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佛光

6月前
2008年6月10日我与父亲周国强受到《普门杂志》主编沈明信的友好书信邀请,出席一场由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亲临主讲的座谈会。这场由佛光文化主办,星洲日报协办以讲述“和谐”为主题的盛会在吉隆坡KLCC三楼讲堂隆重举行。 我们一家人都是星洲日报的忠诚读者,至今仍是超过30年的长期订户。 星洲日报与民同在,深得民心,并有一班具责任感肯承载文化使命的媒体人,在我国是最具影响力的中文主流报,所以凡是星洲举行的活动,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全心赴约共襄盛举。 新闻主播叶剑锋主持这场座谈会,由时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翁诗杰和星云大师面对面真诚的交流对话。佛法和政见互相交融,为无数的现场观众,带来一场丰盛的心灵之约。 在曲终人散,恰巧遇见星洲日报时任集团总编辑萧依钊和时任副总编辑曾毓林。这是我和父亲第一次遇到星洲的高层本尊,难掩欣喜之情。 平时都在报章阅读了他们所写新闻,随和友善的两位向前和我们父子打招呼,令我们有点受宠若惊,交流甚欢的同时,还遇到也是来自吉打州的同乡作家林艾霖,话题投契。难得有缘分共聚一堂就拍张照片留念,当下亲切温馨的气围,至今历历在目。 我的父亲周国强去年年尾已病逝,翻阅这一张旧照片,睹物思人,难免触景伤情,父亲音容笑貌和正直的个性总让人无法忘怀。这张照片真的珍贵又具纪念性,留下大家相识交集的美丽回忆。
6月前
  当父亲去世之后,她的课业一落千丈,性格从活泼变成自卑。后来升上高中,星云大师在当地建庙,办活动,她去参加活动时,就与佛教结了缘,打开了成长时期对生死的谜团。后来她便决定出家,皈依大师门下。 无预警的生命终结,往往会给身边的人留下遗憾与疑惑,尤其是儿童或少年,这种生命教育初体验,往往会给他们留下难以抚平的伤口,“死亡”是无法再被提起的字眼。 这两位分享者,同样都在年少就经历过死亡;一位是父亲在她14岁时突然离世,那一夜的惊心历程让她久久无法释怀,“父亲”成为她20年来无法再提起的字眼。 另一位从8岁起就有了“死亡初体验”,之后的成长路不间断经历亲友的离世,死亡给她的人生带来很大的自责与困惑。 所幸最终她们遇上了“生死学”这位老师,让她们从死亡困惑的漩涡中解脱出来,感叹如果早一点认识这位“老师”,面对死亡就可以应对得更好一些。 马来西亚佛光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妙开法师,也是慧开法师《生命的永续经营》著作的马来西亚简体版主编。 她表示,父亲在她14岁那年就往生,当时父亲只是44岁,年少的她不明白为何父亲会这么年轻就离世,死后会去哪里? 因为父亲突然离世,让她对生死教育有需求,不断问母亲父亲去了哪里? “我还记得父亲走的那天是凌晨2点,母亲在房里大喊,我就跑进去他们的房间。当时的我是不知所措,马上打开窗口对外大喊,希望有人可以来帮忙。邻居之后过来帮忙把父亲抬下楼,当时的身体已经往下沉,那一刻我很害怕失去他。” 当父亲去世之后,她的课业一落千丈,性格从活泼变成自卑。后来升上高中,星云大师在当地建庙,办活动,她去参加活动时,就与佛教结了缘,打开了成长时期对生死的谜团。后来她便决定出家,皈依大师门下。 ◢妙开法师曾怕提起父亲 妙开法师形容,师父如同她的老师与父亲,是她生命过程里的第二个父亲,而慧开法师这本书带出了师父对弟子的教育很扎实,书里看到大师的影子。 “如果当时(父亲离世时)我就看了这本书,我会比现在更好!” 她是在由《星洲日报》和富贵集团联办,《活力副刊》策划的“生命咖啡馆”系列之“生命的永续经营──生命的礼物”讲座会上,分享她的生命教育历程。 大家现在所认识的妙开法师,是一位开朗的法师,但她自己却说,出家之前是个非常自卑的孩子,甚至出家后也是没有自信的弟子。某天大师让她出任一个职务,她胆怯不敢接受,大师却送她一句话:“头都敢剃了,还有什么不敢?” 她表示,在父亲往生后的20年里,她很怕别人在她面前提及“父亲”两个字,直至接触佛法,了解生死学后才改变,解除了她心中对父亲死亡的疑惑。 她表示,慧开法师的《生命的永续经营》,解开了人们对于死亡的很多疑问。如轮回,一般人认为轮回是佛教的概念,但这本书中却讲解了天主教与基督教都有轮回的概念。 “慧开法师教会我们如何在轮回中面对自己,找到生命永续经营的方法。” ◢陆海燕:我死而无憾! 陆海燕是生死学实践者,她从自学、自助到助人的这段路上,遇到非常美妙的过程,所以她可以说出:“我现在是死而无憾了!” 她经常出席生命教育的活动和阅读生死学丛书,也长期接触癌症病患,陪伴患者走过人生艰难的历程。 她表示,因为经常接触癌症患者,很多人都以为她是患者,但她并不是,她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中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她相信“十方三世”宇宙人生观,在她38岁那一年更加确定这个概念,生死学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她表示,3岁半她就离开父母,在不同国家生活,从小就体会到生离死别。8岁那年,她最要好的同学意外身亡,全班同学都安静的坐在位子上,只有老师在擦泪,而她只知道这位同学突然“消失”了,再也见不到。 ◢自责没多留心轻生者 18岁她再次经历死别。她在高中时一位要好的同学喜欢唐诗宋词,而她喜欢音乐。 “我曾经问她为何喜欢宋词,她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升上高三的那一年,那位同学在家中轻生,那是她第二次轻生。面对同学的死亡陆海燕感到很自责,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多留心或许就能阻止这个悲剧。 往后的28年,每年的同学忌日她都不出门,在家缅怀那位同学。 陆海燕表示,她的母亲在2008年去世,死前那4年她母亲是个植物人,而她只是探望过母亲一次,葬礼也没有出席。第二年她的父亲也去世,同样也无法送终,成为她的遗憾。 然而死别还是没有在她生命中停止,50岁那年她的一位好同事因为癌症病逝,一波接一波的死别严重冲击着她。幸好之后她认识了生死学,才有今天的成长。 她坦言,多次的死别令她感到很自责,尤其是18岁那一年好同学的离世,因为当那位同学第一次轻生失败后,她曾劝告“以后不要这样了”,同学笑说:“今年不会了”,当时她就知道还会有第二次,然而那时候的她却没有条件、能力与知识去挽留。 “所以我很抗拒防自杀这样的字眼,这样可能会刺激一些人更想去做!” 她表示,之后同事因癌症病逝,她同样感到自责,因为当时她跟同事一起进行抗癌工作,却不知同事也患上癌症。同事的去世,让她反省到在忙碌的工作中,必须照顾自己与伙伴的健康。 在一次又一次的死别打击下,陆海燕非常沮丧,幸好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还有两名孩子是她的精神支柱。 