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余仁生

(古晋19日讯)由余仁生主办的“别让血糖作乱”健康讲座今日在古晋河滨阁举行,吸引近300名民众出席。 主办单位特邀两名来自台湾的亚洲食养动专家王明勇及台湾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硕士林晏夙亲临主讲,向民众灌输有关血糖的资讯。现场也准备一些健康饮料供品尝,讲师也透过邀请出席者上台参与实验进行民众,进一步塑造民众的健康饮食观念。 王明勇说,糖被视为是“合法毒品”,因为它可以激活大脑的奖励回路,类似可卡因和尼古丁,且上瘾性极强,让食欲控制变得困难,同时破坏代谢健康,长期影响荷尔蒙平衡。 许多加工食品含隐形糖 “许多加工食品含隐形糖,日常饮食中暗藏大量糖分,导致大家在无形中摄取过量糖分而不自知。” 王明勇称,若怕酸、对酸很敏感且嗜甜者,及经常吃很快却不感觉饱的人,也要关注本身是否有血糖问题,并强调许多毛病都是日常生活慢慢累积形成的。 林晏夙:改变生活习惯,降胰岛素阻抗 另一方面,林晏夙则鼓励民众积极改变生活习惯,以建立良好生活型态,降低胰岛素阻抗,即注重体重管理、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压力、睡眠及定期监测。 戒瘾从减糖开始 林晏夙劝请大家从饮食的瘾脱身,找回代谢灵活性,即先从减糖开始,并注意吃好(大量新鲜蔬菜)及吃饱(大量好油),也要紧记不吃什么比吃什么还重要,从非吃不可转到可以不吃,注重总量控管、细嚼慢咽、不要频繁进食、不饿就不吃,并调整吃饭顺序,即蔬菜、蛋白质至糖类。 林晏夙也在现场教导大家进行简单运动,以拉松筋骨及放松身心。 讲座结束前,民众也踊跃参与问答环节,两位主讲人也给于详细的解说,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2星期前
(古晋9日讯)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攀升,提高大众对高血糖风险的认知已刻不容缓。为了唤起更多人对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血糖控制的重视,余仁生定本月19日(星期六)在古晋河滨阁(Grand Riverine Ballroom)主办“别让血糖作乱!”健康讲座,鼓励公众从了解开始,主动管理自身健康。 2专家受邀主讲 健康讲座将从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举行,主办单位特别邀请两位在健康领域深具影响力的讲师,即台湾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硕士林晏夙及亚洲食养动专家王明勇,为民众讲解与血糖管理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星洲日报为这项活动的指定媒体。 为了回馈读者及推动全民健康意识,《星洲日报》读者只需剪下本报于4月7日及留意接下来刊登的余仁生广告,即可兑换2张入门券,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欲知详情,也可浏览余仁生官网(www.euyansang.com.my)。 首100人免费血糖检测 现场将提供免费血糖检测,限首100位完成报到者,让民众有机会即时了解自身血糖状况。 根据卫生部的数据,马来西亚每6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且有关数据呈逐年上升,更有迈向年轻化趋势;而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预计在2025年,大马会有700万名18岁及以上群体受高血糖影响,情况令人担忧。 运动可消化体内糖分 王明勇指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律是关键。长期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有效预防肥胖,同时,运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要让血糖燃烧,身体就必须要动起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还需配合适当的运动,以达到更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另外,林晏夙则提醒大家,不要等到身体出现症状才开始关注血糖,反之,大家应从年轻就开始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与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生活习惯调控良好,即使有家族史,也可能延缓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反之,如果生活习惯调控不佳,则可能面临更高的遗传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发病年龄提前,合并症更严重。”