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关心
家庭
【读者投稿】柏芫/其实我们可以好好说话
最近刚播完的韩剧《好搭档》里的最后一个案件,写实地反映了现实家庭生活中常发生的事,就是家人之间没办法好好说话。很多时候我们说出来的话与我们心里所想的意思背道而驰,明明想要关心对方或是希望对方关心我们,结果说出的话不是让对方感受不到温度,就是让对方误解为谴责或是埋怨,并没有表达我们的心意,以至于误会和怨气日积月累。 在我处理过的离婚案件中,感到最无奈的事即一对相恋且结婚多年的夫妻,因相处时没办法好好说话,导致误会和埋怨越来越深,最终两人选择放弃沟通,也放弃这段关系。其实,很可惜。 当家人之间,没有好好表达自己对家人的付出而感谢,也没好好表达自己的关怀之意,这样的家庭关系会让所有人都生活在内耗和争执中,也会越来越疏离和不和谐,最终家庭氛围将会变得压抑。那些不和谐的音调会不停出现在生活里、与家人的沟通里和相处模式里。 咄咄逼人的语气终将消磨彼此的关系 如作家杨绛曾说:“中国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遇事爱责备’的相处模式。” 这种一遇事习惯以责备的语气去说话的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都是慢慢地耗着双方的情分。其实我们都明白,当发生事情时,责备是最于事无补的方法,不仅挽回不了已发生的事,还会将错误放大,但由于习惯以责备的语气说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先责备,后关怀。这样的说话模式,往往这让人感受到责备,而非关怀。 当夫妻发生争执的时候,其中一方习惯性地以责备的语气说话,另一方只会感受到责备,即便事情过去了,心里还是会产生疙瘩且日复一日地加深两人之间的隔阂。有时候,你本来只是想提醒对方之前发生过相似的事情,要对方注意前车之鉴并小心而已,但由于你习惯以责备的方式说话,对方就可能误会你一直揪住他的过错不放,或者爱翻旧账。由于心里委屈或是不甘心,对方又以气死人不偿命的说话方式去反驳你,这样两人可能会开始吵架。 这样的沟通模式,时间久了,会逐渐消磨两人的热情,彼此的关系终将愈加疏远。 急于发泄情绪会使矛盾加剧 当你想关心你生病的丈夫或是妻子,你想说;“你哪里不舒服?要不要看医生。”可是说出的话却是:“你每次都这样,我跟你说了多少次,又得看医生。” 当你想让忙碌的丈夫早点回家陪你,你想说:“我一个人在家,想你早点回来陪我。”可是说出的话却是:“你又死去哪里了?怎么这么晚都还没回来?” 这些话是否很熟悉啊?这些话与说话的那个人的本意,背道而驰。 很多时候,人在面对生活上的问题,往往难以做到先关心,再解决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处理问题,而是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说话的用词和语气都比较负面。这种沟通模式往往会加剧矛盾,导致双方的隔阂更深。 有时候,妻子向丈夫说着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事情,丈夫却以为妻子因小事爱抱怨,完全不理解他在外工作的辛苦,说话上就显得不耐烦,或是让人感受到不屑,如:“我在外面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家,这些小事有什么好抱怨的。” 其实,丈夫可以先平静下来,再说;“我明白你的辛苦,我们都辛苦,但是家里都得靠你。”其实,妻子明白丈夫在外奔波的辛苦,但是她在家里面对处理不完的琐事,也很不耐烦,她需要被关心。 听了这话,本来可能点燃吵架的火种也灭了。 好好说话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家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好好说话,少点责备,多点体谅。与其遇到问题时责备对方,不如温和说一句“没关系”。当我们好好说话时,我们能够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家人之间不是博弈,无需争个输赢,分个高下,才能解决问题。 家人之间可以讲道理,但一定要少说教,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除了血缘,就是感情。家人之间,夫妻之间,如果总是用说教的方式沟通,长篇大论,温情和关心就会渐渐消磨殆尽,彼此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家也不再是那个温暖的港湾。 如果夫妻之间少了感情依靠,这日子不就淡如水了吗? 如果你是那个总爱说教的丈夫,请记得你的妻子要的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丈夫,孩子要的是一个可以爱护他们的父亲,不是高高在上的夫子。 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需要好好说道理,立规矩,这是维持家庭和谐运作的辅助,但家人之间也可以好好表达自己内心的意见和关怀,这比两人互相说教和指责,然后吵得眼红耳赤去确定谁对谁错来得更有意义。 聆听与沟通打破隔阂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源自于其中一方,或是双方都不愿意聆听对方说话。 例如:当一个丈夫工作回家时,他觉得自己在外面赚钱养家很辛苦了,而那个在家带娃的全职太太应该体谅他,而不是对他唠叨不停,所以他拒绝聆听太太的话,或是拒绝沟通。时间久了,两人渐渐没了沟通,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两人心里的想法,关系会越来越疏离。 身为丈夫,他可能觉得不想把工作压力说给太太听,是不想让太太更压力,他或许想让太太过得轻松一些。但是人往往忘了,心里的想法是需要通过好好说话,才能让对方听到。 而在太太的眼中,她在家里全天候照顾孩子和打理繁琐的家务实在太累了,她也需要一个抒发情绪的出口,希望被理解,因为她每天都困在这一亩三分地,她没有同事,没有资源,她可能还有恐惧,害怕看见丈夫眼中对她的藐视。这些情绪可以通过聆听和沟通得到舒缓的。 拒绝沟通如无形的屏蔽,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许多家庭关系的破裂,往往源自于不愿意好好沟通关于生活中那些琐碎小事。这些小事可能带来的委屈、不公、不被认可、抱怨和责备,像无形的毒药,日积月累地侵蚀着感情。当这些负面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压垮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令家庭关系彻底崩溃。 家是温情的起点,也是心的归宿。 我们可以好好说话,给家人最温暖的话语,而不仅仅是责备的语气。 更多【家庭】文章: 短视频当道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考? 马术治疗 开启特殊儿童心门 走进考古走近历史 博物馆也能很有趣