她在38岁那一年选择成为单亲妈妈,自己一个人带大两名孩子,压力很大,但也成为她生存的动力。 “曾经有一个晚上,压力大得令我想自我了结。幸好有两个孩子,让我懂得转念,为了他们为要好好生活。那时候我一个人打三份工。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不断学习与创造,包括学习生死学,改变了我的人生。” ◢保持空杯心态,不忌讳任何事 陆海燕认为,启蒙老师对学习生死学很重要,曾广志博士与冯以量对她影响很大。2012年她拖着最虚弱的身子(患上肺结核)上了第一次的生死学课程,两天的课程下来,她发现原来谈死亡可以这么开心与温和,于是她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工作中,此后每年都持续上生死课程,让她在生死学上更加精进。 在学习生死学过程中,她发现学习得保持空杯心态,保持好奇心,没有忌讳的做任何事情,包括拍遗照、躺棺材等,让她逐渐成为一个生死学实践者。 她觉得,在学习生死学的道路上,自我觉察最重要,不论是身体(疼痛感觉)或心理都要察觉出来,她把这些感觉都写成日记,作为自我化解与成长的方法。 当她把所学到的生死学知识都用在帮助人,关怀癌症病人,成为生死学实践者之后,她的第二个梦想就是自资出书,把这些年来所看、所学分享给更多的人,让迷失在生死深渊中的人得到慰藉。 “我的书的书名叫作《在困境中发现生命的礼物》,完成这个梦想之后,我觉得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Bonus,把余下的时间去帮助更多人,对我来说我现在可以无遗憾的死了!” 她认为,学习生死学的好处很多,在个人成长方面,解答了她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了解自己的生命历程。其次也可以助人,如她现在所做的帮助癌症病人走过每个阶段,感恩这些生命勇士给她亲身示范了奋斗过程。
1年前
在生活忙碌的今天,你多久没真正读完一本书了呢?阅读的好处众所皆知,但大多数人都难以在满是诱惑的今天坚持读完一本书。为了让阅读更为大众化,让每个人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3位阅读爱好者郑秉吉、王慧娜与黄家建于2021年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开展线上读书会,帮助人们培养阅读习惯。如今,3人所发动的线上读书会总共阅读了33本各类书籍。 线上读书会发起人王慧娜从事保险业,位居业务总监。她说:“我原本是很少阅读书籍,疫情期间,我在参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后想要做出改变,所以开创线上读书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文课程承办人郑秉吉和热爱阅读的黄家建自参与线上读书会后也受惠匪浅,因而也各组线上读书会。期间,看着许多人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养成阅读习惯,一次又一次地持续参与读书会,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黄家建也打趣道:“现在,我们可说是被参与者推着往前走,很多人在读完一本书后追问我们‘接下来要读什么书’,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机兴集团主席暨大马海星公益平台创办人郑秉吉也说:“在我的阅读经验中,有些书是难以自己一个人读完的。这种线上读书会的形式,让人能以较为轻松的方式读完一本书,也能在书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习整理自己的思绪,培养写作能力。” ◢线上读书可以培养自律 郑秉吉向记者介绍道:“这项线上读书会是在WhatsApp群组进行,班长每早会在群里发布当天阅读的内容(一般在5页左右),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时间阅读,并在当晚11时前将读后感发在群里。为确保参与者完成任务,当天无法完成任务者须乐捐10令吉作公益捐款。” 他解释:“这是线上读书会的‘特色’,有效协助参与者培养自律,及阅读一本书和书写读后感。如果没有设定这个规则,很多人会因为忙碌或各种原因而中断阅读,或忘记阅读。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持续阅读一段时间后,参与者都能每天按时在群组呈上读后感。” “透过社交平台,我们能在任何地方参加读书会,减去舟车劳顿的时间。”此外,王慧娜也强调:“这种读书会的模式适合任何人,只要愿意踏出第一步,报名参加读书会,并有一颗愿意做出改变的心,任何人都能跟着我们的步伐,顺利读完任何一本书。甚至我年迈的母亲也能像大家一样,每天阅读5页并写下读后感。所以,我们更没任何理由不完成任务。” 询及为什么会以这种模式进行读书会时,王慧娜坦言,“当初参加‘七习惯’课程后,我因为想要做出改变,由于我也去参加了一些其他团体主办的读书会,从中得到灵感,就改良成这种形式。” 郑秉吉与黄家建也因为参与了王慧娜组织的线上读书会后,也认为这个读书会的进行方式简单,并能有效推动群体阅读,及养成阅读习惯。 自此之后,他们3人都成为线上读书会的重要推手,各组线上读书会群组,例如:王慧娜发动的群组已阅读《激发个人效能的五个选择》、《人生还有一件事》等12本书;黄家建的群组已阅读7本书,包括《脆弱的力量》、《无限赛局》等;郑秉吉的群组已阅读《当下的力量》、《商言良语》等14本书。 自称“书痴”的黄家建也表示:“我一直都有阅读的习惯,此前也常与一群好友共读一本书。对我来说,这种读书会的形式能让新人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养成阅读习惯,而且通过这种共修的形式,让新手能在群组中看到‘老手’们的读后感,并从中学习,了解阅读‘老手’的阅读与思考有什么不同。” 询及对这种读书会未来的看法,黄家建表示:“这种读书会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只要有人愿意发心,任何人都能组成一个阅读小社群,以这种方式阅读分享,就是一场小型读书会了。”对此,他也希望更多人能借此机会,参与《传灯》千人线上读书会,尝试培养阅读习惯。 ◢7月启动千人线上读《传灯》 《传灯》是星云大师的首部传记,由符芝瑛撰写,是一部全面展现星云大师风采的传记著作。今年年初,星云大师圆寂后,身为佛教徒的郑秉吉决定以《传灯》作为线上读书会的阅读书籍,并由大马海星公益平台、星洲日报主办,并获得马来西亚佛光山支持,于7月1日启动“千人阅读星云大师传《传灯》线上读书会”。 郑秉吉介绍,千人线上读书会是一项壮举,旨在让大众认识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及“人间佛教”。 “我在1997年阅读《传灯》,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可说是开启我人生重要篇章的一把钥匙,让我看清生命的本质,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他解释:“星云大师创办的佛光山在全球5大洲有三百多个道场,并开办5间大学。大师在佛教事业的成就,可说是比企业家郭鹤年、王永庆和郭台铭的商业事业还要成功,带来的影响更大。阅读这本传记肯定能让大家有所收获,欢迎非佛教徒一起来阅读和学习星云大师的管理之道。” 他说,阅读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传记是最好的学习,从他们的经历,看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看他们如何开拓人生的精彩,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激励。 黄家建与王慧娜也补充道:“阅读传记,最重要的是从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中学习他们如何坚持自己的目标,应对人生低谷期的办法。我们曾阅读多位宗教领袖的传记,发现他们都有‘利他’精神,并愿意终其一生地为社会付出,而这也是我们现今社会急需的正能量。” “为此,我们也想学习星云大师的精神,让更多人得以阅读大师的传记,并从中学习大师的‘利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大师行三好的教诲。” 身为基督徒的王慧娜也表示:“星云大师的‘利他’精神,也是世界上所有宗教领袖的共同点。因此,欢迎非佛教徒也来参与这次的千人读书会,一起了解佛教领袖的人生观。” “千人阅读星云大师传《传灯》”线上读书会 ·对象:公众人士 ·线上阅读方式: ❶每天花20分钟,阅读5页内容,每天写阅读心得短文,估计70天阅读完毕一本书。 ❷组长每天在WhatsApp 群组发一个板模,指定阅读页数,参加者须在当天呈上阅读心得短文。 ·购书网址:https://www.fgp.com.my/products/chuan-deng ·读书会启动日:2023年7月1日 ·报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7月10日 ·读书会说明及报名:http://bit.ly/chuan-deng 【点击报名】“千人阅读星云大师传《传灯》”线上读书会
2年前
一年一度的“人间佛教全民阅读研讨会”今年4月30日和5月1日在马来西亚仁嘉隆东禅寺实体举行,约500人在这两天通过论坛和研讨会快乐读书,度过一个充实又有书香的五一假期。 一年一度,由人间佛教读书会以及财团法人佛光净土文教基金会主办的马来西亚生活有书香“ 2023年浩瀚星云全民阅读博览会”,以及“人间佛教阅读研讨会”,于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在佛光山东禅寺举行,约500人在这两天通过论坛和研讨会快乐读书,度过一个充实又有书香的五一假期。星洲日报是这项读书会的媒体伙伴。 在4月30日的论坛,佛光山文化院院长依空法师以及人间佛教读书会总执行长觉培法师,畅谈《星云大师全集》,以解锁这套智慧宝库的“寻宝密码”。 ◢依空法师:《全集》跨时代 依空法师谈到《星云大师全集》的时代意涵指出,未来的佛教界必然会增加3种学说研究:一是星云学、二是佛光学、三是人间佛教学;因此,大师的395册书将为这些学说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 依空法师说,通过《星云大师全集》,让世人了解佛光山开山祖师星云大师的一生,而大师一生所推动和奉行的人间佛教,也必然是未来佛教发展的一道曙光。 法师指出,《星云大师全集》是多面向的,包括了历史、文化、宗教和经典等,值得一读再读。 “大师用一生来推动文化工作,在大师年届90岁时,仍用尽洪荒之力来结集其一生的著作,而大师的著作从原有的365册增加到395册,是一部完整的当代佛教史。” 依空法师强调了以文化弘扬佛法的重要,而大师的文字般若,就是让佛教源远流长的重要元素,大师《全集》的重要不仅显现在现在,也是跨时代的。 ◢觉培法师:用阅读跟大师接心 觉培法师则深入浅出的带领出席者浏览了《星云大师全集总目录》的精要,让大家了解了这套书的精采之处。 《星云大师全集》内容包罗万有,觉培法师用短短20分钟,为出席者作出了清晰的梳理,在《全集》的12大类里包括了哪一些书。 “大师的书让我们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找到适合阅读的一本或一篇文章,成为我们心灵的指导;而大师虽然色身不在,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大师的书,来跟大师接心。” 2023年浩瀚星云全民阅读博览会在《星云大师全集》主题论坛结束后,随即举行了“世界咖啡馆”,学员以分组讨论的方式,由觉培法师指导进行读书会的规划,从中也让学员更进一步认识《全集》里的书目类别,以及可以根据读书会不同的性质采用哪一些书本。 博览会开始之前,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通过视频开示勉励,读书可开启智慧,提升身心。在闻思修之后,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开发内心无限的潜能。 心保和尚说,用佛法来管理心,是最好的一件事,“能用慈悲、布施、忍辱、禅定、智慧来管理我们内心的话,各方面的处事就会非常的圆融,不会升起烦恼和障碍。” 佛光山新马泰印教区总住持觉诚法师则表示,马来西亚的人间佛教读书会走出去,再把人们带回来读书,让每个人都成为读书人,让人间佛教遍地开花,也让星云大师的教诲得以发扬光大。 ◢弟子畅谈眼中的星云大师 首先下午举行的“浩瀚星云”主题论坛中,星云大师的3位弟子,即佛光山文化院院长依空法师、人间佛教读书会总部执行长觉培法师、佛光山新马泰印教区总住持觉诚法师、一名学者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教授和一名媒体人《新明日报》总编辑朱志伟畅谈他们眼中的星云大师,以及与大师结下的因缘。 依空法师提到,要谈大师很困难,大师是一颗永恒闪亮的星,是为佛教而来,大师以佛教为他的性命,大师心中有佛陀、心中有佛教、有众生,所以大师才说“众中有我,我在众中”。 依空法师说,大师对弟子如师如父,如师的教导,如父的养育。因此,“我有两个父亲,一位是色身父亲,另一位是慧命父亲”。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未来?未来50年、100年,乃至1000年,后人怎么知道有星云大师?”