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凉水

那天,我正在商场里挑选毕业典礼用的服装,无意间看到了一张招聘启事。没有多想,便决定去试一试,没想到竟然顺利通过面试。就在毕业典礼前,我被告知正式入职的第一天是毕业典礼的第二天。我既兴奋又有些不安。毕竟,毕业典礼刚刚结束,我才刚告别中学生活,一边是对未来的期待与紧张,一边是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到来。 工作第一天早晨,阳光温暖,我穿着平底鞋走向职场,心里有些忐忑——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踏入职场。朋友们听说后纷纷表示惊讶:“难道不应该好好放松,享受假期吗?”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快就投入工作,也许是为了工资到账时的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现实很快打破了我的幻想。我们店铺主打高价儿童用品,商品精致却少有人问津。按规定,店内不能坐下,即使是无人的时候。穿着那双平底鞋,我的脚后跟磨出了伤,贴了几层创可贴也无济于事。脚趾长时间被挤压,脱下鞋子时,痛感让我怀疑人生。 在漫长的“站岗”日子里,我有时会透过玻璃看到自己的倒影——穿着制服的身影映在窗上,仿佛凝固在这重复的日常中。每当这时,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仅仅为了那点工资吗?”但再想想,也许我真正追求的,是一种快速融入社会、适应生活节奏的感觉。 有时一天没有收入,作为新人,我连开店和关店的流程都不熟悉,经常需要隔壁店员的帮助。记得有一次,关店时系统崩溃,我慌得不知所措,只能打电话求助。不一会儿,店员赶来,笑着安慰我:“没事,第一次都会手忙脚乱的。”看着他们熟练处理问题,我既感激又羞愧。每当遇到问题,我总是去找他们帮忙,他们总是笑呵呵地帮我解决。这份耐心与热情让我在适应期内渡过了不少难关。 工作虽然单调,但也有许多触动。一次,一个年轻妈妈问我某款童鞋适合几岁的小孩穿。我翻看标签,结结巴巴地回答:“大概三到四岁吧?”她笑了笑,说:“好,我再看看。”她没买,但她的笑让我松了口气——至少我的回答没有出错。 销售不仅仅是卖东西 还有一天,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婴儿进店,婴儿好奇地四处张望,父母一边挑选婴儿服装,一边逗孩子玩,笑声回荡在店里。离开时,婴儿奶声奶气地和我道别。我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幸福好像就是这样简单:一个家庭一起分享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虽然他们没有与我多交谈,但那温馨的氛围仿佛也传染给了我。 有一次,一对情侣走进店里,评论着商品,似乎在规划未来的家庭生活。看着他们专注交流的样子,我感到一种特别的美好。两个人一起认真思考,尊重彼此的意见,这种感情无论是否消费,都是特别美好的。看着他们,我心里也感到温暖。 还有一对姐妹在付款时问我:“这里是不是小孩子的名牌店啊?”我愣了一下,笑着回答:“我自己都舍不得买呢!”说完,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没有孩子,甚至对孩子的生活也没有多少概念。虽然这是我的工作,但每次面对孩子用品时,我总觉得它们有些遥远。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开始好奇,家长们为了孩子挑选的用心与心血,或许就是他们的幸福吧。 这些琐碎的日子虽然单调,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面对顾客时的微笑要发自内心;销售不仅仅是卖东西,更是建立信任;生活的成本虽然高,但只要合理安排,仍然可以找到乐趣。 孩子的笑容、父母的陪伴、情侣的互动,逐渐让我意识到,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幸福。虽然我还是刚毕业的统考生,离这些场景可能还很远,但每当看到这些顾客时,我感受到生活有无限的可能,而这些点滴,或许是未来某一天,我会真正去体会的。 回想起第一份工作,它带给我的意义,远不止工资。它让我逐渐适应了社会的节奏。虽然这份工作并不忙碌,也不充实,但它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责任与成长的意义。这,或许才是第一份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xingyun@sinchew.com.my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8月前
2年前
