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华文老师
星云
【爱华文】国中生真的是华文教育的弃儿吗?/温财达(亚依淡)
日前拜读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先生写的〈国中生你这个华文教育的弃儿〉,让我百感交集。由于学校、老师、学生甚至家长本身的功利主义,国中生渐渐不报考华文的趋势已成局势。由于缺乏华文老师,有些学校还规定配套,若中三的考试分数不达标,上中四时,就被规定进入没有华文科的美术班。我常感叹,学生从牙牙学语到中三,已经学了15-16年,到了紧要的高中关键时刻,竟然没读华文和考华文,这是华社的悲哀,也是学生自己的悲哀。要认清,尽管华文是选修科,不是必考科,但学生仍然有权利报考华文,甚至报考华文文学。是故,学生须自我争取,不轻易放弃,家长更是责无旁贷,必须看重和关心。 的确,从前“爱华文”那种单纯和悲壮的中华情结,如今已经淡化若无。尤其是文凭至上为优先考量的优秀生,蛮多放弃华文。华文难获A啊!这很现实。没有全科A,就拿不到奖学金,文凭也美中不足不漂亮。对于精英学生,我想说,他们可以以新闻广播员叶剑锋为激励借镜,他是义无反顾选修和报考华文的成功例子,因为他爱华文,他发愤图强,于是他成功了。 我一般也鼓励华裔生100%考华文,除非他有些智障,或者他是学校全科A的人选,压力过大又兼顾不到华文,那么我才默许他不考华文。这不是自打嘴巴,因为现在的KSSM课程水平超难的,无论内容和高思维技巧,挑战和压力是史无前例的大。这和从前80年代或最近几年前作废的KBSM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前“勤能补拙”,如今不是努力就可以优秀。它需要中学生更加专注,而更多的补习已经疲累。尤其是一个理科生要考好数理就够挑战艰难。若还要兼顾自己“半桶水”又没有华文老师教导的华文科,那是凶多吉少了。更何况,我们的刻板印象,华文确实很难拿A,因为我们国中生的竞争对象,是独中生和华中生。 你们是必须来考华文的! 无疑,我也曾经在求取功利的边缘中挣扎浮沉,曾经在口头上多次责备和要求学生不要来考华文,免得拉低学校的成绩积分,免得同时也导致我必须做很多“纸工”解释和计划教学。当然,没有100%及格率,成绩积分也自然拉低,那么辉煌成绩颁奖礼,就没有我的份啦。但幸好我最后恍然大悟、悬崖勒马,以下是今年我华文科目考前的哇塞信息:“注意!20/1考华文!你们都必须来!我虽然在乎100%及格率,但我更在乎你身为华人,既然报考了,就尽责任来考,只要你这几天写写读读一些文章和应用文,到时尽力考好,不提早出来,即使不及格也就算了。所以你们是必须来考华文的!文化传承,从你做起!”结果,真的100%出席考试,真的有些学生作文交白卷,不及格几率已成定局。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考生听话,明白自己身为华人要考华文的责任。这样的考生,其实也是帮上了一些忙:提高报考率,成为要求师资的凭据,保住华文传承中华文化,日后有凭据鼓励孩子报考,垫底的奇差同学可以帮助中差学生及格,成为华文老师对下一届报考生的警惕和负面教材。 无论如何,华文教师任重道远,应该醒觉自己是催化者和推动者,背负使命一如把华文当做华裔生的必考科。只是,近三年来,感叹上中学华裔生的态度和程度与以往悬殊,我不再是拉牛上树,而是拉猴猪象狮虎上树。