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叶梓安

北方国家入冬了,夜加长加深;南洋这几天早晨却是日出提前,且都意外地凉,适合散步,也适合思考。 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瞥见手机上学生转发了龙应台的脸书文章。谈到《目送》,原来〈散步〉一篇成了今年独中统考的白话文理解题目。有本地学生传了讯息向作者请教,于是作者龙部长亲自回应,并附上了一两考题,还邀请她众多脸友一起发挥文字想像,只不过她不是考试局,没提供答案。 记得大学教授说他和名作家简媜是邻居,曾聊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结论是当作家遇到自己文章变成的题目时,得分未必比学生更高。出题老师的心思难猜,我想大家也挺好奇作家本人会不会答对吧! 考题说古代诗歌中的燕子常是漂泊的象征,然后要考生略加说明“漂泊的燕子与作者的母亲有什么关联”,相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考生不难回答。龙应台是台湾作家,所以要想到她母亲那一代人就是在内战中被迫搬迁,永远地离开了内地省份的家乡,跟着国民政府转进,漂泊到台湾,成了外省人。然而文章中并没有提及太多的漂泊,有的只是作者和朋友之间的简单对话,她回到家陪伴多疑失眠的母亲,决定清早4点出门,牵起她已经失智不识字的妈妈的手,说去路底永和豆浆店吃豆浆──浙江淳安的豆浆。 散文是生活的映现,直抒胸臆。我用谷歌地图查了屏东潮州的永和豆浆店,一共两家,一家傍晚5点开到早上8点半,另一家4点开始营业,那时间果真“灯火通明”。深巷寒犬,路旁电线杆上有许多燕子,地面上有一条很长的白线,是燕子屎。龙应台写这样的燕子成千上万,凝结在夜空中,她仿佛压低了声调在诉说一种悲凉。燕语呢喃,轻唤离家的小燕,忘记自己曾经离家,她母亲美君也是一只燕子吗?燕群的身影与美君叠合在白线上,翘望春天。 照我们学科的训练,标准答案通常是这样写可以深化感情、凸显主题、渲染氛围,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又迟疑了。作家停笔在这里,是要说外省籍老人脱离社会,走不出时代的伤痛,默默黯淡在黑夜里,甚至遭到人的嫌恶? 怀乡主题写了好多年,一代人青丝成雪。台湾独立与统一的问题总是在临近选举时被政客拿出来大声嚷嚷,什么“九二共识和平发展”、“今日XX,明日台湾”、“票投XX党,青年上战场”等。等等,如果保家卫国的根柢是先让百姓能够拥有有形的家,房价不是应该控管吗?谁不希望买下一处安稳的居所然后终身守护? 世界需要温暖的故事 前几天才看过台北一位医生写的得奖文章,他们住院医师已是相对高薪,却仍买不起房子。他在行医过程中听到了肝炎病人M先生吐露的买房秘笈,自嘲被驯化,也想学一手,恰巧驯化的字根就是domus──拉丁文的“房子”。 燕窝是燕子被端走的家园,它们为儿女吐唾,意外成了现代时髦的补品,滋润了富人。开头燕窝结尾燕子,那是前呼后应。父母一辈人的牺牲养大了我们,我们这一辈人去台湾逐梦、去领新加坡3.5时,想到了谁?回乡照顾失智母亲,绝对是辛苦的选择。 我还不确定把自身经历的痛苦说出来,是不是一种召唤?当作者写下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琐碎小事时,她在邀请众人来分担共苦,然后期待同甘? 齐邦媛太老师在《巨流河》中写道:“我出生在多难的年代,终身在漂流中度过,没有可归的田园,只有歌声中的故乡。”她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声连动心头的母语记忆,她把心头的故乡写在纸上,千万个我们被感动,被赋予力量。 燕子需要窝。 想到此刻烽火仍在亚洲的边疆烧燃着,我们的世界迫切地需要历史,需要温暖的故事,需要点亮万古长夜的灯。
