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加拉巴沙威

  (加拉巴沙威14日訊)為歡慶創校81週年,四維華小校慶籌委會特別推出限量版校慶紀念衫,以籌募活動基金。 四維華小創校81週年的聯歡晚宴將於5月24日(星期六)傍晚6時30分,在該校大禮堂盛大舉行。 校慶籌委會正積極展開籌備的工作,以期將校慶活動辦得最好。 籌委會主席兼家教協會主席黃翠娥前天為限量版校慶紀念衫主持推介時表示,紀念衫是校慶活動的重要象徵之一,也留存校園珍貴的回憶。 她展示紀念衫的樣本和構圖時說:“紀念衫採用紅藍漸變的色調,象徵著熱情與穩重,前面印有81週年的專屬標誌,代表四維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她說,紀念衫是以高質量布料製成,尺寸分XS至3XL,每件售價50令吉,希望校友、村民和熱心教育人士響應支持。 公眾人士可填寫線上表格進行預購:https://forms.gle/xiyuC38vKm3skDAcA。更多詳情,可聯絡副校長周瑋安(016-715 8851)。 黃翠娥也感謝董事會與校友會的信任,讓家協全權主導校慶籌款晚宴。 她指出,籌委會希望校友、社會大眾和村民鼎力響應和支持,以實際行動支持學校的發展,為81週年校慶活動增添獨特色彩。 此外,她代表籌委會邀請曾在四維華小服務的校長、副校長、老師和職工等,抽空出席聯歡晚宴,共襄盛舉。 出席校慶紀念衫推介禮者包括:籌委會副主席兼家協署理主席黃崇興、副校長周瑋安、秘書兼老師許雅秀、家協理事劉慧婷、巫詩敏、劉憶霞、高偉詩等。  
2星期前
(古來17日訊)加拉巴沙威交通燈十字路口近年面對交通擁堵問題,武吉峇都州議員張善深建議古來市議會安裝智能交通燈,同時增設路障以全面改善和解決當地村民的困擾。 他指出,沙威區聚集新村、國中、國小、華小及旅遊景點,每天上班、上下學是交通最擁堵的時段。 他解釋,沙威新村通往偉都花園或右轉聯邦大道的綠燈轉橙燈僅5秒,導致新村常有車龍。 “此外,路口設有黃色格子,許多從聯邦大道(古來往士年納方向)車輛為了不等信號燈,選擇左轉到黃色格子再駛出聯邦大道,造成嚴重的交通阻塞和車禍。” 他在行動黨沙威支部主席李國萍陪同下召開新聞發佈會,稱接到近20名商家、居民和道路使用者的投訴。 李國萍說,當局應尋求更專業的方案,規劃十字路口的交通和道路問題,行駛路線不明確,每週至少發生1次車禍事故,改善交通問題刻不容緩,希望當局能儘速改善當地的交通問題。 據張善深瞭解,柔佛州房屋及地方政府委員會主席拿督嘉福尼去年曾指出,古來市議會在多個熱點區安裝95部智能監控器,而古來市議會也放眼在2026年安裝300部智能監控器。 “目前古來區有28部智能交通燈,備有自動感應車流量,調整信號燈。” 他說,智能交通燈暫時安裝在太子城,開展試跑計劃,因此建議把沙威的十字路口,也納入試跑計劃。 他認為,沙威區近年屋業和旅遊業蓬勃發展,尤其每逢週末,大批來自海內外遊客前來新村拍照打卡,面對嚴重的交通阻塞。 他曾在上月的古來縣行動理事會上反映此事,今天他將致函古來市議會提出關注與改善沙威交通情況。
2月前
4月前
(古來24日訊)聯邦大道加拉巴沙威路段的提升工程自數個月前竣工後,新村交通燈處就不時發生車禍,民眾促當局儘速改善,不要等到嚴重意外發生才來處理。 根據星州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記者現場觀察,不少從古來北上萬宜花園的車輛,在北上的交通燈亮紅燈時,從交通燈轉向沙威新村的方向,再冒險超捷徑轉入聯邦大道,避開交通燈北上。 此外,部分從新村駛出,打算從聯邦大道北上的車輛,不願在交通燈前等候,直超排在前端的兩三輛車子,拐彎進入聯邦大道。 沙威村民蔣運髮指出,如果有關當局不盡速派員處理及提升這個路口,恐怕遲早會鬧出“大事”(嚴重意外)。 “尤其是假期、假日、上下班或上下學的繁忙時段,很多車子都沒有按照交通規則,而是橫衝直撞。” 他表示,他不相信當局對該處的交通情況不知情,且沙威村委會也曾多次致函當局要求提升道路,只是不明白當局為何至今還是沒行動。 他說,古來縣的稅收已有增加,加上沙威是備受歡迎的旅遊打卡點,當局應正視這個問題,儘速加寬及提升道路。 “我們期待柔佛州務大臣能正視我們的問題,抽空微服出巡到沙威瞭解民困。” 在交通燈附近經營餐館已5年的張先生表示,自從交通燈的路段獲提升,就不時發生交通意外,非常危險。 加拉巴沙威村長黃俊華表示,沙威村委會已就該處交通燈問題投訴已久,只是一直沒有下文。 