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吴亚鸿

镌刻深深母爱 读钟瑜木刻版画创作 认识锺瑜,是因为恩师锺正山院长。 锺院长是享誉国际艺坛的水墨大家,更是人们敬仰的艺术教育家。从小喜爱丹青的锺瑜,在艺术世家成长,家中往来皆鸿儒,长期耳濡目染,接触许多的文人雅士,对各类艺术都有深刻体会。可拥有艺术史学博士学位的她,却对木刻版画艺术情有独钟。 说到版画,不免想起一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版画,那是唐朝咸通九年的作品,也是历史记载中的第一幅版画,被誉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然而,在1907年,这件原藏于敦煌石窟藏经洞的版画,却被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游说巧取,带去英国,现藏于大英国家图书馆。 当时,版画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宗教与信仰的传扬。雕版印刷,相比于手工描绘,的确更能快速复制,更能广泛流传,发扬光大。 雕版印刷是伟大的发明,是文明的创建,一开始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素质,逐渐地被广为应用,出现在文化教育和庆典佳节之中。后来,印刷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替代了手工雕版,也因为如此,版画摇身一变,从实用功能,提升到艺术创作的层面,成为了版画艺术。 最近,在锺瑜的工作室,欣赏了她的数十幅木刻版画的原版创作,手法纯熟,构思缜密,可说用心至极,让人眼前一亮。 心想,锺瑜热爱版画艺术,或许是基于她是一位美术史学家,对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厚情感。可她说,“版画艺术最令人醉心的是雕刻时操刀的过程,全神贯注于线条的刻画,一心一意,忘了时空,也忘了自己,犹如修行禅定。”除此,让她投入精力和感情的是“母爱”的主题,她想透过版画艺术来“刻画”天下母亲的伟大。 用锺瑜自己的话来说,“在数十年收藏和研究东南亚少数民族服饰的过程中,一条绵延母爱无尽延伸的‘背儿带’,解放劳动母亲的双手,让天下妈妈可以兼顾日常工作与照料幼儿的需求,触动了我的心,引发自己的创作欲望。” 她说,“不同民族的母亲,她们用精美的刺绣、编织、蜡染、贴布、缀珠等技艺装饰自己的背儿带,隐含着生命繁衍、祈福与护佑。” 不论在哪一个族群,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如此深刻与温暖,真教人动容。有鉴于此,锺瑜创作了一系列的“情系背儿带”木刻版画。 平时,我们看到的木刻版画,都是在观赏经由雕版转印出来的画作。一个版,可以印出好几张、数十张,乃至数百张的作品。雕版,一般只沦为工具,甚至因油墨的印迹,显得黯然失色。但锺瑜的创作,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感觉,那是一幅幅生动、自带生命力的雕版画作。无论花了多少时间,无论雕得多细腻,她坚持不拓印,因此,没有任何纸本保存版或限量版。每一个版,都是原作,也是唯一。 锺瑜的表现手法,在雕版上着色,确实独到。我们可以在版上,看到镌刻的刀痕与漆色相互交融,产生视觉的张力。 其作品内容,以东南亚少数民族为主题,这当然少不了这些民族的服饰特色。一类是几何纹样,以漩涡纹、万字纹和点线的结合;一类是以自然形象纹样,依据动物和花卉的各种形态,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而丰富的图案纹样。 刀下有爱 版上留情 锺瑜透过这些民族服饰特色,不强求图案与客观条件的再现,而是根据自己的美学观,以洗炼和概括的手法,合理性地添加了某些必要形象,使其创作风格更明确,形象更优美,更具吸引力。在着色方面,作者仅用黑、金二色,但可说巧妙地应用了点线疏密的结合,在动与静的交会上,力求构图严谨,显示丰富的层次。 我们相信,任何艺术创作,只要是能与现代生活相契合、同时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必将会在新的绘画艺术里程碑,留下一道美的风景,将人生点缀得更优雅。 锺瑜说,“我的心中有一支笔,前半生撰写艺术理论文章,后半生刻画美好艺术人生。”锺瑜在花甲之年,依然不忘初衷,迈向“游于艺”的修行之道。人生一甲子之际,她将于今年新春期间,在佛光山东禅寺佛光缘美术馆举行其《情系背儿带》木刻版画首次个展,展出数年来的精心之作。 锺瑜的木刻雕版作品,刀下有爱,版上留情,让人不仅看见美,还可以读到细腻的爱与丰富的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意涵,展现了无穷的视觉魅力。 刀下、版上,寄托着美好的理想与追求,将母爱镌刻在美学的长卷里。 锺瑜,一艺孤行,独步画坛。
