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十五楼
新旧对照
【新旧对照】消失了的新山十五楼与十七楼
新山开埠于1855年,距今已快160年。最初,她仅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她是一个正迈向国际的大都会。 迎新去旧是其发展规律,现今一个将彻底改变新山老城区风貌的改造工程──柔新捷运系统(RTS)计划,正如火如荼在进行中,一旦它在2027年1月1日启用,新山老城市将有一番脱胎换骨的改变。 新的来,老的去,不由得令怀念那已消失的景与物,如十五楼与十七楼组屋。 百多年来,新山市容发生两次划时代的变化:其一是马新再度于1965年8月9日分家后,新山的地位从原来仅是一个过客的地方,一跃而成为我国南方的门户。从一张1960年拍摄的新山市容鸟瞰图,时至当时位在皇家山顶的政府大楼,仍是新山最高的建筑物,即可证明新山建设之滞后。 新山地位的重要性提升后,机场、海港与高速公路等相继落成,花园住宅区及市区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在这过程中,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或街道不见了,这是随着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 2008年12月1日启用的苏丹依斯干达大厦(新柔长堤新山关卡所在处),第一次大幅度改变了新山老城区原有的格局;2013年,我国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大计,中资最先踏足新山,碧桂园金海湾及富力公主湾拔地而起,更进一步改变了新山老城区的风貌。 不过,这之中对新山老城区的改变,影响最大的当推工程现正在进行中的RTS。它全长4公里,衔接新山武吉查卡站与新加坡兀兰北站,预计每小时可载客1万人次。 由于它的建设工程所在之地就在武吉查卡,而这里正是现已消失的十七楼的原址。就目前工程所见,在十五楼拆卸建成苏丹依斯干达大厦后,之前两个旧地标的原址仅存的一点痕迹,现今一切都已烟消云散了。 十五楼与十七楼,对于早年相当多的新山人而言,是永远挥之不出的历史记忆。 十五楼共分A、B、C、D等4座,A、B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C、D座落成于上世纪的70年代。全部租户共逾2000户,于2003年6月被拆除。 十七楼组屋,又称武吉查卡组屋,租户比十五楼组屋稍多,于1983年兴建,2008年拆除。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十五楼组户以华人居多,十七楼则多是巫印籍人士,且多是劳苦大众。 谨此以日前从新山中华公会资料室借到的多张十五楼与十七楼组屋的旧照,在此与大家分享,借此希望两处的原居民能追回已渐行渐远的记忆。同时,以此佐证今日与未来的新山,与过往的新山的不同。
4月前
新旧对照
会员文
“十五楼”美食分散多处 延续老新山人缘分
小时候填饱肚子的美食,总会成为日后所怀念的味道。新山的“十五楼”组屋虽已走入历史,但传承下来的经典美食,除了让老居民时不时能重拾脑海中的回忆,更有着维系感情的力量。 报道、摄影/张文慧 2003年,位于新山鲁马固打路的“十五楼”组屋遭拆迁,楼下美食业者有一部分乔迁至别处。 虽然所剩下的十五楼美食不多,但老居民们对这些美食的特殊情感,使他们的缘分得以延续。老居民依然经常光顾这些十五楼美食店,和朋友叙叙旧,这些美食已成为他们回忆中不可磨灭的生活碎片。 记者寻找已搬迁至别处的十五楼美食,再听听更多有关十五楼的的故事。 [nonvip_content_start] 十五楼阿坚粿条汤 十五楼阿坚粿条汤,在清晨约7时30分,客人已是络绎不绝。该店老板陈锐坚的父亲陈绍坤,自1960年代十五楼组屋建好后,就开始在楼下卖面,2003年该组屋拆迁,他们兜兜转转,带着尝试的心态来到了百万镇营业。 陈绍坤年事已高,今年82岁,在小儿子陈锐华的陪伴下共同受访。 陈锐华忆起搬迁时的点点滴滴后指出,当时感到非常彷徨,在十五楼卖粿条汤时,实际上很少外客,来光顾的都是熟悉的居民。十五楼拆迁后,他们在亲朋戚友的推荐下,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来到百万镇营业,一直到现在。 