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压抑

“怎么样,第一名的感觉?” “只是没什么含金量的第一名。” “还是感到开心对吧。” “是啊。” 为什么第一反应是选择掩饰自己的高兴呢?我非常理解。 是为了表现得谦虚。 并不是我共情能力强,曾经的我也是第一名,并且是被认为“不谦虚”的存在。 年幼便察觉到自己确实稍微比普通人聪明一点,不怎么学习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成绩。第一名简直轻而易举,当然只仅限于小时候,毕竟学习内容会逐渐变难。小学一年级在得知自己是第一名后便报告给了安亲班老师。 “得到第一名了不要骄傲啊。” 什么?怎么回事?我并没有在期望称赞,但这回复是怎么回事?我不清楚,但我也不敢发问,因为我担心会被责骂。 “好的,谢谢老师。”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太当回事,毕竟才7岁,这想法只停留在我脑海中一会儿。 是噩梦的开始。在这句话后,我陆陆续续收到了同样的评价,从老师、亲戚以及朋友。我当时唯一的反应只有伤心吧,毕竟还没有到“深思熟虑”的年纪。就好像人们在小孩身上贴上叉叉叉,小孩子会哭一样,没有原因。你问小孩为什么被贴叉叉叉会哭,他只觉得因为叉叉叉是不好的东西,而他仅仅只是不想收到不好的东西。 “别那么骄傲啊!” 10岁开始的我便不再是第一名,但聪明不会消失,大概吧。依稀记得明明只是在斗嘴,不知为何突然扯上这些。我沉默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即便我不再是第一名,依旧收到这样的评价。虽然知道只是因为想赢下跟我的争执才模仿老师的口气说出这话,但还是深深地刺痛着我。 “好啊,等你成绩赢我了我再考虑吧。” 自我怀疑。我哪里显示出我骄傲了?我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真的很骄傲吗?到底哪里骄傲了?是无意间说出一些话吗,是无意间表露出的一些动作吗,又或是我展露出了骄傲的气质?也许,真的有吧?我这么想着。不然为什么会被这么说呢?至少当时的我是这么想着。 但我已经不是第一名了啊,这又是为什么啊?我苦恼着,我没办法理解。我早已被贴上了“标签”啊,只是我后知后觉,即使我不再是第一名,但我依旧“骄傲”。 我讨厌第一名,也许是讨厌自己,又或是那个拿不到第一名却被冠上“骄傲”的自己。日后,我便开始注意自己有关“骄傲”的行为,尽量不展露出自己的“骄傲”。具体怎么做嘛……拿到成绩单后不跟别人说考得怎么样,还有尽量避免提起自己学过心算这件事。总之不主动提出有关成绩或是任何擅长的事我都做了个遍。 好像“骄傲”的评价并没有变少吧。我一直以为这样做过后评价会逐渐变少,但那群人就好像npc(Non-player character,电玩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一样,只要固定跟他们对话到一定程度便会触发“骄傲”的言论,你以为是彩蛋吗。即使与一些npc不再见面,但其他的npc依旧如此。 原来标签是撕不掉的,“骄傲”也许会随着我一辈子吧。 一直纠结自己做错了什么 12岁后我便搬家了,不久我也从小学毕了业。那些朋友和老师,大概是不会再见面了吧,至于亲戚呢,少见面了应该也就不会说这些了。确实,事情如我所想的,没跟这些无聊的老师和朋友见面了后,我有很长的时间没听到“骄傲”的评价。亲戚也变得比较友善,并不是说他们一直都给予我“骄傲”的评价,只是以前那些偶尔的评价会刺痛我。 我在中学第一年依旧保持“低调”的行为,在长时间没有收到这样的评价后我逐渐开始放下“防备”,久违地做回自己。但我的竞争意识早已消磨殆尽,我好胜,但我不想竞争。我不喜欢,也不想参加比赛,我担心以前的事情会重演,即使我拿的只是一个参赛者奖。 “做人不要那么骄傲啊。” 真是久违啊,这评价,好久都没听到了。当我觉得这辈子再也听不到这样的言论时,熟悉的言论又在我耳边响起。