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嘮叨

3天前
當老師久了,總會不知不覺地染上一些口頭禪。站在講臺上,常常不自覺地展現出“唐三藏”的那一面,喜歡用“嘮叨”對付臺下的“孫悟空”。嘮叨多了,自己彷彿覺得語重心長,還衍生出了使命感。但偶爾,我會反問自己:我的嘮叨,真的是為了孩子們好嗎?” 上週,我們班送走了一位巫裔同學。他的家人將他送來了華小,是為了讓他學習華文,多一門技藝。在二年級以前,他的華文成績還不錯,可兩年的網課將他學習語言的自然環境徹底抹去。當他重返校園時,過去學習的一切幾乎全都遺忘了。非常可惜,這位同學的天資聰穎,思維靈活,馬來文和英文在班上都是佼佼者,但就是怎麼都學不會華語。學不會華語,連帶著其他科目如科學、數學、歷史等通通都受到了影響。即便他能夠理解這些科目的概念,但在實際評估時面對著由一堆方形漢字組成的試卷,只能投降。 但這位同學有一個天賦技能——畫漫畫,而且甚至是達到了痴迷的地步。在班上,只要是有空閒的時間,他就待在他的座位裡拼命地畫,甚至是老師上課時他也在畫。有時候老師發現了,沒收了一本,他很快又從書包裡抽出了另一本。 他總是有畫不完的漫畫本。有一次出於好奇,我翻開了他的漫畫本。栩栩如生,數不清的漫畫人物,且還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我和幾個老師都佩服於他的畫技,也佩服於他對畫畫的熱愛。站在老師的立場,我們總是忍不住對他說“少畫畫,多讀書”,但他也一直沒有聽進去。 我也變成了愛嘮叨的大人 直到他離開的那一天,我輕輕地給他一個擁抱,也忍不住叮囑了一聲“少畫畫,好好學習”。事後回想,我突然想起在我的成長過程裡也經常聽到別人對我說“少”幹什麼的話。比如小時候我喜歡讀小說,常在老師上課時偷將藏在抽屜裡的小說拿出來看,也因此被老師沒收了好幾回。在家裡,我也總是拿著好幾本小說或漫畫攤放在家中的各個角落,有些是在窗前,有些是在客廳,有些是在廁所上的架子上。 我喜歡走到哪裡讀到哪裡。因為這個習慣,我從小到大都被媽媽責罵,“少讀漫畫”、“少看小說”、“少做那些沒有用的東西”。直到叛逆期時,我記得我終於回懟了媽媽一句“別人家的媽媽都希望孩子讀書,你希望孩子不讀書”。曾經,我們都認為看漫畫、看小說是沒有價值的事情。難道你的試卷會問你漩渦鳴人的必殺技是什麼嗎? 長大後,我當了一名華文老師,還修讀了中文系,倒與當年讀得雜的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今,當我送走我的學生時,我才發現我遺忘了熱愛的力量。當我在課堂上發現學生偷看書本的時候,我遺忘了小時候那個愛看書的自己。我也變成了那些愛嘮叨的大人,習慣著用“標準”去衡量那些事物是必要的,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 如果離別可以重來,我希望刪掉口頭禪裡的“少”,而能夠對他說一句“繼續畫畫,不忘學習”。
1月前
與父母親相約到市中心一家著名的早餐店享受這雙12早晨的陽光。這家早餐店是我們這一小鎮的老招牌。雖然店面老舊,但是天天都坐滿了人,只要稍微遲到就必須在走廊站個十多分鐘才能入店。父親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因此我們三人不曾來過這家早餐店。只因這一特別的日子,父親才應許了我的邀約。 雙12,我的生辰。一直以來都覺得我的生辰日期對我們一家人來說很有意義。父親的生辰是3月11日;母親的生辰是6月22日。