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唐寶寶

4星期前1.3千点阅
1年前
家庭中若誕下唐氏兒,一般都被認定是不幸和形同絕望命運,父母得用一生來照顧和守護無法自理和自立的孩子;但謝玉鳳卻能變毒為藥,以耐心和毅力培育出家中充滿愛的環境下,不僅把26歲的唐寶寶梁惟恩,栽培成一名懂得經營品牌與生意的網紅及創業家,除了過上正常人生活,更有個當明星的願望。 報道:謝仲洋攝影:高建業 家庭中若誕下唐氏兒,一般都被認定是不幸和形同絕望命運,父母得用一生來照顧和守護無法自理和自立的孩子;但謝玉鳳卻能變毒為藥,以耐心和毅力培育出家中充滿愛的環境下,不僅把26歲的唐寶寶梁惟恩,栽培成一名懂得經營品牌與生意的網紅及創業家,除了過上正常人生活,更有個當明星的願望。 夫妻倆攜手為其打造了平臺,讓他有機會學習獨立自主,進而踏入社會、實現夢想。如今在從英國學成歸國的弟弟梁碩靈(25歲)主導下,更要把線上與線下店面的有機產品生意,轉型為一家社會企業和進一步品牌化,盼以永續經營模式,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群體。 盼邀特殊兒齊經營網店 待惟恩的銷售渠道穩定後,未來計劃包括邀請特殊孩童一同經營有機網店,讓這些孩子有機會融入社會,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也是作為對社會進行教育宣導的平臺。 不幸的是,設在巴生興華中學旁的港口路5A號家家有機食品店,於正月十七(2月26日)遭遇火患付之一炬,面臨巨大損失。但一家人沒被重挫打倒,而是構思尋求重新出發的良策,包括尋求眾籌50萬令吉浴火重生。 [vip_content_start] 謝玉鳳:為了孩子踏上創業路 適逢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綜合症日,謝玉鳳(54歲)分享道,惟恩的誕生在一開始雖讓夫妻倆感到慌亂,但漸漸發現到其實是個祝福。 上帝雖然關上了一扇門,卻打開了另一道窗,比如原本讓在適耕莊擔任幼教老師的她,因為要照顧惟恩的飲食,踏上了開店經營有機食品生意的創業道路。 夫妻倆也因要讓兒女有機會接受系統化的教育,一家人決定搬來巴生,且把店開在興華中學旁的商店方便上學。 她說,由於唐氏綜合症的寶寶有先天性的健康問題,惟恩在出生的第二天,就因肛門閉鎖而進行結腸造口術,並需掛上造口袋排洩屎尿達一年光景,在生活與出門方面都形成困擾。 經歷了數次手術,惟恩還是容易有腸胃不適的問題。她學習採用自然療法和天然食材養育3名孩子,就此漸漸做起了有機食品的生意,一做就是22年,且在巴生和適耕莊擁有兩間門店。 疫期直播銷售成績爆單 她表示,惟恩在門店做排貨、包裝與貼標籤的日常工作。隨著冠病疫情在2020年殺到,反而成就惟恩在網路爆紅的契機,除了開設臉書專頁“惟恩小鋪”推廣產品,直播銷售更是取得爆單成績,也鼓舞了惟恩在鏡頭前的演出欲,進而產生當演員的夢想。 她形容,惟恩的本性是溫柔與善良,疫情期間沒法全家每週出門看一場電影,只能被關在店排貨和包水果工作整天。 惟恩曾靠在其肩上默默流淚,申訴他很“顯”(無聊),她於是想到幫惟恩創建夢想有個寄託,在網絡發達的便利下,創出本身品牌和成為網紅。 捐律動機回饋母校 唐氏兒一般被認定是等待社會施予和扶助的弱勢群體,但在謝玉鳳的努力下,惟恩不僅能憑本身能力自力更生,更能對母校巴生直落牙弄國中特教班做出回饋,捐獻了一臺律動機幫助有需要的學弟妹,讓老師們都深受感動。 謝玉鳳表示,這是惟恩利用經營有機網店的盈餘來捐助,這令教導他生活技能的特教班老師備受鼓舞,因為特殊兒學生只要能掌握基本的起居飲食,就是莫大安慰,不曾奢望過會有任何回饋,而惟恩的回報,等同激勵校長和老師繼續朝特教領域奮鬥前進。 教友幫忙助惟恩申請入學 她感謝惟恩獲得教友兼特教班老師陳麗紅的幫忙,協助申請入學,有了受教育的機會。 因著對上帝的信仰,她相信每個寶寶,包括唐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是上帝的恩賜,必然有其存在的意義。 唐氏兒的智力發展比不上正常的孩子,但是心靈的成長,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惟恩更讓她深切感受到溫柔、良善與喜樂的一面,甚至足以促成夫妻關係的潤滑劑。 “當我離開這世界之前要為惟恩做好三件事:他需要自立懂得生活起居、不可以有情緒障礙,導致陪伴者的生活和情緒受困擾、要經濟獨立才能祝福陪伴者。” 梁碩靈:三姐弟自小正常相處 梁碩靈受訪時說,媽媽和爸爸梁榮堅自小並沒特別偏愛哥哥,或強迫手足要去做些什麼。他小時候沒有意識去判斷哥哥是唐氏兒,三姐弟都是很正常地相處。 他長大後漸漸意識到哥哥的不同,每當旁人用一種異樣眼光或有一些小動作對哥哥目不轉睛時,他內心感到不爽,反而會怒瞪回對方。
1年前76点阅
