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千羽

年少时,我曾对前老板说过一句话:“即便我不等钱开饭,也不代表你可以不用出粮给我。” 那是在一次职业表现评估之后,老板表示满意并提出升职的建议,同时把另一个部门调到我的麾下,但是,薪资不调整。 什么?我没听错吧?升职固然是好事,但这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和责任也更大。对于不调薪的安排,我心生愤懑,便脱口而出了这句话。说完,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尴尬的沉默,但我并没有后悔。这句话后来成了我的口头禅,仿佛用它来证明自己的底气。 不再随便妥协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我年少轻狂的极致了。直到最近,我遇到了一位求职者,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当年的“轻狂”。 作为猎头,我见惯了各种求职者,他们大多急于摆脱现有的困境,迫切渴望一份新的工作。可是,最近我遇到了一位截然不同的“反版”。他原本在一家夫妻共同创业的公司上班,工作环境恶劣,工时超长,甚至夜里、周末和假期都要回复电话和信息。长年累月的压力让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于,他决定裸辞。他坦言,早已无法忍受那种折磨人的工作环境。 于是,我发挥“事业红娘”的技能,帮他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职位。雇主是一家正在扩展中的公司,开出的条件极为诱人,薪资优厚,工作环境好。这一切看起来都十分完美,我本以为他会毫不犹豫地接受。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拒绝了。 经过深聊,我才明白他的心声,他的一番解说,大致可以总结为:“就算我急需一份工作和收入,也不一定要接受任何邀约。”尽管他财务紧张,但已经下定决心,不再随便妥协。他有自己的坚持,宁愿等待一个真正合适的机会,也不愿进入另一家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公司,重蹈覆辙。 是的,同样是轻狂,但他似乎活得更加透彻。这让我不禁反思,当年的自己,是不是因为底气不足,才在明里暗里提醒老板不要把我当廉价劳工。那时的我看似强硬,但心底却带着对失去机会的隐忧,仿佛只有那句狂妄的话,才能给我带来一丝心理上的安慰。不过,话说回来,若底气不足,或许当年也没有勇气说出那样的话。 哪个少年不轻狂?无论是我当年的锋利言辞,还是这位求职者的坚守自我,都是年少轻狂的精彩表现。年少不常,但轻狂有度,只要能承担后果,何妨轻狂一把呢?
1月前
清晨起来,发现厨房的左水槽里有两只壁虎,吓我一跳。我站在那儿看着它们,只见它们一动不动,搞得我也不敢动。我拿过杯子接水,喝完,想要洗杯子,却碍于水槽里的壁虎还在“拍拖晨运”,于是,我把水龙头转到右水槽,轻手轻脚地把水杯冲了一下,再放到右水槽上的沥水篮里。离开水槽前,我跟壁虎说:“晨运完就好走咯,我不想把你们赶尽杀绝呀。”中午时段,我发现其中一只壁虎走了,另一只则换了个位置,直到夜里才不见踪影。 其实,不过是两只壁虎而已,可能水龙头冲一下就把它们吓跑了。但是,我并没有那样做。它们既然占用了左边的水槽,那我就用右边的,不一定要把它们赶走。兴许,它们“拍拖晨运”完就自己走了呢,我又何须急着打扰? 这套模式,我也习惯用在生活上。比如,社交媒体。印象中,我应该没删过几个人,也许还没达到好友人数限制,所以也没有这样的迫切。即便有一些看了会感到不适,我权当是家里刻意留下的一张“破凳子”,偶尔坐坐,有益于反思。有些人会觉得被删很受伤,但删人和被删之间,我觉得后者可能更让我感到舒服,甚至有一些关系是如释重负。 人与人之间不一定只有相遇相惜,有些彼此靠近只是擦肩而过,如同水槽里被我看见的这两只壁虎,它们偶然闯入我的生活,占据了一些我习惯的空间。当然,我可以选择激烈地反应,试图恢复原状,也可以选择耐心观察,看看它们会不会自然而然地离开。 让时间和自然处理不愉快 我与壁虎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亦应如此。我们常常在社交平台上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分享各自的生活点滴。有些人可能偶尔引起我们的反感或不适,但删除对方并非必要。相反,我们可以选择“右水槽”的方式,给彼此一些空间,让时间和自然来处理那些小小的不愉快。 在这喧嚣的社交网络世界,很多人习惯于快刀斩乱麻,迅速地断绝所谓的“无效社交”。但我们是否也能尝试一下更柔和的方法?与其直接断绝,可否暂时隔离?或许,我们可以像对待这两只壁虎一样,保持一份冷静和宽容,让那些不适在不经意间自然散去。 生活中很多关系,尤其是那些带给我们负担或压力的,往往需要一种更温和、更长远的处理方式。删除对方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解脱,但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包容、更体谅的心态,来对待那些闯入我们生活中的“壁虎”。最终,只有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宽容,才能真正让我们从这些困扰中解脱出来,获得更持久的内心安宁。
