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回报率

总的来说呢,人们开始认识这些费用是好事,毕竟这些都是他们身为投资者的权益。懂得捍卫权益是一个进步。不过,我认为纯粹知道费用并不足够,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费用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很多人只看到一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高低,但不了解这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所在。 在信托基金市场里,有分为“主动管理型基金”(active manage fund)和“被动管理型基金”(passive manage fund)。这两种基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于前者会有特定的基金经理以及分析团队来管理,负责打败基金的投资基准(investment benchmark),例如吉隆坡综合指数。如果基金经理不看好云顶的股票,纵使投资基准里有云顶股,他可以选择不买或者买得比较少;而后者呢也是有基金经理管理,不过他们的管理并不是决定要多买什么,或者不买什么,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投资基准的股票占比去进行买卖。 打个比喻,大家都有一份食谱,主动型的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调整配方,以烹饪出一道更有特色和美味的菜肴;而被动型则是完全按照食谱的要求来烹饪。前者就是有自己想法的米其林厨师,而后者则是要制造出口味高度统一的麦当劳快餐。 当然,这么一来,主动型基金的费用会比被动型基金更高。 主动型基金费用高表现差 ETF崛起 而在过去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被动型基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注意力,因为投资者发现他们所投资的主动型基金交出很糟糕的表现,加上基金公司背后收取的管理费直接侵蚀了他们的资产,使得他们对这类产品异常厌恶。于是,许多投资者纷纷奔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被动型基金,其中最为人熟知就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如今,你去书局的投资理财走上一圈,你会发现关于ETF投资的书籍简直是玲琅满目。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触投资理财这事儿,ETF得到的热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因为它所鼓吹的思想就是:你既然不知道买什么最好,为何不把钱放在那些投资在全世界最赚钱的股市的ETF?例如投资在美国标普500指数的ETF,其费用可以低至0.0945%。反观,许多美国的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用都收取差不多要0.6%了,投资回报率又不怎么样。 投资者开始注意管理费 甚至锱铢必较 这么一比较,大量的资金涌入ETF市场。原本越来越多人接触投资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当没想到随之带来的另一种风气就是,投资者开始注意基金公司所收取的费用,甚至是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你们收取2%管理费,那么我的回报率不就少很多了?”,“你这里写要获得6%的回报率,扣了2%的管理费之后,投资者不就剩下4%?”…… 这就是我不时听到的客户抱怨。 “是没错,管理费用是会影响你的回报率,但这也是让我们的团队能够持续运作的重要收入,希望你能理解”,“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算好了费用才公布价格,所以你所看到的价格就是你卖出时所能够获得的金额”…… [vip_content_start] 很多时候,纵使我解释很多次,但他们一副半信半疑的表情真的让我啼笑皆非。 没办法,因为ETF带来的思潮改变了很多人对投资理财的认知。 大小团队收取费用不同 服务价值亦有别 不久前和一位业内前辈吃饭,因为他和我所身处的机构都一样,是给客户量身订造适合他们的投资组合,而且是小团队作战,所以他明白客户喜欢货比三家,然后把钱放在那些收取最低管理费用的基金公司。我问他如何应对,他说如果客户因为他所收取的管理费用过高而想要去别家,他绝不会阻拦他们,反正这也不是他的目标客户群。况且,他深知那些行业龙头老大由于管理着数百亿资产,他们可以在管理费用上打价格战,而我和他这种小团队是万万不能走这条路,否则只会亏得不清不楚。 然后他还补上一句:“没有错,你(客户)永远都可以去找那些XXX、YYY或者ZZZ,他们都非常庞大,管理费用也很低,我是无法给到你们这些优惠。不过,我要提醒你的是,你在这些大机构面前,你是永远不会得到特别待遇。就算你是千万资产的客户,在这些大佬那数百亿令吉的体量面前根本千分之一都不到,你想要见基金经理?难如登天,他们只会安排销售人员和你见面,你大不了只能见到这些销售人员的领导而已。” “但是,如果你(客户)在我这里,你是能够直接接触到基金经理。当然,我不是说你能够三更半夜打来咨询我,但你有疑问的话,你所得到的是最直接和最专业的回馈。这一点,你是不可能在大机构那里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你所支付的管理费比较高的原因。” 语毕,我相当庆幸我身处的机构里的做法也和这位前辈高度一致,证明这条路虽然有崎岖,不容易说服客户来投资,但起码是正确的选择,确保了公司和客户能够共同地健康成长。 为何不公开基金经理身份? 