依空法师指出,那就要靠395册的《星云大师全集》,因此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 觉培法师敍述,他在未出家、未遇到大师前,有一个关键人物,即是在南美洲弘法的觉诚法师,当时是1996年,大师正在欧洲8个国家弘法,于是觉诚法师安排他在巴黎见大师,那一天下午大师说:“我将所有会客都挪开了,你有什么问题就尽管问吧。”后来,法师随着大师在欧洲弘法,提出了很多问题。 觉培法师说,大师是一个很开明的师父,“他要我去成立人间佛教读书会,他要我将读书和生活结合,那是快乐的。再后来,他要我把佛光人变成读书人,把读书人变成佛光人。” ◢尤芳达:大师的佛学可用在生活 尤芳达在追述与星云大师的因缘时说,在中学时,一听说星云大师要到槟城妙香林寺弘法,他每个晚上都出席大师的讲座,开始时听不懂大师的扬州口音,但渐渐就适应了。 尤芳达说,大师的佛学讲座,不只是带来佛法,还提出很多的故事和例子,让人很受用,这些佛法都可以用在生活上。在当时,有机缘接触到大师的著作,包括《释迦牟尼佛传》、《十大弟子传》,这些书籍对他自己都有影响。 ◢朱志伟:续出版《点智慧》 朱志伟指出,他是通过《点智慧》的出版与星云大师结缘。自从《新明日报》刊登《点智慧》后,与大众的纠纷减少了,读者的投诉也少了。 朱志伟说,随着大师圆寂,即将在今年5月出版的《星云大师点智慧13》将是大师最后一次写序,但是《点智慧》将会继续出版。 ◢觉诚法师:大师派我去巴西弘法 谈到与大师的因缘时,觉诚法师说,星云大师很勇敢,自己在佛光山佛学院只读了一年半的书,还未毕业就被大师派去遥远的巴西弘法,这一去就是16年。 觉诚法师说,16年后,再被派回到马来西亚,他问大师:“回去做些什么?”大师只说了两个字“随缘”。法师说,回到马来西亚后要建寺,他回报大师不会建寺,大师又说了一个字“学”。于是,他在马来西亚又弘法了另一个16年。 ◢林汶阶让全场笑声连连 5月1日举行的“人间佛教阅读研讨会”,由依空法师、觉培法师、觉诚法师和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联合会会长林汶阶,重点讨论星云大师的著作《佛教管理学》。他们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剖析《佛教管理学》,让全场读书人笑声连连,纷纷鼓掌,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依空法师说,所谓管理就是把一件事非常有条理、有组织、有效率及有系统的把它完成,就像公司或者企业也是要管理,我们的生活、时间和人生,甚至生病也同样需要管理。 “这本《佛教管理学》是大师把很严肃及专业的佛法,用他新的诠释和创意来教导我们。”在人的观念里面,地狱是很恐怖的,但大师却把地狱说得一点都不害怕。 “星云大师没想过要往极乐世界,他希望可以再来当和尚。去地狱的这个管理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的警惕,因果观念,如是因如是果,十种业报如贫穷、丑陋、短命等,所以我们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因果观念。也有人学佛一知半解就说,在家不能拜地藏菩萨,不能诵地藏经,其实地藏菩萨是一个大孝子,是教化众生经是让我们感觉是来报恩的。” 觉培法师表示在读这管理学时,在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不同,管理的方式也会不同。所以从众生习气的角度来看,若遇到难调难服的人,那该如何有效去调服呢? “在地狱管理的方法里面就说到,我们就要自我发愿,用因果的角度来警惕他,也要鼓励孝亲报恩,教诲及化导他,所以要不断办课程来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能得以调服”。 觉诚法师对《佛遗教经》的管理法深表感动,因为星云大师刚刚圆寂,就像佛陀入涅,大家或许感到恐慌,当阿难提问佛陀入涅后,我们以什么为师,佛陀说“以戒为师,如暗遇明”,因为这句话,我们到今天仍然光明,因为法轮没停,慧灯没灭。 “佛光山是以制度领导,大师说的人事制度,佛光山就像一个大拼图,除了坚守自己的岗位,还要去帮助别人。所以必须要用佛法化来处理人事制度,才能走得更长远。” 林汶阶会长则说,他常把大师书籍阅读到的启示运用在他的生活及企业管理上,非常有效。大师秉持着人间佛教的理念,写出这本佛教管理学经典系列,每一部经都有不同的管理学让人来参考。 来自台湾人间佛教读书会的讲师们,也在会上针对这本书进行不同章节的导读。 上午上半段课程是由邓淑明执行长、彭桂芳讲师以及高淑敏讲师导读星云大师全集【佛教管理学——经典系列】,当中涵盖了《阿弥陀经》的管理学、《普门品》的管理法、《佛遗教三经》的管理法、《地藏经》中的地狱管理法、《天堂》的管理法、《玉耶女经》的妇女管理学、《善生经》的青少年自我管理学、《维摩诘经》的社会管理学、《三世因果经》的管理学、《佛说经》的政治管理学、《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学习管理学、《十善业道经》的管理法。 中间时段由人间佛教读书会讲师满穆法师带领研讨会的回馈,现场佛光人及读书人都踊跃参与交流。
2年前
2年前
  国际佛光会创会30周年庆征集一个与佛光山最值得留住的记忆,让照片说一个美丽的回忆,也让文字写一段动人的故事。 这里,有“我与佛光最值得留住的记忆”: 05/云梦君 颤抖的手,撼动生命 1997 年,在一个夜幕开始低垂的傍晚,下班后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迷你巴士,往回家的小巷里遇上了摩托车攫夺匪,强力扯下我的单肩背包,我被摔进大沟渠受伤。 身上的伤口痊愈,而右肩的韧带此后留下后遗症,导致我的右手在握笔书写的时候会颤抖,字体变得东歪西倒、潦草不堪,再也恢复不到之前的端正,写字的速度也变慢,不能长时间键盘打字,手臂发麻,无药可救,影响了工作效率,我为此感到沮丧和难过不已。更糟糕和困难的是,我内心一直克服不了攫夺事件的创伤后压力症状——焦虑不安、恐慌、专注力欠佳、自责、没有自信心等等的痛苦和心理煎熬。 若干年后,症状不减。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也对自己的人生迷失了方向。我难道就这样度过余生吗?继续在身心灵苦海里浮浮沉沉上不了岸吗?就算没法子登岸,只要给我一条船和一个人生方向,我心满足矣。 我开始寻找宗教方面的心灵支持和力量,曾接触过非正信佛教,却发现那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信奉和皈依的宗教。 2005年,我第一次接触佛光山。春节平安灯会结束后,东禅寺举办的第二届都市佛学院周末佛学班开课,我初次体验出家众晨钟暮鼓的寺院生活。第一次在大雄宝殿学习礼佛,顶礼佛陀圣像。当我的额头触及冰凉的地砖时,热盈盈的眼泪同步夺眶而出,内心非常的感动,经过眼泪的确认,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心灵可依怙的佛法。尔后,法师询问学员是否要皈依三宝。