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周若濤
后浪坊
施及受同樣快樂
常言:“施比受更有福”,因为当你付出时,你是快乐的。但,“施”真的比“受”更有福吗?予我而言,施与受,同样有福,同样快乐。 爱丽丝·门罗曾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礼物,我们给予,我们接受。”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爱”,我们给予爱的同时,也要懂得接受爱。那么,什么是爱?如何给予?如何接受?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但什么是爱?很多人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很多时候,爱微小到让人难以察觉。这世界上有很多无私的爱:甘于等待、甘于奉献、不愿索取、不求回报。爱就像春风十里柔情,像黑夜里的星光;爱是心怀善意、是在乎、是尊重、是接纳……爱以无数种形象存在着,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有人给予你爱,那你是幸运的。 从被赋予生命开始,我们就在接受着来自父母的爱。我们被爱着逐渐成长,但在长大后却忘记了如何去接受爱。我们觉得被家人爱着,自己是个累赘,是个负担。我曾经看过一个帖子:“我这样破碎的人,爱我的人要一片一片捡来爱我,实在是辛苦。”网友的回复是:“爱你的人会美滋滋地边捡边喃喃道:‘这片是我的,那一片也是我的’。”爱,会使爱我们的人放大我们的优点,即使看见我们的缺点,也会包容并且爱我们。接受爱也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承认自己需要爱,需要被支持,学习去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与爱,那么,我们会越来越幸福。 给予爱、接受爱,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都需要去学习的事情。若这世界的所有人都给予爱、接受爱,那么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桃花源。 【作家点评/若涛】 这是一篇演讲稿,跟文学创作还有一段距离。若要把它变成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把道理收起来。然后,重新布局,把文中的父母之情放到前面变成主轴,通过事件与情节把寓义表达出来。如果能适度留白,更能让读者主动投入到文字里头。如此就能牵动人心,跟演讲稿的效果有云泥之别。
2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風波
在寂静的湖面上 一片孤叶缓缓滑落 轻触水边,激起层层涟漪 波纹悄然扩展,直至远方。 何处的风剪断了它的行程? 是大洋彼岸的蝴蝶振动了翅膀 还是叶子自投于风的怀抱? 叶落了,风不止。 鱼儿因远方传来的波纹而逃窜 等了许久的猎景人框住了景。 往后 世界多了一个浪子,一张光影。 终有一日,风停了 波也静了 可这湖 依旧如初吗? 【作家点评/若涛】 意境高远。这首诗写似断还续的因果(或因缘),一片落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层层堆叠,而终至被摄影师捕入镜头。“浪子”是妙笔,让诗从自然景物过渡到人间,并且增添悬念:浪子如何成为浪子?是因为亲睹绝佳胜景,而立意走遍天下搜寻美景吗?果真如此,则一片落叶改变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岂不让人惊叹? 现代诗通常注重意象。这首诗恰好提供一个反例:不一定要意象堆叠,才能成诗。这首诗不重意象,而是通过画面演变来营造意境。 诗止于第三段就很好。第四段是蛇足,把之前超脱的意境又拉回来,也让诠释空间变狭窄。务必删之。
2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珍惜
人生美好但短暂,一生人可以遇到许多事物,有些永恒有些短暂,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是我们给予这个世界最大的尊重。“一瞬间”很快,甚至可能不会被任何工具所记录,也许那一瞬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并不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但如果我们珍惜那“一瞬间”,那么我们的珍惜将会成为它存在的“证据”。 爬山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浪漫约会,在这场约会中我们了解到大自然其实是一个画家,我们尽情欣赏它为我们画下的一暮暮夕阳。为了奔赴这场浪漫约会,我们必须花费上几个小时爬上山顶,只为见到那一瞬间的夕阳,这值得吗?值得。虽然夕阳每天都会存在,模样几乎千篇一律,但因为我们珍惜,珍惜会让那一刻所见的夕阳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巴黎奥运会期间,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位中国体操运动员,他在上一届奥运会中因为一些失误与冠军失之交臂,所以他继续参赛。不幸的是,他这次因为队友的失误再次与冠军无缘。有记者问他遗憾吗,他说遗憾肯定会有,但他为此而珍惜,珍惜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因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 我在这段采访底下的评论区看到这样一句话:“他不是银奖,他是世界第二。”当你从珍惜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你所看到的那一面必然是耀眼的。 在一次平常的聊天中我得知朋友竟然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她珍惜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出现的人和物,所以把一切都写在日记里。她希望日后的回忆都有迹可循。 教师节送礼,我们班送了便条贴给班主任,便条贴上写满了班上同学对她表达的爱意,感恩她所有的付出。在班主任收到礼物后的几天,我偶然发现她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几张照片,下面还配文,写了很长的一段话,而那张照片正是我们班送的教师节礼物。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班主任对这份礼物的珍惜与喜爱。教师节礼物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班主任的珍惜之情,而班主任发的帖子,表达了她对礼物的珍惜之情。在这段生命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珍惜是一种情感上的传递,因为我们的“珍惜”促成了老师的“珍惜”。珍惜是双方的,是礼尚往来的。 在这匆匆流逝的时间里,学会珍惜是我们一生中的必修课。珍惜会让生命的痕迹加深,把我们绚烂的情感传递给别人,让这个世界充满温度,让生命影响生命。 【作家点评/若涛】 这是一篇演讲稿,跟文学创作还有一段距离。说它是演讲稿,因为它注重说理,并且写法公式化。若要把它变成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把道理收起来。文中的3个事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描写,多关注细节与情节,让寓义以弦外之音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能适度留白,更能让读者主动投入到文字里头。如此就能牵动人心,跟演讲稿的效果有云泥之别。
2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海浪與沙灘的私語