另一名同行朋友曾向我透露,在一些基金公司里,他们是绝对不会给顾客知道基金经理是谁,所有基金的fund factsheet里的“基金经理名称”一栏只会写上首席投资官的名字,或者是基金公司的名字。这做法有一些原因,其一是担心这些基金经理如果表现优异就会被挖角;其二是当有人事更动的话,公司不需要特地去更新名字;其三则是公司不希望给这些基金经理有曝光度,增加他们的薪资议价能力;其四,就是投资者知不知道谁是基金经理都无所谓,反正他们都是看在公司品牌的份上才投资的。 总的来说呢,人们开始认识这些费用是好事,毕竟这些都是他们身为投资者的权益。懂得捍卫权益是一个进步。不过,我认为纯粹知道费用并不足够,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费用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很多人只看到一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高低,但不了解这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所在。 或许,下一次大家在质疑一些费用之前,不妨多想想这些费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会得到更深的领悟。
1年前
2年前
选择了市场,接下来就要选信托基金了。我会鼓励选择哪些没有指定特定领域的信托基金。市面上有很多信托基金都注明他们是投资在那个领域的,例如有些是投资金融领域,有些则是奢侈品。要押中哪个领域在接下来会上升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也得战战兢兢,我也不鼓励一般投资者花时间去分析这个部分。因此,越没有行业限制(或者主题限制)的信托基金,该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就越灵活,越有顺势而为的空间。 回顾之前所写的文章,似乎欠大家一篇选择信托基金的陷阱以及评判标准。今天就尝试用这篇文章来说说。 信托基金怎么选?有几个评判标准。 是否比投资基准来得高? 首先,就是和基金的投资基准(investment benchmark)相比。市面上近乎全部信托基金都有投资基准,所用也多数是主流的股市指标,例如吉隆坡综合指数(如何审视股市指标就不展开说,因为非常复杂)。你只要比较一下这只基金过去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以及五年(如有)的表现,看看是不是比投资基准来得高。有的话,就代表这位基金经理有努力做好他的工作。 不过,只看投资基准也有一个陷阱,那就是它是一个“相对的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股市下滑20%,那只基金的价格下滑18%,那么也算是超越投资基准。所以,大家也不要只依靠一种方式。 其次,选基金从宏观到微观。投资理论里有两种主要策略,分别为“由上至下”以及“由下至上” 。一般信托基金里,基金经理的工作都会是完成“由下至上”,也就是选择什么股票或者什么行业,而我不认为业余投资者应该花时间去跟全职的专业人士较量谁能够做好这工作(你非要较量也不是不行,但你为何要买基金呢?),所以你只需要关注“由上至下”的部分。 选好资产类别和市场后,才选信托基金 简单的流程就是先选择资产类别,也就是股票和债券。风险承担能力较高者就选择股票型基金,较低者就选择债券型基金。当然,市面上有混合类型,也就是所谓的平衡型基金(balanced fund),结合了股票和债券。大家可以在选择信托基金之前做一个风险测试,多认识自己。 选择了资产类别,接下来就选择市场,可选择经济共同体(例如欧洲或者亚太区)或者国家(例如马来西亚)。选择方式就看你的个人看法,我会鼓励你多留意财经头条,不需每则新闻都看完,你可以留意大标题,例如巴菲特在股东大会就说他会专注在日本市场,你就多留意那些投资在日本市场的投资基金。一般来说,只要你有留意财经新闻就会知道热门的市场有哪些,也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选择了市场,接下来就要选信托基金了。我会鼓励选择哪些没有指定特定领域的信托基金。市面上有很多信托基金都注明他们是投资在那个领域的,例如有些是投资金融领域,有些则是奢侈品。要押中哪个领域在接下来会上升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也得战战兢兢,我也不鼓励一般投资者花时间去分析这个部分。因此,越没有行业限制(或者主题限制)的信托基金,该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就越灵活,越有顺势而为的空间。 按照这方式筛选,我相信你已经可以把市面上大部分的信托基金都过滤掉了。现在,你就只差行动了。那么,到底是大手笔买入,还是当作存钱那样,每个月买入一点点? [vip_content_start] 观察期设定为12个月 通常我会建议分批买入,因为要准确判断买卖的时间点并非易事。不过,我并不建议投资者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投资期限拉长至5年或以上,因为我们无法得知自己购买的信托基金到底能不能不负所托。所以,先把观察期设定为12个月,定期观察。 如果12个月下来,该基金能够积累尚可的回报率,例如7%或以上,你可以选择卖出套利,再找下一只基金。当然,如果你认为还有更多潜力尚未发挥,就不妨再给多12个月的观察期。 另一种情况则是你并不满意回报率,但还不是太糟糕,可能是介于负10%到4%之间,那么你就要问问自己这只基金是不是还有潜力,以及自己是不是还有耐心和本钱耗下去。如果没有,那就卖掉走人。如果有,你就继续加码,拉低平均价格,卧薪尝胆。 如何判断该加仓或平仓? 比较难搞的情况就是当你的投资亏损超过10%。你应该怎么判断,该加仓还是平仓?这就回归文章一开始的评判标准,你得看看这只基金是不是有打败投资基准。如果有基金的表现明显超越投资基准(大概是200个基点),那么就不是基金经理的问题,他/她已经尽最大努力了,但整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如果你有遵循我的建议,没有买那些特定主题(或行业)的信托基金,那么这位基金经理是有能力和机会帮你收复失地,就不妨加仓,拉低平均价格。 