我很笃定地不做他想,也不顾母亲在我年少时反对我看佛书和了解佛学的做法,报名参加甘露灌顶皈依三宝典礼,成为领证的正式佛教徒。 2005年4月9日,是星云大师与您相会在4月的首个来马弘法活动,是“觉有情”星云大师墨迹世界巡回展览开幕典礼。早上11 点多,我和其他义工和参访者挤在马来西亚国家画廊大厅二楼的围栏边,居高临下。楼下大厅摆放着一张备好笔墨、宣纸的大桌子,大家满心期待,大师会现场挥毫写下什么字送给大马的信徒和民众呢。 久违的星云大师,在开幕嘉宾时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丹斯里黄家定的陪同下缓缓走进大厅。我终于亲眼目睹大师的风采,心里雀跃不已。星云大师伸出颤抖的手,拿起桌上的毛笔。一瞬间,全世界沉溺在一片寂静中,时间宛若凝固。我的心脏开始紧缩,大家屏住呼吸,我身旁一位手里握着对讲机的法师,也像是被点了穴一动也不动地伫在那里。 此时此刻,唯一处在动态中的是大师的手和他手中那支饱饮墨汁的毛笔。颤抖的毛笔仿佛随时会脱手飞落掉在宣纸上。当笔尖触及宣纸的刹那,一匹蓄势待发已久的脱缰野马奔驰跃过白色宣纸,一气呵成完美留下“大马好”3个端正有力的墨迹。大家的冷汗都白捏了。 掌声响起。打破沉寂,静止的时间又开始流动,身旁的法师呼了一口大气,穴道被解开,开始行动起来。我莫名的眼泪再次泉涌而出,泪流不止,百感交集。 感恩自己来到佛光山 同来的伙伴见我泪流满脸,趋前问我缘由。我无法说明,只说没事,我没事,是好事。眼泪确认了星云大师是我可以信任、可以引导我走在菩提道上的导师和僧宝。我赶紧回到大师墨宝展览场的岗位上,强忍泪水擦干泪痕,准备我人生第一次的导览工作,等候贵宾和参访者上楼来参观墨宝。 那百感交集的情绪和激动里头,是大师第一次以身和摄受力对我演说佛法。是我对一位老人家的怜惜,对一位出家僧伽为度众生付出的感动,感动大师是以何等强大的慈心悲愿力和定力稳住颤抖的双手,驾驭毛笔,挥毫写下端正有力的“大马好”祝福语。 我当下洞见了对自己不断抱怨以及不接受和去面对攫夺案发的事实、对攫夺匪的怨恨、对握笔写字时颤抖的手和字体不满,工作上和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归咎于那场攫夺事件等等,看见自己的无明、执念、不明因果。顿然对自己的无明升起惭愧心,感恩自己来到佛光山,遇到大师与佛法结缘。 2005年4月9日下午,我回到东禅寺参加“永不退票”佛教青年讲习及成年礼。翌日,在星云大师的见证下我皈依三宝,成为正信佛弟子。我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生活中有了佛光山,有了佛法就有办法。佛法中有二谛为舟,我以世间法解决世间有漏苦,也有无漏出世间法可依怙。我开始走在从此岸到彼岸方向的路上,与佛光山更是继续结下无数不解之妙因缘。 仁嘉隆佛光山东禅寺大雄宝殿内的佛陀像。 06/魏蕙薏 佛光山的门永远都会打开   2001年的我,诸事不顺,过着行尸走肉漫无目的的日子。无意间,有一天,看到报章刊登一则马来西亚佛光山举行的“佛教靠我”活动,那也是马来西亚举行2001年第五届国际佛光青年会议招募500名义工的新闻。那时的我就想着:“好吧!既然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不然尝试改变一下,就去试试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打电话联络佛光文教中心。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佛光山,佛光分会,只认识星云大师,或许是慕名而参与吧! 很快的,到了义工培训营,接到文教中心的电话,要我们义工每个周末到马来西亚的东禅寺培训。当然我也履行了我的承诺,懵懵懂懂的出席了第一次的培训,我居然爱上这地方,这活动。在义工培训里面,我看到很多来自不同分会的义工朋友,也认识了不少义工朋友。我们一起分工合作,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义工培训里的法师、队长、团长、领袖们也常常和我们开示辅导,让我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带着我两个孩子回去 到了12月这关键时刻,我们义工分成很多团体,每个团体都有负责的岗位。我被派到队辅,是负责接师父上人和法师、海外青年的机,照顾海外青年团朋友,是属于他们的队长。由于国际青年会议将从2001年12月28日至2002年1月1日举行,所以那几天我们是需要告诉他们行程,安排他们上巴士,照顾他们的所需。虽说这义工生活短短的几天,大家都身疲力尽,可是义工朋友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一转眼那短短8天义工生涯就过去了。在这义工生涯里,最令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义工朋友送师父上人回台湾时,师父上人在机场和我们一班义工朋友开示,然后就用最慈悲,最慈祥的口吻告诉我们这些年轻的义工朋友: “你们要记住,佛光永远都是你们的家,你随时都可以回家,佛光山的门永远都会欢迎你们回来。”顿时,我感觉师父上人就好像一位爷爷对孙子们说话般的语气。 过了那段义工生涯,我又开始回到现实,过着一般人忙忙碌碌,为了攒钱的生活,毕竟现实归现实,在大城市的生活就是要为房租,车马费,生活而努力。渐渐的也没再踏进佛光山了。 一转眼20年过去,我居然又回到佛光山。这次的回归,当然也记住师父上人说的:“记得回家”。这次的回归,我不是一个人,我带着我两个孩子回去。我让我孩子们认识佛光山,让他们接触,让他们参与E乐园和儿童班。身为妈妈的我也参与了家长班。我告诉他们,我们一起去学习,一起上课。希望他们认真学习,我相信毕竟学佛的孩子不会坏。 07/陈美枫 让大家以法相聚,向善向上 东禅之美 朋友没听过仁嘉隆这地名。 “佛光山东禅寺呢?” “当然知道啦!这么出名。” “东禅寺就在仁嘉隆。” 我们一行5人从加影驱车前往仁嘉隆,六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行驶了整小时才抵达目的地,还是托一路上交通不繁忙之福。 一年一度,东禅寺配合农历新年盛装迎客,万盏灯笼和万盆鲜花把本已艳光四射的容颜修饰得更加花枝招展,使整个小镇也感染了她的新春气息,顿时活络起来。 我们来迟了,挥春比赛经已结束,颁奖礼正在修持中心礼堂内的舞台上进行。书摊占据了整个礼堂,礼堂外长长的人龙在等候上楼参观敦煌壁画展。人潮开始涌现,礼堂前的4大佛教圣地模型吸引了围观群众。大雄宝殿内外人流如鲫,佛光充满大殿,肃穆而祥和。 美术馆内展出的丰子恺漫画是那么隽永有趣,让观众一窥20世纪初中国人的生活情形。楼上礼堂内则是另一番情景,参加文娱表演及游行的男女老少正忙着打扮化装,有身着袈裟手捧椰壳的小沙弥,也有霓裳羽衣明艳照人的古装女士,闹哄哄的像一窝蜂。 一阵过路雨稍为降低了群众的热情,文化表演区的舞台上年轻舞者在为站在雨中撑伞观赏的观众落力演出,悠扬的音乐在空气中回荡。 我们到附近的咖啡店吃晚餐,间间咖啡店都挤得水泄不通,仿佛在供应免费餐食。我们在离得较远的咖啡店坐了下来,结果还是等了将近1小时才上菜。 