而我是唯一的华文老师,一脚踢,不是三头六臂,应该理解与我同样境况的华文老师的繁重压力,不只是教学,还要兼顾学校其他会议、纸工、杂务,百上加斤,莫怪老师有时对于那些学习态度和程度奇差的同学,得忍痛放弃甚至庆幸他们SPM没来考华文。我们都叹息:诸般报考生,平日不读不写不上华文课,考试当日却来应考,口说我是华人,我爱华文,其实是自欺欺人,我害老师。这叫人啼笑皆非的奇景,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师资缺乏的骨牌效应,也是华裔生不考华文的因素之一。蛮多学校缺乏华文老师,又找不到其他学校的华文老师来教导母语班(POL),因此学生被缩成合班,再不然学生就自生自灭。这是为何呢?这我们可以看看2.12.2024白老师在言路版写的〈母语班老师逾廿年没涨薪〉里如此感叹:“匪夷所思的是,母语班的时薪工资依旧停在‘旧薪制’,分毫没加,情理不合,教育部官员似乎忘记了母语班老师的存在。”诚然,母语班的津贴,让人长叹悲哀,驾车来回2小时,舟车劳顿、车油涨价、生活费涨价,但母语班津贴20年不变,教2小时才RM120,少得可怜,还要面对众多学生量和恶劣的学习态度和华文程度,对比课程水平的高度和教学时间的有限,这简直是五味杂陈、吃力不讨好的“不可能任务”。因此,华文老师不去教中学母语班,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能把“文化传承”的责任完全推到华文老师的身上。 我不知道其他州的情况,但柔佛州峇县的幸福,是华团比较关心国中生,例如中华商会组织了“国中华文学会护根行动小组”,会积极关心华裔师生、赞助教学器材、办国中生讲座和比赛,甚至办表扬国中老师的谢师宴。各种庆节宴会,峇县华团也会邀请华文老师出席。这给了我们国中华裔老师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鼓励。 总言之,纸上谈兵或大吐苦水是事倍功半的,心动不如行动。感恩我们付诸行动的各位:感恩历届副教育部长照顾华教的恩惠,去年还与新纪元携手合办学士毕业生教育文凭课程,以解释中文师资荒。而今更希望教育部为华教争取更多培训师资的机会,所谓有老师,就有报考生,这是至要关键。也希望能教育部能为母语班教师争取合理的津贴,并争取州教育局允许退休国中老师到学校教导母语班。感恩星洲日报积极推广爱华文、考华文的运动,包括开办免费线上报读2025全国SPM乐学华文班,希望莘莘学子珍惜。感恩华文老师们成为中流砥柱,积极教学,希望大家不灰心,相濡以沫,守望相助,多鼓励华裔同学当华文老师。感恩华团关心国中生,给予了师生帮助和激励,希望今年会有更多彩蛋,例如:给予每个报考华文的学生奖励、华文及格和优异成绩奖励、报读华文系的师范生奖励、鼓励线上补习或实体补习的津贴等等。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愿上帝报答所有参与华教的你我,大家同舟共济、舍身取义,鞠躬尽瘁。不为名利,不忘初心,秉持爱华文,传承文化的心志,坚持到底。放弃容易,坚持艰难,但正如张晓风在《行道树》里如此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愿大家都成为给予污浊天空一点氧气的行道树,坚持忍受教学的痛苦,甘之如饴,不让国中生真的变成华文教育的弃儿!
