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医疗体系
社论
社论.医疗保费高涨,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唯有通过扩建政府医院、增加医护人员、提升服务效率与能力,才能有效减少民众对私人医疗的依赖,从而缓解私人医疗费用和保险费用的上涨压力。
2星期前
社论
政言君子
谭政宗医生.医疗保费飙涨的连锁影响
若医药保费的上涨得不到遏制,将进一步加深医疗体系中的不平等,尤其让最脆弱的群体陷入无保障的困境。这不仅危及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更有可能削弱社会健康水平。
2星期前
政言君子
全国综合
郑慧玲:应减轻人民负担 医疗体系须推动改革
马华妇女组署理主席郑慧玲呼吁政府与保险公司转变思维,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以民众需求为中心,通过政策改革与社会倡导,逐步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可持续的医疗生态系统。
4星期前
全国综合
VIP文
林猷荃 | 卫生部付费医疗,需平衡素质与平等
卫生部以及政府必须理解,付费病人计划的初衷:留住专科医生,以及提升卫生部经济资源。做到这两点,公立医疗的素质就得以维系,甚至提升,进而惠及一般病人。 2025年财政预算案,成功塑造一个印象:安华政府想要 “劫富济贫” 。 在贫富悬殊的社会,“劫富济贫”被人们视为社会纠正“不公”的一个手段,立意良好。 更为激进的左派,甚至认定“劫富济贫”就是政府的首要职能,展现压制“万恶”资本主义的基本精神。 预算案被视为“劫富济贫”的部分,包括:政府将对超过十万令吉的股息收入,征收2%股息税。 此外,正如安华早前宣布,富裕家庭的孩子要就读全寄宿学校,以及公立大学,将必须缴付较高的学费。 以上手段,涉及面相对小。虽整体上促成人们对预算案“劫富济贫”的印象,但也不足引发更大的反弹。 人们比较关注的是,政府宣布将在2025年中落实的RON95汽油津贴重组计划。 安华提出,全国85%的人民,将依旧享有现有的汽油津贴。只有T15才需要缴付不被津贴的汽油费用。舆论关注的是,所谓的T15,如何界定? 倘若界定不当,一些虽然看似收入较高,但却面临高生活费用的家庭,就可能不公平面对津贴被撤销的状况。 麻玻区国会议员赛沙迪更抨击政府,在没有清楚界定T15定义的情况下,就仓促宣布汽油津贴重组的计划。 其实,政府较早提出,重组的方向与思维,反而允许人们预先对可能的架构有所检验。 政府虽有专业的经济专才规划补贴重组的细节,但他们往往从“宏观”视角出发,对真正受计划影响的利益相关方,未必能感同身受。 政府这次预先透露汽油重组细节,极可能不是要刻意引发议论。但这却是人民积极加入重组计划讨论的契机,远比在落实后,米已成炊的情况下才来抗议,来得有效。 财政预算案当中,一个相对被忽略的宣布,就是政府将在2025年拨款2500万令吉,推动“卫生部之友”计划。 “卫生部之友”是在卫生部体系之下,设立部门,为愿意付费的病人诊病。结合上述教育、交通领域之外,“卫生部之友”容易被误认为在健康领域也撤除富人津贴的一个例子。 然而,“卫生部之友”与其他撤除津贴的例子有根本不同,也并非崭新的计划。卫生部早在2007年,就推行 “全付费病人” 计划,让部分医院提供全付费服务。 此外,“卫生部之友”与其他津贴重组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各方参与此计划都属志愿性质。 汽油重组计划落实后,富人没有选择,必须缴付更高的燃油费用。然而,富人到政府医院就医,还是可以不选择“卫生部之友”计划,与一般民众享有政府大力津贴的低廉医药费。 根据卫生部的资料,“卫生部之友”的首要目的,乃是遏制政府专科医生外流至私人领域。