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年危机

11月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早前,一家专业人才招聘公司Spring Professional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职场的调查报告,其中揭露该国的中年职场危机呈现早龄化趋势,在未来的5至10年也许将从45岁提前到35岁。 其实,这样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相信不少30+的职场人士在打算转换新环境,或新跑道时,赫然发现招聘要求上,单单只是年龄这一条已经将自己拒之门外。 来势汹汹的疫情,让失业人数飙升,根据我国人力资源部在官网上发表的调查报告现显示,2019年的失业人数为50万8200人,到了2020年上涨至71万1000人。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职场中年危机将会提前到35岁? 报道:本刊 叶洢颖 “转捩点全人发展中心”创办人李志祥博士提到,“中年”的年龄界定实际上会随着时代产生变化。 “在前一个世纪,人的寿命没那么长,那么三十几岁就已经是中年。在人均寿命增长的现在,‘中年’便会往后挪。” “早期是劳动经济时代,过了某个年龄段,无法付出劳动力,生产力下降;但我们人均寿命为80岁,加上现在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即便到了60岁,依然可以具备生产力,于是‘中年’的定义会往后推。” [vip_content_start] 他说,根据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60岁为中年人,61岁至74岁为准老年人,75岁以上为老年人,这亦是许多国家也认同的标准。 “基本上会随着时代、区域不一样。” 对于35岁是不是职场分水岭这一问题,他表示,其实这种担忧不只是35岁以上的人才有。 “这种焦虑,你去问25岁至27岁的职场人,他们也会告诉你相同的焦虑。有的大学毕业后担心找不到工作,又或者是工作后,因为疫情出现变动。” “所以我的解读就是,在疫情冲击下,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管哪个年龄层也会有这种焦虑。” 撇开疫情的影响不谈,他认为所谓的“中年危机提前到35岁”的情况,或较常见在特定的领域,比如IT界。 “这可能是跟我们互联网和资讯科技发展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领域推动了一种职场现象,即要求的雇员平均年龄要非常年轻。” 这种类型的公司上班时间也许并不固定,需要能跟上时代步伐、迅速反应、弹性化的年轻员工,因此员工平均年龄在三十几岁,是该职场最理想的环境。 “所以有一些IT领域或资讯科技公司会规定招聘的员工年龄要在30岁以下,超过30岁可能就不想要了,那就是为什么说35岁是分水岭。” “加上现在这方面相关行业的公司非常多,甚至变成主流,因此会有这样的要求。” 所以35岁真的是职场上的一个分水岭吗?他说,不尽然。 尽管IT领域的企业是主流,但毕竟世界不全靠它们运转,还有更多领域是越“老”越值钱,比如医生、心理咨询师。 “在很多专业领域里,不只看你的资历,还看你的人生历练和经验,在某个程度上,人事反而会选择人生历练更丰富的。因此我不会认为35岁就是一个职场分水岭。” 没有东西是永恒的,时刻装备自己 李志祥从生涯发展角度解释,二十多岁的人是处在可以探索和犯错的年龄段,所以他们常常换工作,旁人不以为然并认为是正常的现象。 “因为他们刚毕业,不见得很明确地知道想做什么,什么适合他们。不过来到三十几岁,从生涯角度来说,会觉得他们之前已经摸索够了吧?已经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了吧?是以三十几岁的群体转换工作时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他们也许是为了更好的环境和寻找晋升的机会,再不然就是自身的历练有可以发展的地方,或者是发生什么特殊的情况才会转业。” 他说,通常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已经有其他的负担,如房子、车子、家庭等等,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 而当生涯由于疫情、天灾、裁员等不可控的因素被迫中断时,他建议,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群体,首要任务是先处理好情绪状态,再探索自己具备的经验、资源和积蓄等各方面的问题,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疫情期间,出现生涯危机的人群大多来自外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生产业和制造业。” “若是非疫情期间,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些人在舒适圈过于安逸,从没预料到他现在的职位或工作会出现变化,没料到公司可能会倒闭或裁员的,他们会比较容易在中年时面对职业问题。” 