他继说,父亲陈绍坤在1950年代随家人从中国下南洋谋生,制作粿条、西刀鱼丸及烹煮粿条汤的手艺,皆是长辈传承下来的。父亲在将门市生意交给二哥陈锐坚后,更多的是负责批发粿条,但有了年纪后,选择将配方交给工厂制造,因已无法像以往一样亲手制作。 陈锐坚从小在十五楼组屋长大,他受访时指出,本身从小就在面档帮忙父亲,也亲自向父亲学习这门手艺。 他指出,以前一碗干捞面才6毛半,许多居民,包括“锁匙儿童”会下来用餐,有时遇到没带足够钱的小孩,他也不计较。如今那些小孩已成家立业,有时还能见到他们带着孩子过来用餐。 他坦言,十五楼楼下美食还有炒粿条、红豆冰、咖哩辣沙,但许多美食档主都已经退休了。 十五楼豆花水摊 十五楼豆花水摊位老板纪良义(75岁)与妻子张景娥(77岁)在组屋拆迁后休息了3年,如今在柔佛再也花园早市摆档,继续售卖豆花及豆奶。 纪良义住十五楼组屋C座14楼,时隔多年,他连门牌依然记得一清二楚。提起搬迁,他说:“哎呀,没办法的啦,那里一直都是政府的地方。” 他表示,2003年离开了十五楼,休息了三年,很难另寻他处售卖是决定休息的其中一个原因。他曾在路旁摆摊,惟遭执法人员取缔,后来直到成功申请了在柔佛再也花园的摊位才开始营业。 有了年纪的他,只有周末才摆摊,平时由儿子纪惠闻在皇后花园区的食肆售卖豆花水。 他说,搬到柔佛再也花园,老朋友依然常来光顾,当时小朋友们虽已长大,但他依然能认出他们。 纪惠闻(50岁)受访时指出,是父亲亲自教他做豆花水的,如今在皇后花园已售卖了3至4年。在此之前,他曾在新加坡工作。 汶强粿条仔 20年一晃而过,用汶强粿条仔第三代继承人郑文强的话来说,是“退休的退休,过世的过世”,当年的十五楼美食,目前仍然继续营业的,确实不多。 十五楼组屋拆迁之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楼下的摊主,还有附近美食业者。新山汶强粿条仔当年位于组屋附近的店屋,随着组屋居民搬迁,该区人潮骤减,郑文强也决定搬迁至其他地点继续经营粿条仔生意。 当时的他,也住十五楼组屋,但并没有选择搬迁至政府预备的至达城组屋,而是选择了现金赔偿。 谈起汶强粿条仔的故事,他指出,虽然公公婆婆早期已开始售卖,但并没有为他们的摊位起名字,直到他接手了后才设立招牌,和阿坚粿条汤的故事相似。 郑文强实际上已是第三代接手人,早期他的公公婆婆孩子多,生活辛苦,所以一定要做一些小生意,于是开始了这门传承至今的粿条仔生意。 他小学开始,就在靠近十五楼组屋的店面协助父亲,后来逐渐接手粿条仔生意,如今虽有了年纪,但准备药材、熬制汤底还是亲力亲为。随着门市生意越来越受欢迎,汶强粿条仔已扩大至2间店面,也开始聘请员工协助餐厅的运作。 汶强粿条仔常获老居民的光顾,他说:“这是祖传的味道,要做就做最好的,不做二等三等。“ 在他的记忆里,从前十五楼楼下的食物,是最好吃、最让人怀念的,包括油条、粥、炒粿条及辣沙等。 退休者话当年 实际上,至今仍在营业的十五楼美食业者属少数,更多的是已退休的。由老居民带路,记者顺利与已退休的十五楼组屋美食业者见面。 曾在组屋楼下售卖辣沙的邓金兰(67岁),在1996年因丈夫失业后,开始售卖辣沙帮补家用。 她回顾,当时有位贵人免费教她如何煮辣沙,经过几番尝试后,味道还不错,她就这样开始了生意。之后又遇见一位来自怡保的贵人,提醒她需在味道上做一些更改,她煮的辣沙就因此变得更可口了。 她忆起刚开始营业的时候,缓缓说到:“那时刚开始时不会算钱,还被人家骂收费太高,因为不会除粿条的价钱。” 她说,刚开始其实光顾的人不多,是新山城中坊救了她,因为新山城中坊里的美食摊位价格更高,大家都转来十五楼用餐。 她说:“那里卖的食物当然贵啦!人家租金高。” 2003年,居住十五楼的她选择搬迁到至达城政府组屋。 至达城组屋楼下并没有摊位,那时她选择转行卖报纸,谁知道那里人烟稀少,卖了一天的报纸,每天只能挣1至2令吉,周末能赚约3令吉。 她无奈的问道:“一天几块钱,足够买米还是买菜?” 于是,她决定到百万镇重新营业。在十五楼营业时,为了让所有种族的食客都能享受美味的辣沙,她使用鸡骨烹饪,搬迁至百万镇时,因为华人食客要求使用猪骨,以前十五楼的巫裔食客来到摊位时,她只能向他们道歉。 在百万镇经营了3年后,因为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摊位被迫关闭。如今的她,有了年纪,并不想重新经营辣沙档口。 当被询及是否会将烹饪辣沙的手艺传承予有兴趣接手的人,她笑说:“有时,做生意要有生意命!不是会煮就可以了。”
3年前
会员文
更多十五楼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