自己的一切凌驾于他人之上,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可也绝对不能说对人性的发展是有利的。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现在拥有的一切科技便利和服务,是几代人共同协作才能达到的境地。假设拿一碗面做例子,简单拆解开所有材料:菜、鸡肉、面、碗、汤匙和筷子,这些各自需要菜农、养鸡厂工人、面粉厂工人、制造碗和汤匙的工人、货车司机、超市员工……光是一碗面,就需要这么多人互助分工后才能做出来。细细深究身边每一样物件,才会发现人与人无形的链接网,其实要比肉眼所见更为繁杂绵密。 当然不是说服从集体是唯一的正解。在书里,舅舅给予小哥白尼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道理或直接的答案,而是以大人的经验,从旁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想法,鼓励小哥白尼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很显然,作者认为每个人需要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为社会前进的脚步,找出更多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 日本民族一向崇尚集体协作,也认为每个职业都有其价值。这种价值观不仅体现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烙印在另一本《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工作?》的字里行间(同样被我列为外甥长大后必读书单XD)。 孩子问大人:上学的意义? 有鉴于才上二年级的外甥已经会像哲学家苏格拉底那样,询问身边大人自己上学读书的意义何在?于是在见到这本虽然受众群为国中生和高中生的读物,就先买电子书看了一遍,最后拍案决定买下实体书带回家给妹妹。希望她读完后,可以给她儿子更完美无瑕的回答。 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本即便已毕业了的大人,也值得一阅的好书。 本书以漫画穿插,讲述工作的意义为何,并且开拓一般人对如何工作的认知。如果询问身边的人,十之八九的人会以“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三大原则为基准,但工作本身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若是只把工作用金钱单位量化取舍,而不把己身能力喜好等纳入考量,这样的人生走到尽头或许会有种空虚的失落感。当然,赋予工作金钱以外的更多意义,并不是认同资本对职工的剥削(貌似有社会意义的工作普遍上薪水较低,如义工、图书管理员等)。本书第四章里便有提到工作有分成“好的忍耐”与“不好的忍耐”,像是初期入职的累积经验,是属于好的忍耐,而过长的工时、工作环境太差则是不好的忍耐,这样的黑心企业在日本时有所闻,甚至也有了“社畜”这样的贬义词语来比喻为公司卖命的员工。 另外,本地青少年对工种的认知也非常狭隘。书写〈我的志愿〉此类作文,会发现来来去去谈的职业都是医生、老师、律师、工程师,更多的其他职业则是一问三不知。本书里从探讨个人兴趣,像是喜欢足球,并不只限于当足球员,还可以考虑足球用品开发人员、运动防护员、运动记者等,让阅读者了解到,某个兴趣点可以衍生出的工作种类其实五花八门,甚至因为AI的兴盛,许多新的工作应运而生。但可能因为缺乏周遭大人的指引,又或者家里大人强势的把自己过时的认知套用在孩子的职涯规划上,于是孩子就只能从传统认知里有出息的职业选择医生、老师等。 若是家里有青少年,建议不妨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上面提到的书籍,或许身为大人的你,也将重新思考人生与工作的意义,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 【读家说书】吴惠春 / 阅读要主动出击! 【423读书日/我的阅读笔记】在笔记里阅读,在阅读里笔记/疯木圣上(马大中文系学生) 【423读书日/我的阅读笔记】走路与跳舞:我的两种笔记习惯/旺记(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硕士) 【423读书日/我的阅读笔记】谁在我的书上乱画?/谢敏洁(书籍编辑)
8月前
9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