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印度教
读家
【读家说书】吴小保 / 跨向少数:走近本土印度社群
编按:“印度文化”对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还好有陈亚才,总是用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本地的印裔友族。 几周前,带学生户外教学,路过吉隆坡谐街的印度庙,一时兴起入庙参观。由于没有导游,自己也没做功课,庙里也没有任何指引,结果只能一头雾水地欣赏瑰丽的万神庙,却对其一无所知。 说是一无所知也不完全准确。我依稀记得好多年前上过陈亚才讲授的印度教概论。但是时隔多年,全部知识都归还给老师。如今读了陈亚才这本《瑰丽的万神庙》,许多记忆都纷纷回来了。 ◢从印度到马来西亚 《万神庙》是陈亚才结集这十余年来他探索印度教与印度社群的文集。全书分4辑,分别是“历史与神话”、“经典、众神与人物”、“寺庙、节庆与仪式”和“马来西亚印裔”。内容的铺排上,概略来说就是从远古到现代,从神话到现实,从广袤的印度到具体的马来西亚。 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辑四的“马来西亚印裔”。尽管小时候身边不乏印裔朋友,甚至幼小时曾短暂学过淡米尔语(全数还给老师了),但对于印裔社会的理解却非常浅薄。 举个例子,我从未真正注意过印裔社群的泰卢固(Telugu)人。书中提到,泰卢固人有自己的泰卢固语,目前在我国的人口大约有30万,约本地印裔人口的12%。自1930年代起,泰卢固语学校开始兴起,至1950年代达到高峰,共有54所之多。然而,1960年代以降,随着学生人数递减、师资短缺,泰卢固学校在1990年代最终走进历史。 马来西亚泰卢固协会(The Telugu Association of Malaysia)于1955年成立,是维护与推动泰卢固文化与母语的重要组织。该协会不仅开办泰卢固语文班,还安排相亲活动,鼓励族内通婚,以维护社群的存续。且不管这种做法妥不妥当,却让人窥见一个少数中的少数群体,在多元社会中维持自我身分认同的困难。 从这点来说,陈亚才对印度宗教与印裔社群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常以“少数族裔”自居的华人,能够从比较的视角中,察觉自身在文化与经济上的相对“主流”位置,从而关注比自己更弱势的“少数群体”。 事实上,本地过去就有类似的写作传统,多年前砂拉越诗人田思曾提倡“书写婆罗洲”,其中一个书写对象——东马原住民,便是弱势群体。再往前追溯,独立年代曾出现一股马来亚文史地志书写的风潮,书写课题便包括马来人与其他原住民历史、语言与宗教。《万神庙》可视为此一传统中的一部分。 ◢维护多元文化不容易 与以往不同的是,《万神庙》并非书写马来群岛的“原居民”,而是印度宗教和印裔社会。尽管印裔在此地的身世可追溯至公元前,但是他们依然被视为移民的后代。这一主题的书写向来非常稀缺,有很大的耕耘空间。 马来西亚有个瑰宝名字是多元文化,但要维护“多元性”谈何容易。我们的“跨族群”不仅应该面向主流社会,也应向陈亚才学习,面向更少数的群体。如此,相对弱势的文化才不至于消失在时代巨流中。 相关文章: 陈亚才新著《瑰丽的万神庙》 今本报总社推介礼及分享会 林德成/镜头外的陈亚才
2星期前
读家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来自印度原乡的地方守护神
印裔东来,把原乡的地方神祇带到新天地,祈求守护新环境,保佑平安。地方神祇跟主流信仰融合,转型升级,纳入印度教的体系之中。
4月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亚罗士打印度庙考察
