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侏羅紀公園

長期生活在車水馬龍的鋼筋森林,藍天白雲穿插在高樓與高樓的間隙,不免覺得有些壓抑,如果假期時想要帶著孩子接觸大自然,與動物近距離接觸,也許巴雅英達探索溼地公園能成為其中一個選擇。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陳敬暉、Gamuda 提供 巴雅英達探索溼地公園坐落在雪蘭莪州瓜拉冷嶽,自然溼地的總面積多達1111英畝,是金務大置地旗下的Gamuda Land leisure與野生動物保護與國家公園局Perhilitan 共同經營。 當我們上午11時許抵達溼地公園停車場時,已經有一輛越野車在等候,原來遊客可以乘坐這一輛越野車,在資深的護林員陪伴下深入到溼地公園探索大自然。 為了儘可能保留原生態的面貌,進入溼地公園的道路並未修繕,碰巧前一天大雨滂沱,道路處處泥濘,越野車格外顛簸,恍惚間有一種身處《侏羅紀公園》的錯覺,倒是有一番野趣,對於孩子來說,也許比商場裡上下搖擺的機動車刺激好玩。 溼地公園內驚喜多 這裡有14個湖泊,其中3個相連成一片大型的溼地,成為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包括鱷魚、烏龜、蛇等14種爬行動物;255種鳥類,還有河馬、水獺及其他哺乳動物。 當然,能看到多少種動物全憑運氣。 當天,我們乘坐的越野車開往深處時,忽然樹林傳來一些動靜,扭頭一看,山豬媽媽領著山豬寶寶飛快跑過,偶有掉隊的小山豬緊隨其後,驚喜來得太突然,突然到甚至來不及掏出手機便一瞬即逝。 這場面直讓我聯想到動物大遷徙,雖然並非身在非洲,亦不及非洲壯觀,可是能看到如此有趣的一幕,怎能不堪稱幸運? 這一天的我們,好運一直在持續。 我們登上游覽船在溼地的湖泊遊覽,整片藍天白雲、清澈的水面和眼前大片大片的碧綠樹林,如入神秘的亞馬遜之境,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此時,空中忽然有一隻白鷺飛過,在不遠處落下休憩,湖面上隱隱約約還能看見它白色的倒影,為原本就已經足夠美麗的構圖再添上一抹亮色,這次我們終於來得及掏出相機按下快門,將這美好的畫面定格。 除了極需運氣爆表,可遇不可求的小驚喜,園區內還有鱷魚湖、河馬池塘可供參觀。 我們抵達這兩個區域時,已經時值中午,近距離肉眼可見兩三條大小不一的鱷魚懶洋洋地趴伏在樹蔭底下乘涼休息。 但實際上,鱷魚湖裡棲息至少60條鱷魚,鱷魚來自國內不同地區,許多是闖入人類活動區域被捕獲後安置在此處。假設適逢週末或公共假期的早上入園,就有機會看到工作人員餵食的場景,孩子可以通過欄杆欣賞到多條鱷魚浮出水面的壯觀景象。 此外,河馬池塘共飼養4頭河馬,我們坐在越野車上,能依稀地看見一頭河馬藏匿在蓮花葉中,露出雙眼,泡在水裡愜意地消暑。 與鱷魚湖不同,在餵食的環節中,遊客允許參與投餵河馬,有意想要近距離互動的人們記得早上9時就得入園哦! 原住民護林員解說解惑 由於護林員是經過解說培訓的當地原住民,對於當地的一草一木等生態環境早已瞭如指掌,在一路上會向遊客講解周遭或即將能看到的樹木、飛禽種類,以及它們的生活習性等等,無論是大朋友抑或是小朋友有疑問,護林員能為你一一解惑。 由於護林員是原住民,只提供馬來語和英語的講解服務,不過,園方亦準備了中文解說的錄音,不諳英語或馬來語的遊客無需擔心。 如若經過特定的“景點”,比如幽靜的竹林、懷舊的傳統馬來屋,以及水光瀲灩,稱得上天空之鏡2.0的湖畔,護林員還會暫停下來,讓遊客拍照打卡。 這一路上,看到不少可供露營的營地,遊客可自帶帳篷在此露營、燒烤、釣魚、野餐、觀鳥,或在叢林裡漫步。 如果喜歡騎行的朋友還能在專人帶領下,在溼地叢林小徑展開刺激的越野騎行,又或者悠閒地利用腳車道在大自然裡轉悠,即使無需驅車數小時到外州,也能體驗到在大自然的各種活動。 