1月前
星云
星云
【爱华文】不解之缘/董百勤(美罗)
回想几番,究竟是哪一个节点,让我与华文结下这个不解之缘,回想几度,得不出一个所以然。身为华人,从小就生活在华人新村,教育环境都离不开华文,幼儿园、华小,就连中学的华文都是主科,在正课时间上课的。 因缘际会下,在师训学院深造,主修的也是华文。从小到大,华文已经深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所以分不清哪一个阶段,让我和她深深结缘。如果说哪一个阶段让我爱华文爱到无法自拔的,是小学。 小学阶段,爱上阅读,翻阅一本又一本的书,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宇宙。受到老师鼓励去投稿,获得人生第一笔小稿费,从此我的人生不一样了。 到了中学,华文课里老师和我们分享各种名著还有名句精华背后的出处故事。影响我最深的是韩愈〈师说〉里的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职责从来不单单只是教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在人生中是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只要他们肯努力。他们人生有迷惑也好,我们都得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我从来不后悔报考华文,对我来说考华文,从来不是拿到几多分,是一种爱华文的表态。 到了师训阶段,我们学了诗词歌赋,也学了现当代散文等等,这些科目都为我开了一扇窗,和华文有更深的连接。我每每在课堂上听课都听得如痴如醉,华文讲师们学识渊博,我看见他们眼里的光。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我也要当一个眼里有光的华文老师。 师训生活其实相当苦闷,但是华文精彩了我的师训生活。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我在现当代散文这堂课里做的一份课业,我把我最欣赏的才女李清照带来了现代,写了一篇〈声声慢·寻寻觅觅〉现代版的散文。华文,让我超越了时空。 毕业后出来执教,庆幸至今为止10年来,我每年都能教华文。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华文,我都教过。我始终保持着热爱华文的心去教华文。华文,是我们华人的命脉。有家长曾经感谢我说过,她家的孩子们华文让我教,她很放心。孩子从不爱华文到爱华文的那段经历,我真的有幸陪伴他们。 身为华文老师,热爱华文是很重要的事。你有多热爱华文,孩子是感受到的。 当我在教生字时候,我会和孩子分享方格字的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记录历史与传承智慧的重要载体。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用心,它们不仅是书写的基本元素,更是文化传递的重要符号。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汉字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到现代字体,每一个阶段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字表达的细致雕琢。方格字看似方正规整,但却充满了韵律与变化,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深意。 每一个拼音都有故事 而华语,每一个拼音,拼凑出来的汉字声音都是那么独特,宛如跳跃的音符在空气中舞动。它们承载着情感,诉说着故事,一声一调都能牵动人心。 四声的变化,就像起伏的山峦,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每一次转折都充满韵味;轻声的呢喃,仿佛耳边低语,温柔而亲切。拼音是开启汉字发音的钥匙,而汉字则是无尽文化的宝库,一字一句,串联起古今的智慧与艺术。 当拼音与汉字相遇,声音与文字交织,便构成了一幅声情并茂的画卷。那熟悉的“zh、ch、sh”,如一阵风,带着历史的厚重;那轻快的“a、o、e”,又如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虽然现今的汉语拼音教学已经越来越不受注重了,但是我依然坚持,要学生把拼音读准,因为每一个拼音,都有故事。 正是这样的语言魅力,才让人欲罢不能。无论是低吟浅唱的诗词,还是深入人心的民谣,每一个字、每一种发音,都承载着独特的中华文化印记。怎能不着迷?怎能不热爱? 而今,我为人师表,身为一位华文老师,我真的很骄傲。我很感谢从小到大教过我华文的老师,是这些老师让我和华文结下不解之缘,深深爱上。 华文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接力赛,先贤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坚韧,为我们铺下了坚实的道路。他们用笔墨传承了文化,用信念守护了语言的根基,而如今,这根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 我们无法停下脚步,因为身后是先贤的期待,前方是下一代的未来。这条路上或许荆棘丛生,但每一次跨越,都是对华文教育使命的践行;每一份努力,都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守护。 我们能做的,唯有向前跑,坚定地跑,用我们的热忱点燃学生对华文的热爱,用我们的坚持开拓华文教育的新天地。直到有一天,把这象征着使命与传承的接力棒,稳稳地交到下一代华文教育者手中。 不负初心,不负使命,不负那些为华文教育倾尽心血的前辈,更不负这片拥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土地。华文的未来,在我们的手中延续,也将在无数个接力者的努力下熠熠生辉。
2月前
星云
我们
别大惊小怪 我们是 马来人@华文老师
非华裔生在华小的比例,近年来已超过20%。在这些在籍生与毕业生当中,有多少人成功达到父母当初把他们送入华校的目的?又有多少人的人生,因受过华文教育的熏陶,而变得与众不同?
