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书的新面貌
VIP文
郑秉吉:从线下跨阅线上 阅读越有味
千年来捧书阅读的传统,让书的形貌新旧交相并存,纸质书也相对在较长的时间里持续被捧读,未轻易被智能淘汰。 郑秉吉是一位阅读者,也是一位作者,他庆幸自己能阅读中文和英文书籍,拥有经济能力,因此选择更多,买书时不用先看价格。 报道:本刊特约 黄妙仪图:受访者提供 从前他喜欢带书出门,出国时总会购买大量书籍回来,这是爱书人的习惯,7年前他购买了第一台电子阅读器,体验科技为阅读带来的创新和改变。 “两种都有存在的价值,就像线上和线下的消费,电子书方便找书和买书,不会遗失,书价便宜,这个科技还算是新,在这十多年它还一直进步,它有它的方便。” [vip_content_start] 郑秉吉巧妙地以线上和线下,来比喻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的关系,就像网课与实体课都不可或缺,两方并存,更为完整。对他而言重点还是落在阅读和找书,电子阅读器只是可以更替的工具,为了获得更多的中文书,他最近与时并进地换了新版本的阅读器。 热爱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 阅读为他的人生找到了答案,也为事业找到了方案。眼前这位家电集团领导人,成功把传统家族管理的乡镇企业,转型为上市公司跨国集团。 “阅读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候和生活上不同的需要,会看不同的书。2017年至2019年公司面对很多的挑战,业绩很糟糕,在这个情况我觉得我需要很多的力量,更多的激励,所以这期间我看了很多激励的书和宗教的书。” 和许多阅读爱好者一样,他年少时迷上武侠小说,还记得在初中二那年成绩特别差,就因为看了太多的课外书,最高纪录是两天看了4本。留学时期的墨尔本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藏书让他回味无穷,阅读的范围很广阔,从政治书籍、名人自传,到各人生阶段的兴趣与爱好相关的书都大量阅读。 “人有两种,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的人,我认为有读书的人,他们的学习机会,会比没有阅读的人来得多。”他有晨读的习惯,清晨5点起床,打坐、阅读也撰写文章,每月固定写4至5篇的专栏,傍晚也留了阅读时间。 乔布斯的名言:守饥抱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对一个有求知欲的人而言,读书比用什么读更为重要。书架上让人赏心悦目的满满的藏书,还有电子书世界的浩瀚书海都是重要的阅读资源,他家和公司的藏书加起来约有5千本,所购买的电子书一共有560本。 “纸本书是我们看了几十年习惯的感觉,电子书没有这个质感和味道,所以在这方面是要去适应,就像早期用算盘,现在变成计算机。” 郑秉吉认为,部分人士不喜欢电子书是由于对科技不熟悉,但其实阅读器很简单运用,买书付款也很容易,一切没有想象中的复杂,指尖下几分几秒就能拥书。 实体书VS电子书,各有各好处 “我们看书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我们买书的速度,电子书更让这个距离越来越远。”博览群书和拥抱科技的他享受着电子书提供的便利,如今中国版的简体书籍,与台湾及香港版的繁体书籍都容易透过阅读器找到,书价更便宜,也享有试读的权益。 “我没关注阅读器的不好,我只看它的好,如果要说不喜欢之处就是它太多选择。你要看这本,看看下又想看其他的。我以前出国的时候,早期太贪心带太多书去看,最后全部没有看,后来我带一本书就好,只有一个选择,可是电子书有这个问题,你带几百本这边看那边看,最后又好像没什么成就感,没有看到东西那样。它有它的好,有时你突然想看或找资料,电子书就很方便。” 他认为雅贼美化了偷书的罪名,尤其在电子书盗版猖獗的现今,前总检察长丹斯里汤米汤姆斯的自传《我的故事——荒野中的正义》面市三天即卖断货,加印期间社交软件共享着此书的电子文档(PDF),他也收到文档,不过他回复朋友,不会阅读这种盗版和侵犯知识产权的文档,宁可再等等。 “他们不懂这是一种偷窃,你会去书店偷一本书吗?人家送你一本书,这是我从书局偷来送给你的!这不对,可是为什么从WhatsApp发来你就如获至宝拿来看对不对?你想下是不是在偷?” 这些日子他送出了不少书,赋予书新生命,更表示有一天他的藏书都会送完出去。