12月前
农历新年到来,四方烟火向星光奔赴,处处洋溢欢声笑语。然而人们庆祝“大地回春”“春到人间”之时,我难免困惑:这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呢?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春的脚踪什么时候来过又离开呢? 以前改作文时看过学生写自己最喜欢冬天的雪,不免询问学生求证一下:是生在北国,移民来此?还是家里经济情况特别富裕,能够在年底长假时飞往高纬度地区赏雪?了解情况是韩剧看得多了,自然对冬天投射喜欢的情感,难免郑重叮咛:作文还是以说实话为上策,真心才能换真心。 在热带国家谈雪,谈春花秋月,是不实际、是脱节的。但脱节是好的,我们的人生本来不该被环境局限,我们应该主动脱节,离开自己狭小的舒适圈,去看外面的世界,让思想层次丰富。 街道上的树木一律枝繁叶茂,浓绿逼人。油棕树一年到头都在结果,没有休息。椰子树年轻好胜,老往天空蹿,如同举手后忘记放下的学生。马来西亚没有的冬天,我们沿着赤道,往课本里寻觅。 鲁迅的小说名篇〈祝福〉是在冬天写的,那穷苦的祥林嫂在冬末初春时失去了儿子阿毛,被鲁家亲戚认为不祥,不能碰冬至祭祀的牲醴果饼;散文〈风筝〉开头结尾写自己在北京见到孩童放风筝,结果涌现的全是自己年少时欺负弟弟的愧疚,冬天,对他来说,是寒冷肃杀,是威严沉重的。 冬天,不单在文学上具有负面的意象;对万物来说,是大自然的行动管制令,出门的人自己负担失温倒毙的风险。汉朝使节苏武敦睦邦谊,出使匈奴,竟然被拘留在天寒地冻的北海边牧羊,这跟后来杜斯妥也夫斯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是一样的,那里荒凉冰冷,本官不杀你,你的死活全凭天意。 眼看疫情稍缓,出国回国不再需要隔离,机票价格也降下来,3年不见的弟弟已离开台湾,到苏格兰爱丁堡修神学硕士,如今将满一个学期,我得去探望他一家,终结想念。吉隆坡出发,包括转机,飞行时间是13个半小时,从阿姆斯特丹往西北段搭的是波音737-700,几乎每个人都靠窗。降落爱丁堡之前,天刚刚亮,可以俯看近海处连绵起伏的丘陵,丘陵上散落着一处处白雪,雪和天一样白,一样陌生。 落地后先到厕所添加毛衣和毛帽,然后信步走向海关,移民局的官员一脸严肃,用苏格兰腔问我要签证,我悚然不知如何应对——大马公民不用签证即可入境才对呀!我在牛津出生,老乡何苦为难老乡?他皱起眉头,伸手指向我后方通道的告示牌——国际学生。啊!我排错队伍了!幸好老实认错,就获得谅解,官员再问明我的来意和归期,就盖下章戳,让我顺利入境。 同班机的乘客很快星散了,我出离航厦,寻找车站,拖着行李直面北风,发觉正位于有生以来所到的最高纬度,北纬56度!裤子袜子还是穿少了,头感觉刺痛,牙关轻叩,拿着手机像是握着冰,屏幕显示气温摄氏1度。购票搭上机场快捷往市区与弟会合,呼吸顺了一些,窗外只有灌木还有叶子,一般的树都剩树枝,空手向天挥舞,奇怪没看到雪了。下车后注意到路上很多盐,在他们那里,行人可以自助取用,清理人行道积雪,让交通安全顺畅。 记忆中自己最早讲的一句话是:“妈妈,下雪了!”即使30年没有看过雪,还是记得那个晚上(或是下午),我站在落地窗前张望,静谧的街衢,正缓缓盖上雪纺白衣,惊喜无限。 爱丁堡人回家回得快 高纬度地区冬季时天黑得早,人回家回得快,爱丁堡当地人可能延续古风,也习惯日落而息吧。博物馆和多数景点一律营业到6点,商店则是7点打烊,少数卖场餐厅酒吧可能到9点10点。古堡雄踞小山丘上,为分散的大学校园警戒着,听海潮拍打黑夜。 侄儿立实才过1岁生日,还不太懂事,吃饭需要一堆人服侍,包括对话煮食陪伴清理。