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南海主权纠纷

南海与台海的命运与中美之竞争挂钩,已脱离不了,只是尚未到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因为有东盟制约南海争端,而美国正处总统竞选期间,必须避免引战台海。 当前除了中东与乌克兰面临战乱不停,距离我们不远的南中国海与台湾海峡也处在不断上升的紧张局势。 南中国海与台湾海峡所涉争议受到美中竞争不断的激化。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演变成政治意识对抗的美中竞争,导致南海争端和台海危机见不着“尽头”,各种以维护安全和自由的联合军演也正在撕裂该区域国家间的和平共识。 东盟与中国尽管已经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也深化外交,却迟迟未落实能对南海行为起规范以减少争端的《南海行为准则》。 向来容易与中国起争端的是菲律宾,今年内更是冲突不断。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去年出访中国时,已跟中方签下联合声明以表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决心,可是从今年5月开始,双方关系急转直下。 双方的海警船和民船屡屡对峙,菲律宾看似是挑衅的一方,但回顾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径,包括建造疑似军事用途的人造岛,在菲律宾看来不但破坏生态,也涉及破坏完整主权,持平而论,可以理解菲律宾为何维持不了一年又回到亲美立场。加上中国成功试射远程洲际导弹,让抵制中国的气氛继续上升。 菲律宾不仅参与了美国主导的海上联合军演,也找到东南亚以外有“共同目标”的朋友圈,跟日本、印度达成军事合作关系,与韩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相较于安全和经济利益主导南海争端,并且涉及不止两三个国家,台海危机的主角只有中国大陆与台湾,并且完全由政治意识操纵。 无论如何,东盟必须关注台海危机,不仅因为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也因为中国处理台海危机的手段,将是东盟采取应对南海争端方针的重要参考。 美中关系已回不去2018年以前,在大国避免直接战争的原则下,代理战是避免不了的。亚太地区多元民族与宗教利益交织下,自然有不少冲突发生,也有受到外国势力介入成为代理战场的可能性。 除了朝鲜半岛,目前南海和台海不停有船舰以联合军演的名义穿梭。东亚有韩国和日本以平衡为战略,倚靠美国遏制中国;南亚的印度和东南亚国家都以“不结盟”原则发展外交,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印度基于区域大国竞争也以亲美平衡中国崛起的势力;东南亚虽小国多,但有代表6亿多人口的东盟受到中美的重视及拉拢,当然了,各方的拉拢也分化着东盟的立场,挑战东盟的团结程度。 目前为止,东南亚国家在军事上依然相信美国,中国与东盟的互信程度未到取代美国的阶段,反而如果中国对台海和南海使用 武力,都将把东南亚国家推向美国。 简单来说,美国无论由共和党或民主党出任美国总统,即使有主战派和非主战派之别,基本并不会改变对抗中国的意志,至多对围堵中国的战略略作调整而已。 至于中国,“武统台湾”是最逼不得已的选项,当下完全可以“软实力”挤压台湾的国际空间的时候,不需以战争的代价换取“统一”却将周边国家推向美国一方。 总而论之,南海与台海的命运与中美之竞争挂钩,已脱离不了,只是尚未到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因为有东盟制约南海争端,而美国正处总统竞选期间,必须避免引战台海,然而,美中关系和美国政局的未来走向也受到中东和俄乌的战局影响,这些外在的各种因素对于渴望维持和平的东盟来说最难把控,而且难度一年更甚一年。 故此,为了马来西亚明年一肩挑起东盟主席国的重担,国内朝野必须共同维持内政稳定,以区域和平换取国内经济成长和社会安定。
3月前
聊起南海,除了让人联想到碧海蓝天,还有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话题—主权争端,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各国,亦是这场争端的主角。 报道:张家威 聊起南海,除了让人联想到碧海蓝天,还有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话题—主权争端,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各国,亦是这场争端的主角。 作为一个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海域,南海自古以来就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不仅牵扯到各国的领土主权,还有能源资源、航行自由、地缘战略等诸多利益。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一复杂问题,已成为声索国乃至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黄靖:各国主权概念诠释有差异 首先,这片苍茫大海上的主权论,从何而来? 中国国际著名战略学者黄靖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南海主权的根源实际上在于各国对南海的主权概念诠释的差异。 “我们看到,中国和台湾以前是没有领土和主权概念的,因为后者是西方殖民者所引进;以前中国人、马来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在此打渔,就连郑和下西洋也不存在领土概念。” 