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名人

2星期前
5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1年前
1年前
如果今天有人想要复制巴菲特的成功,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决不能乖乖遵守他给的教诲。要记得,每项知识都有其边际效应,越多人知道了,其优势就会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好事情或生意,一定不能够到处分享,而是要静静地闷声发大财。 在投资行业里有很多大师级别的投资者,就拿很多人都知道的巴菲特和索罗斯,甚至是在过去几年声名鹊起的“木头姐”(Cathie Wood)。这些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投资者哲学或者原则,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瑞・达利欧(Ray Dalio)集合成书来出版,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许多人在阅读这些名人的书籍或者相关访问时,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也可以依靠模仿这些投资者的操作手法来获利。 名人的投资理念可信吗? 就以巴菲特为例,这位睿智的老人常说买股票是要“长期持有”以及“自己不买科技股”。然而,有留意他公司的投资动向就会知道他在2016年买入Delta航空,然后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不断加码,最后在2020年平仓走人,据一些统计是亏了将近3亿美元。至于科技股,他同样是在2016年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间中也加码了好几次,至今已经是其公司股票投资组合里的核心股,没有之一。 试想想,如果你是一名巴菲特的忠实支持者,把他的看法奉为圭臬,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发现自己被他耍得团团转。 当然,人家巴菲特也不是故意耍你。我相信他在说出自己的投资理念时,绝对是非常真诚;只不过,他并非你的下属,更不会向你汇报他何时会改变主意。这也是许多投资报告和访问在讲述免责声明时,都会再三提到“内容是以截稿时的资讯为准,并且不担保会提供随后的更新”。 机构比散户的优势 进一步说,纵使他们的投资理念没有太大的转变,我们作为旁观者是无法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投资操作。举例来说,在金融领域时,上市公司的创办人有时会有金额较少的集资需求(较少也只是一个相对于公司总市值的概念),因此他们会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买家。为了吸引买家,他们可能会给一个10%的折扣。而券商就会通过自己的人脉聚齐足够的买家。因此,投资机构是很有机会以更低廉的价格拿到一些优质股的分配。这些优点是许多散户完全无法比肩的。 反过来说,当机构投资者想要平仓离场时,却发现公司的交易量实在太低,强行平仓的话只会导致更多的亏损。这时,机构投资者能够找券商去发挥这个“媒人”的角色,帮自己找到合适的买家,皆大欢喜。这种服务也是一般散户无法接触的。 自身能力加环境造就 [vip_content_start] 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忽略了巴菲特成功的重要关键。的确,他老人家分析股票的能力是超一流,但不要忘记一样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巴菲特的年龄。很多人知道他小时候就已经是对做生意耳濡目染,而且当他上大学时就已经存了不少钱,大学毕业后更是直接帮家里和亲戚做投资管理。套句网络里的玩笑话:“大学刚毕业却拥有10年的工作经验”,说的就是巴菲特。 而很多人忽略的一点就是巴菲特出生的年份。他出生于1930年,那是金融史上著名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第二年。股市成了让人闻之色变的名词,是一个比赌场更为危险的地方。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1939年左右才算是完结。然后就是波及最多人的战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奥本海默搞定了曼哈顿计划,美国用两颗原子弹让二战正式结束。 从这些时间线上来说,巴菲特虽然生于美国中产或以上的家庭,但也算是生活在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绝佳的地理位置,不能说是毫发无损,但也算是在全世界站稳脚跟,成了全球经济老大。 搭上美国高速成长的快车 之后的历史也不用再多赘述。美国的GDP可以说是一骑绝尘,而巴菲特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启了他的投资管理事业。如果你深挖巴菲特的投资记录就会发现他在美联储滥发货币之前的投资回报率都是非常夸张。一来是,当巴菲特的资金体量还较低时,他能够找到很多不错的投资标的;其次就是巴菲特搭上了美国高速成长的快车。不过分地说,巴菲特就是很好的“美国梦”典范。 因此,如果今天有人想要复制巴菲特的成功,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决不能乖乖遵守他给的教诲。要记得,每项知识都有其边际效应,越多人知道了,其优势就会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好事情或生意,一定不能够到处分享,而是要静静地闷声发大财。 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顺风车,虽然很多顺风车都是时候总结出来的。不过,当我们身在其中并观察得到思维变化时,我们就不能为过去的做法给出太高的权重,而是要适时调整。这样,或许幸存的概率会更高。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