我微笑着没有回答。我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我自认身上已不存在“骄傲”的时候,却还是收到了这样的评价。 那一天,我再度回想起了,被“骄傲”支配的恐惧。 绝望。算了吧,既然这样的话,我就继续“骄傲”下去,当时的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破罐子破摔的做法。也许是到了叛逆年龄,我进入了摆烂时期。 “我不用读照样比你好。” 轻浮,狂妄,骄傲,彻彻底底地展现了出来。帮那群人印证我的“骄傲”吧。我也“如愿以偿”收到了“骄傲”的评价,但却没有以前来得多。算是好事吗?我不清楚。一段时间后,也再没有听过这些言论,也许大家都不太在意吧。 升上初二后,一切都很正常,我还是能做回自己。只是我依旧被之前的种种事情束缚着。偶然想起往事总会沉思许久。我一直觉得自己肯定是做错了些什么,才会被这样对待。我陷入了寻找自己错误和责怪自己的循环。总之,这一年算是平静的一年,毕竟疫情来袭,行动管制令迫使所有人长时间呆在家里。 初三,行动管制令还在持续。也许是因为长时间呆在家里麻木了,我已经渐渐不再想起以前的事情。 偶然的一次发呆,这件事情又飘浮在我的脑海,我又沉思了起来。或许我根本就没做错什么吧。一个跟以往不一样的想法冒了出来,一直以来我都在纠结自己做错了什么,其实我可能什么也没做错吧。 一切的开始就是小时候的第一名,回顾一下其实自己也只是拿了个第一名吧,我都还来不及感到喜悦就被打断了。我愿意相信老师并没恶意,只是亚洲式的教育比起称赞更多的是批判,想让当时的我不要因为得到了第一名就沾沾自喜。但当时的我怎么懂这些呢,我只会觉得委屈。我再怎么聪明,也只是跟其他小孩一样,期待着认可而已。 对于朋友评价的“骄傲”而言,我重新整理了思绪,得出的答案就是小孩子还不懂事。对,就这么简单。对于那位朋友说的话,我觉得他确实就是模仿着那位老师的口气在说我,想要打击我而已。又或是他确实嫉妒着我成绩比他好的这个事实却又没办法改变。为了他好我还是选择前者吧。总而言之,我感觉他并不明白他当时在做什么。以当时他的理解的话,“骄傲”的意思应该是比他厉害的人都可以用的形容词而已。但不否认,我确实蛮讨厌这位朋友。 亲戚相对来说会比前两者的杀伤力来得更大,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啊。亲戚也经常夸赞我,不过可能他觉得适当的给予小孩子打击是比较好的吧。殊不知我对此话题异常的敏感,经过前两次打击的我,需要的是鼓励抚慰一下当时我幼小的心灵,而不是夸奖更不是多一次的打击。 算是想通了吧,大家应该都没有错,除了那位朋友。不过想通了,标签还是贴在身上,说不定不时又触发NPC彩蛋之类的。还有下次的话就对他使用炎拳吧。 既然如此,我想贯彻我的这份“骄傲”。 顶多算是“不谦虚”吧,我既不骄傲,也不谦虚。我没有夸大自己的能力,也没有非常谦卑。 高一过后,再也没有人提起此事。我依然花着比其他人少的温习时间就获取了较好的成绩。听到的评价也变成“要是再多努力一点就好了”。好吧姑且算是被认可了一回。 你想说我骄傲吗?不,我只是“不谦虚”而已。
1月前596点阅
1年前
01/微 现在大家都在讲“微”。 说“大”与“小”时,“大”是在褒的一方,“小”常是在贬的这一面。如“大人”与“小人”,如“大气”与“小气”,又如“大节”与“小节”。 但若能摆脱“小”的困境,没了“小”的尴尬之后,若能潜入“微”的境界,“微”就有了褒的韵味了。 “微”就是好。 在不能用“小”字来概括形容描述之后,在只能用“微”字,来张扬一个只能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整个宇宙时,视界就骤然拓展到无穷包容与宽大。 在理论的叙述与描绘的想像世界里,“微”的境界就显得漫无边际;在这里,“微”就显示了,它才是万物的根本。 有了显微镜,就能看到细菌,看到细胞,看到血球,之后就有了基因的列阵。 再说物理学界里,认识了原子核,中子、质子、电子之后,又看到了光子。