重回东禅寺时,偌大的范围已是灯火通明,花坛正中的巨大花灯吸引了成双成对的恋人,中华文化街则犹如时光隧道,让人们回到20世纪初的中国城镇去。 成排大型旅游巴士载来了许许多多游客,使灯会进入高潮。妆艺花车游行,让参与演出者与观众打成一片。我和不少摄影发烧友一样,背着相机四处猎奇,准备参加次日截止的“东禅之美”摄影比赛。 去年同时期,我参加类似的摄影比赛,侥幸获得非专业组季军,受到莫大鼓舞,今年又再参加,结果再次得到幸运之神眷顾,荣膺非专业组亚军。 佛光山东禅寺经已迅速崛起成为中马的旅游胜地,而每年配合农历新年举行的庙会,以其多姿多彩的节目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成了年度盛事。 08/冼佩珍 期许自己成为孩子们的一道曙光 缘分是很奇妙的东西。活了三十多年,久仰佛光山的大名却从未到访。2018年因获得赏识而成了爱心教师团委员,进而出席远在布城的会议,也因此而促成了我第一次踏足佛光山的因缘。当时由于瑞慈督学(佛光教师会创会会长)的牵线而让咱们一伙人开会后浩浩荡荡到访佛光山欣赏花灯。我们还拜见了佛光山新马泰印总住持觉诚法师,深深体会何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过后与佛光山再续前缘,第一次前往珍德拜(Janda Baik)参加读书会。课程营地在深山中的一间别墅,远离尘世的污浊。对我而言,那是一场充电之旅。第一次边喝咖啡边聊阅读心得的经验仍然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该读书会打破了我对读书会一贯刻板的印象。在师兄活泼地带领之下,参与者把文章读了一遍之后,回答带领读书会的师兄的问题。师兄抛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一起探讨和脑力激荡,大家互相交流,别有一番愉悦滋味,当真是人生一大乐事!晚上有一个压轴节目——觉诚法师带领我们进行禅修。这是自中学参加佛学营学习静坐之后相隔多年再次接触类似静坐的活动。一直以来,我是个容易胡思乱想的人,每每尝试静坐不到两分钟即升白旗投降,这也导致我自佛学营过后没有再静坐。对我这个“思绪过动儿”而言,静坐或禅修都是一件苦差。心里有点担心,害怕自己如之前般没有耐心完成。然而,当觉诚法师以轻松的语气导入并手把手地指导,很显然的,我是多虑了。我竟然觉得前所未有的专注与心静。跟着觉诚法师的指导,缓缓地调整呼吸,一呼一吸,慢慢地把心安定下来,专注每一个呼吸……我有着独享静谧的时刻。毫无预警地,我竟然轻松地完成了第一次的禅修活动。当下仰望星空,觉得思绪异常的宁静。过后,大家点燃莲花灯聊聊感想的环节温馨让我至今无法忘怀!觉诚法师慈悲为怀,觉得教育是强国的根本,而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快乐的教师能够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而教师务必要把心照顾好,才能当一位快乐正能量的好老师。禅修能调整我们的心,为我们的心“充电”! 第二天大清早,我们都起早摸黑地爬起床,洗漱后爬到最顶楼去禅修。由于前一晚的禅修课程让我有点意犹未尽,因此对早上这个禅修活动充满期待。果不其然,听着觉诚法师温柔地指导,我慢慢地进入专注的状态。我享受着森林里负离子的“沐浴”,深深感受着当下美好的心灵放空!禅修后刚好是日出的时刻。当第一道曙光划破黑暗,映入眼帘的那一刹那,我竟然有那么一点点的感动和愧疚,我有多久没有好好欣赏日出呢?心里嘀咕着旭日东升为何总是那么的短暂。我许诺得活好当下,珍惜每一刻!但愿往后的日子多多感受日常生活的一切美好事物。法师鼓励我们以人间佛法的方式生活,即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佛法,增长智慧及精进。纵然我只是一位寂寂无名的老师,我期许自己能如阳光般正能量,成为孩子们的一道曙光,以生命影响生命地好好教导学生! 心态摆正,人生有无限可能 读书会过后,佛光教师会创立了,我也毫不迟疑地加入了,成为真正的佛光人!在2020年之际,我参加了佛光卫塞节征文比赛,并幸运获得优秀奖。虽然没有名列前茅,然而此次的获奖却对我这位自中学毕业后鲜少写作的写作新鲜人打了一剂强心剂;更点燃了自信心进而激发了写作的兴趣,也开启了参加征文比赛之路;过后竟然越战越勇,陆陆续续在一些征文比赛中幸运获奖。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疫情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些佛光教师会的线上活动。我对佛光山举办的活动总是充满期待,而每次的活动都让我收获满满。除此之外,佛光山总在我国人民面临大挑战时倾全力帮助,例如冠病疫情期间医院急需氧气机的捐赠和大水灾期间的赈灾。虽然我没能站在前线帮忙,但内心为佛光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善举感动不已。 2022新年期间,我出席爱心活动之新年聚会后兴致勃勃地要到佛光山看花灯去。然而却因好友的MySejahtera应用程式出了小错误,显示可能接触过冠病患者而止步于佛光山的大门前。我理解严格把关的原因是为了保障参访者的安全,当下有点难过。然而想深一层,这可不就是人生吗?人生无常,留下些许遗憾才有充满期待的下一回。想通后即当下释怀,也因体会人生无常,更珍惜每一次与家人或朋友的相聚。我期待,很快的,我有机会再次到访佛光山。 成为佛光人后,最大的改变是我变得比较正面积极了,偶尔想不通时还会翻阅星云法师的著作,每回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以往的自己很爱钻牛角尖。犹记得我参加卫塞节征文比赛写的就是自己因患上基孔肯亚蚊症而痛苦不堪,更因患病后跑得非常慢而感到忧郁非常,经朋友鼓励后尝试写作并找到乐趣。显然,这在在印证着,只要心态摆正,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性。我也因此常常提醒自己凡事积极正面去面对!路不转,人转! 最后,心里许下小小愿望,祝愿世界和平,家人们身体健康,法喜充满,也希望有朝一日有机会到佛光山进修或当志工。行文至此,我坚信我与佛光的缘分还有很长的故事,期待……
2年前
