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募捐

2月前
以慈善募捐之名敛财,其中一项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阴阳合同”敛财。 独家报道:林佳香 以慈善募捐之名敛财,其中一项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阴阳合同”敛财。 莲花苑州议员游佳豪接受《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访问时表示,所谓“阴阳合同”就是指慈善机构会拟定两份不同的合约:一份是求助者实际上得到的捐款金额,另一份则是向公众展示的筹款数额。 游佳豪:“慈善配套”藏玄机 游佳豪举例,黄先生的妻子患上重病,急需5万令吉医药费,于是向一家“XX慈善机构”寻求帮助。该机构研究黄先生的情况后,提出了一整套“慈善配套”,包括拍摄宣传视频、照片以及在各大平台发布筹款文案等。看似正规,但暗藏玄机。 “一旦黄先生同意接受帮助,该机构便会准备两份合同。“阳合同”会公开筹款金额是15万令吉,而“阴合同”是黄先生实际获得的5万令吉善款。换句话说,虽然对外宣称募集到15万,但黄先生到手的仅是他所需的5万。” 善款流向不明 经常处理类似个案的游佳豪揭露,这些机构对外公布账目时,通常只展示“阳合同”的数据,虚报收入、隐瞒支出已经成为惯用手法;而“阴合同”的实际操作则将大部分款项流入私人账户,或者用于与慈善无关的开支。这种表面正当、背地黑暗的做法,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最终只得到一小部分的善款,甚至陷入更深的困境。 他指出,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求助者在毫无选择下被迫接受这种“安排”。如家有重病患者和无助者,他们不得不签署不平等合同,约定将部分捐款以“管理费”等名义交由机构。尽管部分善款确实帮助了弱势群体,但更多资金流向不明。 “我们曾遇到一位病患的家属,接受某机构的帮助后,发现捐款远远不及对外宣传的数额。他们还被迫签署声明,放弃向该机构追究法律责任。” 政府应加强监管 游佳豪痛心地说,“捐款者往往被蒙在鼓里,只看到表面上的公益光环,却看不到背后的黑暗操作。” 他指出,慈善机构存在的乱象和欺诈行为,核心问题在于监管不力、执法不到位。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慈善机构的审计,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慈善机构”4大面目 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公益诈骗模式,游佳豪分析了当今社会存在的4种慈善机构类型: 第一种:有注册、有中心 这类机构在法律上最为合规。他们不仅向政府注册,也实际运营慈善中心,向受助者提供服务。这类机构通常会公开财务报告,接受第三方审计,公众对其信任度较高。即便如此,个别机构仍可能通过“阴阳合同”等方式隐瞒部分捐款用途。 第二种:有中心、无注册 这类机构运营慈善中心,但未正式注册。他们提供实际服务,如收容孤儿和老人,但由于未注册,缺乏法律监督,透明度较低。捐款者需承担较大风险,这类机构容易利用个人账户接收捐款,避免税务和法律追责。 第三种:无中心、有注册 虽然这些机构有注册,但没有实际的慈善中心,通常以筹款平台活动。由于缺乏实体项目,难以评估实际工作成果。这类机构容易通过合法身分敛财,捏造或夸大救助需求以吸引捐款。 第四种:无中心、无注册 风险最高的机构,完全缺乏透明度,捐款去向无从追查。他们通常在社交媒体和设假网站以虚假信息行骗,使用未经授权的照片和故事,冒充求助者。 来电询问做足功课先扮“捐款者” 再扮“募捐者” 独家报道:林佳香 以募捐为名的诈骗手法一直在变,老千会做足功课,先了解慈善机构正在进行中的活动,需要什么物资,再假冒慈善机构向公众募捐。 巴生积慈堂:我们也中招 已经有好几间慈善机构中招,巴生滨海华人积慈堂老人院就是一个,该院数周前陆续接到好几名不同商家前后来电求证,询问老人院是否有向公众要求捐出桌椅及电脑等昂贵的物资。 该老人院院长吴天平接受专案小组访问时指出,2名商家都是接到一名自称是老人院代表王先生的来电,指积慈堂缺乏一些物资,要求商家捐出6套桌椅及电脑等设备给积慈堂。 其实该老人院本身早前也接到一名带有中国口音的男子来电,要求老人院列出所需物资的清单,以便他向商家索取报价及订货后,捐给老人院。 两起事件串连起来,就可以看出诈骗的作业模式了。 吴天平说,“我们并没有针对物资对外募捐,因此很肯定对方是名骗子,他假冒积慈堂的名义到处行骗,我们非常担心已经有商家不慎坠入陷阱。” 利用筹建资讯行骗 吴天平指出,经过内部讨论,他们相信诈骗集团是有做功课的,他们可能通过报道得知积慈堂正在筹备新的4层楼老人院,也在去年5月起对外筹款,不排除骗子掌握这个资讯后,利用他们筹备新老人院的名义行骗。 该老人院已经向警方投报,理事会也发表文告,声明从未委托任何人或单位向设会人士征求物质,若公众接获类似诈骗来电或讯息要提高警惕,避免掉入骗局导致财务损失。 吴天平说,若民众想要捐赠善款协助建立新老人院,可通过认捐卡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捐款给老人院重建基金。 依不同人设诈骗剧本捉准行善者软肋 诈骗集团无处不在,而且把手伸进每一个角落,根据不同人量身订做诈骗剧本。如果说“杀猪盘”是诈骗分子为“恋爱脑”设下的陷阱,公益诈骗则是拿捏了行善者看到悲剧和惨剧会触动恻隐之心的软肋。 骗子并非除在缅北诈骗园区操作,本地也有诈骗大本营,并且雇用本地人在呼叫中心工作。 去年10月,警方就在甲洞地区一间店屋破获一个诈骗集团的客服呼叫中心,逮捕55名年龄介于18至42岁的本地男女。 警方从呼叫中心起获126部手机、108本单据簿,还有对话的剧本等,可见得都是在本地活动的工具。 