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哮喘

2星期前
2月前
3月前
6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小時候,新年前幾天,父親會吩咐大哥去搬木製的長梯,靠在高牆上,小心翼翼爬上去分別用溼布和乾布,仔細拭抹掛在那裡的鏡框。相片裡是位慈祥和藹面帶微笑的老人家,在我有記憶時就已掛那裡了。 我悄悄的問父親:她是誰? “是亞太!亞太!爸爸的婆婆。”父親大聲說,似乎要讓旁邊的兄弟姐妹都知道。但他很少向我們說起亞太的事。 後來我知道父親是拿了亞太的小張相片,請小鎮做玻璃鏡框生意、會畫畫的亞九哥依樣畫一個大張的,方便鑲起來卦在高處,每天可以看到望到。 我們沒見過亞太,倒是大哥記得在他五六歲時,曾和當中醫的祖父、叔叔一起生活過。後來他倆住不慣這裡要回去中國鄉下,大哥依依不捨,還哭著喊著要跟著去呢! 還好大哥沒有一起回去,不然我們家裡就少了一個領導弟妹的大家長。他小學六年級的同學,因當時超齡,上學比較遲,比現在的小六生大,也比較早熟,有多位嚮往中國,響應建設新中國的號召,偷偷瞞著父母回去。我記得的就有達明、禮濤幾個。達明是我小學同學愛明的哥哥,是一位優秀的學生。事隔多年,老師還會提起他,誇獎他。巧得很,他的妹妹瓊芳是我二姐的同學,後來移居新加坡成為歌手,擅長演唱民歌。禮濤是新村木匠的大兒子,後來輾轉來到香港。(巧得很,香港有一位動作片大導演邱禮濤和他同名同姓,當然不會是大哥的那位老同學)我從他弟弟禮光那裡知道消息並拿到電話號碼轉告哥哥,哥哥在一次去香港公幹時約他見面。大時代的車輪顛簸轉動,洪流澎湃衝擊,歲月不饒人,再次見面,人事已非,兩位老同學重逢,猶如隔世,不勝唏噓感慨萬分。 父親一路來有氣喘病,據對面的叔婆告訴我們,這都是亞太太過寵愛他造成的。她說父親小時候時常咳嗽又喜歡吃煎炸的食物,有一次又要吃剛從油鍋撈上來熱騰騰的油條,身為中醫的祖父極力反對,但阻止無效,亞太疼愛有加的讓父親吃了一條又一條,從此埋下了禍根。 叔婆還告訴我們另一個秘密:父親其實是從鄰村抱過來領養,不是祖父親生的。也許是乖巧可愛又懂事,亞太特別疼愛父親。 在我念初中時假期的某一天早上,父親把圓餐桌搬到天井,吩咐高中生的大哥登上長木梯小心翼翼地取下亞太的相片,拭抹乾淨後端放豎立在桌上,擺了幾盤水果餅乾糕點,要母親和我們兄弟姐妹齊聚一堂,他只是簡單地說幾句話:昨天收到你們二叔從唐山寄來的信,告訴我,亞太已經去世了! 常夢到他和母親話家常 他的眼眶紅了,溼潤了,聲音哽咽沙啞。我們心情也很沉重,相對無言。父親一整天很少說話,老是悲痛的望向藍天,望向北方。 上世紀70年代初,五十多歲的父親因哮喘病去世。對面的叔婆過後又來告訴我們一些以前我們不知道的往事。 父親年輕時在鄉下曾經是老師,亞太選了一位女孩許配給他,他卻從家裡逃了出來到汕頭又輾轉漂洋過海下南洋。曾經在中馬的華都牙也和居鑾附近的小鎮加亨洋夥店打過工,最後才到柔南小鎮定居下來,租店做洋夥的小生意。 雖然生活困苦拮据,生意週轉不靈,時常要向街上開藥材店的老叔公和對面街的叔婆短暫借錢渡過難關,又要養活9個大大小小的孩子,他還是咬緊牙關,逢年過節給唐山的亞太,“妻子”和兩個弟弟匯錢。 母親在上世紀60年代末曾帶著啞巴的三妹,乘船到廣州醫治(因當時文化革命大肆宣傳:啞巴會說話,鐵樹會開花),期間曾和父親的“妻子”見面拍照寄回家裡。我們看到後好奇地追問相片裡的老婆婆是誰,父親只說是鄉下的伯母。 亞太曾替“伯母”領養一個小男孩,他從小聰明伶俐,活潑靈敏可愛,長大後輾轉來到香港這個花花世界,誤入歧途,最後不知所終。他的名字開頭是建,大哥是國,我是強,3個弟弟分別是人、安、樂:建國強人安樂。他排在最前面,領養他的日期或是比大哥出生還早些。