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佛光山新馬寺

(新山18日訊)佛光山新馬寺將從5月10日(星期六)至12日(星期一),連續三天舉辦“2025年國定衛塞節暨母親節系列慶祝活動”,除了首次舉辦長達8.16公里的花車遊行盛會,也將擴大雲水浴佛活動至14個地點,並通過各種活動與社區一起慶祝5月12日佛誕日及5月11日母親節。 新馬寺自2023年起,配合衛塞節推出的“素食業者折扣優惠”活動今年持續舉辦,既支持素食業者,也希望將戒葷茹素的理念進一步傳達給普羅大眾,活動自5月1日至31日進行,目前已有43家素食店參與;同一日期,寺內的一筆字館也將舉辦“2025佛誕節特展”。 佛光山住持如彬法師今早在能德法師、慧清法師、有慶法師、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會長林培傳和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等人陪同下,召開新聞發佈會披露活動詳情。 如彬法師指出,今年的衛塞節落在星期一,新馬寺將從星期六開始,連續三天舉辦系列慶祝活動。 她指出,首次舉辦的花車遊行活動,5月10日下午6時至晚上9時30分進行,起點與終點皆在新馬寺,參與的義工及佛教團體成員約有1000人,屆時花車設計將引導普羅大眾瞭解佛陀一生倡導的佛法。 5月12日衛塞節正日,新馬寺從上午9時至傍晚6時,在寺內進行一系列活動,內容包括浴佛法會、園遊會、三好籃球比賽等。 為了同慶母親節,衛塞節前一天(5月11日,星期日)新馬寺也會舉辦母親節祈福典禮,同時在衛塞節正日為媽媽們舉辦“魅力媽媽秀”。 如彬法師說:“衛塞節前一天的活動內容也很豐富,包括親子素食烹飪比賽、象棋比賽、繪畫比賽、佛教故事人物創意造型比賽、三好講故事比賽等。 此外,她表示,新馬寺舉辦的系列活動,不僅限於寺內舉辦,也與各縣分會合作進行。 她提到,除了舉辦活動吸引大眾到新馬寺共慶佛誕日,新馬寺也持續通過流動式的雲水浴佛活動,走入校園及各民間場所,如早夜市、工廠、公園等,讓民眾參與浴佛儀式以及瞭解浴佛的含義。 林晉漢補充,遊行獲9至10輛花車、12至13個單位參與其中,通過走出戶外,傳揚佛教。 他表示,今年的籌備時間比較緊迫,希望明年可為花車遊行活動提早籌備,好與更多團體一起攜手主辦,通過活動團結社區內的佛教團體。 “許多組織反映,它們都希望各個佛教團體可以越見團結。” 系列活動與競賽時間表: 日期 時間 活動 5月10日(星期六) 傍晚6時至晚上9時30分 佛誕節花車遊行 5月11日(星期日)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 “棋行天下”象棋比賽   上午9時30分至上午11時30分 親子素食烹飪比賽   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 佛教故事人物創意造型   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 “雲水筆禪”硬筆比賽   下午1時30分至下午2時 母親節祈福典禮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新馬師子吼”三好華語講故事比賽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魅力媽媽秀   下午3時至下午5時 繪畫比賽 5月12日(衛塞節正日,星期一) 上午8時至中午12時 三好籃球比賽   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 浴佛法會   上午9時至傍晚6時 大眾浴佛時段 各縣佛誕節系列活動詳情如下: 時間 地點 承辦單位 5月4日 笨珍溫馨幼兒園 笨珍分會 5月11日 峇株巴轄佛光會所 峇株巴轄分會 5月11日 拉美士會所 拉美士分會 5月17日 居鑾會所 居鑾分會 5月17日至5月18日 利民達會所 利民達分會 日期待定 昔加末會所 昔加末分會    
2星期前
(依斯干達公主城3日訊)雲水書車迎風起航,海鷗說書人播撒閱讀與“三好”種子。 由臺灣佛光山於2012年創辦的雲水書坊,自2018年由新馬寺引入後,已成為深受本地校園歡迎的行動圖書館。每年,這輛書車都為逾萬名偏遠地區的學生送去多元化的課外讀物,打開通往知識與夢想的大門。而書車得以穩步前行,離不開一群默默奉獻的義工。   在雲水書坊團隊中,義工被稱為“海鷗叔叔”或“海鷗阿姨”,這個暱稱源於書車展開兩翼時,宛如海鷗展翅的獨特造型。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在新馬寺三好教育園區負責人妙峰法師安排下,訪問了4位雲水書車的“海鷗叔叔”和“海鷗阿姨”,聽他們分享如何以故事繪本和孩子們結緣。 在一些熱心團體資助下,目前有2輛雲水車,川行於全柔的華小。 2022年加入雲水車團隊的“海鷗叔叔”林志雄(25歲),目前也是佛光青年新山分團副團長,據他表示,他自大學畢業後即在新馬寺擔任二十四節令鼓導師,並新馬寺社教組活動的機緣下,成了雲水車隊一員。 “最初,我只是負責與學校接洽,後來逐漸參與帶領活動和講故事。”林志雄回憶道,2023年7月,他考取了羅裡駕照,正式成為既能開車又能講故事的“海鷗叔叔”。“一步步將這份工作變成自己的使命,讓我感到非常滿足。” 據他統計,2024年書車共出動41趟次,接待的學生人數近1萬5000人。 林志雄指出,每次活動,他都會提前與校方協調好行程,將日期和校址發佈到義工群組,邀請義工自願參與。 “通常,每次活動的團隊包括司機1人,說故事阿姨2人,以及2名助手。” 他回憶起在古來武吉峇都柏圖小學的一次活動結束,當時孩子們跑著送別書車的場景:“那一幕讓我特別感動,也更加堅定了把閱讀和知識帶給孩子們的決心。” 另3名受訪的說書阿姨皆是來自華小的前教育工作者,她們自詡為“踏出校門,走入佛門”的快樂說書人。 68歲的鍾秀鳳,曾是國光華小副校長,在教育界服務34年。她於2017年退休後加入佛光山義工行列。 她說:“學校教育注重課業表現,而云水書車通過閱讀,灌輸孩子‘三好四給’的人生態度,培養品格,這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她擅長通過繪本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她認為,網絡時代的孩子不愛閱讀是因為缺少引導:“有人為他們讀繪本,埋下閱讀的種子,他們就會愛上讀書。” 她期待有更多前教育工作者加入義工行列,一起給孩子們講故事。 她指出,平時帶領閱讀時,她會將佛學班的教材融入。她也發現,偏遠郊區的學校有很多友族學生,因此在故事呈現和表達方面,要顧及他們的理解能力。 曾任寬柔二小校長的黃惠春(68歲)表示,卸下20年校長的重擔後,她選擇投入真正熱愛的事情。 她說:“我在華小服務了38年,直到退休後都還有國際學校邀請我去擔任校長,但我更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因此拒絕了這些看似吸引人的機會。” 提及2018年在邊加蘭大新華小的“處女秀”,黃惠春憶述,當天她原本只打算去觀摩,卻意外被師姐推上臺。 所幸憑藉多年主持學校活動的經驗,讓她以一段繪本故事《小滿的耳朵》,輕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成功扮演好說書阿姨的角色。 她透露,書車的每場活動看似簡單,背後卻需要大量準備。她的故事題材廣泛,涵蓋人物傳記、歷史故事、寓言和猜謎等。 此外,書車常走偏遠地區,義工每次凌晨五六時就需起床準備。雖然過程辛苦,但她坦言:“歡喜做,甘願受。” 前國光二校副校長郭麗思笑稱,加入雲水車隊是受到老朋友黃惠春的“慫動”,因為對方隔三岔五總在臉書發佈“今天去哪裡哪裡講故事”,讓她看了心生響往,最終一頭栽了進去。 她表示,雲水車的運行有賴於團隊合作,海鷗叔叔或阿姨會根據路途遠近安排開車時間,而其他義工則自行前往目的地,再一起佈置場地、維持秩序、拍照記錄,同時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她說:“參與書車活動,我從不覺得苦。雖然有時來回駕車三四小時,但看到孩子們認真聽故事的模樣,以及他們渴望書車再次到來的期待眼神,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她提到,有一次遇到3名孩子上書車卻空手而歸,不肯借書。在她耐心勸說下,這些孩子終於挑選了書籍,並在下一次書車到訪時滿懷期待地迎接她。她感慨道:“這些點滴瞬間觸動我的心靈,讓我覺得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她說:“只要我的手腳還靈活,口齒還伶俐,我會繼續當說書人,鼓勵孩子們多閱讀,並實踐三好四給。”
2月前
4月前
(新山6日訊)臘月飄香愛暖人間,佛光山新馬寺這2日動員超過200名義工,齊心協力熬製約4萬份臘八粥,派發至十方善信手中。 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指出,臘八粥的傳統源於紀念佛陀成道日,據佛教典籍記載,佛陀在成道前苦行六年,後接受牧羊女供養的乳糜,恢復體力並夜睹明星悟道,因此佛教徒多數會在正日吃粥。 她透過典故強調,學佛需要從人性開始去落實,無論是學佛還是做人,都要保持中立的心態。 她也透露,今年柔佛州範圍內預計會製作並派發多達8萬至9萬份臘八粥,參與熬製的分會尚包括麻坡、峇株巴轄、居鑾、拉美士、昔加末、利民達和笨珍等地,各分會均在這兩天煮粥,派發對象涵蓋學校和普通民眾。 新馬寺今日準備了一萬多份臘八粥給公眾,明天正日的數量會更多,預計派發4萬至5萬份,其中一部分會送往有提前申請的華小六年級學生手中。 此外,該寺還特別派遣團隊,將臘八粥送至新山蘇丹後阿米娜醫院(中央醫院)、新山蘇丹依斯邁醫院(班蘭醫院)和監獄。 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進行,義工們預計籌備了近一個月,今日大清早開始採取流水線的方式,有序的熬製臘八粥。 每大鍋的粥約能製作400份臘八粥,熬製一鍋需要耗時至少兩小時,而配料方面則包括蓮子、紅棗、眉豆、芋頭、豆卜等。 柔佛再也州議員廖彩彤也親臨活動現場,參與臘八粥的製作和派發。 