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南洋咖啡

那個年代,父親有時會帶我去茶室喝茶,點一杯咖啡,分一部分倒進那盛著茶杯的碟子裡,讓我用小匙羹舀著喝。那時在茶室只能喝到香濃的南洋咖啡,還未有Nescafe或白咖啡,更未有如今年輕一代最盛行喝的Cappuccino、Espresso、Latte或Mocha。本地咖啡當年只需區區幾毛錢,還要兩仔爺一杯分著喝,卻也喝得十分開心兼有滿足感…… 吉隆坡的咖啡店,稱為茶室或茶冰室。我幼年住在吉靈街(Klyne Street)一間榕明茶室樓上。因年紀太小又很少下樓,對它印象很模糊。其招牌有個“榕”字,相信是福州人開的吧? 後來搬上半山芭十二間,附近有間木板搭建的樂興茶室,我常帶著鋁壺去為家人買咖啡。幾年後樂興搬進大街那排雙層店鋪,改名為協華茶室。同排中段有間南美茶室,沖茶的頭手終日臉臭臭,好似嬲咗成村人,我三姐便暗地為他取個外號叫“負氣種”。同排接近尾端也有間新振珍茶室,賣的奶油西餅款式漂亮又好吃,但我不是經常捨得買來吃。據說林梧桐曾住在新振珍樓上,東主是他岳父。(也許我可以死要臉地告訴別人我和林梧桐有個共同點,就是我們都在茶室樓上住過。只怕人家頂回一句:你和林梧桐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你們一樣都是華人!) 那個年代的茶室,都有一張張的雲石桌,和有靠背的椅子。盛裝咖啡的杯碟上印有單色花葉圖案,有些還印上茶室招牌。我父親有時會帶我去茶室喝茶,點一杯咖啡,分一部分倒進那盛著茶杯的碟子裡,讓我用小匙羹舀著喝。那時在茶室只能喝到香濃的南洋咖啡,還未有Nescafe或白咖啡,更未有如今年輕一代最盛行喝的Cappuccino、Espresso、Latte或Mocha。這些新品種咖啡起碼要十多塊錢一杯,而本地咖啡當年只需區區幾毛錢,還要兩仔爺一杯分著喝,卻也喝得十分開心兼有滿足感。 [vip_content_start] 如不喝咖啡,可選擇喝“西朗茶”,即錫蘭茶;這種加煉奶的 “奶茶”,大馬人一般叫“嗲”(Teh),只加糖的叫“嗲屙”(源自“Teh O”,可不需擔心喝了真的會“屙”),如果加淡奶,廣東話叫“嗲絲”。會用上那個“絲”字,我猜可能是沖茶頭手把稀薄的淡奶從打穿小洞的罐頭倒出,傾注進裝西朗茶的杯子時,淡奶流出的形貌像一條幼幼的絲線,所以叫“嗲絲”。(卻有人把“嗲絲”寫成馬來文“Teh C”,據說“C”在海南話是“鮮”或“稀”的意思。) 這個“絲”字使我聯想起香港著名的“絲襪奶茶”,那當然不是用淡奶衝出的“嗲絲”。由於沖茶師傅用棉紗網來沖泡,棉紗濾袋經過紅茶浸泡後,會逐漸染成淡淡的啡色,與尼龍絲襪顏色相似,而濾袋紗網的外觀也像絲襪,所以便稱“絲襪奶茶”。我以前還以為喝這奶茶入口時感覺到像絲襪一般柔滑,又或者真的是採用絲襪充當沖茶濾袋衝成,才得此名。其實絲襪又怎會用來沖茶呢?其兩大主要用途只是讓女人穿在腳上遮掩皮膚瑕疵,及讓劫匪套在頭上去搶劫銀行金鋪,以防被人認出其“貓樣”。 本地茶室還有一句叫茶術語:“Gao”,是福建話“厚”的意思,Kopi Gao是加濃的咖啡,Teh Gao是加濃的奶茶。有次我想邀名家悄凌為報社寫稿,請她去喝茶。她叫茶時用華語說:“Teh Gao不要甜。”我卻誤聽成“寫稿不要錢”,驚訝地問她:“你幫我寫稿不要錢?怎麼可以呀?!”