3年前郑秉吉透过电子商务,从美国买了自己出生年月的《读者文摘》,1961年也是他父亲郑庆华在雪州适耕庄创立机兴电器(Khind)的一年,有趣的是去年2月,他把这本月刊送了给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新兴电器创办人林金兴作为生日礼物。 阅读名人著作,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养分 现年60岁的郑秉吉的第四本著作《六十》也即将付梓,阅读与他的人生密不可分,他认为,阅读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也塑造了本身的行为举止。除了影响人生,他在阅读的过程,也有享受到许多乐趣,从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启发。 他如数家珍的细数:林梧桐、乔布斯、巴菲特、郭鹤年、李光耀、基辛格、吴作栋、星云大师、印顺导师,金庸、山姆·沃尔顿,还有富兰克林的自传。 “从这些伟人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通过阅读可以找到很好的老师。”就顺手捧起了最近正阅读的台湾著名媒体人金惟纯的著作《还在学》,这本书让他不舍得太快把书看完,每次只看一章。 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却还是愿意加入读书会与一群人,以每天看5页书,打卡分享心得地组主题读书会。“学习放慢,哈哈哈!读书会是很好的读书概念,或许可以发动大家一起读书。一个人走路可以走很快,走得远当然是要靠一群人,读书和运动也一样。当我们分享经验,或者是用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大家提供很多不同的意见和资料,书的内容就更丰富。” 这几年也流行有声书和说书,让书的形貌更为丰富,郑秉吉一样乐于以不同的方式去获得书的内容。“当然书的内容在那边,只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吸收。纸本书、电子书、有声书,以不同的方式都能吸取营养。”
4年前
VIP文
VIP文
电子书 | 跳脱实物阅读弹指间
2007年 ,两款划时代的数码产品诞生,一款从此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另一款则希望能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 14年前苹果发布了第一代的苹果智能手机iPhone,亚马逊推出了第一款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相信如今大家对iPhone和智能手机并不陌生,但我们对Kindle和电子阅读器,仍存有一定的距离。 科技改变了书的形貌,在数码时代,全球的图书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从图书馆借来的不再是一本本的实体书,而是在线上通过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阅读电子书,我们的国家图书馆,除了是一个储存大量书籍的地方,也提供了电子书,有多少人使用过这项数码服务呢? 报道:本刊特约 黄妙仪摄影:本报 林明辉部分图片:Quantum Gadgets提供 Quantum Gadgets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办人吴顺辉和陈伟坚是大学室友,他们投入掌上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的业务已有10年之久,陈伟坚笑称,每年在各大书展门口傻傻当推广员的就是自己,并透露伙伴吴顺辉在大学时期,不是在课室,就在图书馆,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除了星期日需要上教堂。 “我得知美国亚马逊有这么一台神器,一个小小的仪器可以装上三千本书,就很想拥有。” 求知若渴的吴顺辉好不容易,从论坛买了一台。 [vip_content_start] “以前买实体书是从美国亚马逊寄来,可是实体书越卖越贵,还要邮费,实在太贵了,所以我们才选择电子书。”