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匮乏

身为华文老师,我对写作充满热忱,却常常对阅读和批改学生作文感到恐惧。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语文、语法,甚至字体都越来越“不堪入目”,也因为他们的写作方式和内容越来越单一和规范,于是让我这个唯一的“读者”感到困倦乏味,远不如从前阅读学生作文时偶尔带来的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这样的现象不只出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也频繁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若与学生对话,会发现学生在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时经常会出现“尽在不言中”的情况,就是情绪很复杂也很丰满,但到嘴上却变得很单薄,表达不出真实情感。也就是说,学生表达情感的词汇变得越来越少,也造成他们表达和分析自身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差。 这种语言表达能力匮乏的现象被称为“刺激匮乏”。这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80年的研究成果,指的是儿童在成长过程的语言环境中,因为没有接触足够丰富的刺激,日后在表达时也缺乏足够资源,而只能流于扁平甚至退化的状况。 正常来说随着年岁渐长,阅读量和生活经验日渐丰富,语言和表达能力会日渐积累和丰富。加上网络让资讯和知识的传播更加快速,人们每天接触和吸收的资讯越来越多,理论上无论是学生还是大人,语言丰富度和表达能力都该提升。 但没想到网络的普及反而导致时间和注意力的碎片化,大家都在追求“短小精悍”和“爆炸性”的讯息,导致更为细致和丰富的语言描述和情感表达,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网络环境中都被“超xx”、“西北xx”简易地取代,并且不加以解释。于是让扁平的表达方式和网络用语大行其道,且若是认真询问原因,他们大多时候也说不上为什么。 时间和注意力被网络占据,也让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生命经验缺乏思考和感知,这进一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限制,也对现实生活缺乏热情和好奇。现代人的生活过于忙碌,闲暇时间被手机轻松占据,获得的资讯既碎片化又缺乏营养,让大家都成为困在笼子里的鸟,看似可以欣赏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其实不过是被这个世界困住无法逃脱而已。 只追求高效会变得没有“人味” 缺乏情感表达能力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学生而言,更具有负面影响。在教育现场的我经常发现,如今的学生无法精准合宜地表达内心的负面感受,在生活中又找不到好的示范,于是千言万语只能浓缩为一句又一句锐利穿心的粗言秽语。表达能力有限的后果,是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也培养不了对他人情感的同理之心,这对于急需培养人际相处能力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严重的。 尽管资讯时代的到来让许多知识和资讯变得浅显易懂且容易传播,但这不构成我们可以放弃复杂和细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理由。什么都追求精简高效的世界并不会变得精彩纷呈,反而只会变得破碎且单一,这还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扁平单薄,变得更没有“人味”。毕竟真实情感并不会因为忽略和无法表达而消失,而只会被压抑,最终反噬自身。 更进一步去想,这些孩子长大后,成为扁平单薄的大人,又会带出怎样的下一代呢?恐怕会陷入更加“刺激匮乏”的恶性循环吧!
7小时前
