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啃老族

6月前
6月前
12月前
1年前
    追梦人生,追啊追……啊,Stop!好累—— orz 那么努力干嘛?——躺平就好了。 冠病疫情期间,当大部分人还在慌慌张张适应新常态,中国却流行起“躺平”文化——一种无欲无求,维持最低生存标准,并夹杂些许对现实环境不满的情绪与心态。 受访人之一林有汉表示,中国有躺平族,香港有废青,日本有尼特族(NEET: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英国有啃老族,美国有归巢族——其实,躺平现象早已存在。   到底躺平是什幺?为何受欢迎?青少年常把躺平挂嘴边,动辄就要躺平,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态度,还是暗藏隐忧?   另有专家说,躺平不是躺着,也不是放弃自我,对多数人而言,它只是一种暂时逃离焦虑的方式,也是审视自我的机会。你们又认为呢?     【你说】 “你夸我躺平,我更开心” 杨威亮(25岁) 小时候,我常常寻求长辈的关注,透过不断展现自己来表达需求感。可是成年后回头看,那些举动不过是人眼里的笑话。后来,冠病暴发,行动管制令期间,我一个人待在狭小的校园宿舍,思想变得更负面。直到我学会“转念”,变得“正向”,才摆脱抑郁。如今,我不在乎他人眼光,不再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寻求自己快乐的泉源,本自具足(意指自己內在什么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计较外在世界的得失)。 我刚大学毕业。于我,证书不过是张纸,名利物质都不重要。我是保险推销员,我不刻意追求业绩,顺其自然就好。如果业绩达标,比起上台领奖,我更希望能休息几天不必见客户。我认为的工作目标,能满足生活就好,想太远反而会焦虑,慢慢成长吧! 我不是无欲无求,只是我所求的是心灵和知识层面的。我从未放弃生活,反而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排斥婚姻,只是我重视情感的深度,希望与另一半能够有思想上的共鸣。然而,现代蛮多年轻人或许认为,婚姻将带来一定的负担,比如生育及各种的开支,因而却步。 如果朋友邀我出门,我又不太累,就会赴约。但通常,我会做个聆听者,因为能够与我深度交流的人很少。社交,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 有的长辈批评年轻人不长进,可是时代变了,如今我们获得生存需要的方式更多了。但这反而让人焦虑——我们从网上看见别人那幺成功,但自己努力了却还存不到钱,所以很多人才会躺平。我尊重这样的选择,但不认同这样的态度。 我所定义的“躺平”,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边赚钱,一边躺平,满足心灵需求,过得舒服自在。我不反对年轻人享乐,他们纯粹要发泄心裏的不痛快罢了。享乐于我,安静独处,看看书、练练字就很享受了。如果非常压力,可能独处几天,不然几个小时也够了。 我不在乎别人标签我“躺平”,你夸我躺平,我太开心了——这说明我蛮幸福的,我过得比你好,所以你羡慕我,不然,你也可以躺平啊!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往好的方面想,躺平也可以很精彩。   只是“暂时躺平”而不是“摆烂” 美玉(18岁) 躺平是褒是贬,取决于个人态度。如果持续躺平,又不想解决问题,那就是“摆烂”了。摆烂是拖延、羡慕却不行动、做事提不起劲而索性不做,是消极且放纵的行为。遇到困难,我有时也会萌生“摆烂”念头,但最终还是尝试去克服。 我允許自己短暫躺平——真正地“躺下來”放松(若只在心里躺平,就失去意義了)。躺平当下,零社交,做些课业以外的消遣,例如玩游戏、刷视频等等。我会计算好躺平的时间,再去执行。躺平结束,我会通过爱好,例如烘培、运动,让自己恢复状态。听起来,躺平和休息很相似,但休息是“必须的”,而躺平是“自己选择”的。 然而,这世界应该也有人“躺不平”吧?——为了达成各种目标而必须努力,像是提升生活品质、不想被他人超越、总是迎合别人等等。有的人追求安稳,有的人寻求更多,这都是一种选择,并无对错。 有的躺平族生活节奏慢,但不代表他没有追求。或许在某领域取得成功,会带来喜悦和成就感;但我认为,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追逐成功,迷失自己。 躺平族比较不在意旁人眼光?可是完全不在乎是很难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看法,如果连自己也不满意自己,那么就算他人安慰肯定,也很难起作用;相反的,如果太在乎,就会不断想得到他人认可。我自己嘛,还挺满意目前的生活,我未踏入社会,无需承担生活开销,暂时不需要担心。学业方面,我还是比较有追求的。   为了达标,不“躺平” 慧敏 (14岁) 在学校,我是领导者、组长、学生、他人眼中的学霸,责任心促使我不“躺平”,这样才能回应他人的期望。 “躺平”与“休息”相近,但定义不同。稍作休息是必须的,让我劳累后可以放松紧绷的心情。我的课业繁重,根据时间表,我每日有一两小时的休息时间,我会把握机会阅读,或观赏“医生日常”相关的影视作品,偶尔,也会玩些游戏消遣。 