为了规划今年下半年在吉打的印度教课程与导览,在策划单位槟城《城视报》和亚罗士打广福阁的安排下,今年3月下旬实地考察印度庙。亚罗士打市区范围总共有5座印度庙。我们根据分布地点、寺庙特色以及跟各相关寺庙的洽谈,最终选定以下3座作为教学个案: 1. Alor Setar Nattukkottai Chettiar Thendayuthapani Temple, Jalan Putra, Alor Setar, Kedah; 2. Kuil Sri Dewi Karumariamman, Jalan Pegawai, Alor Setar, Kedah; 3. Sri Maha Mariamman Devasthanam, Bakar Bata, Alor Setar, Kedah。 色彩艳丽的遮迪亚寺庙 第一座属于遮迪亚(Chettiar)庙,创立于1903,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大,供奉穆鲁干大神(Murugan)为主神,寺庙只占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土地。据寺庙工作人员告知,此庙去年才举行每12年一次的感恩与奉献大典(Maha Kumbabishegam),寺庙经过整修,色彩艳丽。面向主庙,左前方是象头神庙,右前方则是神猴哈奴曼庙;主庙左侧有住宿的房间和储藏室,右侧则有供聚餐的场地。 印裔遮迪亚社群早年从印度东来,主要从事借贷生意,最活跃的时期当数18世纪末及19世纪初。随着现代金融体系日益完善,他们的生意也相应式微。这个来自印度Tamil Nadu的社群有个专有名称,叫做Nattukkotai Chettiar,又称为Nagarathar。这个专有名称通常会出现在寺庙的命名。 双主神与木构旗杆 事前接洽Sri Dewi Karumariamman庙负责人时,被告知配合明年的感恩与奉献大典,寺庙正在整修中,暂时没有开放;若真的要参观,只能看看外观。我们到了现场,庆幸没有放弃此行,因为此庙有很多亮点。 寺庙建筑有点陈旧,色彩斑驳,屋顶有几处长出菩提树,显然好一段时间没有修缮。尽管如此,还是无法掩饰建筑之美与雄伟。走到寺庙,宗教师刚好从宿舍走出来,笑容可掬,告知在此庙已服务10年。询问寺庙是什么时候创立,宗教师告知大约有五六十年的历史。我们征得他的同意,进到工地。 此庙供奉双主神,即玛莉亚蔓大神(Sri Maha Mariamman)和湿婆大神(Lord Shiva),因此有两座门塔(Gopuram),这种现象并不普遍。马六甲Gajah Behrang Chetti村也有一座双主神的印度庙。 另一个特点是庙里的旗杆(Kodimaran)维持传统的木构形式,弥足珍贵,因为现在一般都采用水泥柱涂上金漆或银漆,或直接采用金属制作。不晓得整修之后是否会舍弃木构? 严格说来,感恩与奉献大典的整修,并非进行古迹修护或“修旧如旧”,而是装修美化,让整座寺庙焕然一新。因此,许多印度庙即便有百年历史,看上去还是美美新新的,原因在此。整修的工匠来自印度,地板上摆着已经初步完成的毗湿奴十大化身的基本造型;本次整修也增添了4个神龛。 预计整修工程会耗时超过一年。这个时期是了解印度庙装修工程的良好时机,可以实地考察工匠的施工和技术。 玛莉亚蔓大庙──亚罗士打规模最大印度庙 拜访Sri Maha Mariamman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寺庙管理委员会秘书Mr. Surendran是一名老师,温文尔雅,非常热情,也很用心讲解。 此庙是亚罗士打规模最大的印度庙,属于湿婆体系,供奉的主神是玛莉亚蔓大神,陪祀的神祇甚多,包括湿婆、雪山女神、象头神、穆鲁干、难近母、毗湿奴、九大行星、那迦(Naga)等。庙里以各种雕塑来叙述神话故事。 此庙从创立至今都在同一个地点,最初供奉在树下,此树保留至今,在现址的左侧后方。从树下进步到盖了亭子,1982年建起小庙,1997年兴建大庙,基本格局维持至今。Sirendran特别提到:此庙管委会将在今年6月改选,万一他没有中选,任何有关寺庙的询问和讲解,他都非常乐意提供服务,多么令人温暖的承诺。 以上3座寺庙,都是现场讲解印度教,以及分析印度庙建筑结构的理想个案。我们不虚此行。 延伸阅读: 陈亚才/黑风洞园区的寺庙与洞窟 陈亚才/感恩与奉献大典──以峇都喼阿耶帕庙为例 陈亚才/印度教神祇与天上人间 陈亚才/阿耶帕庙的朝圣苦行
8月前
拓宽文化视野
即时国际
以印度教神祇为母狮取名引信徒不满 法官谕令改“亵渎神明”之名
印度加尔各答高等法院要求西孟加拉邦政府,为北孟加拉野生动物公园的两只狮子改名,原因是强硬的印度教徒团体投诉,声称它们的名子伤害了印度教徒的宗教情感。
10月前
即时国际
年刊
【年刊专题/01】友族文化里,流传着哪些龙传说?