她提到,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各民族之間應加強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超越宗教與種族的界限,共同推動社會和諧。 “臘八粥的分派也讓我想起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也是有煮粥的傳統,與臘八粥活動在教育大眾分享和感恩方面有著相似的寓意。” 她認為,在宗教和文化上的交流,應該抱著彼此尊重的心態和信念為基礎,彼此才能有更深一層的交流和理解。 她說,如果各個群體只是在自己宣揚,就沒有辦法達到傳播和交流的目的 ,如新馬寺舉辦的團結宴,有邀請多個宗教團體代表參與,包括穆斯林、錫克族等,為多元文化和宗教交流搭建了良好的溝通的平臺。 建集華小校長顏麗蓮在受訪時提到,校內活動向來都獲得佛光山的全力支持,趁著今日是週休日更換的特別假期,所以前來擔任義工。 她坦言,以往的臘八粥派發活動都碰到上課時間,因此向來都是作為接收方,此次終於有機會親自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4月前
(新山31日訊)“種子茶人培訓”於日前一連三天在佛光山新馬寺舉行。臺灣佛光山基隆極樂寺社教班種子茶人輔導法師如是法師,率領9名經驗豐富的茶人茶侶,應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的邀約,飛抵新山傳承茶禪文化。 如彬法師開示時說,辦此活動的目的,是要培養及提升新馬寺佛光知賓與展館義工對茶文化的瞭解,掌握茶藝,以茶來修養身心,以茶會友,也以茶道來接待貴賓,進而以茶道來弘法。 佛光山新馬寺種子茶人計有33人參與培訓,課程從茶的歷史,茶的種類和出產地,喝茶的文化,認識茶具,學習插茶花,設茶席,熟練泡茶黃金三要素,理解茶形,時 間和溫度對一壺好茶起的關鍵作用等。林林種種,茶人猶如穿越上古神農時代,不但豐富了對茶的認識,也對宋代強調的生活四藝:焚香、點茶、插花、掛畫等調節身心的重要性,略掌握其秘訣。 茶人學以致用,課程最後一天學習佈置茶席、茶具,並泡一壺好茶讓賓客們品嚐。受邀出席的有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沈永安、馬來西亞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等總計133人。 如是法師指導如何辦茶會。茶會可以設主題,如說紅樓夢、宮宴、冬至等。插花設計、場地佈置也就根據主題來發揮。茶會要有迎賓花、主題花、茶花、大茶帖、請帖、主茶席、茶席及茶食等。法師提醒成功的茶會需要種子茶人互相合作,有召集人、茶人、茶侶、設計插花的花仙子、設計茶食的膳食尚宮等重要夥伴。 茶會上,最熱鬧的“藏茶”環節,賓客魚貫出列佛前,取茶及藏茶條,再寫茶種、自己姓名、藏茶詩或祝福語,最後置入茶倉封條。若干年後,期許自己會和藏茶一樣,發酵得越來越好,隔著時空膠囊,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南馬協會新山第二分會會長曾於芳分享,她對擺茶席有濃厚的興趣,她覺得精緻的茶席不但莊嚴自己,也撫慰了訪客本來煩亂的心,寧靜的禪氛圍,再喝上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茶可以療愈情緒。 教師分會會長朱琇鳳也參與茶人培訓,她驚歎開壺對新茶壺的重要性,尤其是紫砂壺。 經過開壺工序的茶具,毛細孔會打開吸取了滿滿的茶香,讓茶湯更有韻味。 看到多位茶人的誕生,沈永安很感動的分享,茶文化的傳承,一定會改變人們對新山是文化沙漠的看法。他建議茶文化可以帶到家庭、職場、社團、社區,乃至各民族的聯誼中。
4月前
星洲日報《學海》柔佛州學生記者隊,於9月15日至18日在新山佛光山新馬寺成功舉辦了第26屆全國學記營(以下簡稱“全國營”),除了通過各種活動,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記者結識新朋友,建立跨區域的深厚友誼,還為他們提供了探索柔佛地區獨特魅力的機會。 今年的全國營由164位來自七區的學生記者出席,包括柔佛、馬六甲、森美蘭、雪隆、霹靂、北馬和東海岸。本次營會的贊助商包括:馬來西亞樂高樂園(Legoland Malaysia Resort)、張西崐律師樓、Glistening Sound Studio、福氣安康、ATIMAS、Ngan Yin Thumbs、Boss Cafe、巨無霸啦啦煲 LALA PRO MAX、柔佛州廟宇文化研究協會、拿督斯里張學富局紳以及何朝東先生、秀娘惹糕點、以及麻坡大四喜餅家。 沈傑康:培養新聞素養 出席全國營的嘉賓包括星洲日報文教部主任曾翎龍、柔佛州業務經理孫偉佳、柔佛州品牌傳播部主任陳韋琦、佛光山新馬寺的慧清法師、士古來國光二校彭愛郿校長、張漢禮律師、張婉恩律師、鄭弦、黃裔勳、丁裕鑫、 柯福特以及學記隊七區負責人。 隨著全體起立齊唱州歌、國歌及《學海》之歌,典禮正式拉開序幕。