反之,如果基金的表现明显低于投资基准(大概200个基点),那么意味着这名基金经理没有能力帮助你获取更好的投资表现。他/她过去的风光成绩是因为整体股市大涨,给这只基金带来“一白遮三丑”的效益。我会建议你平仓走人,哪怕你有本钱继续耗下去(现实里,信托基金表现差劲的理由是盘根错节,各自表示,不需要太在意,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投资初衷)。 自行购买或寻求经纪帮忙? 最后一道问题则是,到底应该自己购买,还是寻求经纪帮忙呢? 关于这一点,我很难有给出公允评价。因为我自己年轻时就被公司要求去考取信托基金的经纪执照,所以我了解这考试的难度水平和含金量。而我也听过许多不满信托基金经纪的专业能力的案例,许多压根儿都不知道信托基金是怎么一回事,例如信托基金的价格是怎么定?管理费用是怎么算?信托费用是怎么算?这些钱到底拿来做什么?这只基金到底投资在什么市场还是什么股票?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基金经理。这一路走来,我认为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理解和购买信托基金,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大家可以搜索FSMOne Malaysia(这不是业配或广告),里面包揽了几乎全部在本地销售的信托基金,这些基金的官方文件和数据都可以在这个平台找得到,购买的销售费用比你向银行购买更低,而且上网就可以开户,非常方便。我是这个平台的长期用户。我认为这平台汇整了市面上大部分的信托基金(除了Public Mutual),目前在本地市场里,暂时没有别家平台比他们更全面。至于学习,市面上也有本地基金经理撰写,关于信托基金的书籍,大家可以去买来看看,也算是对本地创作的支持。 暂时就写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年前
总的来说,在投资方面,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最适合我们的投资取决于我们的个人情况、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但是,有一些通用原则可以帮助您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什么投资是百分之百有保证的。即使是最保守的投资,最后也可能会亏钱。这就是为什么多样化投资组合并投资于各种资产非常重要。 近期整个投资界最热门的话题,无非就是政府忽然宣布将会扩大ASM的基金规模,也就是会增加50亿令吉的新单位,在不分种族的前提下,鼓励大马人养成储蓄和投资的习惯。消息一出来时,社媒上立刻引起了网民广泛的关注和热情认购。要知道在以前,这个ASM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玩意儿,当时候一年的利息可是高达7至8%,加上当时候开放的规模不大,许多投资者都无法买得到,从而让它成为了“限量版”的一档基金。 而其实该项目的回报率已经每况愈下,近几年只做到4至5%左右而已,但是碍于该基金“看似”没有风险,作为固定价格的本土基金,它仍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这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关注预计回报率,还会考虑其他因素,例如风险偏好、财务目标和投资时间等。当然或许是天哥想多了,他们也可能是因为人云亦云,所以在没有了解清楚下,看到限量版就想着从中分一杯羹也说不定。 投资ASM是明智之举,还是有点傻? 其实说真的,天哥混了很多不同的群组,每个群组对这个ASM的分歧是蛮大的: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投资,绝对不可以错过;但是有些人则觉得目前这样严峻的大环境,还把资金投资在这种安稳的项目,会不会是有点傻的举动?毕竟这种安稳类别的项目,一般上只会在投资市场没有任何机会时,用来作为”parking”资金的管道而已,跟放定投好像也没差得太远,所以觉得这个项目不吸引人。毕竟在投资市场中,有很多不同的投资选择,例如:股票、基金、房地产等。这些投资工具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以目前这种行情来说,把资金投放在稳定项目,貌似就不是那么明智了。 说真的,天哥觉得大家都有道理,只是大家的角色不同、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而已。就比如上述读者说的,在目前投资环境那么严峻的时期,找到好的投资项目,在行情复苏时,随便赚个30至50%其实是做得到的,但是这个是在投资者有一定的投资触角和知识的前提下,而不是乱来就能达到。如果真的是随便乱来都能达到,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穷人了,所以ASM对于没什么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还不错的项目。毕竟它在有限的风险下,能够达到一个4至5%的回报,或者行情好可以稍微高一些,那么其实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了,起码好过把钱放定存。只是抱着储蓄的心态当存钱,绝对是有益无损的,好过在没有知识的前提下,乱乱投资引发不必要的亏损更冤枉。 ASM是什么?是否值得投资? 而趁着这个空档,我们也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ASM到底是啥东西,是不是真的值得投资呢?其实ASM全名叫作Amanah Saham Malaysia,是马来西亚一种受信托监管的基金,这次共增加了50亿个单位,是固定价格的类型,每个单位价格锁定在RM1,无论行情好坏,这个价钱都是固定的,赚的只是每年的利息而已。