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原住民畫家
人物
畫家沙・克約/用畫筆為族人發聲 “原住民不是外來者”
“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外來者(alien)。”特姆安(Temuan)原住民畫家兼社運分子沙·克約(Shaq Koyok)如是說。他出生於雪蘭莪州的浮羅甘拔士鄉村(Kampung Pulau Kempas),祖輩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繁衍,是名副其實的土著。然而,他們的家一再被髮展商以發展農業為名摧毀;在成長過程中一再遭遇歧視;生活的州屬儘管繁華,但所居住的區域仍舊沒有電源、手機信號,繁華似乎與他們無關。 像是隱形人,被社會遺忘在角落裡。沒有人關心,那他便用自己的畫筆記錄眼前的狼藉,為自己的族人發聲,講述著屬於他們的故事。 和沙·克約見面的日期幾經更改後,終於落在3月底的某個上午。我們比原定時間提前15分鐘抵達他居住的公寓後,就發信息給他以示通知,並且心想興許能提前開始我們的訪問。 “我還沒準備好,我們還是11點30分見吧。” 回覆有些出人意表,因為根據過往經驗,受訪者一般不介意提前開始,於是我們尋思可能是每一位藝術家都有些獨特個性和原則的緣故?心裡不禁開始描繪他的形象:高冷、不苟言笑,極具個性的藝術家…… 11時30分正,一個身穿T恤和短褲踩著拖鞋,一副居家打扮的年輕人向我們走來,朝氣蓬勃的笑臉頓時擊碎了我心裡剛勾勒出的模樣。他領著我們踏進他的家門,厚重的木門推開瞬間,牆上一幅又一幅富有強烈個人特色的畫作爭相映入眼簾,彷彿走入了哪個畫廊。由於他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初時以為會有些許凌亂的工作痕跡,結果再次讓我出乎意料,非常地整齊、乾淨,稱得上一塵不染。 “昨天是很凌亂的,在我創作時,我的書、草圖到處都是,廚房變成我的工作室。但因為你們要來,所以我收拾了。” “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外來者(alien)。” 特姆安(Temuan)原住民畫家兼社運分子沙·克約(Shaq Koyok)如是說。他出生於雪蘭莪州的浮羅甘拔士鄉村(Kampung Pulau Kempas),祖輩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繁衍,是名副其實的土著。然而,他們的家一再被髮展商以發展農業為名摧毀;在成長過程中一再遭遇歧視;生活的州屬儘管繁華,但所居住的區域仍舊沒有電源、手機信號,繁華似乎與他們無關。 像是隱形人,被社會遺忘在角落裡。沒有人關心,那他便用自己的畫筆記錄眼前的狼藉,為自己的族人發聲,講述著屬於他們的故事。他笑得有些靦腆,短短的一句話好像已經透露他堅持要11點30分見面的原因。 沙·克約出生在一個八口之家,家中兄弟姐妹共6人,他則排行第五,目前除了他和弟弟因為求學的緣故離家,他的家人還居住在老家浮羅甘拔士鄉村附近。 從中學時期開始,他就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當一名畫家,並堅定地突破一層層難關朝著夢想邁進。 “當時,我的中學老師說,想當畫家就得到大學去學美術。因此,我一直在找可以上大學的途徑。” 彼時的他,對於如何使用電腦一無所知、英文水平夠不上考入大學的標準,於是他報讀了學校的電腦課程,努力進修英文,竭盡全力地一點點朝自己的夢想邁進。 天道酬勤,他如願考上了大學修讀美術系,還獲得默迪卡國際實習獎學金(Merdeka Award Grant for International Attachment)出國遊歷。 藝術能吃飽,也能做出改變 沙·克約非常幸運,得到父母親的全力支持。儘管他們的學歷不高,也非高薪厚職,卻從不會干涉、批判孩子的選擇。他無奈笑道,許多家長認為藝術只能是愛好,而不能作為事業,而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從藝遭到家長反對,他為此深感難過。 “他們會帶爸媽來我的工作室,只為了向家長證明他們當藝術家的決心。我就覺得,哇,原來壓力這麼大。” 當然,他坦承萬事起頭難,在事業開始的第一年有些艱辛,面對著如何將畫作帶入展廳,如何賣出他的作品等等問題。“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的話鋒迅速轉向,“但我喜歡挑戰。我盡我所能不當伸手將軍,不跟父母要錢。” 後來漸入佳境的同時,他發現藝術不僅能溫飽,還能激發他人帶來改變。“這對我而言,意義重大。” 他強調。他將藝術融入社運中。