2星期前
家庭
大柔佛
专家:倾听包容谅解防悲剧 多关注 青少年情绪心理
(新山22日讯)近期发生数宗中学生坠楼轻生事件,令人心痛惋惜之际,也使社会大众再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现时代的压力多元化和社会变迁,及时介入与预防是减少事件发生的关键。
1月前
大柔佛
星云
我家小妹/陈栐伽(加埔)
偌大的房里,只有那张双人床上躺着一具躯体。其余的两张单人床则寂寞地等待主人的归来。 趁她们还没回来前,我早就关上灯,闭起眼睛,祈祷自己尽快入睡。 辗转反侧,睡意并未如我所愿贯穿躯体。紧闭的双眼与大脑逆行通往各自的远方,一个努力入眠、一个念念有词:一定要在她们回来前睡着!否则,入室抢劫般的开门声、震动眼球的亮墙灯、还有那个明知答案的问题“二姐,你睡了吗”……实在是令我不得好眠啊! 结果可想而知,静与动,违和也。睡意未来,反倒是那钥匙转动的声音抢先抵达。 糟了,她们比困意更早到来,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只会延缓姗姗来迟的睡意。 我深吸一口气,盖紧棉被,凭着意念在大脑释放空白,试图淡化即将来临的吵杂和刺眼,以及那份无奈,被逼接受与一位女人、两位女孩同睡的无奈。最终,我合上眼帘,催眠着自己是熟睡的睡美人。 踩踏阶梯的脚步声传来,开门声也随之而至。有别于常,这一切都是轻轻地发生。那位开门时似乎还带点犹豫,像是每次靠近我耳畔,道出内心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时的心虚,开头缓缓铺垫、高潮猛然停顿,百般犹豫,似乎在确定无人听见……这扰乱人心的开门声。 担心安宁被打破 这份轻巧早已让我提前包容了接下来的那道刺眼。怎知那位并未开灯,她轻轻地关上房门,像阵风似地掠过床沿,径直走向厕所,寻求角落厕灯的照明,借此换上睡衣。重新适应光亮的不适感并未袭来,好奇心却迷绕心间。究竟是哪室友如此小心翼翼呢?我猜是小妹。 靠着声音推测她在做什么并不难,但接下来来回踱步的声响,果断让我打破意念睁开眼一览这位到底在干嘛。原来她是在调节空调温度——先是拿起遥控器走到我的床边“滴”了一下,再走到角落,借着厕所的灯确定理想的温度,又重返我床沿“滴”了两下。温度准备就绪,她轻跳起身子“啪”一下地关上厕所的灯,便躺在我旁边的单人床,拉起棉被,入睡。一气呵成,甚至不问我是否睡了。 出乎意料,一切都在不受控地发生。 体贴的作风实在不符合我家小妹的性格。若是大脑争气点,从她们回来前就配合双眸滋养睡意,即使她们进了房门,睡眠必会通畅无阻,直至天明。 或许因为这是忙碌生活中,唯一一次提早入睡,得以独自享受静寂的黑夜,却反倒担心起安宁被打破,而胡思乱想,上演了一场没有敌人、只有猜想的独角戏。在无数摸黑进房的日子里,妹妹可能也悄悄改变了。 这下好眠如约而至,我却失眠了。 愧于那先入为主的丑陋,感于那静静长大的妹妹。
1月前
星云
东海岸
黄保俊:关心孩子学习成果 家长应多参与学校活动
哥打峇鲁中正学校董事长拿督黄保俊呼吁学生家长常常到学校踊跃参与孩子的活动,同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成果。
1月前
东海岸
狮城二三事
学生发现母亲非生母深受打击 教师助他渡过难关
(新加坡12日讯)新加坡一名32岁女教师因学生发现自己的母亲不是他的生母后,无法专心向学,于是在放学后抽出个人时间,帮助后者复习功课和开导他,协助他改善与家人的关系。 《8视界新闻网》报道,在雅德小学执教的32岁教师柯俐恩,以及在立德中学执教的32岁教师李俊辉,这些年轻老师对学生无私奉献,获新加坡教育部颁发杰出青年教师奖。今年共有六人获奖。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需求,32岁的立德中学教师李俊辉,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他也邀请外籍劳工们到学校与学生们接触,让学生们更了解外籍劳工所付出的辛劳。 李俊辉接受访问时指出,一对一的非正式交流有助于他和学生建立信任和联系,也帮助他更好地支持他们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确保能够在个人层面上,了解学生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体恤外籍劳工们的辛劳,以及让他们了解新加坡社会的多元性,李俊辉决定邀请外籍劳工到学校,接受学生们的“访问”。学生们过后也为外籍劳工们写卡片,献上祝福。 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还能学会如何进行采访和记录历史。这种真实的学习经验,不但丰富了课程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名获奖者柯俐恩的一名学生萨姆(化名),在发现自己的母亲原来不是他的生母后,无法在学业上专注,还经常逃课、没完成作业。 柯俐恩得知后,会在放学后抽出时间帮助萨姆,协助他完成作业。 萨姆的母亲也主动联系柯俐恩,向她诉说她与儿子之间面对的问题。 “萨姆的母亲担心他每天放学在外面溜达很迟才回家,也不与她交流。我和萨姆交谈,向他强调父母对他的爱,并提醒他我们都很关心他。” 升上六年级的萨姆,希望能达到通过小六会考的目标,柯俐恩于是开始催促他多练习数学。 “小六会考成绩放榜后,萨姆的成绩比预期好,他也达到了通过小六会考的目标,我为他感到十分骄傲!”