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新山2日讯)配合农历新年的到来,余仁生多年通过“一桶金”慈善筹款活动,帮助各慈善团体,今年受惠的团体是日辉之家(Yayasan Sunbeams Home)。 日辉之家成立于1995年,收容单亲或受虐儿童,目前中心收容了181名孩童。该中心除了提供一日三餐,也提供技能教育等,让孩子能更独立和拥有美好未来。 民众可从即日起至明年2月12日购买 “一桶金”,余仁生将捐出部分款项。善长仁翁也可将现金或支票投入设在余仁生各分店的捐款箱。 余仁生在来临的农历乙巳蛇年,也以“五谷丰登万事兴”为主题,推介该公司的新春礼篮。 合仁生同时与吉隆坡柏威年(Pavilion)的粤式餐馆“金粤楼”合作,在“至尊礼篮系列”中附送料理券和现金券以酬谢客户。 顾客只需联络余仁生客服部预订,客服人员将把料理券,连同至尊礼篮中的鲍鱼、海参、花胶等需要料理时间的高端海味预先交到金粤楼,顾客就可在预订日期到金粤楼享受美食。 更多详情请浏览余仁生网站 www.euyansang.com.my。 另一方面,余仁生新年伊始便拜访星洲日报新山办事处,并带来装有年柑的“一桶金”,向本报同事拜早年。 余仁生新山区经理涂雪仪、新山区督导洪健汉,今早带著工作人员变装的“财神爷”来到本报新山办事处,除了带来“一桶金”外,也送上满满的新春祝福。 他们的来访,获得星洲日报南马区总经理麦觉丰、柔佛州业务开发及促进主任杨顺发、学生阅报计划柔佛州策划主任李瑞华、柔佛州副受众与成长主任张赛芬等接待。
4月前
11月前
当和尚遇到老虎头——从耳顺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两位在耳顺之年的智者,一位是四处周游弘法的继程法师,一位卸下余仁生董事经理职务,人称“老虎头”的骆荣福,畅谈60岁之后的智慧人生路。 以“当和尚遇到老虎头——从耳顺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主题,他们分享了如何学会面对老,如何在人生下半场过得更自得其乐。 骆荣福:人生就是这样子,一场戏演完了就要下台,然后再看哪一个台能够给自己再演一些戏,最重要的是当你下台后要懂得如何过那寂寞的人生,因为站在台上时有很多掌声与笑声,下台之后你会发现忽然间什么都没有了。 继程法师:我跟你们有些不同,你们有退休年龄,但出家人是没有退休年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退休,可能有一天我们想要退休的时候,还不及告诉大家就已经退下来了,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我们的事业没有退休,只有不断在做。 如果真要说退休,我在40岁的时候就退休了,因为那时候我已经从佛青总会的副院长退下来,但现在却变成院长,反正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在做。 以一个出家人来讲,疫情时我是从被动转为主动,把它(行动管制令)当作是闭关,必须把它闭下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让我们在一个隐退时间里储备足够的能力再复出。 七十古来稀,是古代的稀,不是现代的稀,因为古人能够活到70岁很不容易,但我们现在可以活到八九十岁,70岁在现代已经不稀了,应该是100岁才叫做古稀,而70岁应该是硕果之年,收成很多成果的年龄,这是我对生命的一种看法。 我们聊到将从“耳顺之年”进入到明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70岁,进入古稀之年。我说明年可能有很多相应这个岁数而举办到活动,包括和我的老同学周金亮再制作一个佛曲专辑。我们在60岁那年就合作完成了60首佛曲。 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因缘,我是比较多被动的因缘,都不是我去要求的,走到一个阶段就有一个转折的时候,因缘出现了我们就顺着那个因缘去做,然后慢慢的就会从被动变成主动,因为我确定要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这过程里面发现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坚持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人有时候好奇心太强烈,总想找新鲜感,总是要找一些新的东西,最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满足了新鲜感与好奇心,但没有坚持或把握住某一些你认为应该做,甚至愿意用一生去完成对东西,或者满足了你某一些追逐的欲望之后,回头一看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如果你能用人生的智慧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你就可以用你的时间去追逐,这一个展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过程。 