9月前
我们
最新文章
听!华文老师讲故事 | 张枫英:汲取中华文化养分 从华文学自律自省
在退休中学华文教师张枫英看来,国中华文老师的使命除了是传授课程里的知识,还必须教授学生“带得走”的技能,尤其是学会自律、自省,以及传承中华文化。
11月前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母语教育要代代相传 国中华文老师以生命影响生命
都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但在退休教师林俐俐心中,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而国中华文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
11月前
最新文章
读者观点
赤木槿.中学华文班的困境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学华文老师的师资荒问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华社、政治人物和教育官员习惯把华文教育课题的讨论集中在华小,导致这个隐忧惨遭忽视,唯恐日后会演变成难以根治的痼疾。
1年前
读者观点
全国综合
谢立意:草率指华小华文师资足 “教长简单化师资问题”
教总主席谢立意指出,针对教育部长法丽娜发表“2024至2029年华小华文师资足够,而没有培训华文师资需要”的言论,教总深表遗憾且无法苟同。
1年前
全国综合
沙巴要闻
教局:报读学生日稀 “未来恐无人当华文老师”
(亚庇19日讯)沙巴教育局高级助理总监(语文课程)阿旺再也今日指出,沙巴州报读华文科目的政府学校学生日渐稀少,长此下去恐影响华文师资来源。
2年前
沙巴要闻
全国综合
陈大锦:华中年轻华文教师趋少 宣导“当老师”很重要
董总主席陈大锦说,国民型中学华裔师资服务年资1至5年的只占22%,31至40年的有74%,显见越来越少年轻人当华文教师,这对华教是危机,所以宣导工作非常重要。
2年前
全国综合
东海岸
林锦志:华裔不喜欢当教师? 华文老师减少让华社忧
彭亨州华校董联委会主席林锦志说,彭亨州华社领袖对华文教育非常执着,尤其是在积极维护华小及国民型华文中学方面。
2年前
东海岸
即时国内
董教总促教部重启聘临教计划 “国中华中缺逾200位华文老师”
董教总向教育部提出重新聘请临教计划的要求,以有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2年前
即时国内
星云
手写姓名/金睿瑜(峇六拜)
升上中学的第一周,华文老师为了识别班上留着同款发型的学生费了不少心思。她30岁左右,个性温和,说话声音柔弱。华文老师抱着一叠作业簿进班,我们向老师敬礼问好后,她便开始派发我们的作业簿,叫到名字的同学需要上前向老师领取簿子。 我和班上的新同学一起等待老师叫我们的名字。由于还不太认识彼此,往往必须趁老师派发作业时暗中观察同学的姓名。我的座位偏后,需要竖起耳朵恭听老师的声音,再加上我的名字与同班同学相比较为复杂,上大学前几乎没有老师能念对我的名字,我因此对自己的姓名感到格外敏感。 华文老师拿起下一本作业簿,忽然停止发出声音。我把脖子伸长,看见老师将簿子凑近眼前,我心想这本应该是我的簿子。果然,老师念了“金”字后便稍作停顿,我赶紧上前领取作业簿。华文老师问我的名怎么念,我告诉老师,中间那字念“睿”(ruì),睿智的“睿”。老师为自己不会念我的名字感到抱歉,笑容显得更腼腆了。那次之后,我都在中文名加上汉语拼音翻译的马来文名,以免老师点名的时候卡顿。 从小到大,我因为姓金而被新朋友误会为韩国人,这与当代兴起的韩流文化息息相关。许多著名的韩国艺人都姓金,网上随手一搜,便可见金姓韩国艺人的名单。中学时期,与我要好的马来朋友,因为她的偶像姓金,甚至扬言说要跟我姓金。 念书期间,我发现几乎没有人与我撞姓,这间接激发了我对自己姓氏的好奇心。是啊,为什么很少马来西亚华人姓金呢?