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台湾太太

近来看见一则台湾新闻,某公司有新同事第一天上班,报到后坐在位子上打开早餐正要吃,被告知上班时间开始后就不能吃,结果中午休息时间就一去不回了。这新闻引起广泛的讨论,“若发现你的新公司不能吃早餐,你会跟他一样帅气走人吗?” 不是生长在台湾的人看了此则新闻,肯定会大吃一惊,认为“有那么严重到需要离职吗?”或是“什么,竟然可以边吃早餐边上班?” …… 其实台湾人从小学生到成人,几乎每个人早上都会拎着一袋早餐踏入校园或公司。到学校,第一件事便是拿出早餐享用,边与同学话家常,那是一段幸福时光;出社会工作,上班坐上位子后便打开早餐,开始边吃边工作,享受着美味现做温热的餐食。当早晨的幸福活力来源被禁止时,宁愿辞职走人,似乎也就见惯不怪了!而我也是嫁来大马后,才发现台湾上班族觉得的“再正常不过”,对他人而言却是“不可思议”! 在大马,我习惯带着早餐到公司休息区享用,日复一日,虽然休息区大多数只有我一个人,但我从未觉得奇怪。直到近期有同事问我,“你为什么不在家吃早餐?”这个问题我从未思考过,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语塞。 难怪,这些年来鲜少看见同事携带早餐来公司享用。百口莫辩,我也思索着“为什么不在家吃早餐?”最后结论是:“从小到大拎着早餐上学、工作的这份幸福感,以及记忆的累积,很难割舍!”这是没住过台湾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大马的早餐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美其名称为早餐,却几乎都是午餐也能吃到的餐食。我则入境随俗,早餐不再像台湾一样天天到早餐店打包,而是每天早起自己准备料理,再拎到公司享用,依然守着我那分外带的晨间幸福感。 习以为常后,当我回台湾,才了解早餐店真的是一件很台湾的事,世界上很少有地方和我们一样,能让早餐走出家庭之外,也突显了台湾人早餐喜爱外食外带的习惯。即便在家无所事事,台湾人也会特地外出买早餐回家享用,连咖啡、奶茶等饮料也一并外带;假日为了吃早餐也会早起,只因365天,早餐可以有365种选择,从丰富多变的食材与口味,到充满人情味的互动与食物的温度,3分钟做好一份蛋饼,5分钟完成一套三明治,不管是要辣不要辣、吐司要烤焦一点、半熟蛋或是全熟蛋、汉堡不要抹沙拉酱等等,只要是在有限的时间、人力之下,老板大多乐于客制化,以及饮料从冰、温、热一应俱全,糖分可调整,满足各种需求。 幻想着可以开台湾早餐店 “便利、快速、经济实惠、多元选择、人情味”,是台湾早餐的特色。而一家又一家早餐店在街头巷尾高密度地成长,也成了台湾独特的“街角风景”。它们不单反映出早餐产业的时代性,也承载着不同世代的记忆累积,如今连便利商店也贩卖众多的早餐商品。 而我,一整天的餐食里,最爱的就是早点,不管是中式的蛋饼、煎饺、饭团、锅烧意面,还是西式的汉堡、铁板面、松饼、贝果,又或是米粉、面类、粥类、粽子、羹汤等传统餐食。先生回来大马最怀念的也是台湾早餐,还幻想着可以在这里开一间台湾连锁店般贩卖多样化食物的早餐店,生意肯定火红。流着口水,笑着做着他的白日梦!
