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寫生

2月前
(新山26日訊)香港畫家鍾情於大馬的小鎮市景,疫情前後近乎每年都會飛到馬來西亞不同的小城鎮,尋找小市民的生活足跡入畫,邊尋美食邊感受這裡濃濃的人情味。 符聞一(59歲)自2009年首次與家人帶著母親到檳城旅遊,沒想到這一趟旅程竟勾起了他兒時的熱忱,從此每年必定會到訪馬來西亞一趟,展開他的寫生之旅。 “每次過來(馬來西亞)都不會錯過(寫生的機會),都會作畫。” 他說,當時到檳城旅遊並沒有想過要寫生,只是母親走累了要在酒店稍作休息,於是他趁著空檔到街上買畫紙,以寫生來消磨時間。 讓符聞一愛上在大馬寫生的旅程,最大的原因是這裡有許多香港看不到的老舊建築和街景,也有他愛吃的美食,並且能夠接受本地辛辣的馬來餐和印度餐。 “我來了很多次,我很喜歡這個地方,這邊的人很好,特別喜歡這裡的食物,喜歡吃,所以我來到這邊就找吃的、找畫的,我就覺得很享受。” 符聞一回憶他初次到訪檳城時,發現當地有許多老舊的建築物,年齡甚至比他還要老,他看著特別喜歡。 他說,日常生活看了太多現代化的建築,如今看到本地這些老舊建築物,令他感受到本地華人先賢在大馬奮鬥的故事。 符聞一對現代化建築和大型商場不太感興趣,反而喜歡看漁村、小鎮、老房子、老店、路邊攤、小販,口裡不斷複述後者“很有意思”。 他在寫生時喜歡從旁默默觀察當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尤其在巴剎觀察商販與顧客的對白,直言“非常有趣”。他擅於觀察生活中的每個小細節,將這些場景入畫。 他說,若有機會,他喜歡逛本地的市集和巴剎,比如他在芙蓉吃早餐時,發現樓下的菜攤售賣的蔬菜五顏六色,非常好看。 “記得以前去砂拉越,當地有個星期天市集,小販都會將收成的辣椒排得很整齊、漂亮。” 符聞一這趟旅程也去了彼咯,並在當地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檔口。有一天早上,他坐在一個售賣馬來糕點的檔口旁作畫,檔主是一名巫裔婦女。 他形容,該檔口很簡陋,檔口前還有五六名顧客正排隊購買糕點,檔主一邊準備糕點,一邊回過頭與他談話,詢問他幾歲、從哪裡來,才發現原來檔主與他同年。 “我畫完後,檔主還送我幾塊糕點,當天我畫得很開心。” “有一次在淡邊畫完後,小販送我一杯菊花茶。”這些微小的舉動,都讓符聞一感受到大馬濃濃的人情味,成為他快樂的泉源。 符聞一在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執教水彩課程,進修者大部分為在職年輕人和退休人士,而他本身也有開班指導退休人士作畫。 適逢學院2個星期的學期假,他前一晚教完課,隔天就飛到大馬展開寫生之旅,結束旅程後又要準備開課,因此他每次只能趁著學期假“出走”。 在大馬逗留的2個星期,符聞一在新山友人陳文祥的協助下,展開南馬火車行,從雪州焦賴一路搭火車到柔佛新山,間中也停靠多個城鎮作畫,平均每天至少作一幅畫,最多有三四幅畫。 他也到訪柔佛州多個小鎮,包括:新邦令金、嗎什、永平、班卒、玉射、武吉甘蜜和東甲、拉美士。 “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有些地方很小,當地人生活節奏很慢、很舒服的樣子,也很輕鬆。”火車行讓他看見許多不一樣的人事物。 早年曾有作油畫的符聞一自嘲性子比較急,年紀越大越沒耐性,只想著趕緊畫完再來畫下一幅,因此選擇作水彩畫,也會選擇類似A4尺寸的畫紙作畫,平均一個小時可完成一幅畫。 “一般不會畫大的,因為畫大幅的時間會太長;畫小幅的可以多畫幾張就很開心,多畫一張就好象‘賺回來了’。” 他說,本地有許多街景素材讓他作畫,因此寧可選擇尺寸較小的畫紙作畫,如此一來就能多畫一些不同的街景。 符聞一教畫已有10年的時間,在這之前是一名音樂老師,如今全心投入教畫和寫生。 他說,從小就開始接觸畫畫,但到了10多歲就放棄畫畫,專心學音樂。 暫停畫畫近20年,他10年前決定重拾畫筆,只因觀看了一名畫家在訪問中分享道,其視力在80多歲後逐漸衰退而影響作畫,點醒了他要趁早作畫。 馬來西亞是他到訪寫生最多次的國家,之前曾到訪中國、英國、法國及威尼斯。 符聞一此趟寫生旅程講求輕便,他只帶了3支水彩筆、數支鋼筆和些許畫紙,顏料都是擠在水彩盒上,走到哪、畫到哪,畫紙不足時就在本地補貨。 