这与“全付费病人”计划的目标,基本一致。 这个目标,虽然看似没有什么高大尚,但对维持政府医疗体系运作却有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政府无法吸纳新进医生,必须以没有保障的合约方式聘用。观感上,公立医疗体系,医生过剩。 即使非专科医生出现过剩,专科医生也肯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专科医生数目对公立体系的服务素质,起着关键的影响。 卫生部强化“全付费病人”计划,意图扭转专科医生流失,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计划无需全面扭转大势,但只要足够影响那些有意奉献,却基于经济因素,犹豫是否要转战私立医院的部分专科医生,就已值得。 那么,“卫生部之友”是否仅是“全付费病人”计划的再包装? 卫生部的解释是,“全付费病人”的费用,主要付给负责治疗的专科医生,但“卫生部之友”则是让其他医护人员也从病人的给付分得一杯羹。 非专科医生、护士、助理等等,如果也加入付费病人的照护,原本就应该享受付费的相应报酬。 如果专科医生维持之前计划的收入,提供给其他医护人员的费用,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额外的费用,就会来自付费病人。 卫生部提出,“卫生部之友”的收费,将会低于私立医院的费用。因此,即使费用比原有的全付费计划来得高,病人却还是获得了私立、公立体系以外的第三选择。 此外,通过“卫生部之友”,病人可以先通过特定领域的顶尖专家,迅速确诊病情。 诊断的延误,往往导致恰当的治疗无法及时展开。因此,“卫生部之友”就可以让部分病人得到更快获得准确诊断的管道。 确诊过后,倘若不愿在同一计划下进入花费更高的治疗环节,病人还是可以要求转诊,进入公共医药体系。 “卫生部之友”可成为善于利用系统病人们的“旋转门”。这“旋转门”甚至可以是双向的。 比如,原本在公立医院体系的病人,有些需要进行昂贵的 扫描(如电磁共振),但基于病人量过多,扫描预约等待期可能太久。 此时,倘若愿意给付扫描费用,病人可以选择到“卫生部之友”计划之下,付费进行更快的扫描。扫描过后,病人还可以重回公立医疗体系,尽快进行治疗。 “旋转门”概念,几乎肯定引发部分人士的攻击。倘若得以付费的病人可以选择特定的专科医生,而其他公立医院的病人却不能选择,这是否公平? 此外,如上所述,病人可以利用“卫生部之友”先让特定专科尽快确诊,然后更快重回公立医院开启治疗,这是否等于用钱就可以插队治疗? 卫生部显然明了这些可能的质疑,所以确立了医护人员不得在一般工作时间内,提供“卫生部之友”的服务。卫生部也承诺,不会将公共资源转入“卫生部之友”计划。 这种承诺,原则上确实对付费与一般病人更公平。然而,这也会大大削弱计划对于医护以及付费病人的吸引力。 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是薪资待遇不高,工作时间过长,也是形成生活压力的主因。倘若在提供“卫生部之友”计划的时间不具伸缩性,医护人员未必有兴趣加入。 对付费病人而言,倘若在运用医疗设施方面与一般病人一样,需要面对冗长的等待,那也会对焦急的病人欠缺吸引力。 卫生部以及政府必须理解,付费病人计划的初衷:留住专科医生,以及提升卫生部经济资源。做到这两点,公立医疗的素质就得以维系,甚至提升,进而惠及一般病人。 医疗的优先顺序,应该是以病情的急迫性为大前提。倘若属于非紧急的疾病,付费病人获得更大的医疗优先权,确实非常政治不正确。 但如果局部的不平等,能换得整个医疗体系的素质提升,更多一般病人就会间接受惠。 素质与平等的平衡拿捏得当,“卫生部之友”就可能进一步发展其潜能,更大的优化我国医疗体系。
2月前
VIP文
VIP文
黄子伦 | 保险共付:健康投资还是负担加重?