他說,聯邦大道沙威路段的提升工程做得很不理想,尤其是在交通燈處。 他表示,他已將村民的投訴傳達給有關方面,如今只能等待有關方面採取行動。 “這是非常頭疼的投訴,我們每天追來問去,還是無法知曉誰應該負責,到底是誰的權限。” 他指出,居民投訴的主要是交通燈從新村往偉都花園的方向,目前已成為從古來北上萬宜花園的捷徑,且經常發生交通意外。 他表示,交通燈前也未畫上不能停車的黃格,經常使用該路段的當地人,還會自覺和主動地留出一輛車的空位;不熟悉的司機則不會留空,往往造成嚴重交通堵塞。 “交通燈前,也經常有本地人的車輛,不願排在車龍,直接超過兩三輛車,冒險轉入店屋區的驚險場景。” 武吉峇都州議員張善深表示,他已就沙威的交通問題致函市議會,並在今年6月間,與市議會官員同往實地視察。 他說,當時他要求市議會增加道路分界堤,防止駕駛者為了加快路程,違規超捷徑威脅其他公路使用者。 他表示,市議會還在審核相關要求,其服務中心已要求市議會盡快行動,以避免車禍不斷髮生。
6月前
(古來29日訊)為了迎接我國國慶日的到來,加拉巴沙威新村將於國慶日前夕(8月30日)舉辦兩場倒數歡慶活動,相信將迎來大量人潮,欲前往參於其盛者,受促遵守交通指示。 這場兩場活動,分別是每年都在老街舉行的“沙威藝起來”,以及今年首次在沙威河畔街舉辦的河畔街開幕及國慶活動。 過去多年,“沙威藝起來”活動的舉辦,都吸引數以千計的人流前來參與,此次配合河畔街舉辦的活動,預計到沙威的人流會更多。 加拉巴沙威村長黃俊華指出,相信當天的交通將會相當擁擠,希望村民和遊客都能多一點耐心,遵守交通指示,避免出現交通阻塞。 他建議村民騎摩托車或走路到現場,外來車輛則受促將手機號碼夾在車鏡前,以方便必要時聯絡。 加拉巴沙威人民社警劉道添呼籲村民和旅客,注意安全放緩車速,不要亂停車,以免造成交通阻塞。 另一方面,也是沙威村委會主席的黃俊華告訴星洲日報《大柔佛》特區報,河畔街開幕及國慶活動的舉辦,是為感謝協助打造河畔街的村民和贊助商。 他說,當天的一系列活動從傍晚6時開始至午夜時分倒數迎國慶,現場將準備831個幸運號碼,在下午5時30分至下午6時讓民眾免費索取,以通過抽獎贏取300份現金禮券。 “當晚的節目多姿多彩,有免費造型氣球、餐車、三大民族舞蹈、龍獅表演、川劇變臉秀、魔術表演等。” 黃俊華表示,節目的重頭戲將是LED舞獅高柱秀、倒數迎接國慶及燃放煙花。
8月前
我趁著人潮散去時,在清冷夜色中緩緩走進了那閃著七彩霓虹燈的沙威河畔街。 二十幾年前,母親帶著我和妹妹從新山坐車走1號公路北上投奔外婆,一直走到了古來大街和巴士總站,我以為來到了世界的末端,再向前是叢叢的油棕林和小路,荒無人煙。實際上,鐮刀般的大轉彎將古來的尾巴斬去,構成一道險境,許多人因此不敢繼續往前,而母親帶著我們繼續走向日後安居之處——大轉彎後隔絕出的一個聚集客家人的新村,沙威。沙威其實就是加拉巴沙威(Kelapa Sawit),老一輩稱26哩或26碑。與我同輩的朋友大多都習慣稱26,省去“哩”,若用客家話說“26碑”則有一種觸動心靈的鄉土親切感。 26哩與世隔絕,如果家裡沒有車,要到古來新山只能搭需要等到天荒地老的2號巴士或霸王車,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也幾乎沒人會想進來。或許這也是讓我和妹妹來到此地直到成年才離開的原因。大概10年前,26老街改造成了壁畫街,擂茶、釀豆腐和菜粄打造成了特色美食,26哩搖身一變成了旅遊勝地,人進來了,我們也出去了。 今年農曆新年回26哩,最可怕的鐮刀般大轉彎已拉得筆直,少了與死神角力的回家之路,進入兩排油棕林似恍入陌路,看到村尾時,像是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來的老熟人,似曾相識又突兀窘迫。路當然是直的好,回憶卻是越蜿蜒越纏綿。 回家前,26哩已在網絡掀起討論,大家爭相分享一組美麗的河畔夜景照。夜晚的河畔裝飾璀璨的燈光,一旁是康莊平坦的柏油步行街,入口處豎起一道掛滿紅燈籠的牌坊“沙威河畔街”,左右兩旁是對聯“精耕細作豐收歲,勤儉持家有餘年”。26哩哪裡來那麼美麗的河?大家議論紛紛。 其實26人一看就知,那是臭港。 從外婆家走路到小學,必定經過臭港。我不確定臭港究竟是一條小河或是大壟溝,不知流向何方,甚至在谷歌地圖上也沒有蹤影。臭港橫斷隔開大街和新村,臭港橋是主要連接通道。早市的小販或附近人家習慣將垃圾直接倒進臭港,可見生肉蔬菜水果垃圾袋,更有難以處理的大型傢俱。日頭炎炎照在汙水垃圾堆,蒼蠅蚊子蟑螂老鼠橫生,臭港日夜散發著腐爛腥臊的惡臭,故名為“臭”港。