11月前
几年前刚嫁来马来西亚,有次与家人外出到煮炒店用餐,一上桌便送来新鲜红辣椒末,以及蒜头末。看着夫家人,拿起酱油碟,放入辣椒末及蒜头末,再淋上酱油,我开心地想着“等下应该有白斩鸡、蒜泥白肉等美食,可以大快朵颐”。 滑蛋河、咕咾肉、蚵煎、炸鸡、炒青菜等,一道道菜被送上餐桌,就是盼不到我所期待的佳肴。看着家人每一道菜几乎都可以搭配着辣椒蒜头酱油吃,内心嘀咕着这些菜都很有味道了,怎么还要沾酱油吃? 台湾料理搭配蒜头辣椒酱油,都是属于清蒸,水煮等没有过多的调味料理,因此台湾的白斩鸡,必定搭配蒜头酱油,喜欢辣的加点新鲜辣椒,完美绝配。如同这里的鸡饭,一定要搭配辣椒酱和黑酱油,一样的道理。 喜好蒜头的我,当时只能将调好的蒜头酱油,捞起蒜头末配着饭一起吃,当天实在没有一道料理我可以沾着酱料一起吃的。逐渐地,我才明白大马人饮食习惯,不管是吃粉类,或是吃饭叫菜,甚至是一些小食,无论order什么食物,不管调味是否为重口味料理,一定会附上一小盘辣椒才算完整,不然好像没有味道似的。 连当时我去速食店都被吓一跳,台湾速食店附的酱料都是番茄酱,薯条搭番茄酱就是绝配,大人和小孩总喜欢一根根薯条沾着番茄酱吃,非常过瘾!然而大马人不仅吃薯条,连吃炸鸡都要沾着辣椒酱吃,小小年纪的孩子便很会吃辣,而且速食店不是随餐附上几包酱料包,竟然是一大瓶酱料摆在一旁,人人各自拿着小碟自己去按压盛装酱料,看着大家一盘接着一盘拿着辣椒酱,被无辣不欢的场景吓一跳。再说,我们吃炸鸡都撒上胡椒粉,怎么来马来西亚变成辣椒酱了! 没有最辣 只有更辣 此外,初次在速食店点餐,倒是被搞混了,这里一律给辣味炸鸡,除非点餐时特别强调要点original口味的,完全颠覆想像“原味不是理所当然,辣味才是正常版。”可见辣椒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它们在大马人的心目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辣椒就是整份食物里面的灵魂,不同的辣椒酱会搭配出不同的味道,如云吞面搭腌渍过的青辣椒,吃椰浆饭少不了Sambal(参巴)辣椒,肉骨茶要加蒜头和小辣椒黑酱油,印度煎饼配咖哩酱汁和参巴辣椒酱…… 因应不同的食物,配上不同的辣椒,没有了辣椒,似乎食物也失去了灵魂,连水果(Rojak)吃起来也能是辣的。仔细一想,不难发现大马三大民族饮食习惯都离不开辣,把辣混合在当地传统的美食内,形成不同的风味,导致辣的食物形形色色,对于辣椒的追求也非只限于味道或单一的辣味,更讲究辣椒和香料的调配,以及辣酱与食物的组合,各家甚至有自己的祖传秘方,无形中培养出大马独有的“吃辣”饮食习惯。 再则,随处都能找到辣的相关食物,大马饮食文化与环境从小培养嗜辣高手,即使对于辣没有特别的偏爱,却也已习惯每餐都有辣椒的踪迹。我时常看见大家吃辣吃到痛哭流涕,一边嘴里喊着辣,一边又大口吃着,再灌下几口水。不吃辣者,感觉他们是自虐,对吃辣者而言,则是享受着味蕾的冲击,吃辣的爽感。 婆家餐桌也时常出现自制辣椒酱或是辣椒酱油,患有胃痛毛病的家婆,总是抵挡不了辣的诱惑,每每嘴里喊着“很辣,不能吃太多!” “吃一点点可以,不要吃太辣就好!”但是下一餐,餐桌依然会出现超级辣的辣椒。虽然要不要加辣、要配哪种辣终究是个人偏好,但不可否认,大马人吃辣就是吃大马独有的饮食味道,对于辣“没有最辣,只有更辣”的热情,随着岁月不曾削减。
1年前
家婆发烧咳嗽不止,请我们不要过去她住所,但是心想总要尽点孝心,便上超市采买水果,路过面包店,被刚烤出炉阵阵香气所吸引,便决定买一些面包和蛋糕,方便家婆随时享用,补充体力。 开开心心地送上伴手礼,顺口说刚出炉的面包,正好可以当下午茶吃。“刚出炉的面包,热!会发热气,我不吃,你们拿回去吃。”瞬间我无言以对,心里嘀咕着面包有热气?为什么?放凉再吃就好呀!接着,家婆主动表示,自己已喝了两杯凉茶,比较舒服,请我们不必担心她,但话锋一转她表示不能再喝凉茶,感觉身体太凉了。“热气又太凉?”真的让我一头雾水。 