海浪永不知疲倦地冲向沙滩,一次又一次扑向那片金色的沙地,带着细腻的低语。它的声音轻柔,仿佛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往事。每一次浪花的拍打,都是一封情感的信笺,发自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寄给沙滩。它希望沙滩回应它的呼唤,但沙滩只是沉默地躺在那里,静默不语。海浪已经习惯了这种单向的交流。它曾经愤怒,曾经质疑,也曾经试图改变这一切,但沙滩依然固守着它的宁静。风吹过,卷起细沙,沙滩看似无动于衷,却在某种不易察觉的变化中,回应着海浪的每一次拍击。 岁月流逝,海浪带着愈发复杂的情感涌向沙滩。它不再仅仅是带来水珠的冲击,还夹杂了愤怒、失落和期待。每一次的拍打都似乎在向沙滩倾诉着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它的热情没有得到回应?为什么它的每一次冲击都被沙滩静静地接受,却从未被真正回应?随着时间推移,海浪的情感愈加波动。它变得急躁,带着怒火和不安,用更大的力量去冲击沙滩。每一阵风暴都是对沙滩的考验,而沙滩始终默默承受,从不回击。它知道,海浪的愤怒源于对被忽视的恐惧,源于对自己存在价值的怀疑。 终于,在一个平静的黄昏,海浪放慢了节奏。它不再带着愤怒和焦虑,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轻轻地拍打着沙滩。那一刻,它开始明白,沙滩的沉默并非拒绝,而是一种深沉的包容。沙滩没有用言语回应它,但每一次的触碰,都是在告诉海浪,它的存在是被接受的。海浪意识到,风波并非一味的冲突。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要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彼此的成全。沙滩的安静和耐心,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包容。海浪的每一次到来,沙滩都在默默接纳,同时也在悄悄改变自己,适应海浪的冲击。 从此以后,海浪和沙滩达成了一种默契。它们不再试图改变对方,而是以一种和谐的姿态共同存在。每一次潮汐,海浪都带着温柔的触摸,沙滩依旧静静地接受。它们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冲突和争吵,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默契的共鸣。日复一日,海浪与沙滩在彼此的互动中找到了平衡。日出时,海浪的光辉洒在沙滩上,仿佛为沙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日落时,沙滩静静地承载着余晖,等待着海浪的再次到来。它们的对话温柔而细腻,仿佛在讲述一段永恒的私语。 风波过后,海浪和沙滩在时间的流转中找到了彼此的平衡。它们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深刻的共存。海浪不再感到孤独,它知道沙滩始终在倾听它的诉说。沙滩也不再感到压迫,它明白海浪的每一次到来,都是一种温柔的问候,一种无声的抚慰。这种平衡是脆弱却坚韧的,就像人生中的风波,经过起伏和波动,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解。海浪与沙滩的私语,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一种包容与成全的象征。每一场风波,都在教会我们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接受,如何在纷扰中找到那份内心的平静。 【作家点评/若涛】 以景喻人,观察入微。作者用景物变化对应人际关系的演变,写得丝丝入扣。如果能引入一对人物(可以是父女、朋友、恋人或其他),用景物衬托两人的关系变化,会成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
2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喧囂中的漩渦
清晨的市场还笼罩在一层朦胧的薄雾中,摊贩们忙碌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蔬菜的气息和刚出炉面包的香味,似乎预示着一天的繁忙将会顺利展开。然而,这份平静被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像是黑暗中的闪电,划破了市场的宁静。 一声激烈的争吵从市场的角落传来,声音嘈杂而混乱,犹如暴风雨中的雷鸣。摊贩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抬头望向争吵的源头。人们的目光在瞬间聚焦,那是一场由利益冲突引发的激烈争执,涉及市场上两个摊贩的货物纠纷。 张大爷是这个市场的老面孔,他的摊位上摆满了新鲜水果,每一个苹果、每一串葡萄都光鲜亮丽。而他的对手李叔则经营海鲜摊位,摊位边上的冰块上闪烁着剔透的鱼鳞。二人的争执起初只是因为一件小事——张大爷在摆放水果时不小心将几件商品撞落,正巧砸在了李叔刚刚整理好的海鲜上,李叔因此指责张大爷粗心大意,争执由此迅速激化。 随着争吵升级,双方的话语愈发激烈,手指指向彼此的摊位,仿佛要将对方的货物撕扯成碎片。周围的群众渐渐围拢过来,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试图劝解。市场的气氛在一瞬间变得凝重,仿佛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展开。 争吵不仅仅是声音上的冲突,更在空气中弥漫出一种浓烈的紧张气息。张大爷的脸色涨红,额头上的汗珠如同大颗的珍珠,滴落在他手中紧握的水果上。他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和委屈,那些积压在心中的不满似乎在这一刻全然爆发。李叔则在另一边,脸上挂着一抹坚决的神情,手中的鱼钩在阳光下闪烁出冷冷的光芒。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指责和责难,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愤怒和不平一股脑儿发泄出来。 议论声、劝解声、嘲笑声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的眼神中都流露出对这场纠纷的关注与好奇。那种群体的声音,像是被风卷起的沙尘,在空气中漫舞,掩盖了市场原本应有的喧闹与活力。 而最终,风波的平息却是那么平淡。几名市场管理人员赶到现场,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劝说两位摊贩冷静下来。张大爷和李叔在经过一番争论后,勉强握手言和,虽然脸上依旧带着不满的表情,却已经没有了刚开始时的激烈与冲动。市场的秩序渐渐恢复,人们重新开始了各自的交易,仿佛这场风波只是平静日常中的一个小插曲。 我站在人群中,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触。风波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纠纷,它揭示了人性中的脆弱和冲突,也暴露了在利益面前的敏感与紧张。每一个争吵的背后,或许都有着更深层的故事,那些无法言说的委屈与愤怒,像是被风掀起的波澜,轻轻地掠过心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市场渐渐恢复了平静,摊贩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风波带来的影响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那些平凡的日子,在风波的洗礼下,变得更加真实而深刻。生活中的风波,虽然令人不快,却也是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的一部分,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冲突中寻找解决的智慧,也让我们在风波中更加理解彼此的情感与处境。 【作家点评/若涛】 文字顺畅,修辞成熟。作者通过描写物件,把场景写得立体鲜活。如果相同的技巧,也应用在人物上,会让故事有趣得多。文中关于两个主角的文字,多止于抽象描述,两人的互动,都仅用动词概括。因此有点像一幅细致的景物画,而不是富含情节与动感的电影或动画。最后两段把寓义道破,也不是一个好的写法。作者不妨给自己一个挑战:用故事本身把寓义带出,而不是直接道破。这样会让作品更添余韵。