我猜想命名者必定是將“臭”港與“香”港相對,十分抓馬。 我將散發惡臭看作是臭港的一種復仇,報復村民對它日以繼夜的糟蹋,而它的復仇不止於此。 每逢雨季,臭港必定氾濫,垃圾堵塞住河水的流動,河水暴漲往往淹沒橋面和周圍的土地直達大街的末端,垃圾隨之飄蕩。臭港氾濫,切斷了大街和新村的主要通道,大水的兩邊擠滿人。大街上的人想回新村,新村這邊的人想到大街,大家撐著傘圍觀臭氣熏天的洪水,伺機等待穿越過去的機會。有些汽車和摩托騎士冒險涉水而過,有的人心急也博運氣衝下水,一些學生貪玩也乘機隨夥伴下水。當年我還是個小學生,遇到臭港淹水,心中總是興奮多於恐懼。不顧大人勸阻,也不管水臭不臭,挽著同學細小的手臂一起衝過臭港是超刺激的大冒險。 臭港一年氾濫好幾次,奪命的新聞也經常聽說,但我還是覺得興奮刺激,直到我親眼看見小女孩在面前被大水沖走。 我和住在花園的同學常結伴一起從小學走路回家,若是遇到下雨,在學校附近就能聽聞臭港“浸水”,村民會勸告大家留在學校,等水位退去再回家。那天我們也貪玩淋著雨走到臭港,果然滾滾的黃泥水像一片大黃布蓋住整個橋面。水位看起來不高,底下卻暗流洶湧,幾個行人衝進水裡走了兩步又退了回來,我們也在水邊伺機行動。左邊一個穿著小學制服的女孩,抓著鐵欄杆沿著橋邊走,大人在對面大聲呵斥,她似聽不見般緩緩移動向前。雨勢突然變大,大水聲像在耳邊急促喘息,讓我們有些著急想趕快過河。我和同學挽著彼此準備向前,欄杆旁的女孩突然沒頂,她慘白纖細的手臂像薄弱的紙巾系在欄杆上,頭已經完全栽進水裡,剩下無力的髮絲在水面掙扎。對面幾個大人驚呼著衝來,一個大人勉強抓住她因驚慌而鬆開欄杆的手,像抓住了在水中狂舞的細繩,再抓一下想把她拉回來,卻被水流衝倒也栽進了水裡。小女孩的身體只稍稍上升了一下,又以極快的速度往下沉,隨後幾個大人不斷衝向前,卻怎麼拉也拉不住。我看見她的背影隨著大人的嘶吼捲進了黃泥水中,恐懼讓我和同學拼命往回跑向高處。臭港捲走女孩後就平息了,彷彿我們一回頭水位就下降了。我們溼透的身體,在溼透的臭港踏著大水遺下的爛泥和垃圾,聞著大水後的腥臭味。 女孩死了嗎?我們不知道,只知道身體裡某些追求刺激的神經或許跟著女孩一起消失了。此後每每下雨,我們都等雨停後再慢慢走過那滿是泥濘和垃圾的臭港。 後來,臭港經過多次加深和擴大,中學後不再聽見臭港氾濫的消息,也較少有機會經過臭港。偶爾坐摩托路過,雖然知道臭港不臭了,身體記憶還是會下意識屏住呼吸。 多年後,我嫁到了臭港後面的新村。新年回夫家,屢屢經過那燈火璀璨的臭港,垃圾爛泥甚至雜草已不復見。眾人穿上最好看的新年衣,偕老帶幼在河畔散步,拍照打卡其樂融融。我趁著人潮散去時,在清冷夜色中緩緩走進了那閃著七彩霓虹燈的沙威河畔街。深呼吸,是空山新雨後;側耳傾聽,是橋下清澈的潺潺流水。 臭港正式翻身,成為了沙威河畔街。 那腐爛腥臭、氾濫危險的臭港,像那女孩一樣拉也拉不住,在記憶裡浮出一個背影,然後捲進時間裡,消失不見。 相關文章: 黃薈如/過敏 黃薈如/尋大水淹沒的路 黃薈如/流沙靜逝
11月前
六日議言堂.龜來訴 3月杪卸下市議員職務沒幾天,就接到古來市議會的續任通知書,在2024年4月4日(星期四)上午11時(還好不是下午4時)舉行就職儀式。 這一次的心情,比起前3次就職時,有少許感觸。我從青年做到中年,從“菜鳥”做到“老鳥”,在黨的任期限制下,也許來到了最後一屆。 無論如何,只要黨還需要我,我將全力以赴,為黨及社區獻上一份“綿”力。 我要感謝黨對我的信任,在黨的推薦下,我已宣誓就任,併成為新屆古來市議會交通組副主任。 目前,古來正處於蓬勃發展及大興土木的階段,各項工程計劃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道路交通規劃這塊“燙手山芋”無疑必須嚴正看待,以有效降低熱點道路繁忙時段的交通擁堵。 上個月中旬,我代市議會主席主持交通小組會議時,提到隨著南北大道永平至新山的雙向道路即將展開擴建工程,建議相關部門儘快探討展開有效措施,避免聯邦大道加拉巴沙威至古來路段在工程展開時期出現交通擁堵,同時吩咐當局規劃古來未來10年的交通系統,以應付古來未來的發展。 馬華古來優美城支會在4月中的會員大會也通過兩項提案。其中一項提案是建議當局以路人的安全為考量,從古來永旺廣場興建一座行人天橋到對面的商店。 這項建議,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作為負責該區的市議員,我雖知此建議難於落實,但我相信只要把建議帶入會議討論及申請,同時不斷地跟進,在各方的努力下,相信有朝一日終會成真。 