回家途中,向先生抱怨“为什么面包有热气?”先生回应“因为高温烘烤!”我不解地反问“那蛋糕不也是高温烘烤,为什么蛋糕没热气?”先生也语塞。没想到当天晚上换先生反复发烧,家婆获悉也来电关心,还叮咛着“不要冲凉,会有热气”。此时我泡了一杯热热的Milo端给先生,想说不舒服喝些热饮尤其巧克力甜甜的容易入口。先生突然说:“这个有热气,不能喝。” 今天一直听到热气热气……我突然脾气爆炸质问:“到底什么是热气?热热的水,高温的任何东西,就是有热气是吗?那煮饭炒菜都是高温,连白开水都是高温煮出来的,你通通不要吃!” 台湾文化,发高烧时长辈会嘱咐去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再上床休息。我们女生身体不舒服,或是心情不好,又或是寒凉的天气,来一杯热巧克力,身体瞬间得到安慰与满足。只是为了让先生舒缓身体的不适而泡了杯热Milo,却被“热气”搞得一肚子火。 为什么大马是一个热带国家,不只是天气炎热,人都有热气?从小被教导生病就是病毒感染,身体发烧主要是消灭这些入侵的病毒,是人体正常主动防卫机制,实在无法接受“热气”之说。先生自己也不清楚,一问三不知,无法给予我满意的答案,当然我也无法接受。 为了解决疑惑,我上网搜索热气的相关资料,才发现大马口中的热气,就是上火的意思。然而透过吃东西而导致身体上火,台湾比较少见,至少我活到四十多岁还未曾因为吃东西而上火,反而曾听闻妈妈嘴里长了一个大脓包,表示自己睡眠不好水又喝得少而上火。 大马人常将发热气挂在嘴边 再则,麻辣火锅、羊肉炉、姜母鸭、麻油鸡、当归面线等,台湾人一年四季皆尽情地享受这些美食,不曾听闻台湾长辈叮咛夏天不要吃会上火。不仅吃,连喝杯咖啡我都曾听大马同事表示,自己发热气嘴破,因喝太多杯咖啡之言论,曾令我无法理解咖啡也能与热气画上等号。 大马人太常将发热气挂在嘴边,以至于几乎每到一家店吃东西,一定有贩卖凉茶、薏米水、菊花茶等,偏偏我不喜欢这些凉茶,反而喜欢teh tarik和绿茶,家婆却常说teh tarik凉不要太常喝,绿茶凉不要喝,对于家婆这类别的凉与凉茶类的凉不一样,她只接受凉茶的凉,其他的凉一概拒绝饮用。 难怪每次从台湾带来高山茶叶当伴手礼也不见夫家品茗,反而比较常喝当地的普洱茶,这款茶对我而言有种发霉味,反而我不爱。我才了解茶有熟茶和生茶之分,生茶属性寒凉。 再度颠覆我的认知,台湾人一年四季都在喝手摇饮,只听到大家谈论的是哪一家的什么茶是招牌,哪一家的什么茶好喝,不曾听闻什么茶凉,也没有人追究奶茶里面的茶是什么茶叶,人人只在乎茶的香气。 大马与台湾天气不同,也蕴含着许多的文化差异。但我相信当我们心情快乐、夜夜好眠、心神安定,吃什么都可以,绝对不会上火!
2年前
“什么你下午才去学校上课?6点放学?” 听着今年入小学就读一年级的外甥女分享着上学点滴,突如其来的讯息让我这个外籍新娘着实吓一跳。出生于台湾的我,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是一大早出门上学,即使大学选修课也都是从早上开始排课,很难想像一天上学的起点是从下午1点开始。 “下午1点,这个时间是我们台湾小学和中学生的午休时间呢!”中午12点,台湾小学和中学统一由学校提供营养午餐,三菜一汤一水果,记忆中主食有炸鸡、卤排骨、日式咖哩、意大利面等,偶尔还附上甜点或饮料呢!全是由班上同学轮流打饭打菜为同学服务,如此也省去家长送便当的麻烦与舟车劳顿,也节省学生挤去福利社(如这里的食堂)购买餐食的时间,40分钟用餐时间,大伙悠哉地将桌子合并,一群群好朋友自成一圈,开心地聊天吃饭。 用完餐,另有半小时的午睡时间,犹记得学校会派纠察队如这里巡查员巡堂午睡秩序。小时候都觉得午睡这件事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每次趴在桌上总是将头盖在制服外套下,人人躲在里面偷写作业、玩耍、传纸条等。直到长大后,忙碌的工作,根本巴不得天天都有午睡时间! 