保险共付的优缺点一体两面。这也是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说的,世上不存在解决方案,而是利益上的妥协(there are no solutions, only trade-offs)。保险共付就是一种利益妥协,我们该学习的就是寻求妥协方案的精神。 上一篇文章提到保险共付(co-payment)的概念以及我国医疗体系需要改革。这一期就深入谈谈保险共付的优缺点吧。 我们想象一下,A生病了需要自己付钱看医生,而B生病了却可以通过保险索取全部费用,甚至连索赔程序都免去了,请问,在所有客观条件,例如基因、智力、收入都相同的情况下,A和B,谁会更注意自己的健康? 答案很明显,就是A,因为在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A多了一个限制条件(自付医药费),所以A完全有经济诱因去照顾自己的健康,如:改善饮食习惯、多运动,以及定时检查身体状况等;即使看医生,也会更谨慎判断是否所有疗程都需要,有没有过度治疗的问题。 这就是保险共付的第一个优点,通过让投保人承担一小部分的医药费用,例如每次门诊都需要支付5到10令吉不等,才能使用医药卡,或者一年里的首500令吉需要投保人自行支付,后续费用才能开始索赔(这也是deductible的部分,也是自付额,或者起付钱),以此增加他们照顾自体健康的经济诱因。 你有使用过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去挂门诊吗?那你大概率都拿过一堆不需服用,或者过于昂贵的药物,例如喉糖和止痛药等等。这些都不是零成本的,公司明年更新保单时可能就需要支付附加保费(loading fee),因为保额完全不够用。 第二个优点,选择保险共付后,保险公司知道你有经济诱因去照顾身体健康,所以他们也愿意降低你的保单保费。一些情况下,如果你的保单有一定的自付额,例如500令吉,那么你的保费也会相应降低大约1到200令吉,3年下来大约能省下500令吉。换言之,不仅你自身更注重身体健康了,此举还能帮助你减少保费,一举两得。 第三个优点,随着越来越多人愿意选择保险共付或者自付额的保单时,保险公司就会看到投保人们会有行为上的转变,慢慢变得更加健康(也就是少索赔这方面来体现),那么这类保单就具备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每年提高保费的概率以及幅度就会相对更低。一样,都是省钱。 我记得巴菲特早期投资GEICO时就有提到,之所以会选择这家提供车险的保险公司,是因为他发现这家公司的许多投保人都拥有军人背景,他们在开车时比一般人更加谨慎,索赔率也更低,是一笔非常好的生意模式。很多人喜欢将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看成互相对立的关系,其实他们更多时候是共生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说完优点,我们来看看缺点。保险共付的主要缺点就是它会大大降低 投保人看病的意愿。在美国,因为医疗费用极度高昂,纵使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中产家庭看病也非常吃力,更别说普通百姓。这就导致在美国有一些奇怪的迷信,即如果生病了,人们往往会先自我检讨,认为是自身体质不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检讨受害者” 。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够掩盖自己囊中羞涩的状况。 一些研究表明,自付额保险和保险共付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会造成人们因为经济因素而常常拖延寻求治疗,最后酿成大病的状况。因此,如何在投保人 “过于积极” 看病和回避看病之间拿捏得当,就是一门学问。什么样的状况能够全面索赔,什么时候需要支付一些金额,这些只能在有了更多数据后,才能够慢慢调整。 但,马来西亚的情况是,公共医疗服务(也就是政府医院)费用极低,也一定程度导致人们在照顾健康方面有持无恐。或许推行保险共付会是比较好的学习过程,也是国家银行要推行的主因。 其实,保险共付的优缺点一体两面。这也是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说的,世上不存在解决方案,而是利益上的妥协(there are no solutions, only trade-offs)。保险共付就是一种利益妥协,我们该学习的就是寻求妥协方案的精神。 你不想要付更多保费,那么就照顾自身健康。如果不想照顾身体健康,那么就努力赚钱来支付保费或者医药费。钱和健康,自己斟酌,无法两全其美。 我想,这就是这场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经济启示。
3月前
VIP文
VIP文
黄子伦 | 健康是你自己的事,你准备好了吗?