全國營營長沈傑康致辭時表示,營會的宗旨是通過新聞報道的訓練,培養學記的新聞素養與團隊精神,同時也希望營員珍惜這次機會,藉機和七區學記建議友誼。佛光山新馬寺慧清法師也上臺致辭,分享做人處事的小故事之餘,也勉勵學記要在求學道路上保持謙卑,積極汲取知識,並以智慧與仁愛應對未來的挑戰。 星洲日報文教部主任曾翎龍代表世華媒體集團(馬來西亞)總編輯兼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上臺致辭。他提到,儘管郭總編輯無法出席,但他對全國營的開展及其對年輕一代新聞人才的培養寄予厚望。 曾翎龍:趁機與各區學記交流 曾翎龍特別感謝了工委團的辛勤付出。他指出,從前期籌備到活動的順利展開,工委團隊在背後默默耕耘,克服了種種挑戰,確保每一個環節順利進行,才讓本屆全國營得以成功舉辦。 在致辭的尾聲,曾翎龍呼籲學記在此次營會中不僅要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更要藉此機會與其他地區的學記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與合作關係。 全國營工委團也在開幕典禮向本次活動的贊助商頒發感謝狀,感謝他們對營會的大力支持。隨後,嘉賓進行了剪綵和敲響銅鑼的儀式,標誌著全國營的正式啟動。全場掌聲雷動,現場氣氛高漲。 外出活動:訪新山市與樂高樂園 歷史之旅落在全國營的第二天,一行人來到新山市區的阿福街,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歷史打卡活動。營員們被分成14個小組,根據任務紙上提供的地點,到達指定地點拍照打卡,記錄新山老街的獨特風貌。 活動開始後,阿福街充滿了營員的身影,他們紛紛手持手機,按照任務指引前往街道的各個角落。在打卡過程中,營員拍下了許多充滿特色的街景——從保留完好的柔佛古廟到街邊的藝術塗鴉,每一處都展現出阿福街獨特的魅力。 這項任務不僅考驗了他們的觀察力,還讓營員們以輕鬆愉快的方式,感受新山市區的歷史積澱與文化魅力。 營員到訪期待已久的樂高樂園,開啟全國營第三天的歡樂篇章。作為東南亞首個樂高主題公園,新山樂高樂園不僅是當地的標誌性景點,也是此次全國營中必不可少的一站。 儘管活動安排緊湊,營員仍有時間自由探索公園。學記還錄製了一個個富有創意的視頻日誌(vlog),通過鏡頭記錄這次樂高樂園的體驗與挑戰。這個過程不僅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在輕鬆的氛圍中開展采訪工作,也提升了他們對新聞記錄與視頻製作的實踐能力。 學記隊新7大品格出爐 由《學海》編輯室及七區學記負責人主導的「學記新7大品格投選會」,通過投選,和學記共同定義了新時代的學記精神。 這是此屆全國營特別安排的環節,讓學記共同參與選擇並理解最新的學記品格。來自七區的學記代表依次講解了他們所建議的兩個品格,並通過深入的討論與交流,從每一區的建議中二選一,最終組成了學記嶄新的“7大品格”。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與投票,最終被選出的新品格是:明辨、謙卑、誠信、決心、勇敢、求知、溝通。這些品格不僅代表了學記的核心價值觀,更為未來的學記樹立了明確的行為準則與成長方向。 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度學習,全國營的講座環節豐富多彩,邀請了來自新聞、法律及創業等不同領域的嘉賓,為營員帶來了多方面的啟發與學習機會。 陳嘉榮:從案例中認識新聞業 第一場講座由著名主播陳嘉榮主持,他從自己的新聞事業出發,直到現在的網絡主播,分享了他從業多年來的點滴經驗與心得。他分享了幾個真實的新聞案例,其中包括他在1998年到印尼采訪的黑色五月暴動事件。 他也和學記分享了《美麗生活節》系列、文東的高齡老裁縫等故事。學記在聆聽過程中頻頻點頭,許多學記還做了詳細的筆記,從中學到了新聞報道的技巧,還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賀婉蜜:筆觸鏡頭呈現本土文化 星洲日報副總編輯賀婉蜜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視角,分享了她對柔佛區獨特文化的深刻觀察和處理新聞報道時的心得。賀婉蜜多年來深耕柔佛,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她通過與學記的互動交流,介紹瞭如何在地方新聞中捕捉特色與亮點,如何把握新聞的廣度與深度,讓報道更具影響力。她鼓勵營員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社會,學會用心去發現新聞背後的故事,並通過自己的筆觸和鏡頭為讀者呈現豐富多樣的本土文化。 張婉恩:結合案例分享索賠事宜 張西琨律師樓的張婉恩律師帶來了一場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講座,聚焦於交通事故與保險這一主題。