我們三人的月份都取自3的倍數,而我生辰日期的12則是各取父親生辰日期的11和母親生辰日期22的個位數組合而成。 咖啡的香氣瀰漫了整個早餐店,古早味的蛋糕和糕點擺滿了玻璃櫥櫃,桌上擺著隨手可得的馬來式炒米粉和馬來西亞人最愛的椰漿飯。店員早已被訓練得反應敏捷,凡是點單點得慢的客人,就會擺臉色。即便服務態度不佳,但是看在它著名的烏達和肉鬆麵包上,客人依舊持續光顧。這種一紅就擺架子的跡象,我在外地見過不少。似乎,心臟強大已經成了現代人的一種素養。 享受父母親的嘮叨 到外地發展工作後,與父母親一起吃飯的機會變得縹緲。因此,只要一休年假回家鄉,即使是要清晨就醒來陪他們吃早餐,我也甘願不賴床。我心裡很清楚,這樣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所以能陪一次是一次。其實吃什麼並非關鍵,最主要是我享受一家人坐下來聊天的時光。或許是少了眼神接觸,每次與父母親在電話中能聊的東西不多,可面對面聊天卻會無形中透露許多訊息,讓我知道他們的近況。母親會抱怨父親老了愛嘮叨,父親則抱怨母親沉迷於直播和網購。小吵小鬧,是情趣,難得看他們在這樣的年紀還能擦出這樣的小火花,要不然兩老在家大眼瞪小眼多無趣啊! 第一次離開家鄉到外獨立生活是在我18歲的時候,那年父母親載我到大學宿舍,雖然他們沒有流露出不捨的表情,但是後來聽姑姑說母親有因為不捨而掉淚。從小到大,母親不曾在我面前流過淚。這點我就像極了她,即使很難過或因為某部劇而感動,我都是躲起來哭,不曾把眼淚掉給別人看。大學畢業後,由於家鄉的工作機會不多,我便直接在大學所在的那個城市工作,而今年已經是我和父母親分居的第10年了。 小時候討厭他們的嘮叨,長大後卻想念他們的嘮叨。每次一回家鄉,他們還是會對著我嘮叨,可我都會靜靜不回嘴,享受他們的嘮叨。現在的我已不再期待過生日,因為這就意味著父母親又老了一歲,在能陪伴我的歲月裡又少了一年。這滋味不好受,相信也不會有人喜歡這種滋味。 雙12,我將生日願望贈予他們,願父親和母親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2年前
又回到了這個地方,一個令我夢繞魂牽的地方,一個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一個我離開了18年的地方。 她依然每天輕雨飄飄,偶爾傾盆大雨,轉眼間又晴空萬里,涼涼帶些潮溼的空氣,混合剛切割清理後的綠草氣息。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土地。 我用腳掌丈量著熟悉的土地,指尖搓揉著青翠的草皮,抬眼望向遠方的青山,一切是那麼地熟悉,卻又那麼地陌生,眼前新穎的建築,與我心中深處的回憶激盪衝突,讓我不禁回問:我在哪裡? 離開18年,一切都不同了,家,也沒有了。當年母親一走,家裡的支柱倒了,父親也離開了這片傷心之地,看著曾經的住處,依然炊煙裊裊,但已不是我熟悉的飯香。 去到熟悉的菜市場,一樣的茶餐室,一樣的雲吞麵檔,但是一入口,咖啡變了,面也淡了,熟悉的擺設,不一樣的面孔,是我口味變了嗎?還是味蕾依舊停留在回憶裡? 為生活打拼的18年間,我漸漸體會到了母親當年撐起一頭家的辛苦,兩鬢的斑白,深刻的皺紋,那雙粗糙的手依舊還在溫暖我的心,依稀的身影還在我身邊圍繞,嘮嘮叨叨的,我卻念想著當年的那絲溫柔。 母親離開後的一切,都讓我不敢再去觸碰,彷彿滾燙的煤炭,一摸只會讓我皮開肉綻,回憶不得。母親的笑臉,母親的容顏,始終還在回憶的空房子裡迴盪,我還記得最後一通電話的內容、最後一面的遺憾、最後一縷的青煙。 拼搏十多年,如今還是一貧如洗,百般事不成,如果母親還在,我是否會讓她失望?