浪费通常发生在人们不在乎成本时,就像自助餐中拿了一大堆食物却吃不完一样。但,浪费不全然是零成本。这些损失表面由保险公司承担,实则最终转嫁给自律的投保人。 看到一则报道,讲述本地一位前保险公司高管进行一项手术和住院后,院方给出的厚厚账单令他感到迷惑,声称当中有许多花费项目是他的职业生涯中闻所未闻,而且也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感到困惑。 凭他的职业生涯和地位,他自然能负担得起这笔医疗费。他的疑问更多在于日益复杂的治疗手段和费用,以及是否所有院方所建议的治疗手段都是必要的。 都说健康是无价的,不过,那只是哲学上的意义。现实社会里,许多事情都是有价的。不久前,国家银行就提到,保险公司需要重新审视他们的保险产品,推出一个医疗保险共付(co-payment)的选项,以确保医疗保险能够永续运营。 “保险共付” 指的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部分费用,而不是全部由保险公司支付。例如,投保人可能需支付医疗费用的5%,其余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此外,有些保单还包含自付额(deductible)的条款,要求投保人在一年内自行承担首1,000令吉的医疗费用,之后才可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说到这里时,相信很多人已经按耐不住了,认为这些保险公司就是要从投保人身上榨取更多利益。先别急着骂,让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保险。简单来说,就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每个人固定出一笔钱来成立一个基金,当中要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而需要一笔费用,那么就会从这基金里拨出来缴付。这是基础逻辑。不过,要付诸行动,自然会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执行人来判断到底收取多少费用才是合适的,以及什么费用是能够报销的。这位独立人需要非常超然,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但是,这种想法是非常难实现的,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是一个高风险群体所成立的基金,很快就会弹尽粮绝,因为索偿频率会很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组织来聚合更多不同类型的人们,才能通过广泛的风险分散,确保基金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这个组织,就是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通过收集投保人的个人信息,形成一个超大型的利益共同体,然后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推算且模拟每年可能会发生的赔偿。他们的奖励也来自于成功维系每一个基金的永续发展,同时通过对这些资金的再投资来获得额外的投资收益。 因此,保险是一门给风险定价的行业。在风险管理领域,通常可以粗略分为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低和损失金额的大小。每种风险都有其特定的数值评估。其中,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尤为重要。 在经济学里,如果一个人发现不遵从良好守则后,竟不需要承担所有成本,就会有诱因去违反守则。这就是道德风险。 在保险的世界里,道德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果投保人发现保险公司没有仔细查证就让自己索赔,那么自然就会有诱因不断地去索赔。不久前,台湾就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密集地投保意外险以及意外伤害险,并积极地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跌倒” ,再拿着公交运营方的道歉函件去看诊,还将药品变卖牟利。这一骗,就长达10年之久。据记录,这对夫妇一家三口平均每个月跌倒十余次。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极端,处心积虑地去找时机 “跌倒” 。 然而,日常生活中,许多不幸事件虽然不是我们主动追求的,却往往是被动产生的,例如因懈怠导致的问题。与健康相关的,就是其中一大例。 举例来说,马来西亚人的饮食习惯非常不健康,加上拥有汽车的成本相对较低(马来西亚汽车数量为3,600万辆,比人还多),进而导致肥胖成为国人常见的健康疾病。肥胖是一种慢性病,会促使多种疾病发病,例如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等。 这种情况下,无论保险公司怎么筛选投保人,他们都绕不开有肥胖问题的群体,而且比例可能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就是,当拥有疾病风险而索赔的人数变多,为了让这些保单得以运作下去,唯有提高保费。