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动力青年 你说,我听见! 文桥传播中心 霸凌

  近日马六甲发生14岁少年掐死9岁弟弟一案,少年疑长期受霸凌,精神受创而发狂。教育部长法丽娜表示,由于案件尚在调查阶段,无法确定霸凌是否为案件诱因。 “假如确实存在霸凌因素,我们绝对不会姑息。关于霸凌的投诉需透过教育部网站提交投诉,此为必经程序。教育部不会容忍霸凌,促请民众留意,确保每一起霸凌投诉都能得到认真的对待。” 校园霸凌从未停止过——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一直在发生着。 2022年,韩国电影《想见你父母》描述了瘦弱的男生遭4名同学羞辱霸凌,最终走上绝境。而霸凌者的父母,相互推卸责任,掩盖事实,成了另一种施暴来源。霸凌的影视题材已不新鲜,无奈人还是需要扩音器在耳边,不断重复又重复地播报:请停止这样做! 此次我们访问了5名青少年,从他们的回应可以感受到伤痛;也欣慰,他们愿与恶保持距离,这就是一种行动、一种影响力。     【你说】我真的很想说:我被霸凌了。   #1. 许楷惠(age: 16) >>> 我也曾遭受霸凌! 当我读到这则新闻,第一感受是震惊,其次是疑惑——究竟什么情况才会导致14岁少年掐死弟弟?愤怒失手?积累已久的仇恨?意外失手? 小学二年级时,我因身材和长相的问题,加上性格内向,受到几乎全班人排挤,就连幼儿园的好友也是如此。他们给我取了许多难听的外号,比如:肥猪、大胖子、猪八戒等等,但叫得最多的还是丑八怪。有时,他们好几个人围在我面前,不停地问我为什么长得那么丑陋肥胖;有时,把我当作乐子一样捉弄;有时,不停地嘲笑我。 这种种的举动,极度伤害我的心理和成长。本是无忧无虑、多姿多彩的童年,却被一群同样是孩童的人霸凌。当时,本就内向的我不再相信任何人,我不停封闭自己,渐渐地不再说话,成绩也不断下降。家人对我越来越失望,虽然家长老师多次找我谈话,但我都选择沉默。 这件事持续到六年级毕业才结束,现在我也痊愈了。 我只期望:霸凌者能够减少犯案,多思考前因后果;而受害者能够勇敢站出来,不要害怕。愿世界太平,再无悲伤之事。   #2. MH(age: 17) >>> 我一度想自杀,但做不到! 我本身呢,曾经历过校园霸凌,虽然是语言霸凌,但我真的忘不了那些话。有些人讲我头上有跳蚤,还有人说我身体很臭。对,我承认小时候真的不爱干净,导致我很少朋友,直到中学才有朋友。我也一度想自杀,但做不到,所以才有今天的我,对你们说出经历。 当我听到校园霸凌,我有很深的感触,觉得他们很可怜,心想:他们都没做错,或开罪什么人,就被霸凌了。 对那些受害者,我想说:请你们不要管他们说什么,就告诉老师,不要怕他们;也请大家不要当施暴者!   #3. 荔莞(age: 18) >>> 不要忽略霸凌的导火线! 我看过一部影片,女同学被男同学欺负,而她的同学因害怕男孩,没有向老师报告或现身阻止。老师知道后,给男孩记一次小过,认为他只是调皮。相反的,老师问女孩:“为什么那么多人,他偏偏欺负你一个?”女孩得不到安慰,还感到绝望,而这些字眼深深刺在她的心上。男孩呢?更不觉得自己做错。 还有,你们知道“键盘侠”吗?这世界有很多种人,有的喜欢在网上对再正常不过的事添油加醋,扭曲事实,导致不懂真相的网民带着正义旗号,劈头盖脸训斥当事人。那些话语字字诛心,句句入骨,即使后来真相大白,也没有道歉。 就算事件澄清了,但伤害早已落根,受害者会对人们的眼光敏感——哪怕只是陌生人无意一瞥,也会让他坠入网暴回忆。严重的,可能早早了结一生。 网络霸凌足以杀死一个人,所以大家,请先弄清楚情况,侮辱任何人或妄自揣测,都是不对的,这是人与人之间该有的尊重。   #4. 叶悯歆(age: 19) >>> 无声旁观亦是加害! 霸凌事件中,我们是否曾袖手旁观?殊不知,无声旁观亦是加害——冷漠地走过、好奇地拿手机拍起来、编造成笑话……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爱,去包容无助的心灵,而非纵容泛滥的罪行。我们需要挺身而出,甚至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而有时,我们需要成为倾听者,体会他们的处境、安抚他们杂乱无助的情绪。 千万别觉得霸凌不会找上自己,当世界越来越冷漠,霸凌文化迅速滋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受害者是谁。   #5. 黄新豪(age: 20) >>> 霸凌是持续发生的事! 读这则可能因受霸凌,延烧成家中命案的新闻,我觉得很可怜、凄惨,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这个14岁少年面对来自学校的压力,又或是被孤立、排挤,他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吸引他人关注。 霸凌是持续发生的、是隐藏的,是我们没有察觉或看到的。霸凌会影响受害者:第一,他会很恐惧、无助并产生阴影;第二,他很想告诉长辈,但害怕被威胁;第三,他的学业成绩受影响;第四,也是最极端的——自杀。