警方也发现嫌犯都是经过训练的骗子,会根据剧本致电给个人或公司要求捐款,他们也会在脸书投放广告,以数个慈善团体的名义征求捐款。 每当目标人物被说服捐款时,骗子就指示他们汇款到7个银行户头,而每筹募到一笔善款,他们就可以抽取6到10%的佣金。 警方经过调查,证实骗子用来募捐的3个慈善团体确实存在,以此推敲他们可能注册了合法的慈善团体来操作。 这个募捐诈骗集团在巴生河流域活跃了超过5年,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欺骗)条文展开调查。 这厢假求助 那厢冒名募捐999生命连线 金睛火眼 独家报道:林佳香独家摄影:刘永发 合法慈善机构不止经常遭冒名向公众募捐,而且面对“假求助者”的问题,这些人谎称急需医疗或经济困难,骗取慈善机构的援助。 马来西亚999生命连线慈善机构的公共关系主任郑瑞明对《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指出,该机构屡次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今年5月短短几天内就被冒用4次,不法分子冒名该机构在网络平台向公众筹款,甚至伪造该机构的标志和名称,吸引不知情的善心人士捐款。 他指出,骗子甚至通过个人账户收取捐款,严重违反慈善机构的注册规定。 发现即报警冻结户头 “我们立即报警,并采取法律行动,冻结了骗子的银行户头。虽然我们及时阻止了部分诈骗行为,但相信仍有一些不知情的捐助者受骗。” 郑瑞明指该机构常常面临“假求助者”的问题,为了防止被欺诈,机构对每个求助个案都进行严格审核。 他举例,每当有求助者声称家人急需动手术时,该机构会要求提供医院的正式推荐信,并与相关医生核实治疗方案,甚至探讨是否有更经济的解决办法。通过这些严格的程序,确保每一笔捐款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严格审核求助确保真实 “我们不仅仅是提供经济援助,更要确保每个求助者的需求是真实的,捐款被合理、有效地使用。” 马来西亚999生命连线慈善机构于2020年2月由一位已故老人创办,他临终前希望将遗产用于公益事业,设立了慈善基金专门帮助弱势群体。该机构主要收容的是脑部伤残人士,他们多数来自单亲家庭或父母年届高龄无法继续照顾而送到慈善中心。 作为慈善机构的负责人,郑瑞明强调他们绝不容忍这些犯罪行为。许多慈善机构遭遇诈骗后息事宁人,但这种做法只会助长不良风气。 息事宁人只会助长歪风 “如果每个人都保持沉默,骗子只会更加猖獗,因此999生命连线决定报警,并在第一时间提醒公众警惕,不要轻易捐款。” 他坦言,冒名事件的确对机构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善心人士在捐款之前也会更加谨慎,反复核实机构身分,虽然增加了募捐的难度,但都是能理解的,该机构也愿意积极配合捐助者进行核实工作。 如果要提防公益老千,郑瑞明建议捐助者通过官方渠道捐款,并核实慈善机构的注册信息。以999生命连线为例,每收到一笔捐款都会开收据,并详细记录资金用途,确保所有善款用于符合资格的求助个案。 他强调,透明化的捐款制度是每个慈善机构赢得社会信任的关键,机构必须对每一笔捐款负责。 郑瑞明呼吁各界善良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拒绝姑息犯罪行为,唯有通过慈善机构与捐赠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捐款真正惠及弱势群体,避免假求助者和诈骗分子的侵害。 “如果每个人多一份防范意识,骗子就很难得逞。” SSM官网查受捐助公司名单 要提防诈骗,除了上门到慈善机构捐款之外,也可以上网搜寻和核查筹款机构的背景,让善事做得更放心。 大马公司委员会列出可对外募捐或接受捐助的公司,目前有公司被纳入“向民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SBMJ)名单,而且不时更新,让公众知道募捐机构是否是遵守大马公司委员会法令的公司,方便捐款时作出决定。 目前向民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 ●含“有限公司”的受担保有限公司,共829家。 ●不含“有限公司”字眼的担保有限公司,共1379家。 ●获部长或注册官批准向民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共68家。 民众可通过大马公司委员会官网(www.ssm.com.my)查询获批准募捐的公司名单,或拨电03-7721 4000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查询。 大马公司委员会网站可以查询接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的名单。 相关文章: 用诈将心偷(四)| 捏造悲情故事要求捐棺 黑心“慈善” 搬尸敛财
2月前