5月前
狮城二三事
星云
对的方法/荧火(蕉赖)
那天午饭时间,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语琳出来吃饭。我们从中学就是好朋友,毕了业后也选择到同一间公司工作。我们像往常一样走到那间熟悉的美食广场,可不寻常的是她今天十分寡言,我感受到了我们之间的氛围有些怪异。我不以为然,觉得她可能是工作累了,便主动开启话题,问她想吃什么。 她竟然只是冷冰冰地抛下一句“我自己去买”,就往别的方向走。走不到几步,她遇见同事,又笑嘻嘻地跟别人打起招呼。我看着她的背影,百思不得其解,她这是生我的气了吗?我站在板面档前发呆,心想等会儿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餐桌上,我们都默默吃着食物,一语不发。我只好先发制人,开口问:“你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她抬头督了我一眼,好像听不见似的,又继续埋头干饭。我轻叹口气,又继续问:“我做了什么惹你生气了吗?”她不看我,只是嘴里“啧”了一声,又继续吃饭。 我当时气得胸口发闷,我不理解那些有心事不说出来,还要摆臭脸的人。美好的午饭时间,怎么一见面却只释放负能量,搞得气氛僵硬。要不是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肯定理也不理,关心的话也不说一句。 我是这么认为的,你要是摆脸色,那就是想要朋友的关心,这我可以理解,那朋友关心你的时候,你就该好好交代。反之,你要是不想别人多管闲事,那就该把脸色收好,没必要因为你一个人影响了别人的心情。可能会有人说,我心情不好就摆脸色关别人什么事,我又不是杀人放火,根本没耽误别人的生活。那换位思考一下,倘若你看见好朋友摆臭脸,关心地问他发生什么事,换来的是他的烦躁和无视,你又会有怎样的心情? 自懂事以来,每遇到问题我就会把问题了解清楚,连根拔起,以免将来后患无穷。所以当下我继续追问她,“你到底怎么了?”我语气略带不爽。她不耐烦地低头回答:“我现在不想说话,你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烦人?” 我听后,深吸了一口气,她似乎料到我要对她输出一长段大道理,便开口说:“吃完了,回去吧。”见她这样,我只好作罢。 后来,我什么都没问 那天晚上,我抱着手机给她发消息,我说有什么事情都得说出来,我们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我还说我这么逼问她也只是不想她把问题藏在心里,待他日吵架的时候她一次过爆发,那时就真的难以收拾了,我又说她生我的气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倘若她不说出来,我又要如何更正我的错误呢?那到时岂不是会重蹈覆辙? 一开始,她并没有搭理我。可能是被我不断发消息,打长文的压力紧迫下,她也打了一长串的文字回应我。大概内容就是说我很烦,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应该让她静静,为什么非要逼问她?她说我没做错什么,只是那天我无心说的一句话让她走心了,所以不想搭理我。 后来我又和她争辩了一段,最后我们争了大约一个小时才和好结束,可能是真心妥协了,又可能是双方都争累了。那晚的我们可说是两败俱伤,好像忘了是为了什么而争,只是知道自己很累。 后来有一次午餐时间,她又摆了臭脸,又不跟我说话。这次,我什么都没问,自顾自地说了当天的趣事,还有用特别搞笑的方式来说。她听着听着,就跟我一起笑了。那之后的有一天,我们聊天的时候,我轻轻提起这件事,她才告诉我那天心情不好的原因。 有时候我觉得对的方法,它依旧是对的,但实际上对的方法多如牛毛,在不同人的身上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像语琳一样,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跟她说这么多道理是何苦?道理她不懂吗?她都懂,但我们心情往往比什么都大,比道理大,比朋友大,所以何不给她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她与她自己的心情和解。当我们没办法阻止别人带来的负能量时,那就努力散播自己的正能量。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把问题说清楚马上解决确实没错,但这个方法有时候会变得十分复杂。有的人你一问,他就答,我们一起好商量;有的人呢,你问他十句,他心情不好,他就偏不说。那这时候我们就该退让,毕竟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把资源投入在错误的方法上,简直是多此一举,有时甚至是在火上加油。
8月前
星云
全国综合