2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起航:分岔路口的抉擇
中五这一年,校园里的风景似乎格外清晰,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回忆和即将离别的感伤。教学楼旁的大榕树下,是我们曾经讨论功课、分享梦想的地方;操场上,挥洒汗水的日日夜夜,是我们拼搏的见证。再过几个月,SPM考试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要迎来人生的第一个重要分岔口。 这个分岔口,通向的路有无数条。每一条路都承载着不同的希望和梦想,也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风险。选择出国深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开阔自己的视野;留在国内,进入STPM的熔炉,接受最为严格的学术训练,争取未来踏进顶尖大学的机会;还是选择Matriculation或Foundation课程,快速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技校,每一个选择都仿佛在召唤着我们,却又让人无从下手。 清晨,站在家门前,我望着那条熟悉的小径,心里满是惆怅和迷茫。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爸爸在客厅读报的模样,都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依靠。然而,我知道,这份依靠终将不能伴随我一生。我必须学会独立,学会在未知的路上勇敢前行。 校园里的朋友们也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各种准备。小明决定考取奖学金,去英国攻读商业管理;小丽则选择了留在国内,准备报考教育学;阿华打算去马来亚大学攻读大众传播,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而我呢?面对这些选择,我似乎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老师曾经对我们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不必羡慕别人,更不必为难自己。关键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为之努力。”可我到底想要什么呢?每当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时是站在国际会议的讲台上,侃侃而谈;有时是穿梭在图书馆里,埋头学习;有时又是坐在公司会议室里,讨论项目计划。每一种未来都让我心动,却又难以抉择。 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思绪纷飞。或许,人生的路就是这样,充满了无数的分岔口,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一次新的出发。无论选择哪条路,只要勇敢前行,总会有属于自己的风景。 有时候,我也会请教学长们。他们有的在海外留学,有的在本地大学深造,还有的已经走上了职场。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都在自己的路上坚持不懈,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学长阿杰在澳洲留学,他告诉我:“出国留学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次自我挑战和成长的机会。”学姐小芳在马来亚大学读书,她说:“无论在哪儿,只要你有目标,有行动,一定会有收获。” 其实,妈妈爸爸也有他们的担忧和期望。他们希望我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又不愿意看到我背负太大的压力。每当妈妈为我熬夜做辅导,爸爸陪我讨论未来,我心里既感动又有些不安。我知道,他们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终于,我决定和父母好好谈一谈。那天晚上,我们围坐在餐桌前,灯光柔和,气氛温馨。我把自己的想法和顾虑一一说出来,爸爸妈妈认真地听着我的想法和顾虑,不时皱眉,不时点头。最后,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没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就像人工智能AI也是最近几年才突然跳出来。到底学什么能赚钱,读哪科对你未来发展有益,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我们都会支持你。关键是,你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且为之努力。就算你最终选择步入的职业或行业与你念的大学科系毫不相关,也不影响你做个快乐的正常人,毕竟是金子去哪都会发光、都能被看见。先去好好体验大学生活吧,其余的,上天自有安排。” 是啊,不管最后步入的行业是否与所读的相关,学过的东西、经验、历练都会被刻印在脑海里,一辈子独属于自己,谁也偷不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嗯,无论选择哪条路,只要我坚定信念,勇敢前行,总会闯出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出发的日子渐渐临近,我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无论未来如何,我都相信,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历程,每一个选择都是人生的财富。我将带着这份信念,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那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我起身,深深吸了一口气。新的一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背上书包,迈出了家门,走向那条熟悉而又未知的小径。无论前方的路如何,我都将勇敢出发,去迎接属于我的未来。 在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接受自己的迷茫,也学会了在困惑中寻找方向。朋友们的支持,老师的教诲,父母的理解,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坚定信念,勇敢前行。因为,我知道,人生的每一个分岔口,都是一次新的出发,都是一次新的成长。 出发,意味着离开舒适区,迎接未知的挑战。正如那条通往远方的小径,虽然看不清尽头,但我相信,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成长。踏上这条路,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未来,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辉煌。 【作家点评/若涛】 这篇文章写得诚恳真摰,我乐于见到作者用文字梳理自己的困惑。这大概就是文学难能的“功用”吧。但要成为一篇“文学作品”,还需要一些加工。譬如,调整节奏,把意义重复的段落删减(无论多么“正能量”)。又,作者父亲的智慧让人折服,不妨多着墨。
3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一個改變我的人