马来文“Naga”指的是龙,“Naga”一字源自梵文,原意是蛇。马来亚大学印度研究系高级讲师西拉里说,印度人指的“Naga”(那伽)通常是蛇,不过跟华人的龙一样具有灵性和神奇力量。
11月前
年刊
即时国际
印度新开光罗摩王子像 近2万颗钻石加身烘托神圣
印度教圣所罗摩神庙昨天为庙内供奉的罗摩王子神像开光,神像穿戴的珠宝价值难以估算,共用掉15公斤黄金以及1.8万多颗钻石,连祂的玩具也用白银制成,展现出印度人对宗教的虔诚。
11月前
即时国际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峇厘岛印度教掠影
初步观察,峇厘岛的印度教(Agama Hindu Dharma)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本土化,除了根源于印度的信仰,也融合了祖先崇拜、泛灵信仰以及佛教元素;宗教与生活关系紧密。
1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古城大小事
用眼睛去旅游 | 甲历史与民俗博物馆(三) 时光隧道走一回 一窥甲王朝文物
(马六甲6日讯)你知道红屋大钟楼挂钟处,原本挂着一个巨铃吗?你见过来历不明的印度摩伽罗巨石吗?你是否留意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徽章动物是狮子,而苏丹王朝流通的锡制货币又有哪些动物造型? 这一切一切有趣的小知识,都可以从马六甲历史与民俗博物馆二楼的历史展区一窥究竟,因为它展览着我国独立前的马六甲历朝文物,呈现一个岁月长河的缩影,让外人认识马六甲的过去,也让马六甲子民温故而知新。 本期《用眼睛去旅游》带读者登上博物馆二楼走一趟时光隧道,看看这些有趣的大小文物,为博物馆之旅划下轻松的句号。 神秘的岩石“摩伽罗” 踏入展区首先看到一个“摩伽罗”(Makara),它是一种象鼻鱼身的神秘动物,也是西马半岛找到的唯一花岗岩雕像,出处完全不可考。常用于印度庙,但印度教对马六甲的影响非常微小,也没有证据显示葡萄牙、荷兰或英国政府兴建具有印度教图案的建筑。 后人猜测是苏丹拜里米苏拉带来这份礼物,葡萄牙人用来建马六甲城堡,后者遭拆除后可能导致摩伽罗埋入土内,英国人发现出土后就当作展示品。另一个可能是荷兰人从爪哇岛带来,但摩伽罗雕石上没有任何的相关艺术元素,使其成了神秘的岩石。 各朝代展区皆具特色 大钟楼当年建成时,挂着一个英国制造的钟铃,定时为市民提供报时服务,1982年被国际精工公司赠送的挂钟所取代,此钟铃就被保存至今,成为展出古物之一。 每个朝代展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往往令人眼前一亮,譬如红陶石上的葡萄牙徽章、真实炮弹和船舶模型、荷兰小型大炮、荷兰烟枪、东印度公司的狮子珊瑚石、铜制封印、迷你猫铜像和狮子铜像、英国政府印章、英国Schermuly手枪火箭、1882年的边界石等,它们都曾存在于马六甲某个历史时刻,如今成为博物馆的一员。 馆内设有货币展区,访客可看到双岛城填海区出土的明清朝碗盘,以及苏丹慕查法沙时代、中国朝代、葡萄牙、荷兰时代的古币外,还有13至14世纪苏丹王朝时代的动物锡制货币和伊斯兰锡币,前者造型包括鱼、螃蟹、公鸡、母鸡、鳄鱼、蚌壳、水牛、海龟,非常可爱,也可看到荷兰人捐献的葡萄牙银币(1631-1640)、18世纪荷兰铜币和锡币、、海峡殖民地政府的1930年和1935年1元纸钞、1941年截止的25斤橡胶出口券、亚齐王朝古币、15世纪郑和将军时代的钱币等,大部分是由百姓捐赠给博物馆收藏。
1年前
古城大小事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难近母与九夜节
九夜节庆典为期十天九夜,是印度全国普天同庆的节日,九夜节期间必须斋戒吃素,九个晚上都安排难近母的其中一个分身,各有代表颜色及其象征意义。
1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认识印度教经典
印度教是以吠陀经典为依据的宗教,其后出现吠陀本集的增补、史诗等,经典浩瀚,历史悠久,诠释的角度各有不同,是认识印度教、印度文化思想的泉源。
1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双性同体的大神
根据《奥义书》记载,人类的始祖,即原人,最初的样子如同一男一女拥抱在一起,因为害怕独单而希望有第二个人,于是自分为二,变成夫妻。
1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印度教与圣牛
在印度教,牛被当作繁荣、财富、幸福的象征。过去每当新屋入伙,主人将进行祭拜仪式,其中一个环节就是牵着母牛走过每一间房间,象征邀请吉祥天女进到屋内,为家人带来财富和幸福。
2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印度教神祇与天上人间
印度有上万个宗教圣地,充满故事,是虔诚信徒朝圣的目标,最理想是一生中至少朝圣一次,印度教四方神居Char Dham和湿婆12光柱Jyotirlinga就是其中的例子。
2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印度教圣哲的足迹
辨喜上师对印度教思想的主要贡献在于教派的革新,他继承古代吠檀多宗教哲学,并大量汲取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养分,改造和革新传统吠檀多思想体系,是新吠檀多教派的首创者。
2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印度教中的动物与神祇
印度教的动物崇拜或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典和神话中的相关记载也相当丰富。每一种动物神祗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也反映图腾信仰。
2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印度教的爱神与爱欲
爱神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及其后编成的吠陀经典《梨俱吠陀》(Rig Veda),将爱欲的情感拟人化,变成爱神,妻子为罗蒂(Rati),他们分别象征爱与欲。
2年前
拓宽文化视野
更多印度教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