而外甥女却是一早父母亲上班时送往安亲班,在安亲班写功课、用餐与“冲凉”,再由安亲班送达学校。下午休息时间,有时是小姑早起准备携带的点心,有时让孩子拿着两令吉去食堂选购,她最喜欢买的是鱼丸,这也是上课唯一的休息时间。 真的是文化大冲击! 再度令我大吃一惊,“在安亲班冲凉才上学?”“自备或只能在食堂买,还只能在食堂用餐?”“下午1点到6点放学,只有20分钟休息,长时间坐着学习,大人都受不了,何况是小孩?”“上厕所更是不便,孩子口渴还能尽情地喝水吗?”……脑袋瓜里不断冒出一堆问号,真的是文化大冲击! 此时唤醒我记忆中充满欢乐的校园回忆,小学与中学每上课40分钟就有10分钟下课休息时间。 “当当当档~档当当当~”这是学生每天都会听上十几遍的上、下课钟声,也是学生时代又爱又恨的钟声。钟声响起的那一刹那,脑子全都瞬间清醒,一些人冲到福利社买零食饮料,一些人呼朋引伴玩跳绳、玩弹珠,有的人则在操场打球,在跑道上奔驰,还有分散在校园各处如溜滑梯、荡秋千、吊单杠等玩耍的身影,甚至还有人在教室里打打闹闹的好像在上演“武侠剧”。 另外一批人喜爱下课时,跑到别的班级去串门子,有时还会去老师办公室和老师们聊个几句,这些人是我们的八卦发报站。其中不乏一些人会利用此时跟喜欢的对象聊天,当时还流行一首歌〈十分钟的恋爱〉,道尽学生时代恋爱的酸甜,对浪漫的幻想,这10分钟对学生们来说可是一点也不能浪费。 人人几乎玩到最后一刻,听到钟声响起才迅速进入教室坐好。紧接着“起立、敬礼、老师好。”……上课与下课场景一天反复上演几次。不管上课多累,经过下课10分钟的洗礼,回到教室人人绝对变得神采奕奕。 大马孩子们上课时间与制度代代相传,大人与小孩早已习以为常,肯定的是人人也善加利用那20分钟的下课休息时间。下课是学生追求的欢乐时光,也是长大成人后的美好回忆。没有对错,校园生活本来就是用来怀念的! 当我还在回味着,一旁的外甥女突然说:“我们去厕所时间不能太长,且如已有其他同学去上厕所,需要等同学回来,下一个才能独自出发去上厕所。我教室在三楼,我要走到一楼上厕所,一楼才有坐厕,我不会蹲的马桶,所以都要等到休息时间才下去上厕所,不然会花太长时间。” 再次被外甥女的话震撼到——“上厕所规定不能太长时间?”“现在的孩子不会用蹲厕?”下课时间,我们女生总是一堆人相约去上厕所,仿佛一落单就是可怜边缘人,浑身不自在。而且我那个年代,校园没有坐厕都是蹲厕呢!今天真的收到太多新资讯,脑袋已嗡嗡作响,今日的文化冲击先暂时告一段落,让我好好消化一下。
2年前
外籍新娘,非公民的我一直从未在马来西亚投过票。投票一事对我而言是遥不可及之事,因此未曾放心思于上。直到一位常住香港的朋友回到马六甲家乡定居,谈起第一次去投票的趣事,我才吓一跳,因为我跟他所认知的竟然一样! 在台湾,进入投票所走到圈选处,统一使用政府所提供的印章来盖章圈选,也就是确认身分、领取选票、盖章、投入票箱,如此简单的程序便完成投票手续。这位香港回来的朋友,试图用有墨水印的手指盖在选票上属意的候选人空格,发现手上的墨水干了,怎么也印不出颜色来。情急之下,犹豫着是否再返回要求手指重新沾墨时,突然瞥见桌上有一支笔。朋友意识到笔的用途,遂拿起笔在选票空格中画个“X”记号。投完票,他才放心地走出来,但过程中被自己的举动惊吓到又觉得好笑。他说:“太长时间没回到大马投票,都忘记怎么做了,幸好墨水没有弄脏选票,没有白白浪费自己投票的权益。” 此时我也才恍然大悟,原来投完票大家手上的墨水印不是为了在选票上盖章,而是为了辨识已投完票的身分,惊觉自己还真蠢!早些年内心曾嘀咕着“为什么要用手指?台湾是在各个投票处统一提供一模一样图案的印章,让大家盖在选票上,美美,又不担心手指弄脏选票,手指也能保持干净。”当时自己还天真的找到满意的理由:“印章是华人文化,所以未能普遍运用在大马的选举里。” 炫耀沾上墨水的手指 天呀,真的大错特错!谁说墨水一定是用在盖章或是手指盖印用?原来也可以用来辨识身分,真的大开眼界了。在台湾投票,只要拿着身分证,让服务人员核对身分,并在记录着每户每人资料的官方资料本上找出正确名字并做记号,便完成报到手续。