对我来说,只有极度放松的状态才称为“躺平”,而忙碌后的消遣,属于暂时休息,之后仍要继续做该做的事。 我未来的志向是当医生,为了达标,我选择不“躺平”。近期,我也定下一些目标,短期内完成老师布置的小挑战——书写推理小说;而长期目标是考试获得全科A,并且在SPM一举夺魁。然而,我可以理解躺平族的心情。当我疲惫,例如熬夜做功课或小组作业时,也会萌生“躺平”的念头。但为了回应组员的期望,身为组长的我会坚持下去,努力完成作业。 适當的“躺平”是好的,但長期如此有弊無利,久之,就是“擺爛”了。   【我听见】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希望躺平 文‧林有漢(家庭关怀工作者、青少年导师) 接受访问的三名青少年都有相似的观点:躺平不过是放松,调整心情,且不需要太在意他人眼光;如果持续躺平,变成“摆烂”才是问题。 无论躺平是社会形态、思想形态,又或只是一种标签,它确实反映了马来西亚青少年存在的隐忧。当大家把躺平变成潮语——“我不做了,我躺平”,而我们又不正视,渐渐可能导致人们开始“逃避”——逃避各种经济、家庭、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香港的废青就是如此,付出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气馁、放弃,作废。 躺平,从青少年延伸到大人 在我国,这种现象也从青少年延伸到大人——我们玩手机、进入虚拟世界,逃离紧绷压力、条规处处的现实世界。因此,躺平并非年轻人的专用词,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曾经躺平,只是经历时间长短不同。 躺平的心理是由许多复杂情绪所致,而周围的压力是精神与情绪问题的来源。若无法妥善管理情绪,只会消极下去,直到摆烂,甚至影响健康。因此,躺平是一种讯号,揭示大马人的精神状态,并延伸出忧郁症、焦虑症、辍学、路霸、自残,甚至自杀。一般上,我们无法一开始就下结论“某人是躺平族”,直至他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严重。 三项建议,预防躺平 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人生观、苦难观等等。价值观不强,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就容易被击垮。 二、寻求信仰中的非自然他力。从信仰认识自己,活出丰盛有意义的生命,发挥个人才干,贡献社会,建立生命的价值感。 三、群体的影响。人受造不是孤独的,而是彼此关心、付出、建立。我们可以加入健康的社交群体,参加社团活动,服务大众。   躺平,严峻生活中的弱者 文‧梁永昌(青少年∕大学生事工导师) 躺平主义”在中国出现的主因有二:第一,中国的生活水平太高,很多年轻人根本就养不起车、买不起房,社会竞争太大,年轻人觉得再怎么努力都够不着想要的岗位和收入,倒不如放手,反正结果也差不了多少。但这么说不好听,就美其名发展出了“躺平”一词,不愿意承认放弃,而是换个概念,包装一种让自己更舒服的生活态度。 第二,家里有长辈可依靠,那我就不做工,等长辈来养好啦!“中国神童”张炘炀就是这类啃老族的经典代表。张炘炀16岁读博,花了8年才取得博士学位。如今他没有固定工作,父母不时汇钱接济,但张炘炀却对现状很满意,因为“不用看别人脸色”。他说:“时代变了,现在没人会饿死,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你要是瞎创业、瞎折腾,那才容易把自己折腾没了;无业一身轻,我不工作一辈子都可以。” 躺平,是弱者表現嗎?   我个人给予躺平者的建议是:的确,躺平不等于懒,只是选择不积极,但不积极基本上等于认输。好机会人人都争着要,争不到就该想办法再努力,而不是心里“发烂喳”。努力后就算得不到,也问心无愧。   严格来说,躺平主义是过度放慢,过度的不要求,甚至是合理化“放弃追求人生”;躺平不只是停车,而是开倒车,正所谓不进则退,躺平的确是严峻生活中的弱者表现。      
1年前
自古以来,家长不是都希望孩子不工作一辈子、不看别人脸色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吗?难道非得要孩子去经历以前的千辛万苦才算得上是圆满人生吗? 全世界谴责青年人躺平之际,大家可否换个角度思考?世界已经发生了大变化,青年人就一定要为了未来稳定生活而工作赚钱、一世还房贷、车贷、学贷、父母债、孩子债,甚至把借贷传承给下一代? 大家以为失业率是全世界都面对的课题。事实上,世界各地的情况不一,不可一概而论。我国人力资源部透露,今年第二季度,15至24岁的青年失业人口比率是10.7%,即30万7700人。统计局劳动力统计显示,失业率维持在3.4%。从经济角度而言,失业率低于4%则被定义为全面就业。数据证实,我国基本上并没有失业问题。 反观外国。美国劳工部公布,9月失业率3.8%。跟我国一样没有失业问题。与此同时,欧盟统计局公布,欧元区8月的青年失业率是13.8%。此外,中国统计局自今年8月起不再发布青年失业率数据。在这之前,中国青年失业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自4月开始就超过2022年7月的19.9%且屡创新高,6月为21.3%。 摆出一大堆数据,只想说说两件事:首先,青年人对于就业和工作的态度有所改变而且各有不同;第二,青年人就业市场发生了内卷化。