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毅论环境
真心真言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化学
学记
【专题】化学考A不是梦 Blur Blur Book 化繁为简
在中学化学补习老师林猷添的概念里,并没有所谓“很差”或“很弱”的学生,他们只是还未遇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发现无法让学生明白教学内容时,他都会尝试寻找学生的“频道”,直到二人频道对上,学生就明白他要表达的东西。这个过程让他成就感满满,也因此放弃自己的土木工程系专业相关工作,选择成为补习老师。 也是补习中心创办人的林猷添,毕业自英国利兹大学土木工程系,担任化学补习老师已22年。他就读中六时兼职教补习,原本只有10名学生,大学毕业后涨至200人,过程中也意外发现自己喜欢补习老师这份职业。在他教学生涯中,70%学生在考试中获得A-至A+的成绩。 写化学方程式有窍门 林猷添发现学生学化学的最大痛点在于写化学方程式,他们不知道两个反应物相加后产生的产品。他指出,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的总化学方程式大约有150个,并非一个小数目,于是他开始教学生拆解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可以逻辑性地拆解。比如,盐酸(HCl)加氢氧化钠(NaOH)会产生氯化钠(NaCl)和水(H₂O),学生可以把盐酸拆成H+和Cl- ,而氢氧化钠可拆成Na+和OH-,只要将两者的正离子与负离子互换位子,就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他发现此方式适用于其中140个化学方程式,只剩10个要靠死背,并想出了一套牢记这10个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负担。 第二个痛点是短文。学生认为短文字数太多,林猷添就尝试用不同方法教学生扩充要点,从一个要点连接到另一个要点,渐渐地答案就浮现出来了。 还有许多高难度的主题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如准备可溶与不可溶盐,无论问题怎么千变万化,林猷添都有方法和捷径,帮助学生短时间内解题。 分析历年考题所制 林猷添也有自创的“Blur Blur Book”。他发现学生考试前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翻阅参考书或笔记,在他看来,考试局批改方式严厉,即使少了一两个字,整题答案就毁了。与其毫无目的翻阅,倒不如在这一方面加强训练。 “Blur Blur Book”是林猷添分析历年考题后所制,包含了考试经常会出的重要考题与答案。尽管考题不会100%相同,但重要答案及概念若背得滚瓜烂熟,将会更得心应手。经他观察,“Blur Blur Book”都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将考试准备功夫化繁为简,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读其他科目。 化学与生活相连 即使有捷径,但林猷添强调,如果不了解化学就死背,学习过程将会非常挫败,就像背作文一样。 他强调,特别是现在KSSM格式要求高思维,许多问题都与日常生活相连,对学生来说难度有点高;想要在化学中获得优越成绩,第一要先懂得拆化学方程式,第二是计算方面,再者要确保高一的第三和第六单元基础要打好。 林猷添认为,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很大原因是不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也觉得化学颇为“离地”。 “其实日常生活中,化学就在你我周围,还能解决生活难题。比如手机用的锂离子电池,我们要警惕只要电池超过摄氏65度就会爆炸,所以要想办法冷却电池。” 他表示,化学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些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明白,他会用说故事的方式说给学生听,尽可能让他们明白,当学生抓到概念后,就能应用在不同的问题里。 “比如铁会生锈,我会和学生打趣称,可以在铁外镀上一层金,相等于一层保护层,让里面的铁不暴露在外,避免生锈,同时金看上去也比较高贵漂亮。