可是,这么做除了对那些积极 照顾健康的投保人不公平,也会让该保险的永续发展成为难题。倘若停止运作,对那些已经投保许久,在未来有索赔需求,但尚未索赔的投保人,也不公平。 另一种道德风险情景就是当投保人投保了医疗险,他们的健康风险就转移给保险公司。对他们来说,既然已经交了保费,自然就有持无恐,什么头晕、身体发热,都去问诊。一些医疗机构知道你有保单罩着,他们也放开来给建议,什么药物和保健品都给你,反正你也不在乎,吃不完大不了就放在家里收集灰尘。就如开头里的前保险公司高管提到的,是不是所有院方所建议的治疗手段都是合适的?过度治疗(over treatment),就是一种医疗体系的浪费。 浪费通常发生在人们不在乎成本时,就像自助餐中拿了一大堆食物却吃不完一样。但,浪费不全然是零成本。这些损失表面由保险公司承担,实则最终转嫁给自律的投保人。 这就是我们说的道德风险。 因此,需要有一些机制来反过来逼人们去正视自己的健康问题,也正视治疗手段。 保险共付就是如今医疗体系需要的改革。下一篇继续说保险共付的优缺点。
4月前
VIP文
狮城二三事
国际传染病学会:M痘疫情集中非洲一带 无需过于担忧
(新加坡21日讯)国际传染病学会表示,目前的这波M痘疫情主要集中在非洲一带,加上新加坡医疗体系已累积应对M痘病毒的经验,因此无需过于担忧,不过人民仍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8视界新闻网》报道,国际传染病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也说,那些免疫力弱,同确诊病例有过接触,以及在高风险场所工作的人,如医疗人员,应注射M痘疫苗。 旗下拥有六家诊所的医疗集团主席王元宏医生表示,团队已提高警惕,比如仔细询问病人的旅游史。 他说,一些病人会提出关于M痘传播的询问,他们传达的讯息是一样的,那就是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发烧和出现皮疹,但没有出国或与病例有密切接触,就无需感到担心。院方会密切关注是否有出现新病例。
4月前
狮城二三事
会员文
医生出走(一)| 医生丢信潮 医学生剩半 政府医院 病很重
3年内3046名合约医生辞职,6年来医学系学生减少一半,越来越多医生从政府医疗体系中流失,我国的医药领域正面临一场重大考验。 报道:张丘艳 3年内3046名合约医生辞职,6年来医学系学生减少一半,越来越多医生从政府医疗体系中流失,我国的医药领域正面临一场重大考验。 大学医学系向来是优秀生争破头的热门科系,2017年的高峰期有多达6147名医学系学生毕业,然而在冠病疫情之后,不止医科毕业生减了一半,还有越来越多医生放弃专业转换跑道。 调查:73%考虑辞政府医院工作 本地医药网络媒体《Code Blue》2023年展开一项调查,1652名受访者中,95%认为大马的公共医疗保健系统目前处于危机当中;更令人担忧的是,有73%名受访者表示正在考虑辞去政府医院工作。 最新发展是卫生部为解决州级医院缺乏实习医生的问题,今年起改变体制,把所有实习医生集中在州级医院实习,以便减轻实习医生的工作负担,然而县医院不再有实习医生减轻驻院医生的工作负担,恐怕会掀起新一轮的合约医生离职潮。 逾半受访者 怨气冲天 医生决定从白色巨塔中出走,是一项艰难的决定,但是政府医疗体系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让新世代觉得呆不下去。 他们认为,过长的工作时间、长期加班、超量的工作、低质量的生活,以及相对低的收入,尤其是需要待命和超时工作,让很多医生的生活作息失衡,健康和精神亮红灯,不得不重新评估是否要留在这个行业。 《Code Blue》的民调中有超过一半(53%)的受访者对当前的公共卫生状况感到“愤怒”。他们主要抱怨沉重工作负担、人手不足、薪酬不公平,以及设施和设备不足。 医疗界人士异口同声地说,医生过劳或需要加班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医生分配不均所造成。 医协主席:人力资源分配出问题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MMA)主席阿茜珊表示,我国高度依赖公共医疗体系,超过70%人口依靠公共医疗满足医疗需求,公共医疗机构的病人负荷很高,每年虽然培育许多医生(医学系毕业生)(介于3000至5000人),但另一边厢,医生的流失率也极高。 她认为卫生部应与医生一同规划他们的职业道路,提供必要的支持,协助医生实现职业目标,才能使人民受益。 “透过更好、更健全的医疗人力资源规划,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当前和未来所需的医生、专科及特别专科的数量,否则我们将持续处于危机。” 她说,国内尤其在公共医疗机构的医生,因病人多、人手短缺、医护人员分布不均和行政工作量大,经常加班,追根究底是医疗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阿茜珊指出,虽然2022年健康指标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医疗人力需求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420,但实际情况因地区和医院而异,某些政府医院的医生与病人的比例可能是1:1000。 