還是她依然如故地笑著對我說:不要緊…… 駕著車從高速公路進入家鄉的收費站,依稀有離開時的情景。進入市區一逛,發現很多東西已經不同,最不一樣的,就是身邊少了陪同一起買菜買早餐的母親。 “媽,今天我想吃菜頭粿!” 話一出口母親就會一早為我買來,或拉著我小小的手,騎上摩托,去到巴剎,走到熟悉的檔口,買幾塊菜頭粿,再叫一杯咖啡,慢慢讓我品嚐早點。這些回憶,彷彿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母親對我依然無怨無悔地付出。 “5毛錢3粒糖果!” 小時常去的雜貨店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穎的連鎖店,明亮的燈光灑滿每一個角落,少了我小時候的味道,一種舊舊的氣息,一種深埋的心底的幽靜。 “‘叮叮車’來了,媽媽快點拿碗去買冬粉!” “叮叮”的聲音是日常,每個傍晚就會有個大叔,騎著三輪車,一手抓車把,一手抓碗匙,陶瓷碗和湯匙互相敲擊的“叮叮”聲,讓我們都趕快從家裡拿碗去買美味的“叮叮冬粉”吃。那聲音、那味道,現在已經遠去,只有遠處的建築工地偶爾傳來“叮叮”聲。 “兩塊雞,不要辣!” 踏入快餐店,我點了一份快餐,坐在靠窗的位子,這曾經是媽媽對我考好成績的獎勵,在“想當年”中,我結束了我的午餐,味道已經不同,感覺已經變淡,但是熟悉的番茄醬味道還是讓我嘴角微微上翹。 家鄉,一直與母親掛鉤 熟悉的鄉音在身邊響起,外頭還是輕雨飄飄,看著對面避雨的人們,回憶溼潤了我的眼眶,曾幾何時,我連回憶的念頭都少了,生活的勞碌,東奔西走的日子,甚至連午夜淚溼枕頭的權利也失去了,生活變成了生存,面對一切的風雨侵襲,母親曾經的囉嗦,卻是我腦海裡最美麗的音符。 經過了一幢又一幢的建築,曾經流連忘返的商場停業了,經常上學往來的道路也不同了,甚至連路邊熟悉的坑洞都被填補了。我懷疑,我真的曾經在這生活了20年嗎? 輕雨變成了大雨,再肆虐成暴雨,蹂躪了一切花草,踐踏了一眾路人,轉眼間,晴天了,我看著熟悉的雨樹,熟悉的太平湖,下車深呼吸,雨後的潮溼混雜著泥土青草的淡淡清新,我發現,我熟悉的氣味回來了。 每一樣事物都改變了,家鄉的氣息也淡然無存,但是這片土地還是以她的方式歡迎著離鄉多年的遊子。走在人行道上,頭頂上的雨樹,蒙絡搖綴,我眼前彷彿出現母親的身影,讓我回到拉著母親的手的時光,在太平湖散步,無憂無慮的天真瀰漫,母親臉上的笑容依舊是那麼熟悉,那麼溫柔。 “少小離鄉老大回”,鄉情,曾經是我不敢回憶的東西;家鄉,一直與母親掛鉤在一起。母親離去後,我和父親也離開了家鄉,“太平”變成了我們心中不太平的地方,除了不再居住的老家,“太平”每一個地方,彷彿都充滿了母親的身影,父親的不想面對,看來也是我心裡的不想靠近。 多年後回來走走,到母親居住的地方上一炷香,照片上的母親依舊笑臉迎人,好像孩子回來是一件開心的事。我有多少年不敢回憶從前?有多少年不敢直望母親的照片?眼眶就像被人戳了一下,鼻樑被人揍了一拳,我的眼淚,又流下來了。 “媽媽,我回來了。” 這麼平常的一句話,我已經沒有機會說出口。對著照片,內心翻滾,最後一天,最後一面,最後一句話,一直在我心中不斷循環。手上的一束花,嘴邊的一句話,心裡的一絲掛念,全都讓我給留在母親身邊,轉頭回望,我才發現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初我為母親挑選的照片,顏色還是那麼鮮豔。 心裡的翻騰,久久不息,我依舊踏上生活的列車,庸庸碌碌地為日子忙碌,家鄉的氣息,始終環繞在我鼻尖,淡淡的,輕輕的,也鹹鹹的……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