他說,由於這次搭乘的是廉價航空,在沒有額外加購托運行李的情況下,他只能儘量讓7公斤的手提行李精簡,否則他會多帶一張可摺疊的凳子。 “我習慣坐著作畫,如果有凳子,選景的選擇就會多一些,否則需要找地方坐下來才能作畫。”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我國畫家鍾檳城將於9月中旬,展開主題為“丹青一筆”的個人畫展。在人生即將邁入70歲之際,鍾檳城回湖自身的藝木之旅,那些曾經銘刻在記憶中的重要時刻,仿如倒帶,一一重現眼前。 2015年,鍾檳城第一次參加了曼谷一場大型寫生活動,心中對藝術的酷愛彷彿瞬間被激活,連帶起一股信心與勇氣。回來以後,他漸漸拓展視野,嘗試戶外寫生、水彩畫和城市素描。 進一步接觸了油畫與水墨畫之後,他更發現了二者的不同特質:一個是不拘繩墨,超逸不羈;一個是黑白交織,出神入化。彼此間既有對比,又不失和諧,怡恰映射了生活本身的繁複與兼容。 山水畫成醉心流派 記得第一次踏足中國,鍾檳城親眼目睹了大陸氣勢磅礴、壯闊浩瀚的大山大水。從此,便對中國山水畫產生了深厚的情感。山水畫,遂成了他醉心的流派。 隨著對藝術的投入,旅行的熱情也被點燃。足跡遍佈之處,他一邊拓寬自己的認知情感,一邊讓自己擁抱繪畫和雄偉景觀,知老忘老,更成了他充沛的創作激情。 這次個展,他停下來,回顧白己的藝術道路。從藝術創作來看,有4個篇章,記錄了他行走在路上的各種心情—— (一)山水:他心中的桃花源。 (二)馬來西亞素描:蘊含了他對這方水土的愛。 (三)旅行繪畫系列:每一筆都激盪著回憶,包括他對異國文化及建築奇蹟的致敬。 (四)肖像:鑲嵌了難忘的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 歡迎大眾齊來觀賞,共享鍾檳城無限的畫作故事。 【畫展資訊】 日期:2023年9月12日 至 10月1日 地址: Lai Lai Art Gallery + Studio, 2, Lorong Awan 3, Kuala Ampang, 68000 Ampang, Selangor 更多資訊:https://www.lailaiart.com/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峇株巴轄10日訊)為了回饋母校,作為峇株巴轄華仁中學校友的書畫及篆刻家郭溫和一連三天,在母校舉辦“峇株動藝——郭溫和書畫印展”,與在場者分享他的藝術之路,令出席者獲益不淺。 “峇株動藝——郭溫和書畫印展”由峇株巴轄華仁中學與峇株巴轄多元藝術協會聯辦,於9月9日至11日在峇株巴轄華仁中學中鏡樓藝文廳舉行,今日是書畫營的開幕儀式。 郭溫和今日特別帶了一隻兔子到現場作為示範寫生用途,他揮毫幾筆就繪出活靈活現的兔子,還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傳授各種繪畫技巧,現場氣氛輕鬆有趣。 郭溫和致詞時感謝主辦方,即母校華仁中學及峇株巴轄多元藝術協會給予機會,讓他得以在母校舉辦書畫印展,這也是回饋母校的方式之一。 他說,地區要能掀起一股“文化熱”,要靠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要群眾肯繼續愛護及給予支持,藝術文化就能繼續走下去。 他也談到,文化與藝術不能一成不變,學藝術也不該只為了自己,而是要把藝術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夠受到藝術的薰陶,讓藝術文化年輕化及生活化,才是成功。 峇株巴轄華仁中學校長郭天平致詞時說,藝術能夠沉澱心靈,只要靜下心來欣賞藝術,即使是不懂藝術的人士,也能從藝術中獲得陶冶。 峇株巴轄多元藝術協會會長兼華中美設科主任沈振川表示,峇株巴轄並不像其他人所形容,是一個文化沙漠,反之峇株巴轄近期有不少音樂會、攝影展、舞蹈演出及書畫營。 “還有一些鄉團或宮廟所舉辦的活動,節目都非常豐富,還包含了獅藝文化及其他民俗文化。” 他希望各界能一起推動人文藝術,放慢腳步欣賞身邊的藝術品,並且從中學習,讓生活更美好。 出席者還包括峇株巴轄五校董事會董事長劉國文、峇株巴轄華仁中學校友會主席陳德曜及峇株巴轄中華公會文教組主任孫漍堅等。 