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和豐

3星期前
    和豐有什麼地方好玩?相信許多人對於和豐這個怡保與江沙之間的小鎮都不陌生,但說到遊山玩水,除了戶外運動愛好者推薦的一些登山景點外,很少人會把這個地方跟旅遊聯想在一起。   掌管霹靂州旅遊事務的行政議員羅思義,也身兼和豐也廊區州議員,要為此來一次平反。他說:“那就用我的路線帶你去和豐玩,再去找一個好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這次,團隊們從怡保出發,沿著江沙路一路向北,到和豐找尋羅思義口中的好地方。       上午:江沙路訪龍窯 — 拱橋新村嘗河婆美食 體驗燒製紅炭爐   反正是一條聯邦公路北上,團隊首站先來到怡保江沙路的萬利傳統炭爐廠參觀紅炭爐的製作過程,也尋找碩果僅存的傳統龍窯。這裡早年擁有多個潮州人經營的陶瓷廠,陶匠們把潮窯工業帶來怡保江沙路,在陶瓷業興旺時期曾有60座龍窯,隨後因行業沒落而逐漸拆除。   而紅炭爐,又稱“風爐”或“火爐”,萬利用來燒製紅炭爐的龍窯全長約80尺,是江沙路目前唯一仍存在並持續運作的龍窯,擁有超過80年的歷史,目前由第三代傳人方錫通經營。   萬利曾於冠病疫情後,獲當局推廣成旅遊景點,目前仍有開放讓遊客來參觀,還可親身體驗部分製作步驟,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團隊過後來到拱橋新村,到老饕們都推崇的張洲茶餐室享用午餐,吃上傳統手工河婆醸豆腐、醸料與菜板等河婆小吃。這裡的咖喱山豬肉豬腸粉和自制糯米雞也是不能錯過的美食。可惜的是,我們到訪時並非週末二日,否則還可品嚐到著名的河婆擂茶。       下午:林瑪班映喝咖啡 — 尋粘土峇迪 — 維多利亞橋 — 訪文化遺產村   品嚐“得閒喝茶”咖啡   用過了午餐,一行人繼續北上,駛進和豐入口的華人新村—林瑪班映新村,找尋村裡一個住家式經營的“得閒喝茶”咖啡檔,這家由當地年輕人創業開設的咖啡檔,所沖泡的咖啡和奶茶飲料香氣和味道都具水準,獲得了村民的落力捧場,在當地小有名氣。   喝過咖啡後人也特別精神,團隊開車駛過和豐市鎮,到新沙叻的霹靂手工藝中心(Kraftangan Perak)參觀,尋找粘土峇迪和各種霹靂州手工藝術者所設計與製作的手工藝品。   其中,在傳統中標新立異,將天然黏土融入防染技術所製作的粘土峇迪,帶來獨特的質感和視覺效果,是近些年來流行的馬來西亞特色峇迪。   霹靂手工藝中心也積極推廣和商業化本地手工藝品,包括峇迪、宋吉(Songket)織錦、銀器和陶瓷等,將手工藝融入社區生活,促進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這裡也接待拜訪團,讓遊客們深入瞭解和親身體驗製作傳統手工藝,同時與社區手工藝業者合作,開設工作坊和體驗班。 訪百年曆史維多利亞橋   團隊過後來到寧羅鎮,想當然不能錯過到維多利亞橋打卡。這座於2016年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的大橋橫跨霹靂河,也是國內最古老的鐵路橋之一,已有超過一世紀的歷史。   維多利亞橋見證了馬來西亞鐵路運輸的發展歷程,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橋樑。它的獨特結構和悠久歷史,使其成為霹靂州重要的旅遊景點,吸引對歷史和工程感興趣的遊客前來探索。   而就在維多利亞橋下方,還有一座文化遺產村,已在2023年杪開始運營及接待訪客。這座被我國文化遺產局大力推薦的文化館,旨在保存和展示馬來傳統文化遺產,讓人們深入瞭解馬來傳統文化,裡面有超過150件文物展品。   而文化館也依據傳統馬來屋的設計來興建,重現1840年至1940年間的馬來建築風貌。