陈伟坚通过美国亲友代购了首个国际版的 Kindle Keyboard,如今这台能无线上网,也有麦克风的10年古董,依旧良好。 他认为,即使从前没有智能语音系统,但阅读器早已超前的设想好,未来要让视障人士可透过语音和机器沟通。 直到2014年亚马逊推出智能助理Alexa,让视力不好的人士,声控开启阅读器的智能语音朗读。 创新技术,让阅读变得更美好 “科技改变不是很大,彩色是巨大革命,硬体从1GB去到32GB,也是一个更新,虽然和电脑、电话相比就没有什么特出,但1GB就足以容纳1千本书左右,所以容量充足,而软体方面的提升,亚马逊在2007年只有8万本电子书可选购,起初仅限于小说,之后一直提升服务,拓展了书籍与杂志的选类,书目达到900万本,还可以看到很多专业的科学书籍。” 吴顺辉认为,在阅读器的进程中,依旧维持以阅读为本的功能,不宜拥有太多会干扰阅读氛围的额外功用,在百花齐放的电子阅读器中,唯独Boox添加了手写笔,往新的方面作尝试。 纸本书是反射光的形式,并不刺眼,电子书则是发光形式,尤其是使用平板电脑和手机阅读会有蓝光,长期阅读容易造成眼睛的不适,专门为电子书而设的阅读器采用电子墨技术,媲美纸质书,与纸张一样,反射外界光线,屏幕色温能随着环境变化,字体也可以随意调整。 Boox在今年推出了彩色版,提升阅读体验,而且电子阅读器的售价也越来越亲民,价格介于459令吉至4299令吉。陈伟坚表示,二手的阅读器也特别抢手,因为其价格廉宜,也一样随阅读器附赠1年的免费无限阅读和保固期。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阅读器? 从2011年开始引入Kindle ,到2018年成为Boox代理,以及2021年获得Kobo的代理,让本地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并教导用户开设账户和找书、提供维修服务和收购旧的阅读器,目前他们分别在雪隆和槟城设立了4个实体分销处,让民众享有良好的线下体验。 关于国人对购买电子阅读器的迷思,他们表示有些消费者会认定,身为先驱者的Kindle是最好的。其实大家选购阅读器时,更应该根据图书资源和阅读习惯进行考量。 我国的电子阅读器仍不普遍,但使用率已随着大量推广而逐年上升,目前有超过1万名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女性用户居多。Kindle主打6吋的小屏幕,而大屏幕的选择有Kobo和Boox,有的用户会随着年龄,将阅读器升级到7吋和8吋的屏幕。 除了科技的改变,电子书的阅读方案也一直在变,从前Kindle的书都需要购买,但自从2014年推出无限阅读后,只需每月付出10美元就可以免费阅读百万本书,微信读书App更以邀请会员的方式,享有免费博览群书的福利,电子书以租借的形式出现,人们通过会员制,省下买书的费用。 陈伟坚表示,开始时他们和亚马逊买书,形成图书馆,让大家一起阅读,也推广共享资源,因为电子书的特色是买下一本书,可供5人阅读,他们也每月举办线下聚会,介绍新书,让用户可以在茶聚中分享免费电子书。 在谷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下,共有6万本已开放版权的电子书可供人们免费阅读,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和简‧奥斯汀等的作品。 每当用户购买阅读器时,他们就会附送1年的亚马逊百万本书阅读权限,将他们在美国注册的户口与本地读者共享。他说,对第一次购买阅读器的人而言,这是很好的体验,但对拥有强烈阅读口味的人而言,他们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书,会更想自己买书,在亚马逊的9百万本书当中,读者仍有很多想看的书是需要购买的。 从电商起步,一步步壮大 当年全新的数码阅读体验,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想象,身为程式员的吴顺辉买了台服务器,构建Wordpress的电商网站,写大量的部落格,让大家更了解阅读器的使用方式,在国人对电子商务相对陌生的年代,身为早期电商的他们,必须取得大家的信任,及解答所有和阅读器相关的疑惑。 尽管那时已成立公司和做好支付网关(Payment Gateway),顾客依旧会亲自致电验证真伪,也倾向于上门取货,对网购存有一定的戒备。由于女性更容易取得信任,于是他们让陈伟坚的妈妈负责接听电话,两人白天各自上班,晚上为网友解疑释惑,白天的订单都由妈妈接收和帮忙寄货。 