因为过于安逸导致麻痹大意,失去危机意识,忘了为自己准备第二技能以留作后手,结果暴风雨突如其来时,杀得他措手不及。 “尤其是那些在大企业、大公司,觉得基本很安稳的,想着就在此退休、终老。他们在中年时面对所谓的职业变化时,也会有这些挑战。” 能力和经验,才是逆袭的武器 他曾经处理过类似的案例,惊觉这些人群来到中年,连求职的履历都不太会写了,只因他们从未预料有朝一日竟然还需要写履历申请工作。 “疫情教会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东西是永恒的。再大的公司,世界500强的公司,你不会想到在这两年接二连三听到他们面对这样的变化。”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真正的分水岭和安全感也许不是来自一家公司或组织,而是来自于你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能的培养,以及在这方面的自身实力有多强。” 他指出,即使这两年的行情再差,无论一些人的年龄有多大,只要能力足够强或具备特殊的知识,都会受到猎人头的青睐。 “其实我们一直误解年龄是一个分水岭,你的能力和经验是不是符合市场需要,是否与时代需要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沉淀自己,开创另一个春天 “中年危机”对李志祥而言,意味着中年人会面对的压力,这种压力分别来自于外表、健康、经济、事业、家庭等各方面。 比如脸上的皱纹,肚腩;集中力和体力大不如前;经济方面,好像成为家里的支柱,能依靠的人只有老板;职场上面对很多生力军的加入,这些生力军不但活力充沛,而且掌握许多最新技能,有的技能甚至可能闻所未闻,造成随时被取代的危机感。 “还有家庭,你处于非常中间的位置,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很多时候父母去世时,人们正好处于中年时期,面对如此的情况,心里会产生矛盾。” 一边是茁壮成长朝气蓬勃,一边是老老垂矣转瞬即逝,于是开始反思前半生拼搏的意义是为什么? “再加上媒体鼓吹青春是美好,年老是恐怖的现象,这会加剧人们对于进入中年,甚至是进入老年的恐惧。这是影响非常重大的。” 尤其是媒体经常塑造一名“成功”的中年人形象,像是杂志上的广告,一般是带着妻子、孩子愉快地去旅行;出入乘坐大汽车,豪华酒店用餐,美丽的海边度假诸如此类。 “可是来到现实,很多中年人的生活不是如此的,这会加强他们的失落感。” 他认为,过去我们把中年看得很不堪,如今应该要重新定义“中年”。对他而言,“中年”是另一个春天。 “因为在这之前你探索了很多,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时候的自己,具备一定程度的工作经验、能力和储蓄。” 他说,“四十不惑”应该是开始重新培养独立的信念和看法,把“中年”看成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沉淀。 “你手上掌握的人脉、资源和经验,这些资产是青年时期无法积攒的。” 而来到“五十知天命”,他则建议多看看所拥有的东西,抱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豁达,放下执着,珍惜当下、珍惜现有,学会接受“现实不由人”。 “六十是人生的沉淀时期,回望过往,审视自己,孩子离巢后要为自己做什么。因为有研究显示,如果这时期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明确的所求,幸福感会在晚年回升。” 因此,切勿把“中年”看成是人生的“下坡”,这反而是人生另一个开始。
3年前
结构性中年危机,简称中年危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Elliott Jaques)于1965年在《国际心理学杂志》发表的〈死亡与中年危机〉中提出的。 这是他研究了310位艺术家的创造力后发现,35岁是一个分水岭,他们的才华在此阶段开始下滑,部分人出现抑郁,有少数人甚至自杀。 随后,他在1974年出版了以中年危机为主题的《通道:成人生活中可预见的危机》(Passages: Predictable Crises of Adult Life),这本书被认为是“中年危机”的概念在欧美流行的标志。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阶段,生理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心理的状况,因此除了要注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视。 报道:本刊 叶洢颖 临床心理治疗师黄晶晶解释,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定义,所谓“中年危机”是35岁至65岁之间,年龄跨度极大。 “另有一些研究认为从40岁开始,但时间差距不会太大。” 而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常出现的心理疾病是抑郁症、焦虑症和适应性障碍。 [nonvip_content_start] “人们到了中年时期,会开始审视过往的人生,他们可能会想活了大半辈子,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成就。然后会与身边的同龄人比较,眼见别人有车有房有妻有子,自己孤身一人,所以可能就会出现抑郁症,总认为自己不够好。” 焦虑症是多数缘于自己是家庭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倘若倒下,家人会顿失依靠。 “所以,临床上很多个案在这个年龄会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状况。女性则是未婚者可能担忧日后结婚的话,是否还能生育等等,这也会引发心理疾病。” 不过她也强调,其实所谓中年会遇到的“危机”,在不同年龄阶段亦可能会发生。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层遇到危机时,很大可能性会罹患适应性障碍,即一件事情发生或碰到特定压力来源,人在3个月内感到非常困扰、苦恼,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功能,比如睡眠、食欲、工作表现等。” “因此我会说,抑郁症、焦虑症以及适应性障碍,是中年时期经常会出现,但不仅限于这3种的心理疾病。” 不是中年才有危机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人近中年时,但凡见到身边人开始对前程未来感到迷茫,或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问题带来的焦虑压得喘不上气时,便会自嘲说自己已经面临“中年危机”? 那么有哪些症兆预示着自己已经步入真正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现象。”黄晶晶解释道,“它是代表着人在那个年龄阶层会遇到的心理困扰,不像是抑郁症等疾病有一张清单,出现哪几个症状就确诊。” 她强调,人在特定的时间内遇到很大的困难、创伤或挑战,在来到人生的转折点、过渡期都可能会出现“危机”。 “就是那个年龄层的人刚好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学生、中学生也会遇到‘危机’的,只是很多时候中年时期会经常碰到比较大的挑战。” “因此很多学者会认为,‘中年危机’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会让人误解只有中年人才有危机。” 她认为,中年时期的危机之所以会较为“突出”,可能是因为中年人扮演的角色较多,肩负的责任较重。 心理疾病,为何女性比例偏高? 中年人一般是夹心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上有老下有小、旁有兄弟姐妹,情感、体力和经济上几乎要全方位地付出,加上职场上已有一定资历,承担较重的任务,或者以老带新,可以说是多重任务集一身,因此会感到筋疲力尽,进而产生心理困扰的阶段。 “中年危机不一定会罹患上心理疾病。普遍上来看,根据研究显示,患有心理疾病的男女比例,女性会偏高。” 专家学者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因素是黄晶晶比较认同的,就是女性比较愿意表达,主动寻求帮助,这就体现在数据上。 “一般而言,大多数男性不太愿意表达,有的会认为寻求帮助有损男性的尊严,不该去求助。” 其他的因素包括,女性到了中年时期,更年期会影响情绪、精力下降,以及社会一贯对女性的要求比如外貌、身材、生育年龄等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所以,过去一些女性会对年龄比较敏感,但现在不一定了,我发现近几年社会对女性‘老化’的声音不见得那么负面,这其实是好事。” 现实的无奈──万万不能没钱 她坦言,男性与女性来到中年阶段时,面临的困扰也各有不同。 “男性会担心,万一自己发生了什么,身边人会怎么办?女性会开始思考未来,如果只有独身一人怎么办?部分家庭主妇,或生活重心围绕着孩子的女性,孩子长大后离巢会感到很迷失,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她们的价值感可能来自于家庭和孩子。” 但,这不表示职业妇女就能避免上述的困扰。职业妇女早期在职场冲锋陷阵,随着体力下降、难以负荷的阶段,若重心只在职场上,一旦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也会陷入迷失的境地。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上述带有诙谐却又充分展示现实无奈的“名句”,也直白地阐述了人们对于“钱”的功能充分地认可。 