国际佛光会创会30周年庆征集一个与佛光山最值得留住的记忆,让照片说一个美丽的回忆,也让文字写一段动人的故事。 这里,有“我与佛光最值得留住的记忆”: 01 喜观 让大家以法相聚,向善向上   在这纷纷扰扰的世间,人们总会想寻得一处平安喜乐的地方。究竟何处是平安喜乐的地方呢?这地方因人而异,如基督徒向往天堂,佛教徒向往净土,而无信仰者向往吃喝玩乐的场所。 净土在哪里   为了到达天堂或净土,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依着自己信仰的宗教,很努力的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心,以期往生后可以如愿的抵达心中向往的天堂或净土。当我静下来时,我也会在想:“我想成佛,那我往生后应该要到哪一个净土继续修行呢?是东方琉璃净土,西方极乐净土,弥勒净土,还是莲华藏净土呢?”   自学佛以后,我渐渐的了解到要成佛,应如太虚大师所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我回头想一想,佛光山星云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不就是一条成佛的人间路吗?我因参加寺院生活体验营而认识佛光山,随后即加入了佛光会多年,觉得自己是走对道路了。于是,我积极的把握每一个得度的因缘,并想尽办法的接引每一位有缘人。   2020年新年期间,我尝试把每年的新年家聚改为法聚。我力邀并说服5位家亲眷属远从槟城来到吉隆坡东禅寺当灯会义工,让家亲眷属可以体验付出的法乐,一起学习做人间菩萨,往成佛之道前进。   在我邀约家亲眷属之前,其实我心中还是蛮挂碍的,因为在我邀约的亲属当中,有的没有来过东禅寺,有的没有当过义工,有的则喜爱禅修,诵经拜佛,偏向自修。我担心没有做过义工或偏向自修的他们,不知是否会答应我的邀约,申请做义工。幸好,经过了一番邀约及劝请,他们终于答应越洋过海,跨州到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东禅寺3天,体会义工之乐。这让我体悟到:“有佛法,就真的有办法”。 净土在人间 在东禅寺灯会当义工之日,我引导着他们当文化书展及法务义工,并关照他们在寺院的生活起居,尽量让他们感受到寺院服务奉献及诵经拜忏的法喜。此时,在寺院生活当义工的我正在想:“在寺院生活,为佛教,为众生服务奉献,不正是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朝朝共佛起,日日抱佛眠吗?这当下岂不是净土吗?” 当下我明白到:“原来想要到净土,不一定要等往生后才能去到;要成佛普渡众生,不一定要等到净土成佛后才能办到。在实践为佛教,为众生的菩萨行,其实就已经是走在成佛的道路上了。只要心净,自然国土净,当下就是人间净土了。” 这年的灯会义工活动,是我第一次携亲眷属一同参与,感觉意义重大深远,因为这一次的活动,我自利兼利他,把常年家聚转为法聚,把家亲眷属化为我的法亲,让大家以法相聚,向善向上,一同携手走在成佛的道路上。最让我感到欣慰法喜的是,我的家亲眷属们都异口同声的对我说:“原来当义工可以那么法喜的,我们来年还要和您一起当义工。” 我期许自己可以时时自利利他,世世做个修行人,在佛道上永不退转,广度家亲眷属及一切有缘人,与大家一起携手共创人间净土。只要我们人人日日行三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人间净土的实现指日可待! 02 陈曜方(口述者)潘燕婷(笔录者) 陈曜方督导,今年76岁,加入佛光大家庭已经30余年。   小时候的陈曜方督导在新加坡的天主教学校上学,在求学时曾想过要入教,但是不果,长大后回来雪州八打灵上马来亚大学。那时候北马地区佛教盛行,聚集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佛教人士。陈督导经常有机会接触佛法,开始慢慢对佛教这个宗教比较感兴趣。1987年,听太太的妹夫提起要去台湾高雄总本山参加朝山运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花了RM1000参加组团去高雄,那是他第一次认识佛光山这个大乘佛教教团。在朝山运动期间,经由法师介绍佛光山、参观道场以及聆听法师讲法,使他内心充满法喜,决定加入佛光山,并于1988年正式皈依三宝,在合名寺由定和尚举行皈依仪式。 尽量去做,不要想太多   陈督导早期在八打灵分会(清莲堂)活动,起初只是诵诵经,后来慢慢有参与其他活动,并在1997年被信众推荐做会长。在这30年以来,陈督导参与过不少活动,有一些比较印像深刻的如:2000年组织带团去澳洲参覌南天寺,在墨尔本亲身体验“一日四季”,从早上二十多度宜人的春天气息到下午三十多度的炎夏高温,再到傍晚十来度的秋凉天气以及到了晚上零度的寒冬气温变化,变幻莫测的外国天气实在令人难忘。此外,参加第一届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会,是一个很盛大的活动,约有400人参与,也是陈督导第一次进行剃度落发,初次体验清净出家。还有,在2002年,适逢星云大师访马,在大智图书馆,第一次为佛光总会理事文强主持佛婚礼。这些都是陈督导经历过比较重要及难忘的时刻。   在学佛途上这么多年,陈督导最大的心得是“接受人间佛法,我们要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里”。他寄语时下学佛青年人:“人间佛教应该要做,这是一个真理!要做就尽量去做,不要想太多!” 03 佛光普照三千界/刘溏湘   回首昨日,依然历历在目。这照片是我们从曼谷北上到大城府帮忙清理古迹地点。当时的大城府经水患洗劫后,大地满目疮痍。佛光人见状,马上分工合作, 尽可能帮忙把满地的垃圾清理。感恩常住, 让我们有机会参与, 让我们更加能把四给的精神实践在生活当中,将慈悲普及于一切,让我们将佛光普照三千界,让我们将法水常流五大洲。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佛光人秉持着星云大师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时我们同心同愿把包好的物资以接力的方式搬上货车,再送给灾民。看到灾黎拿到物资,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 一切的辛苦都没了。   2011年,泰国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患。在这个时候我随着佛光第二梯次的救援队,法师和学院同学前往这微笑的国度。第一次踏上这国家,竟然不是旅行,而是参加救援的工作。如今再踏上这国度,不只倍感亲切,这美好且难忘的回忆依然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04 魏蕙薏 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今生令我感动和最值得留住的记忆是我与佛光会的邂逅,能有因缘加入佛光会和成为快乐的佛光人及皈依三宝,成为正式的佛弟子。深刻体悟到有福报遇到三宝,对三宝心中一定要具备恭敬与肯定,才能从中获益。皈依三宝后,自我期许,遵守佛陀开示的做人基本道德,守护自己做人处世的根本。要正行、正语、正念,奉行“三好运动”——身做好事,口说好话,意存好念,身口意三业才能获得净化,如此才能算是真正了解皈依三宝的意义。 自从皈依三宝后,领会到当心中存有“我是佛”时,在待人处事上就会产生很大的提示作用。正如大师所说:回到家里,夫妻不可以吵架。吵架的时候,心想:“我现在是佛祖了,怎么可以吵架骂人?所以,只要肯承担:‘我是佛’,人生就会不一样。” 