她表示,专科医生短缺也需要解决,一部分医生接受培训派往其他部门,部分将退休或转到私人界,这些缺口需要在规划医疗人力资源时获得考虑。 林桂斯:医生太累易失误 双溪峇甲医院前院长林桂斯医生指出,医生这一职业与生死相伴,若医生的身体、精神和情绪都不在最佳状态,可能会出现失误,使患者受伤害。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只有一次机会去做正确的事。我们需确保他们在岗位上身体、精神及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他表示,过劳的医生可能会辞职转到私人领域或到其他国家,寻找更有利的发展机会,导致我国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更糟糕的是,潜在的医学系学生或家长,听闻医学行业的工作情况,可能会改变主意,使到医生分配不足及不均的情况继续恶性循环。” 频密加班 累坏了 最让医生想放弃专业的其中一项原因,是频密的加班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旗下的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问题小组(MMA SCHOMOS)和初级医生网络(JDN)在2023年9月15日至10月1日,对本地医生展开一项问卷调查,90%接受调查的医生经历不同程度的加班。 其中35%每周要加班一至两次、32%每周加班3至4次、24%每天加班,只有9%表示没有加班。 经验少于两年的初级医生59%每天加班,2至5年经验的医生20%每天加班,24%拥有超过10年经验的医生也需每天加班。 全马共有728名医生参与这项问卷调查,涵盖各个领域参数,如职场文化、计划外的加班及薪酬低于市场,以及职场霸凌与骚扰。 参与问卷调查的有专科或顾问医生(206人)、驻院医生(476人)及实习医生(46人)。 40%医生曾遭霸凌 医院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也让年轻医生感到泄气和无法接受,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全国约30至40%的医生曾遭受某种形式的霸凌。 有253名医生经历职场霸凌及骚扰,其中168人是住院医生、65人是专科或顾问医生,其余20人则是实习医生。 3年内3046合约医生离职 卫生部今年3月在国会答复,2021至2023年,共有3046名合约医生辞职。 合约医生离职的原因包括个人和健康问题,以及私人领域和公立大学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1万4511名合约医疗人员在公共卫生领域服务,分别是6478名实习医生及8033名医疗人员。 相关文章: 医生出走(二)| 实习耗尽热忱 压力挨出病 我就这样放弃当医生 医生出走(三)| 超时加班 没补贴 天天累到像头牛
8月前
会员文
全国综合
中权会:避免每年争取免税 传辅医疗应纳入医疗体系
马来西亚中医药权益关注协会呼吁团结政府检讨并修订不合时宜的医疗相关法令,把传辅医疗纳入我国医疗体系,一劳永逸地解决年复一年争取豁免税务的风波。
12月前
全国综合
星云
政府医院/无双仪(梳邦再也)
“如果负担得起,我绝对不会踏入政府医院。” 你听过以上的言论吗?我听过,听得多了,听得麻了。 我也在政府医院工作,但我明白为什么越来多人,会说出以上的评论。 一般大众对政府医院的普遍认知为:等待的时间久、环境设施、医护人员态度欠佳。在政府医院工作了这么多年,无可否认,大众的认知或多或少是对的。 当然我也不能一根竹打翻一船人。政府医院其实人才济济,对工作抱有热忱、对病人全力以赴的医护人员依然很多。但是面对人手短缺问题,坚持留下来的医护人员力量如同杯水车薪。最严重的情况,甚至有些民众要在急诊部门等待高达6个小时。 6个小时是什么概念?上班的人,都开始准备好收拾心情要下班了。吃早餐的人,可以开始准备煮晚饭了。从吉隆坡都可以驾车到泰国了。 换位思考,今天你是病人,你愿意等6小时看诊吗? 大量医护人员辞职 亲身经历。几个月前,身边有一位亲人晚上9点胃出血,血压直线下降。当晚拨打热线999叫救护车,救护车在半个小时内抵达现场,可以说是颇有效率。但是到了医院的急诊室,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等到了急诊室的医生,说要等外科医生来才能解释病人的情况,并且签下胃镜同意书。等到半夜2、3点,实在等不下去,回家半路,医院打来,说外科医生已经到了。言语中带有责怪,为什么没有等外科医生到了签下同意书才走。当场真想发飙,但还是忍了下去,回头把该签的都签了。 一整晚下来,来回了好几次。睡到一半,要家属到医院签输血同意书,问为什么刚才不和胃镜同意书一起签,答不上来。算了,我也吃这行饭,同行人何苦为难同行人。整晚折腾下来,早上8点入病房,算很好了,没有滞留在急诊室超过一天。 卫生部高层说人民对我国医疗体系有信心,才会在政府医院看到人潮拥挤的现象,等待时间才会如此漫长。 虽然卫生部已针对漫长的等待时间,使用各种方案缓解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因大量医护人员近年不断辞职,即使延长政府诊所(Klinik Kesihatan) 的看诊时间,问题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相反的,漫长的工作时间使得依然在政府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更加劳累。 