開幕人妙妙集團執行董事莊坡政致開幕詞時表示,這個世界和時代在改變,尤其冠病疫情使得人們的生活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尤其讓人們意識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他說,從前大家都是聞“癌”色變,反而不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當一回事,但這場疫情讓大家看到,面對三高問題的人士一旦確診冠病,後果可大可小。 此外,他希望,大眾能夠趁著書畫印展認識與掌握藝術,藝術對藝術工作者而言不止是一門事業,同時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養身之道。
3年前
3年前
(居鑾16日訊)疫情讓藝術活動暫停了接近2年,如今蠢蠢欲動的藝術家們也重啟了與美的互動。20位來自馬來西亞各地的畫家齊聚居鑾,一連2天在各個老街作畫,將居鑾的美納入畫中。 這項活動是由馬來西亞水彩畫協會舉辦,柔佛寫生畫會牽線,畫家們希望在疫情期間推動文藝繪畫活動。 包括2名友族在內的約20名畫家,會利用這幾天的時間,齊聚火車站街和依斯邁街等老街,以水彩畫下這些街道的點點滴滴。 另外他們也和居鑾藝術協會、鑾中美術設計科學生進行交流,希望通過類似的交流,促成更多藝術的碰撞。 他們昨日下午抵達居鑾後,就在火車站街一帶架起畫架,用各自的畫筆繪出畫家眼中的大街小巷。 雖然間中曾下起毛毛細雨,但沒有阻止畫家們的熱情,因為對他們來說,在寫生時遇到天氣問題,都是習以為常的。 馬來西亞水彩畫協會會長蔡清坤指出,該會每年都會到各個小城鎮作畫,希望可以通過寫生的方式發現各個小鎮的美。 蔡清坤說,他本身是從吉隆坡來到居鑾,也是第一次到訪居鑾。而該會是第三次到柔佛州作畫,之前曾到而這次也通過本地商家的配合,帶動本地寫生和畫畫的風氣。 “通常我們會注重有象徵式的東西,如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主題。我們對居鑾的印象就是山城,其他州的人較少來到這裡,但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希望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入畫的題材。” “我們希望能夠把居鑾的美呈現出來,讓大家都能看到。” 他也透露,作品完成後,他們一般會計劃進行展出,有時候也會在作畫的小鎮進行展覽。 蔡清坤說,民眾一般會對自己生活城市的景色習以為常,通過畫家的畫筆,呈現出另一種美感,也會為民眾帶來別樣的視覺刺激。 本地青年畫家李進強則透露,疫情讓藝術活動停擺,如今已經到了重啟的時刻,因此安排了這場寫生活動。 他說,同伴們從馬來西亞各地到來居鑾,在遵守防疫標準之下進行作畫,而他本身也在出發前先進性了檢測,希望整個活動是安全的。 李進強說,他們也會和本地的藝術團體如居鑾藝術協會、鑾中美術設計科學生進行交流,希望通過交流蹦出更多火花,也進一步將寫生藝術傳播出去。 通過這些交流,他希望可以促成更多人愛上寫生,也進一步將寫生藝術傳播出去。 另外,他們也將會在一場爵士樂活動上進行寫生,對畫家們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李進強說,畫家們會在樂手彩排時進行作畫,而他們都十分期待,寫生和音樂兩種藝術形式可以如何進行碰撞,再產生火花。 來自檳城的李永明指出,他第一次到居鑾來,除了順道享用本地的美食,他認為居鑾的一些街景和檳城也有些相似,而老街的各種建築物能夠成為作畫的素材。 他說,在疫情之下已經很久沒有出來畫畫寫生,趁著疫情趨緩,大家在疫情後第一次出遠門作畫,重拾寫生的樂趣,也能順道和本地藝術家進行切磋和交流。 來自吉隆坡的李永發指出,他和許多畫友都同樣畢業自吉隆坡美術學院,鑾中美設科主任高秉益是他們的學長,這次也獲得了他協助安排各個事項。 他此次的畫作以火車站街的華商飯店為題,他說之前畫友曾發一些有關居鑾的照片讓他們對居鑾有個初步的印象。 李永發也透露,他耳聞居鑾火車站已久,此次寫生之行也終於來到居鑾火車站,雖然沒辦法在火車站內作畫,卻還是可以在附近作畫,順道欣賞火車之美。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