与其死背,倒不如当成读故事书一样说出来,会让学生快乐学习,也会想办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学记感言】:老师教学直击重点 我在考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前上了林猷添老师的课,老师教学清楚,直击重点,“Blur Blur Book”也帮了我很多,考试时得心应手,脑袋自然浮现出答案,感觉很神奇。老师的笔记也对我帮助甚多,他系统化地整合了课文重点,一看就懂,包括非常深奥的课。谢谢老师在课堂上耐心解答我的问题。 【负责人感言】:新闻报道要中立 避免沦商讯 媒体的报道内容里,有分普通新闻报道以及商讯。普通报道即一般报道,比方民生、政治、社团、国内及体育等,商讯则是付费的广告内容。 普通报道需具有新闻价值,即会造成影响、普罗大众会关心、有兴趣的内容,需要中立,一般上不会对受访对象过于吹捧,而是留给读者看了报道后自行决定,也不会有太商业性的内容。商讯则未必,一般上是商家付费登的广告,以宣扬商品为主,所以可以富含溢美之词。为了和普通报道区分开来,商讯在排版方面会稍有不同,版面上也会注明是“市场情报”等字样,让读者知道此篇为付费广告资讯。 但普通报道中难免也会有与商业相关的元素,比如访问人气美食,店家肯定是商业单位,更何况还要访问其“人气”,就要更留意如何拿捏。比方这篇专题访问补习老师,可以多说老师的教学法、与学生的互动及老师的热诚细心等,从侧带出老师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要避免太夸扬或太强调其教学功效,因一来补习中心毕竟属于商业单位,若太多华美之词,就成了广告而非新闻报道;二来教学功效未必适用于每个人。 写美食也一样,可以写店家的用心、对美食的坚持、食材的多样,带出食物的“人气点”在哪,但勿极尽夸赞之能事或写吃了后会有什么功效,即使撰写者本身的确如此觉得,也要切记这是中立的新闻报道,功效未必人人适用,还得综合各方因素。
2天前
学记
学记
【校园报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科学展 体验奥妙之处
(大山脚讯)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日前举办一年一度的科学展览,为期2天展会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 这项由本校科学组举办的展会,是一项让本校学生亲自实践科学实验后,对各自实验做研究及分析,并将其研究结果展出的活动。今次展会收获了本校各年级学生的热烈反响,共有60余组参与。 今届展会主要分为生物、物理,以及化学三大主题,其中内容丰富多样,吸引本校广泛关注与支持。此次展会开放给全校师生参观,所有师生都可到实验室观摩不同的科学实验,并通过参与者的讲解了解其中原理。 此外,在参与者向学生讲解各自实验的同时,学生也可亲自操作实验,体验其中乐趣。琳琅满目的科学展内容不仅让各位师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环环相扣,更让大家体验到其中所蕴藏的奥妙之处。 陈姿璇冀科学展续办下去 科学展指导老师陈姿璇对校方的支持与学生们的踊跃参与表达了谢意。同时,他提到展会能够提升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与兴趣,也希望类如科学展的活动能够继续举办下去。 此外,参与展会的学生表示在展会后收获满满。除了已知的科学知识,亲手实践与对其主题的深入研究,更让他们对相关的科学原理有更清晰、透彻的理解。而一些特别的研究主题,也让师生们感到新奇无比,成功激起了众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为期两天的科学展是学生有别于一般上课模式的学习机会,亦是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及培养合作精神的一大契机。无论是参与者或是参观同学,在经过此次科学展览后都获益无穷。 评语: 来文稳定发挥,有条有理地对活动做了详细的报道。继续加油。
3月前
学记
学记
【校园报道】邓紫棋《泡沫》中的神奇科学 徐海开讲 学生受益无穷
(槟城讯)槟城锺灵独立中学日前迎来了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海教授莅临本校,为学生主讲“邓紫棋《泡沫》中的神奇科学”讲座,让89名高一理科班学生受益无穷。 徐海拥有厦门大学化学系学士、中科院化学所硕博士学位。在讲座开始前,他表达对到访槟城的荣幸,并指槟城在中国名声巨大。 徐海在开讲前,先邀1名学生演唱歌手邓紫棋《泡沫》中的两段歌词,然后再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他说,邓紫棋在失恋期间看到一个小丑吹泡泡,感叹泡沫的美丽却一触即破,这成为她创作《泡沫》的灵感。 随后,徐海便深入讲解泡沫的化学知识。