以下是该基金过往许多年的回报表,其实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回报率是逐步往下滑的,毕竟该基金主要是投资在马来西亚市场。但是纵观过往5至10年大马股市的表现,其实只能用“烂”来形容,这也导致该基金的表现跟着市场行情滑落。 [vip_content_start] 风险低 门槛低 人人都可负担 当然,如果大家觉得它当下的回报率还算ok的话,那么在投资时,我们除了了解它的回报,其实也需要了解它的好处和坏处。如果是以天哥的看法,ASM基金的好处在于它的风险属于偏低,毕竟它的价格是固定的。只要没有爆出任何的假账或者营运丑闻引发挤兑,那么基本上它是没什么风险的,算是稳稳收利息的一种证券,就看行情好坏而决定利息的多寡。而且入场门槛也很低,属于人人都可以负担的类型,所以适合大部分的民众。 稳定性是优点,也是缺点 当然,稳定性虽然是它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是它的缺点,毕竟作为一项合法和受监管的基金,其实它的透明度真的很低。要知道基金都是把投资者的钱投放在股市、债券等项目,在过往十年八年,大马经历了那么多次的风暴,大马股市其实走势也相对疲弱,但是它的回报率却显得相对稳定,这个也可能是风险。要知道这档基金到底是真的稳定获利,还是因为没有明确的透明化,可以用后人的钱去盖前人的钱,所以才能稳定派息? 当然天哥不是说它是一档这样的庞氏骗局,只是当某项东西的透明度不够时,我们就需要考虑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因为好像天哥时常说的,我们投资的时候,不是想着怎样赚钱,而是先想着风险如何,就好比之前某银行退出的专注债券基金,就是集中买了瑞士的债券,最后直接归零。虽然看似是安全的类别,但是亏损的幅度,其实比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还高,这样就是风险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一个例子了。当然在事情发生前,根本没人会想到瑞士债券都可以爆吧? 了解投资工具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其实说真的,天哥认为ASM这档固定价格的基金,还是有它的好处的,对于没什么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说,相信会比单纯把钱放在银行更好,毕竟ASM基金作为一种受信托监管的基金,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需要投资者仔细评估自己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了解基金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因为无论投资什么项目,要想成功地投资,投资者需要了解这些投资工具,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胡乱下场,这样的话,多多子弹应该都不够我们亏。 分散投资 长期复利 最大化效益 而回到天哥的角度,其实好的投资项目,分散少许资金投资,绝对不会错的,但是必须是确保自己够理解的前提下,并且计算好风险,然后也长期投资,让复利为我们工作,这样才能最大化投资的效益。而天哥自己来说,这个基金确实不够吸引力,天哥自己就不投了,把位置留给其他人吧。对于有一定投资经验和知识的天哥来说,目前的世道,投资这种太过稳定且回报率并不高的项目好像不太合适就是了。天哥目前的情况是,可以投资的项目太多,但是资金无法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只能从中选择一些潜力较高的项目了。但这并不意味着ASM不是好的项目,只是不适合天哥而已。 投资组合多样化 宜从年轻开始 总的来说,在投资方面,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最适合我们的投资取决于我们的个人情况、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但是,有一些通用原则可以帮助您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什么投资是百分之百有保证的。即使是最保守的投资,最后也可能会亏钱。这就是为什么多样化投资组合并投资于各种资产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降低我们的风险并保护我们的财富。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时间是我们投资时最好的朋友。投资的时间越长,我们的资金就有更多的时间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在年轻时开始投资非常重要。即使我们每月只能投资一小笔金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逐渐增加,长期利叠利复利下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这个每月投入可能就不适用于ASM了,毕竟ASM往后可能也会满额的,只是即便无法后续投入,抓稳长期投资,在复利的帮助下,还是会到达不错的高度就是了。 综上所述,天底下没有最好的投资,只有最合适的投资,总之,选择投资项目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不能只看到高回报率而忽略风险和自身情况,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同时,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投资策略的制定,以确保投资的成功。希望这简单的一篇文,可以让大家更清楚自己要什么,及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吧。一起加油啦!
2年前