女子被跟踪获警员拨电关心 “大马警方还有希望”
女子申诉在高档社区被陌生男子跟踪,最终迫使她逃入咖啡厅求助,她在安全脱身后报案,警员竟戏称“也许他喜欢你”,令她恐惧心理未消,一度对警方办案态度感到失望。
11月前
全国综合
全国综合
狮城最高专员:博学亲切 “安华关心人民福祉”
“我一直认为他博学、亲切,并且真诚地关心马来西亚人民的福祉。”
1年前
全国综合
星云
那些帮助我们的 和歧视我们的/鱼儿水中游(寄自新加坡)
关心那天我和朋友H从一家连锁日式料理店离开时还有说有笑,买了两件价廉物美的新衣。逛完一家模型店后,H突然说想去厕所,结果半小时未归。我拿起手机,用通讯软体询问,过了一会儿,H用寥寥几字表达了不舒服,需要我去帮忙买瓶如意油。 买完如意油,从厕所隔板下递给她时已是晚上9点30分,购物中心里的商店陆续关门。我又在外面焦急地等待了半小时,两次跑到厕所门板外呼唤H的名字。H只是虚弱地回应我,让我可以的话再去买一些止痛药。就在我走出厕所时,一位穿着红色碎花衣服,拿着黑色环保袋,身材娇小的安娣拉住我,焦急地问:“你朋友还好吧?要不你让她别锁门,不然她晕倒在里面就不好了,我去帮她买100号,补充水分,现在NTUC还开着,她这种情况脱水就危险了。” “不用了,她好像也喝不下。”我有些怀疑地看着她,不敢相信有人如此热心。可是对方没有注意到我的怀疑,解释道:“我刚才听到那个小妹在里面呜呜叫的,看起来很不舒服,要不你让她开门,你是她朋友,应该可以去帮她清洁一下拉好裤子,我在外面看着。下面有个24小时营业的诊所,我们扶她下去看医生。” 她的建议说服了我,我心中迅速打消了对她的怀疑,转为无以回报的感激。她随着我来到厕所,虽不至于担忧得像是自己的亲孙女患病一样,但对陌生人来说已是难得的关心。我敲敲门,问H能开门出来吗?厕所里发出一些干呕声,H说:“很难,我尝试一下。” H推开门,原本就瘦弱的身材加上偏白的肤色让她如今看起来更脆弱,安娣抢先搀扶着她,一边问情况一边按压H掌心的一个穴位。我拿起H的包包,和她一起把H搀扶到楼下的诊所。 期间H的眼睛半张,双腿打颤,若不是我们两人扶着,恐怕马上瘫倒在地。终于来到了诊所,我感激地向安娣说:“谢谢你帮我扶她过来,这边我来接手就可以了,时间也很晚了,安娣你可以先回去。” “没关系啦,我就住在这附近,你跟护士拿一点温水给她喝。”她走之前还不忘叮嘱。 不过柜台前的马来护士找不到水杯,只能给H勉强递了一瓶矿泉水。我摸了摸她颤抖的手臂,上面有些冷汗,见她也拿不起瓶子,干脆将开好的瓶口送到她嘴边,但她只是闭着眼睛摇头拒绝。 难道外劳没有生病的权力 我们是唯一的病患,医生很快接见了我们。一位同样也不高,但梳着整齐油头,戴着口罩的医生坐在椅子上。我小心翼翼地扶着H坐下,H忍不住发出干呕声,而我迅速拿起之前护士给的呕吐袋放在H面前。 “你今年都22岁了,不是小孩子,要学会控制呕吐,你再这样吐下去会脱水的。”那位医生用严厉的语气说道,在权威面前我反射性地点点头,竟然也附和似地想要收走呕吐袋,但H还是忍不住干呕,甚至因为频繁的走动而更不舒服,几乎要从椅子上滑落。 “拉肚子的次数多吗?” “一点点。”H小声地说,我连忙转达,顺便补充她的情况。“她今天吃得不多,我怀疑是刚刚她吃的汉堡肉盖饭不太卫生。” “那她是要打针还是吃药?” “啊?”我转头看向H,H虚弱地做出了一个打针的姿势,我像是一个扩音传声筒,向对着电脑打病历单的医生说:“给她打针吧,她平时吞药就很辛苦了,现在也吞不下什么东西。” 医生拿起桌子旁一个小罐,也不晓得是什么药剂,却只摇了一下罐子,就径自走出去。我诧异地看着他走出去,隐约听见门外的医生告诉护士药已经空了,护士便往身后的药箱翻箱倒柜地找,甚至再次越过我们,来到看诊室翻查抽屉,寻找还有没有注射用的药剂。难道这家诊所都不把他们的药记录在案? “因为我们新的药还没测试过,我怕她过敏,所以我还是开口服的药给她。”几分钟后,医生和护士似乎都放弃寻找了,并擅自决定了要给H开口服药。 哪怕我对这位医生的专业度已产生了质疑,他的冷漠和无礼却能更上一层楼。开了一些抗生素和止吐剂后,他再次严厉地说:“你们是马来西亚人来这里工作的对吧?要强壮一点,这里不是你们这种人可以随便生病的地方。” 由于H的雇主没有给她购买医疗保险,所以H必须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在柜台替H垫付110块新币的医药费时,我脑子转过了很多的可能性,也许那位医生想要表达的是,我们在这里看病很昂贵;也许他是出于好心,希望我的朋友能坚强一些,省下医药费或照顾好自己的健康。但这些猜想都抵不住我心底一个最糟糕的念头,就是他认为外籍劳工来这里是为了工作,理应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坚强的心智,而没有生病的权力。 那位医生走来柜台时,仍在唠唠叨叨地说不要再干呕了,那只是在浪费你的体力。被屡次责骂的H忍不住小声咕哝两句,又不是我可以控制的,随后继续干呕。正当我的脾气在爆发的边缘,准备卷起袖子和医生理论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只见那安娣竟然又绕了回来,还带着她一身黑衣、打扮朴素的女儿。对方似乎刚下班,但还是主动上前扶着H,向我问道:“她现在怎样,还站得起来吗?” “刚吃了点药,可能有点晕。” “唉,你看年轻人在外面生病也是可怜,还好你朋友在。”安娣边说边又继续按摩H手上的穴位,“你们知道这里打车的地方在哪里吗?我扶她过去,来,阿妹,你来帮忙扶她的左边,另一个小妹要拿药又要叫车,不方便扶她的朋友……” “谢谢,真的谢谢你们。”我连忙弯腰鞠躬道谢。看着两位素昧平生的路人热心地帮助我,不由得在心里感叹,无关身分或职业,在新加坡这个大米缸里也能养出千百种不同的人。