另一項提案是促請當局在古來熱點商業區增設電眼,以加強商區的保安。不管是本地或外地投資商,都希望商區的保安獲得提升,以可以在設施完善及社區整潔的環境下經商。 在近期的會議中,我提出了在商區安裝電眼的建議,也獲得市議會主席的認同,希望這項計劃能在我任期內獲得落實。 一些“新鳥”市議員問我,為什麼喜歡把建議和已完成的事情公告給大家知道。我一直秉持的一個理念,就是希望好的建議,可以記錄起來及逐步完成,也因花費了很多時間去想方設法實踐,覺得一定要讓“整村人”知道計劃終於完成了。 接下來,我也希望優美城社區能不斷獲得提升,成為古來花園社區的楷模。不論是將騎行公園打造為“健康旅遊”區、推動在地文化及手工藝旅遊概念,還是爭取讓古來多增一座城市森林休閒公園,都無任歡迎。 我希望能成為古來市議會邁向市政局宏願的“助攻手”之一。
11月前
(古來9日訊)加拉巴沙威地區的治安拉警報!在過去一個星期內,當地發生了至少12起破門行竊案,令居民憂心忡忡,促請警方加強巡邏儘速破案,同時希望鄰里間守望相助、提供情報。 加拉巴沙威村長黃俊華告訴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單單他所接獲的投訴,今日凌晨和前天發生的就各有3起、本月2日更有6起,其中他的老家也在前天中午發現被竊賊破窗而入。 他表示,警方的初步調查發現,歹徒在幹案時戴著手套,令查案工作面對一定的挑戰,所幸後來獲得附近居民提供監控器記錄,希望警方能儘快破案將竊賊逮捕,以安民心。 黃俊華今早也針對沙威地區最近頻頻發生竊案,與沙威村委會3名村委到訪沙威警局局長,轉達居民的不安,要求警方加強巡邏儘早破案。 同時,他也將拜會沙威人民社警,希望他們能與警方配合,改善沙威區的治安。 黃俊華今日也到其中兩間被破門的住宅瞭解案情。他表示,自本月2日,3名持械竊賊在同一晚上,先後潛入沙威至少6家菜行幹案後,沙威萬宜花園及毗連的森德花園近日也傳來破門案。 “這些是我所接獲的投訴,沙威地區總共發生多少起?我不確定。撇開菜行不談,近3日的6起破門案,還包括兩間燕屋的警報器被剪掉,損失暫無法估算。” 他表示,前天被破門行竊的,除了他位於萬宜花園的老家,還有同一花園的一家燕屋和森德花園王先生的住家;今早接獲的投訴,則是兩間森德花園的民宅及萬宜花園的另一家燕屋。 他指出,破門行竊案一再發生,令沙威居民感到擔憂,希望警方能加把勁,將竊賊繩之以法以安民心。 他也呼籲居民,若發現住家附近有可疑人士出現,如背著揹包閒逛者,應第一時間通知警方。 村委鄒源發則促請居民團結合作、守望相助,儘可能在第一時間致電警方投報,以便警方能更快速地採取行動。 “有些受害者不清楚警局是24小時服務的,我再次提醒大家,警方是全天候24小時提供服務的,受害者應在案發後立即致電警方,或也可向沙威村長求助。” 住在萬宜花園的王先生(44歲)說,前天凌晨約4時,歹徒拆下他住家後面房間的玻璃窗,丟在草堆,但相信窗內剛好放了輪胎,竊賊無法爬內屋內,再加上狗吠聲將竊賊嚇走,因此家裡沒有財物損失。 他披露,事發後,他向警方報案及告知同一排的居民,提醒他們提高警惕。 “其中一名馬來鄰居告訴我,他的住家在開齋節期間也被人弄鬆鐵門,當時可能因為他們早起準備開齋食物,才將竊賊嚇走。“ 他指出,對面的鄰居則是在數個月前遭竊賊潛入屋內,惟損失不詳。 今日凌晨住家被破門的邱鳳藕則表示,睡在樓下房間的女兒在凌晨4時許聽到聲音,便在房間內開啟手機的手電筒,相信因此將竊賊嚇走。 她指出,竊賊相信是在匆忙逃走時,留下螺絲起子等幹案工具。  
12月前
(古來1日訊)加拉巴沙威村委會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在沙威五路打造“沙威河畔街”,以期在今年農曆新年前,為沙威增添另一個打卡景區,同時改善“臭港”長久以來的亂丟垃圾問題。 “沙威河畔街”由六藝命名 沙威村長黃俊華告訴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河畔街長約230公尺,景區包括一座“沙威河畔街”牌樓、煙花燈、小燈飾、十二生肖運勢簡介、蓮花池鯉魚嬉水圖等。 他表示,村委會是在約兩個星期前,通過提升及打造這條位於沙威巴剎對面,排水溝(當地人稱臭港)旁雜草叢生,曾經連摩托車都無法通行的沙威五路。 他披露,“沙威河畔街”由旅居新加坡的沙威作者六藝命名,牌樓的對聯“精耕細作豐收歲,勤儉持家有餘年”,也是來自這名作家。 