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加基武吉

3月前
9月前
(新加坡4日讯)新加坡加基武吉地铁站近期出现一个屏幕装置,3个屏幕分别映出用手写的方式写出“欢迎来到加基武吉”的字样,引起网民两极化反应,有的认为有创意,有的则认为似乎少了点心思,还有网民直言,现代艺术真的不好懂。 《8视界新闻网》报导,一名网民本月2日通过社交媒体发了一张照片,照片显示新加坡加基武吉地铁站内有一个视频艺术装置,而装置呈现的是手写的“欢迎来到加基武吉”(Welcome To Kaki Bukit)的字眼。 该名网民还在贴文中写道:“不知道这个作品是如何获得批准的,不过我喜欢它不费心思的模样,非常真实。” 贴文发布后,有网民在留言区表示,这其实是新加坡设计师陈彦翰(Hans Tan)的作品。 根据陈彦翰的网站资料,这是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为了展现当地艺术家作品,2018年在滨海市区线安装的艺术装置。 陈彦翰在他的网站解释这个作品背后的意义,指该影像装置结合了加基武吉地区的种种个性,这个地铁站一边是工厂和办公室等商业区,另一侧则是住宅区和学校。 他说:“视频里的‘欢迎’字样,出自加基武吉学生和居民的手笔,而‘加基武吉’字样则是商业区的工人写的,至于里头的‘to’则是我的手笔,代表地铁站插在两者之间。” 早在2017年,已有网民在社交媒体讨论这个作品,不料近期再有网民挑起讨论。 一名网民表示:“不知道这个是涂鸦还是故意这样做的。” 不过,在最新的帖文中,不少网民都欣赏该作品,并表示手写式的标志很可爱,而且有独创性,为地铁站增添了特色。 其中一名网民就留言说:“在新加坡这么一个结构化的国家,能有一个这样简单却能传达信息的作品也不错。点赞。” 发布贴文的网民了解这个作品背后的意义后,在留言区表示自己希望能重写标题:“我多希望我可以改掉标题,因为它其实是一个具有心思和意义的一个作品。谢谢你们教育我。”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暗窿全长370公尺左右,有一座步行桥,桥底下有一条川流,走在里头有潺潺流水声,也有阵阵凉风吹习,走出暗窿是另一面风光,顿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国内外游客对玻璃市加基武吉的暗窿绝不陌生。但,你又知不知道第二暗窿(Gua Kelam 2)的存在呢? 暗窿位于加基武吉的一座石灰岩山脉,是东南亚第二长石灰岩采锡矿洞穴,当年当地采矿工人多是客家人,而暗窿正是客家话“黑暗的洞穴”的意思。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这个旅游景点只是矿工运输锡矿的洞穴,而采锡矿场遗迹,则距离暗窿入口处约500米远。 据悉,这座传统方式开采的锡矿场是全球首个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的锡矿场。 曾以游览火车观光后改导览 玻州政府于2010年开放这座采锡矿场,命名为“第二暗窿”,至今仍完整保留当年先辈开采锡矿的原貌,只是简单提升第二暗窿的运输轨道,并采用游览火车观光的概念,带游客进入采矿场参观。 直至2013年中,因游览火车脱轨意外,当局停止这项服务,并暂时关闭该景点。可惜,后来苦无经费维修,而决定改以导览员带游客步行穿越石灰岩洞穴,进入采矿场遗迹实地参观。 暗窿全长370公尺左右,有一座步行桥,桥底下有一条川流,走在里头有潺潺流水声,也有阵阵凉风吹习,走出暗窿是另一面风光,顿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走入第二暗窿,则是参观采锡矿遗迹。抵达采锡矿场之前,须走入一座长约1.8公里的洞穴,高度仅1.8公尺左右,走完长长的洞穴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采矿场,与暗窿的风光截然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矿工在第二暗窿开采锡矿后,会分别使用2个洞穴即暗窿,以及第二暗窿来把锡矿运送出去。 参观暗窿、第二暗窿,让你深深体会先辈在百余年前,以劳力开采锡矿的点滴。 当地年轻人考导览执照专门带队登山探险 除了森林局的导览员,加基武吉当地也有一群年轻人考取森林导览员执照,自发性组成“加基武吉爬山探险组织”(Komuniti Kaki Bukit),专门带队登山、探险。 该组织其中一员谭伟龙告诉记者,加基武吉是继霹雳怡保之后,全国第二大的锡矿场,矿工靠人力挖洞矿采锡,山壁甚至还有一些先辈在建筑采矿用的桥樑时,以人力挖掘的四方洞、木条,以及一些生锈的铁罐、器具等,让后人能亲睹历史文物。 她说,他们在导览期间,可用华语、客家话及广东话等为华裔游客讲解,让华裔后代更清楚掌握先辈早年从中国南来,到加基武吉参与采锡矿工作的历史和艰辛。 采锡矿场至少150年历史 他说,这座采锡矿场有至少150年历史,目前所能鉴定出的大小洞穴多达26个,可出入矿场。有些洞穴外也有矿工涂鸦,一些写着某公司的“锡米洞”,或是矿工的心情写照。 “据历史记载,相信这里有3个山寨在经营矿场,其中一个被称为‘长毛’。所以,当局相信矿场里还有约1000个大小洞穴,还没被发掘和鉴定。” 以故事为游客解说 谭伟龙希望能让游客尽兴而归,他们会以历史故事性方式来为游客解说。 他说,暗窿可自行买票入场,不过第二暗窿则须由导览员带队,每队最多10人,每队入门票80令吉,若超过10人,则须再增加导览员带队。 “队员须穿上包鞋、运动装,方便参观。一般上,由森林局导览员带领的队伍,不会强制游客的打扮。不过,我们为了让游客能深入体验矿工的经历,会尽量带大家深入矿场,如果游客不是运动装扮,就稍嫌麻烦和不便。” 他补充,大家如果能自备照明灯,当然更好,不过他们也会安排每人一盏照明灯,方便行动。 “大家要记得,进入暗窿、第二暗窿参观,要保持游客应有的态度——带走记忆,留下足迹。” 任何有意参观者,可联络谭伟龙(016-978 1698)。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