有一段时间,我贪图安逸,面对许多新事物、新挑战,都不愿意尝试。像是父母要我学钢琴,我总是极力抗拒,因为害怕剥夺了我享乐的时间。后来,我遇见了一个看似普通却仿佛有洞悉一切能力的人——我的邻居。他如一道闪电,划破我心灵深渊的黑暗,将我从无尽的绝望解救而出,引领我重回正轨。 犹记得那位邻居初来乍到时,并不受居民待见,是大家一致认为的“巫师”。他性格古怪,总是身穿一袭朴素的长袍,头戴一顶黑色帽子。每当月光遍布大地时,他总独自在小巷里漫步,凝视着星空。他的眼神透露出深邃的智慧,仿佛看透了世间的奥秘。而这条小巷如同隔绝了一切,与现今喧嚣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与他交谈,而正是这次的交谈改变了我。微风把故事吹回了那一章,我在回家途中忽然听见一阵悠扬的琴声。那琴声时如瀑布般宏伟,时如河流般清澈明净,仅是一瞬间便抚平我心中的疲备与不安。我随声望去,发现是从邻居家传来的。 他见到我站在窗外,于是便热情地邀请我进去。那一刻,我才发觉原来所谓的“巫师” 是那么亲切、和蔼。他叫张小帅,是一位退休的钢琴家。我们在钢琴的伴奏下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对话,从音乐到夜空,从夜空到人生。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醍醐灌顶,令我印象深刻。 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并非当个懦夫, 混混噩噩地过一辈子,而是在于面对新挑战和超越自我。”他的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我心中的枷锁,我重新拾起钢琴,把它视为心灵的升华。每当我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舞时,我仿佛位于高空中,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我开始理解音乐,把音乐作为我情感的表达。 此外,张先生的教诲更是体现于生活中。我开始阅读哲学书籍,并尝试领悟其思想,这一些思想让我在这繁杂的社会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在他的影响下,我逐渐走出了那段迷茫的时期,开始以全新的视角面对新生活。我不再害怕挑战,而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天。 张先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谢谢您,张先生,我一定会谨记您的教诲,迎接未来每个挑战。我相信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作家点评/若涛】 这篇故事成功与否,取决于当中的关键人物——钢琴家张小帅。作者确实刻画了一个有趣的人物,奇装异服,特立独行,似乎还充满智慧。但这人物若要取信于人,还需要更深入的描述,包括他的身世、际遇和动机,这样才能显得有血有肉。
3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重新出發的勇氣
在我的生活中,平静的日子突然被一阵未知的风暴打破。那天,我刚从办公室回到家,准备放松一下,结果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异常扭曲。房间的墙壁异常狭窄,空气也变得稠密。我开始感到胸口压迫感越来越强,心跳加速,手脚冰冷,仿佛每一秒钟都在与窒息做斗争。这种突然的恐惧感让我无法思考,也无法正常呼吸。我试图挣扎,但内心的恐慌却像无形的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那晚,我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即使天已经很晚,我仍然在黑暗中徘徊。我的脑海里充满了恐惧的片段,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这种感觉持续了几天,逐渐地,我开始对生活中的一切感到焦虑。即使是最普通的活动,比如出门买菜或是与朋友聚会,都成了巨大的挑战。我变得越来越孤立,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解释自己正在经历的痛苦。 面对这种困境,我终于决定寻求帮助。去见心理医生的那一天,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期待能够得到解答,又担心这会是一段更漫长的折磨。医生的诊疗室静谧而舒适,与我想像中的医疗环境截然不同。她坐在我对面,温柔而耐心地听我讲述我的症状。她告诉我,我可能正经历“惊恐症”,这种疾病会导致持续的恐惧和焦虑,并且在特定情境下突然发作。 这个诊断让我既惊讶又释然。我明白了我不是唯一一个经历这种困扰的人,这种病症有其具体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医生解释了惊恐症的基本情况,并且为我制定了治疗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使用抗焦虑药物来帮助稳定我的情绪,并且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变我的思维模式和应对策略。 治疗的过程充满了挑战。药物的副作用让我感到不适,而认知行为疗法的过程则需要我面对和挑战自己深层的恐惧和焦虑。有时候,我对治疗的效果感到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困扰。但是,每当我有这样的想法时,我都会记起医生的话——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点进步都是值得庆祝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认知行为疗法教会了我一些技巧,比如识别那些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并且学会用更积极的思维来取而代之。这些技巧虽然看似简单,却成为了我重新控制生活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感觉到一些变化。我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恐惧和焦虑的感觉变得不再那么压倒性。我开始重新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们交流,并且逐渐回到了以前喜欢的兴趣爱好中。我知道,这并不意味着我完全摆脱了惊恐症,而是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它共存,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对生活有了不同的看法。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的幸福时刻,也明白了坚持和勇敢的重要性。虽然未来还可能会有起伏,但我已经具备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都可以面对并且克服,因为我已经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学会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作家点评/若涛】 疾病书写有独特的难度。要揭露多少隐私,要展现多少不堪,如何拿捏尺度,对作者和读者而言都形成挑战。这篇文字的前两段很具体地描绘了病发的状况,让读者感同身受。但进入求诊和治疗之后,就写得太过仓促,大多是程序性的描述。不过,如果作者是当事人,她要自我挖掘多少,要多大程度地回溯一段不愉快的经历,难道是我等外人可以要求的吗?这也是一个难处。
3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出發, 赴星辰大海