松巴岛的夜晚来得特别早,六点多黑幕已经盖满天空,镇上灯火处处。旅游车开到街场,转进一条长长窄窄的巷子,这里靠近渔村,沿着巷子两旁都是卖海鲜的摊档,微弱的街灯下,看到卖的多数是大鱼小鱼。其他虾和螃蟹倒是少。守坐在档口的小贩多过来买的人,只有寥寥无几的顾客。 我们下了车,走进亚答和木板撘成的棚里,这是一间简陋的海鲜食堂。叫了炒饭和烧鱼,我们排排坐在长长的餐桌前,个个饥肠辘辘,等候着上菜。外头人来人往,喧闹吵杂,熏烤海鲜的烟火,加上风沙飕飕,弥漫整个空间。 我们低着头看手机之际,突然眼前冒出个人来,看着我们。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绑着马尾,细幼的身子,她看起来只有五、六岁。女孩身上穿着陈旧的衣裙,破烂的鞋子,两手在桌面下,似乎在抓着些东西。 “要买吗?”她用印尼腔的马来语问,一脸的期待。她把双手抬起来,是几包透明的小塑料袋,里面装着的竟是白砂糖!我们都愣住了,我摇摇头,小女孩木然转身,朝向旁边另一个人问,就这样轮流一个接一个,把坐在两排的同游朋友都问了。过两天我们就离开这岛,买了不知如何处置,实在是爱莫能助。 小女孩走向其他餐桌,再一个个人问。食客有的是游客,有的是本地人,都是摇头不买。她只好慢慢走出去,我有点于心不忍,多么希望她卖的是花生、水果、番薯蔬菜或是纪念品之类,至少还能买下帮到她。 晚餐后,走出店子,看到那小女孩还站在店外,向游客和往来的路人兜售白糖。看看她手上的几个小包,仍旧一样多,卖不出去。 回民宿路上,车子开得缓慢。我看到几个小男孩、小女孩,就和刚才那一个女孩差不多的年龄,他们赤手抓着几只鱼儿的尾巴,向路人和游客兜售,还有的孩子停在路旁鱼摊,要鱼贩收购。这岛上不少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和成人一样扛起赚钱养家的责任。 参观岛上的传统村落,旅游车驶入停车处,守门的村民就出现,拿本大簿子,要游客写下车牌、国籍等资料,然后索取入门费。一踏入村里头,一群小孩就蜂拥围上来,个个瘦瘦小小,年龄大概介于5至15岁,猛追着你问要不要拍照,他们可以帮你拍,和你合拍或与一群孩子大合照。敢情是见惯了游客,生活的磨练,日久有功,他们会用手机拍美美的照片,还能口操流利英语。孩子不断推销自己,说个不停 :“安迪,我帮你拍照,要拍什么样子我都会!” “安迪你自己拍的不美,我帮你拍!” “安迪,我拍panorama给你!” “安迪,我可以和你合拍!” 村里还有骑着马儿的少年,靠过来让你上马,或给你拍照,当然要给些钱他们。尽管我们拒绝,但孩子并不泄气,仍旧步步贴身粘着你,一直问个不停。即便是和他们合照,小孩也要钱讨酬劳。看着四周物资匮乏,简陋的居住环境,我们明白旅游带来的收益,对当地居民很重要,能帮补他们的生活。我们也理解群孩子的心里,想赚些零用钱。我们从旅游车里拿出糖果饼干,分派给了孩子。 从村子出来,停在路边亭子休息吃午餐,打包多买了一包饭菜,有个小男孩在那儿,就给了他。满满一大包饭,看着他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一眨眼就吃完了。看他一脸的满足,好像已经很久没吃得饱了。我心里不禁感触良多,想到自己的国家,丰衣足食的家庭里,一些被宠坏的孩子挑食咀刁、浪费食物的情形,当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马儿是岛上的交通工具 白天旅游车开在蜿蜒狭长的马路,沿途看到的是摩托和载货车,没几辆汽车,更没有脚踏车。马儿是松巴岛的普遍交通工具,在马路上随处有人骑着走,很是有趣!天气酷热,当地行人却没有雨伞。步行上学的孩童,穿着制服,背着小书包,顶着炎阳高照,就这样三三两两的,走长长的路上学去。 偶尔路上冒出没遮盖的货车,上面是满满的乘客,男女老少都有,人挤人贴身的站着。导游告诉我们,这群人到别的村子参加宴会或祭拜庆典,是当地司空见惯的情景。虽然烈日当空,在颠簸弯曲的马路上,超载货车摇摇摆摆的开着,路途偏远,然而他们看起来兴高采烈,一脸的兴奋,不以为苦。 在族群村落里,人与人的联系,人与神的关系如此的密切。一座松巴岛式的原始茅草屋子里,住着好多家庭和他们的亲戚,大家族共同的生活,可以互相依靠扶持。屋外有神灵雕像,是膜拜的对象,岛上居民继承土族的宗教,世世代代都敬仰神明。每间屋子旁边的平地上,都有座四方高凸的大坟墓,形状似个平台,象征活着的人,与祖先或去世的家人,仍旧同在一起,相互陪伴。 这海岛天气干旱,雨量很低,自来水供设备不足,很多村子都缺水。村子里有水源的地方,如瀑布、水塘、溪流旁,都聚满了村人冲凉汲水。男人种稻栽菜,女人洗衣煮饭,孩童嬉戏玩水,小小婴儿就在田埂间爬来爬去,各做各的,一片祥和,乐融融。游客到来,向村民打个招呼,他们都会友善地微笑,亲切地回应。 蔚蓝的晴空下,浩瀚的大海,高耸的断崖,青葱的树林,绿油油的稻田,广阔无际的大草原,壮观的瀑布,碧澄的水潭,群山环抱的村落,拼合成一幅亮丽的美景图画,浑然天成,涌现于松巴岛上,遍处可见。这片原始乐土,大自然怡人的景色,淳朴的民情,紧扣人心,净化心情。 未经现代化的污染,纯朴的居民过着简单,朴实无华的生活,他们快乐且满足。幸福感是来自内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拥有来衡量。这趟松巴岛之行,我有所领悟,感受了满满的正能量。同时,也反省自己,家乡资源丰裕,我要懂得惜福,该时时感恩才是!