当购买阅读器的数量变大,不能再以个人账户购买时,他们设法在美国开设公司账户,注册公司,处理进口的税务手续,甚至到海关解释美国进口的阅读器,虽没有Sirim认证,但已通过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测试和认证了。 缩短了人与书的距离 来自砂州的吴顺辉认为,阅读器缩短了人们与书店和图书馆的距离,拉近了地域鸿沟,并填补乡区阅读资源不足的缺口,他们的用户有60%来自巴生河流域,其余的40%则来自外地,尤其是郊区,很多订单是来自砂拉越、关丹和吉打等。 根据今年3月至5月的数据显示,他们80%的电子阅读器粉丝来自马来西亚,20%来自海外,即新加坡、美国、阿联酋、香港、泰国、澳洲、英国、缅甸、马尔代夫和台湾等等。 陈伟坚表示,到海外升学、公干和生活的人士,为了方便买书会预先购买阅读器带出国使用。 针对国人对电子阅读的常见问题,他们异口同声表示:“请问有什么书可以介绍给我的孩子”,“我孩子喜欢看这种书,你可以免费给我吗?”。两人早已有备而来的购买了许多童书可供分享。 陈伟坚经常鼓励读者买书促进出版,因为盗版行为会直接影响出版的数量,以亚马逊电子书为例,英文书籍有600万至700万册,中文书大概有20万本,相差甚远,而亚马逊中国的60万册书当中,其中有一半是英文书籍。 电子书除了改变书的物理形貌,也降低了书的售价,他分析指出,从2004年亚马逊投资中国开始,电子书的价格就变得相对廉宜,目前在亚马逊中国和亚马逊印度的新书价格仅介于马币10令吉至20令吉,不再是70令吉至80令吉的高价位。 当询及电子书的版税课题时,吴顺辉透露作者的传统版税为10%,而电子书的发行模式几乎不需成本,所以作家可以领取约30%的版税,而加入亚马逊发行,可获得高达70%的版税。 出版社也可以直接进驻亚马逊或Kobo,加入无限阅读书目后,读者可以免费阅读,系统会透明地以用户的阅读数量,精准地以页数来支付报酬,他说:前总检察长丹斯里汤米汤姆斯的著作,已加入Kindle Unlimited包月服务。 “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亚马逊这样做品质会不好,传统的话一定要经过出版社,把好的书带进市场,可是亚马逊已经证明,不一定是这样。” “出版实体书至少要卖出1000本,让很多作者失去出版的机会,但是现在谁都可以当作家,都可以出版电子书,而亚马逊的直接出版功能(Direct Publishing),能满足独立作家。” 吴顺辉指出,邻居趁着去年行动管制令(MCO)撰写的 《砂拉越冒险》 (Adventure in Sarawak), 已上架到亚马逊,以及免费阅读的包月服务。 另外,对他而言,能帮书虫用60秒拥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以往哈利波特出版时人们得彻夜不眠到书店排队,但在2007年推出的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时,读者只需预购电子书,时间一到即可在阅读器上翻阅。 纸本书与电子书同步发行是现今的趋势,陈伟坚透露实体书的数量依旧占大多数,以亚马逊为例,目前共有4千850万册实体书,电子书则有9百万册。在行动管制令(MCO)期间不少实体书店结业,以及图书馆暂时闭馆,让电子阅读器的销量增加了40%。 他们也希望能进入电子教科书的市场,因为学生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上网课,但是软体支援并不理想,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本地出版社投入电子书业务。 过去陈伟坚分别受邀到国家图书馆和雪兰莪、霹雳、登嘉楼、吉兰丹和柔佛的州立图书馆,分享订阅电子书的趋势,节省经费与时并进地享有书籍的借阅权限,省下购买一本本电子书版权的费用,提供更多书目,日后他们将与本地图书馆共同发展电子书计划。 陈伟坚说:“很多人还不知道,国家图书馆和OverDrive建立了合作关系,只需拥有图书馆的借书卡,都能通过Libby 应用程式免费借阅电子书和有声读物。” 目前国家图书馆有1万9千本书籍可供会员免费借阅,其中包括有声书及杂志。 吴顺辉表示,起初他觉得电子书无法取代纸本书,但随着科技的提升,他已经改观了,现在换成陈伟坚经常喜欢到图书馆借实体书,尤其是大本和色彩丰富的书,善用图书馆一次可借10本书回家两个月的福利。 公开的电子书资源:Libby:国家图书馆https://www.u-library.gov.my/portal/谷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https://www.gutenberg.org/中文电子书资源:亚马逊、微信读书、京东读书、读墨Readmoo、Kobo—