于是,就有了光速的说法。光速,299,792.458km/s,每秒近30万公里的光速,或每秒18万6千英里,这些,都要在“微”的境界里才能体会到的意境。 然后又从无机有机化学里,看到了化学表的112种元素。世界之大,也不过在于112元素里翻滚折腾,像是如来佛的五行山内,孙猴子就是蹦跳翻越不出时间与空间的控制,万物就是在元素表里翻腾搅拌后的流光溢彩。 过后,又来了纳米(nm)的境界。所谓纳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和单位,相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0.000000001m)的空间。在这空间里重组物质内核的微粒,重塑与开拓了物质的特殊另类性能。如今“纳米科技”方兴未艾,人类未来的发展,就摊搁在这“微”字上。 近代又来了芯片,从28纳米到14纳米再到7纳米,又5又4又3地朝1纳米地折腾下去,看来,人类若没向“微”里躜,就不能出人头地了。 “微”是“小”之后,从“贬”翻转过来的“褒”。褒“微”的成语多得是,如:“睹微知著”、“洞幽察微”、“辞微旨远”、“杜渐防微”、“研精阐微”等。 说下文学。 短篇小说的短小精悍后,就来了1500字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着眼于境界与宽旷之外,还要讲究以微知著,由近致远,除了格局虽小,巧开营构,还要寥寥几笔,神情毕肖,最好还能稍带余意不尽,或是欲说还休。 之后还要再微下去,就有了200字之内的微小说。这种文采难现,用字用词,能省就省,忌讳于叙述上“多余、繁琐、复杂、细腻与灌水”的描绘,像是削枝剪叶后光秃秃的枝干,段子式地敍说着赤裸裸的情节。 “睹微知著”,从“微”做起,应该是世人科学家与写作人着眼处和起步点。 02/山寨 说山寨。 最早的印象,是来自《水浒传》与武侠小说里头的山贼的吆喝:把那美人掳回去作“压寨夫人”。 原来山贼就住在山寨,原来山寨就要有个美女镇压着,那当个山贼头子,才当得高光且亮丽。西方的文学里也有山贼,但很少描述贼窝,更没有山寨、压寨夫人什么的。唯独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才有山寨夫人的风采。 就在“山寨”的概念下,也发展出“山寨经济模块”、“山寨文化模型”、“山寨商品模式”的“山寨效率成长”。这一系列的怪招异式,却也能让西方资本大户们吃亏连连自叹不如,只好惆怅摇头摆尾悄然退出。 说山寨,就得说正版,也得说盗版,还得说翻版。 正版是经过正经正道、正统正宗、正规正当的研制后制作出来的产品,研制人当然应当享有相应的经济效益。得了个字:贵。 盗版是偷窃别人的成果并加以复制生产,以获取无需负担研制过程的纯利益的行当。既然是盗版,品质低下,质量低劣也是自在期待中的事。用低廉的价格购买低廉的产品,就要有面对价廉物不美的勇气,所以事后就无需捶胸顿足了。得了个字:廉。 翻版是在盗版之余,翻了翻,动了动,在外观上,在关键处,动了手脚,让似曾相识又仿佛陌生却又能让你心动。价格与品质,让你又爱又恨。得了个字:晕。 纵观全世界的经济体内,哪一个国家能胆敢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曾山寨过?哪一国不曾在遮遮掩掩,钻营到第一桶金后,才有后续的资本积累和后来的辉煌。 在研究与学习的同时,并研制、揉合、搅和、增添后,注入新创意、提升效率并开发新功能的项目,从而研制出另一种品牌产品,且以较其他品牌更低廉的价格走入自由经济市场呢? 在经济成长的过渡与转型期,模拟仿效就是种探索,最主要是要有创意。其实,另拓门路,锦上添花,山寨不山寨的,最后还是经济效益说了算。 山寨山寨,贵就在于它能锦上添花,而且还不道貌岸然高高挂起且丝纹不动。 山寨山寨,好就在于它能真面目面市,而且还能花枝招展,亲切和蔼让愿者自来。 我总是很愿意回忆2008到2012年那年代。那是安卓操作系统刚面世不久,中国正弥漫着各式各类的山寨手机和手板电脑,既便宜又眩目。 