每每探訪原住民村落時,他會舉辦美術工作坊,鼓勵當地人以畫代嘴,向外界表達無法言說或不敢言說的話。“他們通過畫畫釋放壓力,內心就能得到平靜。當他們上完課程後,晚上都能睡個好覺。” 人們對原住民一無所知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是“原住民”的面貌一直很模糊。對於他們的長相、文化、習俗、信仰、聚落等等都知之甚少,彷彿是生活在一個國家兩個空間,河水不犯井水,互不打擾也沒有交集。 對此,沙·克約亦深有同感。“當我上大學時,我覺得自己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他們也覺得我是不同世界的人。我意思是,人們對原住民一無所知,他們發現我們並非身處在同一個空間。” “我覺得自己就像外來者。當我去檳城辦展覽時,我猜很多人應該不知道原住民(Orang Asli)這個群體,他們以為是我編造出來的,我真的大為震驚。” 他曾以為所有人知道原住民,結果他被迫成為原住民的“代言人”,向前來觀展的人們一一介紹、解釋。從此,他意識到自己的展覽有助於拓展國人關於少數社群的視野,能用他的言語和畫作將原住民從“透明”轉化成“實體”,這一認知成為他願意表達的最大動力。 “我希望我能做更多,舉辦更多和原住民有關的講座,代表原住民出席很多會議。我意識到我不僅能畫畫,我能向人們普及更多關於原住民的知識,人們開始瞭解原住民。” “我希望未來會有所改變。” 這也是他目前堅持畫人像的原因,希望人們能通過他的畫作,認識到原住民的真實面貌。 要原生態還是要現代化生活? 沙·克約無奈說,一些原住民的村落仍舊沒有像樣的電源和水源,比如彭亨、吉蘭丹的郊外地區,甚至在繁華的雪蘭莪州亦如此。 “政府人員或政客的說辭是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偏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很多是貧困社區,沒有錢付電費;居住的地方沒有地契(title),可能是森林保留地或所有權屬於種植園。” “電力公司表示名單上沒有村莊的名字,加上村莊沒有地契,特別是在森林保留地,他們無法提供電源。” 簡而言之,他們面對的問題複雜且棘手,猶如老鼠拉龜,不知該從何下手。所以有的原住民開始往外遷移,可是仍有大部分原住民堅守家園。“這是他們祖輩世代居住,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是他們的身分證明。” 除了欠缺電源、水源,原住民聚落亦沒有良好的道路、通信渠道可用,沒有信號覆蓋導致沙·克約想要與他們取得聯繫也非易事。 “我的村子也沒有信號,我要想打個電話都得跑到5公里以外的主幹道路,這是雪州萬津(Banting)啊!隔壁村也沒有。” 這樣的生活可以說得上“原生態”了。然而,矛盾的是,經常會有一些人認為應該讓原住民抱持原生態的生活,免得他們的文化消亡,但是卻忘了“原生態”往往等於“不便”。 我曾看過一本由前部長韓春錦拍攝的影集,記錄著砂拉越原住民本南人的生活形式轉變的全過程。 原本他們的一日三餐靠狩獵、捕魚衛生,自給自足即可,不需工作不用金錢,吃飽喝足躺著發呆放空的悠哉人生。後來伐木集團開進森林,日常飲用的河水變得渾濁,能捕獲的魚越來越少,他們開始工作掙錢,逐漸成為需要為錢煩惱的人。 他們也換上時髦的T恤牛仔褲,買了手機,家中也有了電源;從前攀山涉水全靠腿,如今開著摩托車在道路上奔馳,即使生病了到鎮上看醫生也方便許多,生活漸漸現代化。 只是,好像得到了什麼,同時也失去了什麼,就像環保和發展總是背道而馳的一樣。 讓原住民自己決定走哪條路 沙·克約也曾為此掙扎過,不斷思考哪個選項會更好,但是最終認為應該要給他們另一種選擇,讓他們自己決定該走哪條路。 他解釋說,原住民並沒有時間觀念,只知道要活在當下,依靠大自然的賜予生活,是浪漫而且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 “可是在現代,你需要錢。因為需要送孩子上學接受教育,需要照顧自己的健康,養家餬口,都需要錢。” “他們現在會為錢所苦,以前則不會。所以我經常會給他們選擇。” 只是,他強調凡事離不開“平衡”,金錢至上並非良藥,就像想要健康,就不能光吃米飯,還得營養均衡。 環保與發展亦同理,“過猶不及”永遠是真理,反正我們不是小孩子,為什麼不能兩者都要呢? 更多文章: 品冠/秉持炙熱之心繼續走 音樂路上無懼新挑戰 南音傳人林素梅/南音絕不只是老人家的音樂 巖畫守護者蘇招月/追尋巖畫深邃之美與文明足跡 建築師梅志雄/人生下半場,我要去見識更多未曾見過的風景 歡迎蒞臨鬼才導演Tim Burton的奇幻暗黑世界
2年前
3.7千点阅
人物
更多原住民畫家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