我们一直认为,金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烦恼,可是有钱人一样逃不过中年危机的困扰。 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黄晶晶分享一个案例:一名大约55岁的男子,是世俗定义的“人生胜利组”,有妻有子有车有房有公司,非常富裕,过着滋润又无忧的生活。然而当他来求助时,却是处于焦虑症的情况。 “他常有恐慌的症状,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随时要死掉。此外,他已经失眠二至三周,肯定对他的工作造成影响。” 经过深入探讨,发现他的压力不只来源于现阶段。 “打个比方,他睡不着的时候就会开始怕,怕会生病,所以总觉得这里那里不舒服,一直检查自己的血压和心跳,这些就是焦虑症者的症状。” 她指出,他在此时间点患上焦虑症实际上并非只是因为他迈入中年而已,追溯他过往的生活经历,会察觉到他偶尔出现这个状况。 “一旦出现问题,他解决了之后就能睡得着,长期以往循环反复。但在这个年龄阶段,这个时间点,他的压力除了工作上的挑战,孩子还进入叛逆期。” “亲子关系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他以前处理的方式可能就是破口大骂,孩子就会低头听话,可是孩子长大了,这方式就解决不了问题,陷入僵持局面。” 再加上父母的健康状况不佳,让他开始反思,如果身为唯一经济支柱的他,健康亮起红灯,家人该如何是好? “他说他很辛苦才拥有今天,不能再回到以前住小房子开小车的日子,他只能往上爬,所以他处在别无选择的境地,压力巨大又疲倦又无奈。” “所以我很常会跟患者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的价值不能只被一个身分一个领域所定义,时间精力上的分配也是。” 遇到危机,要勇于求助 她说,无论男女一旦遇到危机时,处理危机的“工具箱”(tool box)里应具备多种“工具”。 比如当一个人倍感压力时,习惯用旅游、运动纾解压力,可是疫情的到来,将他禁锢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他无法再依靠旅游、运动释放压力,造成情绪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需要有很多不同应对压力、情绪的技能,提高自我的价值感。” 要如何安然度过危机? (一)建立社交支持:除了协助别人,也要愿意被支持,用于寻求帮助。 (二)自我照顾:长期扮演照顾者的你,要记得先照顾自己,就如同飞机上遇到危难时,先给自己戴上氧气罩,再帮小孩戴氧气罩一样。自己先过好了,才有余力照顾别人。 (三)人生的意义和设定目标:来到生命的中间点,你可能会很迷茫,无论过去如何,只要当下愿意尝试设定一个小目标,会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四)寻求专家帮助:假设你发现自己的生活功能,如食欲、睡眠、工作、学习表现、社交、兴趣爱好开始受到影响,并且已长达两周,就要即刻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3年前
2020年1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官网发布一篇名为〈 各地的幸福都呈U型吗?132个国家年龄和幸福感的关系〉(Is Happiness U-Shaped Everywhere? Ag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132 Countries)研究。 这篇研究显示,在调查覆盖的132个国家里,37个发达国家“最不幸福的年龄”是47.2岁;95个发展中国家“最不幸福的年龄”是48.2岁;综合一百多个国家数据后,“最不幸福的年龄”在48岁左右。 绝望、孤独、悲伤、恐慌、压力、抑郁、睡眠不安、失去自信、情绪低落、感到失败等等,均是研究里描述“不幸福”的字眼。 另外,加拿大“幸福曲线”理论创始人乔纳森·劳赫 (Jonathan Rauch)在2019年出版的《你的幸福曲线》就提到,综合各国调查样本,“幸福曲线”整体呈“U型”,45至55岁之间,便是幸福度的最低谷。 而这种“痛苦的中年”现象极为普遍,发生在世界各地,并且与寿命长度、收入水平没有明确关系。 这段年龄,到底怎么了?有没有从这个泥沼中解套呢?我们到了这个阶段会面对什么问题?要怎么解决或舒缓这些状况? 我们不妨先从生理入手。 报道:本刊 叶洢颖 家庭医学专科马慧贞医生指出,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中年”一般的定义是40岁至60岁,相比起青少年时期,步入中年的人群身体状况一定会出现一些变化,这是很正常的老化过程。 “比如人体的器官、机能会慢慢退化,因此会有很多健康问题出现。” [vip_content_start] 她举例,首当其冲的是身体新陈代谢减低,其次最普遍的是皮肤老化、肌肉萎缩症、肥胖等外表问题。 “经常听到人家说中年发福,这是没错的。到了这个阶段,比较容易出现肥胖的问题。” 