那时期,我有过一台山寨版的,在被啃了一口的苹果,玩着安卓的操作系统,妙的是,屏幕都是触幕点击的,看电影,听音乐,查询股市,收发电邮,上脸书,横行直冲,还真神。 那时代,光碟播放机也很流行山寨,电影的翻版更是遍地繁花,逛地摊,就是件乐事。 说山寨,想山寨。不能不说,那是个有声有色的记忆。 03/忍 忍,是心上架刀的事。 忍无可忍还得忍。打落门牙还要含血吞。所有的牢骚所有的愤怒所有怨恨都得吞进腹腔再锐化成气息,然后输导到肛门,让屁去张扬心中所有的不忿。 政治导师是这么说的:百忍成金,百忍成精,百忍才能成正果。 政治谋士也是这么说:卧薪尝胆,让所有的激流都化成淙淙细水,让所有的激情都潜伏,让所有的敌人都被蒙蔽得愣头愣脑。 忍得住,才能成大事。 忍,是政治家们能不能成大业的标杆。 跨得过,人缘奇好;跨不过,连狗都不容。 这标杆的高低,能成就一个政治家前进的步伐,个人的境界。 对上面的权势压抑,要忍。要下面的调侃揶揄捣蛋,要不记小人过。随波逐流下,虽说是有自己的一番抱负,但在狂风骤雨下,避一避风头,忍一忍心中的那团怒火,想想未来风暴过后的那片蔚蓝天空,还是要忍,要忍住,守住大局。 大喜大乐的事,脸上贴金,光彩光荣的事。但上头老板的告诫是:低调。不惹事,不招嫉,暗底下高兴就好。忍住。 大悲大哀,撕心裂肺的事。但上头老板的告诫也是:头脸颜面还是要的,所以还要忍住,还要强颜欢笑,碎牙含血吞,天大的事也当没事。 直到那一天,所有的都不用再忍了,就成了真正的政治赢家。
1年前
1年前
博爱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好, 从小,我在情感上就不能自主。很多时候,我都处于在担忧焦虑里,特别是人际关系这一块。 我看自己是没有用的,同时又憎恨自己的懦弱,我连自己的想法我都无法勇于表达,很多时候自己会沉沦在过多的想法与担忧里!深怕别人会生气我!所以,我很不开心! 小时候,爸爸有外遇而离家出走,妈妈就独立抚养我们三兄妹长大。 我是家中的老么,因此陪伴在妈妈身边最长时间的是我,哥哥们一成年就离开家在外生活了!妈妈对我的态度反复无常,比如,她习惯性夺命连环call我。因此,我要外出时都会自我谴责挣扎一番。 令我最难受的是,当妈妈生气时都会对我不理不睬!最近,妈妈因着某些事生气而整个月没回复我的信息和接我的电话。 我真的很伤心,上班也不能专注,每天处于低落的心情。有时候,我很想硬下心肠不管,就由得她!但,同时我又焦虑起来,心里非常害怕担心她不再爱我。 我该如何做,才能解脱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 困惑的人上。   情感需求被过度索取    沟通舒缓母女关系 困惑的人: 你好!谢谢你的来信。根据你所分享的,我感觉从小你就养成乖巧懂事,温柔体贴的性格——特别是对着自己的妈妈。 依照依附理论,由发展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所提出的混乱型依附关系,能贴切解剖你们的亲子关系,你们的亲子关系综合了焦虑与逃避特质的依附类型。 怕被讨厌压抑自己 你们母女之间的关系,在情感上的需求反复无常且是被过度索取。这样的亲密关系依附类型影响你的身心发展,把你推向谨言慎行,步步为营免得妈妈不开心! 这类型的依附关系也影响着你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行为举止都尽量不得罪他人,深怕被讨厌,只好压抑自己,不敢表露自己太多的想法以及情感需要,这符合了你所提到的不能自主的情感。 也许,妈妈在婚姻里的遭遇,关系失去平衡而使安全感瓦解且产生了焦虑。当时,你与妈妈最亲近,很自然地,她情感上的需要就转移到你的身上。 根据美国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莫瑞·鲍恩(Murray Bowen)提出系统家庭理论观念,其一:三角化关系 (Triangulations)能解释你与妈妈的亲子三角化运作机制——视子女为慰籍者形式(the child as refuge triangle)。 