4月前
从吉隆坡到仁嘉隆的路上,会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油棕芭。那条长长窄窄的路,两旁尽是油棕树。由于车流量不多,放眼望去,仿佛只有我的车独自漫游在这一路延伸的丛林当中,直到左右两边的树汇聚在路的尽头,形成一点。 这景色是熟悉的。但唤起记忆的,却是窗外传来的一股鸡屎味,那是肥料的味道。这味道在我的记忆里,是沉睡中的熟悉感,等待嗅觉为之唤醒。 记得若干年前,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往丹绒士拔跑。从吉隆坡到丹绒士拔的其中一条路也会经过一片油棕芭。每次车子转入这条路,我都会问:“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你没嗅到那股臭味吗?”他总是说:“那是肥料的味道,没什么,主要是这条路比较快。” 是的,这条穿过油棕芭的路是捷径,能提前几分钟到达目的地,而且阴凉。只是,必须忍受路途中不时传来的味道。因为省时,这条捷径逐渐成了我们的不二选择。每当车子驶入那片熟悉的油棕芭,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矛盾感。刚开始时,总是觉得恶心,希望车子能加速,尽快从油棕芭转出大路。后来,慢慢习惯了,以至再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嗅到这股气味了。 记得有一次,我坚决不要走捷径。不承想,大路虽然平坦宽敞,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没了那两旁整齐的油棕树,没了那股熟悉的鸡屎味,总感觉像是走错了路。那一次,比平时多花了一些时间才到达目的地,却也没让我们多享受沿途的美景和风光。 鸡屎味激活了深层记忆 渐渐地,我与那条捷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不仅仅是一条捷径,更是一段记忆的承载,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的往返,都是新一段记忆的加载。那些年在车内聊天、笑闹,甚至吵架,都已成为回忆的一部分。 这一次,在往仁嘉隆的这条路上,我的深层记忆被突然传来的鸡屎味激活了。我打开车窗,任由那股熟悉的味道涌入车内。风吹过树梢,带来树叶摩擦的沙沙声,混合着鸟儿的啼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那一刻,回忆涌现,这一切是多么的熟悉。然而,物是人非并不是关键,而是时间仿佛停格在油棕芭的路上,所有的烦嚣都被抛诸脑后。 时间教人习惯,习惯让人免疫。从抗拒到习惯,那股浓浓的鸡屎味,不再是令人厌恶的气味,反而成了一种特殊的标志、一种归属感的象征、一种激活深层回忆的助剂。窗外的景色似曾相识,鸡屎味还是一样浓郁,那份熟悉感也依旧。我突然意识到,记忆在流逝的分秒间自动存档。此刻的我,因这熟悉的气味而想起若干年前,而若干年后的我,也会因此而想起现在的这番景象,一如这条无限伸展的路,不仅通往未来,也连接着过去。
6月前
炎炎烈日下,车辆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等待着。司机们东张西望,期待着绿灯的到来。 突然,一位大爷从路边的卖花摊走到停在交通灯前的车边,挨个向每辆车乞讨。他靠近副驾驶座约半呎距离,右手五指并拢凑近嘴边,示意车内的人施舍以求温饱。 停在最前面的司机调下车窗,递出纸币。大爷接过后将钱放入口袋,然后转身向后方的车辆前进。尽管他的背已驼了,手指粗糙,但眼神透露出的从容和淡定,仿佛只是在履行日常。驻守在交通灯前当个伸手“将军”,或许在他看来,从花摊到路边只不过是数步之遥,若能要到几块钱,至少能换来一顿温饱。 在短暂等待红灯转绿的时间内,大爷总共接触了6辆车,其中有两辆递出纸币。也就是说,大爷这种乞讨方式的成功率为三分之一,约为33%。乘以交通灯变红的次数,一天下来,一顿饱餐应该不成问题。 说到成功率,33%算不算高呢?问问做销售的人就知道了。打10通推销电话(cold-calling),有没有3个人愿意在讲到重点之前还在线听呢?尤其是在诈骗猖獗的时代,从接到陌生来电到终止谈话,也许不超过5秒,更别说陌生拜访了。 每个人有自己生存之法 常常,主动出击换来的却是闭门羹。然而,观察这位大爷在交通灯旁的等待,虽然更像是守株待兔的被动行为,但他却看准了车辆被困在交通灯前无法移动的机会,司机极其量只能软性婉拒。当然,走到车边乞讨,成者得,即使不成,也没有什么损失。 