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余远骋

大企业近年都在谈永续发展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可是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永续发展和ESG目标,很多企业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比起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都慢了一些。 根据世界绿色组织创办人余远骋博士对马来西亚的观察,很多本地企业和机构其实都有心想要了解如何推动永续发展和ESG,问题是不知道要怎样开始做,所以ESG培训显得很重要。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黄冰冰 以前的国家为了拼经济,还有企业为了追求盈利,往往会不惜牺牲环境及天然资源来换取经济成长。但这种单纯拼经济而牺牲环保的想法已经很落伍,世界绿色组织创办人兼行政总裁余远骋博士说,现在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是连在一块儿分不开的,这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谈永续发展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他解释,当自然资源减少和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频发,受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的生活,还会影响商业运作造成经济损失。尤其当气候风险增加,企业若没做好包括供应链在内的风险管理,长远来讲可能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这些(气候风险)跟你的生意还有你的供应链有什么关系,”他说:“那你一定要去学了,因为这不只是环保的问题,是经济的问题。” ESG离我们并不远 ESG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以树林举例,虽然砍伐树木能靠卖木材赚钱,但是树林被砍了就无法吸收二氧化碳,这个经济和环保的两难课题,要考量的就是ESG的E(Environmental)部分。至于S(Social)部分则关系社区,例如假设原住民赖以为生的树林被砍伐,他们将何去何从?而G(Governance)部分跟公司本身比较有关系,例如公司销售的木制品是否符合FSC国际森林验证标准,以达到永续发展目标? 他联合志同道合人士在香港创办的世界绿色组织是非营利环保团体,关注与环境有关的民生和经济议题,推动绿色低碳社会。在香港,他曾经为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做过培训。这些培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改变管理层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国际趋势和对永续的要求;另一部分是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ESG和气候风险的认识,以便他们将来能够配合公司政策共同前进。 比起马来西亚,他说,西方国家还有香港在推动永续发展和ESG方面都起步得比较早,所以他来马来西亚是想要分享经验,希望马来西亚“不要走冤枉的路”。 问他冤枉路是指什么?他说,以前的做法是用污染环境和牺牲天然资源来换取GDP(国内生产总值)成长,“但在新的时代,我们现在讲的是regenerative(再生的),比较负责任的商业模式。” 希望跟马来西亚分享经验 他在2024年3月底来到马来西亚。在他上一次的访马行程,他拜访了我国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 他透露,上次拜访部长是想多了解马来西亚的情况跟需要,同时他也介绍了一些科技,例如怎样运用物联网技术管理树林会更加有效,并提出一些国际案例。对于该如何推动业界为环保做改变,他说好的政策非常重要,他希望跟马来西亚分享亚洲和国际的经验。 究竟马来西亚在推动ESG方面落后了多少?他表示这点很难说,不过如果单指上市公司做的ESG报告,香港在这方面可能早了8到10年的时间。 目前国际上有许多对大宗商品定下的严格国际标准,以确保进出口的产品达到永续发展目标。他认为,马来西亚或东盟应该要有自己的标准,当然跟国际接轨还是很重要,“但还是应该要按照我们的情况、我们发展的速度、我们发展的程度来决定。” 企业推动ESG需先从高层改变思维 余远骋本身于1995年从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商业文学士课程毕业,之后在跨国企业从事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及管理工作,2002年返回母校城大任教中国商贸及市场营销科目,两年后赴英国剑桥大学修读博士学位,攻读能源经济学。 他说,在剑桥读博士已是大约20年前的事,如今更加觉得能源问题非常严重,除了因为战争的关系,气候变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例如香港遭遇黑色暴雨袭击,同一时间世界其他地方也面临自然灾害,而这种现象未来会持续,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人类生活,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他当年博士毕业后回到香港,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担任气候项目主管,再于2012年联合创办世界绿色组织。他担任过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商业咨询理事会专案小组成员、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的能源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他投身环保事业逾20年,根据他的观察,现在很多国家政府和监管机构针对环境永续所制定的法案很快便上路,不像以前在正式上路前通常都会有一段宽限期,由此可见如今情况愈来愈迫切,企业如果不早点做准备,将来可能会吃苦头。 他认为,马来西亚很多企业其实都很有心想要了解永续发展和ESG,但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始做。即便是上市公司,他认为有些上市公司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怎样全方位落实ESG,而不只是懂怎样做ESG报告。既然这些公司投放资源做ESG,何不以此调整公司的策略将ESG变成公司的竞争优势? “这些都需要思维上的改变。”他说,培训和交流显得很重要,马来西亚可向起步比较早的地方例如香港吸取这方面的经验。 更多【新教育】: 马来西亚世界宣明会 为被边缘化女童寻找助养人 林国安/文学作品走进课本之教育意义 本地药理学先驱颜怡江/做学问要走出象牙塔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