黃俊華:或置電眼監控垃圾蟲 黃俊華說,村委將盡可能在農曆新年前完成初步工程,讓回鄉的沙威人多一個打卡地點,同時美化及改善臭港一直以來的衛生及汙染問題。 “我們不能確定美化及提升工程是否能起到阻止村民將垃圾拋入排水溝的作用,若真的無法制止,我們不排除裝置電眼監控。” 他說:“村委都是抽空前來協助。大家雖然感到累,但有不少村民及商家主動詢問需不需要幫忙,甚至動手幫忙油漆,他們的認同讓我們感到很興奮,也更有動力,希望工程完成後,能帶旺附近商家的生意,提高他們的收入。” 他披露,在初步計劃完成後,他們希望將河畔街打造成沙威人喝茶聊天的休閒區,同時築建兩座橋橫跨臭港,接通河畔街及臭港另一邊的運動休閒區。 他也歡迎村民及商家一起參與打造及美化河畔街,包括種植美麗的植物或盆栽等,讓河畔街更亮麗。 黃益達:活動加強村委會凝聚力 村委黃益達告訴社區報,村委平日雖然各忙各的,但仍儘量抽出時間來協助河畔街的打造。 他表示,這項活動加強了村委會的溝通及凝聚力,大家一心希望能為村民獻一份力。 “尤其是我們在試煙花燈的時候,許多路過的村民都圍過來看,讓我們感到很值得、很興奮。” 蔣運發:巴剎後方裝電眼後變乾淨 沙威四維華小校友會主席蔣運發表示,村委會前些日子在沙威巴剎後方安裝電眼後,基本上已解決了巴剎後方及臭港被亂丟垃圾的問題,河流也變得乾淨許多。 “我希望排水溝的保護及環境的清潔,能繼續受到維護及重視。” 黃東福:打造街景料吸引更多人 已74歲的沙威前任村長黃東福表示,沙威是人口很多、範圍很大的新村,經常會有來自古來北區,如武吉峇都、亞逸文滿、士年納等地的人士前來購物及消費。 他說,在巴剎前打造一條街景,預料將可吸引更多人前來,帶動沙威的經濟。
1年前
(古來3日訊)加拉巴沙威老街(文化街)已成旅遊熱點區,古來市議會交通組受促就當地多年以來所面對的交通擁擠問題,給予更專業及全面地規劃,以解決該區多年以來為村民所帶來的困擾及爭議。 武吉峇都州議員張善深表示,旅客到文化街所帶來的交通擁擠問題,已存在好多年,隨著後疫情時期的旅遊業逐漸復甦,沙威老街的停車位、交通擁擠等問題的解決,如今已刻不容緩。 他披露,在接獲居民的投訴下,他已於在上個星期就上述課題與古來市議會主席莫哈末法米進行交流,建議提升老街3條道路,並獲得法米的口頭贊同。 張善深今日在新聞發佈會指出,他除了就沙威老街交通擁擠的問題,於本月27日致函給市議會主席,也於次日的古來縣行動理事會議前,向法米反應沙威老街已成為旅遊的熱點區,逢星期五、星期六及星期日在旅客的到來觀光下,道路非常擁擠,必須獲得解決。 他指出,旅行巴士及旅客所帶來的交通問題,必須尋求解決方案,因而他向市議會建議重新規劃老街的交通,包括一巷(沙威一路)、二巷(沙威二路)及三巷(沙威三路),劃規為單向道,同時為旅巴規劃停車區。 他表示,建議將一巷現有北上方向的單向道,改為南下方向的單向道;將二巷的雙向道,改為北上方向的單向道;洪仙大帝廟前的直巷改為向洪仙大帝廟戲臺方向行駛的單向道;將現有雙向道的三巷,改為南下的單向道。 他指出,撇開一巷不論,從二巷至三巷的改道,屬於U字型,道路也能獲得良好的規劃。 他說:“一巷的規劃,是因為聯邦大道沙威新村入口處提升後,許多從古來北上武吉峇都的車輛,往往在交通燈前超捷徑,在北上路段紅燈時直接轉入一巷,為其他公路使用者帶來危險。” “我感謝市議會主席的專業,在我向他提出上述看法時,他看到基層人民的所需,指本身將實地到來觀察,同時給予大力贊同及配合。” 他說,法米指若確認沙威老街是旅遊熱點區,他也將向旅遊局推薦將沙威列入旅遊區的重點區域。 張善深重申,歡迎旅客到訪沙威,唯地方政府必須給予更好的基礎建設。 他也呼籲沙威老街的商家、市民、村民等,給予大力配合,他將向村民、非政府組織、村長、市議員等收取更多建議,並將這些建議反應給市議會,以解決村民多年所面對的困擾。 沙威文創社社長李國萍表示,只有重新規劃老街的停車格及單向道,才能解決老街道路擁擠等問題。 他說:“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由於未妥善規劃,原本屬於3個位的停車格,只停放了兩輛車,且道路也很狹窄。” 他說,道路規劃為單向道時,無可避免會有很多人反對,但這只是開始階段,就像古來優美城商業區的道路規劃般,剛開始時大家都發出怨言,唯過一段日子之後,大家反而覺得交通變得更順暢。 沙威二巷的餐館業者林子強表示,由於老街的道路狹窄,加上道路兩旁者皆有人停車,只要有稍微大一點的車經過,便會卡在路中間,須放緩車道慢行。 他說:“碰到沒有耐心的司機便會發生爭議及衝突,將道路改成單向道,相信可以讓道路變寬,減少這些爭議。” 