在政府医院看到的人潮拥挤现象,真的是因为人民对医疗体系有信心吗? 在私立医院,一些简单的药物一次就能花掉几百块,如果不幸的遇上车祸、患癌,或是稍微严重需要住院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没有保险的,累计下来的医药费绝对在5位数以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负担得起这样的天价医药费。 看诊的病人不耐烦,同样的,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无可奈何。 这几年因为合约制度,越来越多医护人员辞职,有的选择了高薪的海外工作机会,有的选择医美,有的未完成专业训练就选择开自己的私人诊所,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从医。试想想,换作是你,拿着最低工资,24个小时不睡觉随传随到,而且随时遇到不礼貌的同事甚至是病人,你能忍受到最后吗? 大马也曾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最佳医疗国家,不少邻国亲友会慕名而来,放心在我国就诊。但未来呢?50年以后,你我是否会放心把健康交到我国医护人员的手里?还是会重金出国就诊? 愿医疗改革能早日实现,能真正做到体恤医护人员之余,也让病人得到更有素质的医疗服务。
1年前
星云
读者观点
曾志涛.调整医疗收费制度的考量
新收费制度必须设置安全网,以确保低收入群体继续获得适当的补贴。
2年前
读者观点
大柔佛
周忠信:减少医疗体系负担 太极运动造就健康社会
明吉摩州议员周忠信表示,太极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它能促进脑力以及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健康很重要。
2年前
大柔佛
即时国际
人口将超越中国 印度医疗系统不堪负荷
印度即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多人口的国家,但印度的医疗体系却远远跟不上人口攀升的速度,很多乡村地区药物匮乏,医务人员短缺,暴露了印度国内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而其庞大的人口规模也使到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差距在扩大。
2年前
即时国际
全国综合
4月上旬确诊入院增17.6% 卫长:医疗体系可负荷
卫生部长扎丽哈指出,政府医院在4月上旬的冠病确诊者入住率,较3月增加了17.6%,但这一趋势没为医疗服务带来负担,医院也仍照常运作。
2年前
全国综合
柔佛透视
张千|解决问题吧,政府!
科技的发展的确给人带来很多便利,社交媒体的普及化,使得信息传播非常迅速。 政府医院病床不足、病患太多、等待时间太久等,一直都是国内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病患长时间等待和家属面临不公平的待遇时,社交媒体变成一个很好的平台,供大家大吐苦水,过后就会变成众多口舌中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当变成大家口中的话题后,合约医生更爆出超时工作、每日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还领著不合理的薪水,让医护人员叫苦连天。近日,还提议和病人协商后可转入私人医院就诊。 可是,百姓就是缺钱才去政府医院看病啊!谁不知道私人医院比较方便且快速呢! 到私人医院求诊的费用,是政府医院的好几倍,这笔庞大的费用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如果百姓都能负担私人医院的收费,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政府医院苦等呢? 很好奇在不够人手的医疗系统里,要如何确保每位病人都得到完善的治疗呢? 当病患涌入时,一位医护人员要使用分身术照顾每位病患,而且如果政府医院不够医生,延长看诊时间又有何意义呢? 政府应完善医学领域的课程,让更多想学医的人有学校上,心中就算有热忱坚持,可当面对著昂贵的学费时,心中的那团火也会被浇灭。 大马的前路已经茫茫了,做不了就推给他人,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马来西亚几时才会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政府呢?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
[email protected]
)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2年前
柔佛透视
坐看云起
冠病飙升 揭中医疗差距
中国经历前所未有的冠病感染浪潮,主要城市的医院因病例激增而不堪负荷,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医院的大半量能时常空著,突显出该国医疗体系的巨大差距。
2年前
坐看云起
更多医疗体系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