2年前
2年前
  當午後工作得有些疲憊時,暫時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沖泡一杯濃郁的咖啡,慢慢啜飲著香醇中帶有點苦澀,獨特又有質感的咖啡,然後讓咖啡餘香停留在口腔裡意猶未盡,這何嘗不是生活中美好的品味?   咖啡,是人類社會其中一種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千百年來一直廣受人們的歡迎及喜愛,而在歷經時間長年累月的洗禮後,咖啡不但歷久不衰,相反的目前各種的咖啡廳林立,年輕人更是趨之若鶩。   擁有如此魅力的咖啡,其原產地為非洲熱帶地區,過後咖啡樹被出口至世界各地,而我國的咖啡,是在英殖民時代被英政府高官引進,目前在多個州屬都有栽種。   咖啡風靡了許多人,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要把一顆顆的咖啡豆泡製成一杯杯香濃的咖啡,當中是需要經過多層的工序及工人的汗水及用心,尤其是傳統式碳燒咖啡。   近90年曆史 全馬最悠久 太平安東咖啡粉廠於1933年時創建了咖啡粉廠,迄今已接近90年曆史,是全馬歷史最悠久的咖啡粉廠,雖然如此,但該廠仍堅持採用傳統式的炭燒咖啡,炭燒出原汁原味的南洋咖啡。 安東咖啡粉廠第三代傳人拿督程文鍾指出,我國多個地區包括沙巴、砂拉越、柔佛、雪蘭爾及安順等地都有出產咖啡,而其工廠採用的本地咖啡豆為阿拉比卡(Arabica)、羅巴斯塔(Robusta)及賴比瑞亞(Liberica)。 程文鍾:柴炭烘焙帶木煙燻香味   他說,傳統炭燒咖啡的製作過程首先是選擇良好的咖啡豆,然後把咖啡豆倒入烘焙機,烘焙約20分鐘,把生咖啡豆烘焙成熟。 當咖啡豆被倒入烘焙機時,機械便會不斷的旋轉,而烘焙機底下是一個以材炭燒得火熱的火爐,炭火的熱度逐漸將咖啡豆烘熟,過程需要約15至20分鐘,主要胥視咖啡豆的大小。   “採用柴炭烘焙咖啡豆,所炒出來的咖啡將會帶有獨特木煙燻香的味道,這是南洋傳統研製咖啡的特色。”   火候掌握非常重要   烘焙咖啡豆時對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炭火不可過大或過小,火過猛咖啡豆會被烘焦,導致咖啡豆出現濃濃的焦煙味,火太小則咖啡豆外表被烘黑,但內部卻仍生澀,沖泡起來味道不夠香醇。 經驗豐富的烘焙師父除了通過計算時間、察看咖啡豆的顏色及嗅咖啡豆的香味外,也會仔細的聽咖啡豆在烘焙時所發現的爆裂聲音,一旦爆裂聲響不絕,便是咖啡豆烘熟時。 烘熟後的咖啡豆,被倒入另一個機器通過不斷的旋轉,把咖啡豆的外皮去掉,也去掉咖啡的苦澀味道,而除下了外衣的咖啡豆,便可以進行加工成為咖啡了。 程文鍾解釋,西方式的咖啡製作過程到這裡便暫止,他們此時便可以通過咖啡機,把咖啡豆研磨成咖啡飲用,而沒有加入糖漿的咖啡顏色,一般都如茶般的淡色。   加入糖漿較少顏色較淡 “南洋一帶包括新馬、印尼及越南等,都是飲用加入了糖漿的咖啡,我們稱為咖啡烏及白咖啡。前者是加入較多的糖,顏色變得比較黑,白咖啡所加入的糖較少顏色較淡,因此被稱為白咖啡,其實製作過程都同出一轍。” 當咖啡豆在進行烘焙及去掉外皮時,另一個大火鍋也沒有閒著,工作人員將一桶桶的白糖倒入鍋中,並以炭火烹煮,一直煮到白糖化為糖漿為止。   烘焙好的咖啡豆這時便被倒入糖漿裡,攪拌約20分鐘至均勻為止,之後便被移至另一個平臺晾乾,然後把混有咖啡豆的糖漿攪碎,再磨成咖啡粉,把咖啡粉用熱水一泡,便是一杯香醇卻帶有些苦澀味道的咖啡烏了。 另有鐵桶傳統包裝 當然,要讓咖啡粉能推出市場,還需要進行包裝,安東咖啡廠的包裝中除了有一般的咖啡袋外,也採用傳統方式,即把咖啡粉裝入鐵桶內,然後運送予咖啡店經營者,讓喜愛咖啡者,可以品嚐到一杯杯香醇濃郁,但略帶苦澀的咖啡了。 程文鍾說,烘焙咖啡豆須非常的用心,咖啡豆才不至烘得過熟或不熟,此外,在研製糖漿混炒咖啡豆時,火候及攪拌等也需要拿捏得準,否則咖啡便會失去了原有的韻味或精髓。   有人說,研製咖啡是一門生意,但對於真正懂得咖啡的程文鍾而言,把一顆顆的咖啡豆研製成一杯香醇的咖啡,其實是一門藝術!   —- 圖說: i420tga1.jpg 太平安東咖啡廠是傳統咖啡誕生的場所。   i420tga2.jpg 生咖啡豆首先被倒入烘爐中進行烘焙。   i420tga3.jpg 咖啡豆在進行烘焙時,顏色會逐漸轉成暗黑色。   i420tga4.jpg 採用柴炭烘焙的咖啡豆,帶有獨特木煙燻香的味道。   i420tga5.jpg 烘焙成熟的咖啡豆,散發著黑金般的光澤。   i420tga6.jpg 迅速轉動的去皮機,將煮熟的咖啡豆外皮去掉。   i420tga7.jpg 白糖煮成了糖漿後,將置入咖啡豆混炒。   i420tga8.jpg 工人將烘焙熟的咖啡豆取出,準備置入去皮機去掉外皮。   i420tga9.jpg 咖啡豆去皮後被取出,下個步驟是加入糖漿混攪。   i420tga10.jpg 工作人員將混有糖漿的咖啡豆移至另一個平臺晾涼,然後才攪碎成咖啡粉。   i420tga11.jpg 咖啡豆攪碎成粉後,便可以包裝然後推出市場了。   i420tga12.jpg 安東咖啡廠內也種有3種咖啡樹,讓參觀者對咖啡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i420tga13.jpg 程文鍾:研製咖啡其實是一種藝術。   i420tga14.jpg 風靡了許多人的各種咖啡豆。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