中五开学已经好几个月,我的生活平静地向前流,如同一条安静的河,日复一日地继续。日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扎堆在作业里,埋没在习题里。我总是焦躁考试会怎样,未来会怎样,便踌躇在原地,止步不前。 生活像电影里打着柔光的美好镜头一样流转着,伤感而又动人,而时光像是无数的相片被重叠着放到了写字台上,有一双手缓慢地翻开它们。看着斑黄的日历,我有些茫然无措,像一叶扁舟在大海里飘摇,茫然找不到方向。虽然我也会不断地安慰自己,这次考不好,下次就再接再厉。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一千零一夜未知可能性。上帝在转盘里撒下一大把钢珠,在转盘没有停下来之前,没人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出发的意义不是为了抵达终点,而是让你开启全新的旅程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只要你肯振作,打起精神来,相信每一次的出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最近,我迷上了滑板。刚接触滑板的那几个月,我总是摔倒,膝盖布满了片片淤青,鞋子都快要被磨破了。刚学会平衡身子站上去的时候,我的确是挺兴奋的。渐渐地,我适应了。身上刚运动完的气息将周围的空气也带热了几分,有风掠过,我的发丝也随着风儿轻轻舞动,夹带着一缕薄荷味道,去遇见那个勇敢的自己。我总是搭车到帝帝皇湖滨公园玩滑板,滑过绝美的湖景,当然也滑过都市的喧嚣。看着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背后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滑板给我带来了无限的自由和快乐,也许这就是我出发的意义。 某天下午,我闲来无事,心血来潮观察院子里的花。这时,我注意到角落里的一朵花,明明无根无土,却在拥挤的花盆找到了独属自己的小天地,恍然间,如星星之火般点燃了我心中的燎原。凡是大地上的生灵,终归也逃不过盛衰荣枯的循环往复。每一条生命自它诞生之日,就注定有了毁灭的结局。哪怕是短暂的热烈,也要为自己盛放、为自己疯狂。花开的时候,无人看见,可是它终归是开花了啊!这一切都是那么地生不逢时,偏我来时不逢时,偏我去时春满楼。可是对于花而言,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美丽的花朵并不会因为将来的灭亡而感到悲伤,它们只是单纯地绽放和凋零、凋零和绽放,寻寻觅觅、反反复复,也不理会世俗的眼光,他强任他强,清风拂上岗。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 曾经我一度以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拼尽全力备战去获得想要的结果,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比赛失利了,我会难过,却忘了我已经收获了许多;考试考砸了,我会不安,却未曾想过比我考得不如意的人,他们的心情可能比我更糟糕。曾经拥有足矣。人生总是这样,也总是那样。 我总是劝自己,看开一点。人生没有什么好过不去的。如今,我看淡了,尽量享受过程,一路挥洒汗水,一路享受沿途风景,作为我每一次出发的理由。失败了,我不气馁;成功了,我不自满;所谓胜不骄败不馁,人生总是起起落落。太过顺遂的人生的确万分幸运,而波澜起伏的人生也很精彩。 我想,我们的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你我的存在未免显得太过短暂,同时也太渺小了。从人类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几乎被这颗蔚蓝的星球包围,而从宇宙视点出发,我们的星球,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 生命的意义就从你呱呱坠地起开始实现。即使向死而生,也要在这一生中绚丽多彩地活过,执笔写出华美的篇章。也许我们无法将生命延续,但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生命,走过一片又一片的舒畅宽地。 出发,永远都不是抵达终点,而是当你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去奔赴星辰大海,看山川明月。 【作家点评/若涛】 滑板的部分是我最想追看的,可惜只写了一段。“滑板”可以独立经营成篇,那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写出许多细节,像“淤青的膝盖”“磨破的鞋子”“薄荷味道的发丝”,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支节,其实都远优于那些虚浮抽象的“大山大海”和“生命感悟”。 细节能赋予文章独一无二的生命力,把寓义包藏在细节中,更能打动人心。
3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缺席的嘉賓
走过郁郁葱葱的树;踢走铺设满地的石子;揩拭源源不断的汗水,午间的燥热让我变得格外狼狈,头发粘腻,浑身湿透,看起来简直就像刚淋了浴。风儿似乎忽视了我的请柬,缺席了这次的暑天,我内心不免有些遗憾。往前一走,跨过台阶,来到了校园,没有热闹喧嚣只有寂静沉默。 时针和分针移动得格外缓慢,以至于上课时间离此时此刻还有一大段的路程。学校那么的大,课室那么的多,同学的人影却怎么也见不着。我走进课室,放下书包,坐在等待的椅子上;我打开书包,放下课本,放在空旷的桌子上。看着书里密密麻麻的字,每行字尽是无聊。 渐渐的,视线来到了一个句号,突然的出神让思绪漫无目的地飘走。不知自己想了什么,回过神时才恍然发觉兴致已被头上的吊扇卷走。终于,合上了课本,觉着懒散的神经最近扩散得极其夸张。 不知何时开始,声音渐渐嘈杂,烦闷渗进了无聊的世界,我趴着桌子浅浅的歇息。再一次睁眼,老师正好迈步走进课室,烦闷随着嘈杂声淹没在课室紧张的氛围。久久的愣神被老师怀中一大叠的试卷打断。紧接着,我看见一卷纸被抽出,被置在我桌上。纸分明是白的,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刺目的红,明晃晃的红就像打翻的墨汁洒满了桌面,大脑也被墨汁侵染,乱得一塌糊涂。手率先反应过来,把那“糟心的东西”塞进满当当的书包。 一整天的孤寂,没来由的悲伤,统统被我忽略、压制。 铃铃铃……铃铃铃…… 直到嘹亮的放学铃声敲响思绪的大门,我才慌乱地收拾杂乱的东西。走下阶梯,我瞥见一个模糊的人影双手推着独轮手推车,碾过绿油油的野草。那些肆意生长的野草此刻竟弯下了身躯,被斩碎了傲骨,影子投在它们的身上,原本因太阳照得闪闪发光的它们陷入了阴影中。 我还瞧见,学校外墙上那纯蓝色布告栏没了华丽的装饰,少了遮瑕的海报,只剩下满目疮痍,一个个被图钉刺伤的孔,看起来就像狼狈的怪物,惨不忍睹。 脚步声忽然断开,再继续,心绪的节奏变得杂乱无章,就像被揉成团的废纸。 就这样,我走到了马路旁,却怎么也找不着父亲的车子。等待又再一次变成了故事的章节,无聊、烦闷和伤感又一次成了它的内容。 蓦然,车子排出的黑气出现,我上了那久等的车子。那车灯旁的刮痕格外刺目,只一瞬,我的目光便驻足。我浑身裹满了冷空气,车上的音乐被迫承担了打破安静的工具,说话声成为了缺席的嘉宾。 考试的失利;诡异的安静;内心的自卑,让这一天变得暗淡无光。怎么说呢?呃,就像洁白的纸巾沾上了可恶的脏水。但是,总会有某一天缓缓升起的太阳把脏水的痕迹淡化吧! 【作家点评/若涛】 作者的思路活泼跳脱,把日常景象写出神彩,尤其第四段(“不知何时开始……”)至第八段(“我还瞧见……”),文字充满动感,节奏明快,拟人化用得恰当,而且当中有一种意料之外的“偶发性”,相当引人入胜。 但其他部分则有过度修辞的痕迹,像“风儿似乎忽视了我的请柬”“车上的音乐被迫承担了打破安静的工具”。这样的句子显得累赘,并且打乱阅读的节奏。这些段落并非文章重点,不宜下笔过重,应该快速带过,说“天热无风”,“车上的音乐打破寂静”,就够了。
3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就在此刻