烧面包=烘面包。过往偏执,一听到就要纠正,得罪不少人。还说过要把面包一炬成灰,中元节烧面包款待好兄弟等狠话。现在才懒得理,烧就烧吧。反正只爱烧肉不吃烧面包。这是我们的语言特色,店家听得明白就好。 天气大热。刚开始怀疑桌上被冷落的普洱,会否自我激励,自动升烟沸腾时,隔桌一阵吆喝:老板,凉水多一杯! 平日少喝凉水,都喝温的。就算威士忌,也少加冰。要驯服53度原桶强度高酒精,室温矿泉水兑开最美。 简单一句,一桌人吃饭,大家都叫冷饮,独喝温那个,不是大妈就是大叔。你多久没喝milo ais了? 想年轻一下,就来一杯吧。 凉水来了,原来不是冷开水,竟然是罗汉果凉茶!刚想叫店小二退货,却看到隔桌欣然收货猛啜。问了一下,原来还有各式凉水:菊花、竹蔗、夏枯草……哦,原来凉水就是凉茶。怕自己搞错,百度了一下。 [nonvip_content_start] 凉水:指云南山泉或地下水,冬暖夏凉。有解渴去热功效,夏天喝起来凉如冰水。 凉茶:传统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中国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哦,看来“凉水”应该又是大马独特的华语。听过烧面包,竟然不知道有凉水,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烧面包=烘面包。过往偏执,一听到就要纠正,得罪不少人。还说过要把面包一炬成灰,中元节烧面包款待好兄弟等狠话。现在才懒得理,烧就烧吧。反正只爱烧肉不吃烧面包。这是我们的语言特色,店家听得明白就好。 热水叫烧水,应该是和方言混淆了。听来倒是两分亲切。 “感恩”和“感谢”通用,原以为是大马特色,充分显现华人的谦卑和随和: “这云吞面真好吃,感恩老板。” “感恩你请我吃那么贵的经济饭。” “猪肉降价了,感恩廉洁的新政府。” 后来,刚认识的台湾朋友也在line上感恩,才知道不是我们独有,可惜了。 饭局上,好友提到首都某餐馆把马币译成“林吉特”。先是悲叹我国华文水平低落,后义愤填膺,泪流满脸,连喝了几杯烧水心情才平息。查了一下,原来是银联卡促销,那段文字的目标受众明显是大陆游客。“令吉”他们应该看不明白吧,只懂纳吉。 语言本就是要来沟通的,双方明白就好。什么都看不过眼的当年,轻狂无知,脆弱的感情受了不少伤害。岁月带来的,除了酒量,不应该是体重,而是豁达。 心中释然,凉水就凉水。烈日炎炎,这就去喝几杯红毛凉水解暑。此水非水,当然不喝烧的。
3年前
    (怡保25日讯)近来天气炎热,一些中药行业者反映,最近的凉茶凉水、清热排毒的中药成药的销量皆有所增长。 有的受访者指出,有部分消费者会防患未然,购买一些成药“看门口”,以备不时之需,对有清热排毒功效的成药需求量提高;中药部分,含有金银花成分的解热凉茶最热销。       业者梁丽珍接受《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指出,自农历新年前天气日益炎热,凉茶销量就增长了约30%,顾客买材料自己煲或跟她预订瓶装的都有。   “平时部分顾客是定期会来买凉茶材料回家煲,近期他们来得更频密,在身体发热气前先多喝凉茶,抑止体内热气,以防生病。” 她说,有的顾客不会自己煲凉茶,就会向她预订煮好的瓶装凉茶,因为瓶装的可以耐好几天,顾客多是一次买好几瓶;曾试过其中一名顾客一次买15瓶。   梁丽珍表示,在中药方面,有抒热散感功效的茶包汤包皆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清肝排毒茶最畅销,员工把中药磨碎后包装成茶包,方便饮用。五指毛桃汤和五指毛桃茶也很受欢迎。 “几乎每天都有人指明要买清肝排毒茶,需求量高,甚至员工的制作进度赶不上销售量,供不应求。有的顾客担心买不到,还提早预订。”   她说,刮痧和拔罐也有散热气的效果,一些熟客会以这两种方式来清热,舒缓身体不适。       业者丘鉴兴表示,最近因天气酷热,不只消热气的药丸、排毒汤热销,连凉水也特别好卖,为此,他的中药行的自家煮的凉水份量也增加了,以便应付市场需求。   “一般上人口多的顾客会买凉茶材料回家煲,一些顾客就会节省时间,直接购买瓶装凉茶。我们售卖的凉茶是自己煮的,包括清心火、菊花参须茶等。” 也是中医师的丘鉴兴说,疫情升温,感冒和冠病症状相似,以致有者一旦发现自身出现感冒症状,会急忙上门求医,以免延误病情,因此近期这类患者求诊量提升了约20%。       业者黄德池指出,身体发热气有许多不同的因素造成,气温变化是其中之一。消费者会来购买一些成药回家供不时之需,而最近天气热,顾客不时会来买夏桑菊、清心火等凉茶包。   “我们常销的成药以祛湿清热为主,有的则是专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伤风、头痛、化痰、清肺抑火等,比如银翘片。”   他指出,吃成药是身体出现微病初期的治疗方式,若是病情没有缓和甚至加剧,最好还是直接就医,以免病情继续恶化。   他说,睡眠品质和食欲是最直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如果这两方面出现状况,那随时都会有发病的可能。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