成妈妈情感依赖对象 三角化行为的主要影响就是焦虑(anxiety)。一旦焦虑上升,人们就更需要情感的紧密———又或者说,无形中你扮演了妈妈情绪需要的咨商师,对妈妈的情绪需求加以回应,成为妈妈情感依赖的对象。 长久下来,你内化对妈妈的责任感。一般认为,这样的三角化情感机制,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与他人建立关系方面照成冲击。 依附关系是可以改善的,并恢复安全型的亲子依附关系。你可以多了解自己和妈妈之间,能以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是让你们母女觉得舒服的?例如:鼓励妈妈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以冷漠索取情感需求;妈妈需要多久的时间作为冷静期等。 在这期间,你们有个共识不互相催促和解。母女关系应当是安全的,要相信没有任何事情能分割你们母女的关系。 自我分化平衡想法感受 依照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里的自我分化概念,分化的自我可以平衡想法和感受,既有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也有抵制外来情绪推动力的自我控制。 与此相反,不自我分化的人们倾向于情绪化,对其他人不是顺从,就是逆反。他们没有独立的自我,相反容易将自己的感受与其他人融合(fusion)。他们发现很难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尤其是面对令人焦虑的事件时,这概念能与你的境况相对照谈论并深入自我了解。 自我练习建立安全感 我建议你可以从自我练习开始建立安全感。当你感到焦虑或是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先静下心来,然后告诉自己:我已经是个大人了,我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妈妈也是成年人,我相信她有能力独立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母女的关系是安全的! 这么做是为了慢慢清除那些从儿时期一直遗留在身心里的深层焦虑与恐惧,只要记得常常练习,就能慢慢减少焦虑、自己提供自己安全感。如果又加上妈妈愿意一起努力、共同建立安全感,那么母女俩就可以一起往安全依附的道路前进咯! 最后,我祝福你能在这件困难上取得胜利。如果问题持续,家庭问题无法改善,那我建议你别迟疑地寻求专业家庭辅导。祝福你! 博爱主持人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johorbahru@sinchew.com.my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agapejb@gmail.com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16-275 9195
2年前
这天晚上,因为错过了一步之遥的末班公交车,在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打车回家。费用虽是比平时贵了些,但都这个时间点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摸摸鼻子认命。看着昂贵的打车费,心里不禁感到后悔,要是早一点点的话就不用多花这笔钱了。 我身处的巴士站十分靠近一家音乐厅,几乎是坐在那就可以享受免费演奏会的程度。音乐厅传来一阵美妙的乐器声,我知道,现在轮到钢琴演奏。这优美的旋律带着一丝熟悉感,我最清楚不过了——曾经我也算是个钢琴演奏家。