他详细介绍泡沫是什么、形成原理、为何在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以及为什么泡沫一触即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还分享如何避免泡沫一触即破的技巧。 展示“手握火焰”实验 讲座的亮点,便是徐海在讲座期间施展的“魔法”。他利用泡沫的科学原理,展示“手握火焰”的实验,随后时介绍这一魔法的原理,然后进行了现场演示,并邀请学生上台尝试。 随后,他升级了实验进行一场“击鼓传火”的互动游戏,让4名学生并排传递火焰,场面精彩纷呈。 在讲座的尾声,徐海以泡沫为喻,讲述了人生哲理。他说,磨难和困境是人生旅途中的必经之路,就像泡沫一触即破,所以要学会包容和接受。 随后,本校黄建兴副校长上台给徐海赠送感谢状和纪念品,而徐海也将他所写的《经典歌曲中的科学密码》赠予演唱《泡沫》的傅楷言。 评语: 学记有捉住这项活动及做报导的重点,建议学记多看见报的报导,相信能够梳理出更理想的校园报导。
5月前
学记
热点
安华:提升竞争 促强化科学数学英语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如今的教育工作者面对极大挑战,因为世界急速变化,有很多新课程并没有纳入课程纲要,比如数字资讯、人工智能、能源转换、社交媒体的掌握等。
6月前
热点
即时国际
中国国安部: 境外组织寄化学粉末外来物种 威胁生物安全
中国国家安全部表示,有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邮寄渠道开展窃密活动和危害国家安全,包括邮寄化学粉末,甚至鳄龟、美国牛蛙等破坏生态系统的物种。
6月前
即时国际
新教育
化学师在学术与业界的科研创新
读化学到底可以做什么?本期【新教育】的两位主角,一位来自学术界,另一位来自业界。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职业路径,展示了化学的多样性和在工业上的应用。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蔡伟传、林晓慧 2023年马来西亚青年化学师奖有两位得主:一位是来自学术界,以研究生物活性肽见称的理大副教授颜志远;另一位是来自业界,主要从事木材化学研究的杨明煌博士。虽然他们同样从事化学研究,但因为研究领域和工作环境不一样,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职业路径。 在学术界,学术影响力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例如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还有同行的评议。可是在业界,杨明煌说:“发表论文是其次,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就是要解决业界遇到的问题,还有将研究成果商业化,过程中可能会有时间和成本的压力。”以他在马来西亚木材工业局任职超过10年的经验,他的研究往往需要回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所以他必须具备灵活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的能力。 化学的主干学科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他和颜志远都对有机化学最感兴趣,而他们会走上科研这条路,都是因为受小时候就开始酝酿的好奇心所驱使。 父亲是木匠 启发杨明煌对研究木材化学的兴趣 杨明煌从小对木材有兴趣,因为他爸爸是木匠,小时候家里有一个专门存放木材的储藏室,空气中总是弥漫一股味道,他虽然不懂那是什么,但猜想是化学剂挥发的味道,所以想要从化学找答案。许多年后,他才知道原来那种味道源自甲醛。 他的本科就读博特拉大学森林学系,主修木材科学与技术*。2010年硕士毕业后,他加入马来西亚木材工业局,一边进修博士一边工作,目前是木材工业局的工业发展部高级副主任。 由于森林原木越来越珍贵,平均大约60至80年才能砍伐,所以他的工作包括要研发天然木材的替代品。他自豪的其中一项研发成果是木材塑胶复合材(WPC),即通过化学过程将木屑和塑胶变成复合材料,用途包括做成游泳池边的地板。这个材料的增强版如今还可以用来盖房子,木材工业局已经用这种材料盖了样板房,向业界和社会展示这种材料的实用性。 他的研究还包括利用油棕树干做成三夹板,其制造过程需要一些化学处理,以加强三夹板的硬度和防治虫害。截至2024年中,他总共握有4项专利。 *博特拉大学的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已独立为一个本科学位。 