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劈柴

柴婆虽非特别粗壮,气力却很大,随身带着一把长柄斧头。一个“婆乸仔”捞过界去做男子汉的工作,出卖劳力受雇将粗大的柴干砍劈成较幼的柴枝,只为赚钱养家,有次还见她带着个婴儿开工,真是个伟大的母亲…… 如今家家户户在厨房煮饭炒菜,通常都用电饭煲和煤气炉,或更先进的电炉;回想起六七十年前,人们却要劈柴生火才可烧饭吃。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大城市已很少人烧柴了,新一代小孩会不会从未见过木柴呢? 我小时候家中厨房灶头是烧木柴的,每次订购一批树溶柴,就有罗里把柴运来,抛放在地上。那是源自橡胶树的树桐(柴皮上还黏着一些已干掉凝固的树胶汁液),锯成一截截,本来是圆柱形的,再锯开成4份,我妈过后还得找那个专职代人砍柴的中年妇人“柴婆”过来,再将之劈成一条条的柴枝。 柴婆的身躯虽非特别粗壮,气力却很大,随身带着一把长柄斧头。我所知道擅用斧头的中国古代故事人物有:(1)《隋唐演义》的大将程咬金,用长柄斧头上沙场作战;(2)《水浒传》的“黑旋风”李逵,左右手使用两把短柄板斧杀人如麻;(3)《宝莲灯》的沉香,挥动神斧劈山救母。此外,还有陈年日本忍者电影《飞斧神童》的Watari。柴婆的斧头却不是打架的武器,而是揾食“架生”,一个“婆乸仔”捞过界去做男子汉的工作,出卖劳力受雇将粗大的柴干砍劈成较幼的柴枝,只为赚钱养家,有次还见她带着个婴儿开工,真是个伟大的母亲! [vip_content_start] 辛劳一番后,柴婆把砍好的柴枝纵横交叠成整整齐齐的一堆。我们要使用时,用柴刀把柴枝再劈得更幼细一些,才容易生火。在我们惯用的广东话里,劈柴叫“破柴”,生火叫“透火”。有次小学老师叫我们用 “破”字来造句,有个同学冲口而出答道:“我的妈妈破柴!”令老师哭笑不得。我们“透火”时用火柴点燃旧报纸塞进灶头的灶膛里,再把柴枝放进去烧。如果火势转弱烧不着,就以嘴巴凑到一支铁制空心“吹火筒”的一端,往里面拼命吹气,吹出的那股风通过吹火筒,把炉灶里的火力吹旺,柴枝便着火烧起来。现在回想此事,那支吹火筒长期摆放在灶头,肮肮脏脏,我们年幼无知,居然用嘴巴去吹,真是又蠢又笨又戆居! 原来很多有趣的广东俚语,都有个“柴”字。“老柴”是年纪老迈、青春不再的“老嘢”,这称号略带挖苦的贬义。“废柴”指无用之人,形同废物,也可形容“废废哋”的吊儿郎当家伙。“拗柴”则是足踝扭伤,即崴脚,犹如一根柴被折断。 “扭纹柴”是指顽劣难教的孩子,或横蛮不讲理刻意抬摃之人,好比一根纹理扭曲的木柴,必须强硬对付,就如那部描写刁钻媳妇邓碧云与恶家姑谭兰卿斗法的粤语残片,叫《横纹刀劈扭纹柴》(新版本换上袁咏仪与沈殿霞)。 “拉柴”是指死翘翘,可能源自僵硬如柴的尸体装进棺木(也是柴)拉着去下葬。“瓜柴”也是死掉之意,“瓜老衬”+ “拉柴”也!“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柴”排列在第一位,可见其地位何等重要,又怎会料到竟然最先被淘汰而“瓜柴”?!
5月前
11月前
01/ 通讯录 近来,为了要庆祝教会周年庆典,忙着整理团契历史。 历史愈悠久,要整理的资料就愈多。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记录,却突然发现有个有趣且又令人怀念的事,那就是几乎每隔几年,就要整理契友通讯录。 乍看这个记录,多少回忆涌上心头。通讯录真的是我成长路上的见证人。记得大学时期很流行复印这样的通讯录,不管是系友,舍友,屋友或者是教会朋友,都会收集齐全电话地址电邮,或手写或打字制定成册,每人认购一本,美其名是要方便他日联系。 可事实是,除了当初感情比较亲密的几个或后来因工作关系而有所联系的人,其他出现在通讯录上的人都只是旅途中的过客。 搬了几次家,经过几次断舍离的挣扎,很自然的这些当初视为珍宝的通讯录就会逐渐遗失、丢弃,就如当初认识的人,初见时甚好,后来渐行渐远,最后不再有联络。 更何况,现在是一机扫天下的通讯时代,少有人会用小本子来记录些什么了。我就很佩服一些人能够将手机里的联系人分门别类得甚是仔细,这比当年的通讯录实用多了。 对我来说,通讯录记载的是年少的豪情壮志,手机保存的是中年的历经沧桑。 02/ 午餐盒 如果学校下午有活动,早上班的同事都在为午餐问题而烦恼。我无需为午饭操心,因为每天凌晨必然要起身为孩子准备早餐、午餐。 孩子习惯带饭盒去学校,老大还说已经习惯了每天拎着妈妈准备的午餐盒到校,反而不习惯吃食堂的食物。这句话就是催逼我每日早起,三几天就要采购食材的动力。 当年我读书时期,妈妈也是每日早起预备早点,多是白粥配皮蛋,再不然就是把炼奶淋在稀粥上。那时学校很少下午有活动,多是回家吃午餐。偶尔需要打扫厕所参加课外活动迟回家,也是带上妈妈准备的饭盒,少有到食堂掏钱的机会。 因此,我到现在都没有在食堂用餐或打包的习惯,也从不给孩子零用钱,因为每日点心、午餐都准备好了。 一日,马来同事见我食用饭盒,也同样分享她的经历,即使孩子都已工作或成家,还是会打包妈妈预备的午餐出门,这就是幸福。 同事说,这虽然累,但那种满足感,是只有做母亲的才能体会得到。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妈妈传承给我的“自带午餐”精神还是一样的。 03/ 劈柴 邻居家装修,工人把一推劈好的木柴堆积成塔放在篱笆外。一日,我倒车出门,瞧见这一堆似曾相识的薪柴,心里一惊,仿佛时空转移,又回到了小时候要帮忙劈柴晒柴。 老家的房子是木制的高脚屋,厨房却稍矮,几片木板铺着的下方就是鸡鸭啄食的天堂。我们就在那儿喂鸡劈柴,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那时觉得辛苦,首先,木柴是拿着笨重的斧头去橡胶林里劈回来的。手臂酸痛,手掌长茧暂且不提,还得把圆木劈成四边,搭成井图形,曝晒后存入厨房下方。那扎手的木柴,那夺命的蚊虫,还有难忍的家禽味道,怎么都与面朝大海的惬意沾不上边。 待要起火煮食时,才抽取几根来用,当然,木柴上边都堆积了鸡粪。 以前常常想,像这样的苦日子要过到几时啊! 幸福来得猝不及防,现在不需要喂鸡劈柴,只需要采购食材买煤气,柴米油盐的开销通通都改成了线上转账。但,却又莫名的失落,失落了那份纯真的美好。 那些年劈柴的艰苦日子似乎才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