在马来西亚,慈善募捐看似流程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慈善募捐乱象丛生,让公众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独家报道:林佳香 独家摄影:林明辉 在马来西亚,慈善募捐看似流程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慈善募捐乱象丛生,让公众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美门残障中心(甲洞)主席蔡宗荣(64岁)向专案小组详细解读马来西亚慈善募捐的法律法规和现实困境。 他指出,虽然马来西亚有完善的募捐条例,但在执行过程中,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导致财务作假和资金滥用现象。 非政府组织可依法筹款 熟悉社团注册法令及募捐条规的蔡先生解释,任何团队只需要向社团注册局注册成为非政府组织(NGO),便可依法发动筹款,然而每次筹款活动都需要列明意图并进行申请。 无论是沿户募捐、街头募捐、义卖会,还是在公共场所募捐,都需详细说明筹款目的、目标金额、受惠群体、款项用途、活动时间和地点,并备齐相关文件,向邻近的警局申请准证。 “如果没有完成上述步骤就展开募捐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定罪,负责人可能面对不超过5000令吉的罚款,或不超过两年的监禁,或者两者兼施。” 蔡先生强调,社团注册局对于对外募捐的条规做了详细规定,任何募捐活动都必须遵循数个准则:阐明受惠者的个人或团队资料、募捐方式、目标金额,以及流向清晰的账目记录,这些准则既是对募捐者的约束,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承诺,确保每一分善款落到实处。 需拟计划书 列筹款目标 他以美门残障中心为例,若该中心计划发起一场义卖会,旨在筹款购买电动轮椅,他们需制定一份详尽的计划书,列明义卖会的时间、地点、参与摊位的类型,以及具体的筹款目标金额。 获相关当局批准后,中心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在募款结束后,于规定期限内结算款项,移交给受惠群体。 蔡先生也指出,若筹款活动超出预期,捐款超出原定目标,机构需在报告书中列明,并申请将多余款项用在其他慈善用途,否则就必须将超出部分退还给捐献者。 “若无法按照条规执行,将被视为非法募捐,一经定罪,可能被判不超过3年监禁,或不超过1万令吉的罚款,或两者兼施。” 蔡先生指出,很多时候执法的监管流于形式,募款过程和资金来源的审核相对宽松,导致募款行为脱秩。有些组织甚至通过夸大或捏造事实的方式,募集超出实际所需的资金,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许多团体在筹款后并未公开详细账目,外界无法监督资金流向,特别是涉及大型的国内或国际捐款时,缺乏透明度的问题尤为突出。” 无证募捐被控不常见 让蔡先生遗憾的是,尽管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但由于举报成本高昂且难以收集证据,机构或个人因无证募捐遭到提控的案例并不常见。 他指出,随着公众对慈善透明度的要求提高,相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对募捐活动的监管,确保每一分善款用在正确之处。 他说,政府需制定更加细致的监管框架,从源头防范资金滥用,通过加强对募款活动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法规,提供更便捷的举报途径,才有望看到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慈善募捐环境。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募捐活动的初衷,将善款用到实处,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也能让慈善机构重获公众的信任,真正为社会带来福利。” 不同形式注册 法律法规不一 根据《星洲日报》早前的报道资料,法律允许慈善公益组织以不同形式注册成立,普遍上会选择在社团注册局(ROS)或大马公司委员会(SSM)下注册。然而,向不同政府机构注册的慈善团体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结构、以及财务账目记录和稽查要求皆有所不同。 向SSM注册的慈善机构,每年须呈报详细的账目报告,并通过严格的稽查审核;在ROS下注册的慈善机构,财务账目的稽查显得较宽松。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管力度有落差,也为一些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不法分子编故事假慈善盗媒体公信力敛财 不法分子却利用人们的善心,在社交媒体编造虚假故事,借慈善之名,行敛财之实。 这些案例揭示了假慈善骗局的恶劣手段,他们不仅利用人们的善心,更盗用媒体的公信力,对受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冒名星洲日报星洲网吁捐款 案例一: 不法分子假冒《星洲日报》和《星洲网》的名义,在脸书发布虚假信息,声称一名宝宝病情恶化,母亲车祸身亡,急需善款,呼吁民众捐款。 根据骗子在脸书专页上载的照片,可以看到有“星洲网”的水印,而贴文内容为:“宝宝病情急速恶化,母亲车祸身亡。如果您愿意提供帮助,请汇款至以下户头是父亲林XX,将感激不尽。” 贴文下方附上林XX的英文名字和银行户头信息,而假冒的“星洲网页”也附上联络电话。 星洲日报发现被盗用名义后郑重澄清,从未报道过相关男子脚伤要求筹款新闻,并举报有关脸书专页及假冒《星洲网》网站。 逝者众筹影片被盗筹款 个案二:一名华裔小贩黄国强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其妻张朝红向大马大爱社区众筹平台求助,发起医疗费众筹,黄国强最终不敌恶疾,因长期卧床导致褥疮感染病逝。 不久后,其家人发现有脸书专页盗取早前“大爱平台”为已逝哥哥筹款拍摄的影片,在网上诱骗他人捐款。贴文上面所写的银行户头持有人姓名,并非死者家属所持有,死者家属甚至不认识筹款人。 公众人士在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慈善骗局必须提高警惕,不要轻信社交媒体的募捐信息,在捐款前要先核实有关机构的合法性和善款用途。 选择正规的慈善机构,通过官方渠道捐款,才能确保爱心真正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相关文章: 用诈将心偷(一)| 当作“生意”洗黑钱 伪造证据编故事 募捐有诈 消费善心 用诈将心偷(二)| 献仪孩童照虚报捐款换资助 小贩创办儿童之家坚拒诱惑