鲜花不知何时开最艳丽,但它仍在一个未知的时间,面对着朝阳,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笔色彩。它不知道自己在这个时间盛开,会不会被路过的行人摘掉,更不知道会不会就在盛开的那个晚上迎来狂风暴雨,它只知道若是顾虑每个意外,它将没有盛开的时机。永远没有一个时机,叫做最合适的时机;我们唯有一个时机,叫做:此刻。 回顾过往之时,总会有那么一道声音发出长叹:你说我当初怎么就敢这么干呢?昔日繁华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当你在感叹的时候,何尝不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出发”的勇气与心性。少年的冒险,无非就是放肆着自己的冲动,每一场盛大的旅途,只需要一句话,一个背包,一颗任由自己横冲直撞的心。而被世事磨了棱角,我们从所谓的成长中学会了安分守己,学会了深思熟虑,更学会了时刻顾及一切牵绊。当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热血沸腾,失去了无畏未知,更失去了怀揣少年心的自己。 飞鸟生下来就应当搏击长空,当你不再展翅,精心布置着那安全的鸟笼时,你就没有在某一刻向往过天空吗?不可否认,不安于现状,我们可能就要餐风露宿,在面对一座又一座大山时,也总会遇到飞不过的那座大山。可是,那又何妨?人生不过三万天,当你耗费一天又一天地筑起那名为“安稳”的堡垒,扪心自问一下,你不曾艳羡过那些站在顶峰发光的人吗?或许不曾,因为你心中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有他的耀眼,你有你的安稳。 可是甘于平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在未来的某一天,终会有一个你抗不过的滔天巨浪袭来。它或许袭向你自己,更可怕的是它可能袭向你的牵绊。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冲入无尽深海下,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为力与平凡,最后在愤恨与懊悔下翻不起任何风浪。或许平凡也有平凡的美好,也或许你是身不由己成为人群中的尘埃,但不甘于平凡,也是一种不平凡。命运不会眷顾任何人,但我们可以垂青自己,心怀一颗随时准备出发的心,即是握起了书写自己冒险征途的笔。 若是你患得患失,太在意从前,又太担心将来,那么你连冒险之路的门票都没资格得到,又谈何出发?需知晓,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它是天赐的礼物。世上没有错路,谁都只是第一次活,没有人可以批判你出发的这条路上的对与错,而我们能犯下的唯一的错,就是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我们要像珍惜礼物那样,珍惜今天、珍惜那份“出发”的机会。船只唯有在港湾的时候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当你怯懦于征服未知的大海,那么巨浪袭来的时候,你甚至连航行的经验都没有,又怎么保住这艘被你精心呵护的船呢? 当你开始怀疑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少时的你正慢慢死去。如果你赶不上去看凌晨五点的太阳,或许你可以看看傍晚六点的夕阳——没人能回到过去,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出发。从来没有什么正确的选择,而是要让选择变得正确。我们首要先做的,就是让自己踏出第一步,出发迈向自己的选择。一山总比一山高,等到我遇到了那座飞不过去的山,我也不会退缩,我就在半山腰的树上筑起巢穴,在最后的时刻,我将向着山顶发起冲锋。而我们该何时出发?就在此刻! 【作家点评/若涛】 文字流畅,情理兼具。似乎该有的都有了,但就是缺乏“风格”和“个性”。这是一篇出色的演讲稿,但若用文学作品的标准去衡量,则只是中规中矩。究其原因,是作者本人在文章里缺席了。作者并没有写出个人经验,也没有提供独特视角,因此难以跟读者产生连结。
3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出發向未來
晨曦微露,光芒犹如初梦, 道路柔如水,缓缓铺展。 不再犹豫,告别时代巨轮。 脚步如钟摆,波动旋律。 风中,是远古的低语。 大地,是不朽的诗篇。 以往的过去,是与时间的对话。 憧憬的未来,是与迷宫的挑战。 行囊中,装满希望与绝望。 内心中,盛开勇敢与脆弱。 每一步,皆是和灵魂的考验。 每一程,皆是和内心的煎熬。 山川河流,时光涟漪。 天地之间,宇宙之中。 无论风雨,抑或晴朗。 心中的信念,恒星般闪耀。 踏上征途,伴随岁月的钟声, 前路漫漫,仿佛星河般渺茫。 每一次抉择,都是命运的赌注, 每一次叹息,都是灵魂的呐喊。 山峦之间,摆荡着古老的回忆。 河流之间,流荡着古老的智慧。 在智慧的山脉之间摆荡,在古老的河流穿行。 寻找那永恒的真理。 风雨洗礼,淬炼出坚韧。 晴空之下,反射出彩虹。 不惧黑暗,不惧孤独。 星辰指引,勇往直前。 前方的迷雾,遮挡不住眼眸。 前方的障碍,遮挡不住内心。 时光的旅人,渴望的信念。 梦想的衬托,勇敢前行。 出发,是心灵的黎明。 离开,是心灵的煎熬。 在每一个晨曦中,在晨曦的光明中。 怀揣希望,迎接那不可预见的未来, 在命运的旋律中,谱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作家点评/若涛】 诗必须精炼。这首诗似乎回环往复地说着同样的内容,通篇意象也极相似,缺乏变化。以这样的长度,它必须有所推演,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否则,不如把它缩短,十行左右应该就够了。此外,句子太过“整齐”,也会显得生硬。当然,它是有好些佳句的,只是太过松散。加以浓缩后,也会是一篇佳作。 相关文章: 出發 火車站 烏龍鎮 詩展
4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走開攝像頭
“你烦不烦啊!” 建宇对着摄像头咆哮,小脸涨得通红。 他烦躁地坐在校门外的候车亭,摄像头则静静地站在矮墙上,一人一机大眼瞪小眼,都不让步。 放学前害他躲进男厕整整4节课,出尽了丑。 还是在建宇最不耐烦的时候——他考砸了。 平均40分不算考砸吗?怎么不算?建宇还记得班主任离开教室前的最后一句话:“我得跟你妈妈谈谈。” 妈妈一定不会高兴。 建宇想起她上次翻开成绩单,脸红得发紫,像西红柿,也像茄子,说不出更像哪个。妈妈没有打、没有骂,但他依然害怕。要是分数没达标,还能不能出门都难说,他才没准备好接受。好像自那时起,总感觉身边有一双眼睛,盯得他心里直发毛。 这会儿老师说要见妈妈,这烦人的摄像头就凭空出现。他逃它追,出了不少丑,建宇的耐心也耗尽了,它就像妈妈一样烦人。 建宇萌生逃避现实的想法。可是,还能去哪呢?他想到可以去二姨家,距离远,妈妈不会那么快找上门来。 打车好了。 马路边,一辆计程车渐渐放慢车速,建宇匆忙起身拦车,摄像头调整焦距,再度跟上,迎来他一声吼:“走开!” 迅速打开车门上车关门,建宇急欲摆脱摄像头的纠缠不休。可是,一转头,又看见那烦人碍眼的粘人精,建宇忍无可忍,打开车窗,抓起摄像头使尽全力往外扔。关上窗,建宇如激战后的战士,瘫软在车后座。 司机大叔是印裔同胞,一段冗长的沟通后总算明白要求,发动引擎。窗外景物飞速倒退,他在驾驶座哼起歌。 砰,摄像头猛撞一下车窗。它怎么就阴魂不散啊! 建宇想了想,犹豫着问:“Uncle.” 大叔的墨镜扫视到后座:“Ya?” “Kamu ada nampak apa-apa tak?” 大叔认真瞅了瞅:“Ada school bag…kau tak pakai tali pinggang keledar?” 建宇茫然:“Uh—” 没有国语老师提示,完了完了。 摄像头射出一道红光,打在安全带上。建宇恍然大悟,暂时收起白眼,他本想噼头盖脸一通质问,问摄像头为何不还他清净,但睡意袭来,他决定暂时休战,抱着书包沉沉睡去,独留摄像头叩击玻璃的声音。 没多久,建宇又悠悠醒转。他依稀记得,大叔好像咕哝了几句华语,但在思考不切实际的问题前,周围的环境让他吓了一跳。 车外迷雾缭绕,大叔凭空消失,雾气顺着车窗空隙钻,空气中弥漫一丝丝刺鼻的焦味。再细看,整辆车都报废了,不时窜出电火花。建宇打开车门,环顾四周,既不想呆在车里,也不敢出去,他好害怕! 摄像头飞进来,拉着他的衣角,示意他下车。 建宇别过头:“干嘛?”他不想让摄像头看见自己紧张得快哭出来的脸。 摄像头歪着镜头看他,退到车外,但不离开。建宇从书包里抽出一张纸巾擤鼻涕,平复情绪。雾气包围下,摄像头好像是唯一可以信任的活物。 那就算了,管它讨厌不讨厌的,别无选择下,建宇还是跟了出去。 车外山峦起伏,澹紫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轻拂,吹起一片细如虫鸣的呓语。摄像头很兴奋,绕着他拍照,闪光灯刺痛他的眼睛。 建宇抬手避开镜头,摄像头见他不喜欢,只好洗出一张照片,递给他后默默陪在他身边。 照片是自己雾中的背影,地平线那端却分明有一棵树。 叶片间星光点点的树。 建宇想起去年同学呈现的幻灯片:在瓜拉雪兰莪赏萤火虫堪称完美!夜幕初临,岸边的树便默契地一排排亮起,像在列队迎接,又像在预备欢送。我们陶醉在如此灿烂美景中……那晚,城市无法给予的宁静就在身边。 他回家后直奔厨房,想去的意图都写在脸上。水流冲刷锅具的碰撞间,妈妈只是笑:“改天吧。” 后来疫情席卷,再没有改天。 建宇有段时间很委屈:凭什么就这样忘了?爸爸常年在外办公,妈妈又忙于创业,因而希望他自律,才能自强。但他早就厌倦日复一日无聊无趣无谓的日子,于是不再与她交流,甚至出现对立的局面。