她結合實際案例,詳細介紹了發生交通意外後的處理流程、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場講座通俗易懂且內容實用,使營員們不僅提高了法律意識,也學到了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黃裔勳:勇敢追夢創業 最後,來自福氣安康的黃裔勳通過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為營員們帶來了一場充滿動力的激勵演講。黃裔勳詳細講述了自己從零開始創業的艱難歷程,以及如何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經驗、走向成功。 他坦言,創業過程中最難克服的不是外部的挑戰,而是如何堅持自己的夢想,保持信心。他鼓勵營員勇敢面對困難,敢於嘗試新的事物,並在失敗中尋找機會。 實踐領悟團隊合作重要性 總結本屆星洲日報《學海》全國學生記者生活營,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從開幕典禮的正式啟動,到外出活動中充滿挑戰與樂趣的經歷,再到講座環節中的深度學習,學記在這短短的幾天裡收穫了滿滿的知識與經驗。 他們不僅鍛鍊了自己的新聞素養,還通過親身實踐領悟到團隊合作與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學記活動】38年並肩作戰 森學記 伴我同行 【學記活動】感恩會拉近新舊情誼 第39屆學記畢業啦! 【學記活動】一日營玩遊戲 探索MBTI奧秘 95學記提升社交能力 【學記活動】甲學記“同理心”理事會 葉稼恩 當選主席
7月前
(新山23日訊)2024年馬來西亞南馬協會佛學會考,共吸引了近800位佛光人線上及實體同步參與,參與考試者約有766人。 考場除了在佛光山新馬寺之外,分佈各縣佛光會所及校園,年齡層從5歲至76歲,涵蓋兒童組、小學組、中學組和成人組中文及英文組。 本屆會考試題以《三好其實很簡單》、《小學生佛學課本》、《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和《金剛經—成就的秘訣》為範圍,考試題型有是非、單選、複選題及簡答題為主。 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指出,在做人處事,與人互動上若能真正落實三好,佛學分數就滿分了。 每一年的佛學會考,家長及孩子應一起用功,把握共同精進的因緣,不僅能檢視所學,更能提升信仰,佛學程度更上一層樓。 當中,考獲100分的南馬協會理事鍾秀鳳分享,每年的佛學會考是她最期待的,雖然會帶來壓力,但可以藉助考試來讓自己不懈怠。 居鑾分會會長鄭秀玉也考獲100分,家庭、事業、會務繁忙的的她,慶幸有分會的讀書會,佛光人一起研讀解題,互相鼓勵督促,才有傲人的成績。 士姑來大學城國中二校華文老師蔡秀湘,也考獲100分。她表示,成績只是一個數字,慚愧對《成就的秘訣-金剛經》尚未讀通透,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提醒自己生活中不要太執著,以自我為中心,太在乎或計較利害得失成敗,會落入煩惱苦海中。 每週到士姑來大學城國中二校,宣講三好的人間佛教宣講員林俐娜老師,成功鼓勵該校師生共20人一起參與佛學會考。 也考獲100分的林俐娜表示,學生對佛學的熱誠,主動報考,並自己前往佛光山新馬寺參加考試,讓她深深感動。 國光一校近200名學生報考,於今日在副校長陳冠娣、老師鄭慧玲及蔡願麗的協助下,成功在校園內進行考試。 妙峰法師及人本分會副會長許雅琳、秘書雅虹及校園輔導組禤有芳,也代表佛光山新馬寺到考試現場關心考試進度。 負責佛學會考策劃人之一的胡柏瑜指出,2025年佛學會考的團隊已經著手策劃來年主題。 他表示,考試不是考成績,而是從中認識自己,檢視自己的佛學素養,期待來年創新與智慧兼併的佛學“慧”考。
7月前
(依斯干達公主城18日訊)佛光山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於昨晚帶領佛光山新馬寺中秋團圓日活動逾百名參與者,唱響人間音緣歌曲,透過音樂歡聚。 是晚出席嘉賓包括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沈永 安、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副會長林培傳、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南馬協會峇株巴轄分會會長趙俊豪及眾理事。 佛光山新馬寺指出,慈容法師中氣十足,高亢的音聲,帶著全場佛光人唱響《佛光山之歌》、《四海都是佛光人》、《我的家鄉在佛光山》等人間音緣歌曲。 適逢中秋佳節,南馬佛光人特別舉辦一場熱鬧的中秋晚會,歡迎慈容法師蒞臨。 逾百名佛光人及佛光親屬,透過音樂歡聚,共度一個充滿歡喜與團圓氣氛的佳節。 慈容法師指出,晚會就是要唱歌;並且鼓勵以人間音緣廣結善緣:“唱歌讓人歡喜,人也會越來越年輕。” 其即讚歎南馬佛光人擁有一個極佳的道場,認為有佛法滋潤,必定會幸福平安。 她回憶星雲大師年僅23歲時抵達臺灣,便致力於推廣人間佛教,強調佛教不只是“拜拜”,而是要理解佛陀真正的教誨。 “大師一直視寺院為修行和信仰的場所,不僅是學校,更應像生活雜貨店,為每一位進入寺院的人提供所需。” 她勉勵佛光人珍惜新馬寺這個道場,讓自己的生活更富有意義與智慧。 此外,林培傳、趙俊豪等人皆在會上帶領唱歌,三好學堂幼兒園校友姚洛慧即以手提琴演奏與眾結緣,榮獲2024年佛光杯合唱大賽總決賽亞軍的新馬合唱團部分團員,也現場即興合唱得獎歌曲《晨禱》。