5月前
  翻开《竹情雀语》何明林水墨画集,拜读了这位耄耋九十高寿前辈的自序。序文开端第一句,有两个字,令人难忘,却也难记。才以为记住了,可下一秒又忘了。这两个字,即是“荦确”(luò què)。 “自修是一条‘荦确路’,不易行!”这是何老先生序文的第一句,道出自修学艺这条路,坎坷难行啊。 我想借用苏东坡的诗句,“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与君共勉。我们千万别嫌弃坎坷的山坡路,而是要面对与跨越,欢喜听见那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那,行艺术这道“荦确路”,也就不难啦! 画家何明林老先生,从小酷爱绘画,因为有爱,才能无畏地勇往直前走到现在,一步一脚印,历经艺途岁月70载。 这一次,因缘具足,在画家洪建发的穿针引线之下,幸会前辈画家何明林老先生。同时,倍感荣幸与珍惜能为老人家办一场90岁生平首次个展。 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九旬更难遇!在展厅,笔者把握良机,与何老先生闲谈请益。交谈中方知何老原是恩师锺正山院长的同学。他说:“中学时代,在绘画比赛中,老同学锺正山总是拿第一,吕介文第二,第三才轮到我。呵呵!”接着又说,“我们3人都去了新加坡,他们两位在南洋美专选读美术系,我则走向文学教育。后来,他们成了大画家。我,教书匠一个,最没用!” 或许,也因为这样,不忘初衷的他,在退休后更勤于笔耕,作品充满文人气息,有着浓厚的书香味。 回想,第一次看到何老先生的画,是在大马华人文化协会所主办的“78年全国美术展览会”上。何先生的大作《卖山竹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一幅具有“南洋风”的水墨画,画中人物造形简练,落笔果断,构图疏密有致,点点山竹形成优美的韵律。 事隔45年,再次观赏何老的画作,是举办此次画展之前。其女儿纪洁和夫婿鸿利,将画带来博雅,让我先睹为快。我们一起欣赏作品,从墨竹,苍松,雀鸟,花卉,数十幅画作,不论用笔用墨,豪气不减当年。纵观其作品,无一不体现‘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之诗情画意,展现优美东方绘画传统。 何老先生的最爱是画竹子与麻雀,他说,“余爱画竹,仰慕其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我们要学习郑板桥诗句所描述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无畏精神。他又说,“若有闲情,不妨闭目细听,风吹竹叶曼妙之音,或静观雀鸟自在飞翔,啁啾共鸣之乐。 “雀语有诗味,风竹令人醉”,教人舒心畅怀!故何老先生的画展题名为《竹情雀语》。 这回,在展所观赏何老的作品展,有早至70年代的“岁寒三友”到2021年疫情期间的“榴梿松鼠”,间中当然少不了竹子苍松和花果雀鸟等作品。老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翰墨丹青,而是一个画家的信念与坚持,以及尊重传统文化与热爱大自然的文人情怀。 其中一幅,画面可见12株竹子、成群麻雀、一苗竹笋、数片新叶。画家为作品落款时,题上了“啊!啊!净土,净土,捍卫坚守最后的一片美丽净土。”我看见纯洁的翰墨情赤子心,也看见维护传统与自然的珍爱。站在画前,良久……良久……感觉自己似乎就伫立在清风竹林之中,远离闹市的喧嚣,沐浴净土的清凉。只想沉浸在这片净土,不想要离开…… 致敬!艺坛好典范 常想,艺术创作者,若能与自然为友,以传统为师,那么处处都能启发灵感,时时都可创造奇迹。 何明林老先生不只在创作上有成就,老人家更在人生旅途创造奇迹。在90岁高龄开办人生首次个展,可谓精神可嘉。用何老自己的话来说:“我今年90岁了,听力不太好,体力也差,大家都认为我老了,可吾心不老,终于在人生90,圆了少年梦!” 我想,人生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当我们老了,不要惆怅近黄昏,在余晖之年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人生依然可以盛大,依然可以灿烂。 何老先生,您是艺坛好典范,向您致敬!
6月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