两人都互不让步,就像他开始时对摄像头那样。 照片让他开心不少,好像真看到了远方树萌,还有那条泛着新月的河。 突然,建宇一脚踩空,崖边的苔藓凌厉地刮过手脚,耳畔狂风呼啸,他感觉自己向下翻倒了90度、180度── 建宇大叫:“救我!” 一双机械臂以速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了他,将他吊在石壁上,崖底水声轰鸣,让他惊出一身冷汗。摄像头用尽全力拉着他回到地表,它浑身是泥,表面浮现几道刮痕,建宇忍不住替它擦干净:“没事吧?” 摄像头作摇头状。建宇既感激又心疼地摸摸它,对它的厌烦感烟消云散。 翻过陡坡,走过平原,风时大时小。日落前,一人一机终于在崖底看到印裔大叔,建宇惊讶地招手,才发现还有其他人。 “我是未来的你。”那人双眼直视建宇,微笑着说。 “真的?”建宇瞪大眼睛。 “那肯定啊。”大建宇一脸认真。 建宇仰望高出他两个头的高中生,很是好奇:“中学考试难吗?” “难不到哪去。”大建宇笑。“长大后,妈妈开始放手,反倒考得更好,而且已经不像之前要求那么高了。” 大叔赞同:“Kau memang berpotensi.” 落日掉到地平线后,树上涌现无数光点飞舞。是萤火虫。 “她会降低要求?”建宇不信,这未免与现实中差得太远。 “因为我很乖啊──”大建宇大笑数声,伸手搭建宇的肩。“没有啦,人长大了,哪个妈妈不会让孩子去闯一闯?之后你也会重拾学画的梦想了。” 看着建宇狐疑的目光,大建宇拿出一本画册:“你看。” 建宇惊喜地发现,纸页雕刻着家中的每个角落,还有不少邻里街坊的素描,栩栩如生。 “妈妈不会一直要求高分了?”建宇追问。 “当然,你以为妈妈是什么?魔鬼?” 建宇喃喃道:“她……我有时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她。” 远处一艘茎梗缠绕的小船驶来,大叔截停,一把一把将各种藻类扯下。建宇眯起双眼,依稀辨认出几个大字。 “我的……噢,是我们的名字。” 大建宇让建宇先登船。“我们刚出世时,妈妈虽还在病床上,却为了一个好名字费尽心思,求神问卦,才得到这个好名字。不然啊,不知有多少位算命师说我们活不过12岁。” “那是迷信吧?”建宇不以为然。“去年她不让我去赏萤,就是算命师的歪理,说那年水会克我。” “那毕竟是为我们好啊。”大建宇分析道。“其实我去年就和妈妈一起去了,租民宿,玩够三天两夜才离开。” 建宇有那么一点惊讶:没想到妈妈还记着。此刻,已看不见旅程的起点,建宇感觉全身骨骼散得七零八落,但摄像头一路上照顾他,保护他,就像妈妈一样,不知比他累多少倍,此刻四仰八叉地伸着机械臂睡着了。 星空下,河水轻抚船沿,和流萤相映成趣。建宇又想起妈妈也是这样睡去的,长发半掩住脸,一下一下喘息,床边是一堆永无止尽的账单。 他开始有些愧疚。 “妈妈真的很爱你。别像我后知后觉,要好好孝敬她。” 大建宇的眼眶湿了。 建宇点头,靠在他身上,视线逐渐模煳。 建宇猛地惊醒,意识有些模糊,自己是在车上?或船上? 大叔歪头确认:“Bukit Tinggi ya?” “Betul.”建宇看向四周,摄像头不在了,心中一阵怅然。本不希望它存在,现在又离不开。 窗外的路牌招手,二姨家近在眼前。他向大叔借了手机,大建宇的话在耳边回荡,他想了想,妈妈找不到他,该有多着急啊。 “妈,是我。” “建宇,你在哪里?妈妈在学校找不到你,老师和同学都说没看到你,你到底去哪里了?”电话刚接通,一连串焦急不安的质问就炸到耳里。 “我在车上。”建宇压低自己习惯了拔高的音量。“快考试了,想去二姨家,呃,温习……” 他自己都觉得违心,明明能玩上两天,居然都要让给学业。不过大建宇保证过:他会越来越好,妈妈也是。 挂电话前,建宇鼓起勇气:“妈妈,谢谢你……对不起。”一半是今天不告而别的过错,另一半则是懊悔长久以来的无礼顶撞。 电话那头,妈妈语带哽咽:“去吧,等你回来。” 挂断电话,建宇长舒一口气。 “和妈妈起冲突了吗?”大叔突然问。 建宇吓一大跳:“Uncle,你真的会说华语?” “什么叫真的?”车停在交通灯前。“不过不孝顺父母会遭雷劈的哦。” 建宇莞尔:“我知道了,以后不会了。” “你以前会啊?” “可以这么说,反正以后绝对不会了,我发誓。” 【作家点评/若涛】 这篇小说有几点可谈: ·成功布置悬念,随着情节推演适时下“钩”,引读者追看。 · 人物鲜明,对白生动、自然,轻易让读者同情、共鸣。 · 有几个关键情节,作者并未交代清楚,如摄像头是实物还是幻象?主角进入的是梦境还是真的发生了时空穿越?我认为这些都是巧妙的“留白”,能让读者参与到故事里头,去推敲和补白。 · 我的解读:这篇可以视为成长小说,但成长的过程都发生在内心。其中“摄像头”最耐人寻味。通常,摄像头代表第三方的监控审查,小说开始时确有几分这样的意味,但中段我们发现,它其实是友善的,会适时伸出援手。因此,它也许是主角内心的另一分身,是那个欲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另一面(类似心理分析中的“超我”)。由此推敲,主角进入的幻境,也是内心的投射。通常,成长小说会让主角经历试炼而成长,但在这里,主角的成长契机是对未来的希望(以大建宇为代表)。刻有主角名字的船以及河流,都是旅程的象征。当他从梦境中醒转,这一切包括摄像头都消失了,因为主角已完成这阶段的成长。渡河弃舟,他已不需要它们。 相关文章: 出發 火車站 烏龍鎮 詩展
4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出發
在旷野的尽头,我出发, 追寻那风吹过的远方, 脚下是未知的路途, 心中是不灭的梦想。 春天的清晨,我出发, 踏着花开的脚步, 阳光洒满大地, 温暖了前行的方向。 夏日的炎热,我出发, 迎着热浪奔向远方海岸, 心中涌动着不安分的激情, 只为一睹那碧海蓝天。 秋风的萧瑟,我出发, 行走在金黄的田野中, 听着风吹过稻穗的声音, 吹来大地的丰收和农民的欢笑。 冬日的寒冷,我出发, 穿越雪域山川, 脚印留下坚定的印记, 燃烧蔓延着对生命的热爱。 无论风雨,无论寒暑, 梦想是指南针的指引, 无论前方多少风浪, 我将跨越山川,穿越沧海, 谱写青春的诗篇。 【作家点评/若涛】 作者已初步掌握了诗的技巧,懂得使用意象语言,用春夏秋冬的景物来表达“出发”的心情。可是,这样的主题这样的写法,相当常见。如果要写出新意,必须寻找更独特的视角,或使用更“切身”的文字。这首诗的景观,虽然壮阔瑰丽,可是遥远浮泛。作者不如回归自身,以身边的小物事入诗,一定会更具体感人。 相关文章: 春蘭 詩展 追尋遠方之足跡 新的旅程 回眸·光湧人
5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火車站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出发。 我小时候跟着太公一起生活。太公到哪,我跟到哪。太公下田去,我就在一旁站着看。 有时太公会带我到火车站。干什么呢?太公他曾说过:“我喜欢火车的颜色。”他大抵是到那儿去看火车的美罢了。每当过年,火车站上就有一大堆人挤进去,我和太公在一旁等着人群散去后到铁轨旁看着。太公时常买几包芋头坐在火车站和我一起吃。蒸汽火车冒出的黑烟有时也会熏到我们,但是我们都习惯了这种感觉。在那里,我只好奇火车会把这些人带到哪里去。我时常望向火车行驶的方向,却只看到没有尽头的铁轨。我问太公,太公回道:“有可能是回家,有可能出发到新的地方。”我又问道:“去新的地方干什么?”太公回道:“寻找某个东西吧,可能是幸福可能是快乐。” 太公的回答我只听得懂“回家”。我吃着芋头不断望向铁轨远处,好奇“新地方”到底是什么。有时我看见人们互相拥抱,有的还哭着,这让我十分无解。 “小孩子想那么多干嘛?”太公向我说道。 刚说完,火车停在了我们面前,人们纷纷下车,场面跟上车一样。他们见到对方后就开始拥抱,然后又哭了。看着看着,芋头吃完了,傍晚了。 小学时期我常跑火车站,可说对火车站的感情很深。我觉得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少年时期,我考上镇上有名的中学,太公很替我开心。不过,这所学校需要搭火车去。我不会搭火车也不会买票,太公也不怎么会。幸亏我有个舅舅是开过火车的,火车站上的事务他都了如指掌。一天,舅舅到了家中。那时也是开学的倒数三天。 “你好吗?”舅舅问道。 “好,好得很。”太公回。 “到时我可能不能陪他去学校,我先跟你说到那里要干些什么吧。” “你在忙什么?” “我也要搭火车去彭亨,不过不是那班火车。我要去那里做工,可能不会回来了。” “什么?” 太公一时不知要说什么。我在一旁听着,觉得可能舅舅要出发去“新地方”了。 那晚,舅舅和太公不只聊火车,还聊了一大堆事。舅舅离开后,太公在屋里默默流泪。 “舅舅出发去新地方,你不开心吗?” 太公坐在椅子上不回答我。未曾出发过的我,对“出发”二字还是充满着陌生,我也不知这是令人开心或伤心的事。 