3月前
李勇钢,一位平凡的小贩,怀着帮助弱势儿童的善心,与妻子共同创办了文华儿童之家,收留无家可归或家庭有困难的儿童。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单纯的慈善也有阴暗面,他面临来自各方势力的诱惑与压力,甚至有人企图利用儿童之家进行洗钱活动。 独家报道:林佳香 李勇钢,一位平凡的小贩,怀着帮助弱势儿童的善心,与妻子共同创办了文华儿童之家,收留无家可归或家庭有困难的儿童。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单纯的慈善也有阴暗面,他面临来自各方势力的诱惑与压力,甚至有人企图利用儿童之家进行洗钱活动。 李勇钢在接受《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访问时,揭发了慈善界不为人知的一面。 诈骗集团深知慈善机构面对开销增加、经济来源不定的压力,于是开出了以“名义”换取“金援”的条件,但在金钱与良知的面前,李勇钢选择了坚守初心,拒绝妥协。他要守护的不止机构的声誉,还有孩子们的未来。 李勇钢:成立初期条件简陋 10年前,由于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和独立生活,夫妻决心在人生这个阶段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创立了文华儿童之家。 李勇钢说,文华儿童之家成立初期,条件相当简陋,甚至没有正式注册,只靠自身收入租借一个地方,并通过小贩的身分和力量,为无依靠的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他努力寻找资源,确保孩子们衣食无忧,获得应有的教育。然而,随着儿童之家收留人数逐渐增加,机构的运营也愈发艰难。 不明组织称可助募捐 在友人的建议下,李勇钢意识到注册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注册容易被误解为非法机构,为了孩子的安全和长远发展,他将文华儿童之家注册成为非政府组织。 不料注册后,一些不明组织接触文华儿童之家,声称可以帮助儿童之家对外募捐,捐款在扣除各类费用后,至少50%的善款会交回给儿童之家。 尽管看似合理,但李勇钢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他看到这些看似合理的条件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要求发福利部认可捐款收据 此外,还有一些人提出更具诱惑性的合作方案:他们要求文华儿童之家每个月提供孩童们的照片和视频,以换取每月3至5万令吉的固定资金支持。 最让李勇钢感到震惊的是有人提出更荒唐的要求,他们希望文华儿童之家将每月接受的捐款额从实际的3万令吉虚报为10万令吉,要求李勇钢发出福利部认可的捐款收据。 面对这些诱惑和压力,李勇钢保持清醒,他指出,这些试图拉拢他的组织成员,多数为20至30岁的华裔青年,他们开着豪车,穿着光鲜亮丽。 多次拒绝后被威胁 他意识到这些人企图利用慈善机构进行洗钱,甚至可能涉及更大的犯罪活动。 “他们初次见面时彬彬有礼,试图以各种方式说服他,甚至在多次被拒绝后,以半威胁的口吻暗示,如果不接受他们的合作,文华儿童之家将面临财务困境,甚至可能会因为无法养活孩子而导致他们受苦。” 但他更清楚意识到,这样的合作不仅会毁掉文华儿童之家多年声誉,还可能让无辜的孩子陷入危险的境地。 儿劝勿签文件报案 李勇钢庆幸没有受到诱惑以及被威胁击倒,很大程度归功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儿子的劝阻。 李勇钢说,儿子获悉不明人士或组织接触他时,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风险,并果断地警告他不要签署任何文件。 他们最后向警方报案,以确保文华儿童之家不被不法分子利用。 他认为,文华儿童之家是为了帮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或他人利益而存在。 不接受来路不明资金 他坚信,只有坚守原则,不接受来路不明的资金,才能真正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因此,文华儿童之家也心安理得地走到今天。 他也感谢理解和支持他们理念的社会人士。正是这些善心人士的无私捐助,才让文华儿童之家能够继续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 他深信,只要坚守正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帮助文华儿童之家走得更远。 “社会上有很多善良的人愿意伸出援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正道,终会迎来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李勇钢坚守初心坚持正道其实也在社会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让社会人士相信人间有爱,才有信心地捐款助人。 募款越多抽成越高前“雇兵”揭敛财黑幕 独家报道:林佳香 “我曾误入一家打着慈善旗号的募捐机构,一个月后就因良心不安而辞职。虽然收入丰厚,但我无法接受利用别人的善心敛财。” 