1年前
星云
星云
【Terra Incognita】蛙化与流行语/谢丽玲
日本每一年都举行新语和流行语大赏,新语即是新创语。每年看一看入选的流行语,就能一窥那一年里日本民众关心什么事。 然看到一个日本电视节目,讨论今年春季日本年轻人中排名第一的流行语“蛙化现象”。高人气之故,甚至还出现了以“蛙化”为主题的漫画和歌曲。什么是“蛙化”?好奇心驱使下看完了那约10分钟的片段。 蛙化日语念作ka-e-ru-ka,kaeru 既青蛙,几年前大热的游戏“旅蛙”就叫 tabi kaeru(我也玩了一年多呢)。日文里回去、回家也叫kaeru。当时就有人说,那款游戏的主角之所以是一只青蛙,就是取其谐音,因为玩家养的青蛙总是出门旅行,行踪飘浮,主人只能痴痴等它回家。 但今年流行的“蛙化”与当年很红那只蛙无关,而是来自另外一个典故——青蛙变王子的童话故事。只是这个变身是逆方向的——不是青蛙变王子,而是王子变青蛙。
1年前
星云
VIP文
谢丽玲|蛙化与流行语
日本每一年都举行新语和流行语大赏,新语即是新创语。每年看一看入选的流行语,就能一窥那一年里日本民众关心什么事。 然看到一个日本电视节目,讨论今年春季日本年轻人中排名第一的流行语“蛙化现象”。高人气之故,甚至还出现了以“蛙化”为主题的漫画和歌曲。什么是“蛙化”?好奇心驱使下看完了那约10分钟的片段。 蛙化日语念作ka-e-ru-ka,kaeru 既青蛙,几年前大热的游戏“旅蛙”就叫 tabi kaeru(我也玩了一年多呢)。日文里回去、回家也叫kaeru。当时就有人说,那款游戏的主角之所以是一只青蛙,就是取其谐音,因为玩家养的青蛙总是出门旅行,行踪飘浮,主人只能痴痴等它回家。 但今年流行的“蛙化”与当年很红那只蛙无关,而是来自另外一个典故——青蛙变王子的童话故事。只是这个变身是逆方向的——不是青蛙变王子,而是王子变青蛙。 [vip_content_start] 根据那个电视节目,“蛙化现象”是个心理学用语,指蓦然回首间突然讨厌起本来喜欢的人。而现在日本年轻人口中的“蛙化”,说的是因为心仪对象的一些行为,而突然对他的感情冷却。王子顿时变青蛙。 节目街访了多位年轻女性,收集到各种各样“王子蛙化”的行为。去餐厅吃饭,热毛巾送来后像大叔般擦脸;在美食中心拿着托盘东张西望,寻找女友坐何处;使用通讯软体传讯息时使用红色惊叹号或可爱的表情符号;搭地铁到站后要出闸口时,因为通勤卡余额不足而卡关出不去等等。也未免太苛刻了。 不过,“蛙化”也不是日本独有。多年前,魔幻写实大师马奎斯已写进《爱在瘟疫蔓延时》里了。小说的女主角费尔米纳,在喧嚣的市场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时蓦然回首,眼前出现那个自己朝思暮想,不顾父亲的反对与阻扰疯狂爱恋着的阿里萨的瞬间,竟然“热恋的激情变成了不满的冷峻”。她接着“把手一挥,把他从自己的生活里抹去了:‘不必了,’她说,‘忘掉吧。’” 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这段时,完全搞不懂费尔米纳是怎么想的;一直到人生多一些历练后,才对这一段有了较深的体悟。 我想,那是因为人们在无意识间为自己心仪的对象加了滤镜,依自己的理想和期待,用想像力把他看成自己想看的样子。滤镜拿掉的瞬间,突然发现原来那个超凡脱俗的王子只存在于自己的想像里,现实并不符合期待,于是就失望了。接着,就梦醒了。 流行语是社会的镜子 想像力是很强大的,《人类大历史》的作者哈拉瑞就说了,人类之所以能从一众动物中崛起主宰世界,就是因为人类拥有动物没有的想像力。 日本每一年都举行新语和流行语大赏,新语即是新创语。每年看一看入选的流行语,就能一窥那一年里日本民众关心什么事。譬如去年的前10名里就有“基辅”和“悪い円安”(念作warui enyasu,意思是造成不好结果的日圆贬值)。基辅是乌克兰首都,之所以会成为流行语当然是因为去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而本国货币贬值造成的痛,想必面对同样窘境的我们也能感同身受吧? 马来西亚如果也举办类似活动,应该也很有趣吧?只是,马来西亚是个多元语言的社会,如果只是局限在某个语言圈就不够代表性了。如能办一个跨语言跨族群的流行语大赛,让各种族与各语言圈互相认识和了解彼此圈子内流行和关心什么,或许也是个不错的交流机会吧?