开学时,太公带着我到火车站。这次不同,要买票。太公把票递给我,顺便也把芋头给了我。 他的手几乎把我的手给裹着。 “票要拿着,到站后就给那里的人。你小心。”太公握着我的手。火车到了,我上了火车,回头看了看太公,他正向我不断挥着手。这也是我第一次的出发。 火车里人挤人,连坐的地方也没有。我看了看票上的字,上面写着“KL”,那是我学校的所在。我站在人群中,不断张望着,对陌生的地方产生了好奇。到站后我努力挤出人群。这个地方是我小时候不断好奇的新地方,却比我想像中还乱。我看着手上舅舅给我的地图,一步步出发到学校去。 太公回到家后,擦干了眼泪,喝了几口茶。屋子里静得可怕。他想下田去,可是却不想动。这是太公第一次感觉那么安静。他想到火车站去,但感觉少了什么。他只能躺在椅子上,十分空虚。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直到我十六岁时,学校举办了户外考察活动。我要搭着火车到更远的地方去。 前天晚上,我准备好了行李便坐到饭桌前。 “记得买票。” “知道了。” “要吃饱啊!” “知道了。” 太公的关心我完全不放在心里,毕竟我都几岁了?太公仍然拿出了芋头叫我放入包中,坐火车时可以吃,我拒绝了。我那么大个人为何不能自己买东西吃?这是我当时的想法。太公失望地把芋头收回去。吃饭时,太公只吃了一点,剩下的都留了给我。他不断看着我,深怕我出发到更远的地方。 隔天,我看了看表发现迟了,立马刷牙、收拾书包。太公听见声音也走出房间,可是我已经出门了。买了票上了车,不知觉间转头,却发现太公站在火车站上不断向我挥手。 我那时向着知识出发,但是往后一看,太公不知是伤心还是开心,也许是喜极而泣吧。 太公回到了家,仍然过着往日的日子。 两天后我回家了。太公在火车站上接我。人山人海,下火车的人很多。虽然如此,我仍然在人群中找到了太公。 那天早上,我俩聊了很多,虽然只是分别了两天。 “好玩吗?” “好玩。” “那里很漂亮,下次带你去看看。”我说道。 聊着聊着,聊到了小时候。我俩不是怀旧的人,但是不知为何,今日不断提起以前的事。 时间很快就过去,十八岁了,我渐渐有了梦想。我迷上了写作。我到处参加比赛,也获得了很多奖。 在一场比赛中,我被告知要前往槟城拿奖。逼不得已,我又要坐上那辆陈旧的蒸汽火车。 太公得知后也很开心。他仍然买了芋头放入我的包里,这次我没有拒绝。 “你得奖了我很开心。年轻人就是要往梦想出发。太公身体不好,不能走那么久的路,你只能自己去了,爸爸妈妈都在那里。” 这是他在送我上火车前说的话。我现今仍然铭记在心。踏上了火车,我依然望向后方,太公依然站在火车站上与我挥手。 到了槟城后,我再也没有刚上学时的陌生,也渐渐对陌生的城市产生了熟悉。 这一去就是两个星期。不知道太公如何了。 回来时,太公果然在人群里,我俩像我小时候看到的场景一样,互相拥抱,眼中含泪。 在我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出发。人应该永远出发,但我们不能忘记刚开始带着我们出发的人。 【作家点评/若涛】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意义的“出发”。这篇小说的优点,在于设置了“太公”这角色。这角色是静态的,无法“出发”的观察者。他是一个固定的参照点,对照出其他角色“出发”的意义。 缺点则是,叙事视角不一致。“我”离家后,应该已无从得知太公在家的状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描述,就从第一人称视角跳跃成全知视角,颇让人感觉突兀。建议使用另一个角色向主角转述,会较自然。 “蒸汽火车”是很古老的交通工具。如果小说写的是近代,则它不应该出现。 此外,最后一段把寓义说破,是蛇足。 相关文章: 春蘭 詩展 追尋遠方之足跡 新的旅程 回眸·光湧人
5月前
后浪坊
后浪坊
烏龍鎮
我曾在便利店前和一位老奶奶买过一瓶乌龙茶,我问老奶奶这瓶乌龙茶的名字是什么? 她笑了笑,说这瓶乌龙茶叫做“贩卖四季”。 我喝了一口,夏日一般的炎热充斥全身,隐隐约约的蝉鸣声在耳边响起,仿佛回到了高中时期在夏天的路上咬着冰淇淋跑回家的那时候。 我又喝了一口,这一次的味道并不复杂,并不像上一口那么有味觉冲击,而是一种能甜到我的心里头,又能转瞬间转为一片苦涩的感觉,但在苦涩中又渗着一丝甘甜。 我问老奶奶,茶从哪买来的。她摇了摇头,只说了一个名字,叫“乌龙镇”。 几天后,我再一次去找她,她却不见了。 我好失望,日日思念乌龙茶带给我的感觉。所幸我是个旅者,于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四处打听乌龙镇的下落,却没有一个人听过。 难道,乌龙茶只存于我的梦中吗? 那之后,每看到乌龙茶,我都会买来喝,却不是记忆中“贩卖四季”的那股味道。 老奶奶到底跑去哪里了?我努力回想她的样貌,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只记得她的那双眼睛,似乎有很多故事。 没错,她肯定有一大堆话想要告诉我,但只卖给了我一瓶乌龙茶。 为什么不告诉我啊?我看起来很不值得信任吗?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开始有一点生气她了。 想到这里,我走在夜深的街上,就这样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走到了哪里。我看到了一个人,她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起来心事重重。 我装作若无其事的走过,但是心里明明很想被她注意到。 “喂,年轻人。” “要不要买一瓶乌龙茶?” “不要了,我怕喝了夜里睡不着。”说完这些后,我停下脚步,好像被什么东西抓住了一般。 许多年前,我似乎也曾遇到这样一个人。 “你是不是来自乌龙镇?” 被云朵遮挡的月亮再次高挂在夜空中,月亮打在老奶奶的脸庞下。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怎么不见了? 我气得有点想骂她,她却不紧不慢的从包里拿出一瓶乌龙茶,拧开瓶盖,示意让我喝。 我喝了一口,但这一次所感受到的并不是许多年前那股炙热盛夏的冲击,也不是凄凉秋天的苦涩,而是一股温暖的春风在我心中吹吹拂着。 我就这样被乌龙茶的味道迷住了,忘记骂她了。 老奶奶笑了笑,笑容和许多年前的她一模一样。然后,她开启了一大段的独白。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卖乌龙茶,可是看到我的人却很少,就算看到了也只是无视。你是少数和我买乌龙茶的人。是的,我来自乌龙镇,那里的人都会制作乌龙茶。他们的一生都在制作乌龙茶。他们会把自己四季里的欢乐都放入乌龙茶里,在死之前卖给路过的旅人。所以你刚才喝的乌龙茶,可能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所做的,它所带给你的味道,是那个人一生四季里所感受的欢乐。” 我听到这里,感动涌上了心头,难怪这瓶乌龙茶味道如此特别,如此迷人心脾,因为它可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欢乐啊! “那为什么我这么多年都找不到乌龙镇啊?” “乌龙镇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的,如果你真的想去乌龙镇,那么我问你,你一生最欢乐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呢?” 我被她问住了,在原地思考了很久,却没有注意到,眼前的老奶奶背着包袱缓缓离开。她的身影从深到浅,最后什么都看不见了。 我有些失落,但看向长椅,发现椅上有一瓶还未开瓶的乌龙茶。 我拿起乌龙茶,亲自拧开了瓶盖,喝了一口。那一股熟悉的茶香再一次钻入我的心里,我依稀感觉到心里有一朵花在绽放。 【作家点评/若涛】 我喜欢这篇一开始的悬念,喜欢“把四季的欢乐注入乌龙茶”的设定,也喜欢结尾的余韵,但中间的情节太过空乏,缺乏铺垫。这篇小说有良好的根基,却没有足够的支柱去把故事的外形支撑起来。 具体而言,主角的旅行被几笔带过,太过草率。他至少需要经过一些历练或命运的转折,才有充分的理由去产生那最后的体悟,结尾的冲击才更大。他也不一定非得是旅人,可以是庸碌的上班族,一个失败的生意人,或一个成功但不开心的人。这个主角必须要更立体,有更多细节,切切实实“活过”,才能彰显那“已死之人所制作的乌龙茶”的意义。 相关文章: 春蘭 詩展 追尋遠方之足跡 新的旅程 回眸·光湧人
5月前
后浪坊
更多周若濤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