我猜想或许是大马种族融合,只用身分证核对每个人的身分可能有些难处,因此有了墨水印辨识已投票者的发想,也避免一些不公平的事件发生。 难怪每次投完票,看着家人、同事、朋友总是兴奋地伸出沾上墨水的手指打招呼,脸书更全都是手指图,似乎在炫耀与询问着“我有去投票,你呢?” 在台湾投票,自己不说,根本没有人知道你是否投了票。然而台湾人对于选举的热情,从选举期间各候选人举行的各种造势活动,到电视上处处可见的选举新闻,有好有坏,整个城市、乡区弥漫在选举氛围中,就可一探究竟。台湾人民投票率一直相当高,因为大家相信每一票都有举足轻重的力量,每一票都会对未来的政治局势造成影响。结局虽不完美,但热烈的参与,也是显示对国家的认同与在乎。 在大马,墨水印可以提醒人们投票的权益与义务,但可能有人觉得不差我这一票,可能有人觉得就算投票了,也没办法改变。改变需要时间啊,当一个人受到影响,便会试着影响身边的人,然后逐渐地越来越多人受到影响,那么离改变也就不远了。 墨水印褪去,人们依旧过着本来的生活。但有勇气且热情地相信自己能够带来改变,便意味着继续期待明天会更好,未来更美好!
2年前
不知不觉来马来西亚已经迈入第11年,从当初拉着25公斤的行李箱,又背着一个沉甸甸7公斤的包包,恨不得把台湾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美食全都带过来的少女,到如今已是一位年过40的妇女。不变的是,每年回台湾与家人团聚,衣服、鞋子、保养品、零食、泡面、文具、茶叶,连水果、米、馒头等都拼命地扛回来,善用每个行李箱的空间,不塞满绝不离手。 最痛苦的是,离开台湾前一晚,拿着磅秤来来回回锱铢必较,什么都想带走,但现实是行李早已超重。每每在挣扎中取舍,很多物品逼不得已被留下,想着下一次回来再带走,但是每年回家都带不走这些物品,还为它们增添新伙伴。这戏码,每年回台一次必上演一次。 近两年,因为疫情无法回台探亲,今天一早拿起衣服穿上,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这是台湾家人用的洗衣剂,这件衣服我两年前曾带回台湾,回来后竟然未曾穿过。大口地吸着衣服飘来的浓浓台湾味,开心地与先生分享身上的宝物。 家人特别为我选购 瞬间我才明白,为何这款同名的香氛袋曾经红到海外,香气浓郁持久号称衣服的淡香水,成为外国人到访台湾必买的伴手礼之一。如今闻着衣服上飘来的香气,那股熟悉的味道也勾起我想家的心情,何时才能踏上回家路?这些年每年回家想方设法把台湾的物品全都打包带过来,原来我想要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扛着家的味道与对家人的思念。 想一想,居住在马六甲采买其实很方便,基本上什么都不缺,连台湾零食、酱料、米等都很容易购得。我又何必大老远辛苦扛着三十多公斤的行李搭车、搭飞机、搭巴士等,一路摇摇晃晃回到马六甲。尤其每次在登机处办理手续,行李过磅称重时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担心对方严格执行,连稍微超过几克都不放行。曾经好几次在现场打开行李重新筛选,也曾经硬是将水果在现场吃完,减轻重量,才得已顺利过关。 然而众目睽睽之下,打开行李重新整理,真的很糗!每次都信誓旦旦告诉自己,下不为例,马来西亚什么都不缺,不用把自己操到如此累,要让旅程变得更轻松。但是每次一回台湾,母亲便开始盘算何时买水果,连几日到处去探访一些水果店,就是为了能买到新鲜甜美的水果;父亲则早已跟喜爱的馒头店下单预订,兄姊也采买时下流行的商品,送上我最喜爱的台湾味。每一项物品都是因为我,家人才特别选购,寄托着家人的情感和思念,夹杂着家的味道与浓浓的故乡情,我又怎么能割舍得下呢? 华人新年即将来临,闻着熟悉的台湾味,再度勾起内心对家人的牵挂,何时可以飞回台湾与家人团圆?这次回家,行李不管有多重,我肯定要将两年来的思念一次带着走,到时不知道登机处又会发生什么糗事趣闻,敬请期待吧!