王先生(化名,30余岁)向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讲述这段经历时不堪回首,只希望这个经历好好的警惕自己和提醒别人。 月薪3500还有抽成 几年前,中学刚毕业的王先生因为学历不高,难以找到高薪工作,日子处于迷茫中,后来结识了一名有私会党背景的朋友,对方说能介绍一份收入高且轻松的工作给他,把他推荐到一家募捐的慈善机构。 他指出,进公司一开始月薪就有3500令吉,还有个人及团队抽成,若业绩达标,每个月能有高达7000至8000令吉的收入! “我被分配到一个5人小组,由一名主管分配工作。他告诉我,公司是靠对外募捐运营来获利,我们会用不同的慈善机构的名义如老人院、孤儿院及残障中心等,到不同的地点或社交媒体向民众募捐。” 制定清晰抽成奖励机制 他指出,公司为员工制定了清晰的抽成奖励机制:第一阶段要求员工筹3万令吉,可获得10%的佣金;第二阶段募捐额达到5万令吉,佣金上升至15%;第三阶段筹款目标是10万令吉,佣金高达20%。 “团队佣金方面相对较低,只有当整个小组募捐总额达到40万令吉时,才可获得2%的团队佣金。” 领“高薪”但良心难安 但这份“高薪”工作并没有让他过好日子,反而是内心挣扎日益加剧。他看到公司利用人们的善意作为牟利工具,善心人士的每一次募捐,都让他感到良心不安和道德受拷问。 他曾向组长提出质疑,为何慈善募捐还能从中获利,但得到的回应却是:“要赚钱就不要多问。”这种回应让王先生更加确信,这家公司只是打着慈善旗号进行盈利活动。 每天戴不同机构牌证募捐 王先生坦言,当时为了赚取每月3500令吉的薪资和佣金,他硬着头皮加入成为一分子,每天需要听从上司安排到募捐地点,根据轮值表到公司集合,再由公司专车载送到隆市不同地区的人流聚集地向民众募捐。 他指出,每天募捐之前,公司会准备一张不同慈善机构的身分证牌证、机构资料和募捐收据,然后2人为一组负责同一块区域。 “我经常被派到早市集,所以每日早上7时左右就要到公司,大概8时开始募捐到中午12时左右,然后回公司结算每日的募捐总数。” 他说,只要结算后没有问题就能下班回家,当然若想多赚点钱,也能主动要求加班,到夜市或茶餐室募捐。 公司还有线上筹款团队 王先生透露,除了到人多的地区募捐外,公司内部还有一个通过社交媒体上网筹款的团队,主要由资深员工负责。 “我不清楚他们的工作流程,只知道这个团队通过网络平台向外界筹募捐款,形式与我们从事的街头募捐有所不同。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募捐,公司对员工都有严格的纪律要求。组长曾多次警告,不得私吞捐款,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指出,虽然“工作”一个月的收入不菲,也是他毕业后薪水最高的一份工作,但他的良心备受煎熬。 “我在工作一个月后毅然决定离职,所幸公司也没有为难我,只是警告不准将此事说出去,但这个经历也让我学到了,做人要有底线,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违背自己的良心。” 募捐敛财模式·设立慈善机构巧立名目募捐·和慈善机构合作募捐分账 利用慈善机构名义设计诈骗手段“慈善募捐”实为中饱私囊 慈善机构由于缺乏人手,无法派员到社会要公众募捐,所以一些会接受募捐机构的献议,由他们以慈善机构的名义到社会募捐,可以说募捐已经步入“企业化作业”,然而最大问题是,如果这类作业缺乏透明度,慈善机构无法知道真正筹到的款项,也不知多少是进了捐募机构的口袋。 受助群越可怜越能激起同情 另外有一些人以慈善之名设立机构,但实际上并非做慈善事业,而是利用慈善机构名义设计各种等款活动中饱私囊。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些不法分子对所收留的弱势人群漠不关心,甚至忽视他们的需求与身体状况。对于这些人而言,受助群体越可怜,越能激起捐款者的同情,从而获取更多的照片和视频去募捐善款。” 陈女士:通过社媒募捐目标扩至全球 一位在慈善领域工作逾20年的陈女士(40余岁)向星洲日报星期天头条揭露慈善界的内幕,希望唤起公众的警惕,让每一份善款真正帮助到弱势群体。 陈女士指出,近年来还出现一种新型的募捐诈骗手段,即通过社交媒体筹集善款。这些不法分子将募捐的目标扩大至全国乃至全球,通过网络向更多善心人士伸出“求援之手”。 经常出现善款去向不明 她坦言,在这个领域浸润多年,她目睹不少不为人知的内幕,尤其是私募筹款这一领域,经常出现善款去向不明的情况,令她感到痛心。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许多慈善机构缺乏人力自行筹款,只能依赖第三方机构。久而久之,分账模式成了行业潜规则,无人敢于质疑。” 早期部分向政府注册的慈善机构,如老人院、孤儿院及残障中心等,将机构名义和相关资料外借给“慈善募捐”机构,让他们代为筹集善款。 达7:3 6:4 5:5“分账协议” 据她了解,这些募捐机构与慈善机构之间通常会达成“分账协议”,常见的模式有7:3、6:4和5:5,其中以6:4分账模式最为普遍,即筹到的善款由募捐机构占据60%,剩余的40%才分给慈善机构。 然而,这种分账方式极不透明,因为慈善机构无法得知募捐机构实际筹集的款项,只能被动地接受小部分的善款。 陈女士无奈地说,这种状况导致捐款人的善心无法真正让需要帮助的群体受惠,同时也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不管怎样,这种募捐方式至少还让慈善组织有收到捐款,陈女士揭发另一种不法分子的骗款手段。 注册非营利策划博同情“剧本” 不法分子会先设立各种名目的慈善机构,通过正规手续向政府注册为非营利组织。一旦获得政府的认可,他们便开始精心策划一系列博取公众同情的“剧本”。 她指出,他们最常用的手段是故意拖欠租金或水电费,一旦水电公司发出拆除水表或割电表的红色通知单后,他们就利用来宣传,声称情况告急需要救急,博取民众的同情心。 “他们还以各种名义虚构机构资金短缺的困境,例如声称缺乏经费撑不下去,被逼关闭中心等,或编造受助者无钱医病濒临绝境等虚假故事。” 她说,善心人士以为捐款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残障人士或孤儿,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善款往往未真正惠及那些受助群体。 部分做假账制造“入不敷出” 此外,还有一些机构会通过做假账的方式,将租金、工钱、保养费、膳食费、行政费等各项费用虚报成高昂金额,制造出慈善机构入不敷出的假象,以便进行多轮筹款活动。 在疫情期间,传统的线下募捐难以进行,这些人便将募捐方式转向线上,通过编造悲情故事来骗取网民捐款,这些善款如流水般进入不法分子的账户。 “没有人了解这些善款的具体数额,更不清楚这些善款的流向。即便政府机构前来查账,他们也能捏造账目来敷衍官员。” 勿轻信社媒募捐帖文 陈女士劝告公众,切勿轻信网络上的募捐帖文,“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捐款去了哪里,有多少真正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 “这些善款往往成了不法分子过着奢靡生活的资金来源,他们过舒适生活,而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 陈女士指出,慈善机构的初衷本是助人,却被有心人士所利用。这些敛财之举是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让真正的慈善机构受到质疑,让公众的信任逐渐流失。 相关文章: 用诈将心偷(一)| 当作“生意”洗黑钱 伪造证据编故事 募捐有诈 消费善心 用诈将心偷(三)| 监管不力 资金使用欠透明 慈善募捐乱象丛生
3月前
诈骗不胜防,慈善也有诈。人们的一颗善心,也是被诈骗分子拿捏到的一根软肋,他们利用普罗大众的慈悲之心,以慈善机构之名募捐行诈,当中介把慈善当有利可图的“企业”,甚至企图通过慈善机构洗白来历不明的金钱。 独家报道:林佳香 诈骗不胜防,慈善也有诈。人们的一颗善心,也是被诈骗分子拿捏到的一根软肋,他们利用普罗大众的慈悲之心,以慈善机构之名募捐行诈,当中介把慈善当有利可图的“企业”,甚至企图通过慈善机构洗白来历不明的金钱。 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花了多个月明查暗访,搜索集合多名慈善机构和人士提供的资料,经过分析整理,揭发不法集团如何把手伸入慈善界,没有你想不到的诈,只有防不胜防的骗。 警接多宗举报收集证据 全国总警长秘书处反洗黑钱调查组自去年以来已接获多宗举报,多家非政府组织如慈善基金会、爱心福利局、老人院或孤儿院的名义被利用来进行各种募捐活动,说是要协助弱势群体和对外募捐,实际上善款去向成了问号。 警方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发现涉及的不止一个慈善机构,目前正积极收集证据,誓将违法者一网打尽。 近年来最普遍可见的是社交媒体涌现大量假冒的慈善机构专页,以拯救贫困儿童、援助天灾受害者、帮助弱势群体等名义发起募捐,利用大众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施诈。 利用慈善机构缺经费没人手 更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不法集团把慈善募捐当作一门“生意”,他们利用慈善机构缺乏经费又没有人手筹款的压力,充当中介聘人募款,筹获的款项以分账分式处理。 还有人将慈善当作“洗钱”手法,他们注册成为合法慈善机构,或和其他团体合作,以行政费用、装修费、伙食费、医药费及复检费等名目化整为零地把钱“洗白”,最终资金流回犯罪集团的口袋,让集团成员过上奢华的生活。 为了吸引公众慷慨解囊,这些集团精心策划,炮制感人故事,制作精美视频,甚至雇佣水军造势,让许多善良的人们信以为真在帮助孤苦无助的弱势群体。 为了增加可信度,这些骗子还会伪造各种“证据”,例如医院账单、孩子的照片、灾区的惨状等,令到真心想要帮助他人的善心人士难以辨别真伪,但最终为了帮人而落入圈套。 这些原本应该用来帮人的善款,并未真正用在弱势群体的身上,更甚的是,这些不法活动在慈善界丢下一颗老鼠屎,连累了其他正当慈善团体和福利机构。有人形容这是最可耻的诈骗,因为它骗走的是弱势团体的捐款,也骗走了善心人士的爱心,让社会增添猜疑而变得冷漠。 诈骗手法揭秘 ●盗用病重患者的照片 从网络盗取病重患者的照片,捏造悲惨故事,在社交媒体发动募捐活动。 ●冒用无人认领的遗体 利用医院发出遗体无人认领的通告,慌称替死者筹集安葬费,骗取捐款。 ●设立慈善机构募捐 注册为慈善团体,以筹款为主要目标。 ●借用慈善机构名义募捐 以协助老人院或儿童中心筹募资金之名,借用机构的名义对外募捐。 ●盗个资发诈捐信息 假冒慈善机构或非政府组织致电定期捐赠者,游说对方捐更大数目的捐款;随机发出求助讯息或致电要求捐款。 警方:多人当买教训不投报6年92诈捐案 冰山一角 独家报道:林佳香 募捐诈骗有多严重?根据警方提供给星期天头条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4年5月期间,有92宗与捐款诈骗相关的案件被举报,涉案金额仅72万8014令吉50仙,但这个看起来不大的数据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人被诈骗后当作买一个教训,不会据情投报省麻烦。 最大的原因还是现有法律不足,尤其是缺乏法律管制线上募捐,导致警方在监管这类活动时面临巨大挑战,而诈骗集团利用法律漏洞,在网络上以募捐之名撒网诈骗,让不法行为日益猖獗而难以有效遏制。 现有法律无法监管线上募捐 全国商业罪案调查部总监拿督斯里南利接受星期天头条专访时坦言,基于现有法律框架,警方无法对线上募捐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并导致在监管此类活动时面临极大的困难。 