开拓本地生物活性肽研究 颜志远入列全球2%顶尖科学家 颜志远的研究是另外一个领域。他的专长是质谱法(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生物分子化学和食品化学。2023年,他出现在史丹福大学发布的全球首2%顶尖科学家榜单,当时他被归类的领域是生物活性肽专家。 他从大学本科到博士都是就读理大,专攻食品化学。他现在的办公室还有办公楼阳台都种了很多植物,这跟他从小对植物有很多疑问有关,比如他很好奇为什么植物会有这样那样的名称,或那些被当作野草的植物有没有治病的功效。后来当他掌握了化学研究的方法,他就开始研究一些草药,“因为很多草药都据说吃了会有效,可是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到底是哪部分有效,所以我就会做这种研究。” 他是理大分析生物化学研究中心(ABrC)副总监,这个中心的前身是兴奋剂检测中心和分析毒理学高等研究中心,当年他刚加入时什么东西都要学,曾被派去美国受训,要掌握的已不只是食品化学这个领域。 在马来西亚,从事生物活性肽研究的人不多,他是开拓者之一。之前比较麻烦的是,他的学生要找论文评审就很困难,因为实在很少人做这方面研究。幸好现在情况稍微改善,有本地学者也开始投身这个研究领域。 比起教书,他更喜欢研究,因为他觉得教书的话,每年教的内容其实都相差不大,但如果是研究,“每次只要有新的研究发现,我们都会很兴奋!” 以前的大学常被形容为远离现实生活的象牙塔,但他说现今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象牙塔可言,校方都会提醒学者不要做“syok sendiri”(自己爽)的研究,因为很多研究经费其实都来自纳税人的口袋,所以做的研究应该要对业界和社会有实用价值。 化学师要懂的不只是做实验 无论杨明煌或颜志远,虽然他们不是传统理学院的化学系出身,但因为他们的专业跟化学密切相关,所以都是马来西亚化学学会(IKM)的注册化学师,可使用“ChM”这个头衔。 当事业版图越来越大,尤其坐上主管的位置后,杨明煌说,化学师需要懂的就不只是怎样取样本和做实验。他举例,如果实验室需要多加两台化学仪器,化学师还要懂怎样规划实验室,例如了解实验室对环境有什么要求、废料要如何处理等。像他本身除了是化学师ChM,他还具备专业技师(Ts)、辐射防护员(RPO)和安全与卫生员(SHO)的资格。 好奇心是基本要求 化学的范围很广泛,而中学的化学课又好像什么都学一些,颜志远建议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开始探索自己对化学的哪个领域最感兴趣,像他最喜欢有机化学,“能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应该都比较容易上手吧!” 化学离不开各种化学元素,一般民众对化学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但其实要成为化学师,并非一定要熟记化学元素周期表,颜志远说:“我常跟我的学生讲,不用背的东西就不用背。我们的重点是troubleshoot(解决难题),批判思考比死背元素表更重要。” 杨明煌认为,好奇心是对化学师的最基本要求,永远想要知道更多和为什么,这样研发的产品和技术才会不断创新。 他还强调要不怕辛苦,但凡机会来了就先拿下,不要没尝试过就说无能为力。另外,“团队也很重要,我们不是什么东西都懂,有时我们需要请教其他专业。一个人走得快,但是要走得远就需要一个团队。” OYCA设两组别 表扬杰出化学师 杨明煌和颜志远获得的马来西亚青年化学师奖(OYCA),是由马来西亚化学学会的支部——马来西亚青年化学师组织(MYCN)所颁发。这个奖项2021年设立,对象是45岁以下的化学师。 2024年OYCA筹委会主席彭淑云教授说,多数的化学奖往往都比较注重学术界,对在业界工作的化学师则比较不那么重视。为了表扬业界的杰出化学师,OYCA这个奖有两个组别:一个是学术;一个是业界。 评审标准方面,她说,学术组注重候选人发表的论文质量、指导多少位研究生、得到多少研究经费等。业界组则关注候选人的研发成果,例如其研发的产品对社会有多大帮助,或其开发的流程对业界有多大启发。历届业界组的候选人有来自橡胶局、棕油局、森林研究院的化学师。 她本身是拉曼理工大学应用科学院教授,观察到近年化学研究的热点有些变化,早些年像纳米技术和塑料是很热门的研究课题,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则着眼于如何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再循环材料是当今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地化学师主要面对3难题 虽然科学不断进步,但化学师的研究工作还是充满挑战。