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印度庙

编按:“印度文化”对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还好有陈亚才,总是用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本地的印裔友族。 几周前,带学生户外教学,路过吉隆坡谐街的印度庙,一时兴起入庙参观。由于没有导游,自己也没做功课,庙里也没有任何指引,结果只能一头雾水地欣赏瑰丽的万神庙,却对其一无所知。 说是一无所知也不完全准确。我依稀记得好多年前上过陈亚才讲授的印度教概论。但是时隔多年,全部知识都归还给老师。如今读了陈亚才这本《瑰丽的万神庙》,许多记忆都纷纷回来了。 ◢从印度到马来西亚 《万神庙》是陈亚才结集这十余年来他探索印度教与印度社群的文集。全书分4辑,分别是“历史与神话”、“经典、众神与人物”、“寺庙、节庆与仪式”和“马来西亚印裔”。内容的铺排上,概略来说就是从远古到现代,从神话到现实,从广袤的印度到具体的马来西亚。 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辑四的“马来西亚印裔”。尽管小时候身边不乏印裔朋友,甚至幼小时曾短暂学过淡米尔语(全数还给老师了),但对于印裔社会的理解却非常浅薄。 举个例子,我从未真正注意过印裔社群的泰卢固(Telugu)人。书中提到,泰卢固人有自己的泰卢固语,目前在我国的人口大约有30万,约本地印裔人口的12%。自1930年代起,泰卢固语学校开始兴起,至1950年代达到高峰,共有54所之多。然而,1960年代以降,随着学生人数递减、师资短缺,泰卢固学校在1990年代最终走进历史。 马来西亚泰卢固协会(The Telugu Association of Malaysia)于1955年成立,是维护与推动泰卢固文化与母语的重要组织。该协会不仅开办泰卢固语文班,还安排相亲活动,鼓励族内通婚,以维护社群的存续。且不管这种做法妥不妥当,却让人窥见一个少数中的少数群体,在多元社会中维持自我身分认同的困难。 从这点来说,陈亚才对印度宗教与印裔社群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常以“少数族裔”自居的华人,能够从比较的视角中,察觉自身在文化与经济上的相对“主流”位置,从而关注比自己更弱势的“少数群体”。 事实上,本地过去就有类似的写作传统,多年前砂拉越诗人田思曾提倡“书写婆罗洲”,其中一个书写对象——东马原住民,便是弱势群体。再往前追溯,独立年代曾出现一股马来亚文史地志书写的风潮,书写课题便包括马来人与其他原住民历史、语言与宗教。《万神庙》可视为此一传统中的一部分。 ◢维护多元文化不容易 与以往不同的是,《万神庙》并非书写马来群岛的“原居民”,而是印度宗教和印裔社会。尽管印裔在此地的身世可追溯至公元前,但是他们依然被视为移民的后代。这一主题的书写向来非常稀缺,有很大的耕耘空间。 马来西亚有个瑰宝名字是多元文化,但要维护“多元性”谈何容易。我们的“跨族群”不仅应该面向主流社会,也应向陈亚才学习,面向更少数的群体。如此,相对弱势的文化才不至于消失在时代巨流中。 相关文章: 陈亚才新著《瑰丽的万神庙》 今本报总社推介礼及分享会 林德成/镜头外的陈亚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亚才老师为本地社会文明发展所作的努力,一步步踏实的走出来,感召了不少人同行。从早期的维护义山、救白小、反电缆等社会运动,到侃侃而谈的时事评论员,现在他是我们的印度庙和印度文化百科全书,持续发挥影响力和带动力…… 陈亚才老师的《瑰丽的万神庙:马来西亚印度教与印度庙文集》出版了。深紫色封面,绘上印度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与湿婆的新书拿在手上,手感扎实,视觉鲜丽,内容还是少见的中文印度教与印度庙研究,认真了不起。 去年,我们和槟城和谐机构邀请亚才老师主导《众神的花园》槟城印度庙课程导览,一年6次的活动中,每两个月进行一场,每次两天,第一天上课,第二天实地考察印度庙,一年里头也招揽了接近四百位国内外老中青学员参与,缔造了许多奇妙的因缘和学习。 今年,亚才老师将多年深耕的印度宗教文化整理成书,内容涵盖印度教的宗教历史、经典、庙宇建筑与民俗文化,为中文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这古老信仰的大门,开阔人们对印度世界非常有限片面的认知。 时间也过得太快,仿佛去年和老师6次考察印度庙,上山下花园走古迹区,是刚发生的事。更深刻的体验是,所谓的跨种族文化交流,确是这样走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 好几次大伙和老师在植物园瀑布路登上五百多级阶梯,走去山上的穆鲁干庙,路上太阳炙热,无风无雨,学员边走边问,亚才老师衣襟湿了,仍逐一耐心回答。 如果不经老师解说,还真不懂穆鲁干庙山脚下有个石碑,写着这句“Whatever happened, happened for the good; Whatever is happening , is happening for the good; Whatever will happen, will also happen for the good only”(就是我们常说的:所有的发生都是好的),出自《薄伽梵歌》(Bhagavad Gītā),叙述了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一段对话,也简称为神之歌。 [nonvip_content_start] 下半年的印度庙考察,亚才老师选择的其中一家庙是柑仔园路的Nagarathar Sivan印度庙。黄昏的祭拜时间,在来往来往的信徒身影中,听祭师不停的敲钟,钟声响亮震耳,我却觉得它能让烦躁的心变得平静。 老师一般是在当天傍晚完成课程和导览活动后,从槟城飞回吉隆坡,隔天上班,活力似乎超越年龄。后来有次听他说,走阶梯上穆鲁干庙,其实让他回程时累得脚抖。 亚才老师为本地社会文明发展所作的努力,一步步踏实的走出来,长路中感召了不少人同行。从早期的维护义山、救白小、反电缆等社会运动,到侃侃而谈的时事评论员,现在他是我们的印度庙和印度文化百科全书,持续发挥影响力和带动力。 亚才老师常说,把专业知识普及化,是大马现代知识分子该做的事。我两百分认同,因为我们的社会确实越来越反智!    