这是因为目前管制募捐活动的法令仅有1947年制定的“沿户募捐法令”,已经是七十多年的旧法,当时也是主要针对传统的线下募捐活动而拟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步入科技年代,线上募捐的兴起使得这一法令显得过时,无法应对新型募捐形式带来的挑战。 他指出,由于没有政府规范的标准作业程序,警方难以明确界定募捐活动是否违法,使得警方在遏制募捐诈骗方面的力度大打折扣。 募捐诈骗主要分两类 根据警方的资料,当前针对募捐诈骗的调查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慈善团队或相关机构举报其名义被盗用进行非法募捐;二是警方通过监视发现募捐活动可疑而采取的执法行动。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仅有1947年沿户募捐法令可以用来调查街头募捐活动,但该法令的适用范围局限于线下募捐,即调查挨家挨户进行募捐活动。 然而,许多募捐活动已转移到线上,而线上募捐并未受到该法律的约束,因此警方就无法采取法律行动。 南利还指出,警方只能在接到被冒用名义的慈善机构报案后,依据刑事法典第420(诈骗)及第511(企图犯罪)条文展开调查。一旦掌握线索并完成调查报告,嫌犯可在上述条文下被提控,一旦罪名成立,涉案人员将面对不少于1年但不超过10年的监禁、鞭刑以及罚款。 他坦承,由于缺乏法律和募捐标准作业程序,警方难以界定募捐的合法性。因此,警方呼吁政府制定新的法律和标准操作程序,以填补监管空白,确保募捐活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相关文章: 用诈将心偷(二)| 献仪孩童照虚报捐款换资助 小贩创办儿童之家坚拒诱惑 用诈将心偷(三)| 监管不力 资金使用欠透明 慈善募捐乱象丛生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吉隆坡4日讯)大马公司委员会(SSM)在官网展示65家获得部长或注册官批准向民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SBMJ)名单,星洲日报基金会也是其中之一。 大马公司委员会发表文告指出,此举旨在让民众在捐款时,可以查看有关公司是否已注册并获准向民众募捐。早前SSM官网仅显示在2016年公司法下注册的SBMJ名单。 大马公司委员会首席执行员拿督诺阿兹玛表示,此举是该会致力提高SBMJ募捐透明度的部分努力,旨在协助公众捐款时作出决定,让他们知道捐款的机构是遵守SSM法令的公司。 助民众明智捐款 担保有限公司是指2016年公司法下成立,没有股份且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共公司,必须用利润来落实目标,不能向成员支付红利,如果清盘的话,通常为成员提供的资产要转移到另一家具有相同目标的福利机构。 担保有限公司在未经部长或注册官批准进行募捐是违法的,否则可在2001年大马公司委员会法第20E条文下被控。 公司委员会或注册官可对违规者采取行政行动,包括揩示遵守、不超过50万令吉的行政罚款,或采取措施纠正违规行为并向受害方赔偿。 2202 SBMJ保持现有状态 文告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2202家SBMJ在公司委员会的保持活跃状态。 民众可通过SSM官网(www.ssm.com.my)查询获批准募捐的公司名单,民众也受促在捐款前检查网站,因为这些公司的生效和结束日期会不时更新。 如有疑问,可在SSM官网聊天机器人、拨电03-7721 4000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查询。 获部长或注册官批准向民众募捐的担保责任有限公司名单 – /旧公司注册号/ 新公司注册号/ 公司名字/ 生效日期/ 结束日期 1/ 1923 – A/ 195001000092/ THE ALICE SMITH SCHOOLS ASSOCIATION/ 15/8/2023 / 14/8/2024 2/ 1339079 – W/ 201901029749/ KHOR TENG TONG & HUNZA CHARITY BERHAD/ 15/8/2023 / 14/8/2024 3/ 500424 – W/ 199901025524/ YAYASAN FELCRA/ 16/8/2023 / 15/8/2024 4/ 462237 – T/ 199801006110/ MALAYSIAN GREEN TECHNOLOGY AND 5/ CLIMATE CHANGE CORPORATION/ 16/8/2023 / 15/8/2024 6/ 711337 – D/ 200501029202/ LOVELY DISABLED HOME/ 23/8/2023 / 22/8/2024 7/ 464552 – M/ 199801008425/ YAYASAN BURSA MALAYSIA/ 14/9/2023 / 13/9/2024 8/ 981683 – V/ 201201008163/ YU CAI FOUNDATION/ 22/9/2023 / 21/9/2024 9/ 718736 – K/ 200501036588/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DUCATION IN ISLAMIC FINANCE (INCEIF)/ 22/9/2023 / 21/9/2024 35069 – M/ 197701004161/ THE MALAYSIAN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27/9/2023 / 