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助人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做善事的同时,如果能够鼓励受惠者学会自行调理自己的健康,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善心美事〉,带读者一起了解新山士姑来上主慈悲天主堂修女汤燕芬与教友蔡琼香如何在学习足部健康反射法后,帮助身边的人减轻患病的痛苦,并且鼓励及指导有能力的患者或患者家人学习足疗法,让他们不仅能为自身做保健,也能够惠及家人及身边人。 刺激足部反射区让身体自愈 2017年,汤燕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一本介绍足部健康反射法的书籍,她把书读完后,却苦于书中一些难懂的知识无人为她解惑。在得知书籍作者将开班授课后,经过一番波折,她终于成功报名,并完成了课程。 “足部健康反射法的历史悠久,与按摩是有区别的,它是通过刺激足部反射区,让身体自行疗愈。” 学习到足疗治疗法后,眼见长期困扰自己的小毛病有明显的改善,以及在父亲身上也有显著效果,她开始以足疗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身为负责堂区牧民工作的修女,她常会趁着到不同家庭及医院探访病患时,通过足疗为他们服务。 汤燕芬:鼓励教友或病患家属学习 来自芙蓉的汤燕芬表示,当年她从台湾回到大马探望中风卧床多年的父亲,看著父亲脚上因糖尿病而不容易痊愈的伤口,以及2年未曾下床而浮肿的双腿,虽然自觉刚完成课程还学艺不精,但她还是在犹豫再三后,决定尝试为父亲进行足疗。 看著父亲在进行几次足疗后,健康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她也觉得很开心。她的母亲更是在看到丈夫的好转后也自学足疗,希望能够继续帮助丈夫改善健康情况。 汤燕芬说,她主要的足疗对象,是长期患病的教友,他们来自新山各区,她有时也会到新山苏丹依斯迈医院(班兰医院)为他们服务。 她除了帮他们做足疗,也鼓励有能力的教友或者病患家属学习足疗,学会后可以自行保健,或者能够协助家里患病的家人减轻病痛。 提及自己帮助过的病患,对很多案例都印象深刻的她侃侃而谈,并表示自己一直在奉行教导她足疗的导师所说的“用我们的双手,把爱传出去”,无私为有需要的人服务。 汤燕芬指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她也收获了别人的帮助。 她说,通过足疗,她结识了一名中医师,两人会互相为对方进行治疗。她相信,这就所谓的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蔡琼香:不辞辛劳教导纠正手法 蔡琼香表示,汤燕芬送过她用来做足疗法的棒子,也跟她分享了足部健康反射法,但刚开始时她“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把这个治疗法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次,她的丈夫向她申诉有失眠的问题,她想起了那根棒子。 她根据自己记忆中看过的手法,以及汤燕芬教过的一些简单手法,再结合自己学习气功对于穴道的一些了解,开始用那根棒子帮丈夫在掌心做推拿,结果竟让丈夫一夜好眠。从此之后,丈夫每晚都需要她帮忙做推拿才能入睡。 在感受到推拿真的能够改善健康后,蔡琼香趁著足部健康反射法来到新山开班,主动报名学习。 丈夫当“白老鼠”成练习对象 她笑说,在学习足疗初期,因为没有练习对象,丈夫就成了她拿来练习手法的“白老鼠”。 秉持著一颗热心助人的心,她在完成足疗课程掌握手法后,常会在注意到身边有走路不利索的人时,主动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她的足疗。 她说,她想通过足疗帮对方改善健康,一般都会迁就对方的时间,有时甚至还会上门帮对方做足疗。 获知有人行动不便,她也会鼓励他们的家人来学习足疗,以在学会后帮助家人。 她身边就有不少因家人患病而加入学习足疗的朋友,她也不辞辛劳地提供教导和纠正她们的手法,避免他们在为家人进行治疗时,因手法或者姿势不正确而受伤。 “因为我是走过来的,当时修女离我家有一段距离,不能经常过来,身边没有人能指导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会主动为他们讲解,他们也学得比较容易。”