1年前
VIP文
星云
我的关心,你的负担/阿丽(八打灵再也)
看着同事手中捧着暖暖的咖啡,她说:“每天必须喝一杯三合一,一天两次。” “难怪啊,那个味道好甜呢!”我呢,改喝黑咖啡两年了。 2020年起实施行动管制后,我就开始关注一些大马营养师的视频或教育短片。这仿佛打开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摒弃了许多旧有的迷思。由于自己有糖尿病家族史,家庭成员也有糖尿病患者,所以我非常小心照顾自己的饮食,更警觉自己每天摄入的糖分,三合一咖啡里的糖分也是考量之一。 看着同事边喝咖啡边打字工作,我犹豫了一阵子要不要给她我的建议,便开玩笑地对她说:“年轻真好,我应该不能像你这么喝了。” 啊,等等,这会不会是变相鼓励她呢?赶快补了句:“但……你喝的量不是很好噢,真的。”看她没有回应,我也就不说什么了。算了,忠言总是逆耳的吧。 但很快就风水轮流转,主角换成了我。下午和另一个同事一起聊天时,她拿起我的手说:“你贫血吗?看起来皮肤有点黄,好苍白啊。” “是啊,我贫血。但我有服用铁片维生素噢!”我为自己有好好照顾自己感到骄傲。但…… “我不赞成你的做法,这样不好。你应该要……”同事直接说了一系列的建议。 听完,我也安静下来。虽然我感受到她的关心,却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在她分享建议时,慢慢地选择不回应。天啊!这是不是早上那位同事的感受? 那……问题出在哪里?这明明是出自关心,但关心怎么好像变成了负担呢?这位同事会不会也觉得忠言怎么那么逆我的耳呢? 安静整理了自己的思绪。嗯,刚刚我的心里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感受到我没有先被了解,没有先被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用现有的方式,而不是对方所给的建议,例如说,有些建议我其实早已试过。整个谈话也让我觉得,自己在对方眼中仿佛挺无知的。这该死的自尊心啊!但我完全不怪这同事,闲话家常时要觉察这样的对话是挺不容易的,也许她已经刻意过滤她想说的话了呢。 谈话中多保持好奇心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会怎么和早上的同事聊这件事呢?或说,如果我就是早上的那位同事,我会希望别人怎么跟我聊呢?我模拟了以下的对话。 “看起来你很爱喝这三合一的咖啡呢。噢对,我好奇,你喜欢无糖吗?为什么呢?” 这是真的抱着好奇心,不是假的。因为,认真想了想,我其实有多了解对方呢?我怎么知道她做过什么衡量,才决定买什么来喝呢?我相信,抱着好奇的角度出发,会让我更明白对方,而不是一开始就断定她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饮食。 当她分享她的喜好或原因后,也许我可以说:“我那天听了营养师的分享,也学到了咖啡的新知识。欸,想不想听啊?”也许有些别扭或刻意,但总比我之前那句直接否定她的喜好或决定来的好。任何有意义或建设性的谈话,都需要刻意经营的,不是吗? 这让我想起我的先生,他在面对我的低潮时,做得特别棒!他不会强迫我分享难过的事,不会特地把我的困难背过去。他也不会在我哭泣时,紧张兮兮的帮我处理完所有的问题。一开始,我会觉得他怎么这样,是不是不关心我呢?因为他的关心方式跟我以往所了解的很不一样。但特别奇妙的是,也正因为他这样的关心,慢慢地让我觉得手上的困难好像没有很绝望啊!他没有负担的关心,让我觉得我有能力面对我的问题,我有智慧去选择,我能背起选择的后果。而我也知道他会在我身旁支持我,这真的很足够了。 一杯咖啡的反省,提醒我给身边人的尽可能是关心,而不是负担,也要在谈话中多多保持好奇心!
1年前
星云
星云
关心/冯璃(双溪大年)
朋友见面,问安,问好,那是礼仪,是待人处事的基本礼貌吧!当然,那也是一种关心。他有你的心在,通过问安问好表达出来。朋友对你关心,你当然不能没有相应的表示。你说:“谢谢你!大家都好。”听起来好像很俗套,然而,俗套归俗套,能有这样有情有意的回应,一般人的感觉,都还是得体的。不是吗? 都说,拥有健康,是人生的最大幸福。问安,问好,问的是对方的身体健康,心灵的愉悦,日子的安乐。可不是要问出一个详细的状况,而且笼统的概括性的祝福。所谓问安,问了,你心我心都好。对方,除非是关系亲密得像兄弟,不然,也不必详诉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只要简单答个“粗安”之类的客套话,对方也不会认为你虚伪。 原来,关心也有层次。普通交情的问候,合乎情止乎礼,客客气气,大家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交情较深透的,见到朋友身体消瘦了,话头不会止于礼仪上的,而是会有进一步的关切,想知道他是否病过,或者是遇到什么揪心的烦恼,还是意外困顿……细细探寻,也是细细交心。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结群而居。群居而要维持和谐的状况,靠的是彼此合作。合作有很多种,而彼此关心则是合作的基本要素。对方疲倦了,让他有休息的机会;对方生病了,介绍好的医生给他看病……诸如此类,即是在营造一种气氛,让大家情同手足。对方的状况好,才能期待他跟自己分工合作、搭档配合。所以,对方好,也是自己好。这是关心的情理,合作的基线。推而广之,在社会上,对别人好,也就是对自己好。 有真心才有真情 过去三年多,碰上了冠病疫情的全球散播,危及健康与生命。许多国家,为了确保民众生命的安全,都采取了严厉的居家隔绝策略。一时间,城镇变色,生活运作大受影响。大家居留家中,犹如处身牢房中,亲友间没有了那份想相聚就相聚的自由。这时候,彼此间的联系和关切,靠的大多数是手机的短信或留言,或者直接以手机通话。人不是孤岛,被隔开的时候就会更加想朋友,想到他们会否无恙地渡过难关。 在平时,一个久无音信的朋友忽然联络上了你,一般上都可能有事相求。这本是人之常情。疫情肆虐期间,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而更多的是表达对你的关切情怀。你们因而聊起彼此的隔距生活、感受以及相关的讯息。朋友彼此关心,是迷茫的疫情期间的相互鼓舞,犹如彼此都为对方点燃了一盏心灯。在疫情煎熬中的日子漫漫长长,太多不知与未知的因素会造成人心举措失据。这时候才知道,多一个朋友的关心,就是多一个的定心丸。 人的情谊,靠的是心与心的联系。有真心才有真情真意,才能够有诚挚的沟通。当人处身于困境时,这种情况更容易体会到。使我感动的是:一个疫情,竟然让很多人顿然间发起心去帮助别人,帮助那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不已的受困者,无助者,像给他们派送餐包、捐助日常必需品,等等。这不正是内心彻悟之后所发出的力量,所做出的行动吗?而且,这种情谊,已不是普通朋友的那种相熟相知,而是心胸扩大,视人人为知交,识与不识,同样关心。 大爱之心,不正是这种关心天下每一个人的心吗? 冠病疫情这一个没有硝烟的灾难,可以把一些人的心变得闭塞,也可以把一些人的心磨砺得更慈悲,更急切地发挥爱的力量。有的人活在小我的天地里营营役役,而有的人呢,一次经历一种感悟,渐渐走到大我的天地里发挥生命的能量,提升自己,照耀别人。 我这才意识到,真正懂得“关心”的人,天地是大的。正如心量大的人,天地绝不会小。而今,疫后的生活逐步让社会转进另一个阶层的水深火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是越来越紧密呢,还是越来越疏淡、冷漠?我们不能只是静观冷待,我们也是有份的参与者啊!
