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泰3個月查封近3萬賭博網站 逮捕4627涉案者
|
趕著上課闖紅燈過馬路 女大生被撞斷腿還接罰單
|
柔總警長證實扣女網紅Kim Seri前夫 助查多起旅遊詐騙案
|
魯比奧促俄烏儘快達協議 下週決定是否續調解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泰3個月查封近3萬賭博網站 逮捕4627涉案者
|
趕著上課闖紅燈過馬路 女大生被撞斷腿還接罰單
|
柔總警長證實扣女網紅Kim Seri前夫 助查多起旅遊詐騙案
|
魯比奧促俄烏儘快達協議 下週決定是否續調解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泰3个月查封近3万赌博网站 逮捕4627涉案者
|
赶著上课闯红灯过马路 女大生被撞断腿还接罚单
|
柔总警长证实扣女网红Kim Seri前夫 助查多起旅游诈骗案
|
鲁比奥促俄乌尽快达协议 下周决定是否续调解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泰3个月查封近3万赌博网站 逮捕4627涉案者
|
赶著上课闯红灯过马路 女大生被撞断腿还接罚单
|
柔总警长证实扣女网红Kim Seri前夫 助查多起旅游诈骗案
|
鲁比奥促俄乌尽快达协议 下周决定是否续调解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泰3个月查封近3万赌博网站 逮捕4627涉案者
|
赶著上课闯红灯过马路 女大生被撞断腿还接罚单
|
柔总警长证实扣女网红Kim Seri前夫 助查多起旅游诈骗案
|
鲁比奥促俄乌尽快达协议 下周决定是否续调解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泰3个月查封近3万赌博网站 逮捕4627涉案者
|
赶著上课闯红灯过马路 女大生被撞断腿还接罚单
|
柔总警长证实扣女网红Kim Seri前夫 助查多起旅游诈骗案
|
鲁比奥促俄乌尽快达协议 下周决定是否续调解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烏菲茲美術館
即時國際
意博物館去年進帳16億 羅馬競技場最熱門
意大利觀光在疫情後全面復甦,統計顯示,去年湧入意大利博物館的遊客多達5800萬人次,最受歡迎的意國博物館前三名依序是羅馬競技場、羅馬萬神殿,以及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
10月前
即時國際
編採手記
葉洢穎/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博物館
與“博物館達人”許鬥達老師的一番對話令我茅塞頓開,發現對於幼兒來說,大自然是最好的博物館,在他們的世界裡,一草一木、風雨雷電都是新鮮的,未知的,認識世界何不先從身邊開始?
2年前
編採手記
週刊專題
【逛博物館/01】你會逛博物館嗎?怎麼逛才不白逛一場?
“博物館”是人類遺產的保護者,讓我們通過一件件珍貴的藏品,跨越時空與古人、乃至幾億年前的生命產生連接,同時肩負著文化傳承、科學普及、歷史敘述、藝術展示的重任,是一個個文明誕生又消亡再重生的記錄者,是神奇又厚重的存在。 博物館規模越大意味著藏品越多,博物館“小白”又該從何下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逛完一家博物館? 逛博物館有正確的方式嗎? 實不相瞞,在本專題開始籌備前,我們曾經有過以下爭論: “逛博物館之前,最好先做功課,否則畫僅僅是一幅畫,杯子僅僅是一件器皿。” “一個好的博物館,即便在遊客沒做功課的情況下,也能讓遊客看懂藏品。” 到底去博物館前該不該先做功課?抱著這一疑問,我踏足久違的國家博物館。 距離上一次走進國家博物館已經極為久遠,印象中的它殘舊不已,空氣裡總是瀰漫著木頭那種歷經歲月滄桑的獨特氣味,展示的人偶由於陳舊更增添些許靈異氣息,總覺得閉館後會上演恐怖版的“博物館奇妙夜”,這亦是我自此卻步的原因。 出乎意料的是,眼前的模樣卻與幼時記憶無法重合,從裝潢、展示品到展示方式不再老舊陰森,已經與國外現代化的博物館逐漸靠攏,雖然人偶依然陳舊,但因為燈光以及陳列環境改變,不再鬼氣森森。 國家博物館分為ABCD 4個展區,分別為史前館、馬來王朝館、殖民時期館及今日大馬館,時間線清晰明瞭,能讓遊客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迅速瞭解馬來西亞。 做足功課,能少走冤枉路 對於規模不算大,藏品不算多的博物館而言,“做功課”與否顯然毫不影響體驗。 可是,當我來到意大利佛羅倫薩,步入館藏多不勝數,舉世聞名的烏菲茲美術館頓時眼花繚亂,不知該從何看起,只得隨著人流毫無目的瀏覽一件件展品。 看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我意識到彷彿錯過了心心念唸的〈維納斯的誕生〉,在諮詢工作人員後才恍然大悟:它就在入口處附近的展廳,我在不知不覺中與之擦肩。 