相識的鄉親父老都戲說父親有策劃、有遠見,很會安排孩子的名字:國強人安樂,卻不知道前面還有一個“建”。 父親的洋夥小生意所賺微薄,針頭削鐵,老鼠尾巴任錘都不腫,開銷又大,週轉捉襟見肘,只能苦水往肚子裡咽,苦苦地支撐著這個家。當時我卻年少氣盛,響應時代號召,參加熱火朝天的活動,曾被當局拘留刁難,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忤逆了他的心意和對我的期待,至今我還是感到深深的內疚。 雖然父親去世已過50年,我心裡還是很難受。午夜夢迴,還是會時常夢到他老人家和母親,如以一樣話家常。 思念父母親,就好像父親以前思念亞太一樣。 思念是一個沉重的擔子,但我還是無法將它卸下。
1年前
2年前
(新加坡7日訊)42歲男病人因哮喘發作到診所看醫生,坐著進行治療時突然心臟病發,醫生因對還坐著的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減低了病人的存活率,被指專業不足而被令吊牌3個月。 《新明日報》報導,來自馬來西亞的醫生何子云(譯音,Ho Tze Woon)面對一項指他未能提供合理專業服務期望的指控,案件早前已由新加坡醫藥理事會的紀律審裁庭審理,當時判他停牌9個月。 何子云針對刑罰和裁決上訴,案件今早在三司特別庭進行審理。經由討論後,三司維持裁決的原判,但將刑罰減至停牌3個月。 案件由朱迪柏拉卡斯、鄭永光和莊泓翔組成的三司審理,並將在稍後發表書面裁決。 庭上透露,事件於2017年發生,當年33歲的何子云已有7年行醫經驗,病人則是一名42歲的男子。 男子當時因氣喘前往看診,何子云斷定病人哮喘病發。醫生助理為病人使用噴霧器(nebuliser)時,病人突然心臟病發,失去意識。 病人送院一週後不治 病人心臟病發時,一直是坐著的姿勢。醫護人員之後將病人送院,他在一週後不治。 庭上透露,何子云為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時,病人一直都是坐著,而非躺下的姿勢。 醫理會的代表律師陳詞時指出,專家認為,何子云進行的是無效的心肺復甦術,這使得病人的存活率降減。 但何子云的代表律師辯護時稱,病人本身健康就有問題,即使進行有效的心肺復甦術,存活率或許也不會很高。 三司雖同意何子云應該讓病人躺下,以便更有效進行心肺復甦術,但指出,在醫院外心臟病發的病人,原本就有很高的死亡率。 經由討論後,三司維持裁決的原判,但將刑罰減至停牌3個月。 法官:手冊清楚說明 躺下是最好的 代表醫生辯護的律師指出,何子云接受過心肺復甦術的訓練,也曾為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 律師說,心肺復甦術的手冊裡,並沒提到病人心臟病發時,若是處於坐著的姿勢,應該要怎麼應付。 但法官莊泓翔指出,手冊有提到,病人應該要躺下,進行心肺復甦才會是最有效的。 醫生施救前 也請人求助醫院 醫護人員9分鐘後趕抵現場,馬上讓病人躺下,併為他進行心肺復甦術。 庭上揭露,何子云在施救前,也請診所裡的人趕緊撥電向醫院求助。 醫護人員趕到後,第一時間讓病人躺下,送院時病人一度恢復心跳。 專家證人:坐著心臟病發很罕見 專家證人指出,坐著爆發心臟病很罕見,包括死者在內,23年來只看過兩起案例。 醫理會代表律師引述的專家證人也是一名醫生,處理過10個心臟驟停的案例。當中,只有兩個病例的病人是坐著發病的。 三司指出,何子云當時已經有7年行醫經驗,而且也有為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的經驗,理應想到應該先讓病人躺下才施救。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