坐在车内,我看着大爷步履蹒跚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感慨。此外,我在思考,卖花摊里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两个年轻小伙子,正在忙碌地串花。他们与大爷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街头的景象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艰辛。大爷的举止,虽然只是在交通灯等待的短暂片刻,却让人感受到即便生活不易,也总有适合的生存方式。或许,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只是方式和环境不同而已。
9月前
一件又一件的物品,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变旧,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被遗忘在角落。然而,有些东西虽已老旧,却仍然拥有无限的魅力和可能。 我家鞋柜里,有一个不断增长的袜子盒,这些袜子曾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时光。随着岁月的推移,它们逐渐失去了弹性或出现小小的破损。通常,这些陈旧的袜子被视为不再有用的东西,然而,我们总觉得将它们丢弃太可惜。于是,为这些袜子找到了新的生命,让我们运动时穿,延续了它们的寿命。 这些陈旧的袜子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和方便,更是情感的延续。它们承载着过去的回忆,见证了我们努力锻炼和奋发向前的点滴。每一双陈旧的袜子都像一个老朋友,与我共同经历了许多艰辛,创造了不少美好回忆。 虽然这些袜子在质地和功能上仍然可靠,但若不仔细查看,几乎难以分辨瑕疵。尤其是外子的袜子,几乎全都是黑色的,更加难以区分新旧。这使得他匆匆外出时,常常会抓错袜子,导致一些有趣又令人尴尬的瞬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做出一次小小的创意改变。我取出一双陈旧的黑袜子,在它们底部绣上了一朵青色的祥云。这个决定不仅为这双袜子注入了生气,还让它们在装袜子的盒子里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这些祥云寓意着“脚踏祥云,平步青云”的吉祥话语,也是我希望传给外子的祝福。 外子第一次穿上这双改造后的袜子时,几乎无法抑制住笑声。他对我的创意感到惊讶,同时也被这个小小的装饰所感动。从那天开始,他就不再那么容易混淆自己的袜子,而且每次看到这双缝着祥云图案的袜子,都会不自觉地微笑。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把针线活儿当作一种放空思绪的活动,特别是在工作上感到疲倦时,我都会停下来,翻出一些需要修补的衣物,坐在地上缝缝补补。我记得很久以前,我也常修补外子的破洞袜子,在黑色的袜子缝上彩色的补丁,像是暗夜的繁星点点,让刻板的黑袜子变得更活泼可爱。那时,我说,反正袜子穿在鞋子里面,根本没人会看到这些彩色补丁,所以,我就放肆地让这些旧物焕发新生。 创意让旧物焕发新生 这个过程不仅让我感到愉快,还让我认识到,通过创意和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使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变得更有趣和有意义。这也提醒我,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可能充满乐趣,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创造。 对我来说,这些袜子不再只是日常用品,它们已经成为表达情感和创造乐趣的媒介。它们仿佛是我的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和情感波动。每次在洗衣、折叠衣物的时候看到这些袜子,都让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乐趣的人。 我也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轻易放弃,不要随意丢弃旧物。旧物可能会有新的生命,新的价值,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探索。这种思维不仅适用于袜子,也适用于生活。 虽然这些旧袜子不会让我省下多少钱,但改造这些袜子最终为枯燥生活带来了一丝乐趣。同时,它也教导我们要珍惜每个瞬间,尊重过去,充满希望地展望未来。这些袜子不再只是一堆陈旧的物品,而是一种积极生活的象征,一种对事物的独特态度。它们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每一步都可以踏在祥云之上,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脚踏祥云,平步青云吧。