逛完St.Giles教堂和Royal mile回到家那晚,他大概累了,很是顽皮,抓了食物不吃,一个劲往地上丢,立实妈妈拿起小汤匙要喂他食物泥,也不配合,折腾半天是一口没吞下去,全吐在围兜上。大伯我看他就快要逃离餐椅,迅速展现舞台魅力,自以为音乐剧开唱,吸引他的目光。现场编曲难有丰富起伏,就是几个高音旋律重复循环,一句唱完举手定格一两秒,他抬头仰望时,嘴巴自然打开,他妈妈抓准时机就是一汤匙。在旁洗碗的弟弟就看我反复蹲下站立,诵唱“啦啦啦”、“啦啦啦”,没有评论。历来决战时大将上场,也需要小兵呐喊助威,杀气三时作阵云,军师西门伫献捷。 继食物泥之后递上原味米饼和低糖袋装果汁,瞧侄儿吃饱喝足,又露出迷人微笑,玩起玩具,咿咿呀呀,谁比他可爱?我私自做了结论:一来是暖气和棉被,二来是屋檐下家人的欢声笑语,北国冬天不冷。
2年前
记得那是正午时分,我和弟弟走出购物商场,往巴士站方向去。阳光特别猛烈,弟弟脚步紊乱,他找树荫,找遮雨棚,举手又放下,想找到办法闪躲刺眼的骄阳。 都因他脖子后靠近肩膀的地方有一块牛皮癣,这癣顽固地缠他好多年了。阳光照射和流汗时,特别难受,抓不抓同样为难。鳞片状的皮质增生,粗糙斑纹中透出血丝,没有周围皮肤的光泽,像是一块废弃的校地。 原本我也有类似的癣,本来怀疑是公家穿几件衣服所导致的交叉感染,但是又奇怪我们发病的位置并不相同,他的在左而我的在右,而我的患处擦了一种药后又先好了。 更以前的我,有着比他更严重的困扰──异位性皮肤炎,发在脸上。 3岁半以前我住在英国,父亲读完牛津博士后我们离开,回到马来西亚。借住了一段时间的亲戚家,从凉爽干燥的北国,到四季如夏烈日当空的南方土地,身心一下子不能适应。 那时的皮肤像是屡劝不听的学生,一直想作怪,蠢蠢欲动,要得到老师关注挠痒。抓多几下就会破皮,随之便流血,接着伤口开始痛。小孩子解决问题往往就是哭闹,但这病灶却丝毫不因为哭声洪亮而退让。 哭着到了台湾,是妈妈的故乡,妈妈带我去看中医。中医开了药,我就乖乖吃。中间很长一段时间,这皮肤炎好像突然转校的学生,十几年不曾在我生活中出现。 大学入学考试之前,我的异位性皮肤炎竟然抢先入学,它彻底打乱了我的作息,破坏了我的心情。旁人捎来的关心像是烙铁,同学朋友怜悯的眼神像是刀,我的自信被彻底摧毁,那段时间最不喜欢但是又非做不可的事叫做“出门上学”。 看了几个医生,都说“很难好”、“要换个环境”。我相信是上帝听了祷告,医治了我。圣经说:“我受苦是与我有益,要叫我学习你的律例。”其实像许多人的经历一样,苦难是更好的学校,它叫人抬头仰望。 我记得灰暗的日子里,弟弟从来没有取笑过我发病时的丑脸,算起来他对我很好。而我对他很抱歉,我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很多年后我读到鲁迅的〈风筝〉,想起小时候玩乐高的日子——我负责看说明书,拼起海盗船和城堡,他则是一直受我的叱喝,乖乖地找材料。我挺快乐,仗势欺人,那种会后悔的快乐。 隔了很多年,我希望弄清楚他的感受,申明我的歉意,他竟然像鲁迅的弟弟一样,毫不怨恨——反而觉得各司其职挺好。我早该想到的!他心胸宽广,人缘极好,从小学时期开始当选模范生,初中当副班长,高中更是被同学称之为1092班的“精神导师”,大学时期担任教会团契的主席,同时兼任系学会代表。每每主持大局,协调众人,那是得心应手。 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成绩是最冰冷的武器,聪明勤勉的学生带来防身,他成绩很好,却从来不会拿成绩和我比较,让我难堪。他有很多音乐细胞,几乎有绝对音感,所以他教我认谱,让我可以开始自学弹奏钢琴。 后来我们有几年的暑假在神是爱儿童夏令营同台演戏,演圣经古装剧。他剧本背得又快又好,还能即兴发挥,有一幕灯控人员关错了灯,他灵机一动,大喊:“天——怎么黑了?”