1年前
星云
让心亮起来
【让心亮起来】乖乖女突喝酒发泄 说父母没关心她感受
我们的18岁女儿是一名高中生,最近的脾气变化多端,有一天甚至醉酒倒在厕所狂吐要我们拖她出来!之前是个很顺从的孩子,现在完全变成一个我们所不认识的孩子,隔天清醒的时候和我们发很大的脾气,说她需要喝酒发泄、自由!总之现在我们与女儿处于对立的状态,她一直说我们没有关心她的感受!
2年前
让心亮起来
家庭生活
多关心常沟通,与孩子一起对抗网络霸凌
2022年7月26日,一名网名叫依奈的18岁少女在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情况下,因不堪长期遭受网络霸凌和挑衅,最终直播跳楼身亡。 然而,即使直播的画面定格在一片蓝天,网暴她的人们在聊天群里依旧冷言冷语嘲讽和质疑她的死亡,甚至出现“去死”、“别复活”这种词汇。 让人心寒的是,依奈的死讯一经确认后,这些人的反应并非反省、愧疚,而是抱团推卸责任。 而依奈做错了什么? 仅仅是在一款游戏里,将ID改成“拿不到金头就自杀”,随后没取得金头(一种游戏奖励)但没自杀,本应被视作夸张表达的戏言,却成了网民网络霸凌她的“把柄”,不断在各个社交平台嘲讽她该自杀不自杀。 这群人多半是依奈的同龄人,甚至比她更小,其中不乏初中生,用词粗暴、猥琐、恶毒,丝毫不见丁点同理心,令人心生惶恐,惊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相关数据调查,10人中就有7人曾遭到网络霸凌,三分之一因此自残,十分之一曾尝试自杀。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依奈”?或者避免孩子变成压死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 相比起80后的我们,于网络时代出生、长大的孩子仿佛更愿意在镜头前展现和表达自己。 在YouTube搜索一下,就能发现不少孩子开设了专属的频道,上传自己的作品,比如莫淑清今年仅8岁的儿子也是YouTube博主,他的作品包括自己剪辑制作的地理知识视频、介绍玩具、自拍出镜等等,这也是许多新世代儿童日常生活的缩影。 广阔无垠的网络世界可以是知识海洋,交友的天堂,但随时转变成烈火地狱,引来无数恶鬼缠身。 身为马来西亚认证与注册心理辅导师的莫淑清,在儿子开设YouTube频道之前是否为他打过“预防针”? 她笑说,如今网络发展迅速,许多父母并非在网络世界里成长的,对于社交平台和资讯的掌握往往不及孩子,所谓的“预防针”,其实根本无从下手,因此日常建立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 “当孩子愿意跟你分享学校、网络里遭遇的事情,如果有差错,切勿第一时间就责怪他,否则以后什么都不会跟你说。 “反而要和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个差错?设法引导、调整回来,这比提前铺排更重要。因为我们对网络了解不多,你怎么去防范呢?” 于是,从孩子口中得知他犯错之际,即便怒火攻心也要先深呼吸,缓和自己的情绪,再与孩子一起探讨犯错的原因,接着耐心纠错。 “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很重要。”她强调。 不做强势父母 她认为,如今很难避免孩童接触网络,因此父母要很真诚地向孩子表达他们的担忧、焦虑,千万不要做强势的父母。 因为一旦他们发现网络上的资讯,比父母懂得多时,便会挑战父母的权威。 “所以,父母要适时表达自己对网络认识不足,但是看到新闻提及网络霸凌,问问他在这个前提下,他的年纪还小,制作的内容适合被人评论吗?” “倘若孩子表示他可以接受被评论,那就要多问一句:假设是负面留言,会不会受伤?抑或是把评论功能关掉?” 教会分辨现实与虚拟 除了定期翻出儿子YouTube浏览记录,母子俩也共同讨论该视频的内容、观看该视频的原因等等,实际上她的儿子在6岁那年已经向她要求开设YouTube频道。 “我允许他8岁时开设,但前提是不能在他的视频内容透露父母姓名,尽量避免拍摄到居家环境,以便被有心人士定位具体居住地点。” 在经过母子两人商讨后,决定了频道的内容,在她的陪伴下,他展开YouTube博主之旅。 当然,她会监督每一条视频以及视频下的留言,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这种时候小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他很聪明,会删掉那些不好的评论,也会关掉评论的功能。” “他也很清楚知道,评论是评论,我是我。” 她指出,网络霸凌是文字,可以在网上留存很长时间,比语言霸凌的杀伤力更大,所以要适当地协助孩子将“评论”和“本人”的关系分割出来。 分不清伤害行为 “不仅仅是在网络,可能是因为少子化的关系,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里,很多孩子也是分不清霸凌、嘲笑还是批评。 “他们会用‘丑’‘呆’这种词汇去说同学,所以就会跟他们讲:也许是因为家中独生的关系,当同学这么说你的时候,可能没想到会造成伤害。” 在这种时候,为孩子培养的自尊心往往能够抵御这些怀揣着恶意的语言。 尽管他做的每件事于成人而言不一定完美或有意义,可当他有成就感时,要给予肯定,比如她会肯定孩子在制作视频时,愿意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的新技术,肯定他的自尊感,而非盲目吹捧赞美。 当有留言嘲讽儿子丑时,她就曾带着他站在镜子前展开以下对话: 她问:“你觉得我丑吗?” 儿子答:“你不是很美,但我还是很爱你。” 她笑说:“对啊,我们每个人不是很美,但我就是我,你爱我不是因为我很美。