8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在朋友的社交平台上,看到他分享了一部器官捐赠的影片,好奇心使然,就点进去看了影片。影片讲述两名器官捐赠者的故事,其中一名是19岁的大二女学生陈俐蓉,因为车祸失去生命。生前,陈俐蓉曾与哥哥讨论,未来要捐出器官遗爱人间。车祸发生后,陈俐蓉陷入昏迷,极有可能变成植物人。因此父母遵从她的遗愿,忍痛捐出了她的肝、肾和所有血管,帮助多人重生。另一名器官捐赠者,是树林派出所21岁的警员杨庭豪。他在工作中殉职,勇敢博爱的他,离世后捐出的器官造福超过10个家庭。这两个事件很悲伤,同时也让人觉得温馨。 看着影片的当下,我真的有点感动,也有不少启发。一个19岁的少女,心智已经如此成熟,已经在思考自己往生后要捐出器官。说来惭愧,19岁的我,还在临时抱佛脚地赶着完成大学报告呢。对我来说,这影片反映了这两名年轻人的大爱行为,也和我的经历有所关联。 小时候,我经常和父亲出入医院和诊所。我其实没有生病,是父亲时常义务载一些老人家去诊所看病,我因为在家无聊而跟去的。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他非常同情那些生病的老人家,所以愿意花时间陪他们去看诊,向医生解释老人家的病情。看到老人家边走路边咳嗽,很辛苦的样子,我对父亲说:“长大后,我要做医生,帮助这些生病的老人家。”父亲微笑回应,除了做医生之外,其实你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帮助有需要的人,不需要太勉强自己。 长大后,我并没有成为医生,无法实现儿时的梦想。看了这部器官捐赠的影片后,我想起了父亲的话,我决定当器官捐赠者,以自己的方式去帮助那些病人。 感谢家人的支持 登记成为器官捐赠者之前,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告诉母亲,因为母亲是个传统的人,我希望能让她接受我的决定。听了我的话,母亲不太吃惊,她对我说:“东西不能用了,要舍得给人,我很支持你去当器官捐赠者。我平时看报纸有看到,一个人捐赠器官和身体组织可以帮助到十多个人,这是利人利己的美事啊。”母亲的一句话,消除了我心里的最后一丝犹豫。我之前以为母亲会反对我捐赠器官,没想到母亲对这件事非常开明。我想,家人之间只要多沟通交流,就能更明白彼此的心意,减少很多误解。 母亲也提醒我,要记得和兄弟姐妹交待我想捐赠器官这件事,否则之后他们若不同意,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和弟弟提起这件事时,他们相当惊讶,很疑惑我为何如此“想不开”。听了我一番叙述后,他们答应会签名批准我日后的器官移植手术。二弟说:“大哥你想做的事,我会挺你到底。”听到这句话,我内心有点感动,感谢家人的包容和支持。 后来疫情来袭,我在家办公,在网上看到《星洲日报》的报道,发现可以通过电邮申请成为器官捐赠者,这提供了我很大的便利。我填写了所需资料,发出电邮,两个星期后便收到了器官移植资源中心寄来的器捐卡。器捐卡是浅绿色的,卡上面写了“Satu Ikrar Sejuta Harapan”,我理解为:“一个信念带来无数希望”。原来,像我这样平凡的人,也可以透个一个简单的举动,带给别人一丝希望。我们真的不要低估自己,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据我所知,马来西亚目前只有四十多万人登记成为器官捐赠者,这只占总人口的1.5%左右。我囯如今共有数万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把器官捐给素未谋面的人呢?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今天是我们自己的亲朋戚友遭遇器官衰竭的危机,我们一定会迫切希望有人可以捐赠器官给他们。 捐出器官这种想法,是我受父亲熏陶而形成的。父亲教会了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享乐,而是在于助人,要时常处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将心比心。付出无所求,是父亲的人生哲理,也是我一直以来学习的功课。如果父亲还健在,我相信他也会为我的决定感到欣慰,因为他的话,我一直留在心里,从未淡忘。 【星云小资讯】网上申请器官捐赠卡 请点开器官捐赠官网:https://www.dermaorgan.gov.my/ > 点选右上角“JOM IKRAR!”(马来语)或“PLEDGE HERE!” > 输入个人资料及回答几道简单问题(您可选择只捐赠部分器官或组织) > 电邮传回后,等待卫生部在24小时内的回复  3个星期后,你将会收到马来西亚国家器官捐赠中心所寄出的器官捐献卡。在背面签名及填妥身分证后,您就是合格的“准”器官捐献者了 注:器官捐赠属自愿性质,可随时终止协议;只需通知家人及将捐赠卡退还国家器官捐贈中心即可。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