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歷史文化旅遊

當第一個腳步踏入了南後門,映入眼簾的一街紅燈籠,高高地掛在一整排街側商店樓閣上,把一整條南后街照出了燈影婆娑、古典朦亮的氛圍,加上川流不息的行人遊客,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一時讓我想起了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詞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的歡鬧盛景。雖然此刻是秋夜,秋涼如水,沒有春風拂面,也沒有寶馬雕車穿街過巷,但行人如織,在燈籠下的光照裡,處處影影綽綽,加上一些女孩穿著古雅的漢服,頭插狀扁如劍的三條簪妝扮,穿街笑語而行,讓人一時錯覺誤入了一闕宋詞的世界。 眼前這條坊巷交錯,商街樓連的青板石路,在晃晃明亮的紅紗籠燈光照落下,延伸向了我無法想像的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光景,那古老時間裡的永嘉之亂,八姓入閩,衣冠南渡後士大夫聚居於此的傳說;彼時離亂,身如飄蓬,命如紙薄,連根拔起的艱難遷移,一群又一群人背不走家鄉的井,卻也帶來了北方一脈人文氣息,讓這一方蠻荒的土地,煌煌有了衣官斑斕的彪章。那些被峨冠博帶引領出來的儀禮文章,香火風華地散播、承傳為幾世的笙鍾群籟,文樓層迭。躲在燈火背後,暗夜裡那巷內一棟棟的古老建築,是否都會有歷時歷代各種不同的故事?歷史隱約,人世蒼茫,原本就是一冊時光的秘語大書,誰能窺得透徹?我一路走著卻也如斯地想著,而想像與燈街一樣的長,漫無邊際地一直迤邐到了前方。 我循著人潮前進,燈籠嫣紅的光影灑落在我的身前身後,與古典式的繁華大夢,在這充滿活力的行街上逐步並行。而裡坊如棋盤,縱橫交錯,我只是沿著商鋪前廊而遊,春倫名茶、八閩特產、軟木畫館、百餅園、福州傳統糕點、香遇沙龍香水、福味珍魚丸、天天筷子……一列古色古香的二層木樓,在人影晃動和燈光燦燦之中,讓我有點目不暇給。時間從我的身上流淌而過,我卻以走馬看花的方式目接著所有迎面而來的景觀,然後折入了郎官巷,去參觀嚴復故居。此處乃嚴復晚年居所,是當時福建省省長李厚基購置的,嚴復只在此居住養病不足一年就過世了。這位翻譯《天演論》和《原富》等的北大第一任校長,歷經天翻地覆的時代,從船政洋務到思想革命與維新運動,也從辦報、參政到教育監督,一生汲汲於富國強民的理念途上,最後卻老死於暮秋的這所宅第中,我可以想像他蜷坐在樓房太師椅上耽於煙霞的病瘻殘身,壯志消沉,並在五四浪潮一波波掀起後,靜靜淹沒於狂狂時流裡的最後一聲嘆息。 夜色的漩渦和燈火把我捲入了民國的秋天之中,我跨入了門內,繞過屏門,就可見到大廳掛著“吾宗之光”的匾額。宗光即嚴復之名,也有光耀宗族門楣之意,這是其孫女嚴倬雲和孫女婿辜振甫所謁獻的。左右側廂房和後廳則闢為展覽嚴復一生經歷和事蹟,以及展示著作之用。繞完屋宇一圈,幾乎就繞完了從晚清到民國初年的歷史動態,自考科舉、入船政學堂、西歐深造、掌教北洋、維新運動、辦報到翻譯西學等,波瀾起伏的生命長流,正也為那風起雲湧的時代劃下了一曲歷史的獻歌。而物競天擇,百年圖強的大夢,來到了今天,是否已經實現了?我面對著嚴復的雕像,想起了他在長孫嚴僑出生時仿效陸游的〈示兒〉詩,寫下了:“震旦方沉陸,何年得解懸?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卻殊未料及,他的長孫有一天竟在臺灣以共產黨員身分,被判決為“蒐集軍事秘密未遂”的罪名而成為階下之囚,出獄後終生鬱郁不得志而病亡。