但同样的,我爱你也不是因为你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长相有自信,爱上自己的身体,才能活出自己。” 她强调,切忌采用打击式的“激将法”,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他都值得被尊重。 灌输正确价值观,不做霸凌者 每当在网上看到一些用词猥琐或恶毒的留言时,我不禁会思考若这些人的父母看到他们的言语如此粗俗无礼,恍如无下限的老色狼或小太妹,会作何感想? 反正,莫淑清作为母亲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不能抓行为,而是抓核心,就是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是善的,不是恶的。有意伤害人家的话不要说。” 孩子受到同学影响也在所难免,所以家长的适时引导此刻就要发挥关键作用。 “有时孩子从学校回来,也会说朋友都这么讲,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们就要抓回那个价值观。 “告诉他,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会讲这些话,做这些事,但我们可不可以说不呢?能不能易地而处,别人这么说你时,你会觉得难过,那你对别人这么说,别人也会伤心。” 她坦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远没有朋友和社会来得大,也只能从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一点一滴地注入。 “现在的父母最难为的是,孩子的世界很大,可我们占据的地方小。” 另外,当孩子们使用那些粗俗恶毒的词汇时,极有可能只是复制粘贴地跟风,并不理解其含义,所以家长可逐一分析那些词汇会引发怎样的反应,以及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 “然后就问孩子,你想不想给别人这样的留言?如果别人这么留言给我,我也会很难过,我也不想你被这么对待,没有一个人应该这么被对待。” 从小培养同理心 她提到,这时代的孩子越来越需要同理心的培育。 “7岁至9岁是孩子是寻找自我认同感的时候,也是与父母关系最好的时候。此时,你不要去管理他的行为,而是培养他的同理心。” 怎么培养呢?一切要从父母开始,当他开始懂父母、照顾父母、同理父母,他的同理心才会培育起来。 “这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情感关系。你不要让他去同理别人,别人跟他没关系,他同理不了。 “比如我说你这样对我,我会难过;我看到这样的留言会伤心、害怕。通过情绪的同理部分,孩子就知道他不该这么对别人,别人也不能这么对他。” 让孩子明白你的担心 莫淑清提起,8岁的儿子因为开设了YouTube频道而与一名经常给他留言的西班牙网民交好成为朋友,将聊天阵地转移到聊天应用程式Discord。 这时候,她又怎么做呢?偷偷看儿子的聊天记录吗? No,no,no,这是最下乘且破坏亲子关系的做法。 她得知后,便向儿子强调:“你能说这是秘密,我可以不看,但是你这个年龄拥有秘密,会让我更恐慌、更担心。” 听了母亲的这番剖白后,他同意让她查看聊天记录。 “我看聊天记录,他们之间的言论是胡说八道的。我就告诉他,在不暴露身分、地址、年龄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即便是网络交友也要真诚,不能欺骗对方,不能吹得天花乱坠。 “在这种陪伴的过程中,他一定会出很多这种差错,可就是要慢慢拉回来,调整回来。” 如果因为担忧和焦虑而采用强硬的手段禁止孩子上网,可能会适得其反,且并非长久之计。 “在给孩子手机之前,会跟他说明,我不会阻止你在网上的动作,但你必须告诉我你在网上发生什么事。” 更多文章: 家有失智者 照护有窍门 错戴耳机听力受损 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性教育启蒙 从生活中贯彻 留不住生命,把爱留给家人
2年前
家庭生活
星云
多一句 / 黄君雁(吉隆坡)
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经验。 “想要加颗蛋吗?”就因服务员准备离开时随口的一句,我便为鸡排饭多点了一颗不在菜单内的煎蛋。有些服务员就会如她这般,懂得帮餐厅追加销售。 今天外出打包晚餐时也一样。点餐以后,我还在犹豫究竟食物够不够给家人吃,领食物的时候老板娘问一句:“不要加个白饭?”我脑中的问号即刻有了答案。 这或许是老板娘的经验。一小份炒饭、三道主菜,她知道这不像是一两个人用的晚餐。多一句话便可能在解决客户问题的同时,为自己带来好处。 有些环境,话不宜太多。有些情况,则无伤大雅。一些时候,多一句话可能改变重要的结局。 听过这么一个真实故事。失恋的儿子自杀前打了个电话给正为事业拼搏的医生父亲。父亲没机会好好跟孩子交谈,出事以后父亲后悔不已,没有问到一句:“你还好吗?” 前两年疫情较严重的时候,没法自由出国,大多同事几乎没机会见到其他伙伴。公司鼓励大家有机会私下交谈时互相关心,多问一句“你那边还好吗?”,为彼此提供一个倾诉的窗口。一些人可能没发觉,有些心理的不适,是在这些过去理所当然的沟通消失以后,于心中慢慢积累成的模样。 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合时宜的一句。无需口若悬河。
3年前
星云
更多关心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