后来,我因为中国文化概论的课堂作业要求而深入调查家族史,这才渐渐揭开我的姓氏之谜。 严格而言,我是守墓者的后裔。宋元时期,祖上派遣族人前来惠安埔塘山看守祖坟。我的先祖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中东迁徙,定居中国惠安,接受汉化后在当地一代传一代。爷爷奶奶是现代中国移民,爷爷先于40年代战乱期间从厦门辗转来到槟榔屿谋生;奶奶则于1959年出洋与爷爷团聚。两次离散后,我的家族在槟城深耕,金姓于此开枝散叶。然而,家族素来人丁稀薄,单户移居至马来西亚后几乎没有直属亲戚,遇见同姓之人便成为一道难题。 至于我的名字,亦是一则有趣的故事。犹记得幼儿园练习写姓名时,我因为名字笔画太多而嚎啕大哭。小学一年级的某场考试,我一度在中文考卷写英文名而被邀见家长。同学老爱叫我“金鱼”,还有一次,我到某地领取奖学金,主持人把我的名字念成“金龙鱼”,让我成为台下观众捧腹大笑的笑料。总而言之,我的名字在我童年时期为我增添不少困扰。 为我带来一丝“高光时刻” 然而,我的名字也为我带来一丝“高光时刻”。大约六、七岁,妈妈带我到中药店看病。老中医问起我的姓名怎么写,妈妈忘了带眼镜出门,让我在纸上写自己的姓名。我歪着头站在桌边写下我的姓名,老中医连忙称赞我的字体写得工整,甚至夸我年纪虽小却能写笔画那么多的字。还有一回,老师在通史考卷提问魏明帝的姓名,班上唯独我写对了曹睿的名字,导致那次考试“睿”字荣登错字排行榜第一名。我循序揭开名字背后看不见的文化典故,故而培养了手写姓名的习惯。 妈妈说,我的姓名笔画是姑姑翻阅姓名字典,配合我的生辰八字算出来的。我的姓名合计35画,扣除原有的姓,并继承姐姐名字本有的“睿”字,妈妈必须为我找一个13画的字。妈妈为了让我和姐姐从名字上看起来更像姐妹,于是聚焦字典里王字旁的字。终于,她发现“瑜”字符合条件,我的姓名与焉组成。 我身边的朋友都说,我的名字很难写,令我想起幼儿园时期那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反复抄写自己姓名的小女孩。那时,妈妈握着我的手耐心地向我解释,“睿”字的下半部分结构是“一+八+人+目”;“瑜”字是“人+一+月+刀字旁”。像妈妈教我那般,我向同学示范如何“肢解”我的名字。如此一来,看似复杂的中文字便一目了然了。 金睿瑜是个很朴素的名字,但是这3个字的高尚之处在于寄托了家族的血缘关系、文化渊源,以及长辈的用心良苦。成长过程,我用了一段的时间探寻我的姓名。如今,当别人问我的姓名有何独特之处,我终于可以侃侃而谈这3个字背后的缘由。因为这份理解,我对手写中文姓名有一股执着。你呢,你知道你的姓名背后的文化故事吗?
2年前
星云
教育
廖秋强:越来越多不报考华文 中学华文师资更艰辛
国中及华中师资短缺与学子们不报考高中华文科形成链接,马来西亚华校杏坛协会总会长廖秋强指出,要是越来越多华裔子弟不报考高中华文,意味着日后要培育中学华文老师的过程就变得更为艰辛。
2年前
教育
总编时间
侯雅伦.回到尊师重道的年代
华文科师资短缺造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并且会形成恶性循环。过去多年来没有通过有效的机制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现在我们终于也尝到了苦果。
2年前
总编时间
北马新闻
庄俊隆:未来10年 华中华文科老师人数恐少于30%!
吉打州华校董事联合会主席庄俊隆指出,州内4所华中的华文科老师人数,已从30年前超过85%锐减至今日50%,其中1所华中的华文科老师甚至不超过40%。
2年前
北马新闻
点评台
人民上书:师资问题何时了
同样是教语文科,国民中学(国中)的华文老师要教导班级与节数都比其他语文科老师来得多,平均要兼顾6至7班,需要更多时间备课、出考题及批改作业。
2年前
点评台
更多华文老师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