她认为,本地化学师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经费 本地化学师其中一个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颁发的基础研究经费(FRGS)。近年因为经济不景气,这项经费越来越难申请。如果缺乏研究经费,化学师就无法展开研究。 ˙研究设施 科学研究经常需要动用精密仪器,这些仪器都非常昂贵,部分仪器只有公立大学才有。 ˙STEM学生少 前些年,本地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高中生比例有所下降。如果高中生对STEM不感兴趣,本地化学师的人才库便会受影响。 不过好消息是,未来会有两场重要的国际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一个是2025年在吉隆坡举办的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大会;另一个是2026年在古晋举办的世界高分子大会(MACRO)。彭淑云说,这些国际大会通常在欧美国家举办,本地学者若去参加需要花很多钱。这次难得马来西亚化学学会承办如此重要的大会,必将促进本地化学界与外国专家交流。 马来西亚杰出青年化学师奖 ˙2021年设立 ˙组别:学术组与业界组 ˙报名资格:45岁以下 ˙2024年度报名截止日期:7月31日 更多【新教育】: 大马溜冰小王子方则诚 滑出一片天 想修读中文相关科系该往何处去? 内陆小学教师肖恩史丹利/用创意教学方式,让孩子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7月前
新教育
国际拼盘
研究二氧化碳废气制塑胶 华人科学家获尤里卡奖
澳洲一名华人科学家透过研究将二氧化碳转化日常使用的塑胶,周三获颁澳洲顶尖国家科学奖尤里卡奖。
1年前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工厂泄漏3万升化学品 美国宾州饮用水源河遭污染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官员星期日向市民发出警告称,宾州布里斯托尔一家工厂日前发生管道破裂,导致约8100加仑(约3万零661公升)用于乳胶表面处理的水溶性丙烯酸聚合物流入当地特拉华河的一条支流,建议居民从当天下午2时开始使用瓶装水。
2年前
带你看世界
VIP文
张草 | 化学的比较不好吗?
我们以为多泡泡的洗发精液比较干净,哪知道其实是厂商知道消费者喜欢泡泡,所以特别加了起泡剂,也就是说:洗发精的泡泡跟干不干净根本无关! 高中读理科读得很辛苦,不仅要在3年内把一大堆概念塞进脑子,消化不及,而且当时的英文课本用字还具文学性,概念都来不及搞清楚了,还要去搞清楚优雅的文字,好痛苦。 幸好我不像有些人读得辛苦之后会抱怨“以后再也不想读了!”或“这些读来有什么用啊?”我反而积极找书来看,好补偿高中时代的缺憾。然而,物理和生物的书很多,化学的则罕有,所以当遇到《苏老师掰化学》时,真是如获至宝。 [vip_content_start] 这本书的来历其实相当有趣,作者是匈牙利犹太人,在加拿大完成大学,后来在当地电台以Dr Joe之名主持科学节目讲解化学而出名,想想看,有什么人竟能以主持化学节目出名的?他成为极力推广化学知识的著名演讲者,影响力极大。 他说,当家人知道他读化学系,亲友都在聚会时问他化学知识:化粧品里面的这个成分有何作用?洗发精里面的成分有什么作用?他被问倒了,这才发现化学系并没教他这类应用知识,而这才是大众想知道的!所以他在广播节目大量介绍生活中的化学成分。 比如说,我们以为多泡泡的洗发精液比较干净,哪知道其实是厂商知道消费者喜欢泡泡,所以特别加了起泡剂,也就是说:洗发精的泡泡跟干不干净根本无关! 书中每篇介绍一种化学分子,从牙膏氟化物到巧克力所含的催情剂,从抗忧郁症药物到人参的成分,从大小便的颜色到能够防癌的毒药硒等等,每一篇都很有趣,只恨中学时代没这本书。 他推广化学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希望消除“化学文盲”。一般大众有个很奇怪的误解,就是“万恶的化学物”,殊不知世界上有哪一种分子不是化学物? Dr Joe为了震聋发聩,陆续将广播节目和演讲内容整理成书,这只是第一本,后来台北天下文化总共翻译了6本。 微波炉的食物有辐射吗?抗氧化剂能够青春永驻吗?天然食品比较不化学吗?木砧板和塑胶砧板哪个比较藏肮脏?读多了之后,就不会被网路上那些似是而非的“伪专家”们唬弄了。
4年前
VIP文
+1财经
手套4天王市值 一天内蒸发38亿
手套股昨天一起飙高后,今日全线走低......
4年前
+1财经
更多化学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