灯控醒悟,重看剧本,才赶快把灯打开,全场150个人,没有人觉得突兀怪异。那些暑假,是我这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当我回到马来西亚教书,见面的时间就少了,一年两次较长的学校假期,我去台湾,谈谈教学的苦与乐。他也忙着读书、工作、分享圣经知识,没有机会重温以前的快乐,2017年他结婚了,我当了一回“快闪伴郎”。(只在台湾待了两个晚上) 接着疫情一过3年,弟弟的儿子在2022年旧历过年前出生了。不久后知道他会坐了,会爬了,长牙了。前两个礼拜照片传来,说是脸上生了莫名红疹——难道也是异位性皮肤炎吗?照片中的小侄儿似乎完全没把皮肤症状放在心上,他看起来好快乐,弟弟抱着他,也好快乐。 关心弟弟的皮肤,弟媳来讯说:“他来英国就好了耶!干净溜溜。”牛皮癣竟已不药而愈! 希望我的弟弟一切好,小侄儿立实也好。
2年前
凌晨4点,是暗夜最深沉的时候。加班结束,离开公司,街灯照亮薄雾,我驶回租屋处。凉风从车窗灌入,上弦月是一抹浅浅的笑。 端详公司的电脑,确认已经换了工作,但不能忘记的,是同事、是学生、是那所学校中的种种。2989个日子,98次从朔到望,自其变者而观之,是消亡的青春,其不变者而观之,青春酿成了缤纷。 校庆当天,忍受南北大道令人血压“高”的车“速”,勉强在义卖会结束前一刻赶到。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落,蔬菜瓜果是校友捐赠出来的,收入全归学校。校龄超过百岁,作育英才无数,华社滋养学校,学校以人才报答华社。 暂时没有心思关心农市,快步冲往惠的摊位购取票券。这个班很特别,他们全班讨论议决的义卖商品售价是低于行情的,纵使商品是店家赞助,他们不必负担成本,也仍是独树一帜的作法。毕竟近来百物飞涨,义卖又名正言顺,消费者总会忽略价格。我直说他们盈利有限,很难在班际筹款竞赛中胜出,但是什么样的人配称为英才?不是为国为民,舍己为人的吗?敏他们想到初中生一天零用钱有限,就开低价。明白了这一层,我知道自己力量微薄,但是必须支持。 “老师!老师!”“你是?给我20秒……”“老师没想起来没关系啦!我是伟轩啊!”“啊!2018年的高二商!请原谅老师!那个呃谁也回来吗?那个……”这一堂课的突击测验太难,尤其不适合初老之人。我知道我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不能放弃!学习是日积月累,涓滴成江河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就不信工部没写过错字、没读过讹音! 去年和前年的学生人数众多,八九百人的名字只能记得一半,所幸出题老师仁慈,让他们忙着吃忙着玩,我能够选择容易的题目作答。票券售卖站的棋目光呆滞,一脸疲惫,大概是因为临近下班时间,她需要充电了。 寻找教育中的爱 遇到媛,她说她“拾荒方回”,我笑这敏捷的才思,堂堂卫生组,与老人的拾荒竟沾了边。离职前的我,因为“台湾毕业”的背景,可是废寝忘食忙了3届校庆的卫生工作,当年校方交代地面不要有纸屑垃圾,但我更在乎垃圾是否减量分类妥当。今年看到同事还在岗位拼搏,立刻互道加油。 回来前曾经有个念头,觉得会遇到凯,果然,他们两兄弟在办公室和老师们叙旧。我凑上去,加入对话,关心近况。这人特奇,不想念书时,上课公然高卧,雷打不动;一念转换,考前发愤,回报丰厚,即将负笈北翔,往宝岛台湾筑梦。 再往食堂走去,看看熟食组最后打烊收拾的状况,不料遇到前一堂课的老师──居銮彭于晏,他是校友中的爱校代表,毅然放下自己茶坊的生意,连续3天化身熟食档的二当家,带着萱和几名员工晃回来助力义卖。聊起上一堂课之后的行踪,我笑着报告接下来的计划:恩恩相报──到他的店消费。 散场后,赴老井茶坊吃向宁和馨买来的熟食,竟然又见到以前的学生──受伤的玉。鼓起勇气上前相认,玉微笑,伸出手与我相握,表示对于过往可以不再计较。有一句话说:“斧头忘记了,树会记得。”言语才是最锋利的刀,就算事隔多年,我知道心灵的伤口犹在。可是我不能假装失明──从前是真的看不见学生的好,动辄搬校规压人;现在的我努力学习、天天寻找教育中的爱。 太阴的圆缺昭朗,叫人不能不思考人世间的关系──此事古难全。
