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单纯

刚刚送走了来自法国的短期留学生Mael,不知怎的忽然有种想写些什么的冲动,于是乎就有了这篇文章。献给这世界上所有的,剩下的“我”。 不知是否因为在日本待了太久,我对于表面功夫还是很有一套的,尤其是在忽悠人这方面。但这也间接导致我习惯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向人敞开心扉这种事几乎等于没有。毕竟在这里做出那宛如暴露自己弱点的举动,毫无疑问等同于增加能背刺自己的人数。一比一,那是谎言与真实的最佳比例,当然这仅限于我自己的情况。笑和装傻是掩盖自己真心最好的方式,只要被认为人畜无害,那么我想被人盯上的机会也会减少。 我对人际关系的想法偏向负面。距离感这3个字很微妙,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因人而异,所谓“恰当的距离感”。需要借由读空气来明白的语言有时是令人窒息、痛苦的。中学时期经历的那些有毒环境其实也不遑多让就是了。托这个的福,我养成了“不拿起,就不需要放下”的糟糕习惯,只要一厢情愿地,平等地拒绝其他人,就不需要承担那段关系的后果。 当初被叫去接待这些留学生时,我只是单纯地当成工作来做。考虑在宿舍内的留学生里头我是最年长的那个,再加上现任寮长的身分,我实在没有推辞这份工作的理由。因为是工作,我本就没有打算与他们打好关系,直到我发现了同类。 在JoJo的世界里,替身使者会互相吸引;而在现实里,同类会互相吸引。只需要一个眼神,一次握手,你就能多少分辨出眼前那人是不是同类。这是根据行为心理学所认证的,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而我在与Mael握手时,确定了我们是同类的这个事实——“宅宅”总会互相吸引。 不问出身高低,不问从何而来,只要是宅,那么大家都是同类。 以上所说的,并不是什么真理,单纯只是我一厢情愿。 同类相轻、歧视链什么的,还是有的。谁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假借二次元为名,行苟且之事的,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某些有心的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种能抹黑“宅”群体的机会。谁叫我们几乎都不会反击,在社会大众的有色眼镜下也只会选择自我检讨。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会闹的群体才会被看见,在这个标准下来看,宅群体毫无疑问是弱势群体。相对的,因为是弱势,所以只要稍微有些接点,如喜欢着相同的作品,一下就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对象。借着《刀语》和《物语》的帮助,我和他在名为二次元的深海里一同深潜的伙伴,这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抱歉,跑题了。 因是同类所以才宅 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在这两个月半期间我们去了东方Project的春季例大祭,周末一有空就会聚在一起打任天堂大乱斗,还有那永远聊不完的话题。那话题当中,除了二次元,也包含对于梦想、未来、世界趋势、文化差异的看法。而我们都意识到同样一件事——并不是因为我们宅,所以才会是同类;而是因为我们是同类,所以才会是宅。因果关系,从一开始就颠倒了。 理由很简单,我和他,追根究底其实也就只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但世界运转得太快,以至于我们追不上。我们依然憧憬着儿时的梦想,所以来到了日本。但也因为我们变化得太慢,依旧没有摆脱当初的稚嫩,相信着幼稚过头的理想,才惨遭现实狠狠修理。过于敏感的世界,不适宜钝感的我们居住。因此我们找到了幻想乡。听说“幻想乡”会接纳一切。 狂欢后,终归回到现实。例大祭后,幻想乡再次成为了“幻想”,而我也回到了日常。唯一有些改变的,大概是我那孤独感稍微减少了一些吧?一个人在外头,难免有时会感到寂寞,孤单。即使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但“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这个疑问偶尔还是会忽然冒出。我始终认为,人在同样的地方能得到的成长终归有限,因此要趁着能闯的时候去闯。只是身为普通人的我,心是血肉,该感受的,都会感受到,身为弱小的异类以及由此而生的孤独;那面对无数自我感觉良好的个体时所产生的无奈,和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 因为弱小所以伪装,害怕受伤所以保持距离,听起来很正常,但我知道那一点也不正常。藏在心里的那一份苦痛会逐渐侵蚀自我,最后将自己引导至破灭。所谓的遗憾文学,终究也是自以为是,自始至终我所追求的,只有那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Happy Ending),造出能接纳所有人的幻想乡。 想要达成这幼稚过了头、英雄似的理想,对于一介普通人的我而言简直是……不,就是天方夜谭。理想中的世界是永远无法达成的,这种简单明了的事实不用他人多嘴我也明白。不过,只要“我”们能保持自我,保持那幼稚,那么只要我们聚在一起,那一瞬间,我们所在的那一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幻想乡。 当你沮丧时,想一想在这世上的其他“你”,也就是“我”。你不是一个人,其他的“你”也存在着,也在与你经历着同样的事。或许仅仅这样并不足以让你打起精神,但没关系,“我”也一样。只愿这个事实多少能缓解你的孤独,你心中的不安,然后稍微给你向前的勇气。只要那样,就够了。 至少比起以前,还要好上一些,对吧?