接着就是肥胖引起的多米诺效应,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心血管疾病等问题接踵而来。 “我们的人体老化了,新陈代谢变慢了。如果没有真正地保养,没有健康饮食,没有运动,新陈代谢缓慢后就会导致肥胖。” 那么,身为经常熬夜、饮食营养不均衡,平常只喜欢在家“葛优瘫”的人,到了这个阶段“改邪归正”,还来得及吗? 她笑说,这是许多人经常提出的疑问。 “即便你之前生活习惯不健康,当你落实健康饮食,开始运动的话,还是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的。” “静坐、饮食、睡眠、运动等4个过程都能影响新陈代谢率的,其中运动能提高超过10%的新陈代谢率。这就是为什么我强调饮食和运动的重要。” 而原本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健康理念,培养运动习惯的人,到了这个阶段,需要加大运动量或做其他的调整吗? “只要继续保持原来的习惯就可以。因为我们人体有一个基础的饮食需求和运动量来维持身体运转。” 中年男女,你需要知道的健康危机 她解释,男女身体在“老化”过程中,实际上会有区别。 一般男性在罹患心脏病、中风、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女性高出2倍,患高血压的几率是女性的3倍,这是男性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天然风险。 “当身体的血管容易堵塞时,就会引发上述疾病,那就是为什么我说饮食和运动很重要。” “目前科学暂时找不到原因。一些理论提到,女性有荷尔蒙来保护(减低心血管疾病几率)。” 不过,她补充,虽然女性在40岁至50岁期间,身体健康不会出现太大改变,只是一旦进入更年期,状态将呈断崖式下坠。 “因为女性进入更年期,停经后荷尔蒙分泌量会减低,这样就会引发一些疾病,而未曾生育过的女性罹患乳癌和子宫癌的几率,也比生育过的女性要高。” 当然,罹患癌症的几率还要视乎家族遗传。 “妊娠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也会提高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检查。” 另外,骨骼疏松症以及肌肉萎缩症也是女性经常面对的风险,起因包括喂养母乳、荷尔蒙改变、钙质补充不足等等。 “如果有每天喝牛奶的习惯,可维持骨骼钙质的含量。50岁以上的女性可摄取含钙的营养品来补充钙质。” 她补充,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每日饮食来摄取补充,但考虑到部分女性没有饮用牛奶或食用乳酪的习惯,可以通过其他食物来取代。 减缓老化,从健康饮食开始 马慧贞强调,预防总是胜于治疗。虽然无法阻止“老化”的自然进程,但我们可以借由健康生活改善或度过这段艰辛时刻。 她笑说,道理谁都懂,但往往知易行难,如果这段时间开始培养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一切是来得及,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最重要是持之以恒,这亦是最难的。” 那应该要怎么做呢?一切先从饮食开始,毕竟“病从口入”、“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并非虚言。 “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尽量减少食用比较咸的食物,有些是‘隐藏盐’(Hidden Salt),比如番茄酱、辣椒酱、酱油、蚝油、快餐、加工食品等等。” “这些都是含有高盐分的(食物),需要减少的。” 糖尿病患者自然要减少高糖分的食物和饮料,比如汽水、三合一咖啡等高糖分饮料能免则免。 “胆固醇患者则要避免热狗、鸡块(Nuggets)等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产品,以及红肉,都要尽量少吃。” 这么一看,上述食物和饮料,几乎是大多数年轻人餐单里的常客。 她提到,卫生部建议的原则:健康盘子计划(suku suku separuh)即每一顿饭的标准是1/4碳水化合物(米饭、面类),1/4蛋白质(肉类),1/2蔬果,虽然看似简单的健康饮食,其实很少人能做到。 “我们国家的报告显示,全国只有5%人可以做到。如果三餐都能保持这样的数量,肥胖和三高的问题一定会减少。” 懒得运动?站着也行,总比不做好 提到健康生活,必定少不了“运动”。她解释,运动分为轻微、中级和激烈3种程度,即便是走路、站立都比完全不动来得强。 “我有一些病人是非常肥胖的,连走路都懒得走。我就会建议他们平时站着做一些事情就好,总比不做好。” 中度运动指的是园艺、扫地、抹地等家务,而跑步、游泳等则被列为激烈运动,那么一周运动时长要多久呢? “中度运动的话,一周共150分钟,你可以分开做;激烈的运动只要75分钟就足够了。”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