也是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的他进一步说明,第一次南海产生领土概念应是1933年法国殖民地西贡(今胡志明市)向万国邮政联盟提出有关南海(部分海域)属于越南,而当时的中华民国政权才意识到南海的领土概念,并向万国邮政联盟提出反诉。 认为首次争议始于1971年 黄靖认为,南海首次出现真正的争议是在70年代初,原因有三: 一、当时的石油危机让世界意识到石油的重要性; 二、70年代后,东南亚各国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也开始具备沿海捕鱼的能力,而南海恰好是巨大的渔场; 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随之问世,各国逐渐拥有海洋意识,即不仅仅是经济资源,还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 他补充,中国大陆和台湾倾向历史论据,认为《1945年波茨坦公告》将日军占领的领土归还原主,包括南海,而当时其他声索国还未独立或建国。反之,马来西亚、越南、汶莱和菲律宾则主张基于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 美借重返亚太战略介入争端 除了中国大陆、台湾和东南亚,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也插上了一脚。 2009年,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用一句“美国回来了”,宣告奥巴马政府把亚洲作为美国战略的“首要任务”。 黄靖分析称,美国重返亚太,有朝核、台湾和南海几个抓手可以选择,最后选择南海作为抓手。 他说:“美国可以营造一种‘以强凌弱’的舆论,可占据道德制高点;与中国卷入主权争端的声索国与美国关系密切,其中菲律宾更是军事同盟,并在东盟与近半数国家保持良好关系。” 黄靖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示2010年前,全世界主流媒体报道南海的文章不足300篇,内容较为中立,甚至倾向于中国;但在2010至2013年短短3年内,全球报道南海的文章飙升至3万多篇,且近90%都持反中立场。 柬寮避免卷入 菲马印高调回应 面对南海上的大国力量,东南亚各国应对南海议题的态度不一。像是不存在领海纠纷又相对亲中的柬埔寨和寮国,皆试图避免卷入争端,前者拒绝参与去年9月的东盟海上联合军演,即便东盟强调此演习聚焦于人道救援和联合海上巡逻而非作战演习。 反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对于南海课题的回应则较以前高调。菲律宾自2022年小马可斯上台后,与前总统杜特尔特低调处理中菲海域争端的态度不同,亦宣称将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捍卫菲国的海上权益。 马来西亚则因2021年就中国侵入我国海域和领空,在同年6和10月召见中国大使,2023年也加入对中国新版地图的抗议,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强调国家立场不会在中美关系中选边站。 印尼则以2023年轮值国主席的身分,积极主导东南亚的海洋防务事务。 至于过去在西沙海域经常与中国势不两立的越南,尽管仍有发出外交抗议及强化与美国关系等立场,惟近年来在海面上与中方的直接冲突有所减缓。 中菲船只频碰撞 局势紧张但受控 在2020年以前,南海的主权争端主要围绕在西沙群岛,即中国和越南的冲突居多,但近3年来则更多聚焦在南沙群岛,使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的碰撞从偶然事件变成“家常便饭”,摩擦程度也日益增加。 人们担心一旦擦枪走火,局面可能会失控。 华盛顿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专家波林受访时称,南海局势在去年最大的变化,在于中国海警和民兵对其他船只、尤其是在第二托马斯浅滩(中称仁爱礁)和斯卡伯勒浅滩(中称黄岩岛)附近的菲律宾船只,日益暴力和更冒进地使用所谓的“灰色地带”战术。 “我们在最近几个月看到了许多菲律宾船员受伤,中国海警频频使用高压水枪、撞击或其他非致命的战术,完全存在意外致死菲律宾船员的可能性。” 若发生最坏结果导致事态升级,尤其是一旦菲律宾认为有必要援引《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话,这也意味着美国将直接卷入这场冲突。 该军事条约为美国与菲律宾的集体防御制度,即在太平洋海域对任一方领土与对其在太平洋的军队、船舶或飞机的武装攻击,两国将依约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 紧张局势是否升级取决2因素 黄靖则认为,紧张局势会否持续升级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即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度,以及中国的态度和底线。 “庆幸的是,美国和中国目前都不想发生军事冲突。”他解释,菲律宾深知其与中国的军事实力的差距,因此马尼拉的动作大小取决于美国的支持。 不过他也提到一个不确定性,即来自中美各自的国内因素。 “特朗普一旦上台势必增添不确定性,而中国的民族情绪近期较为高涨;我不排除水炮有可能升级成火炮,但我相信中国会保持克制,并加强与美国的对话。” 南海料非军事冲突引爆点 针对南海或成为军事冲突引爆点的报道,黄靖抱持乐观态度,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世界各地发生的大部分危机最终涉及军事冲突,而南海至今仍大致和平。 “无论是在南海和台海,中国与对方的实力差距悬殊,但最终都没有演变成冲突,反映出中国恪守不动用武力的原则。”他说。 波林:紧张趋势料成“新常态” 针对南海的局势动向,波林预测目前的紧张趋势会继续下去,并在未来几个月或一年内成为新的现状。 