担任余仁生“骆总”这个职位数十载的骆荣福,无论多么忙,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参加继程法师的禅修营,是什么原因可以让骆荣福坚持到底? 骆荣福:师父也知道我打禅坐非常辛苦。我在1982年加入余仁生,那时候的我才三十出头,是余仁生最年轻的员工。 药材界并不像我们想像的这么简单,进去以后我发现药材是非常专业的东西,没有病的人是不会走进来,要如何突破这些问题,是非常大的挑战。 为了让自己有点表现,我要了解中医药,所以我去上中医药课程,慢慢发现老板好像不想改变,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不在乎这门生意,但对我来说非常难熬,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三十多岁还没有表现,怎么养活家人,所以我开始从各方面找东西来支持我,包括宗教。 有一天我看到师父一个高级禅修班的广告,我就报名参加。之前我也参加过很多佛教组织活动,但还是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可是当我参加师父课程的第一天,就感觉到这里好像就是我要找的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很痛苦,因为我的身材不能盘坐,每次盘坐都痛得要死,但师父很严厉,发现我打瞌睡就会打香板,我就觉得这么大的人给人家打香板是很丢人的事,所以死死撑下去,撑到第五天就开始习惯,却结束要回家了。 经过了那一次后,我发现自己很急性子,什么东西都要快,做事情没有耐性。然后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禅修营,好像有些进步,然后突然有一天,当我开会开得想要生气时,我就想到师父跟我讲的起心动念,这就是禅修的好处,所以即使年年痛,我还是年年去,维持了30年。 继程法师:我从1985年开始办禅修活动,明年就40年了。我在办这个活动时,动机很单纯,就是因为我在台湾留学时是在佛光山念中国佛教研究部,星云大师是我的院长,当时得到大师很多的照顾与方便。 我在本地师父是竺摩上人,他嘱咐我读书读个一两年就可以回来,因为马来西亚佛学院缺少老师。因为这个因缘,我才有机会亲近星云大师学禅修。 我出家的信念很简单,就是佛法那么好,想把佛法分享给更多人。我开始学佛时就皈依了竺摩法师。那时候我已经在当临教,几年之后因为师父的一句话“出家的年轻人很少,出家以后研究佛法的更少”,触动了我发心出家。 我一生都是做老师,而且是一位蛮好的老师。我很爱说话,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没有经过彩排,拿着一张纸就直接上台当毕业典礼的司仪。当我出家之后,跟星云师父学打坐,发现禅修真的是一门好东西,就跟师父说要回去教人,但师父那时候不忍泼我冷水,就说禅修经验需要很丰富才可以教人,所以后来我继续跟师父学禅修。 回国之后我就开始教禅修,接触了不同领域的学生,有留学生或专业人士,当中有一名学生之后成为心脏专科,接触到很多心血管阻塞病人。他为病人动手术后,就鼓励病人去学打坐,因为他发现打坐对心脏有帮助,过程中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及纾解压力。 骆荣福:年轻的时候,每次为了业绩会紧张到睡不着。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设目标,才有一个方向让我们去达致。 师父常常跟我们说,禅修要回到方法,原来在我们日常里面,设目标就是方法,当目标达到以后,我们就要好像师父说的,放下方法从零开始。 做业务的人一定要记住一个东西,那就是“龟苓膏”,因为每年的1月1日业绩都是归零啊,不要只是一味追逐最终的目标,而是做自我成长。 继程法师:正如林老板(紫藤文化集团创办人林福南)的一句名言“流动是江河唯一的出路”,我再加一句“海是江河唯一的归宿”,人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在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一定会走向同一个归宿,所以在佛法应用里面有所谓的“车乘”,有小乘、大乘,但都在往归宿方向。 禅修的重要就是能让我们醒觉,知道这个流动的过程,大家在平常生活里面可经常注意自己的呼吸,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当你还可以觉察到呼吸的时候,就表示你还活着,活着的话就有希望,所以禅修最基础的方法就是注意呼吸,然后你会发现原本很多负面情绪的那个过程中开始调整,进入到比较平顺状态。 相关文章: 曹溪一滴水——继程法师书画集序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