文化館室外另建有11座以每個州屬馬來屋風格為設計主題的馬來傳統高腳屋,裡面可供遊客住宿,體驗傳統馬來甘榜生活。   若剛好在星期二到訪,還可到寧羅的星期二市集逛逛,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這個自1950年就存在的市集,過去四分之三世紀以來風雨無阻,幾乎沒有停辦過,已成為當地人的例常活動。   終站:瓜拉姆露營區   亞答屋搭配生態旅 愜意   從文化館出來,羅思義說要抓緊時間,因為到瓜拉姆原住民村(Pos Kuala Mu)的路途遙遠。瓜拉姆坐落在蒂蒂旺沙山脈的茂密雨林中,從和豐連登到瓜拉姆的山路已鋪成泊油路,但一路上崎嶇蜿蜒,行駛期間需加倍專注與謹慎。   約一小時多車程後,團隊抵達了原住民村外圍的營區,這裡沿河用竹子和棕櫚葉搭建了多間亞答小屋,河邊還有幾個賞景和用餐的小涼亭,加上清澈的小河及周邊的翠綠景色,還有燒烤時升起的炊煙,拿起手機與相機隨便一拍,原野風光的畫面可媲美明信片。   團隊稍作停留後,再往瓜拉姆原住民村駛入,來到村裡的營區。時值黃昏時分,夕陽照射到村裡的小河橋,坐在河岸涼亭欣賞黃昏,耳邊傳來潺潺的流水聲,不遠處還有孩童水中玩樂的嬉鬧聲,氛圍是說不出的和諧與舒服,恰如羅思義口中所述的秘境之意。   瓜拉姆的原野山區天然景色與清澈的瀑布山水,讓其逐漸發展成一個具有潛能的生態旅遊目的地,而當地原住民在營區搭建的亞答屋也採用了森林資源等材料,讓遊客們有種貼近大自然的親和感,近年來吸引了不少露營愛好者前來體驗。   只不過要稍作提醒的是,出入瓜拉姆的山路對車子的性能與油耗是項考驗,所以出行前必須確保車子狀態良好,油量充足,否則就會像團隊其中一名成員的車子般,在下山途中汽油耗盡,必須停在一旁等其他團員支援了。     暫離市區享受優質時光   羅思義指出,這次行程的前半段帶領團隊參觀了本地不同的手工藝,其中萬利傳統炭爐廠的工藝具有歷史價值,霹靂手工藝中心所展出的手工藝品,從傳統中展現創意,兩者都值得通過文化旅遊的方式推廣出去。   他也表示,文化遺產村除了有不少馬來遺產文物外,其傳統馬來屋建築設計也值得相關領域業者關注的,並歡迎對馬來建築有研究人士來參觀。   “來到瓜拉姆,我們可以和當地原住民一起生活一兩天,享受這裡愜意的氛圍和生態環境,暫時離開市區,跟家人享受優質時光,登山和看瀑布等,好好減壓,讓身心放鬆一下。”  
1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和豐8日訊)行動黨也朗州議員羅思義服務中心將在12月15日(星期日)上午10時在和豐林瑪班映新村籃球場舉辦“冬至福至情暖和豐”湯圓品嚐會及親子創意湯圓製作比賽,誠邀民眾踴躍參與其盛,共慶冬至佳節。   此次湯圓品嚐會也由林瑪班映新村村委會、也朗新村村委會、也朗重組村村委會、竹芭新村村委會共同聯辦。   行動黨也朗州議員羅思義服務中心發文告指出,大會藉此舉辦親子創意湯圓製作比賽,公開給予民眾參賽,並設以親子為主題,鼓勵更多民眾攜老帶幼參賽,從搓湯圓的傳統習俗中,瞭解冬至團圓的意義。   大會準備豐富的獎金頒予獲勝組,包括冠軍(500令吉)、亞軍(300令吉)、季軍(200令吉)及10份優勝獎(各50令吉),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賽。   掌管霹靂州旅遊、工業、投資及走廊發展事務行政議員暨也朗州議員羅思義屆時也會蒞臨為湯圓品嚐會主持開幕。   此外,大會也獲得和豐獅子山關懷協會、和豐福建公會、和豐竹芭居民協會及和豐麗星華社休閒協會的配合與支持,烹煮各籍貫湯圓及籍貫傳統菜餚供民眾分享品嚐。   大會也邀請霹靂南海會館到場演唱多首耳熟能詳的經典粵曲,與民眾共慶冬至之際,一起重溫粵曲風靡盛行的年代。   相關親子創意湯圓製作比賽報名,請聯繫05-598 3000/或016-692 4737(WhatsApp),民眾也可以到民主行動黨也朗州議員羅思義服務中心(和豐親善村)報名參賽。   