26/9/2024 10/ 1173336 – T/ 201601002410/ YAYASAN SULTANAH FATIMAH/ 17/10/2023 / 16/10/2024 11/ 1013032 – A/ 201201028545/ EDUNITY FOUNDATION/ 17/10/2023 / 16/10/2024 12/ 216366 – H/ 199101006056/ YAYASAN NANYANG PRESS/ 17/10/2023 / 16/10/2024 13/ 1010738 – K/ 201201026248/ YAYASAN ISLAM DARUL EHSAN/ 9/11/2023 / 8/11/2024 14/ 1169252 – M/ 201501043931/ ULU AI CONSERVANCY BERHAD/ 24/11/2023 / 23/11/2024 15/ 223675 – X/ 199101013363/ HOSPIS MALAYSIA/ 24/11/2023 / 23/11/2024 16/ 1349161 – K/ 201901039831/ ASIAN WOMEN’S LEADERSHIP PROJECT MALAYSIA BERHAD/ 24/11/2023 / 23/11/2024 17/ 903859 – P/ 201001020112/ ELSHADDAI CENTRE BHD./ 24/11/2023 / 23/11/2024 18/ 255697 – M/ 199301000960/ ADVENTIST HOSPITAL & CLINIC SERVICES (M)/ 28/11/2023 / 27/11/2024 19/ 1281483 – P/ 201801019466/ YAYASAN OBYU/ 1/12/2023 / 30/11/2024 20/ 529976 – D/ 200001027369/ WAQAF AN-NUR CORPORATION BERHAD/ 1/12/2023 / 30/11/2024 21/ 401672 – V/ 199601029320/ YAYASAN AL-SULTAN ABDULLAH/ 1/12/2023 / 30/11/2024 22/ 1333299 – V/ 201901023970/ ROSE FOUNDATION/ 1/12/2023 / 30/11/2024 23/ 1194534 – V/ 201601023595/ YAYASAN SULTAN IBRAHIM JOHOR/ 11/12/2023 / 10/12/2024 24/ 1308071 – H/ 201801046039/ DOMA INITIATIVES BERHAD/ 20/12/2023 / 19/12/2024 25/ 473815 – A/ 199801017686/ CRISIS RELIEF SERVICES & TRAINING BERHAD/ 20/12/2023 / 19/12/2024 26/ 736586 – W/ 200601016834/ YAYASAN DHAMMA VIJAYA/ 26/12/2023 / 25/12/2024 27/ 362551 – V/ 199501033349/ IJN FOUNDATION/ 17/1/2024 / 16/1/2025 28/ 677314 – W/ 200501000269/ CHARIS HOSPICE/ 18/1/2024 / 17/1/2025 29/ 1150003 – D/ 201501024674/ TUNKU LAKSAMANA JOHOR CANCER FOUNDATION/ 22/1/2024 / 21/1/2025 30/ 1121213 – V/ 201401045029/ YAYASAN GENERASI GEMILANG/ 29/1/2024 / 28/1/2025 31/ 1382654 – M/ 202001026334/ YAYASAN RI/ 2/2/2024 / 1/2/2025 32/ 1142853 – U/ 201501017519/ GOOD SHEPHERD SERVICES/ 21/2/2024 / 20/2/2025 33/ 1003358 – P/ 201201017845/ IMPACT INTEGRATED/ 23/2/2024 / 22/2/2025 34/ 1148700 – X/ 201501023371/ CHARTERED INSTITUTE OF ISLAMIC FINANCE PROFESSIONALS/ 23/2/2024 / 22/2/2025 35/ 1092420 – T/ 201401016334/ ECO WORLD FOUNDATION/ 29/2/2024 / 28/2/2025 36/ 1261746 – V/ 201701047570/ YAYASAN FALSAFAH DAN INSTITUSI SAIVA/ 6/3/2024 / 5/3/2025 37/ 1473664 – P/ 202201027967/ YAYASAN DEE HATI/ 6/3/2024 / 5/3/2025 38/ 1389119 – H/ 202001032798/ YAYASAN AMAL MAAEDICARE/ 6/3/2024 / 5/3/2025 39/ 209911 – K/ 199001018242/ KIWANIS DOWN SYNDROME FOUNDATION/ 6/3/2024 / 5/3/2025 40/ 434368 – M/ 199701018871/ YAYASAN JOHOR CORPORATION/ 6/3/2024 / 5/3/2025 41/ 968080 – A/ 201101039958/ YAYASAN UNIKL/ […]
5月前
5月前
7月前
8月前
10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