1年前
在喧嚣的世界里,人们的心灵仿佛漂泊在浮沉的海洋中,时而被浪花撩拨,时而又被深渊吞没。我正要说的这个故事,或许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瞬间,却凝结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那一天,在咖啡店用餐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男人闯入了我的视野。他的容颜显露出岁月的刻痕,目光透露出一丝丝沧桑。他坐在隔了一条走道的桌子,突然主动与我攀谈,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的故事。 然而,言辞间,听得出来这个陌生的男人并非出于真诚的交流,而更像是一名行骗者。他的语言虽然词汇匮乏,但开始时的确充满感染力,说着说着却又透露出一股不真实的气息。他以心脏有孔的小孩为幌子,加上自己资助作为暗示,希望也能从我这里获得医药费,但碍于初相识,不好意思开口向我募捐。他多次重复这句“不好意思”,仿佛一首歌里,飙高音的副歌一直重复播放,形成了多就是少的效应,在每一次重复之后更显虚伪。 我们需要更多警觉与真诚 这个世界上,行走江湖的人多了去。相互搀扶着走在路上兜售纸巾、拿着本子展示病弱残疾的照片,甚至单纯的拿着塑料杯子挨桌募捐,在城市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发现这些身影。他们或许是为了生计,也有可能是在使诈,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在尽力编织打动人心的故事。正如那个男人,他的讲话方式、内容、表情和动作,都成了一出虚拟的戏剧,不禁让我觉得他只为了骗取些许不义之财才捏造小孩心脏有孔的故事。话说回来,若是真的,何不在“分享”的时候,向我展示一些照片或是捐款单据呢?那岂不更有说服力? 然而,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是否也曾思考过自己的内心?当我们遭遇这样的故事时,我们是否会被感动、被触动?亦或是在面对陌生人的套路时,我们还能保持冷静和警觉?人性在这时似乎也展现出了种种的迷茫与坚定。面对这位隔着走道尝试攀谈的男人,甚至没打招呼就开始自说自爽,也不肯移步,请问真诚在哪里呢?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但当这颗种子在现实的风雨中逐渐磨灭,或者被外界的诱惑所侵蚀,善良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不清。 那个男人或许曾经也是一个有梦想、有抱负的人,但在世道艰难下,他可能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用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生存的机会。然而,无论是怎样的故事,都无法掩盖真相的光芒。行骗者的伎俩或许可以欺骗一时,却难以蒙蔽人们的双眼。 我离开咖啡店之后,在车里待了一会儿,不久,看到那个男人也离开了咖啡店。也许他只是偶然经过咖啡店,去喝杯咖啡歇一歇;也许,他是在猎奇,等待一位善心人细心聆听他的故事,并且在他说“不好意思”的时候,给予更多反馈,让他能进一步“分享”他的动人故事。可惜,他遇到了一个事事都要看实证的人,再说,未经同意就打扰别人的用餐时间,一般都是不得要领的吧。 在这个充满欺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警觉,更多的真诚。我们不仅需要保护自己,更要保护那颗善良的种子,让它在喧嚣的尘世中仍然坚定地生根发芽。 那个突然出现在咖啡店的男人,他的话或许能让我们够感受到人性的挣扎与渴望。而在我们心灵深处,或许也能够找到更多关于善意和真诚的答案。无论是行骗者还是被骗者,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都在这个故事中演绎着我们各自的角色。 让我们用清醒的眼睛,以及那颗始终坚持善良的心,去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1年前