加害者的形象会受影响,学校纪律部也会对他采取行动。 校方得关注学校的纪律和安全,帮助受害者并调查事件。家长也得关注孩子在校的情况,在他需要时,帮助并多陪伴他,这能够让孩子得到关心、安慰和安全感。     【我听见】你被霸凌,我们听见了。     梁婷婷(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师):不要只把他的“难过”带过! 我辅导过一个受害者,他是安亲班的小男生。他只是因为长相黑胖,同学就来问他:“为什么你这么难看?你不伤心吗?”他有一些困扰,是身体容易流汗和发出异味。 这男生会瞪眼粗言回应:“关你什么事?”接下来他就丢东西,或者翻桌子。老师知道了,除了责备他,也劝他说:“你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就把他的“难过”带过了。因为这样,他的母亲也来到老师面前。老师嘱咐说,这孩子脾气坏,你要教导他。然后妈妈也转过来对他说,你这样下去,就没有朋友了! 因为这种种不理解,这孩子以后有什么事也不会跟父母讲,反正都是自己的错。慢慢地他变得不合群、自我形象低落,他极力自我保护,包括为自己争取所要的,即使是那么一点点不起眼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情绪管理就很重要了!根据报道,掐死弟弟的14岁少年曾在寄宿学校被霸凌,以致后来性情大变、精神恍惚、情绪不稳定。负面情绪若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被霸凌,时有所闻,其实老师也是有被霸凌的,当一班学生为一些事情对老师起哄,有时老师只得妥协,任由他们。所以预防、有效的指引是需要的,帮助孩子提升同理心,学习保有刚刚好的自我,同时也能愿意为他人着想。学校除了传授学生课堂知识,也需要把做人处事的原则和道理教给学生。     李婉莹(家庭治疗实务执行师):小至幼儿园已发生霸凌! 霸凌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和多样性的问题,包括言语的、身体的、精神心理的、性别的、人际的排斥等等。如今网络普及,霸凌的意识形态更加无孔不入,进入我们的家、我们的精神心理层面;而霸凌,小至幼儿园就发生了,一班孩子对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不和你玩!”——排除,便是霸凌的雏形。 霸凌文化喜以人多势众使之合理化,要减弱霸凌文化的肆虐,不容易,但刻不容缓。 制伏自己的心,要从塑造爱心良知社会开始,要从小灌输。可惜目前学校和家庭给予孩子的情商教导仍然落后。诸如人际尊重、接纳差异、觉察和调节情绪、操练自我激励的能力等,家长和老师的角色至关重大,不应互相推诿,忽视孩子被霸凌后任何反常言行投诉。时刻警觉霸凌的严重性,有敏锐的觉察力,才能避免悲剧发生,把伤害降至最低。     余子怡(临床心理师;英迪梳邦再也国际学院心理学讲师): 建立孩子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经有个霸凌受害者告诉我,他试图以理性沟通的方式回应霸凌,却没能阻止霸凌者。他愤愤不平地说,只有当他以暴力回应,才能让别人知道他不是好惹的!所以他决定举起桌子奋力扔向霸凌者——他认定只能透过“以暴制暴”方式来保护自己。可惜这样只会令他更加无法相信别人,无法与别人建立真挚安全的关系,习惯以防御和攻击来回应。 霸凌是权力游戏的恶性循环。霸凌者试图使用肢体和言语的攻击,或从人际互动中的抗拒、排挤和讥笑来欺凌权力较弱的一方,使自己站在优势中。这可以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于弥补缺失的情感需求。很多时候,霸凌者在生活中经历家庭问题和无力感,却缺乏正面引导;而被霸凌者也有可能会因为这种防御机制而选择攻击的方式来回应,最后可能成为霸凌者,体现了“受伤的人伤害人”现象!遗憾的是,出于人的“从众行为”和“旁观者效应”,霸凌受害者很少能得到同伴的帮助。 霸凌确实给受害者带来伤害和痛苦。要有效阻断霸凌的恶性循环,社会各层面需要合力采取预防措施,而非在霸凌发生后的反应行动。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变化,及时干预。简短来说,若孩子的行为表现(睡眠、饮食、生理症状、社交行为、生活能力、学校表现、自我伤害)或情绪(高度敏感、不稳定、恐惧、焦虑、抑郁、压力、疲惫感、怒气)出现不寻常的变化时,则需额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可惜普遍上,家长和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资源和知识。我在此呼吁民众为己为人,多多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