在2020年底退休后的第三场人生,在不忧不惧不畏的岁月里,每天营养早餐7点观赏由《人间卫视》播出的《献给旅行者365日》,记得慧传法师曾慈悲开示:这一本书,跟你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大家一定要守在电视机前,好好观赏,必定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令我非常受用和法喜充满。 最值得我回忆的是我与佛光会的缘起,因缘具足下,在大学园滴水坊遇见陈玉苗师姐,在她的接引下,很欢喜的加入佛光会成为会员。 紧接着再把握因缘,在2021年3月31日在马来西亚佛光文教中心皈依三宝,重建自己的幸福人生,有如点亮一盏永恒的心灯,找到一位智慧明师,心中拥有了大师给的第一个人生锦囊如佛光菜根谭里的《人生三宝》及《十修歌》。所以我今天跟随了星云大师,走进人间佛国,真的是何其三生有幸,感觉好像缘深不怕缘来迟。 回忆过去疫情期间,这两年多来参与线上和线下佛光会的点点滴滴,留下一些思想上的密密麻麻的感动陈事旧迹。如今非常殊胜因缘具足下,感谢佛光会为了配合国际佛光会创会30 周年的征集,让我有机会用文字写一段个人的感动故事…… 去年是我第一次有因缘参与佛学会考,共同阅读的材料是《佛法真义》,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大师甄选了三百多个佛教相关的主题与佛学名相,给予正确的诠释,契合佛心,引导我们认识佛法的真实义。 记得第一次参与线上佛学会考,心中充满欢喜和法乐,在一支现代化佛教大军,两千多位荷担如来家业的佛门龙象的加持下,参与佛学会考,以法相会,见证一场全球五大洲和佛法的美丽相遇。当时我的分享是:佛学会考不单只是佛学的考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建立正确的观念,提升自己的正能量,以平常心志在参与,不用在意得失,真正可贵的是享受准备考试的过程,享受读书,对佛法认识多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考出佛性、考出光明、考出希望和欢喜;法乐的是心中非常感恩星云大师创建了佛光山,让我感动的是在大师的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愿望下,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在大师的报恩中,我们看见的正是慈悲和伟大。 还有令我很感动的是,记得2021年5月1日参与人间佛教阅读研讨会《成就的秘诀——金刚经》里,在住持觉诚法师的演讲中,获知一位老菩萨的善举,在疫情那么严重,念念不忘但愿众生得离苦,不求自己求安乐的菩萨心胸而感动,当下发愿老菩萨是我学习的典范,经常令我回忆起住持觉诚法师分享的小故事:“一个老太太,叫她的孩子,一定要把她的储蓄,拿出来给寺院,我就跟她说,这个您留起来吧,您的老本。她说对,我本来就留下来,等我百年往生以后,这个钱要捐给寺院做功德。不过我想一想,这次的疫情那么严重,我先不要等未来,我应该现在就来做好事,您看这个老太太她的心如此的宽,她不一定是为自己,她相信她的心中,就是一份慈悲,她已经跟佛法相融……她有来生,她愿意再来投胎做事,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佛教徒,做一个善男子或善女人。” 把佛融入我们的身心 时光悠悠,最值得我回忆和重大意义的是从2020年开始,每逢星期六,马佛光文化启开了,《诚心诚意》用了YouTube 的方式,便于拉近大家的距离,以人间佛教,解答您的疑惑,宣扬三好,净化您的心灵的佛法。让我心中充满正能量,也让大家在心灵上能够得到相应的一股佛法的力量,100分的自信,100分的佛法,继续向前。 直到2021年12月25日第一百四集圆满。在这里我要非常感恩马佛光文化,佛光山佛光会给大家的一份供养。更加要感恩住持觉诚法师如来之子给我的第二个人生锦囊,《诚心诚意》,回头观赏,面对考验来时,有佛法就有办法。 每次回忆起有因缘参与做义工,都赚到欢喜,看到义工菩萨的发心奉献,来自“给”的价值观,不仅为自己积累福德,也造福他人,利人利己,真可谓:“施比受更有福。”这时心中总会浮起一种很特殊的感觉:灵山在心头,佛在人间走。您说一次照面,要千年因缘,对每个人都要惜缘,不要把歉疚留到来生;不要在乎时间的长短,要活出每一分钟的精彩。 总结以上这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的感动,在三宝的庇护之下,日日是好日,身心自在,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每天仿佛生活在“朝朝共佛起,夜夜伴佛眠”,日日夜夜有佛伴左右,眼睛所见是佛的世界,耳朵听闻是佛的声音,鼻子所嗅的是佛的清净的戒香,舌头所触及的是禅悦的妙香,心意所感的皆是佛国净土的喜乐,身口意所展现的都如佛心的慈悲柔软。只要把佛融入我们的身心,久而久之,我们也被雕塑成为一尊佛了。走笔到此,回顾过去两年多来的种种心路历程,愿与大家共勉之。阿弥陀佛!
2年前
2年前
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连续举办第8年“真善美”才艺比赛,再次获得老师及家长的支持,一切在欢喜的掌声中圆满落幕。今年参赛者的水准更是提升了许多,故增加了入选名额。参赛者在决赛现场施展自身的才艺,获得现场观众掌声蕾蕾。赛后参赛者得到鼓励,家长感到欢喜,老师感到欣慰。 佛光山东禅寺为宣扬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生活化,让佛教艺术结合,推动儿童才艺的培养,冀望能使艺术教育永续发展,并使儿童了解各项艺术的内涵与重要性,特别举办文化教育推广系列活动。 由于往年的才艺比赛吸引非常多的参赛者,今年继续筹备了“真善美”才艺比赛,初赛采用线上参赛方式,成功吸引来自全马各地近50名年龄介于7岁至12岁的小朋友参赛,以及近40名年龄介于13岁至18岁的青年参赛。评审团透过线上评审选出14组儿童及12组青年组,以实体的表演参与决赛环节。 在众多参赛者中,经过了专业评审精心地聆听及挑选,成绩终于出炉,奖项为佛光奖、东禅奖、特优奖、3份优秀奖、7份佳作奖。青年组的奖项为佛光奖、东禅奖、特优奖、3份优奖及6份佳作奖。 评审团终究纠结与不同类型的才艺,各个参赛者都非常高的素质迎战。最终来自葳安葳宣音乐教室的李云漫以自弹自唱获得佛光奖;来自蒲种新明华小的覃韵琦屈居东禅奖;特优奖落在葳安葳宣音乐教室的张媁茹。 参赛者水平高 今年的青年组参赛者都在水平之上,令评审团陷入冗长的评审讨论中,纷纷赞叹达到专业的水平,由6位来自巴生兴华音乐种子的马圻彦、陈彦祎、林慧珊、林睿语、马圻琪及黄贝嘉以高分位居佛光奖;来自佛光山东禅寺二十四节令鼓的姚伟健、谢礼哲、洪振益、杨菀欣、杨永胜、苏芷晴排名东禅奖;来自巴生光华音乐种子的黄芝榆、陈珈娸、梁嘉欣、林慧仪、李优善黄玮圣获得特优奖。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