2年前
2年前
我们都喜欢常胜军,喜欢输赢中的赢,“屡战屡败”让人感觉特别脆弱无用;然而有个聪明的人在后面加了一句变体(当时相当流行):“我虽然屡战屡败,但是我屡败屡战。”无形中让人感觉自信、光明和充满希望,好像没有什么能打倒他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上森林密布,大树生小树,木生火,火生土──灰烬又成为土,无有穷尽。有了坚毅的斗志,又总结了失败的经验,理论上他更强大了,他还能战斗。不知道有没有一天,大家把历史上的各种战争做个总结,让我们明白兵燹、洗劫、攻略杀伐的正面意义? 连年征战的结果往往使民生凋敝,百姓痛苦,家庭破碎,诗人控诉到失声,双目出血。但是止息战争的方式又常常只能是战争,彻底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在平野挥舞那剩下的一面旗帜,鼓声停歇,残阳如血。不能逃避,就拼尽一切去面对,这也符合武德。武有七德:戢兵、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名将在战斗中成长 在相对和平的年代生活,最像战争的活动也许是考试吧。小考、月考、模拟考、联考、证照考、模拟面试、面试,甚至爱情随堂考,一关又一关,关关难过。关关难过尚且不说,这重重难关更是躲不过! 我们继续拿战争和考试做个类比,武将就是考生。《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分析一般武将和名将的差别,想来也可以做为考生的参照。古代名将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脱颖而出,继而脱险而生,卷土重来,震撼江山。这名将可分6个等级,考核通过就升级:第一级考战争理论,第二级是考实战,第三级考冷酷,第四级考理智,第五级考判断,第六级考坚强。 考生需要学习基本知识,然后实际应考,在孤立无援的情境中逼自己作答,不要想对考试仁慈,考题无情,你只能冷酷,你要竭尽你的智能,作出最有利的判断(有些人熟悉考试规律后能拥有考题嗅觉),最后,要扛得住各种失败的打击,直到终局之战。 名将在战斗中成长,跨过同袍的尸身,拾起缺损的长刀,青山在,虎在。1370年,王保保十万大军被徐达全歼,逃到剩下孤身与妻小,他没有自刎黄河边,两年生聚教训,再战,虎啸山河动,胜利终于到来,他打败明朝徐达的大军。对他个人来说,屡败不可耻,可耻是不敢应战。 台湾的高三学生会在指考前面对6次模拟考,我发现本地独中没有这个文化,统考之前,最多就是一次──以仿统考题型而命题的校内毕业考,仅一次!减少了实际战斗的次数,就少了战斗考验名将的机会。 当然,大明与北元的故事最后仍然是“尘归尘,土归土”,人的丰功伟业飘散在风中;“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辉煌的战果又复归自然。如果不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让王保保登场,这名字注定消逝得更快。 前几天一个学生说搬作业很累很烦,她不要辛苦不要搬,她只想要当悒郁小公主。我就好奇了,这样你要终点吗?直接3呎宽6呎长的土地给你下葬,要吗?她又不要。还是树葬海葬?她也都不要。既然我们不要人生那么快结束──就奋斗吧!考试相对于其他生活中的磨难历练,已经是容易的了。