而他的孫女婿辜振甫卻曾於1993年在新加坡與時任海協會會長的汪道涵舉行了第一次會談,並簽下了九二共識的兩岸和諧基礎,為臺海歷史做了一個小小的注音。因此,今日震旦已然非昔日之震旦,在世界宏闊的舞臺上,“中國”這兩個字,西方任何一個國家,誰敢輕忽? 走出了嚴復故居,把歷史拋棄在後,沿著巷道而行,經過了福建民俗博物館、畬族館、林祥增文化站,因為時間關係,只能匆匆過門不入,而轉折地又走入了火樹銀花的商行街,來到了一間木樓改裝的星巴克咖啡館,館前有棵高大的老榕樹,樹下圍出了個四方板面,讓路人休憩。我從旁側的小巷穿進去,只見有個園林造景式的小庭園,擺了些桌椅,供顧客飲食。在此,燈光幽幽刷過窗欞木欄,照落身上,感覺古典氣氛壟罩了整個空間。而這類庭園式中國風的星巴克咖啡館,我之前也曾在上海豫園看過,但此處則多了一點寧靜,以及人文風格的營造。所以從某方面而言,這樣一種中西合璧或混搭的意象,催生了陌異的文化符號,加上老榕的襯托,燈光濛濛之下,給人一份別有情調的韻致。所以如果走累了,到這裡靜一靜心情,啜一杯溫熱醇香的咖啡,看街上人來人往流動的風景,或想像過去許多歷史人物在此曾經走過的生活足跡,星杓雲鬥,光陰輪轉,並輕輕掃落一日留在胸襟上的塵囂和憂煩,不也是一件賞心之樂事? 我沒有叫來一杯咖啡,因為時間緊迫,半小時後就必須回到巴士上集合,因此只能繼續讓腳尖探向前方的路。時光也似乎與我競逐,在南后街上,一輛人力三輪車載著小女孩,也跟著我一起競逐,街旁華蓋如傘的老榕只靜默地看著我們匆匆的腳步在時間裡流動。向前,浮光散落,光影凌亂,悠悠歷史比記憶更長。當我折入了黃巷之中,遇到了唐末時期黃璞隱居之處,後來由清代楹聯大師梁章巨重新建造的小黃樓,近代一些名人如趙新與柯鴻年都曾在此住過,只是夜來大門緊閉,無法入內窺得究竟。而物換星移,人事更遞,幾代人在這座樓臺亭榭,小橋流水和池花草木的庭院中生活,然而忽忽就在一眨眼間,在門牆後閃現又恍惚隱去,並全都一一煙消雲散了。惟樓宇尚在,僅就只供人緬思懷想而已。因此歷史一頁頁翻過去,你會從中讀到了甚麼? 人世幾回傷往事,杜鵑休向耳邊啼啊,我看著黃家大院門前高掛的燈籠光暈,朦朦朧朧地照開了巷間寧靜的夜暗,幽幽燈光也把人帶回到了清末或民國初年,時光逆轉,我走在其間,一路走過去,宛若有夢中夢,身外身之感。因此,古典中國的氛圍,在現代高樓大廈包圍之內,無疑讓人因生出懷古幽思而顯得無比珍貴起來。 我走出了黃巷,彳亍之間,想到了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高樓建築之同一性,冰冷的水泥鋼骨和玻璃窗口,聳向天際,與獨具人文氣氛和歷史記憶的亭臺樓院,矮簷下的白牆灰瓦、精緻木雕、馬鞍牆磚怎可比擬?時間的承傳和積澱,就是一個寶貴的遺產,嚴復故居如此,陳寶琛故居如此、林琴南故居如此,小黃樓也如此,那是與一百多個名士、土地、時代、記憶、悠遠深邃史事連接而成的坊巷故事,一個地方如果沒有自己的傳奇和故事,以及傳統建築物,那是不是顯得非常貧乏和單調? 走著走著,到了古蒸燕的店面旁,卻無意間看到了一條短巷,上面懸掛著各種型態的金魚燈籠,牆邊也掛著一匾“金魚巷”的標示。我踅進去,只見燈籠搖曳,流光溢彩,照落身上,讓身前身後的影子也明亮了起來。這也是遊客打卡的地方,只見一個母親,正讓她的孩子在燈光流溢的金魚燈籠下照相,那手機攝影鏡頭按下的剎那,童年就成了永恆,而這是多麼美麗的情景啊,像童話裡的世界,幸福快樂而沒有憂愁。在這華年盛世,太平安和的時代,我看著孩子稚真的笑臉,感覺一切也都美好了起來。(4月8日續) 相關文章: 辛金順/巷坊風流(下) 辛金順/致詩人 辛金順/禪詩 辛金順/浮生詩
4星期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