“内卷”原本还是个社会学概念,意思是“边际效用递减、没有发展的成长 ”。如今变成网络潮词的“内卷”是指:竞争白热化导致竞争混乱失序、过度精细化所带来的无意义重复与内耗、大众身不由己地陷入无处不在的竞争进而变成“越能吃苦,越过越苦”。 最近爆红的中国“天才儿童”张炘炀事件,大部份人视为是现代青年人的“独立个案”。他进入职场工作到28岁时却选择躺平,过着“啃老、混吃等死”的生活而备受争议。 我倒是觉得,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至少两个被世人忽略的当代青年人真实想法。第一是现代青年人对于工作与生活价值观的改变。他毅然辞去师范大学外聘教师工作,然后跟友人合伙当自由业者(至少对社会还有一点贡献?),遇到没工作没收入时,就靠父母接济过活。他说:“给别人打工了你还想财富自由?开什么玩笑呢?我现在至少不用看别人脸色!”其次,他完全实现了自古以来祖辈为后代累积及传承财产的生存法则。无业一身轻的他说:“我不工作一辈子都可以。不只可以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 那些经历了两三代、三四代人累积财产到今天的人,努力总算有了回报。现在他们不仅整个家族实现了财富自由,可以让孩子以后生活无忧,还可养儿到百岁,甚至还包括养孩子的孩子。自古以来,家长不是都希望孩子不工作一辈子、不看别人脸色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吗?难道非得要孩子去经历以前的千辛万苦才算得上是圆满人生吗?还有,世界既然可以产生御宅族、啃老族,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出现升级版的躺平啃老混吃等死族?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明话明说,金钱界限清楚,宠孩子也不要宠到没完没了。 过去“啃老族”一词是指未婚的成年儿女,既不出门,也不找工作,成天在家打电动,仿佛米虫啃啮老爸老妈的养老金。 如今,过了10年、20年,啃老族出现新样貌,已婚儿女,养儿育女力有未逮,出现不着痕迹地啃老,等到老父老母大梦初醒,养老金已啃去一大半了。 [vip_content_start] 第一类型:隔代啃老 这些已婚啃老族按照父母期待已婚生子,但年轻夫妻吵架离婚,原以为孙儿孙女只是来暂住,不料,已婚儿女推说:“工作忙不过来,等我安顿好再来接走。”有的说:“反正你们没事做,就带一带吧!” 这么一耽搁,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起始,儿女还会给个几千块,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看着孙儿孙女天真无邪的脸宠,聼着他们可爱的童言童语,老爸老妈见到匆忙来去的儿女,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 第二类型:欠债啃老 儿女已婚,理应离家独立,但因为投资失利,或以卡养卡,导致债主上门、银行催缴,老爸老妈为了家人安危,为了家族信用,于是出面处理。 不知不觉中,钱财一笔一笔地消失了,老夫老妻开始怪罪对方,到底是谁先养老鼠咬布袋啊? 第三类型:装傻啃老 有位婆婆每天负责接送孙女莎莎到幼稚园,开学后一周,有天拉着孙女的手准备离去,“阿嬷,请等一下,这张通知单给莎莎的妈妈哦!” 婆婆瞧了一眼单子,也不过台币三百多元的伙食点心费,她立刻从背包拿出3张台币100元和一些零钱。“主任,你先拿吧!我回去跟她妈妈要。” 晚上,媳妇下班到家,婆婆立刻拿出缴款单据,没想到媳妇看了一眼,说了声:“嗯!”连谢谢都没有。 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吓得这位婆婆从此不敢自作主张,钱守紧一点吧! “怎么不跟儿子要?”我问。 婆婆护子心切,她说:“儿子失业半年多,唉!” 第四类型:海捞啃老 老公过世后,婆婆接手掌管家中经济。有一天,小儿子带着老婆和一对中学生儿女,一进门就下跪痛哭,请求救命啊! 原来小儿子投资餐厅失利,地下钱庄追债,银行催缴贷款,小儿子说:“干脆4个人一起死一死!” 婆婆未经其他儿女同意,变卖老公留下的土地,整笔祖产转手进到小儿子账户还债。 大姐、大哥、二哥知道时,大势已去,我的学员淑卿是二嫂,她说:“整盘都端走了,到底是要怎么想?” 啃老族新定义 以前“啃老族”专属年轻的、未婚的、赖家的儿女,如今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加上冠病肆虐,“啃老族”扩大到已婚族群,而且是带着一家子一起啃。 老爸老妈开始多数是体谅儿女谋生不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因金钱界限模糊,让儿女误认老爸老妈乐意支付,其实,时日一久,再深的口袋,也会逐日变浅啊! 加上,老爸老妈年纪渐长,只能吃着老本过日子,身体若再有些状况,更是提心吊胆。 有位拒绝已婚儿子啃老的老妈处理得明快,她跟42岁的儿子说:“你儿子、女儿下课后到我这边吃饭很OK,但请你每个月支付伙食费台币500元,让他们吃健康一点,也补贴买菜的钱。” 明话明说,金钱界限清楚,宠孩子也不要宠到没完没了。这位老妈跟我说:“话说完,儿子立刻说:应该的、应该的;我教他尽责任,他就负责任,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