4年前
VIP文
VIP文
二手书 | 华丽重生 寻找新主人
书被誉为史上最有用和经久不衰的创造之一,当纸张取代骨甲、石头、青铜、竹木、丝帛、兽皮、泥土和纸草,成为文字的载体后,书的历史正式开始,直到工业革命改变了印刷和造纸工艺,让书的产量激增,价格更为亲民,扩大了阅读群体,知识分子兴起,文盲率随之下降,也推动了人文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播及技术扩散。 图文并茂的纸本书,记载了海量信息知识,方便携带、易于翻阅、不插电、可随时翻开合起,没有数据丢失之虞。书籍长期以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圈,直到现代的电子通信革命,改变了书的物理形状,随时可透过无线网络购买和下载电子书内容,应用电子墨技术、耗电量低,同时提供了更适应人眼阅读的展示模式。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阅读形式与体验。 书的新形貌,从我们最熟悉的纸本书,到本地逐渐普遍的电子书,外加盛行的有声书,变得极其丰富,对爱书人而言这无疑是增加了选择,即便是二手的实体书,也一样能被复新、消毒、洒香氛、盒装,并附上温暖的卡片,赋予新面貌,让拥书的体验,有温度,还有芬芳,超越以往大家对二手书的观念。 报道:本刊特约 黄妙仪摄影:本报 陈启基 “我们常常会被书腰和封套上的那些促销所吸引,结果冲动消费,你买的书不见得是适合你的书,造成买错书,相信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我个人身上,于是想到,我们应该给予机会,让这书本重新回流市场,找到下一个,比较适合它的主人,或者是读者。” 让书本找到对的人是黄旭刚的理想,他推开公寓单位的门,带记者走入由两排书架形成的走道。这里是客厅,亦是他藏书的空间,架子上的书有三千多本,全已上架到网站等待对的人,地面上堆叠的大箱小箱,则是他骑着摩托,抑或开着车上门收购回来,有待处理的二手书,计有上千本。最近他还开设了新管道,让人们通过邮寄的方式把二手书寄上门。 [vip_content_start] “不全职做,就很难做到最好的服务,让大家有美好的消费体验,如果只是业余性质地经营,拜六礼拜才处理订单,服务速度会慢,消费体验就会不好。” 毕业自马大土木工程系的黄旭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工程师,如今是Booku二手书平台的创办人暨执行者。 “我清楚知道,我喜欢看书,我觉得20多年的人生里,我感兴趣的东西蛮多,但是最明显的应该就是书本,我最有兴趣的是阅读,可能还有写作,所以后面的东西自然水到渠成。” 打造买卖平台,赋予新的印象 放下工程师职务的他,曾担任独中老师,也曾在出版社当数学作业簿的编辑,在2019年想开发一个租书App让人们把闲置的书租借出去,也成立了Booku平台征收读后感和电影观后感,下了一番苦功持续经营,终于发现大家也乐意投稿,但碍于现实种种的不乐观因素,让App计划告吹,继而萌起打造二手书买卖平台,也继续经营书籍与电影的交流版块。 他认为,写读后感是一件能影响人阅读的行动,只需抒发主观的感想,书写的门槛较低,同时能训练投稿者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有助消化书的内容,对读者和投稿者都有意义。 Booku团队从成立时的8人,变成3人的精简阵容,黄旭刚就是唯一全职投入者。他在2020年7月开始以兼职的模式创业了1年,继而全职投入。他们在今年1月才开始卖书,首宗交易是在平民市集摆摊,卖出了一些书籍。 这场线下交易,让他们对未来的实体店有了憧憬和心理准备,他说:如果有一天我们来到实体,可能有个高峰期,有些时候是没有人的,这是书店的日常。 ”我以前没有买过二手书,我买的都是新书,但我从事二手书后,我觉得没有差别,现在变成我买很多二手书。“ 他希望生活会因为有书和阅读而美好,与其聊我国的风气,黄旭刚觉得国内尚未建立起阅读氛围,很多人考完试后,就不想再看书,认为读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但团队坚信马来西亚会是个富有阅读文化的国家,所以他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好几摞书,分门别类正等着他处理,正如他形容的卖书所需要的力气,比买书来得大3倍,虽然同样是透过网络推广,但卖二手书的工序,比买书还要多,他笑言在买卖之间,只要不亏本就该偷笑了。 “我觉得还有很多的可能,也许大家对二手书的印象,还是停留在破破旧旧,其实二手书还有另一面,大家可以对它有新印象,我们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让大家知道不错的好书,其实也可以不贵。“ 收书分类再出售,定价亲民 去年5月起展开的收购计划,到现在陆续都有人响应,他坚信大家对于卖二手书这件事存有兴趣,也拥有市场。Booku一般以书籍原价的10%买入书籍,一些近期出版或比较畅销的书籍,则以15%-20%买入。 最让他觉得感动的是,有些读者乐意免费提供书籍,这些善意深深鼓舞着他,有的时候收到一些品质还不错的书,也会让他高兴好一阵子。经营二手书的最大福利是能第一手接触书籍,最近他对收购回来的《令人着迷的生与死: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哲学课》爱不释手。 网站上的书籍分类成16类:新书上线、文学、翻译文学、人文史哲、社会科学、商业财经、自然科普、艺术设计、医学保健、心理励志、实用教学、美好生活、亲子教养、青少年小说、言情小说和两性。 以上类型的书籍,只要不影响阅读一般都被收购,随后会再依据书况分为:近新、良好和老旧,三种等级。黄旭刚补充说,书况并不影响书籍的买卖价格,纯粹让读者更透明地掌握。Booku网站销售的书,价格往往设在20令吉以下,不会因为书本如新,而以高价出售,因为他们不希望买书会变成一件沉重的消费,读者因为书本贵而放弃阅读。 在运输与包装上,他们坚持环保概念,一律弃用塑料包装和泡泡纸,不为地球增加负担,改用可再循环的纸类物品来保护书籍,也会把不小心收购到的高仿翻版书揉成纸团使用。 “盗版书本身就是种不道德和不合法的行为,我们不买卖,也不会阅读,有时不小心收到,就当作是自己吃亏,把它撕来做包装。” 如何翻新二手书? 靠墙的书桌,也是工作台,台面摆放着打磨书的工具和拍照器材,桌下有图书文件专用消毒柜。这里是实作区,身为Soho族的他与书本一起生活,阅读与事业结合。 书籍会先拍照,把资料上架到网页,一旦接到订单,才会进行书籍的翻新动作,他说:对粉尘过敏的读者会在订单注明不要翻新。 他熟练地用砂纸把书的侧边磨了一遍,书本看起来就变得更新了,尽管手动的方式是体力活,但对他而言却更容易掌控手感,相比耗电和发出噪音的机器,他也宁可以手工的方式处理。 “尽可能磨,但一些斑是不可能去掉,把泛黄的表面刷去,看起来接近全新的书的感觉,然后进消毒柜,再用酒精擦拭表面,去污、消毒、清洁。虽然把书变新是不可能的,但尽可能让它看起来不错。” 黄旭刚还请了手工肥皂师调配两款香氛,在完成各项工序后,喷上香水,再把书放进书盒,贴上了有温度的卡片,让读者从打开的那一刻,就拥有美好的体验,就像收到一份礼物。 他披露,目前社会科学、人文史哲和翻译小说是最为畅销的书类,倒是言情小说和青少年小说是较难售出的书,也许Booku尚未开发到相关的市场。 “大家其实很愿意把书卖出来,至于读者要不要买,还不够稳定。” “我相信可以做起來,所以一直努力尝试,如果有天转不过来,退而求其次,业余拜六礼拜发货或进货,消费体验好不到哪里去。这是最坏的打算,现阶段我乐观看待。” 社区设立书架,让“旧”书重生 爱书的人,总会让书一次次重生,黄旭刚也计划把一些囤积已久,无法流通的书,通过打造 “我与书的距离”计划,在各个地区设立书架,让人们免费获得书籍。 当二手书随着读者的断舍离,送到Booku,不再被闲置和占有空间,他们首先尝试让书籍再回到市场,或者让难以再度销售的书,流入社区以免费的方式,找到下一个对的人。 翻阅实体书对他而言是小时候的情怀,要自行汲取知识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从书本下手,他还记得第一本拥有的书是《三国演义》,当时拥书的快乐心情和小学时对文字的生涩,还历历在目。 “阅读纸体书的人会越来越少,阅读电子书的人会越来越多,但也许它会掉到一个下限,就不会再下降。阅读电子书的人会一直增长,它会同时存在两个载体,让读者去选择。” 纸本书的命运持续在变化,他说之后就要看大家的努力了,未来也许纸本书还是会持续并存。 书籍复新的工序: 打磨 2. 消毒柜 3. 酒精消毒 4. 喷洒香氛
4年前
VIP文
更多书的新面貌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