沙威二巷的小販商劉運松表示,沙威老街是很多人前來的旅遊打卡區,旅巴載客而來是難免的,當局必須為他們規劃一個暫停的地方,而非讓他們胡亂停在路邊,製造交通阻礙。 他指出,許多旅巴為了保持車內的冷度,停在路邊時沒有關上引擎,造成了空氣汙染,若將他們劃規在適宜的地區,將能解決上述問題。 沙威三巷的商家蔣運發表示,旅客的到來導致老街的交通擁擠及不順暢,停車位也不夠,道路必須獲得重新規劃,以減少爭吵及摩擦,包括交通燈處的一巷。 他指出,將現有的雙程道改為單向道,村民肯定一時間無法適應,但大家必須與時並進,跟著時代的步伐改變,以便交通更順暢。 他說:“只要良好的規劃,相信單向道對我們更好。我們希望當局不要操之過急,從試驗分階段開始,讓居民慢慢地適應。”
1年前
(古來8日訊)位於加拉巴沙威新村的壁畫街,多年來吸引了不少國內外旅客前來觀光。旅客的到來帶動了當地經濟,卻也為村民帶來環境汙染、噪音、堵車等問題,忍無可忍的村民甚至與司機及導遊起衝突,多次差一點上演鐵公雞。 一名“忍無可忍”的村民向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投訴,她稱,許多旅客乘旅巴而來,特別是公共假期、週末及週日,清晨約5時已出現旅巴,甚至陸陸續續到傍晚時分。 她說,旅巴停放在他們住家附近,排氣管所發出的難聞惡臭及噪音,已嚴重干擾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在公共假期、週末及週日,凌晨5時許已有旅巴前來,有時陸陸續續到傍晚,若司機能合作則問題不大,但仍有一些不聽勸的頑固司機,拒絕在旅客下車後將旅巴移開。 “我們並非不講理,只要求旅巴在抵達文化街後,將引擎關掉或在讓旅客下車後,將旅巴士駕走,不要讓我們難得的假日,在吸引擎味及噪音中度過。” 沙威洪仙大帝廟前的神料店業者黃文添表示,自2014年,沙威新村創作壁畫街,便有不少旅客到文化街觀光,尤其是公共假期、週末及週日。 他指出,在連假的高峰期,到訪的榴槤團旅客,甚至多達20輛旅巴,文化街主要道路二路及三路如鳥節路般車水馬龍,交通相當擁擠。 他說:“只要三四輛旅巴,便能把其中一條車道佔據,加上一些野蠻的旅巴司機,在讓旅客下車後,開著引擎不肯離去,不但排出廢氣,也使該路段大排長龍超過半小時,令人深感頭痛。” “很多時候,塞在後面的司機在忍無可忍下,下車與旅巴司機理論,進而發生衝突,我就會去勸架,希望大事化小。” 他說:“相吵沒好話,為免文化街的聲譽受影響或臭名遠播,我們都儘可能阻止他們打起來,但這並非長久之計,我們擔心如果有人情緒失控或沒有人及時滅火,遲早會出事。” 他表示,在勸架過程中,大部份到過文化街的旅巴司機一般都能配合,讓旅客下車後便離去,少部份則很野蠻,就算村民願意放下工作,指引他們將旅巴駕到較寬廣的沙威萬宜花園夜市街,他們都不願配合。 他認為,旅客的到來,對村民是一種榮耀,也是大家努力付出的回報,但重複勸架解決外來客的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希望村長、市議員、國州議員及交通組,能擬出長遠的解決方案。 他說:“之前,有人提出將二巷及三巷改為單向道的建議,我希望相關單位可以研究,尋找理想的解決方案。” 沙威洪仙大帝廟廟祝曾國標(75歲)表示,一般看見司機將旅巴停放在二巷的洪仙大帝廟前,他都會勸阻司機將旅巴停放在沙威巴剎,避免引發交通阻塞。 他說:“他們都很配合,會將旅巴駕走,但有些講停放一下子,最後卻看不到他的人影。” 他表示,比較令人困擾的是使用該廟廁所的旅客,無法配合照顧衛生。 沙威洪仙大帝廟理事理事劉義芳表示,洪仙大帝廟是沙威文化街的地標,旅客到該區旅遊,帶動了沙威的經濟,該廟將在廟前增設旅巴只能上下車,不能停巴士的告示牌,提醒旅巴在旅客下車後,必須將巴士移走。 沙威文創社社長李國萍表示,文化街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旅巴不聽從指示。 他說,好幾個月前,該社已經與比較熟悉的旅行社及導遊接洽,要求他們載客到文化街後將引擎關掉,並在旅客下車後,將車子移到沙威公市或聯邦大道旁店屋前的一路。 他說:“但有些不熟悉的旅行社,在前來時沒有預先通知我們,就如前幾天來了3輛巴士,他們沒有將引擎關掉,帶來了汙染和噪聲問題。” 他坦言,有些司機比較頑固難搞,他們不聽從勸告關掉引擎及將旅巴移走,進而干擾村民,與村民起爭執。 他表示,將採取短期方案,即在洪仙大帝廟前增加雙語的告示,提醒旅巴不要將車子長時間停放在該廟前,同時必須將引擎關掉。 