他说,尽管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但中国至今未能阻止菲律宾的一次补给任务,而菲方将继续修复位于在第二托马斯浅滩“坐滩”的“马德雷山脉”号军舰。中国指责菲律宾“非法坐滩”,要求菲方立即拖走上述军舰。 他也观察到,随着菲律宾12年来首次开始在黄岩岛巡逻,在南海的其他地方,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都在扩大关键油田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尽管中国海警经常骚扰他们。 “简言之,这表明东南亚的主权声索国已找到了‘灰色地带’战术的局限,如今已能够在关键地点对抗中方的压力。” 多国安全合作增强海域巡逻 针对中方在南海日趋强硬的手段,波林认为,此举将继续驱使各个声索国,尤其是菲律宾,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如美国、澳洲、日本、韩国、印度、纽西兰及欧洲国家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他指出,透过与诸强的安全合作,这既增强了声索国在自己海域巡逻的能力,又可向北京释放这样的信息—若直接动用武力可能引发外部干预,以此加强对中国的威慑。 《南海行为准则》何时落实?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立下制订《南海行为准则》的目标。黄靖说,这除了可有效管控中国与声索国的分歧,还能反击美国卷入南海争端的合法性,因此中国近年来积极推进之。 然而22年匆匆过去,《南》至今未能落实,足见其磋商的难度与挑战。 他认为《南》的最大争议在于其目的,是为了管控各方之间的分歧,还是南海争端的解决方案?而后者似乎不太现实。 “中方主张多边合作,谋求发展和管控分歧,但在解决问题时更倾向双边谈判。” 他强调,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应寻求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度化,加强经济一体化,以此降低冲突的风险。 在仲裁庭结果不具强制约束力的情况下,2023年7月的东盟-中国扩大外长会议上,双方同意将在2026年秋季前完成《南》相关谈判,不过,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内的各方其实对整个谈判进仍抱持较为悲观态度,原因是从目前僵局看来,实在难以生出一个每方都能点头接受的结果。 菲记者:目睹中菲渔船交涉 心有余悸 自去年以来,中菲在南海的摩擦更频繁且规模愈大,两国关系也因此跌入谷底。一名菲律宾记者向《发现东盟》重述她登上菲律宾军舰“偶遇”中国海警船的经历,现场的紧张感几乎令她窒息。 由于事态敏感,她选择匿名受访。 她是于2023年8月在某单位的邀请下与同行登上菲律宾海军军舰,前往具有主权争议的西菲律宾海第二托马斯浅滩(中称仁爱礁)执勤。当他们驶近仁爱礁时,一艘中国海警船朝他们靠近,挡住了去路。 “我听到对方用中文说了一堆话,应该是某种警告,然后继续向我们逼近,几乎就要相撞了,真是惊险万分!” 无法想像开战 事后心有余悸的她说,与中国海警船相比,菲律宾的军船就像小巫见大巫,中方的装备更为精良,一旦擦枪走火,后果可想而知,更无法想像与对方开战的场景。 就在今年初起,两国船只在南海上从以往的“阻挠航行至差点撞船”,升级至直接擦撞、甚至发射水炮致伤菲军。每当传出事故后,双方都会发声明相互谴责,中方更指摘菲律宾“随美国起舞”。 这名菲律宾记者表示:“中国每次都认为我们的所有举措都是服务美国,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也有捍卫自身利益的权利。” 返回发现东盟25期系列内容 东盟大事》地缘政治 各国博弈 资源之争 南海,美丽背后是伤疤 东盟大事》最接地气草根总理 黄循财接棒 挑战多 点看发现东盟系列内容
8月前
今年1月1日,寮国正式从印尼手中接过“权力之槌”,担任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继续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今年的主题是《东盟:加强互联互通与复苏能力》(ASEAN:Enhancing Connectivity and Resilience),意指除了促进区域内外的国际连接,强调东盟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是重中之重! 报道:李佳憓 今年1月1日,寮国正式从印尼手中接过“权力之槌”,担任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继续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今年的主题是《东盟:加强互联互通与复苏能力》(ASEAN:Enhancing Connectivity and Resilience),意指除了促进区域内外的国际连接,强调东盟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是重中之重! 本期《发现东盟》将与各位读者一起来回顾2023年东盟大事件,以及今年可重点关注的区域议题,包括各国政治局势、南海紧张升级和地缘冲突的进展。 一、寮国接棒轮值主席国、东帝汶入盟进程 第43届东盟峰会于2023年9月7日在雅加达闭幕,印尼总统佐科威向寮国总理索尼克萨伊西潘多移交象征主席国的权力之槌,从2024年1月1日开始由寮国接棒轮值主席国的工作。 这是寮国第三次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有专家认为,这对寮国来说是一个好机会,透过东盟平台加速解决国内优先事项,和扩大与邻国及外部伙伴接触以增加经济选择和投资机会,也能借轮值主席国的光环提升它的形象。 