虽然不是特别厉害,但也绝对不差,毕竟大把青春都献给了钢琴。我跟着音乐摆动,十分享受,直到掌声四起,我才意识到演奏已经结束。接下来迎接我的并非下一段表演的主持声,而是来自德士司机的喇叭声在催促我赶快上车。 “小姐,我都在这等你5分钟了……”一上车,马上感受到司机大叔有些不耐烦。不过我想也是,换做是我大晚上的,顾客要我等5分钟才愿意上车,我可能早已发火了吧。除了道歉,我也没有其他办法表达歉意,只能带着愧疚感乘坐这一段路程。因为太过陶醉于演奏会的琴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自己和钢琴的世界,谁也无法干扰。 车子缓缓移动,我望着窗外的夜景,心里很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心情很复杂。夜晚总是有股魔力能让人感性起来,我想我现在就是这种时刻。十分久违地再一次接触到钢琴,即便只听着别人弹奏的声音,各种情绪仍然涌上心头,其中不乏后悔。 我果然还是热爱音乐吗? 3年前,我决定不再继续弹钢琴,结束了自10岁起14年的钢琴生涯。在我意识到压力已经大过我对音乐的喜爱,每一次练习不是兴奋而是压抑时,我就知道我或许应该停下脚步。虽然是一项很重大的决定,但我也承认当时确实带着那么一些许的冲动。 我现在竟然后悔了吗? 要是我当初再努力一点点,再坚持一点点,那么现在站在音乐厅弹奏的人是不是我?在台上用音乐与观众交流的人是不是我?收到如雷掌声的人是不是我?这一刻,恨不得马上让时间倒流改变过去。好想继续弹钢琴,好想要演奏,好想要在众人面前表演,好想要用音乐聊天,我似乎真的后悔了。只不过时间是残酷的,和现实一样。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时光机,无论有多迫切,时间本就从不为谁改变。 解锁好多新技能 此时,司机大叔再一次叫住了我,告诉我已经到达目的地,依然是那不耐烦的语气。我感到很抱歉,但除了多塞一些小费,并没有任何办法,我只希望这样能弥补我的过失让司机大叔消消气。还好司机大叔看见那一笔小费之后,我总算能用余光看见他脸上扫过一丝微笑,微微上扬的嘴角让我知道司机大叔很满意。要是我后悔的事也能用金钱来换取,那该有多好。 拖着疲累的身子从包里掏出钥匙打开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放在玄关的两双鞋子。这两双鞋子是一个很好的外国朋友送的,因为知道我喜欢这样的款式,却因为不确定我喜欢什么颜色就干脆两双都买给我了。回忆闪过,在结束漫长的钢琴生涯后,我接触了许多的新事物,包括以前就很感兴趣却一直因为演奏事务很忙没办法实行的爱好,在那之后终于都如愿以偿。学会了新的语言、认识了知心的外国好友、到处旅行、开始料理,还有好多好多的新技能和新体验被我一个个解锁。玄关里的鞋柜上方还有被我贴成爱心形状的照片,这些都是我选择不再继续弹奏之后到国外打工度假的回忆。 就在我把鞋子都收回鞋柜的时候,我像是突然清醒过来般,意识到如果我当初继续弹奏,我的人生会与现在有多么不同。可能我还是继续压抑,甚至比以前更艰辛地弹奏,但也有可能我撑过那段辛苦的时间后一切都轻松起来,我比以前更享受并且变得比任何一个人更热爱音乐与钢琴。只不过我清楚知道,要是我当初选择继续,那我不会学会新的语言、不会认识来自他国的好友、不会到处旅行、不会开始料理、更不会发展那些一直想做的兴趣爱好。珍贵的国外打工度假,也不会作为美好回忆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 关上玄关门的那一刻,我想我已经释怀。大吐一口气,转念一想,那也并不是什么很让我后悔的决定,也可以说是一项无悔的选择。坚信自己所选吧,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真的没有什么事情会变得更糟。 因为选择权一直都在自己的手上。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