他指出,在兩三年前,已經提出將沙威二巷及三巷改為單向道,以規劃落實這兩條車道的交通建議,確保該區的交通獲得規劃及更有次序。 沙威村長黃俊華坦言,經常接獲村民投訴,旅巴在二巷讓旅客下車後,繼續開啟引擎保持旅巴的冷度,導致村民受廢氣惡臭及噪音影響。 他表示,大部份旅巴司機在村民的要求下,都會駕車離去,但仍有少部份頑固的司機與村民爭執,甚至要他親臨現場以“村長”之名發出警告,司機才願意駕車離去。 他表示,歡迎旅客到沙威文化街觀光,但希望旅遊公司能夠體諒村民惡臭之苦,確保旅巴司機在旅客下車後,將旅巴停放在其他地點。 他披露,將與負責該區的市議員及武吉峇都州議員張善深,就村民的投訴進行商討,以向市議會提出可行建議。 武吉峇都區州議員張善深表示,將就旅巴帶來的問題,嘗試與旅遊公司、旅巴司機及導遊協調解決問題。 他說:“如果真的不能解決,我們會跟有關當局及旅遊部投訴。” “我們非常歡迎旅客到我的選區來觀光消費,但前提是必須照顧居民,不能引發本地居民不必要的煩惱。” 另一方面,本報也將村民的投訴轉達給古來警區主任陳勝利。 陳勝利表示,由於文化街是旅遊區,每一個假日都會有很多旅巴載客前來光觀,若警方強行執法,可能會被指影響旅客。 他建議受影響的村民先向古來市議會及國州議員投訴,以便他們能給予關注,探討解決旅巴所帶來問題,包括規劃該區的交通、尋找適宜的地點讓旅巴停放等。
1年前
近年來,凡是古來加拉巴沙威新村所舉行的小大型活動,都會看見他們身著制服,指揮交通及疏導人群的忙碌身影。 他們是來自加拉巴沙威人民社警的隊員,也是古來縣內唯一一支隊員以華裔為主的社警隊。當沙威社區有活動,需要人手協助指揮交通時,他們就會義不容辭挺身而出,盡一份綿力。 沙威新村村長黃俊華形容,雖然人民社警是非政府組織,但無論沙威大小活動,隊員們都會給予協助,隊員們無私奉獻的服務精神,值得嘉獎。 加拉巴沙威人民社警隊首任主席兼現任顧問黃開潘表示,該隊於2018年4月10日獲得註冊成立,並在沙威志願消防隊惠借該隊旁的空地,及該會永久名譽顧問聯合髮菜行報效兩個貨櫃箱下,將貨櫃箱置放在空地改裝為該隊會所,作為開會及活動的站點。 他指出,該隊一些隊員在該隊註冊前,已參與新山武吉英達人民社警的活動約3年,在註冊成立後,獲得約72名來自沙威、古來一帶及部份新山的隊員助陣,加入該隊成為第一批隊員,自此在沙威展開活動。 他透露,在成立不久及擁有本身會所後,該隊在沙威開始展開夜間巡邏,希望可維護沙威一帶的治安,唯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受行管令影響,在警方規勸下暫停巡邏活動迄今。 該隊主席蘇培淼表示,該隊的任務主要是協助警方防範罪案,是人民與警方之間的重要橋樑,除了參與警方所安排的培訓課程,也配合警方共同維護社區居民的安全。 他披露,該隊目前活躍的25名隊員全是華裔,該隊歡迎各族18歲以上的男女申請加入,只要經過背景審查和過濾,同時每年繳付50令吉年費,作為補貼該隊會所的水電費即可。 他坦言,一些申請者認為,他們身上所穿的社警制服威風凜凜,在維持秩序時可以站在舞臺最前方,因著這份榮耀感選擇加入該隊,最終將失望而退。 他指出,他們在執行任務時,不享有執法權和津貼,屬於義務性質,偶而還會面對無理取鬧之人不聽指示,也只能通過冷靜的溝通方式完成任務。 他說:“我們不是正規警察,我們外出服務必須秉持包容及做善事的心態,在大家同心協力下能順利完成任務,是我們最開心的事。” 他透露,該隊目前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會所屋頂漏水及地板毀壞,因而該隊希望獲得熱心人士的支持,籌募約2萬令吉整修會所。 他說:“會所是我們開會的地點,我們計劃在會所整修後,看沙威警局的需要配合,探討是否重新在沙威展開夜間巡邏或進行其他任務。”
1年前
2年前