7月前
8月前
(新山30日訊)佛光山新馬寺三好共識團體舉辦國慶慶典及迷你運動會,共有315名來自柔佛各縣的幼稚園小朋友及老師齊聚一堂,祝賀馬來西亞獨立67週年快樂。 參與活動的260名小朋友及55名老師,分別來自新山、笨珍、峇株巴轄及昔加末。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柔佛州教育局高級副局長羅吉雅、新山縣教育局學前教育助理局長里爾、學前教育與小學督學黃文強、士姑來區州議員瑪麗娜、依斯干達公主城市議員陳賢綺、三好共識團隊執行長張秀娥及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等。 瑪麗娜在活動上強調,馬來西亞是屬於所有人民的,不分種族與宗教,每年的國慶慶典是為了鞏固人民之間的團結與和諧。 她說,從小教育孩子獨立日的意義,並讓他們從小學習唱國歌與州歌,能夠從小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 她也在致辭中表示,自己是第二年受邀參加這項有意義的活動,而佛光山新馬寺通過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從小教育孩子獨立日的意義,值得其他協會和團體效仿。 陳賢綺指出,本次的活動讓小朋友通過運動和遊戲鍛鍊身體,並培養團隊合作及公平競爭的精神,這些都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質。 她感謝幼教老師精心策劃及安排這場運動會,讓學生有展現自我及釋放活力的舞臺,也希望小朋友盡情享受運動的樂趣。 她也勉勵小朋友,勝利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享受運動過程中的快樂和成長。 羅吉雅表示,8月31日是充滿意義的日子,有先賢的奮鬥與犧牲,我國才可取得獨立,而年輕一代的責任,就是以知識、高尚品德與愛國精神來保衛以及確保國家繼續前進。 她勉勵學生努力成為有知識、誠實、善良及擁有愛國精神的人,並表示這才是今年的國慶主題“昌明大馬,獨立精神”的真正意義。 小朋友除了在老師的帶領下高喊“我愛我的國家”口號之外,也帶來3首愛國歌曲“Malaysia Berjaya”、“Bersama Satu Suara”及“Saya Anak Malaysia”的表演。 迷你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包括袋鼠跳、平衡沙包以及跳沙包,並在全體參與者合唱“竹蜻蜓”的歌聲中完美落幕。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依斯干達公主城4日訊)龍騰虎躍,耀四方! 配合甲辰龍年到來,佛光山新馬寺即日起至3月2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在該寺舉辦“龍天護佑”春節特展,藉此平臺讓參訪者有機會觀賞到各式各樣“龍”的展品,大開眼界、賞心悅目。 該特展一共集合了逾50位參展人的99件與“龍”相關的展品,包括畫作、字畫、藝術擺設品、攝影作品、手工、刺繡、服裝、剪紙及書法等,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給。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展覽還出現了4幅特別的畫作,有關展品與一般畫作不同的地方,就是增加了“擴增實境”的立體效果,就是俗稱的3D畫。 訪客只需掃瞄二維碼並下載Artvive應用程式,即可通過鏡頭看到畫作在眼前活靈活現,這種將傳統藝術與數字藝術結合起來,擴展藝術品增強視覺及觀賞效果的方式,在本地相信還相當罕見,成為了“龍天護佑”春節特展的一大賣點。 為了訪客方便,畫作旁邊也會標示“A”的符號,表明有關展品可用另外的視角來觀賞。 據瞭解,展品當中有不少是屬於個人的珍藏品,非常珍貴。 其中,佛光人何超英就借出兩件珍藏品,分別是其已故母親傳承給她,具有近60年曆史的“龍鳳祥珠”金手鐲,以及她於1999年,從中國江西景德鎮購買回來的“雙龍戲珠”薄胎陶瓷碗。 何超英回憶說,該金手鐲是早年經營當鋪的父親收到的藏品,後來給了母親,如今又傳到她的手上,由於父母皆已雙亡,對她而言是十分寶貝的藏品。 她介紹,“薄胎碗”取名於碗的厚度非常薄,若在燈光下照耀,還可看到碗身燒出的兩條生動的龍,製作手藝高超。 另一個引人矚目的展品,正是國際佛光會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貢獻的2套“青花龍茶具”。 林晉漢透露,該茶具從爺爺時代流傳至今,預計也有近80年的歷史。 “龍天護佑”春節特展藝術總監鄭貝山今次將收藏了40年的龍墨硯拿出來參展。 鄭貝山說,該龍墨硯是友人於80年代從韓國買回來送給他,由於這個硯臺的龍的形態雕刻得非常細緻,他捨不得拿來用,一直珍藏至今。 在眾多展品中獨樹一幟的環保龍展品“龍環傲遊”,是詹彩虹與丈夫和2名孩子耗費了2個月完成的環保龍,色彩十分繽紛吸睛。 原來,她採用蛋託包括雞蛋和鵪鶉蛋的蛋託,完成了龍身、龍尾,作品呈現出來的整體效果很好。 “我平常還有工作,所以每天晚上只能利用1到2個小時的時間來製作。” 此外,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還有由來自柔佛手工藝中心的第三代皮影戲繼承人沙峇裡現場帶來的皮影戲《龍》。 《龍》是沙峇裡連同製作團隊花費了16個月時間製作,切割手法細膩,在燈光照映下演繹龍的故事,讓訪客有不同的體驗。 新馬寺今日除了迎來“龍天護佑”春節特展的開幕禮,同時也為早前由近百名書法及藝術愛好者集體完成的創意龍揭幕。 該創意龍是由500顆燈籠串成,兩顆龍頭是由新山十五樓拿督公舞龍體育會報效。 出席以上兩項活動的出席嘉賓,還有佛光山新馬泰印總住持黨誠法師、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馬來西亞佛光會聯合會副會長林培傳、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柔佛州分會主席資婉蜜、柔佛攝影學會會長陳錦發與副會長紀維雄、柔佛州書藝協會秘書徐華雲、新馬寺水墨畫班蔡美康老師,以及古來雲山畫堂張俊華老師。 覺誠法師坦言,她乃首次參與在立春舉辦的活動,發現新馬寺各處都散發著春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 她同時也對近百名書法及藝術愛好者齊心協力完成的創意龍感到驚喜。 “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之一就是以文化弘法,所以新馬寺也很注重文化和教育。華人留甚麼給後代呢?不就是文化嗎。”
1年前
(新山4日訊)農曆新年來了,到佛光山新馬寺遊園賞花燈,看恐龍、迎新春! 龍年要看“龍”燈,恐龍雖然算不上是“龍”,但佛光山的義工團們為了打造新山區獨一無二的花燈展,精心策劃以“祥龍樂園-Hsingma World”主題卡通版的侏羅紀公園花燈,讓大小朋友一起歡慶農曆新年。 各式各樣的恐龍,如霸王龍、三角龍、劍龍、腕龍等“化身”7只可愛的花燈恐龍,其中最高的腕龍高25尺;另外還有一座巨大的火焰山高32尺、寬64尺,給民眾帶來另一番美侖美奐的奇遇。 佛光山新馬寺即將於本月9至25日(除夕夜至農曆正月十六),開啟一年一度豐富多彩的春節平安燈會。 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受訪時透露,儘管這些年新馬寺的花燈並沒有根據生肖而設定主題,不過今年適逢龍年,龍象徵吉祥,中華民族對龍相當重視,因此今年策劃以龍相關作為花燈主題。 “國內不少購物商場採用傳統龍的裝飾,最終新馬寺還是選擇了可愛的卡通恐龍花燈。” 她指出,新馬寺設有幼兒園、佛學班、附近一帶約3000名學生,有趣且可愛的花燈主題更適合親子家庭參與。 她希望能讓大家體驗不一樣的春節,大人小朋友都喜歡侏羅紀公園,把恐龍變成可愛風格,相信孩子們會開心。 “中馬有東禪寺,以前南馬區的民眾會驅車到中馬賞花燈,如今南馬有新馬寺,新馬兩地的民眾到新山賞花燈,實現新馬一家親。” 此外,為了凝聚國內藝術家以各自藝術手法詮釋生肖文化,新馬寺也開辦“龍天護佑”生肖藝術展。 她坦言,花燈展最辛苦的是義工們,從去年9月開始策劃到落實,義工們幾乎每天下班後還要到新馬寺投入花燈製作。 從事木業的義工也是身兼花燈燈光組的楊東昇指出,去年中秋節後,就開始與設計師討論龍年花燈展的構思,龍年主題擔心造型過於單調,花了約2周時間敲定卡通恐龍為主題,為小朋友帶來歡樂與新的花燈視覺體驗。 他說,製作過程分別分配4項流程,首先是看花燈恐龍的鐵枝和電焊,10月中旬動工需時1個月陸續把花燈骨架運輸到新馬寺;第二個流程拉電工序。 “每一隻恐龍使用約800個燈泡,不同顏色的恐龍需不同的燈飾搭配。” 他透露,整個花燈展采用5000個燈泡,也必須確保恐龍造型沒有黑暗死角,之後等第三項工序交由花燈配色與粘布品質管理組完成後,團隊再進行第四個安裝與測試的工序,確保花燈位置通過電流測試,正常操作。 花燈配色與粘布品質管理組負責人林秋敏表示,這次恐龍造型採用4種不同的布料,分別是亮片布、綢緞布、絨布和透明網紗作為搭配;至於火山則採用色丁(又稱沙丁)布料搭配。 “動員150名義工團,不同佛光山分會認領,齊心集體制作花燈。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UTM)學生也認領一隻黃色的腕龍,協助粘布和配色工作。” 她指出,每隻恐龍面積非常大,每隻重達400公斤,需要許多的義工幫忙,義工們分上午(下午1時至5時)和晚班(傍晚7時至晚上10時)模式每天輪流接手製作,耗時近3個月,直到上週才正式完成粘布工序。 她說,結束粘布工序後,再把恐龍和火山拿到籃球場進行“組裝”,這時必須出動起重機安裝。 