上课时,教授谈及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这对我来说是个新鲜的学术名词。随即在我脑海里跳出了两个我相对熟悉的理论:吸引力法则(Law of attraction)和墨菲定律(Murphy’s laws)。这3个看似不相干的理论,在我脑袋里产生了似是而非的奇妙联系。 心身障碍指的是一种心理因素与生理症状之间的关联,即情绪、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身体出现症状。简而言之,就是身体本没有毛病,但心理上总是觉得自己有病。这些症状往往难以在生物学层面找到明确的原因,而需要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综合治疗。 吸引力法则是说,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能影响他们所经历的现实。它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思考、愿望和集中注意力,可以吸引到积极的经验和机遇;反之,负面的思维和情绪则可能吸引负面的结果。 心身障碍是医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术语,强调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关系,需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和治疗;而吸引力法则在许多人看来,更接近哲学或心灵成长的概念。两者看来多少攸关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关系。 若从哲学角度剖析,心身障碍者“没病而硬是觉得自己有病”,按吸引力法则的说法,长期下去,这样的思维极有可能会让“所想成真”,到时就真的“没病也变成有病了”。 “如果有什么事情能出错,它就必然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这是广为人知的墨菲定律名句。有人指这是一种讽刺的观点,强调事情可能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出错。若是把墨菲定律与心身障碍和吸引力法则混为一谈,那极有可能是个悲剧。 虽然这3个概念表面上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若从心理角度和不确定性来思考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是蛮有趣的。 吸引力法则强调积极的思维和情绪,这种积极的心态可能减轻一些心身障碍的症状,因为积极的思维和情绪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另外,墨菲定律提醒我们事情可能会出现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一些心身障碍患者感到更加焦虑,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所以,在应对心身障碍时,积极的心态可能有助于减轻这种焦虑,安抚不安的情绪,甚至防范坏事的发生。 虽然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模糊的,却提醒我们心理和情绪对生活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但这些联系只是突然出现在我脑海的突发奇想,在科学上并没有被证实,以上所提的理论和概念,却是各自经过印证或考验的。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看——若心理因素能影响事情的发展和结果,那就是说,事情往哪个方向发展,就取决于你怎么想了。
1年前
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每天早上都会参加早餐视频会议,因此常常一边享用早餐,一边与他人聊天。某天,突然听见对方说:“我发现你每天都吃面包皮。” 在我家,每周购买一条面包,而每条面包里有12片。我们只是两口之家,所以每人每天吃两片,3天就能吃完一条面包。事实上,一条面包只有两片面包皮,由此推算,我每周仅在两天的早餐中吃到面包皮,除非一条面包有3片面包皮,不然,又怎么可能是每天都吃面包皮呢? 无论在家吃早餐还是外带,早餐都是我准备的,涂抹面包的任务便由我完成。所以我总是把面包皮放在我的餐盘里。因此,一周3次的面包早餐中,有两次我会吃到面包皮。 也许有人特别喜欢面包皮的口感,但这个人绝对不是我。严格来说,我认为面包皮的口感不松软,有时甚至很干硬。然而,一条面包毕竟有两片外皮,总得有人吃,总不能浪费掉吧。 除了面包,切分西瓜也是一门学问。如果两人分享半个西瓜,勺子应该挖哪一边呢?如果将西瓜切成小块,叉子应该插在哪里呢?虽然相处了二十多年,深知我家的小少爷除了一大堆不喜欢吃的东西以外,其他不抗拒的食物都是牛嚼牡丹。所以,是不是面包皮对他来说,也许没什么差别。虽然如此,我仍然习惯性地将那片干巴巴的面包皮留在我的餐盘里。 日常生活中,从一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谁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当然,宠归宠,如果是吃草莓,我也不至于把草莓上下切半,把草莓屁屁(底部)留给自己,把草莓尖尖(尖端部分)分给对方就是了。