新山國際同濟會轄下的唐氏兒童綜合症學前教育中心,通過早療介入的練習、學習,讓唐寶寶做到生活自理能力,在非達到一般人的高標準下,接觸他們熱愛的活動,進而在那個領域發光發熱。 每個唐氏兒童面對肌肉協調困難,以及感情、智力和人際關係發展得比較遲緩,雖有輕重程度不一的學習和語言障礙,若早期干預到位,日後可以獨立自理、融入社會和從事簡單的工作。 該中心編定從嬰兒時期至入學前的教育課程,由專業指導教師於不同階段的學童,給予訓練肌肉運動、精細動作運動、社交技能和操作技巧。 此外,指導課程尚加入認知、語言等技能,同時為唐寶寶做好上學的準備,例如學會獨自上廁所、在座位穩定坐著、有能力寫字、閱讀、繪畫、彩色等。 指導教師哈妮佔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指出,依據不同年齡層的唐寶寶以分組方式學習,可助提升學習效益和進度,特別是參與團康活動,學習與他人互動,瞭解團隊合作之重要性。 “除了課堂上以一對一形式並使用合宜的教學工具或玩具學習,我們需要家長的協助,幫忙督促孩子完成教師指派的任務,重要的是從家中走出來,減緩退化、適應社會。” 哈妮佔認為不論藉著遊戲和特殊教育來增進孩子的學習能力,首要的是要打從心裡愛他們,願意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時間,讓唐寶寶感受到支持的力量。 另一位指導教師莎麗也有同感。她說,唐寶寶孩子出生後不久應儘快提供特殊教育,包括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和更多的關注,透過制定計劃來發展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將之運用於一生中。 莎麗主要指導唐寶寶的嬰孩時期訓練,這方面的功課需要與家長一起進行,加上唐氏症基因會影響到身體很多層面,提供學習當兒還要關注其身體狀況。 “例如在嬰兒期,可以幫助孩子因臉頰、舌頭和嘴唇肌肉無力而有餵養問題的母親;在幼兒早期,重點是掌握獨立運動技能,著重於低肌肉張力、關節韌帶鬆弛以及視覺和聽覺缺陷的問題。” 新山國際同濟會會長劉美玲表示,新山唐氏兒童綜合症學前教育中心是繼吉隆坡同濟會之後,於1991年開設的非盈利服務機構,提供唐寶寶溫馨、安全的學習及成長環境。 她說,中心兩度搬遷,最終在新山瑪芝迪花園購置永久會所,作為結合早期療育及推廣融合教育的據點。 “這也是全國第二所唐氏兒童綜合症學前教育中心,初期中心收納的學童在高峰期達70位,如今則是40位,我們都希望孩童們健康成長,未來仍有需要的話,服務依舊會持續。” 該會候任會長侯慧珠表示,對父母來說,家有唐寶寶的內心衝擊並非外人所能想像,中心的成立給予父母親輔助與支援,好好養育唐氏症孩子,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他們需要更多時間去調整心態,確保自己能建立正面及積極的人生觀,同時從中心得到充足的資訊,就是讓孩子接受特別訓練,儘量讓孩子學會生活的基本需求。” 她說,養育特殊孩子的父母親情緒起伏大,中心也成立援助小組,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互相支援與學習。 “學童每個階段都會規定父母必須參與其中,而且需要接受家長教育,教師則會觀察和評估每位孩子的進展,讓家長隨時跟進進度。” 唐氏兒特殊教育期盼透過資源連結走進社會,增進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瞭解與認同,提供自立生活與就業訓練,減輕未來照顧成本。 該唐氏兒童綜合症學前教育中心主席郭鶴麟說,技職培訓課程是長遠計劃,雖然唐寶寶在認知有缺陷,但是多樣化的練習安排,希望日後能產生動作技能學習的效益,呈現正面循環。 他也說,社會公眾普遍對特殊教育抱持較高期望,對平等教育機會 的意識日益增高,為了有利於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中心的師資會按時參與培訓再教育課程,促進特殊教育發展。 新山國際同濟會顧問卓少祺指出,該教育中心每年舉辦活動如義跑、尋寶遊戲和慈善晚宴籌募運作經費,藉此提高社區對唐氏症的認識。 他說,大部份經費是作為相關群體的賦權和技能計劃,提升基設與需要,當中中心設置多感官教室,通過調動特殊的光線、音樂和物體來開發人的感官知覺,加強溝通技能治療。 該會輔導會長謝麗儀則表示,大家對唐氏綜合症實際上有許多誤解,教育唐氏兒童,家長的角色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尋求專業人員或其他父母的幫助,瞭解最新的信息,或者瞭解他人的經驗並獲得建議,對整個家庭至關重要。當父母能夠對孩子做出良好的反應時,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2年前4.2千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