4月前
2年前
《少年维特之烦恼》说: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没有哪个18岁的女孩逃得过数学题和情窦初开吧! 数学老师的口头禅是:这道题目很美。 谁会不爱美的事物呢! 我也爱,正值豆蔻青春,十几年来活得像个假小子的我也逃不过此劫,总有脸红心跳,暗起涟漪的时候——这是上帝给少年们的甜蜜诅咒吗?我和其他女生是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遇到帅气的学长也会多看两眼。今年我高三,教室的位置正好在楼梯口转角处。下课时间一边看着课本里密密麻麻的数学题,看得晕了就抬眼看看窗外划走的一对对肩膀,白色的校服,像是棉花一样的云朵。遇到喜欢的云,我也曾幻想把未来放上去,只怕是还没等飞上蓝天,就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了。 我总是可以把自己从粉红色泡泡里拉出来,我想我还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所以不行呀,爱情和喜欢不一样。 喜欢是花心的,我喜欢高鼻梁,狭长似利剑又温柔似繁星似流水的眉眼;也喜欢球场上健步如飞飒踏流星的篮球少年;更喜欢善解人意,幽默风趣的知心暖男——可这些美好不会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大家各有各的美好。我分得还算是清楚——我认为是托了些不太幸福的家庭状况的福,才认真思考过。爱情可不能像到餐馆里吃杂菜饭一样,同时挑选称心满意的几样来,一字排开,再和平淡得像生活的白米饭一起吞下肚去。 于是18岁的爱不算爱,美好的人和事大家都喜欢,可是听说爱是包容,只是这一条就把我拒于爱的千里之外了。我只好把心动随便找一道数学题塞进去,毕竟学习总不会辜负我,也不会让我太得空了一不小心辜负谁。 可难道过个10年,就能参透什么是爱情吗?随着年龄渐长,听过更多心碎的声音,有相恋就会有分手,结了婚也不是一定会过一辈子,到那时可就是两个人的解脱和另一些人的崩溃,我有所体会,所以暗自发誓要护将来与我血脉相连的小生命周全幸福,可这真难啊!两个人相爱时相濡以沫,不爱时水火不容,大家总说分开的好,可分开了也没见得好到了哪里去。 爱是最单纯的心动 数学里有一种答案叫做无解,也许爱情也是。 还有爱情和面包的关系,我希望他们本没有关系,或者能不能是个多选题。我也想不通两个人是否适合搭伙过日子是依据什么,兴趣吗?可还是那么多同行情侣渐行渐远,就像两条直线虽然斜率相同,但是一辈子平行着永远找不到交点(重叠的情况只有唯一的一种啊!),那该何等无趣。可婚姻不是有意思,有人说面包是责任,有人说面包是现实,就是没人说这是爱情。 于是18岁的爱不算爱,小小的肩膀担不起如此重担;38岁的爱太操劳,想拥抱但被账单压弯了腰;58岁,多少人走不到这里。 也许考虑太多的爱情就不易求得,老师讲三元一次方程式的时候我感触颇深。要他高大英俊,又要他文武双全,还要他深情款款——我们总是可以求得一两个正确的解,我亦是相信这世上有这么完美的一两个人,但凭什么又轮得到我呢? 所以我还是想不通爱情到底是什么,但我至少知道它永不完美。 所以外表不是爱,风趣幽默也不是爱,善解人意也不是。要是如此这世上怎么会有分手和离婚呢?这样看来18岁的爱(暂且说它是爱吧,兴许并不是)还算热烈单纯,会比28岁的爱更狂妄,比80岁的爱更来得老气横秋。 我还是听不懂数学老师叽哩哇啦讲什么。 函数,复杂多变。 但是老师还说过,任何数的零次方都是最单纯的1,也许我该不求甚解,爱就是最单纯的一次心动,爱的初心永恒。 不过还是数学更让人亲近,毕竟我解出过很多道题,但关于爱情,我始终不解。 编辑台/靖芬 又近岁末,思绪或增。尤其这难以言喻的一年。 这一年似乎有些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内卷,莫名其妙的静止,莫名其妙的消亡与承担,似乎有点……令人费解? 然而费解,也许是书写最宝贵的状态之一。 大多人写文章,多写自己了解的事,或为记下厘清了逻辑的事。但实情哪有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不解”也很迷人,“有所疑惑”更可能是一部作品之始。 是以今年,【星云】将以“我所不了解的……”为岁末特辑的主题。我们邀请了不同年龄段的作者来分享他们此刻的疑惑。或许,年轻的作者能从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中,发现有些问题能被解答;长者也可能在梳理疑惑时,得到别的领会。即使有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那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怎样与这些不解共处。 今天,且让我们先阅读2000年后出生的“00后”心声。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