於是只得折返,穿過洶湧人群回到起點,幾經尋覓方如願沉浸在維納斯的美麗之中。 不期而遇雖然美好,但失之交臂不免扼腕痛惜。我想,假設事先做好功課,不但確保避免錯過的遺憾,還能少走冤枉路。 館藏豐盛的博物館,應該要怎麼逛呢? 不要太貪心,先挑選作品 “你必須要挑好你要看的(展品),”導覽經驗豐富的美學與博物館工作者許鬥達聽完我的經歷說,“我帶學生去博物館只看10至15件展品。” 他形容自己如同策展人,博物館猶如展品的倉庫,根據他決定的主題“展出”。 比如他選定的主題是“文藝復興的藝術”,進入博物館後,他就帶著學生直奔文藝復興初期到後期的展品。 “比如烏菲茲美術館主要是看文藝復興的作品,假設你對文藝復興全無所聞,你去了等於白看。” 再者,當我們事先已具備展品相關知識,抵達現場後僅需要做的是全身心投入“感受”作品,無須再分神認識展品及瞭解背後的故事。 “所以出發前,我先給學生上課理解作品。大馬人無法像外國人般熟悉這些故事,他們一進博物館就是直接去感受作品。” “對於不常逛美術館的人,你怎能要求他們不斷地在‘理解’和‘感受’之間切換呢?” 就好像我們對羅馬鬥獸場早有所聽聞,親眼所見之際,只需專心去感受那種歷史書上的平面建築忽然躍然而出的震撼和感動即可。 他的事前“功課”不但包括文字,還到訪作品相關的地點。比如,今年藝術界舉世矚目的盛事──荷蘭國立博物館舉辦的維米爾特展。 維米爾現存且散落世界各地的作品共三十餘件,該博物館除了將自身藏有的4件,還向世界各大博物館以及美術館借來24件,共28件作品集結在此,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維米爾展覽。 他歷盡艱辛搶到了8張票,用了10堂課的時間,給學生講解10件作品,在遠赴荷蘭後,為了讓他們看懂作品,他特意帶著他們到其中一幅作品《小街》的原型──代爾夫特遊覽4小時。 “到了那幅畫面前,他們赫然發現他畫的就是居住多年的代爾夫特。” 當腦海裡的知識和眼前景象合二為一時,有助於深化理解和學習,其效果之顯著不言而喻。 不過,他也笑說,若每次逛美術館之前要做功課未免太無聊。 在他看來,逛博物館無需給自己設定條條框框。既可以帶有目的性地逛,也可以隨意地去看,哪怕只想找個地方約會,又或者天氣暑熱,僅想找個地方吹吹免費空調亦無不可。 “就像你去餐廳吃飯,你可以帶著‘填飽肚子’的目的去吃,也能帶著‘審視’的心態去吃。” 逛博物館需要多長時間? 許多人會基於金錢預算、時間成本等“划算”心態,儘量將行程排得滿滿當當,盡己所能看完展品,最終疲累不堪。 許鬥達分享,每當他安排行程時會將各個博物館錯開,以保證張弛有度。 “我會安排一天逛博物館,一天休息,要不然很快審美疲勞。”他打個比方說,“像你離開烏菲茲,到了羅馬後,你就開始走馬看花,完全無法集中精神,看過就算了。” 這就是典型的審美疲勞跡象,有過慘痛經歷的我深以為然。 然後,每一次博物館之行儘可能控制在2小時以內,最長不超過2小時。 “你坐在課堂上聽課2小時已不容易,還要走2小時看展,這不是要他的命嗎?除非像臺灣人從小養成逛博物館的習慣,可以逛3小時以上,否則2小時是極限。” 帶小孩去博物館,父母要先踩點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知識文化水平上升,博物館也成為許多父母帶孩子出遊的目的地。 但是,如果父母自己也不清楚想看什麼東西,帶著幼兒到博物館無疑是一場“災難”,許鬥達就曾經目睹過如此慘況。 “你出門前告訴孩子說帶他們出去玩,結果到了博物館,又要他們安靜,又不讓他們碰展品,這還能叫‘玩’嗎?” 畢竟7歲以下的兒童是以觸碰方式認識世界,太艱深的知識對他們而言如聽天書,那博物館還有什麼意義呢? “父母要先去踩點,看看哪些作品適合小朋友。” 他建議,7歲以下的幼童可能聽不懂歷史故事,可是他們能記住顏色、造型或自然風景,能將他們曾看過的物體與展品連接起來。 比如博物館裡陳列的一座老鍾,家長可告訴孩子:“這其實就是我們家裡的電子鐘,以前的鐘是這樣的。”諸如此類。 “只是這種教育日常就要在家進行,到了博物館他才能連接,才能記住。到了7歲左右,便能開始講歷史故事。” 他笑說,其實生活裡處處是“博物館”,大自然、老街小鎮也可以是博物館,能和幼兒的生活產生連接,不一定非要到裝滿藏品的建築裡。 許鬥達逛博物館小撇步: 01|保證自己睡眠充足,如果是在歐洲等地,飛機落地當天先休息,第二天再出行; 02|由於保存文物的溫度、溼度各有不同要求,有的展區會較冷,因此畏寒者出門前記得帶一件披肩; 03|穿上寬鬆的衣服和舒服的球鞋; 04|長者帶一張便攜式椅子; 05|逛博物館的時長控制在2小時以內; 06|若想去歐洲的博物館,又想避開人潮,可以選擇冬天出遊; 07|對該館藏品一無所知卻又不想錯過鎮館之寶的“小白”,入館前記得拿張地圖,跟著上述指示就能順利完成打卡。 相關報道: 【逛博物館/02】藉助科技互動,博物館也能很好玩 【逛博物館/03】博物館空間,如何化身說故事高手? 延伸閱讀: 【近打穀探洞/01】近打穀石灰岩洞,大自然的歷史博物館 【近打穀探洞/02】古生物化石,發現史前的生命軌跡 【近打穀探洞/03】刻在巖壁上的畫,解讀古人的生命密碼
2年前
週刊專題
更多烏菲茲美術館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