(古來27日訊)加拉巴沙威村委會主席兼沙威村長黃俊華指出,基於地方政府部指未將計劃書上載至ekgbaru的系統,該部將無法就沙威新村所提呈的新村美化計劃進行考量,讓該會產生疑惑,並希望該部重新考量村委會的申請。 黃俊華髮文告說,村委會早前向發展官提呈美化新村的計劃書,希望爭取為沙威打造一條彩虹步行街及其他設施,讓新村可以增添多一個景區,從而配合現有的文化街吸引更多旅客,激活當地經濟。 他說:“據我所接獲的回饋,村民皆對這項計劃表示歡迎和給予正面迴響,且古來市議會已批准讓村委會,在沙威5路後巷及附近地區進行建設。” 發展官未將計劃書上載至系統 他表示,在提呈計劃後,村委會也在今年7月間通過線上解說及陪同官員前往實地考察,並獲得官員的積極反應,惟當他多次向發展官跟進時,卻被告知仍處於等待最後結果的階段。 他說,在苦苦追問無結果下,他於8月23日電郵地方政府部總監詢問,被告知發展官並未將計劃書上載至ekgbaru的系統,這表示該部將無法繼續就沙威新村的計劃進行考量。 黃俊華:發展官與總監說法有出入 “我在8月25日致電詢問發展官,發展官指必須得到評審官員的指示,才可以上載資料。這項回答明顯與總監所言有出入。當我再次詢問新村部,沙威是否仍具參選資格時,卻得知發展官早在7月間官員前來考察次日,便以村民不支持計劃為由,要求該部取消沙威新村參選的申請。” 他表示,村委會對發展官的做法非常不滿意並要他解釋說明,包括到底根據多少村民的看法?為何沒有通知村委會和村長,便直接致函要求取消沙威參計劃的申請?因為這等同犧牲新村發展和村民福利,無法獲得村委會認同。 他也促行動黨古來區國會議員張念群副部長及行動黨士乃州議員黃勃揚表態,該黨是否支持沙威新村有新的發展項目?或認同發展官的決定? 他說:“村委會明白計劃的爭取不一定會成功,但卻不希望因為政治因素而泡湯。我要求房屋及地方發展部長倪可敏秉公處理此事,並希望再給予沙威新村一個獲得撥款美化新村機會。” 他表示,也已通知掌管新村事務的柔州行政議員林添順及馬華古來區會主席曾繁翀,希望他們也能關注這項申請。
2年前
2年前
(古來6日訊)“沙威藝起來”活動,近年來將加拉巴沙威新村的文化街推向全國甚至國際舞臺,吸引不少各方的旅客前來打卡,村民皆對旅客的到來表示歡迎。不過,村民希望載送旅客的旅巴司機給予合作,避免製造交通及汙染等問題。 加拉巴沙威村長黃俊華告訴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過去不時會接到村民的投訴,指部份司機將開著引擎的旅巴,停放在村民的住家前,且一停便超過1個小時,非但阻礙村民進出家園,引擎所排放的廢氣,更飄入民宅影響作息及健康,特別是老人和小孩。 他指出,可能是溝通問題,他經常接到村民與旅巴司機起爭執的投訴,加上前日早上發生的大型羅裡失控向前滑行撞及6輛車子的事件,讓村民對這些旅巴的出現產生了恐懼。 “日前的一大清早,我便接獲村民的WhatsApp,指擔心那些胡亂停在大街的巴士失控,威脅他們的安全,希望當局能儘快處理。” 他坦言,旅客的到來,帶動該村的經濟和商機,因而村民對旅客的到來無任歡迎,但他每一個月都會接獲村民有關巴士亂停的投訴。 “村民的投訴,包括一些司機亂停巴士,導致原本就狹窄的新村道路阻塞,影響其他車輛及摩托車的往來及安全;部份司機開著引擎,將巴士停在民宅前,導致廢氣飄入民宅,影響村民的健康。” 他說,在多次調解村民與司機的爭執後,他在沙威洪仙大帝廟前放置了3個告示牌,提醒司機不要把巴士停放在民宅前。 他表示,在放置告示牌後,司機亂停車的情況獲得改善,但仍有一些頑固不聽勸的司機,不願意給予配合,甚至與村民爭吵。 他指出,也曾經要求司機在停車時,將引擎關掉避免排放廢氣,唯司機給予他的答覆是為了確保巴士內的冷度,不能將引擎關掉。 有鑑於此,他希望載送旅客到沙威新村的巴士司機,能夠在旅客下車後,將巴士停放在附近空曠的地點,以減少為村民帶來困擾。 他也促請當地的商家,嚮導遊或地陪傳達信息,建議他們將旅巴停放在不阻礙村民及交通的地點。 洪仙大帝廟的廟祝賴福表示,現在已是通訊發達的年代,司機在將旅客送抵文化街後,應該將旅巴停放到其他適宜的地點,當旅客要離開時才來載客。 他說,停放在廟前的旅巴,往往沒有關掉引擎,巴士排放的廢氣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及難受,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出現一些咳嗽等症狀。 村民黃秀珠表示,經常有旅巴停放在她的住家前,且一停便超過1個小時,但因為沒有關掉引擎,導致廢氣的惡臭飄入家裡,令人難以忍受。 她指出,當她與司機“理論”,要求司機關掉引擎時,司機指本身用的是好油,不會散發廢氣而拒絕關掉引擎,令人感到憤怒。 她說,她每次參加旅行團,司機都是把她們載到景點後駕巴士離開,直到她們要離開景區時,才駕巴士來載她們。 “我們不介意巴士停放10到15分鍾,或將引擎關掉。如果他們做不到,我希望他們能夠將心比心,將巴士駕到附近空曠的地點,如萬誼花園,以減少對村民的影響。”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