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习武

(新加坡6日讯)练习武打提升自己,新传媒男艺人张哲通最想合作的武打明星是同乡杨紫琼。 张哲通近日在IG分享练习武打的短片,他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表示,这次花了6个星期训练,主要是自己感兴趣。 他说:“打戏一直都是现学现卖,比较难有时间以系统化方式训练,很多时候武指会把动作简化了让我们做,所以我想提升自己的打戏基础,希望将来能派上用场。” 完全没有武打底子的他表示,这次拍摄短片,除了让自己在镜头前显威风,也意识到其实打戏可以很安全,不一定要受伤、冒险。 他认为武打最难的是要把动作串联起来,打起来感觉自然流畅。 他说:“我的武打动作如何?有教练在一旁指导,运镜也帮我了很多,所以这次的效果有80分。” “过去一年,尤其拍摄《小娘惹之翡翠山》,被打的戏份很多。打戏难的地方是很耗时,因为动作越多,镜头就多,就要花更长时间拍摄。” 张哲通拍打戏时也会参考成龙和甄子丹的戏,他觉得这两位武打巨星都打得很好看,很从容不迫,自然又吸引人。 不过,他最想合作的武打明星却是杨紫琼。 他说:“杨紫琼聚集好多才艺于一身,能演能打,所以希望从她身上偷师一点就好。我最喜欢的动作片是《九龙城寨之围城》,分分钟都是拍案叫绝的打戏,看了很过瘾,希望有天也能拍这样一部很纯粹的打戏。” 步入新一年,张哲通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身心灵都能健康。 他也透露,今年没意外的话会有段休息时间,为自己“充电”。 目前除了拍新剧《活出好命来》,张哲通在春节前也会到吉隆坡跟当地的朋友拜年。 自认弱点是动作太僵硬 谈到自己拍动作片的优势和弱点时,张哲通觉得优势是自身体力不错,能拍长时间的打戏,加上平常有健身,外型也像一般的打手。 至于弱点就是有时动作太僵硬,他也觉得武打跟跳舞很相似,而他最不擅长的就是跳舞,所以需要多加练习。
2天前
6月前
在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打”出知名度的80年代,新山掀起了一股习武风潮,到了2022年,柔佛州的大马运动会武术健儿抱回了6面金牌;原来,在那之间的过程中,背后一直有一群默默坚持推动地方武术体育的幕后推手,一个年代又一个年代地接力。 1987年在銮成立 柔佛州武术总会一直是培训来自全柔的武术体育国、州选手的具代表性组织,这个于1987年7月份在居銮成立、1989年10月份在麻坡注册的组织,多年前已在新山柔佛再也花园争取到一片地,建起有盖武馆,从完全受民间支持的组织,一路走到今天已获得国家体育理事会的支助,更系统化地培育国州手。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特别访问柔佛州武术总会的新旧理事成员和教练,畅谈他们与这个组织的情缘、过去“习武”场地与现在的差异,以及他们眼里这个组织如何在新山这片土地,一步一脚印奠定出这个全国唯一拥有武术培训场地的武术组织。 柔佛州武术总会会长拿督斯里郑金财、副会长陈绵美、秘书长李赵兴、常聘教练杜华和郭煌华,娓娓道来该组织成立初期的情况。 郑金财在受访时特别提到,如今该总会已面向世界,为即将会被列入奥运会赛项的武术体育做好培训工作和准备,包括物色目前12、13岁以下有潜力的武术运动员,重点栽培成为将来的奥运武术项目选手。 陈绵美:早期武术与龙狮体育结合 不说不知,柔佛州武术总会在早期成立时,武术班都是教导传统武术、传统套路,而且是与龙狮体育结合为一家。 陈绵美表示,受到李小龙的影响,带动民族气节,80年代开始很多人开始对习武感兴趣,但在那之前,新山的武术活动已经开始起步发展,而且是从一些宗相亲会馆组织开始开办传统武术班,比如在新山,最早期是新山广肇会馆开办的传统武术班,接着新山华忠武术体育会、新山白鹤派武术体育会等组织陆续开展起来。 “我也是从新山广肇会馆开办的武术班开始习武。” 2019年龙狮体育“分开”发展 1949年出生的他,自小在住家楼下就常看到咏春拳教练在锻炼,在国家独立之后,8岁那年开始学习传统武术,到了70年代开始学习传统套路,在推动武术和龙狮体育发展的年代,他也对龙狮裁判资格感兴趣,又在1993至1994年之间,考取了龙狮裁判资格,也是当时在本地考获资格的第一批龙狮裁判。 他在介绍柔佛州武术总会时表示,该总会的前称是“柔佛州华人武术龙狮总会”,一直到2019年,必须将龙狮体育和武术体育分开,才有如今的“柔佛州武术总会”组织名称。 虽然,近年来武术和龙狮已“分开”,他表示,专注担任龙狮裁判的他仍被柔佛州武术总会留在理事会里。 他提到,原本在麻坡注册的柔佛州武术总会,随着新山的武术活动更蓬勃发展后,由当时的署理会长陈和锦等人建议南迁至新山来,更集中发展,但是学员们仍来自全柔各地。 “我们很感谢时任柔佛再也区州议员陈书北,为我们争取到目前所在地作为武馆,让学员不再‘漂泊’,有了固定练武的地方,而设备也因国家体理会的资助越来越专业化。” 经历6任会长 “此外,我们的组织也经历了6任会长,推动武术体育前进,包括依序第一任至第五任会长已故郑清(金)泉、已故杨昔耀、拿督蔡锐明、林振荣、已故杨以益,以及第六任,也是现任会长拿督斯里郑金财。” “还有许许多多的幕后推手,尽管无法一一叙述,但我们所熟悉的已故陈和锦、已故林荣利、陈国宾、已故蔡海钦、纪波有和已故曾属术,都是为本地武术体育尽心尽力、出钱出力的前辈。” 他说,为了提高柔州武术水平,新山华忠武术体育会于1993年首次聘请来自中国北京体育学院的邵照明老师来开设武术班。到了1994年,邀请中国四川省的杜华老师前来开班授艺,他们都为本地武术活动打下了根基,而杜华在后期更成为了该总会的武术指导教练至今。 杜华:当年习武环境不理想 “水泥地也不平、灯光也不好、设施很简陋。” 在1994年从中国四川省受聘到新山教导武术的杜华(55岁),对当初一开始的学员习武环境,这么回忆到。 她说,当时她是受聘于新山华忠武术体育会来马教导武术和太极,但却必须是以柔佛州武术总会名义提交申请她从中国前来授课。 “因为当时的国情,必须是有代表性的组织才能提交这方面申请。” 她表示,也因此,来自柔州武术总会的学员若要向她习武,就得在她的课余时间指导上课,但是一批又一批对武术感兴趣的学员们,都不介意等到晚上才来习武,一年复一年地,她也接手培训柔州州手。 新山执教35年 看着总会茁壮 杜华自7岁习武,经过中国国家培训,深知武术国际竞赛项目的培训方式和如何打好习武根基;到了20岁离开国家培训转到大马教导武术,至今已在新山执教长达35年,对该总会的发展历历在目。 一路看着该总会茁壮,杜华说,该总会一开始没有所谓的专业集训,学员们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而这些学员,都是该总会从来自不同会馆、组织挑选出的州手人选,一起集合学习武术根底。 “早期,习武场地一换再换不说,只能在水泥地上习武,没有地毯或软垫设施,甚至连练武器材也不齐全,但是,这并不影响学员们对习武的坚持和热忱。” 她说,在柔佛州武术总会成立之前及成立初期,新山的各个习武场所可说是“各自为营”,从最初拥有武术、太极班的新山广肇会馆、新山福建会馆,到新山华忠武术体育会等众多组织开办武术班,都各自栽培武术爱好者。 她表示,一直到她受聘在新山教导武术,因为身份中立,也得到各组织的认同,让她在该总会里培训有潜力学员成为武术国、州手。 她说,在她看来,柔佛州武术总会总是持门户开放态度,无论出自哪个习武派系都不会被强制必须加入该总会成为会员,才能入门习武。 早期女学员人数少 她也回忆道,在早期,女学员人数极少,尤其是习武地点转移到新山拉庆体育馆的那段时期,因为环境昏暗,没有路灯设施,对女生来说尤其不便,一直到2010年代,女学员人数才有增加的情况。 她表示,历经数十年的柔佛州武术总会,如今有着风光的一面,也有曾陷入低潮期,由于教练们太注重得奖学员的培训,一度忽略了栽培新员这一块,在2004至2013年近10年里,出现青黄不接,即便断断续续有学员得奖,但成绩也不尽理想。 “一直到当年的精英学员接棒成为教练带来另一股助力之后,该总会学员于2013年拿到了多面金牌,才让低潮期反弹,重新拉高学员的水平。” 郭煌华:年少习武珍惜训练机会 郭煌华(45岁)是该总会培育出来的剑枪武术国州手,自2013年杪转当教练至今。 他回忆表示,过往年少时期在该组织习武时,一个星期3天、每次大约2个小时,每每练习日都得赶最后一趟班车回家,因为练习时间不多,尽管要浪费很多时间在路上,但那时候特别珍惜训练的机会。 “现在的州手,是每个星期6天、每天训练从上午6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只有一天休息日。” 经历过非常不专业也不固定的习武场地,他认为,现在的本地武术运动员拥有很好的习武环境,而且是全马独有的训练场地,这些全部要归功提高武术运动地位的前辈们。 李赵兴:感谢前辈默默付出 “我小时候总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都是去已故陈和锦师傅的店里领津贴。” 李赵兴自小就参与该总会武术班,如今当上了理事会秘书长职位。 他回忆道,该总会在受国家体理会资助之前,一直都是民间组织,尤其在陈和锦师傅担任理事会署理会长的那段时期,他最记得每次要领取津贴,是到陈和锦的商店领取。 “长大后才知道,这个组织是一批又一批的前辈默默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地付出,才能走到今天的成就。” 另一方面,他表示,尽管柔佛州武术总会与龙狮体育“分开”而独立往国际套路项目推动发展,但仍需要维持教导传统套路的延续。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