佛光山新馬寺昨晚隆重舉行一場以“雲水自在,祥和歡喜”主題的義工歲末聯誼暨新春平安等會啟燈典禮。 出席者包括柔佛州衛生及團結委員會主席林添順、柔佛再也區州議員廖彩彤、馬華柔州聯委會宣傳局主任陳賢綺、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副會長林培傳及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等。 林添順致開幕詞時預告,如彬法師是柔州宗教和諧委員會成員之一,佛光山兩名代表即將在本月7日(下週三)代表佛光山,與柔佛州務大臣拿督翁哈菲茲一起吃團圓飯,這是特別的活動。 他說,我國經過冠病疫情的考驗,宗教的種子如何在心裡如何紮根,新馬寺扮演重要的角色,向社會散播愛與慈悲的力量,為柔佛州打造更祥和的社會。 另一方面,覺誠法師也在會上指出,柔佛蘇丹依布拉欣上任國家元首,猶如飛龍在天,如今重啟隆新高鐵(HSR)已有眉目,加上柔新捷運(RTS)也加緊腳步竣工在即,相信國家經濟持續取得繁榮發展的景象。 法師希望大眾和諧相處“共生共榮”,在文化傳統方面繼續發揚光大,把美好的留給下一代。
1年前
(依斯干達公主城4日訊)佛誕日“回家”,與佛相應。 一年一度的衛塞節,佛光山新馬寺再以豐富多元的活動,吸引佛光人及信眾聚在一個屋簷下,大家扶老攜幼熱絡參與,彷如“小過年”。 只見“復蔬早市”人山人海,由佛光人親自擺攤義賣的各樣素食輕易擄獲人心,義賣的其他不同產品也各有擁躉,顯見大家行善不落人後。 首次登場的中國象棋比賽,更有來自不同年齡層的象棋好手現場對弈,“以靜制動”,好不精彩。 適合小朋友參與的繪畫比賽、硬筆比賽、悉達多造型比賽和益智遊戲暨教育園區活動等也各有興致勃勃的參與者,這是每一年佛誕日的“傳統”品牌活動,但年年都能展現其不同的亮點,意義更加深遠。 此外,在偌大壯觀的大雄寶殿,參與浴佛祈福的信眾更是絡繹不絕,信眾們同時也留在現場加入了大會預備的祈福典禮、祈願祝禱儀式,盛況不減。 佛光山新馬寺是於2017年落成,當年是由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因緣際會選擇在與新加坡毗鄰的新山建設的道場,大師命名並親題“佛光山新馬寺”,意思涵蓋了“新山、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新馬一家親”之意。 隨著星雲大師於今年2月5日在臺灣高雄圓寂,今年的佛誕日對新馬寺也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因此,該寺也特別設置了一個“星雲大師特展”,通過所規劃的星雲大師的10個時期,讓人瞭解大師的生平紀事,從而認識他所提倡的人間佛法等名言哲理。 這10個時期包括“成長的人生”、“學習的人生”、“參學的人生”、“文學的人生”、“歷史的人生”、“哲學的人生”、“倫理的人生”、“佛學的人生”、“隨緣的人生”及“圓滿的人生”。 展館內同時也有星雲大師的墨寶遺作,這些被大師稱為“一筆字”的作品,為甚麼叫“一筆字”呢,裡面也有大師親自解說的內容。 今日的慶祝活動,新馬寺也迎來了數名嘉賓,他們包括依斯干達公主城國會議員劉鎮東、柔佛再也州議員廖彩彤、士都蘭州議員曾笳恩以及柔佛州行政議員林添順,其他出席者計有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及國際佛光會南馬協會督導委員會督導長周振文等。 如彬法師在展館親自為嘉賓們簡單導覽時提及,星雲大師對文字和文章很有熱情,在中風的幾年,也是熱情滿滿,有時靈感一來,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會打電話叫人來,好讓他能將靈光閃現的內容趕緊記錄下來,將法理留給弟子和信眾。 星雲大師本人也曾經說過,之所以這一生熱愛文字寫作,那是因為“文字,是生生不息的循環”,“人不在,文字般若還在”,這些大師的人生故事,值得品味和思考。 較早時,如彬法師開示時也提及,希望信眾們“回家”不僅是走馬看花,而是能夠“與佛相應”,“入寶山不要空手回”,好比學習佛陀的教導,或星雲大師至理名言中的提點。 劉鎮東致詞時則提到了我國與新加坡原來慶祝衛塞節的日子不同。 他說,我國今年是在5月4日慶祝衛塞節,但新加坡的衛塞節卻是在6月2日,之所以有所不同,這與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有關。 然而,不論是南傳佛教或北傳佛教,他認為佛教是“跨越南北”,不分你我的。 與此同時,劉鎮東也提醒,佛教也不能停留在“拜拜”的階段,而是擴大其內涵,就如新馬寺一樣,該寺除了佛法、佛理,也關注其他的公眾事務,例如配合衛塞節所舉辦的兒童繪畫比賽也關注了環保的議題,透過這樣的參與,讓世界更美好。 如彬法師補充道,佛光山早在10幾20年前已關愛地球,所以,新馬寺也希望為大馬出一份力。 他說,參與環保在於人的“心”,如果人能思想垃圾要怎樣丟,出門走走帶幾個環保袋,這個“我要”的心,就能幫助這個社會、國家的汙染越來越少。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