然而,寮国近年来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债台高筑,是东南亚最贫穷且最不发达的国家,令不少人担忧这个内陆国家是否能维稳地带领东盟应对各种挑战,包括在一些未解议题上是否能打破僵局,如南海问题。 另外,东盟各国已同意接纳东帝汶为第11个成员国,批准了有关“入盟”的路线图。因此,东帝汶加入东盟的正确时间点、未来在东盟内部所扮演的角色、与各成员国合作的空间等,都有可能是今年峰会的谈论焦点。 二、南海问题、中国与菲律宾海上冲突 中国因“南海九段线”主权论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有主权纠纷,加上涉及中美竞争,导致这个海域长期局势紧张,去年又因中菲两国船只发生碰撞而再次升级。 2023年10月22日,在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访华同一年,中国与菲律宾两国的船在南海争议的仁爱礁(Second Thomas Shoal)附近海域发生碰撞,被认为是近年来双方发生最严重的海上冲突! 马尼拉指责中国海岸警卫队使用高压水炮,阻止一艘菲律宾军用物资补给船;北京则坚称对仁爱礁拥有主权,敦促菲军方拖走坐滩军舰。 对于中菲两国在南海的对峙,国际危机组织在预测2024年的全球十大冲突风险中,“美中冲突”赫然在列,并点名到中菲可能成为新的冲突引爆点。 南海主权争议涉及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台湾、汶莱和印尼,任何一场在南海的争端都对东南亚区域稳定、航行自由及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有巨大影响,引发对地缘冲突的担忧。 虽然《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一度被视为是解决争端的临时措施,惟各方将问题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三、通过10宣言、开拓东盟发展 第42届峰会于去年5月10至11日在印尼举行,顺利通过了10项宣言,其中打击人口贩运、保障移工权利、建立农村网络、实施健康计划等承诺都攸关民生大计。尤其人口贩运犯罪新闻在去年频频登上国际新闻版面,东南亚要如何一步步摘掉“人口贩卖黑区”的标签,胥视今年是否会有更具体与积极的行动。 至于下半年展开的东盟海洋论坛和9月5日召开的第43届峰会,则重点讨论了东南亚海域发展的趋势与机遇、东盟恢复经济增长、数字化开发等新兴课题,也侧重推进印太地区合作。 过去一年,东盟先后分别与中国、日韩、美国、澳洲、加拿大、印度及联合国召开了“10+1”或“10+3”峰会,也宣布与日本及加拿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从这些信息来看,东盟急于解决内部问题,同时也在持续深化与区域内外国家的外交合作,试图开拓东盟发展的新空间。不过,东盟各国能否高度配合执行各项计划,抑或沦为纸上谈兵?皆有待观察。 四、RCEP终实现全覆盖 2023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分别在1月和6月对印尼及菲律宾生效后,至此全部15个成员国(东盟10国、澳洲、中国、日本、韩国、纽西兰)都完成了生效程序,实现全覆盖! 这一进展被视为再次为东盟区域经济按下加速键,各国对彼此的贸易协定关税税率将逐步递减,甚至降为零。但在全球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马币走低,RCEP对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仍待观察。 五、东南亚首条高铁印尼开通、中越跨境铁路协议 去年10月2日,东南亚史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正式通行,全长142公里,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标志性项目,见证印尼迈入高铁时代。 但也有很多人质疑,这条高铁所造成的超支贷款利息,是否真的能透过高铁沿线商业开发和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来抵消,真正惠及当地民众?人民的“高铁热”会持续多久?这些结果都将决定其他站点有无足够资金继续向西延伸。 事实上,雅万高铁的高度受瞩目也成为了其他东盟国家对接下来的中资或外资大型基建,作为借鉴。 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12月12日抵达河内,对越南进行一连两天的国事访问,会晤越共总书记阮富仲。两国签署了37项协议,包括计划增加中越跨境铁路建设的资金支持,中方也准备向越南提供赠款,促进中国南部到河内的交通连接。 六、缅甸局势又升温 一直让东盟头痛的缅甸问题至今还未终结,反而在2023年底局势再度升温。民族武装组织联盟“三兄弟联盟”去年10月27日开始向缅甸军方发动攻势,并声称缴获大量武器。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司令彭德仁在《果敢报》透露,该联盟已占领逾250个军事目标和5个与中国接壤的过境点。 此外,缅甸内部冲突激烈,今年1月3日意外导致发射的炮弹落到中国云南边城,造成5人受伤而引起中国强烈不满。 “三兄弟联盟”由民族民主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和若开军组成。人们也关注,与缅甸接壤、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寮国是否能藉“近水楼台”优势协助缓和缅甸局势。 七、东南亚各国政治动向 返回发现东盟21期系列内容 深读东盟》明朝派使节与马来世界建立外交 中国东南亚 自古友好 点看发现东盟系列内容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