實驗室讓孩子化身小小科學家 除卻充滿野趣的戶外活動,孩子還能到位於溼地公園入口處的溼地植物中心參觀,該中心包含研究設施、樹木保護區、城市農耕區以及有關溼地和樹種的教育展覽體驗館。 越野車駛出蔥蔥郁郁的樹林,停泊在植物園體驗館外,館內設置許多互動裝置、立體模型,同樣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原住民擔任講解員,為遊客介紹溼地的構成、物種等等。 遊客可以通過有趣的互動裝置,深入地瞭解溼地在大自然如何發揮作用,或通過縮小版的“溼地”模型,一目瞭然其構造。 在出口處也設置了原住民手工藝品展示角落,從手工編織的帽子到椰殼儲蓄罐,應有盡有,遊客可以選購心儀的物品,也能根據需求參加由原住民教導的烹飪和編織工作坊,深入瞭解他們的傳統生活。 此處還設有研究實驗室,立志想要成為科學家的小朋友可以提前圓夢,穿上白袍化身小小科學家,到湖邊抽取湖水樣本或到周邊的森林公園採樣,體驗科學研究的工作。 走到實驗室的另一端,可以看到該中心種植各種香草、蔬菜,原來這裡設有城市農耕體驗的項目,遊客可嘗試種植農作物如蔬菜、樹木,且可以採摘蔬菜回家。 另外,園方特意為4至9歲兒童設計、打造的戶外教育計劃叢林學校計劃2.0(Jungle School Programme 2.0),讓孩子通過探索溼地的過程中,瞭解關於動植物的知識,不過,這一項目更適合團隊預定。 值得注意的是,園方共設有兩個探險配套,每個配套的活動略有差異,有意購買的遊客得先了解個人或家人的喜好哦! 當然,如果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逛完溼地公園,想要找個地方涼快涼快,離開公園後,可以乘坐擺渡車到位於不遠處,同屬Gamuda集團下的水上樂園SplashMania戲水降溫。 如此一來,短短的假日無需耗時在舟車勞頓,避免堵車的煩惱,不僅能夠探索自然,亦能與孩子在水中游戲消暑清涼,度過美好又充實的假期啦! 小貼士: 由於需要攀爬上下越野車,建議女士穿著長褲較為方便行動。 投餵河馬的時間為每日早上9時左右,而鱷魚僅在週六11時左右投餵,因此建議想要觀看或參與投餵的人們最好在9時入園。 更多【家庭】文章: 弟妹出生後 別忽略老大的心理 過年記憶大不同 一家三代的過年故事 廢物變玩具 開啟孩子想像力
1星期前
我小時候讀過的青少年恐龍書,許多內容其實揣測大於真相,比如恐龍為何滅絕,作者在書後列出歷來提出的64種假說,只有10個經得起科學驗證。 你可能不知道,30年前,當你在觀賞《侏羅紀公園》第一部時,其實也正在見證古生物學界的重大革命。 電影中很神奇的描述恐龍的各種行為:如何行走?如何攻擊?發出什麼聲音?以及試圖提取DNA複製恐龍,其實都是當年學術圈實際上正在發生的革命。 在那之前,我小時候讀過的青少年恐龍書,許多內容其實揣測大於真相,比如恐龍為何滅絕,作者在書後列出歷來提出的64種假說,只有10個經得起科學驗證。 其實,最早的古生物學屬於自然史,主要在做蒐集和分類,本書作者於40年前學習古生物學時,主要目標是解決油氣開採問題(石油就是古生物遺骸)。他在職業生涯中經歷了新舊各派的論戰,見證恐龍研究從猜測轉變成可反覆驗證的“硬科學”的過程。古生物學界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許多教科書內容必須改寫,驗證了作者老師的話:“所有的知識都是暫時的,我們必須努力做出準確的觀察。” 隨著基因工程進步,也開始用DNA和數學方法計算“分子時鐘”來推斷演化,過去認為相近的物種,經DNA比對發現關係甚遠,整個演化系譜因此重修,當年遭到傳統古生物學家的強烈抗議和質疑。(閱讀全文)  
11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