3年前
先生下班突然跟我说:“今天店里来了一位很像台湾人的马来西亚人。全身包得密密麻麻,很怕晒黑!”回想当初,夫妻就曾被彼此国家的风俗民情吓一跳。 10年前先生初次到台湾,看见街上的女性,不分年龄,大热天里把自己包得密不通风,撑着阳伞,戴着帽子,双手套上袖套,脸上戴着太阳眼镜和口罩,连摩托车骑士都戴上安全帽、太阳眼镜和口罩,其中口罩竟然设计成一大片,从鼻子包覆到脖子,双手则穿上包裹至手掌的袖套,穿短裤或裙子者会使用如一片裙子般的防晒裙,利用魔鬼毡及松紧带设计即可简单轻松地围上,双脚轻易便被一片布覆盖着,把自己全身上下都包了起来! 台湾女性自然发展出一套“夏天正确的穿搭”,宁可像大婶也不要晒黑的原则,让先生惊讶不已。这些精益求精的防晒装配除了令先生叹为观止,还曾开玩笑地说:“不仔细瞧,妈妈或姊姊擦身而过都认不出来呢!” 防晒才能防老 “一白遮百丑”的观念,再加上许多防晒产品和明星的宣传,变本加厉强调“白”才是漂亮指标,而商人脑筋也动得快,研发众多防晒配备并且愈来愈专业,有专门防晒抗UV的防晒衣、防晒帽、防晒袖套、防晒脖套、防晒口罩、防晒丝袜,连头发防晒精华液都有,搞得台湾女性一年四季都在美白,追求闪耀亮白的肌肤! 而我初次到访马来西亚也是被炎热的天气,以及路上行人与骑士的装配所震撼。马来西亚地处赤道,属热带国家,但人民防晒的意识似乎不高,到处可见华人女性穿着短裤、背心和拖鞋到处走。在台湾,不只是骑摩托车或是行走,我连开车出门也会基本配备帽子、墨镜、口罩和防晒袖套呢! 初嫁马来西亚,环顾四周,没有人有防晒的“大婶穿着”,美不美白似乎不甚重要,不知不觉我也逐一抛去束腹的防晒配备,穿上拖鞋便可出门。隔年回台湾,家人被我黑了一层的肤色吓到,连脚都因为穿拖鞋晒成一条黑一条白的痕迹。每次出门,我妈总是喊着我说:“撑伞啊!”我姊也会说:“那么黑了,还不防晒。”我朋友更是劝我“唯有白永不退流行。”我总是回答:“我这样很自在!”逐年来,家人、朋友的唠叨声愈来愈少,不再浪费力气灌输我防晒美白观。 今天先生下班回家如同发现新大陆般兴奋地分享,看见一位娇小的华人女士,穿着长外套、戴着帽子、太阳眼镜和口罩走下车,与他在店外看着货品讨论时,还一直找有遮蔽阴凉之处躲避。听闻,我还认真跟先生确认“有听清楚口音吗?或许真的是台湾人呢!”先生担保是货真价实的马来西亚人。夫妻俩重拾往事回忆,我脑中也浮现一句广告词“养儿不能防老,防晒才能防老”之经典话语,不觉莞尔。 一年四季都是炎热天气的热带国家之民众不防晒,反而一年有四季处于亚热带的台湾人,对于阳光斤斤计较;西方人对阳光则是丝丝珍惜,总喜爱坐在户外咖啡厅享受阳光,或是坐在草地上做日光浴。曾经我在澳洲留学,一位法国人室友穿着泳衣搬张椅子就在宿舍外晒起太阳,也不管外面人来人往。 西方人表达他们对阳光的爱直接又开放得多,反观东方人被白皙肌肤就是美的传统文化所捆绑,对于“黑”始终抱持如洪水猛兽般的态度。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逐变美的权利和方式,对“美”的定义也因人而异,实在不必强求自己随波逐流,反而该用欣赏和尊重看待“不同”,因每个人天生就拥有与众不同的本质。这些道理是我来马来西亚后才逐渐领悟的,逐而跳脱框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在人生。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