1年前
01 / 进了这家店就喝这杯茶 这不是我的茶。 跨界读博,我被自己的勇气帅瞎了眼。然而,上了几堂课,我却觉得怎么好像跟自己想像中差很多呢?我打从心底里呐喊“这不是我的茶”。能说出这样一句话,表示我内心的挣扎和抗拒。奈何进了店,入了座,茶也奉上了,不喝,就凉了。进了这家店就喝这杯茶,这店有的就这些,爱喝不喝。 回想起来,我确实是在这家陌生的“店”门外徘徊良久才决定进门的,只是选择后仿佛又陷入了彷徨。 跨界读博意味着得做好面对不熟悉的领域和概念的准备。选择研究方向或课题时,我只能根据自己懂得的皮毛,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并与导师教授讨论才能理出一个头绪。这种情况,就像在店里咨询店员或朋友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一样。 跨界读博还需克服学科之间的差异。选择一杯茶可能涉及对茶叶种类、制作方法和口感的了解,而跨界读博需要学习新领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过程中免不了阅读大量的文献、参加课程和咨询导师的意见,以便快速适应新环境,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选择一杯茶可以带来新的味觉体验和享受,跨界读博则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尽管跨界读博充满挑战,但我相信这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此杯中茶虽涩,也许,不久后便会回甘。稍安勿躁,来都来了,放宽心,慢慢品呗。 在呐喊“这不是我的茶”时,我也不断提醒自己“是谁说要进这家店的”?还不是当初自己喝腻了别的茶,想要换个口味。浅尝一口就说不是我的茶,这是没风度还是自打脸呢?如果这杯真喝不下,可否用它来调一杯特饮?也许就此成了一杯好茶呢?再说,一桌的丰盛飨宴也需有清茶祛腻调节,又何必急着拒绝呢? 02 / 追寻马斯洛 10年前,我像着了魔似的,迫切想重新回到学习的氛围。在不知道自己寻找的是何种学习氛围的情况下,我跑去学古筝。然而,3个月过去,我发现音符并没有在自己的血液里,于是,我毅然把从古筝音乐学院租回来的古筝退还回去了。 10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被那种按捺不住的情绪吞噬。 在准备读博的友人协助下,经过两轮分别跟商学系和社会科学系的5位教授线上会议,被问及为何不在商学系继续深造,而选择“跨界”到社会科学系时,我的回答是“我想”。听起来再纯粹不过的愿想,却隐藏不住一丝执拗,所以,心中所想,真切地反射到简单粗暴的言语当中。教授不吝赐教,希望指给我一条明路,省得我因一时迷惘而踏上一条曲折之路,还不一定到得了终点。他们的用意和好意,我深深感悟,也感谢。然而,我还是秉承自己的初心,选择了跨界,也许,客家人都是这般的“硬颈”(执着)吧。 其实,跨界是费时、费力、费钱的麻烦。明明可以直通,我却非得挑一条有收费站的曲折路线。3个科目、6份功课、3个演示,9周内完成,除非做好了栽在跨界路上的打算,否则,说不吃力就是自欺欺人。 友人说,远一点的路,也许沿途风景更迷人。毫无疑问,这条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路线,必定有值得期待的魅力,我甚至打趣称这一路必定风光明媚,处处花团锦簇,而那些沿途遇见的似锦繁花,又名“头昏眼花”。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上学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是一般。唯一一次考获第一名,还是10年前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时,以应届第一的名次受邀上台致辞,那便是我人生中,在学习的道路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高光时刻。 而今,相隔10年再一次回到学校,我知道,这一次,我为自己挖的坑是前所未有的大而深,而且,在这个超级大深坑之前,我还义无反顾地为自己多添加了3个大坑。现在看来,估计得插上翅膀才能飞越过去。 有人说,一把年纪才活成自己年少时最厌倦的模样,这不是在开倒车吗?其实,这一路上,一把年纪的比比皆是,而且,少了那些岁月的打磨,还未必能经得起读博的洗礼呢。虽然我没有翅膀,但是,我愿用我的意志化成行动,按部就班地前进。 这一路,漫长而险峻,我称之为:追寻马斯洛(注)之旅。我,出发啦。 备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受尊重、自我实践。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