4星期前
少年时上学,走过斜坡到路口,树荫下就有一个简陋的搭棚,一对马来夫妇在卖椰浆饭,一大锅煮好了,那饭香已经荡开在清早的空气。我那有限的零用钱,一星期三五次吃这早餐永不腻。 少时至今,我不是那种吃货,只是在想着物资匮乏的年代,人类总会发明某些膳食,又经济又吃了还想下回再吃。买鱼买肉太贵了,买一大束菜还要油来炒。所以椰浆饭只要有黄瓜、半颗蛋,还有参巴,就可以开胃吃了。又想着蕉叶包饭的由来,或许那年代连家里多个碗碟也没有,用蕉叶盛饭,或者包裹起来待会儿吃,这包起来的三角形,饭凉了还多了蕉叶香。屋里缺了碗碟,若再缺匙叉,就用手抓饭;缺桌缺椅,就地而坐而吃,完全马来式。 吾家周遭住的大多是福建人潮州人广东人。出来工作时,有一天,食堂的婆娘们兴起,她们正忙着烹煮许多菜肴,邀请大家一起吃。 食堂的长桌长椅,我们排排坐,我心想应该很好吃的啊。突然端来一碗汤——我的天,我觉得好像进入某个土人部落,那是一碗青绿色的汤。这是汤吗?平时妈妈煮汤都是烫滚滚,很清晰的看到汤里什么瓜什么菜什么肉,而这汤啊,青绿一碗,怎么喝? 后来才知,这汤也没煮。用了一个大陶盆,再用一根棍,把盆里的料擂得稀烂,煮开的水倒下去,这就成汤。 想法子活得开心 这道菜肴……我是首次用客家擂茶。真的吃不惯,那些各种各样的蔬菜,怎么不加点肉来炒,不加点虾米江鱼仔来炒,切得细细碎碎,感觉是小朋友搬出迷你厨房玩具,把所有菜蔬切得细小,咱们来玩家家酒。 我吃得失望极了。 后来我的客家同事朋友增多了,吃了两三回后,竟然也喜欢,而且最喜欢的竟然是我之前说的土人汤。其实那是茶不是汤,我的观念里吃饭配的是汤。 擂茶的由来也不知是不是早年贫困,前院后院种的都是菜,想着有哪一道菜肴可以时时煮来吃都很开胃。擂茶上面的几粒花生米,像是小小的零食,混在饭菜里,抚慰了那馋嘴的牙与舌。 我又想着鱼头的烹调是怎么开始的。是不是初期的巴刹里,这些大鱼大肉都是大富人家吃的,鱼贩帮忙去鳞去内脏后,并砍下那没什么肉的鱼头丢一边,或许是穷苦人家也想吃些腥的,便宜的买了去,或煮咖哩或煮酸辣,好给家人在餐桌上一道意外的惊喜。我是想多了,总是想着贫困的人也会想法子活得开心——穷开心,然后一个点子又一个点子就这样发明了出来。 那上了殿堂的盆菜又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一些收入有限的洗碗碟的妇人们,每当酒楼办宴席时,每桌都剩有大鱼大虾大肉,那些妇人们做完工后,每人都分有一大包剩余,无论蒸的炒的炸的焖的都混合一起。妇人们第二日一大锅弄热全家享用,这味道混杂得挺好。妇人们每逢遇有宴席开工时甚是开心。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没有赚大钱的能力,老想着人人可以在属于自己小小的金钱上与能力上,也有“哇”的欢呼声在家里。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