3年前
网课,那么像大海孤灯。老师是夜航的小船,声声召唤一帮载浮载沉的水手。远洋渔船有声纳雷达,可以看到屏幕上闪烁光点,察知鱼群所在,降下拖网;老师看到的电脑荧幕则是一格又一格漆黑,是海沟中的死寂。“学如逆水行舟”道尽万般无奈,老师学着改变教课模式,怎么感觉少了听众。 依我看,人类不会问新生婴儿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婴儿不求山珍海味,他们还分不出馐馔酒宴与素菜白水,他们喝完了奶就自然沉睡。这个世代的小孩虽然号称网络原住民,但是真正上起网课来的初一生和幼儿也差不多,问话不答(缺乏自我意识)、所有问题都以“在”来应付(辞汇不足)、镜头只会照天花板电风扇(婴儿床视角),真让老师空手垂纶,徒付青春。 然而职责所在,该教的还是得尽力教。勇这两年都是我的学生,但今年很不给面子,常常缺席,一次作业都没有交过(拍照上传到谷歌教室)。本来想放弃,刚好初中生打疫苗停课,交代学生自学之余就又兴了家访(到府骂人)的念头。然而我手边没有地址,致电仍是忙线中,只好胡乱驱车东北。40分钟后到了小小新村,觅了间杂货店,向地方老板打听,老板热情好客,亲自领我前去。 与勇见了面,一边心疼看他因为疫苗引发的过敏反应,身上多处红肿痒;一边心狠拿出笔墨,现场教学,强迫补课治疗网课导致的学习空白。了解到他各科作业都严重缺交,就附带指导华文作文,效果不错。隔周,他父亲带着他进城,把作业送到校门给我。 去年的靖也是,本性一点不坏,稍比同侪害羞内向,网课滋蔓了躲藏的坏习惯。有时乡区网络讯号不佳,有时睡着了缺课,让老师以为他是坏学生──但面对面教学又全能吸收配合;再看他和表兄妹的互动──静?分明谈笑风生。恨不能发明人心扫描器,真正读懂学生。 “观其眸子,人焉廋哉?”眼神会说话。从前实体课,晶亮澄澈的目光即时反映学习成效,没有人可以在课堂上按钮关闭麦克风和镜头(除非夺门而出)。就算他抿嘴敛目,他的表情呼吸鼻涕泪珠仍是裸裎示众,一律坦白,是故老师有时也要准备好,承接学生崩溃的情绪。 虚伪的人生,活来干嘛? 两年前一堂华文课上,玩成语金字塔,欣那组的半成品被隔壁组同学恶意破坏,她一秒落泪。我有点错愕,暗忖都读到高一了,考前轻松复习竟然可以玩到哭,真是没见过世面,善良至此,将来怎么面对险巇的人生风浪? 两年断续的网课,迎来建校以来首次的线上测验。我问起测验的状况,欣说她考完第一科就大哭,因为检查到一半时失手,送出了谷歌表单,因校方规定交卷后就不能修改,终于枉丢了分数。接着故事往我认为的悲剧方向发展:欣为了避免分数与同学差距太大,后面的科目就识时务地参与了朋友间的讨论,然后对整个测验失望。 线上测验作弊事没有闹大,因为多半缺乏证据,终究没有定罪,可是伤害多少是造成了。美国电影《诈欺女王》(I Care a Lot)的结局是震撼的,每个人都在乎自己,也有在乎的人。“上得山多终遇虎”,某些少数人确实利益到手,但同时也点燃了引线,就看何时爆炸。 杰看开了,对于群聚讨论收获高分──那些同学“曾不事农桑”却“岁晏有余粮”的行为,不再忿忿不平。经老师开导后,他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准备下一次的考试。我不明白他的境界,换作空心菜狄云肯定也不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每一位老师的梦想。大家总会想学生成人成才,端方正直,只是那一天来得及时吗?随着阅历增长,一时走偏的学生会算计明白的:虚伪的人生,活来干嘛? 星光乍现,岸上微风吹动连绵细草,风中隐然有声:“回头是岸……”──我大概没听错吧?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