在場者包括和豐新村發展官徐保萍、林瑪班映新村村長蔡海廷、也朗新村村長李春華、也朗重組村村長巫焯基、竹芭新村村長溫珍妮,以及霹靂州行政議員特別助理溫凱程。 比賽規則: 1. 參賽者必須在上午9時30分報到。 2. 主辦單位將提供糯米粉、清水及桌椅。 3. 參賽者需自行準備爐火、材料、擺設用品、小鍋子、食材以至少5人份為主。 4. 每組需有2-3位參賽者參加,例如:父母與孩子,祖孫皆可。 5. 報名截止日期:12/12/2024 6. 評分標準:創意40%、口味30%、擺盤30%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8月前
                  (怡保21日訊)和豐竹芭新村昨晚有3戶住家發生火患,住在災場對面的8旬老婦瞥見鄰居家著火趕緊大聲呼喊通知,使得所有災民來得及逃出生天,沒有造成人命傷亡。   和豐消拯局昨晚10時27分接到火災投報後,立即出動趕往4公里外的火災現場。江沙消拯局也參與救援行動,和豐治安隊劉俊豪、竹芭治安隊創始人丘振洲各自帶領隊員到場支援。灌救任務於今日凌晨1時39分結束。   這次火患涉及的3戶住家門牌為26、27、28號。26號燒燬了45%、27號燒燬90%,這兩家為板屋。28號磚屋燒燬10%。     26號的女主人李曉霞表示,昨晚她和家人正準備入睡,突然聽到隔壁27號住家傳來霹靂啪啦的聲響,然後就嗅到一味,當感到詫異時,就聽到屋外傳來鄰居大呼失火的叫聲,大驚之下立即帶上證件,和家人駕走屋前的車子。   “我們離家前看到隔壁火勢蔓延很快,嚇得腿都軟了,還好來得及逃生,家人都沒有受傷。”   詢及家中的損失情況,李曉霞說,她是巴剎成衣小販,不久前剛入了一批貨放在客廳,消拯灌救時這批貨被水淋溼而損壞;同時,丈夫黎健文的洗腎用品、女兒的衣櫥、為數不少的現金、手機、平板電腦等,皆在火患中燒燬,損失數額難以估計。   她表示,火患後到警局報案,到凌晨約4時才回家;今天一早就奔波向福利局申請援助、配合消拯局調查等事宜,忙到早、午餐都沒時間吃。由於屋子燒燬了客廳和前房,目前只能暫住在親戚家。   李曉霞也說,網上有謠傳說是她家有煙花爆竹,才導致這起火患,她希望透過報道澄清,並要求人們不要亂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定居在新加坡的災民羅天送表示,他姐姐住在隔兩間的29號,發生火災的27號是他們的祖屋,平時沒有人住,只有在農曆新年兄弟姐妹才會同聚在該處,如今遭燒燬,不打算重建,將計劃推平處理。   “昨天我從亞羅士打回來,下午曾逗留在祖屋片刻,之前每逢我回來都會在祖屋打掃和上香給祖先。火災發生時我已睡下,聽到吵雜聲被驚醒,趕往祖屋時看到火勢沖天,眼睜睜看著祖屋燒燬。”   羅天送說,祖屋處值錢的財物在早前已遷移到姐姐家,留在祖屋的都是些舊物,包括家電、傢俱、衣物,最惋惜的是一些舊照片,也在大火中燒掉,還有一家人同住的回憶都沒有了。     住在28號的災民張曉梅昨晚與妹妹剛放工回家洗澡後,當時孩子都在客廳看電視節日,對面就傳來“失火!”呼喊聲,她馬上安排孩子逃離現場,才搶救其他物件。   她即刻先駕走停在屋前的車子,惟來不及搶救屋旁停放著的2輛摩托車及1輛電動摩托車,1輛腳踏車都被大火燒成廢鐵,住家牆壁被火燻黑、牆上兩臺冷氣遭火燒燬。     霹靂州行政議員兼也朗州議員羅思義也指示其服務團隊包括竹芭新村村長溫珍妮、也朗新村村長李春華、林瑪班映新村村長蔡海廷、江沙市議員溫凱程、特別助理潘淑儀及徐保萍等,前往災區瞭解火災事故,並探訪及慰問受影響災黎。   溫珍妮也代表羅思義,移交共2000令吉的援助金,供臨時應急用途,協助災黎暫解燃眉之急。   他也已指示各部門包括福利局及彭古魯辦公室給予配合,協助災黎申請相關的災難救援金度過難關,以減輕災黎的損失。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