4星期前
3月前
5月前
7月前
为了规划今年下半年在吉打的印度教课程与导览,在策划单位槟城《城视报》和亚罗士打广福阁的安排下,今年3月下旬实地考察印度庙。亚罗士打市区范围总共有5座印度庙。我们根据分布地点、寺庙特色以及跟各相关寺庙的洽谈,最终选定以下3座作为教学个案: 1. Alor Setar Nattukkottai Chettiar Thendayuthapani Temple, Jalan Putra, Alor Setar, Kedah; 2. Kuil Sri Dewi Karumariamman, Jalan Pegawai, Alor Setar, Kedah; 3. Sri Maha Mariamman Devasthanam, Bakar Bata, Alor Setar, Kedah。 色彩艳丽的遮迪亚寺庙 第一座属于遮迪亚(Chettiar)庙,创立于1903,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大,供奉穆鲁干大神(Murugan)为主神,寺庙只占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土地。据寺庙工作人员告知,此庙去年才举行每12年一次的感恩与奉献大典(Maha Kumbabishegam),寺庙经过整修,色彩艳丽。面向主庙,左前方是象头神庙,右前方则是神猴哈奴曼庙;主庙左侧有住宿的房间和储藏室,右侧则有供聚餐的场地。 印裔遮迪亚社群早年从印度东来,主要从事借贷生意,最活跃的时期当数18世纪末及19世纪初。随着现代金融体系日益完善,他们的生意也相应式微。这个来自印度Tamil Nadu的社群有个专有名称,叫做Nattukkotai Chettiar,又称为Nagarathar。这个专有名称通常会出现在寺庙的命名。 双主神与木构旗杆 事前接洽Sri Dewi Karumariamman庙负责人时,被告知配合明年的感恩与奉献大典,寺庙正在整修中,暂时没有开放;若真的要参观,只能看看外观。我们到了现场,庆幸没有放弃此行,因为此庙有很多亮点。 寺庙建筑有点陈旧,色彩斑驳,屋顶有几处长出菩提树,显然好一段时间没有修缮。尽管如此,还是无法掩饰建筑之美与雄伟。走到寺庙,宗教师刚好从宿舍走出来,笑容可掬,告知在此庙已服务10年。询问寺庙是什么时候创立,宗教师告知大约有五六十年的历史。我们征得他的同意,进到工地。 此庙供奉双主神,即玛莉亚蔓大神(Sri Maha Mariamman)和湿婆大神(Lord Shiva),因此有两座门塔(Gopuram),这种现象并不普遍。马六甲Gajah Behrang Chetti村也有一座双主神的印度庙。 另一个特点是庙里的旗杆(Kodimaran)维持传统的木构形式,弥足珍贵,因为现在一般都采用水泥柱涂上金漆或银漆,或直接采用金属制作。不晓得整修之后是否会舍弃木构? 严格说来,感恩与奉献大典的整修,并非进行古迹修护或“修旧如旧”,而是装修美化,让整座寺庙焕然一新。因此,许多印度庙即便有百年历史,看上去还是美美新新的,原因在此。整修的工匠来自印度,地板上摆着已经初步完成的毗湿奴十大化身的基本造型;本次整修也增添了4个神龛。 预计整修工程会耗时超过一年。这个时期是了解印度庙装修工程的良好时机,可以实地考察工匠的施工和技术。 玛莉亚蔓大庙──亚罗士打规模最大印度庙 拜访Sri Maha Mariamman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寺庙管理委员会秘书Mr. Surendran是一名老师,温文尔雅,非常热情,也很用心讲解。 此庙是亚罗士打规模最大的印度庙,属于湿婆体系,供奉的主神是玛莉亚蔓大神,陪祀的神祇甚多,包括湿婆、雪山女神、象头神、穆鲁干、难近母、毗湿奴、九大行星、那迦(Naga)等。庙里以各种雕塑来叙述神话故事。 此庙从创立至今都在同一个地点,最初供奉在树下,此树保留至今,在现址的左侧后方。从树下进步到盖了亭子,1982年建起小庙,1997年兴建大庙,基本格局维持至今。Sirendran特别提到:此庙管委会将在今年6月改选,万一他没有中选,任何有关寺庙的询问和讲解,他都非常乐意提供服务,多么令人温暖的承诺。 以上3座寺庙,都是现场讲解印度教,以及分析印度庙建筑结构的理想个案。我们不虚此行。 延伸阅读: 陈亚才/黑风洞园区的寺庙与洞窟 陈亚才/感恩与奉献大典──以峇都喼阿耶帕庙为例 陈亚才/印度教神祇与天上人间 陈亚才/阿耶帕庙的朝圣苦行
8月前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